临床Ⅰ期周围型肺癌的MDCT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周围型肺癌病理影像表现及诊断分析

周围型肺癌病理影像表现及诊断分析肺内孤立结节或肿块是周围型肺癌的常见的影像表现,周围型肺癌与肺结节病、炎症、错构瘤、腺瘤(低恶性度肺癌)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
(一)周围型肺癌的形态发生周围型肺癌的生长是由于肿瘤细胞不断地经孔氏孔从一个肺泡侵入另一个肺泡,在肺泡内为充填或匍匐生长,并通过淋巴蔓延、气道蔓延及直接蔓延等方式从一个小叶扩展到另一小叶。
瘤体之所以呈分叶状与肿瘤的增长方式、瘤体各部的生长速度和局部播散方式有关。
首先,周围型肺癌的瘤体前端部分主要在肺小叶的肺泡内增长,由于小叶间隔增殖性间质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肿瘤进一步浸润,因而其形态带有小叶的特点。
其次,肿瘤在各个方向的增长速度不一致,增长较快的几个小叶可合并在一起,因而瘤体在该处呈大分叶突出。
最后,瘤体周围由于局部淋巴蔓延而且卫星病灶不断增长并与瘤体融合,这是肿瘤构成分叶轮廓的另一重要因素。
肿瘤较小可无明显分叶,随着肿瘤增大,其边缘可呈明显的分叶,而另些肿瘤的边缘原为小分叶,在动态观察过程中成为大分叶,还有一些肿瘤本来有明显分叶,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分叶可变得不明显。
(二)周围型小肺癌的发现与影像直径等于及小于20mm的周围型肺癌称为周围型小肺癌。
因肿瘤较小,密度较低,又因肿瘤常与周围病变重叠,常规胸片检查容易将病灶遗漏。
胸片遗漏病灶的原因还与肿瘤的部位和胸片质量、阅片医师的经验有关。
因而,近年国外重视将低剂量或超低剂量螺旋CT作为周围型小肺癌的筛查方法。
发现周围型小肺癌是定性诊断前的第一步,在定性诊断方面国内外有许多论文报道。
1.瘤体密度根据统计,周围型小肺癌80%为结节形状,17%为浸润样病灶,其余为小空洞,关于小结节病灶研究较多。
瘤体密度取决于肺癌增长方式、肺泡壁增生、肺泡萎缩及肺泡含气量有关。
磨玻璃密度结节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匍匐生长,肺泡结构不被破坏,肺泡含气,在高分辨CT为均匀磨玻璃密度结节。
肿瘤细胞增殖,中心肺泡萎缩,灶性成纤维细胞增生,病灶可呈不均匀磨玻璃密度结节。
周围型肺癌形态学征象的CT表现(1)

周围型肺癌形态学征象的CT表现(1)
周围型肺癌是指肺组织周围(包括肺尖、肺底和胸膜下)发生的肺癌,属于肺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CT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癌的主要手段
之一,以下将介绍周围型肺癌在CT检查中的形态学征象。
1.结节状肿块:周围型肺癌最常见的形态学表现,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晰,密度多呈现为软组织密度或高密度,常有明显的强化表现。
2.浸润状肿块:肺癌浸润型生长,团块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密度多
不均匀,常表现为局部肺实变。
3.毛刺状肿块:肺癌的生长方式和周围型肺癌的特点有关,多呈长条形,边缘呈毛刺状,密度多不均匀,常表现为毛刺状突起。
4.空洞性肿块:空洞形成是肺癌的罕见表现,但在周围型肺癌中也有
报道,通常呈圆形、壁薄、密度低,近侧常有部分肺实变。
5.胸膜凹陷征象:肺癌生长过程中,常常侵犯胸膜,导致胸膜受压凹陷,表现为肿块相应侧胸膜凹陷或移位。
6.胸膜肥厚:周围型肺癌生长过程中,也可引起胸膜水肿、纤维化或
增厚,表现为受累肺部相应侧胸膜增厚或密实。
除以上几种形态学表现外,周围型肺癌在CT检查中还可以呈现为肺实变、胸壁肿块、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对这些不
同的表现形态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做出准确的诊
断判断。
总之,CT检查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手段,而对不同形态学表现的识别则是做出准确诊断与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
周围型肺癌的CT误诊分析

尿素 呼气试 验是一种非侵人 性的检测 H 的方法, p 通过对检 测前的准备和 检测时规范操 作, 可使 一 B 检 测 H UT p的结果更准
’
3 周 围型肺癌 的 C . 2 T诊 断 典型肺癌 依据胸 片及 C T扫描结 合特 殊征象不难作 出诊 断。本组病例多数 为多发征象 , 此种表现避 比单
一
本组误 诊病例 中, 男性 2 例 , 1 女性 9 , 例 年龄 4 — 岁 。 26 4 5岁以
形态影像定性诊 断困难。 孤立 的结节影像诊断经常徘徊在周 围型肺癌 、 结核 、 炎症 之间 ,
关键词 : 围型肺癌; 周 炎性 肉 芽肿 ; 态 增 强 ; 结 核 动 肺
胸部病变 呈复杂多样性 , 常表现 为” 同病异影 , 异病 同影 ” 。通过 回顾分 析误诊病 例 , 结误诊 的经验和 教训 , 而提高 肺癌 的诊断 总 从 正确率 。
1 材 料 与 方 法
与胸片结合 ; 动态增强有助于 良恶性 的鉴别 。对 于肺叶肺段 阴影须 补做薄层扫描 , 结合患者详细病史 , 出正确诊断 。 做
摘 要 :目的 分 析 3 周 围型 肺 癌 误 诊 的 原 因 , 结 周 围 型肺 癌 的 CT 表 现 。方 法 3 O例 总 0例 误 诊 病 例 中 , 2 例 。 1 男 l 女 9例 , 年龄 4 — 6岁 , 27 均做 CT 乎 扫 , 中两 例 做 了动 态增 强 扫 描 有 两 位 主 治 医师 以上 医师 逐 例 回顾 分 析 C 片 , 与 病 理 对 照 找 出误 诊 原 因。 结 果 3 其 T 并 O例 周 围 型肺 癌误 诊 为肺结核 1 7例 , 炎 8例 , 性 肉 芽肿 3例 , 错 构 瘤 2例 , 诊 病 例 中呈 结 节及 肿 块 病 灶 2 肺 炎 肺 误 3例 , 肺 段 肺 叶 阴 影 7例 ; 纵 隔及 肺 门 淋 巴 呈 伴 结肿 大 3例 。 结论 CT表 现 不典 型 , CT检 查 不 完善 是 误 诊 的 主要 原 因 , CT征 象认 识 不 清也 是 重要 原 因 。 对
易误诊的肺癌临床病例分析

易误诊的肺癌临床病例分析作者:周敏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肺癌误诊的原因及提高认识。
方法:对7例误诊病例进行探讨分析。
结论:临床医生应科学全面地分析病情,拓宽思维,熟悉鉴别诊断,减少误诊。
关键词肺癌误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Lung Cancer),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
因癌症死亡的病人中,肺癌约占3成。
不论男女,在发病率和死亡率中,排名第一位的都是肺癌。
肺癌依照肿瘤的发生部位、类型、大小、发展阶段、有无并发症和转移而异。
周围型肺癌早期是无症状的,而最初常见的症状是癌肿生长引起的刺激性反应。
因此,在肺癌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待出现典型症状后,往往已是肺癌晚期。
为了提高对肺癌的临床认识,本文列举并分析如下误诊病例。
资料与方法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患者,男,69岁,咳喘、咳白色泡沫样痰1个月,无胸痛、血痰。
以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20年,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给予抗炎、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
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且逐渐加重,出现右侧胸痛、呼吸困难,遂拍X线胸片,结果示右侧肺部可见一毛刺状阴影,经CT平扫结果:右侧中央型肺癌。
在原有慢支病史的基础上患肺瘸,咳嗽症状两者均可出现,很容易掩盖病情,以至延误诊疗时间。
误诊为肺炎患者,女,58岁,发热,咳浓痰及血痰2个月。
以往曾患过大叶性肺炎。
拍X 线胸片结果示:右胸肺炎。
故接肺炎对症治疗,口服抗生素及止咳药物等,发热由中等热度变为间断发热,但后来血痰逐渐频繁,并感胸闷、呼吸困难,经CT扫描示:右侧中央型肺癌。
肺炎及肺癌均可出现发热、血痰,极易误诊,因此当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再次行X线胸片或CT检查。
误诊为肺结核患者,女,63岁,咳嗽,痰中带血4个月,加重1周。
4个月前患者痰中带血,因量少未引起重视,自服抗生素,间断血痰。
周围型肺癌形态学征象的CT表现

淋巴结转移是肺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CT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淋 巴结肿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缘清晰或模糊。
淋巴结转移可单发或多发,可累及单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淋巴 结可融合成团块状,压迫邻近血管、气管等结构。
胸膜转移
01
胸膜转移时,CT表现为胸膜不规 则增厚、结节或肿块,可伴有胸 腔积液,胸膜转移常提示肺癌已 进入晚期。
边缘形态
周围型肺癌的边缘形态也是形态学特征之一。恶性肿瘤的边 缘形态往往不规则,有时呈分叶状或脐窝状凹陷。而良性肿 瘤或炎性病变的边缘则可能比较平滑或呈圆形。
肿瘤内部结构
密度均匀性
周围型肺癌的内部密度也是形态学特征之一。恶性肿瘤的密度往往不均匀,有 时会出现坏死、囊变或钙化等表现。而良性肿瘤或炎性病变的密度则可能比较 均匀。
肿瘤生长速度
周围型肺癌的生长速度因病理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 恶性程度较高的肺癌生长较快,而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生长 较慢。通过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可以初步判断其良恶性质和恶 性程度。
肿瘤边缘
边缘清晰度
周围型肺癌的边缘清晰度是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性肿瘤或炎性病变的边缘通常比较清晰,而恶性肿瘤的边 缘则可能模糊不清或呈毛刺状。这种边缘模糊或毛刺状的表 现是恶性肿瘤浸润和扩散的一种表现。
周围型肺癌形态学征象的ct表 现
目
CONTENCT
录
• 肺癌的基本形态学特征 • 肺癌的增强CT表现 • 肺癌的转移征象 • 肺癌的特殊CT表现
01
肺癌的基本形态学特征
肿瘤大小
肿瘤大小
周围型肺癌在CT上通常表现为肺实质内的肿块,其大小因病情发 展程度而异。一般来说,随着肿瘤的增长,其直径也会相应增大 。根据肿瘤大小,可以对肺癌进行分期,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 预后评估。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1)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1)
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常常依赖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
CT图像的解读可通过一些特征来指导诊断。
以下是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分析。
1. 激活征(lichenoid pattern)
激活征是由线型密度的结构组成的,其呈现出类似于羽状纹(feathery pattern)的形态。
激活征通常代表着中央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并随着其最终向周围型晚期发展。
在周围型肺癌中,激活征通常不明显。
2. 片状阴影(linar atelectasis)
片状阴影是由肺纹理阻断所形成的黑色区域,通常呈直线状并位于脉管附近。
片状阴影常见于周围型肺癌的癌栓(tumor emboli)区域,因此其可提示周围型肺癌的诊断。
3. 形态学阴影(morphologic shadow)
形态学阴影是指肺癌在CT图像中的表现。
周围型肺癌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阴影,并与邻近的肺组织有清晰的分界线。
此阴影也可以通过测量其直径来估计肺癌的大小。
4. 改变的肺纹理(altered pleura)
肺癌可引起肺纹理的改变,导致周围型肺癌的识别。
这些改变可以在CT图像中通过因肺癌而导致的肺血量减少来观察到。
5. 钩状标记(spiculated margin)
周围型肺癌常表现出钩状的边缘,随着其向晚期转变而显得更加明显。
因此,钩状标记是一种可以提示肺癌发展的征象。
总之,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需要结合以上特征进行,以期准确诊断
该疾病。
通过理解这些特征,可以更好地识别并处理周围型肺癌的早
期病变。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及分析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及分析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可见于各种组织学类型。
腺癌主要为周围型。
肿瘤在肺内形成结节或肿块,肿瘤内可形成瘢痕或坏死,肿瘤内坏死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较大空洞者称为空洞型肺癌。
弥漫型肺癌:肿瘤起源于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在肺内弥漫性生长,组织类型为细支气管肺泡癌,少数为腺癌。
肿瘤形态为两肺弥漫分布的结节或斑片影像。
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44例病例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最小25,最大81岁,平均年龄57岁。
主要症状:咳嗽37例,痰中带血丝25例,胸痛和胸闷15例。
所选择病例均为首先由胸部正侧位片发现病灶,之后作常规CT扫描,病灶层面加扫薄层。
18例做了增强扫描。
鳞癌16例,腺癌24例,鳞腺癌5例,肺泡细胞癌2例,低分化癌1例。
病灶发生于右上肺叶28个,左上肺叶10个,右下肺叶5个,右中肺叶1个。
2 CT影像表现多表现为肺野内边缘不规则的类圆形软组织团块。
2.1 早期周围型肺癌CT密度分辨率高,容易检出肺部小结节病灶,有利于周围型肺癌早期发现。
肺癌有空泡征的约占24.0%~48.0%,多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
有支气管气像或细支气管气像约占70%,多见于腺癌。
直径≤2cm的结节在CT上可见与4或5级支气管相通,这些结节经支气管活检阳性率明显增高。
直径2cm左右的肺癌很少有钙化,若有钙化,一般位于病灶中心,或为偏心性,呈斑点状,具有这种钙化的肿瘤一般认为是在钙化的肉芽肿基础上发生的。
肿块较大时,容易出现坏死、液化,表现为密度不均,特别是增强扫描显示得较好,肺癌在增强扫描时,肿瘤组织中度以上强化,强化CT值>20 HU。
当有坏死时,可不均匀强化。
癌体的边缘形态征象与邻近结构的改变:肺癌肿块的边缘形态与肺癌的生长方式相关。
肿瘤以堆积式生长为主时,瘤体边缘光整,而以伏壁式生长则边缘不整,可出现下列征象: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及肿瘤周围的血管支气管聚拢。
毛刺征通过肺窗观察,表现为瘤块边缘向外伸展的细、短线状影,可一侧出现,或四周出现似“太阳光芒状”。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分析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分析吴瑞;梁宇霆【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特别是1cm以下早期病变的CT影像表现及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4年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85例共89个病灶.分为两组:研究组肺癌直径≤1cm共35个,对照组肺癌直径1~2cm共54个,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比较两组CT特征,包括形态、密度、边缘、瘤内特征、邻近结构改变以及小肺癌动态进展及伴随肺部病变.结果早期周围型肺癌以结节表现为主,也可表现为微结节、条片影、哑铃状、伴有壁结节的假性空洞.两组比较,对照组实性结节比例增高,肿瘤直径从小到大时,结节边缘光滑的比例减少,而分叶征、毛刺征比例增高,线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集束征和血管穿行、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及假性空洞、胸膜凹陷征在两组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除5例无明显变化外,大部分肿瘤均出现体积、密度以及边缘征象的进展.结论 1cm以下周围型肺癌早期CT分叶征、毛刺征出现比例不高,在肺内其他病变背景下容易漏误诊,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假性空洞及异常穿行血管对早期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年(卷),期】2018(020)002【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肺肿瘤;计算机断层扫描;早期诊断【作者】吴瑞;梁宇霆【作者单位】100074 北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放射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确诊时肿瘤已处于进展期,因此早发现和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大规模肺癌筛查结果表明,CT能够检出更多、更早的肺癌,相应的降低肺癌的死亡率[1],但随着肺癌检出率的增高,大量肺结节的检出逐渐成为临床和筛查面临的挑战,如何从中识别可疑结节或恶性病灶,是目前影像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早期肺癌特别是1cm以下周围型肺癌的影像特征及其进展,以期提高对早期肺癌的认识、优化结节管理,从而减少漏诊及治疗延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55·
cancer is 73. 28% , 25. 51% and 1. 21% respectively in this study. The frequency of spiculation in solid lung cancer is higher than that in mGGO ( 48. 07% vs. 30. 16% ,P = 0. 014 ) . The frequency of irregularity and pleural indentation is higher in mGGO than that in solid lung cancer( 19. 05% vs. 4. 42% P = 0. 000 ; 66. 67% vs. 50. 28% P = 0. 024 ) . Lobulation,spiculation,vacuole sign and pleural inden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3 TNM groups( P < 0. 05 ) . The frequency of lobulation in T1bN0M0 and T2aN0M0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1aN0M0 ( χ2 = 7. 838 ,P = 0. 005 ; χ2 = 8. 972 , P = 0. 003 ) . The frequency of spiculation in T1aN0M0 、 T1bN0M0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2aN0M0 ( χ2 = 7. 838 , P = 0. 005 ; χ2 = 8. 972 , P = 0. 003 ) . The frequency of vacuole sign in T1bN0M0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1aN0M0 ( χ2 = 9. 315 ,P = 0. 002 ) . The frequency of pleural indentation in T1bN0M0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2aN0M0 ( χ2 = 7. 919 , P= 0. 005 ) . The MDCT diagnostic accuracy is 94. 74% and misdiagnosis rate is 5. 26% . The irregular shape, illdefined interface and natural air bronchograms were the important atypical MDCT features, which often result in the misdiagnosis. Conclusion The first 3 MDCT features in stage Ⅰ lung cancer are welldefined but coarse interface,round / oval,and lobulation ,which indicate the malignancy.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MDCT features between the 3 different TNM groups of stage I lung cancer. The frequency of lobulation is higher in T1bN0M0 and T2aN0M0 ( > 2 cm and≤5 cm) and the frequency of speculation is higher in T1aN0M0 and T1bN0M0 ( ≤ 3 cm ) . The irregularity,illdefined interface and natural air bronchograms are the main atypical malignant MDCT features,which can result in the misdiagnos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decrease the misdiagnosis rate, it is impor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typical MDCT features and balance all the MDCT features in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Lung cancer Stage Ⅰ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MDCT Features of Stage Ⅰ Peripheral Lung Cancer and Misdiagnosis Analysis
FAN Li, WANG Yun, GUAN Yu, et al.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nd Nuclear Medicine ,Changzheng Hospital,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3 , P. R. China
= 9. 315 ,P = 0. 002 ) ; T1bN0M0 肺癌的胸膜凹陷征高于 T2aN0M0 肺癌( χ2 = 7. 919 ,P = 0. 005 ) 。 Ⅰ 期肺癌的初次 CT 诊断正确率为 94. 74% , 误诊率 5. 26% ( 13 /247 ) ; 不规则形( 7 /13 ) 、 边界模糊( 3 /13 ) 、 支气管走行自然( 3 /13 ) 是 引起误诊的主要不典型征象 。 结论 Ⅰ 期 个分别是清楚毛糙的界 面、 圆形 / 类圆形和分叶征, 若结节出现上述 3 个征象, 则高度提示恶性; 且不同 TNM 分期的 Ⅰ 期周围型肺癌的 MDCT 征象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 T1bN0M0 、 T2aN0M0 ( > 2 cm 且 ≤5 cm) 的分叶征的比例高, T1aN0M0 、 T1bN0M0 ( ≤ 3 cm) 的毛刺征的比例高。不规则形、 模糊的界面和支气管走行自然是误诊的主要不典型征象 , 对于不典型征象需 要提高警惕; 临床工作中需要权衡所有征象 , 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 肺癌 Ⅰ期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DOI:10.13437/ki.jcr.2016.03.01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MDCT features of stage I lung cancer and analyze the misdiagnosis in order to Total of 247 stage I lung cancers surgically resected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Methods
and histo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case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patients' clinical,demographic data,density,pathology and MDCT features were evaluated retrospectively. The Chi square test,R* C Chi square test and Fisher exact test were used fo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oreover,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misdiagnosis rate of the stage I lung cancer were calculated. The atypical MDCT features of the misdiagnosed cas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re were 134 T1aN0M,87 T1bN0M0 and 26 T2aN0M0 lung cancer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sex ratio( χ2 = 0. 444 , P= 0. 801 ) ,density( χ2 = 2. 121 , P = 0. 721 and pathology ( χ2 = 0. 261 , P = 0. 896 ) between the three different TNM groups. The frequency of round / oval,welldefined but coarse interface and lobulation is higher than 85% . The frequency of pleural indentation and spiculation is 54. 25% and 42. 91% ,respectively.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solid,mGGO and PGGO lung
本研究系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 编号: 81230030 ) ; 上海市生物医药处重大专项 ( 编号: 13411950100 ) ;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 编号: 81370035 ) 作者单位: 200003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 ; *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