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穴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05
特定穴的临床案例分析
五输穴治疗咳嗽案例
总结词
五输穴在咳嗽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针对病因进 行调理,改善咳嗽症状。
详细描述
五输穴是针灸学中的特定穴位,通过对五输穴的刺激 ,能够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五输穴治疗咳嗽效果显著。例如, 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选用肺经的井穴,能够宣肺散 寒,止咳化痰;对于风热引起的咳嗽,则可以选用肺 经的荥穴,能够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此外,根据五 行理论,五输穴还可以进行补虚泻实,调整脏腑功能 ,治疗咳嗽。
风池
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脑系疾病 ,具有调整经络功能的作用。
04
特定穴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随证取穴
总结词
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详细描述
随证取穴是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头痛,可以选 取太阳穴进行针灸;对于胃痛,可以选取足三里穴进行针灸。
按时取穴
原穴治疗失眠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原穴能够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对于失眠有良好的治疗 效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原穴是针灸学中的特定穴位,位于腕关节附近,是人体 三焦原气的经过之处。失眠多因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所 致。通过刺激原穴,可以调和阴阳、补益气血,从而改 善失眠症状。临床实践证明,原穴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能够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背俞穴治疗泄泻案例
总结词
背俞穴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对于泄泻的治疗具有良好效 果。
详细描述
背俞穴是针灸学中的特定穴位,位于背部脊柱两侧,能 够调理脏腑功能。泄泻多因脾胃功能失调所致。通过刺 激背俞穴,可以调整脾胃功能,达到治疗泄泻的目的。 临床实践中,选用脾俞和胃俞两个穴位进行刺激,能够 明显改善泄泻症状。此外,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型,还 可以选用不同的背俞穴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寒湿泄泻 ,可以选用肾俞和命门两穴进行温阳散寒;对于湿热泄 泻,则可以选用膀胱俞和次髎两穴进行清热利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称为特 定穴。
是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经穴。
1、特定穴的类别 (10 类)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 八脉交会穴 ;躯干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周身八会穴、交会穴。
2、特定穴的数量特定穴共有 149 个(未计算交会穴),除去重复的 20 个, 共有 129 个,占整个经穴的 1/3 多。
(一)五输穴 60 个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 个 特定腧穴,简称“五输”。
与五行相配,又称“五行输”。
五输穴分布: 脉气状况 经气所出, 脉气浅 端 经气流动, 脉气稍比喻水 初流 水 微流 之 小 之 大 腧穴位置 手 、 足 之 本节之前所出为井所溜为荥较大大水之经气通畅,脉气较腕踝关节所行为经畅流盛以上百川经气盛大,脉气充肘膝关节所入为合五输穴的特点: a 只存在十二经脉之上,每经都有一组。
b 每类穴的命名都提示穴位所在部位经气运行的状态。
c 呈向心性分布。
从井穴到合穴依次从末梢向心排列。
d 每个穴位都有五行配属。
五输穴的五行配属:“阴井木”,“阳井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近代临床应用:井穴开窍醒神,治疗神志病症 ;荥穴清热泻火,祛本脏腑经脉火热之邪。
A、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井主心下满:主治肝之疾患,肝气不舒心窝部痞满,郁闷。
荥主身热:主治心之疾患,热伤神明的心烦、心悸、失眠神昏谵语、狂躁不宁及热伤津液口燥舌干等。
输主体重节痛:主治脾之疾患,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体倦懒言,大便溏稀等。
经主喘咳寒热:主治肺之疾患。
如咽干咽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便不利,大便失调等。
特定穴

一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包括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及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二(1)五输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 5 个重要腧穴,分别命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
五输穴是一组具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等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五输穴具有经气浅深出入的特点,与阴阳五行相配合。
五输穴在部位的依次分布和脉气流注的深浅上体现着明显的规律性。
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一些分别位于指端、掌指(跖趾)关节前后,腕踝关节及肘膝关节附近的腧穴,在主治作用上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五输穴的产生,正是对这些主治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组合、分类的结果。
故有的学者认为:五输穴是一种要穴的分类法。
(2)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名“十二原”。
原穴即是原气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所以原穴的主治性能不仅具有祛邪的作用,而且还有补虚扶正的特点。
取用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发原气,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功能。
在治疗方面,《灵枢·九针十二原》里有明确的记述:“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
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难经·六十六难》也指出:“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所以,凡是脏腑疾病,都可取用相应的原穴来治疗。
如咳嗽、气喘可取用肺经原穴太渊;肠鸣、泄泻可取用脾经原穴太白等。
(3)络穴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
其中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督脉之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穴,共有十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络脉的主要功能是加强十二经脉表里经之间的联系。
络脉虽然也进入胸腹里面联络内脏,但没有固定的络属联系,它着重沟通分布于肢体的表经和里经。
特定穴

络穴
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它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络穴名称首载于《灵枢·经脉》篇。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散于腹,督脉 之络穴长强散于头上,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共有十五穴 ,故称为“十五络穴”。
十五络穴表
络穴各主治其络脉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来治疗。 余皆仿此。络穴又能沟通表里二经,故有“一络通二经”之说。因此,络穴不仅能够治本经病,也能治其相表里 之经的病证,如手太阴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等疾患。
原气导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是十二经的根本。原穴是脏腑原气 所留止之处,因此脏腑发生病变时,就会相应地反映到原穴上来,正如《灵枢 ·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 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在治疗方面,《灵枢 ·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 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说明原穴有调整其脏腑经络虚实各证的功能。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以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故公孙既 能治足太阴脾经病,又能治冲脉病;内关通阴维脉,故内关既能治手厥阴心包经病,又能治阴维脉病。余同。
八脉交会八穴,临床上常采用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疗胃、心、胸部病症和疟疾,后溪配申脉 治内眼角、耳、项、肩胛部位病及发热恶寒等表证,外关配足临泣治疗外眼角、耳、颊、颈、肩部病及寒热往来 证,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肺病和阴虚内热等。
《难经·六十七难》说:“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病治阴”,说明六 腑病证多取募穴治疗。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病多取中极等。
特定穴

特定穴
在中医经络学中,有很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特定的穴位,一般都有特定的治疗功能,我们称这些穴位叫特定穴。
主要有:
1、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2、在胸腹、腰背部的背俞穴(属阳)、募穴(属阴)
3、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
在配穴时,原穴配络穴;俞穴配募穴,或找某个特定穴,
一、原穴
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原气来源于肾间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通道运行于各脏腑之间。
各脏腑发生病变时,就会相应地反映到原穴上。
十二经各有一个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二、络穴
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的部位的一个俞穴,它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部位。
它们分为“井、荥、输、经、合”五种,合称“五输穴”。
五输穴是一组重要的穴位,它们分别位于肘膝关节以下,依次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
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流,像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像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像河中流水畅通无阻,称为“经”;经气所合,像江河入海,精气充盛,称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四、郄穴
郄穴:阴经郄穴治血症,各种出血,找阴经郄穴。
六、俞穴
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
俞为阳,分布在背部的膀胱经内,每一
七、下合穴
八、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重要处所,根据不同的作用来命名。
它们分布于躯干和四肢部位,分别主治脏、腑、气、血、。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理论
特定穴的选穴原则和配伍方法与 阴阳五行理论密切相关,通过调
整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经络理论
特定穴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刺激特定穴可以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 效果。
脏腑理论
特定穴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 过刺激特定穴可以调节脏腑功能, 改善脏腑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 推进特定穴的研究与应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产后缺乳
选取膻中、少泽、足三里等穴 ,以益气养血、通络下乳。
更年期综合征
选取肾俞、心俞、三阴交等穴 ,以调理脏腑功能、平衡内分
泌。
儿科疾病
小儿感冒
选取大椎、风门、风池等穴,以解表散寒、 宣肺止咳。
小儿腹泻
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以健脾和胃 、调理肠道。
小儿咳嗽
选取肺俞、膻中、太渊等穴,以润肺止咳、 理气化痰。
按摩法
总结词
按摩法是以手指或器械在穴位上施加一 定压力或振动,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 流通、舒缓肌肉疲劳的治疗方法。
详细描述
按摩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 手指或器械在穴位上施加一定压力或振动 ,产生刺激和按摩作用,促进气血流通、 舒缓肌肉疲劳。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按 摩方法和刺激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艾灸法
总结词
艾灸法是以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以达到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艾灸法是一种温热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使热量作用于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从而温通经脉、 散寒止痛。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艾灸方法和刺激量,以达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
特定穴

经所属脏腑的疾病均有特异性治疗作用。手足六阳经的原穴单独存在,均排列在输穴之后;
手足六阴经则以输穴为其原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络穴,共十五穴,故称十五络穴。其中十二
经的络穴均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而任脉的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的络穴长强位于尾
五、俞穴、募穴
俞穴又称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俞穴,均分布于
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五脏六腑各有一个募穴,其位置
也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相接近。
俞穴、募穴均在人体躯干部,并与相关脏腑一前一后相对应。多用于对相关脏腑病证的
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被给以特定名称的腧穴。它们除具有经穴的
共同主治特性外,还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和功用,在针灸临床中有重要意义。
根据特定穴的分布特点、功能意义和治疗作用,可分为以下类别:
一、五输穴
五输穴是十二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这是古代
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十二经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二经的作用,兼治表里二经病
候;长强、鸠尾、大包除了治疗本经病候外,还治疗其络脉联络部位的病痛(如背、腹、胸
胁各部位的病痛等)。
三、郄穴 .
“郄”即孔隙,郄穴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中的阴骄、阳骄、阴
维、阳维四脉各有一个郄穴,共十六个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郄穴对各经急
腕、踝关节附近,既能治疗其本经病证,又能治其所通的奇经的病证。李梃所著的《医学入
针灸学-特定穴

将三十单元治疗总论细目五特定穴的临床应用并于此讲解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一)五输穴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由于每条经有5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
1。
分布特点与组成五输穴五行配属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还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阴井木、阳2。
五输穴的临床运用《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理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选穴:按五输穴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
补母泻子法: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建议:记忆五输穴歌诀结合其五行属性表学习此内容)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阴经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合(水)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肾(水) 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肝(木)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 合(土)大肠(金) 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膀胱(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胆(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小肠(火) 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胃(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3)按时选用①季节:“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②每日时辰:根据一日之中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而选用不同的五输穴,——“子午流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脾之大络,名为:( ) A.天池 B.俞府 C.鸠尾 D.大包 E.虚里
【正确答案】D
6、用背俞穴治疗耳聋,应首选:( ) A.肺俞 B.三焦俞 C.肝俞 D.肾俞 E.脾俞
【正确答案】D
7、八会穴中的脉会穴是:( ) A.阳陵泉 B.悬钟 C.太渊 D.膻中 E.中脘
输穴中的输穴为同一穴;所谓“阴经之输并于原”,或说成“以输代原”。三焦
散布原气运行于外部,阳经的脉气较阴经盛长,所以阳经则除输穴外,还有专门
的一个原穴。 十二经的络穴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任脉之络穴鸠尾散于腹,督脉之络穴长强散 于头上,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共十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十二原穴歌 肺原太渊肾太溪,心包大陵太白脾, 心原神门肝太冲,小肠腕骨焦阳池, 膀胱京骨冲阳胃,大肠合谷胆丘墟。
《八脉交会穴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连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会”,是聚会的意思。 分布特点和组成 八会穴分部在躯干部和四肢部,其中脏、腑、气、血、骨 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
现的胸腹气逆,可选通冲脉的公孙治疗。
经属 八穴 通八脉 相配合主治 足太阴 公 孙 冲脉 胃、心、胸、疟疾 手厥阴 内 关 阴维 手少阳 外 关 阳维 目外眦、颊、颈、耳后、肩、寒热往来 足少阳 足临泣 带脉 手太阳 后 溪 督脉 目内眦、颈项、耳、肩、发热恶寒 足太阳 申 脉 阳跷 手太阴 列 缺 任脉 肺系、咽喉、胸膈、阴虚内热 足少阴 照 海 阴跷
井穴 荥穴 输穴 经穴 合穴
阴经
木
火
土
金
水
阳经
金
水
木
火
土
六阴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肺(金)
肾(水)
少商
涌泉
鱼际
然谷
太渊
太溪
经渠
复溜
尺泽
阴谷
肝(木)
心(火)
大敦
少冲
行间
少府
太冲
神门
中封
灵道
曲泉
少海
脾(土)
心包(相火)
隐白
中冲
大都
劳宫
太白
大陵
商丘
间使
阴陵泉
曲泽
六阳经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来治疗。
又如手太阴经的络穴列缺,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也能治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 头项痛等疾患;肝经络穴蠡沟,既可治疗肝经病证,又可治疗胆经病证;同样胆
经络穴光明,既可治疗胆经病证,又可治疗肝经病证。
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临床上常把先病经脉的原 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经脉的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 法”,是表里经配穴法的典型用法。如肺经先病,先取其原穴太渊,大肠后病, 再取该经络穴偏历。反之,大肠先病,先取其原穴合谷,肺经后病,后取该经络 穴列缺。
八脉交会穴是指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八个腧穴。 1.分布特点和组成 八脉交会穴均分布于肘膝以下,包括公孙、内关、后溪、申脉、 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 2.临床应用 八个腧穴分别与相应的奇经八脉经气相通。可单独选用治疗各自相通 的奇经病证:如督脉病变出现的腰脊强痛,可选通督脉的后溪治疗,冲脉病变出
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分布特点和组成 六个穴位都分布在足三阳经膝关节及以下部位。 六腑 大肠 小肠 胃 胆 膀胱 三焦 下合穴 上巨虚 下巨虚 足三里 阳陵泉 委中 委阳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合治内腑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求,三焦下合属委阳,
名称 分布 井穴 手、足的末端 荥穴 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 输穴 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气流注特点 “所出为井” “所溜为荥” “所注为输”
经穴 腕踝关节以上
合穴 肘膝关节附近
“所行为经”
“所入为合”
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还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
属木,阳经井穴属金,“阴井木、阳井金”,以此类推。
经郄穴多治疗血证,阳经郄穴多治疗急性痛证。如孔最治咯血,中都治崩漏,颈
项痛取外丘,胃脘疼痛取梁丘等。
《十六郄穴歌》
郄是孔隙义,气血深藏聚,
疾病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居, 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毕。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 心郄阴郄小养老,膀胱金门肾水泉, 心包郄门焦会宗,肝郄中都胆外丘。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于胸 腹部的腧穴。 《十二背俞穴歌》 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 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 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循。 《十二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 膻中穴是包络募,从阴阴阳是妙诀。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属,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井穴 荥穴 输穴 经穴 合穴
井主心下满 荥主身热 输主体重节痛 经主喘咳寒热 合主逆气而泄
【正确答案】C
A.足三里 B.阳陵泉 C.悬钟 D.足临泣 E.公孙 8、八会穴中的筋会穴是( ) 9、足太阴脾经的络穴是( )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E
急救 热证 关节疼痛 治疗作用不典型 相关脏腑病证
《难经》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 原穴,又名“十二原”。“原”指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络穴是指络脉从本经别出的部位。“络”,是联络的意思。
分布特点与组成 原穴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的十二经上。阴经五脏之原穴,与五
1、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根为井 B.所溜为荥 C.所注为输 D.所行为经 E.所入为合
【正确答案】A
2、在五输穴中,合穴主要治疗:( ) A.心下满 B.身热 C.体重节痛 D.喘咳寒热 E.逆气而泄
【正确答案】E
A.井穴 B.荥穴 C.合穴 D.经穴 E.输穴 3、曲池在五输穴中,属( ) 4、太溪在五输穴中,属( )
腑病多选其募穴,脏病多选其背俞穴:如:肺热咳嗽,可泻肺之 背俞穴肺俞;寒邪犯胃出现的胃痛,可灸胃之募穴中脘。 治疗与对应脏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疾患,如:肝开窍于目, 主筋,目疾、筋病可选肝俞;肾开窍于耳,耳疾可选肾俞。 在临床上背俞穴往往与相应募穴相配使用,称为俞募配穴法(前 后配穴法),常用来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 疾病的诊断: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背俞穴、募穴上出现阳性反 应,如压痛、敏感等。
八会 脏会 腑会 气会 血会 筋会 脉会 骨会 髓会
穴位 章门 中脘 膻中 膈俞 阳陵泉 太渊 大杼 绝骨 八会穴对于各自所会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相关的病证有特殊的 治疗作用,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相关的八会穴来治疗,如六腑之病 可选腑会中脘、血证可选血会膈俞等。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 为郄穴。 1.分布特点和组成:郄穴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 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合称为十六郄穴。 2.临床应用:郄穴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一般来说,阴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交会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位。 交会穴能治本经的疾病,也能兼治所交会经脉的疾病。 如大椎是督脉的经穴,又与手足三阳相交会,它既可治督脉之疾,又可治 诸阳经的全身性疾患;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经穴,又与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相交会,因此 能治脾经病,也能治疗肝、肾两经的疾病。
张继伟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
腧穴。
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
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 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是指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腧穴,称为井、荥、输、经、合。 由于每条经有5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 分布特点与组成:把经气的运行变化比作自然界的水流,自然而出,由小 到大,由浅入深,最后汇聚入海。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 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大肠(金)
膀胱(水)
商阳
至阴
二间
足通谷
三间
束骨
阳溪
昆仑
曲池
委中
胆பைடு நூலகம்木)
小肠(火)
足窍阴
少泽
侠溪
前谷
足临泣
后溪
阳辅
阳谷
阳陵泉
小海
胃(土)
三焦(相火 )
厉兑
关冲
内庭
液门
陷谷
中渚
解溪
支沟
足三里
天井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临床应用】
原穴可用于诊断和治疗脏腑疾病。《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
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 五脏之害矣。”原穴是脏腑原气所留止之处,因此脏腑发生病变时, 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