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分组训练1
2022“高频文言实词”精品分组练习附答案(三)

2021“高频文言实词”精品分组练习附答案(三)第一组:当、故、举、属、易、除、察、善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3分)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注]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有删改)[注]主文:主持考试。
1.与“时秦桧当.国”的“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B.北邀当.国者相见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解析:选B文中的“当”意为“主持、执掌”,B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抵御,抵挡。
C项,动词,判决,判罪。
D项,动词,占据,把守。
2.与“燧诘其故.”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克,公问其故.B.君安与项伯有故.C.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D.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解析:选A文中的“故”为名词,原因,A项与之相同。
B项,名词,交情。
C项,副词,故意,特意。
D项,形容词,衰老。
3.与“丞相有子就举.”的“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C.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解析:选B文中的“举”意为“推荐、选拔考试”,B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被)占领,(被)攻破。
C项,副词,尽,全。
D项,动词,施行,举行。
4.与“欲以属.公”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B.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选D文中的“属”意为“嘱咐、嘱托”,D项与之相同。
文言文实词训练答案

文言文实词训练答案东台市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训练(一)(测试时间4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训练日期:月日第节课考点说明:A、高考能力等级要求为B,及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B、《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本次训练实词范围: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
一、单选题(24分)1、【爱】下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吝啬,吝惜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喜欢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吝啬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珍惜2、【被】下列各句中“被”字解释为“覆盖”的一项是()A、秦王复击轲,被八创B、泽被后世C、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D、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语境提示:视敌方军力采取不同策略作战)/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D、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鄙.人不知忌讳4、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本:农业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本着,沿着C、孔子鄙其小器鄙:看不起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以……为边界5、下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故上兵伐谋B、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C、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D、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6、【从】对“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佯北勿从从:追赶B、樊哙从良坐从:紧挨着C、毕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从:同“众”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从:同“纵”7、【得】下列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具备B、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得:融洽C、“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得:正确D、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找到8、【当】对“当”字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占据,把守B、北邀当国者相见当:主持,执掌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当:应当D、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当: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9.【朝】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于是入朝见威王。
高考高频文言实词分组专练,含答案!

“高频文言实词”分组练(一)第一组:识、致、诚、非、及、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3分)封伦,字德彝,观州蓚人。
伦少时,其舅卢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
”开皇末,江南作乱,内史令杨素往征之,署为行军记室。
素将营仁寿宫,引为土木监。
隋文帝至宫所,见制度奢侈,大怒曰:“杨素为不诚矣!殚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于天下。
”素惶恐,虑将获谴。
伦曰:“公当弗忧,待皇后至,必有恩诏。
”明日,果召素入对,独孤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妻年老,无以娱心,盛饰此宫,岂非孝顺。
”素退问伦曰:“卿何以知之?”对曰:“至尊性俭,故初见而怒,然雅听后言。
后,妇人也,惟丽是好,后心既悦,帝虑必移,所以知耳。
”素叹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
”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击赏伦。
骤称荐于文帝,由是擢授内史舍人。
1.与“此子智识过人”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相逢何必曾相识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2.与“必能致位卿相”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书问致简,益用增劳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3.与“杨素为不诚矣”的“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竭诚则吴越为一体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C.至诚高节,堙没无闻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与“盛饰此宫,岂非孝顺”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5.与“揣摩之才,非吾所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C.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6.与“素负贵恃才”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第二组:涉、素、若、道、归、兵、胜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初中语文复习 个文言实词分组强化训练 (一)

初中语文复习个文言实词分组强化训练 (一)近来,小学语文出现了一个改革的大热词,那就是“文言实词”。
所谓文言实词,是指在古文语境下,含义稳定不变的实词。
这个概念不仅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广受欢迎,同时在初中阶段也普遍采用。
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文言实词一般与其历史课程融为一体,这就给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学习带来了难度。
因此,通过加强文言实词的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由于存在一定难度,文言实词往往被认为是“麻烦的事情”。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将文言实词分组来较为简单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这在教学中比较常见。
例如,可以将文言实词分为建筑、食品、服饰、家居等不同类别,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这些实词。
具体来说,建筑类别的文言实词,包括宅、屋、园、阁、閤、巷、洼、罟、颓、戍、亭等词汇;食品类别的文言实词,包括粥、乳、饷、黍、膏、腊、酥、酱、酪、饱、馔等词汇;服饰类别的文言实词,包括带、缀、齐、绅、袴、腕、帔、衾、衩、雉等词汇;家居类别的文言实词,包括床、席、囊、帖、蒲、盆、甑、斗、榻、棉等词汇。
除了这些分类外,学生还应该理解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例如,在《浮生六记》中,作者说:“里巷子里,也就是我家前几条街,在那个时代,竟算偌大的场面。
”中的“里巷子里”中的“里”就属于建筑类别中的文言实词,在这里它表示“小”的含义。
“在那个时代”中的“在”来自空间类别的文言实词,“那”属于代词类别的文言实词,“时代”本身则是一个文言实词。
以上这种细分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识别出文言实词,还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在阅读古文时的技能。
此外,在课程中开展文言实词的复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忆这些实词,例如默写、背诵和阅读,这些方法相互促进,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做到熟练掌握这些实词。
同时,还需要让学生理解这些实词在古文中确切的含义,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
总之,初中语文复习是一项必要的任务,学生通过细分分类和语境理解,可以加强文言实词的掌握。
阅读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

解析 B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A项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 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B
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 (1)伐罪吊· 人:_慰__问_ (2)细大不捐· : 舍弃 (3)洒扫庭除: 台阶
· (4)聚讼纷纷: 争论
· (5)何患无辞: 担忧
9
而考察督促鞠咏的政事却非常严格。鞠咏大失所望。从此不 再奢望得到王公的额外关照,而是专心治理县事。后来王化 基入朝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他到职后首先推荐鞠咏。有人问 他原因,王化基说:“鞠咏有才干,不怕被埋没。我所担心 的是他气盛和骄傲,所以我才有意压制一下他这种情绪,以 使他的品行更高尚。”鞠咏听到这些话才认识到王化基是真 正的良师益友。
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 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 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 表彰善良的人。”
9
9.推断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
节度:节度使,官名
D.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 解析 节度:部署,调度。
任子:任官的子弟
12
参考译文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但他轻
文言实词专项训练1-5

文言实词过关检测(1-5)一、解释加点字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名:报:累迁:宠:掌:要:法:嘉:擢:从容:赍:谕:他日:会:危言:出:屈:讫:义:二、解释加点字康保裔,河南洛阳人。
祖志忠,讨王都战没。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
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分组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第一组】1.①动词,爱护②动词,爱惜③动词,吝惜④动词,喜欢,爱好⑤通“”,隐藏2.①形容词,安稳②形容词,安逸,舒服③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④疑问副词,怎么⑤使……安定3.①蒙受,遭受②介词,表被动③动词,通“披”,披散④动词,通“披”,穿4.①加倍②动词,通“背”,违背5.①本来,原来②本源③树干④稿本,诗稿⑤根本⑥本着,按照6.①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以……为边邑②名词,边远的地方③轻贱④浅薄,鄙陋7.①军队,士卒②兵器③战争8.①疾病②担心,忧虑③有病,患病④困苦不堪9.①细看,观察②详审,细究③洁净的样子④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⑤看得清10.①名词,朝廷②名词,朝代③名词作状语,在早晨④动词,拜访,拜见⑤动词,上朝,朝见11.①动词,通“增”,增加②副词,曾经③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④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12.①动词,乘坐②动词,登上③量词,辆④介词,趁着⑤古代兵车一辆叫一乘,这里用作名词,指兵车⑥动词,相连,相依13.①连词,假如,果真②副词,确实③形容词,真诚④真诚的心意14.①名词,台阶②动词,修治,整理③动词,任命官职④动词,清除⑤动词,逝去,过15.①动词,告别,辞别②动词,计较③道歉④名词,言辞,文辞⑤借口,理由⑥动词,告诉⑦文辞,这里指文学⑧古代的一种文体⑨言辞,这里指命令⑩动词,推辞,拒绝16.①跟随②动词,参与③动词,依顺,听从④名词,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⑤介词,表示地点,相当于“自”“由”⑥使……跟从17.①副词,大概②形容词,通“怠”,精神困倦而无所得③副词,几乎,近乎④危险18.①面对,向②抵挡③符合④抵,相抵⑤在……时候⑥动词,主持,掌管⑦动词,占据,把守⑧应当⑨动词,判处⑩副词,必定,一定19.①道路②动词,取道③名词,方法,途径④道义,正道⑤志向⑥说⑦这里指风尚⑧道理,规律⑨名词,主张,学说20.①成,成功②获得,具备③与“无”一起,表示“莫非”“岂不是”④能够,可以⑤获得⑥契合,投合⑦必须⑧适宜,得当⑨动词,通“德”,感激21.①估量,揣测②制度,法度③比较④越过⑤名词,思考,考虑⑥名词,限度⑦名词,计量长短的工具⑧名词,常态,容度⑨量词,次,回⑩动词,谱写22.①不是②错误③没有④与“常”一起解释为“意外的或突如其来的”⑤与“常”一起解释为“特殊的”⑥副词,不⑦动词,反对,责怪23.①恢复②副词,再,又③双层④助词,表反问语气⑤回答,回复24.①载②使……承担③凭借,倚仗④违背,背弃⑤与“下”连用,意为“负罪之下,即受刑之人”⑤辜负,对不起⑦靠近25.①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②名词,伞③超过,胜过④发语词,大概⑤句首语气词,表假设语气⑥通“盍”,何不⑦名词,车盖26.①原来②形容词,旧,衰老③缘故,原因④特意⑤连词,所以,因此⑥交情27.①回头看②拜访③看见④顾念,顾惜⑤副词,只是,不过⑥看⑦反而,难道28.①巩固②顽固③坚决④本来⑤固然⑥坚决,顽强⑦坚固⑧仍然⑨安守29.①女子出嫁②被休回娘家③回去④归附,归属⑤回家30.①诸侯国②国都,京城③地域,乡土④国家【第二组】1.①经过②超过③过失④犯错误⑤责备⑥探望,拜访⑦动词,过去2.①什么②怎么,怎么样③副词,多么④哪里,何处⑤何故,为什么⑥通“呵”,喝问,缉查盘问3.①怨恨,仇恨②名词,遗憾4.①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谓②为什么5.①动词,担忧②名词,灾祸,忧患6.①代词,代指人或事物,可译为“有的”②有时③倘若④有的人⑤或许7.①动词,恨,痛心②名词,疾病③快速④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⑤讨厌,憎恨8.①动词,比得上,赶得上②等到③动词,推及④动词,达到⑤连词,和9.①连词,如果②连词,即使③副词,就④副词,立即,马上10.①副词,已经②副词,不久,以后③副词,既然11.①临时的,代理的②动词,借③动词,凭借,借助④给⑤宽容⑥假装⑦名词,休假,假期12.①中间,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②间或,断断续续地③一会儿④秘密地,悄悄地,暗中,偷偷地⑤夹杂⑥离间⑦参与13.①动词,看见②拜见③加在动词前,表被动④召见⑤动词,出现,显露⑥放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相当于“我”14.①剖开,解剖②分开③排除,消除④理解,懂得⑤动词,解开,解下⑥消释15.①接受②踏上,登上③就职,赴任④动词,担任⑤动词,到,前往⑥接近16.①举起②举出,列举③动词,发动④任用,选拔⑤攻占⑥动词,升起⑦副词,全,尽17.①断绝②消失③副词,非常,极④气绝,死亡⑤横渡⑥动词,越过18.①能够,可以②忍受③动词,胜任19.①攻下②能够③动词,战胜20.①名词,事物②似,像③种类,类别21.①喜爱,爱惜②怜悯,同情22.①更加②满,遍23.①不要②不③没有谁24.①明亮②视力③英明,明智④照亮⑤说明,阐明⑥第二25.①里边,与“外”相对②通“纳”,接纳③皇宫④亲近⑤妻妾,宫女⑥名词,内心26.①读“jī”,满一年②至,及③动词,约定时日④规定的时日,期限⑤动词,希望27.①形容词,不平常的②特异,罕见③适宜的④珍贵的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⑥读“jī”,零数28.①改变②贬谪③晋升或调动官职④动词,迁移29.①请求②询问,请教③请允许我④邀请⑤问候30.①困厄,处于困境②穷困③尽,走到头④极,尽⑤用尽【第三组】1.①离开②距离③除掉,去掉④舍生⑤表示行为的趋向2.①动词,勉励,提倡②劝说,劝告3.①后退②再,还③使……退却,击退④退回(原处)⑤副词,反而4.①到……去②假如,如果③比得上④像5.①你②你的③像④如果⑤比得上⑥同,相当⑦常与“夫”连用,用在一段话开头引起话题,可不译⑧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6.①美好②善事,好事③好好地④友善,友好⑤擅长,善于⑥羡慕,喜欢⑦表同意的应答词7.①数量少,不多②稍微③年轻④名词,少数人⑤轻视,小看8.①涉足,走到②进入,到③渡过9.①赢②美好的,优美的③能承受,禁得住④尽,完⑤胜过,超过⑥美10.①知道②辨识③知识,见识④通“志”,标记⑤认识11.①指使②派,让③命令,叫④出使⑤名词,使者⑥连词,假使,假若12.①指示代词,这,这个②表肯定判断③认为正确,肯定④正确,对13.①到……去②女子出嫁③迎合④刚才⑤副词,恰好,恰恰⑥这里指享有14.①书信②《尚书》的专称③写,记录④帛书⑤名册⑥书籍⑦动词,写字15.①与“与”合用,表示两者相比,询问哪个更甚②通“熟”,仔细③疑问代词,谁,哪一个16.①类②通“嘱”,这里指劝酒③是,属于④连,跟着⑤动词,写作⑥通“嘱”,嘱托17.①计算②数量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③气数,命运④副词,多次,屡次⑤数量、数目18.①动词,率领②副词,全部,一概③副词,大概,大抵19.①动词,讲,谈,陈述②一种文体,侧重议论③通“悦”,愉快④劝说⑤名词,言论,主张20.①私事,私利②偏爱③暗中,私下21.①质朴,不加装饰②一向,向来③白色的④白色的生绢⑤朴素⑥白白地22.①名词,热水,开水②“汤汤”指水势浩大的样子③同“烫”,用热水焐23.①眼泪②流眼泪、哭泣③鼻涕24.①名词,弟子,门徒②同类,伙伴③副词,白白地④党徒,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⑤副词,只,仅仅⑥动词,步行⑦空⑧名词,步兵25.①逃跑②名词,逃跑的敌人③亡国,灭亡④通“无”,没有⑤使……灭亡26.①名词,大王②用作动词,为王,称王③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④封……为王27.①希望,盼望②农历每月的十五③望着④名望,声望⑤向远处看⑥埋怨⑦念头28.①坏事②疑问代词,哪里,怎么③奸邪的人④厌恶⑤中伤⑥嫉妒⑦怎么样⑧形容词,丑,与“美”相对⑨形容词,坏,不好29.①渺,细小②低微③含蓄④衰微,弱⑤非,没有⑥隐约⑦细微,轻⑧悄悄地,暗暗地30.①详尽地叙述②全部,尽③周全,详尽④知道⑤尽其所有【第四组】1.①省视,察看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③辅助,帮助④形貌,状貌⑤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2.①谢绝②道歉,谢罪③感谢,谢恩④告辞,辞别⑤告诉,告诫⑥衰亡,凋落3.①信任②信息,音讯③实情④可靠的⑤守信用⑥随意⑦实在,的确⑧信物,凭据⑨通“伸”,伸张4.①产生,兴起②抒发③兴办④兴盛,昌盛⑤使……兴盛⑥发动⑦兴致5.①行为②特指古代军制单位,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此处与“伍”连用,指军队③做,实施④将要⑤运行⑥前往⑦量词,用于成行的事物⑧品行6.①幸运,幸福②幸亏,幸而③宠爱④幸亏,幸而⑤侥幸7.①长,高②施行③整理④修养,修行⑤修建,修造8.①慢慢地,缓慢②安闲稳重的样子9.①同意②这,这样③表示约计的数量④动词,答应⑤名词,处所,地方10.①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②太阳,阳光③温暖④通“佯”,表面上,假装11.①打算,希望②通“邀”,邀请③重要的④险要的⑤相约⑥切合,适应12.①应当②适宜,适合13.①丢失,放弃②遗留,剩下③给予④剩余的⑤送,寄⑥丢失,遗失,引申为耗费⑦离开,超脱14.①赠送②造成15.①动词,轻视,瞧不起②交换③地势平坦④改变⑤轻易,容易16.①名词,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②阴天,没有阳光③暗中④名词,阴影⑤名词,时间17.①右为尊位,因而指较高的地位②崇尚③古代战车上坐在右边担任警卫的叫车右④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18.①第二次②两次③屡次,多次19.①作,制造,创建②制定③造访20.①知道,懂得②了解③通“智”,智慧④通“智”,明智⑤主持,掌管⑥知觉⑦名词,知识,见解⑧知道,懂得⑨相知,交好21.①招致,招来②获得③情趣④表达⑤招引,招来⑥极,尽22.①留作抵押品的人②留做抵押品的物③质地,底子④通“贽”,见面礼⑤通“锧”,古代杀人用的砧板⑥名词,本质,资质⑦动词,质问,质疑⑧正,刚刚23.①医治②部署③惩治,治罪④管理,治理⑤治理得好,安定太平⑥备办,整治⑦营造,修建⑧讲求,研究24.①众多,各②相当于“之乎”③兼词,相当于“之于”④相当于人称代词“之”25.①外来侵犯的人②刺客③敌人④祸害,危害⑤强盗⑥名词,偷东西的人⑦残忍、狠毒26.①家族,氏族②类③灭族④众,群,一般的⑤丛聚、集结之处27.①士卒②副词,终于③死④尽,终⑤名词,差役,吏卒28.①逃跑②奔向,趋向③使……逃跑④动词,行走⑤前往⑥自谦之词,仆人⑦古代指疾行,即跑29.①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官吏降职叫“左迁”②左边的位置,上位③左边④与“右”连用,指“近臣”⑤东面30.①坐着,坐下②通“座”,座位③因为,由于④坚守,坐守⑤获罪。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实词分类汇总训练(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实词分类汇总训练班级:座号:姓名:成绩:一、通假字1.治经为博士邪.()2.对镜帖.花黄()3.但手熟尔.()4.徐以杓.酌油沥之()5.又为活板.()6.已.后典籍()7.药稍镕.() 8.若止.印三二本()二、词类活用1.名词做动词(1)愿为市.鞍马()(2)但微颔.之()(3)有仙则名.()(4)不蔓.不枝.()()2.形容词做动词(1)无案牍之劳.形()(2)无丝竹之乱.耳()3.名词做状语(1)木格..贮之()(2)火.烧令坚()三、一词多义1.见:(1)见.往事耳()(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市:(1)愿为市.鞍马()(2)东市.买骏马()3.酌:(1)以我酌.油知之()(2)徐以杓酌.油沥之()4.尔:(1)但手熟尔.()(2)尔.安敢轻吾射()5.印:(1)自冯瀛王始印.五经()(2)其印.自落()6.火:(1)火.烧令坚()(2)用讫再火.令药镕()7.就:(1)持就.火炀之()(2)瞬息可就.()8.辞:(1)旦辞.爷娘去()(2)蒙辞.以军中多务()9.益:(1)香远益.清()(2)自以为大有所益.()10.谓:(1)予谓.菊()(2)权谓.吕蒙曰()11.自:(1)一板已自.布字()(2)自.李唐来()(3)自.以为大有所益()四、古今异义1.治经为博士..耳()..邪() 2.见往事3.木兰当户.织()4.双兔傍地走.()5.至今宝藏..()五、同义词1..释.担而立()弛.担持刀()2.晋陶渊明独.爱菊()但.手熟尔()唯.闻女叹息()3.予.谓菊()孰若孤.()4.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以钱覆.其口()5.此印者才毕.()用讫.再火令药镕()6.其印为余群从..讨论文义()..所得()与儿女7.即更.刮目相待()一板已自.布字()六、重点词1.卿今当涂..()..掌.事()() 2.万里赴戎机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孰.若孤()6. 不可亵.玩焉()7.及.鲁肃过寻阳()8.卿今者才略..()9.殊.不沾污()10.旦.辞爷娘去()11.关山度.若飞()12.朔.气传金柝()13.策勋..十二转()14.赏赐百千强.()15.出郭.相扶将..()()16.著.我旧时裳()17.雄兔脚扑朔..()..()18.雌兔眼迷离19.双兔傍.地走()20.安.能辨我是雄雌()21.陈康肃公善.射()22.公亦以此自矜..()23.尝.射于家圃.()()24.睨.之久而不去()25.吾射不亦精.乎()26.但手熟.尔()27.康肃忿然..曰()28.尔安敢轻.吾射()29.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30徐.以杓酌油沥.之()()31.因.曰()32.康肃笑而遣.之()33.斯.是陋室()34.惟吾德馨.()35.可以调.素琴()36.无案牍..之劳形()37.可爱者甚蕃.()38. 则第二板已具.()39.出淤泥而不染.()40.濯.清涟.而不妖.()()()41.亭亭..净植.()()42.陶后鲜.有闻()43.宜.乎众矣()44.唐人尚.未盛为之()45.火烧令.坚()46.蜡和.纸灰()47.持.就火炀.之()()48.则字平如砥.()49.若.止印三二本()50.更互..用之()51.有奇字..素.无备者()()52.旋.刻之()53.兼.与药相粘()54.不若燔.土()55.答案:一、通假字1.治经为博士邪.(同“耶”,语气词)2.对镜帖.花黄(同“贴”)3.但手熟尔.(同“耳”,罢了)4.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5.又为活板.(同“版”)6.已.后典籍(同“以”)7.药稍镕.(同“熔”) 8.若止.印三二本(同“只”)二、词类活用1.名词做动词(1)愿为市.鞍马(买)(2)但微颔.之(点头)(3)有仙则名.(有名)(4)不蔓.不枝.(生藤蔓)(生枝茎)2.形容词做动词(1)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2)无丝竹之乱.耳(扰乱)3.名词做状语(1)木格..贮之(用木格)(2)火.烧令坚(用火)三、一词多义1.见:(1)见.往事耳(了解)(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2.市:(1)愿为市.鞍马(买)(2)东市.买骏马(集市)3.酌:(1)以我酌.油知之(倒入)(2)徐以杓酌.油沥之(舀取)4.尔:(1)但手熟尔.(同“耳”)(2)尔.安敢轻吾射(你)5.印:(1)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印刷)(2)其印.自落(字模)6.火:(1)火.烧令坚(用火)(2)用讫再火.令药镕(用火烧)7.就:(1)持就.火炀之(靠近)(2)瞬息可就.(完成)8.辞:(1)旦辞.爷娘去(辞别)(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9.益:(1)香远益.清(更加)(2)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10.谓:(1)予谓.菊(认为)(2)权谓.吕蒙曰(对……说)11.自:(1)一板已自.布字(另外)(2)自.李唐来(从)(3)自.以为大有所益(自己)四、古今异义1.治经为博士..耳(历史)..邪(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见往事3.木兰当户.织(门)4.双兔傍地走.(跑)5.至今宝藏..(珍藏)五、同义词1..释.担而立(放下)弛.担持刀(放下)2.晋陶渊明独.爱菊(只)但.手熟尔(只)唯.闻女叹息(只)3.予.谓菊(我)孰若孤.(我)4.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覆盖)以钱覆.其口(覆盖)5.此印者才毕.(完毕)用讫.再火令药镕(完毕)6.其印为余群从..讨论文义(子侄辈)..所得(子侄辈)与儿女7.即更.刮目相待(另外)一板已自.布字(另外)六、重点词1.卿今当涂..(战场)..掌.事(当权)(掌管) 2.万里赴戎机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4.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5.孰.若孤(谁,哪一个)6. 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7.及.鲁肃过寻阳(等到)8.卿今者才略..(才干谋略)9.殊.不沾污(根本)10.旦.辞爷娘去(早晨)11.关山度.若飞(越过)12.朔.气传金柝(北方的)13.策勋..十二转(记功)14.赏赐百千强.(有余)15.出郭.相扶将..(外城)(扶持)16.著.我旧时裳(穿)17.雄兔脚扑朔..(眯着眼)..(动弹)18.雌兔眼迷离19.双兔傍.地走(靠近)20.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21.陈康肃公善.射(擅长)22.公亦以此自矜..(自夸)23.尝.射于家圃.(曾经)(园子)24.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看)25.吾射不亦精.乎(精湛)26.但手熟.尔(熟练)27.康肃忿然..曰(生气的样子)28.尔安敢轻.吾射(轻视)29.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模子)30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滴入)31.因.曰(于是)32.康肃笑而遣.之(打发)33.斯.是陋室(这)34.惟吾德馨.(品德高尚)35.可以调.素琴(调弄)36.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37.可爱者甚蕃.(多)38. 则第二板已具.(准备)39.出淤泥而不染.(沾染)40.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水波)(艳丽)41.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竖立)42.陶后鲜.有闻(少)43.宜.乎众矣(应当)44.唐人尚.未盛为之(还)45.火烧令.坚(使)46.蜡和.纸灰(混合)47.持.就火炀.之(拿)(烘烤)48.则字平如砥.(磨刀石)49.若.止印三二本(如果)50.更互..用之(交替)51.有奇字..素.无备者(生僻字)(平时)52.旋.刻之(旋即)53.兼.与药相粘(加)54.不若燔.土(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分组训练 1
姓名:学号:
1.爱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 )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六国论》) ( )
③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 ( )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 )
2.安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
②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 )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 )
④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 )
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 )
3.被
①蒙公子露覆,泽被发肤,《聂小倩》) ( )
②辄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聂小倩》) ( )
③壁苔阴滑,若被重锦(《游栖霞紫云洞记》) ( )
4.倍
①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 )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 )
5.本
①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 ( )
②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五蠹》) ( )
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 )
④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 )
⑤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察传》) ( )
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 )
6.鄙
①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 )
②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
③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并序)》) (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
7.兵
①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谏伐匈奴书》) ( )
②兵者,凶器也(《谏伐匈奴书》) ( )
③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 )
④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赤壁之战》) ( )
8.病
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 )
②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 )
③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苏武牧羊》) ( )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 )
9.察
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 ( )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 )
④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 )
⑤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 )
10.朝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 )
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 )
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 )
④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 )
11.曾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 ( )
③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 )
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 )
12.乘
①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赤壁之战》) ( )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氓》) ( )
③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 )
④女微知之,乘间告曰(《聂小倩》) ( )
⑤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殽之战》) ( )
⑥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 )
13.诚
①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信陵君窃符救赵》) ( )
②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 )
③自言秦人,语甚朴诚。
(《聂小倩》) ( )
④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