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8.1《电能--电功》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8.1《电功电能》教学设计

a.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能表测量不同用电器的电功,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b.组织学生进行家庭用电量调查,学会读取电能表示数,进行用电量估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知识拓展,提升能力:
a.介绍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用电安全,养成良好用电习惯。
b.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功、电能、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强调电能表的使用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家庭用电安全。
3.告诉学生节约用电的重要性,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欲望。
2.通过学习电功、电能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电能的重要性,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学习习惯。
4.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a.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了解电能的消耗情况,提高节能意识。
b.教师在下一节课组织学生分享实践成果,互相交流节能心得。
3.鼓励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电功、电能、电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字数不限,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a.可以从家庭用电、工业用电、电动汽车等方面展开论述。
b.教师挑选部分优秀作品,供全班同学传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8.1课时电功电能教学设计

1.讲解电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功的含义。
2.探究电功与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总结电功的计算公式。
1.组织学生进行电功与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电功的产生。
2.引导学生运用电功公式计算实验数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电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电能的概念、计量单位及转换关系。
3.电功与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电功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电能的转换及实际应用。
3.学生对电功电能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索电功电能的规律。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加深对电功电能知识的理解。
(4)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对物理学科的认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电能的转换:教师讲解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如电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电功电能的相关问题。
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电功、电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转换关系展开讨论。
2.交流分享: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电功电能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节能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8.1电能电功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8.1电能电功一、教学内容1. 电能的概念:电能是指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位移动到另一个电位时所做的功。
2. 电功的计算:电功等于电流、电压和时间的乘积,即 W = UIt。
3. 电能的单位:焦耳(J),1J = 1V·A·s。
4. 电能的转换:电能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电功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的转换,电功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能的概念,电功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灯泡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展示电能的转换过程,如点亮灯泡,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与电能转换的关系。
2. 电能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电能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能是指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位移动到另一个电位时所做的功。
3. 电功的计算:教师讲解电功的计算公式 W = UIt,并引导学生理解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4. 电能的单位:教师介绍电能的单位焦耳(J),并引导学生理解1J =1V·A·s。
5. 电能的转换: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等,让学生理解电能的转换过程。
6.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一个电压为220V,电流为1A的电灯,工作时间为10分钟,求消耗的电能。
”引导学生运用电功公式进行计算。
7.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电能、电功的理解和运用。
8.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能: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位移动到另一个电位时所做的功。
电功:W = UIt电能单位:焦耳(J),1J = 1V·A·s电能转换:电能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等。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8.1《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8.1《电能电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8.1节《电能电功》。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能的概念和单位: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力,单位是焦耳(J)。
2. 电功的概念和计算:电功是电流在电路中做的功,计算公式为W=UIt,其中W表示电功,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
3. 电能和电功的关系:电能是电功的一种表现形式,电功的大小等于电能的变化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电能和电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难点:电能和电功的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灯泡、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家庭电路中灯泡发光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灯泡发光时,电能是如何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的?2. 概念讲解:讲解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强调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力,单位是焦耳(J);电功是电流在电路中做的功,单位也是焦耳(J)。
3. 公式讲解:讲解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解释各符号的含义和单位。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电能和电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电能和电功的关系讲解:讲解电能和电功的关系,强调电功的大小等于电能的变化量。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能和电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等。
六、板书设计:18.1 电能电功电能:电流做功的能力;单位:焦耳(J)电功:电流在电路中做的功;单位:焦耳(J)计算公式:W=UIt电能和电功的关系:电功的大小等于电能的变化量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计算家庭电路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时消耗的电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8.1《电能电功》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8.1《电能电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8章第1节《电能电功》。
本节主要介绍了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能的概念和单位:电能是指电流做功的能力,单位是焦耳(J)。
2. 电功的计算:电功等于电压、电流和时间的乘积,公式为W=UIt。
3. 电能和电功的关系:电能是电功的一种表现形式,电功是电能的转移或消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和电功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单位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教学重点:电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灯泡、导线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路中的元件和现象。
2. 概念讲解:介绍电能和电功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公式讲解:讲解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让学生理解各参数的含义。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巩固电功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电功计算的题目,检验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电能和电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电能电功板书内容:电能:电流做功的能力,单位:焦耳(J)电功:电压、电流、时间的乘积,公式:W=UIt电能与电功的关系:电能是电功的表现形式,电功是电能的转移或消耗七、作业设计一个灯泡接在电压为220V的电源上,灯泡的电流为0.5A,通电时间为10分钟。
答案:W=220V×0.5A×10×60s=66000J2. 请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能和电功的应用,并在下节课分享你的见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18.1电能电功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18.1 电能电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8.1节“电能电功”。
本节主要介绍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能的概念和单位: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力,单位为焦耳(J)。
2. 电功的计算:电功等于电压、电流和时间的乘积,公式为W=UIt。
3. 电能和电功的实际应用:举例说明电能和电功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灯、电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和电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教学重点: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电压源、电流表、电阻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家庭用电为例,让学生思考电能和电功的概念。
2. 讲解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3. 演示实验:使用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测量电流、电压和时间,计算电功。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电灯、电视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列出电能、电功的概念、单位及计算公式。
7. 作业设计:电路:一个电压为220V的灯泡,正常工作时电流为0.5A,通电时间为1小时。
(2)答案:电功 = 电压× 电流× 时间= 220V × 0.5A × 1小时= 110J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能和电功的概念。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探讨电能和电功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新能源开发、智能家居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1《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电能是如何在电路中传递和转化的?
-电功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电能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如何得出的?
2.教学指导: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电能的相关问题。
-针对家庭用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
5.创新设计题: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现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等)的转化。要求学生描述设计原理、电路图及预期效果。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1《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能的概念,知道电能是电路元件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源中获取能量进行功的能力。
2.掌握电功的计算公式,即W=UIt,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进行电能的计算。
3.了解电能的单位,包括焦耳(J)、千瓦时(kW·h)等,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在认知发展方面,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渐成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计算等方法,深入理解电能的相关知识。然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电能这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概念,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物理学科存在恐惧心理,担心难以掌握电能的计算和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克服恐惧,树立信心。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
4.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电能的利用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18.1电能电功

4.小组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功的规律,形成小组报告。
-针对学校或家庭中的电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5.课后反思: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电路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电的危害,遵守安全用电规则,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电能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精神,树立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掌握了电路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物理思维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本章关于电能、电功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提升。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求知欲强,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电能、电功等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在实际应用中,计算电功、电功率的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探究,逐步提高物理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电能、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是本章节的重点,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是教学的难点。
2.电能表的读数方法及应用,学生对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教学的难点。
3.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功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是教学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能电功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
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能用电功公式W=UIt进行简单的电学计算。
2、过程和方法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知道电流能够做功。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重、难点:电能和电功的概念、相关单位。
围绕“电能”进行教学。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小灯泡、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能表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连接一个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小灯泡发光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进行新课:1、能量和电能:(1)、能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存在方式: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原子能等学生讨论:能量可以转化吗?教师总结: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举一些其它能→电能的例子(2)、电能: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能量形式。
学生讨论:电能的应用……教师总结:电能的单位:焦耳(J),千瓦时(kW·h)即“度”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焦)(J)1kW·h=3.6×106J2、电能表:测量电能的常用工具之一。
(1)、电能表的结构:接线柱、转盘、示数(对照实物观察)(2)、电能表的使用:介绍各个参数的含义“220V”……“10A”……“50Hz”……接线方法……演示:将电能表,灯泡开关连接在电路中。
(3)、读数: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4)、介绍新型的电能表:3、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叫电功(做功)有多少电能发生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符号:W电流做功的计算公式:W=UIt单位:与能相同……焦耳。
例:有一只节能灯接在220V的家庭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为0.09A,计算这只灯泡使用5h用电多少千瓦时。
解W=UIt=220V×0.09A×5h=0.099kW·h即,这只节能灯工作5小时消耗的电能是0.099kW·h3、达标练习:课本后“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反思:二、电功率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会用公式P=W/t 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电能表教学课时:3时(1电功率,2电功率的计算,3电功率的测量)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电能……电能表……电功……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能表有时转的快?有时转的慢?为什么?各电器的“W”是什么意思?进行新课:1、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学生讨论:如何表示?)教师:规定一时间,看谁做的功多!!!(1)定义: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s内所消耗的电能。
即电功率=功/时间P=W/t 或 W=Pt(2)单位:W――电流做的功――焦耳(J)t――时间――秒(s)P――功率――瓦特(W)1W=1J/s 1kW=1000W(3)、功率的应用、常见电器的功率例:电视机的功率P=200W= Kw例:我们说洗衣机的功率是500W,其含义是例:课本34页例题练习:课本36页练习。
2、“千瓦时”的来历因为 W=Pt所以若P――千瓦、t――小位则W――千瓦时(1课时)3、怎样测量功率学生讨论: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电功率的大小与电流、电压大小有没有关系?试验表明: P=IU单位:I――安(A) U――伏特(V) P――瓦(W)例题:课本35页例题练习:1、一只标有“220V 4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若电路的电压为200V,求灯泡的实际功率?(利用本题解释额定――实际)2、某电能表标有“220V 3A”字样,这表最多可以在220V电压下给多少只60W的灯泡供电?(利用本题解释功率可以相加)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反思: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IU设计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重、难点: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教学课时: 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标有“220V 11W”“220V 22W”的灯泡各1只,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功率P=W/t P=UI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进行新课: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学生分析 P=UI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功率(2)、设计实验: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5)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是不同的;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反思:四、电和热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试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重、难点:电流的热效应:电能……热能热效应的计算公式:P=I2R P=U2/R的使用。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电阻丝、开关、电源、导线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连接一个使电炉丝发热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炉丝、电饭煲发热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课本38页如图示)进行新课:1、电流的热效应:电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讨论:为什么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基本不发热?电流的热效应跟什么有关系?学生猜想……教师分析……结论:跟电阻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学生阅读39页试验)2、影响热效应的因素:P=IU=I2R P=IU=U2/R即:讨论:热效应与电阻成正比?反比?例:把阻值为6欧、8欧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解:R1=6欧 R2=8欧 U=12VI=U/R=U/(R1+R2)=12V/14欧=6/7AP1=IU= I2R1=P2=IU= I2R2=例:把阻值为6欧、8欧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在12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结论:两公式都成立,一个是电流相同时使用(串联);一个是电压相同时使用(并联)。
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学生阅读即可4、达标练习:课本后4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反思:五、电功率与安全用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保险怎样“保险”;归纳安全用电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体验电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观察体验保险丝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的应用。
教具:电路演示板保险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让人触目惊心的。
例如下面这些例子:1、(羊城晚报)2000年3月29日,河南焦作一影视厅发生罕见惨剧——“天堂”烧死74人。
2、(羊城晚报)2002年3月23日,一民房今晨失火死2人疑是家中电线短路引起3、(厦门日报) “用电不当毁了世界文化遗产”2003 1月19日19时左右,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宫庙之一的遇真宫发生特大火灾,主殿在这场大火中全部烧毁。
师:上述的例子大多与电器有关。
关于安全用电的知识,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一部分了,这一节课我们从另一角度来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
“电功率与安全用电”(板书)二、进行新课(一)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师: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
将电线换成更粗的,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换成更大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师:上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家庭调查,调查十年前和现在所使用的用电器分别有哪些。
屏幕上的是一个同学的调查结果。
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调查结果。
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交流。
师:添置了新的大功率用电器。
那么添置前和添置后对电路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用电功率的知识来计算十年前和现在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同。
让时光倒流回十年前,我们的家里有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你们能计算出干路的电流是多少?生:计算。
师:回到我们现在,添置了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那么干路中的电流又是多少呢?生:计算,讨论得出结论师: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电压一定的时候,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板书)现在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进行线路改造呢?生:讨论回答师:演示实验,证明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
得出: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不能太多。
(二)保险丝师:在刚才的电路中,由于具备安全用电的知识,才避免了大的损失。
这都得归功于电路中安装了保险丝。
(板书)常见的保险丝如课文的插图所示。
大家可以看看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
阅读书本的材料,可以参考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
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关于保险丝的知识呢?生:阅读讨论师:总结保险丝的特点以及使用保险丝的注意事项。
(板书)生:练习(屏幕投影)某学校教学楼里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装有40W的日光灯4盏。
如果你是学校的电工,你应该选择哪种规格的保险丝?常用保险丝的规格见右表。
(三)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Array生:根据投影的画面,对安全用电的知识进行知识归纳。
师:归纳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
(板书)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反思一、磁场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