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针灸治疗学练习情况总结复习资料题总论第五章特定穴临床应用

|第五章特定穴的临床应用一、填空题1.五输穴中,阴经经脉的合穴五行属,阳经经脉的荥穴五行属。
2.手少阳三焦经的五输穴按金、木、火、水、土的摆列序次,分别是五输的、、、,相应穴位是、、、、穴。
3.《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曰:“取之井,取之荥,取之输,取之经,,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生病者,取之于合”。
4.据《难经·六十八难》的记录,五输穴中,井主,荥主,输主,经主,合主。
5.子母补泻法的应用原则是虚则,实则。
6.按五输穴本经子母补泻法,咳喘气急、喉中痰鸣应取穴,针用法;喘气气短、自汗乏力、脉弱无力应取穴,针用法。
7.按五输穴本经子母补泻法,胃实证应泻穴,由于此穴系本经的,五行属;胃的虚证应补穴,由于此穴系本经的,五行。
8.按五输穴异经补母泻子法,肝实证应泻穴,肝虚证应补穴。
9.五输穴子母补泻时,若碰到井穴补泻,能够采纳、之法。
10.《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之有疾也,”;又说:“ 五脏之有疾也,”11.十六大络中,除了十二经脉各有个络穴外,还有脉之络,脉之络,以及和。
12.原络配穴法又称,是配穴的代表。
如肺经先病,大肠经后病,取肺经原穴,配大肠经络穴。
13.任脉上的 6 个募穴从上到下挨次是、、、、、。
14.俞募配穴法是。
为配穴法的代表。
比如呼吸系统病症以配。
15.十六郄穴是十二经的郄穴加之郄、之郄、之郄、之郄。
16.依据郄穴的治疗作用,急性胃痛取,肺病咳血取,心绞痛取,胆绞痛取。
17.八会穴中,气会,血会、筋会、脉会。
18.依据八会穴的主治作用,脏病应取,腑病应取,气病应取,血病应取,筋病应取,脉病应取。
19.下合穴中,大肠下合于三焦下合于。
20.八脉交会穴中,内关通脉,配通脉的穴主治病症。
21.偏头痛、耳鸣、胸胁痛等症用八脉交会穴,应首选通脉的穴和通脉的穴。
22.列缺配照海属配穴法,又是配穴法,主治病症。
23.后溪配申脉属配穴法,又是、配穴法,主治病症。
24.特定穴中,脾经原穴是,胃经络穴是,肾的募穴是,心包经郄穴是,大肠下合穴是,髓会。
【精品】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

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五输穴(一)概述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每经5穴,共60穴。
因五输穴对内脏疾病、五官病等有独特的治疗作用,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特定穴。
五输穴首见于《灵枢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言:“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人为合”,但尚未指出具体的穴名和位置。
《灵枢·本输》指出了除心经以外的11条经脉五输穴的位置.《难经·六十二难》、《难经·六十九难》进一步详细说明了五输穴的阴阳五行属性,指出了五输穴的主治病症,记载了补母泻子、刺井泻荥等针法。
至《针灸甲乙经》又补充了心经的五输穴才至完备。
以后历代医家对五输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均有发展,近世对五输穴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五输穴的作用方面。
(二)内容及分布规律五输穴的内容主要见于《灵枢·本输》篇,记载了手太阴肺经等11条经脉的五输穴,如肺经五输穴“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人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
对于手少阴心经的五输穴则未予记述,而代之以心包经的五输穴.故《灵枢·九针十二原》统计五输穴为:“五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府六俞,六六三十六俞”,共得61穴(包括阳经的6个原穴).至《针灸甲乙经》分别以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填补了手少阴心经五输穴的空白.一般认为,五输穴的分布和排列是标本、根结理论的具体体现。
《灵枢·根结》篇指出“四肢为阴阳之本",十二经脉原气皆以四肢末端为本为根,向上结聚于头、胸、腹部为标为结。
古人根据十二经脉这种标本、根结关系,把经脉原气的运行情况比喻为流水之象,用水流的大小、动向说明经气的运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入深之不同,所起的作用亦不同。
针灸治疗学复习试题__总论第五章__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特定穴的临床应用一、填空题1.五输穴中,阴经经脉的合穴五行属,阳经经脉的荥穴五行属。
2.手少阳三焦经的五输穴按金、木、火、水、土的排列次序,分别是五输的、、、,相应穴位是、、、、穴。
3.《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曰:“取之井,取之荥,取之输,取之经,,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4.据《难经·六十八难》的记载,五输穴中,井主,荥主,输主,经主,合主。
5.子母补泻法的应用原则是虚则,实则。
6.按五输穴本经子母补泻法,咳喘气急、喉中痰鸣应取穴,针用法;喘息气短、自汗乏力、脉弱无力应取穴,针用法。
7.按五输穴本经子母补泻法,胃实证应泻穴,因为此穴系本经的,五行属;胃的虚证应补穴,因为此穴系本经的,五行。
8.按五输穴异经补母泻子法,肝实证应泻穴,肝虚证应补穴。
9.五输穴子母补泻时,若遇到井穴补泻,可以采用、之法。
10.《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之有疾也,”;又说:“五脏之有疾也,”11.十六大络中,除了十二经脉各有个络穴外,还有脉之络,脉之络,以及和。
12.原络配穴法又称,是配穴的代表。
如肺经先病,大肠经后病,取肺经原穴,配大肠经络穴。
13.任脉上的6个募穴从上到下依次是、、、、、。
14.俞募配穴法是。
为配穴法的代表。
例如呼吸系统病症以配。
15.十六郄穴是十二经的郄穴加之郄、之郄、之郄、之郄。
16.根据郄穴的治疗作用,急性胃痛取,肺病咳血取,心绞痛取,胆绞痛取。
17.八会穴中,气会,血会、筋会、脉会。
18.根据八会穴的主治作用,脏病应取,腑病应取,气病应取,血病应取,筋病应取,脉病应取。
19.下合穴中,大肠下合于三焦下合于。
20.八脉交会穴中,内关通脉,配通脉的穴主治病症。
21.偏头痛、耳鸣、胸胁痛等症用八脉交会穴,应首选通脉的穴和通脉的穴。
22.列缺配照海属配穴法,又是配穴法,主治病症。
23.后溪配申脉属配穴法,又是、配穴法,主治病症。
24.特定穴中,脾经原穴是,胃经络穴是,肾的募穴是,心包经郄穴是,大肠下合穴是,髓会。
小儿推拿教材(特定穴)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
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出生后,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完善。
脏腑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中医学谓之“稚阴稚阳”之体,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小儿另一个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猛,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欣欣向荣,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
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等营养物质需要迫切,因而常见“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治疗及时易趋康复。
由于小儿脏腑功能柔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外易为六淫侵袭,见易为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强烈刺激,易受惊而病。
小儿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邪气易盛,正气易虚,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若调治不当,易生他变,使轻病变重,重病转危。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所害,在患病之后,若能调治及时,则好转也快,容易痊愈。
小儿推拿临床辨证以四诊八纲为基础,将临床所获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
在四诊当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
新生儿不会说话,较大小儿也不能全面准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儿科又有“哑科”之称。
在临床上问诊大多是通过患儿家属间接进行的。
闻诊虽然反映一定的病情,但也不够全面。
小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就诊时多哭闹,气息易乱,造成切脉不易准确。
只有望诊不受各种条件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
从八纲辨证来看,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热,因而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虚实夹杂次之,纯虚证较少。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理论
特定穴的选穴原则和配伍方法与 阴阳五行理论密切相关,通过调
整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经络理论
特定穴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刺激特定穴可以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 效果。
脏腑理论
特定穴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 过刺激特定穴可以调节脏腑功能, 改善脏腑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 推进特定穴的研究与应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产后缺乳
选取膻中、少泽、足三里等穴 ,以益气养血、通络下乳。
更年期综合征
选取肾俞、心俞、三阴交等穴 ,以调理脏腑功能、平衡内分
泌。
儿科疾病
小儿感冒
选取大椎、风门、风池等穴,以解表散寒、 宣肺止咳。
小儿腹泻
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以健脾和胃 、调理肠道。
小儿咳嗽
选取肺俞、膻中、太渊等穴,以润肺止咳、 理气化痰。
按摩法
总结词
按摩法是以手指或器械在穴位上施加一 定压力或振动,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 流通、舒缓肌肉疲劳的治疗方法。
详细描述
按摩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 手指或器械在穴位上施加一定压力或振动 ,产生刺激和按摩作用,促进气血流通、 舒缓肌肉疲劳。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按 摩方法和刺激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艾灸法
总结词
艾灸法是以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以达到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艾灸法是一种温热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使热量作用于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从而温通经脉、 散寒止痛。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艾灸方法和刺激量,以达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
针灸学-特定穴

将解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 类。
(一)五输穴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由于每条经有5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 个。
1. 分布特点与组成经气运行用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来形容,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五输穴五行配属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还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 阴井木、阳井金”,以此类推。
2. 五输穴的临床运用(1《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理论:“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选穴:按五输穴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
补母泻子法: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建议:记忆五输穴歌诀结合其五行属性表学习此内容)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3)按时选用①季节:“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②每日时辰:根据一日之中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而选用不同的五输穴,——“子午流注”。
例题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 所根为井B. 所溜为荥C. 所注为输D. 所行为经E. 所入为合『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应该为所出为井。
在五输穴中,合穴主要治疗:A. 心下满B. 身热C. 体重节痛D. 喘咳寒热E. 逆气而泄『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合穴主要治疗逆气而泄。
特定穴的最全汇总表格及简介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学习纲要】一、五输穴的临床应用五输穴指“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
它们有以下特点: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以治脏腑病为主,都归属于十二经,从肢端开始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向心性排列,都与五行相配属。
在治疗上常用的方法一是按《难经》所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来用;另一是按《难经》所说的“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来用,如肝(木)实证可在心(火)经上选属火的少府穴,肝虚证可在肾(水)经上选属水的阴谷穴。
1.五输主病《难经·六十八难》根据《黄帝内经》的经旨,又结合经脉的生理、病理特点,进一步总结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的主病范围。
2.子母补泻子母补泻法是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
临床应用分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两种方式。
(1)本经取穴法病在某经,就在本经按“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选取子母穴。
(2)异经取穴法异经取穴法系按十二经脉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分别在病变经脉的母经或子经选取母经或子经的本穴施术。
现将五输穴子母补泻的具体应用列表如下:在运用五输穴进行子母补泻时,若遇到井穴补泻,可以采用“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的变通之法。
3.因时而用《难经·七十四难》曰:“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是结合四季应用五输穴的方法。
春夏之季,阳气在上,人体之气也行于浅表,故应浅刺井荥;秋冬之季,阳气在下,人体之气也深伏于里,故宜深刺经合。
另外,“子午流注”针法,也是以五输穴为取穴依据的时间针刺法。
二、原穴和络穴的临床应用原穴是本经气血流止之处,又是本脏气血流止之处,还是三焦的原气进入该经脉的部位。
由于原穴是脏腑原气汇聚之处,所以原穴的变化最能反应脏腑气机的变化。
近代研究也最多。
针灸学-特定穴

第五单元特定穴将三十单元治疗总论细目五特定穴的临床应用并于此讲解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一)五输穴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由于每条经有5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
1.分布特点与组成五输穴五行配属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还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阴井木、2.五输穴的临床运用(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理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选穴:按五输穴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
补母泻子法: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建议:记忆五输穴歌诀结合其五行属性表学习此内容)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阴经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肾(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大肠(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膀胱(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胆(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小肠(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胃(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3)按时选用①季节:“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络配穴的含义及应用
原穴、络穴的配合应用是根据脏腑表里 经络先病与后病而应用的。先病者为主,取 其原,后病者为客,取其络,也就是当某一 脏腑有病时,取本经的原穴,配表里经之络 穴,这种原络穴的配合应用就称为“原络配穴 法”或“主客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
四、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八脉交会穴的含义
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 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 特定称号的腧穴。是指十二经穴中分布在 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 井、荥、输、经、合五穴,简称 “五输”,五输在十二经中共有60 穴,每经各有五穴。
命
名
所 所 所 所 所 出 溜 注 行 入 为 为 为 为 为 井 荥 输 经 合
在生理、病理上的联系及临床应用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故 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
三、原络穴的临床应用
原穴的含义
“原”即本源、原气之意。原穴是脏腑的 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也是原气作 用所表现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的腕踝关 节附近各有一原穴,故又称“十二原”。
下合穴的应用
根据“合治内腑”的原则,对六 腑本身的疾患,可取各自所属的下合 穴来进行治疗。
八、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交会穴的含义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交会的腧 穴。一般是阴经与阴经交会,阳经与阳 经交会,诸阴经交会于任脉,诸阳经交 会于督脉。
交会穴的应用
由于交会穴有数经相交会,所以交 会穴往往能够兼治数经的病证,即交会 穴不但能够治疗所属本经病证 ,而且能 够兼治所交会的经脉病证。
郄是空隙、孔隙之意,是各经脉气深 集的部位,十二经中各有一郄穴,再加上 奇经八脉中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各 有一郄穴,共计十六郄穴,郄穴的分布多 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骨与肌肉的孔隙处。
郄穴的应用
1.用于诊断
阳郄—急性疼痛
2.用于治疗
阴郄—血证
七、下合穴的临床应用
下合穴的含义
“下”指下肢,“合”有汇 合之意,下合穴是指六腑经脉合 于下肢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所以 又称它为六腑下合穴。(六腑在 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
八脉是指奇经八脉,即冲、任、督、 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八脉交会穴 是人体十二经脉通于奇经八脉的八个腧穴, 即内关、公孙、后溪、申脉、外关、临泣、 列缺、照海,它们主要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 上下。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 内关与公孙 外关与足临泣
后溪与申脉 列缺与照海
应用
1、治疗所通奇经的病证 例:落枕、颈腰椎病、脊柱强痛—后溪(督) 胸腹气逆,拘急—公孙(冲) 眼睑下垂、失眠—申脉、照海(阴、阳蹻) 2、治疗两交部位的病证 例:心、胸、胃疾病—公孙、内关 肺、咽喉、胸膈—列缺、照海 3、治疗所属正经的病症
原穴的应用
(1)用于预防
(2)用于诊断
(3)用于治疗
络穴的含义
络有联络之意。络穴是表里两经相联络 的处所。十二经脉各有一络,它们均分布在 四肢腕踝关节附近。在躯干的前、后、侧, 又有任脉、督脉之络和脾之大络,也就是说 在十四经各有一络穴,加上脾之大络(大包 穴)总称十五络穴。
络穴的应用
古人说“一络通二经”,因此络穴在 临床上的主治特点,在于治疗表里两经 的病证。
五、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八会穴的含义
八会穴之名最早载于《难经· 四十五 难》,它是指人体脏腑气血筋骨脉髓等 精气聚会处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的应用
脏会章门—五脏之疾
气会膻中—各种气疾
腑会中脘—六腑病
血会膈俞—一切血疾
筋会阳陵泉—筋病 骨会大杼—骨病
脉会太渊—脉疾 髓会绝骨—髓病
六、郄穴的临床应用
郄穴的含义
俞穴的应用
1.邪袭背俞,内传脏腑
2.脏腑的病证,反应于背俞
3.选用背俞穴,治疗脏腑病
募穴的含义
募有汇集、聚募之意,募穴是 脏腑经气汇集、募结于胸腹部的穴 位,每一脏每一腑各有一募穴,故 称“十二募穴”。
募穴的应用
1.用于诊断
2.用于治疗
俞募配穴法的含义
俞穴、募穴配合使用治疗所属脏 腑经络、组织器官病变的方法称之为 “俞募配穴法”,又称“俞募取穴 法”。
《灵枢· 九针十二原》
五输穴与五行配属
五输穴 阴经 阳经 井 木 金 荥 火 水 输 土 木 经 金 火 合 水 土
临床应用
(1)五输穴结合四时(四季)而应用 (2)五输穴根据其主病而应用 (3)“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应用
二、俞募穴的临床应用
俞穴的含义
俞有转输、灌注之意。俞穴是脏腑经气 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是背俞穴的简称,因五 脏六腑加上心包各有一对腧穴,所以总称为 十二背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