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第四章--神奇的风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风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风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第三节“神奇的风”。

内容主要包括:风的定义、风的形成、风的分类、风的作用以及风力等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定义,理解风的形成原因,掌握风的分类和风力等级。

2. 培养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风的形成原因,风力等级的概念。

重点:掌握风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学会观察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标、风力计、气球、吹风机、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画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室外的树叶飘动、国旗飘扬等风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风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风的定义和形成(2)风的分类和风力等级(3)风的作用3. 随堂练习(10分钟)(1)什么是风?风是怎样形成的?(2)风可以分为哪些类型?风力等级是如何划分的?(3)风有哪些作用?4. 实践活动(10分钟)(1)制作风向标,观察并记录风向的变化(2)使用风力计,比较不同风力下的风速学生汇报实践活动成果,交流观察到的风的现象和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风2. 板书内容:(1)风的定义、形成、分类、作用(2)风力等级及对应的风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风向变化,分析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风力发电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1)风向变化可能与地理位置、季节、气压等因素有关。

(2)实验设计及结果见学生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风的定义、分类、作用等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1)结合地理知识,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2)研究风力发电的原理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风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风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风”这一主题展开。

主要涉及风的成因、风的种类、风的作用以及风能的利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知道风的成因、种类和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和风能的利用。

教学重点:掌握风的种类和作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小风车、气球、塑料瓶、绳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现象。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讲解风的成因、种类和作用。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风?风有哪些种类?风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风的观察和理解。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幼儿补充。

4. 实践活动(20分钟)制作小风车,让幼儿感受风能的转化。

吹气球比赛,让幼儿体验风的作用。

让幼儿谈谈自己对风的看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节约能源。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2. 风的种类3. 风的作用4. 风能的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心中的风答案: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风,可以是风景画,也可以是风的象征。

2. 作业题目:风能小调查答案:让幼儿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对风能的认识和利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风能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风力发电站,让他们深入了解风能的利用。

同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关注环保,提倡使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奇妙自然现象风ppt课件

奇妙自然现象风ppt课件

VS
风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改变地球 表面的温度梯度,进而影响风场。
风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风力发电的发展
发展风力发电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 一,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风在能源领域的作用
除了发电,风还能用于海水淡化、制冷等领 域,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05
探索风的科学意义
风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风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如季风、洋流等。
风对动植物的影响
许多动植物依赖风进行繁殖和迁徙,如蒲公英的种子、候鸟的迁徙 。
风在自然景观形成中的作用
风蚀、风力沉积等作用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如沙漠中的沙 丘。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前景
风能的优势
风能的应用领域
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 大的潜力。
02
风的奇妙之处
风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01
02
03
风蚀地貌
风的力量可以雕刻出独特 的自然景观,如风蚀城堡 、风蚀蘑菇等。
风力发电
利用风能发电,将风的动 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提 供清洁能源。
风化作用
风可以将岩石分解成碎屑 ,形成土壤,对地球表面 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作 用。
风与生物的互动
风传播种子
许多植物依靠风力传播种 子,使它们得以繁衍生息 。
风筝
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工具,还可以 用于探测风向、风速等气象信息。
03
世界各地的风奇观
中国的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
中国有着丰富的风蚀地貌景观,如新疆的魔鬼城、甘肃的雅 丹地貌等。这些地貌的形成与风的力量密切相关,形成了独 特的地貌特征。
风力发电

小学二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课 神奇的风

小学二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课    神奇的风

带动轮船的行驶
使帆船快速行驶
吹干衣服
吹干头发
人有年龄大小, 风也有等级大小
大家可以试着对 着手心吹气,看 能吹多远?
那对着手中的纸片, 能把它吹起来吗?
风力
1级 2级
3级
4级
大家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谁知道5级,6级,7级风该怎么 画呢?
大家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谁知道5级,6级,7级风该怎么画 呢?
狂风
台风
龙卷风
风到底是好是坏呢?
风的坏处
那它都坏在哪呢?
风的坏处
损坏房屋和庄稼
衬衫
把衣服吹跑
风的好处有哪些呢?
他们现在 最需要什 么呢?
空调、风扇
夏天
使人凉快
风力水车
风力发电
风可传播植物花粉、种子,帮助 植物授粉和繁殖。
最常见的例子是蒲公英的种子就 是靠风来传播的。
风是由云冷热分布不均而产
生空气流动而形成的.
风的形成:
如:吹纸片
你都遇到过什么样的风?
微风 大风
狂风
龙卷风 台风等
微风
微 风轻轻吹 花儿,草儿轻轻摇
柳 枝 随 风 摆 动
微 风
头 发 随 着 微 风 轻 轻 摆 动
微 风
大风来了
顺风/逆风
除了微风,大风,你还见过哪些风呢?
对了,还有狂风,台风跟龙卷风
5级
6级
7级
风 级 歌
风级歌
1 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 2 2级清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 3 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 4 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 5 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 6 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很少见。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风课件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风课件
课件幼儿园
课件幼儿园 风是一种自然能源,人们利用风车来发电,不会产生任何 污染,现在中国有很多地方用风来发电。
课件幼儿园 风也是一种动力,帆船的行驶也是靠风力的推动。
课件幼儿园 风在人类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下雨时云需要风来带动,使得地球风调雨顺。
课件幼儿园 风是人类的朋友,在炎热的夏季可以给人们带来凉爽的空气,可以使得人们不感到闷热。
当狂风怒吼的时候,已成熟的作物便会遭殃,农民一年辛苦的劳动成果就会被毁掉。 课件幼儿园
狂风会把别处的沙土吹来,淹没良田。课件幼儿园
不仅如此,强烈的龙卷风还能把人吹到空中,把房屋吹倒,把一切东 西都卷走!这种大风的破坏力可大了! 课件幼儿园
还有一种“黑风暴”,当它光临的时候,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这种黑风暴,一连几天 都不停。土壤被狂风卷起,形成了长达数百公里的雾浪。真可怕。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风,它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就像蒲公英一样,随着风 课件幼儿园 传播到远处,它们在新的环境里生长。
人类不能没有风。如果没有风,靠风力传播花粉的植物就无法传播、繁殖;污染的大 气得不到稀释;帆船将无法在水上航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会如同“一潭死水”, 课件幼儿园 污浊不堪;许多生物将难以生存。可是,风一旦发起脾气来,那也是有害无益的。
课幼儿园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风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风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第二节,主题为“神奇的风”。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定义与来源、风的种类与特点、风的作用与影响、探索风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定义、来源、种类和作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2. 通过观察、实践,提高幼儿对风的感知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和分享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风的定义、来源、种类和作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风的感知能力,探索风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速计、气球、风车、纸张等。

2. 学具:画笔、画纸、胶水、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风吹树叶、风车转动的视频,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

2. 讲解风的概念:引导幼儿讨论风的来源、定义和特点。

3. 例题讲解:介绍风的种类、作用和影响,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球在风中飘动、风车转动等现象。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定义、来源、种类和作用。

2. 风的感知实验步骤和结果。

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风现象。

答案:如树叶飘动、国旗飘扬等。

2. 作业题目:用画笔描绘风的现象。

答案:幼儿可自由发挥,画出风吹动树叶、风车转动等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风的认知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风现象,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同时,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增强家庭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风的定义、来源、种类和作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风的感知能力,探索风的现象。

4. 作业设计: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风现象,用画笔描绘风的现象。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解析1. 风的定义、来源、种类和作用的理解:风的定义: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受到热量不均匀作用而产生的气流现象。

9神奇的风PPT课件

9神奇的风PPT课件
可以吹干头发
11
风,有什么好处呢?
吹干衣服
12
风,有什么好处呢?
放风筝
13
风,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使帆船 快速行驶
14
风,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带动轮船的行驶
15
风,有什么好处呢?
发电
风力 发电
16
风,有什么坏处呢?
大风可以吹走帽子,风大时记得带好帽子呀
17
风,有什么坏处呢?
风可以使小火变大成火灾
18
风,有什么坏处呢?
破坏力最大的风是台风、龙卷风
19
风,有什么坏处呢?
龙卷风可以破坏树木、庄稼、房屋
20
如何预防和减轻风害?
植树造林,预防大风!
21
第二课时
制作纸风车
22
制作风车模型
23
材料准备:
彩纸、剪刀、小木棍、 图钉
24
1、沿两条对角线对折,打开。
2、从四个角分别沿着折痕向中 间画线至四分之三处。
26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7
云儿见它让路, 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谜底:
1
2
风 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空气流动便成为风,风是无形的气流。 3
怎样才能知道有风呢?
4
我们根据风的 大小将风分为 十二个等级!
5
6
7
8
风,有什么好处呢?
很热
9
风,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使人凉快

《神奇的风》(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神奇的风》(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神奇的风》(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神奇的风”为主题,围绕风的产生、风的作用以及与风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展开。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风的各种特性,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风现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原理,认识风的作用和影响,掌握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关注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1. 风的产生原理及其与气压的关系。

2. 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

3. 风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教具学具准备:1. 实验器材:纸扇、气球、吸管、风车、风向标、风速仪等。

2. 教学课件:关于风的产生、作用及相关科学知识的图片和视频。

3. 学习材料:关于风的现象、特性的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风现象,如树叶摇动、国旗飘扬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风的感受和认识。

3. 揭示本次活动的主题——《神奇的风》。

二、探究风的产生1. 学生分组讨论风的产生原因。

2. 教师讲解风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

3.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纸扇、气球等产生的风,验证风的产生原理。

三、认识风的作用1. 学生分组讨论风的作用和影响。

2. 教师讲解风对环境、气候、交通等方面的作用。

3. 学生观看教学课件,了解风能发电等应用。

四、测量风向和风速1. 学生学习风向标和风速仪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地点的风向和风速。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风向和风速的变化规律。

五、讨论风的影响1. 学生分享自己对风的影响的感受和认识。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风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学生提出减少风害、利用风能的建议。

六、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风实践活动一测测风教学目标:1.了解风向和风速的知识。

2.激起对风的好奇心,探索风的秘密。

3.在用各种器官感受风的变化的同时,培养自己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风,知道学习风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通过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现象之一——风,扩大眼界,把学习生活的触角伸向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培养、激发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连续、持久的研究某种事物的态度,并认识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到利用和改造自然。

从而培养学生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

知识能力:1. 2.让学生经历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调查、搜集、整理的归纳能力。

并且还能通过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1.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以及鼓励学生在集体中进行创新学习,学会探究、与他人合作。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风,知道学习风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3.通过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4.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现象之一——风,扩大眼界,把学习生活的触角伸向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培养、激发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

价值取向:1.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风的理解以及想要进行的探究写在纸上。

2.难点: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激发兴趣。

教师出谜语:“谁也看不到我的影子,谁也提不住我的身子,沙沙沙,有时我只摇摇树,哗哗哗,有时我要推倒房子,请你猜猜我的名字?”(学生说出:风)二、创设情景,生发主题。

1.首先用课件播放“风的各种情景”,唤起学生对感兴趣问题的研究欲望。

如:图(1)图(2)图(3)图(4)2.了解风“知”,感受风“形”:欣赏。

3.师:同学们,你们了解风吗?学生说出:我知道风有大风和小风,风还有好风和坏风。

好风可以将湿衣服吹干,还可以将风筝飞上天。

坏风可以吹翻海里的船,龙卷风能吹倒房子卷走动物,等等。

师再问: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风吗?风是从哪儿来的呢?大家一起来听听《风的解说》(视频)师总结:原来风是由气流的运动形成的。

利用风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风,知道学习风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通过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连续、持久的研究某种事物的态度,并认识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到利用和改造自然。

教学过程:一、制定活动方案1.教师:请同学们写出你们最想研究的内容?比如:今天刮什么风,有多大?风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小组讨论后写出研究的内容!)教师把学生所写的典型的问题都罗列到黑板上,提出:哪些问题是没有研究意义的?哪些问题是我们目前无法研究的?哪些问题是相类似的,可以合并到一起研究的?经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将问题进行了整理,并概括成简练的词语。

2.教师指导学生从六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课题:风为什么有大小?风有几个等级?风可以怎么利用,是能源吗?什么样的风有利于我们的生活?等等!3.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学生 A:上网查。

学生 B:图书馆找。

学生 C:请教家长。

学生 D:调查走访4.师:那现在我们可以研究了吗?学生:不行,还得分组,拟定方案等!5.教师说出:我制定了这样一个方案,(出示表格)希望同学们分成小组来完成。

(由组长领取活动方案)二、活动汇报,展示成果。

(1)小组活动中,,教师便发给学生一张小组活动计划表,让各个小组讨论需要调查探究的方向以及解决方案。

由成员完成表格,组长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2)分别请两个组的组长汇报方案后,教师展示。

(用幻灯)(3)教师指出学生汇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

三、重新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开展修改方案活动。

(1)同学们再次进行自由分组,继续对方案进行整理及修改。

同时,教师要有一定的要求与引导:自由分组温馨提示:①对同一问题感兴趣同学合成一组,共7个小组;②每组成员6—8人最佳;③成员最好男女搭档;④分组后在指定的位置坐下。

⑤还要将组内成员进行分工,讨论后写出研究的内容!(2)修改后,重新展示。

①检查表格完成情况,并再次展示。

②检查小组分工。

教师问:哪个小组分工完成了,是怎么分的?谁来说一说?如:第二小组以郭晴同学为组长。

学生甲:我负责填表。

学生乙:我负责上网查资料。

学生丙:我和刘也负责去图书馆查资料。

学生丁:我和刘颖负责调查、采访。

四、小结:同学们:你们精彩绝伦的汇报、老师为之震撼。

希望同学们按照分工,把我们的方案进行实施!五、活动反思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就好象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我能穿越时空,去感知、去探究、去实践。

学生对风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了风,知道了风的产生和风的力量,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学会了运用同学们的各种信息,整理和记录的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积极态度,成功完成了此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分解课;在此次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此次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以下是我在教学本课的一些得与失:一、课堂的生成具有自我性本次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各种风,激发了学生更进一步研究风这一知识的兴趣,其实本课课题为“风儿,吹过草原”由于这一课题无论从视觉还是感觉上来分析,都觉得涉及面比较窄,而课本内容又较全面,因此我自作主张将课题改为“风的脚印”,这样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由此开展了实践活动。

通过发现、探究生成了它的子课题:1、风有几种?2、风为什么有大小?3、风有几个等级?4、风可以怎么利用,是能源吗?5、什么样的风有利于我们的生活?等等!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不断有新发现、新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能够与伙伴通力合作,努力完成研究活动。

研究活动渐渐地让他们懂得了互帮互助。

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始终保持着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兴趣高,乐于思考、乐于发现、主动探究。

但是,由于本次活动是主题生成课,难以预设学生要探究的问题,难以把握教学时间。

在引导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中,没有起到较好的教师指导作用。

当学生说出他的内容时,可以追问: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在小组内组织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也许放在“问题的整理和归纳”之后会更有实效性。

二、联系生活、知识延伸进而渗透环保教育。

我在课堂开始时,巧妙讲述了风的益处以及龙卷风所造成的伤害,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了解其他自然灾害。

通过这几课的完整学习,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地体味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并能真切的感受到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这些灾害的来临,但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利所能及的事情。

当然,这只是第一节主题分解课,并没有显现出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但环保对我们的教育至关重要。

然而,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

我个人认为可能是时间关系,本课在最后一个环节的处理上,我还是有些着急,我感觉老师可以在这里渗透一些环境保护的信息,让学生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有更真实的理解。

不过,在后几节的教学中一定要渗透!三、巧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基点是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

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要让学生达到一个应该达到的水平。

所以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师应该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如何“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

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教,怎么教,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解需要来确定。

有效性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应该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由此看来,我的这堂综合实践课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非常有必要。

在我的课上,让学生真正体会了开放、探究的氛围。

在课堂开始之初,我从课题入手,质疑:你了解风吗?关于风你都知道哪些什么?同时播放风的教学课件,构建情境。

达到了快速帮助学生建立各种风的直观印象,让学生产生研究风的迫切愿望,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四、小组合作的问题。

活动主题确定以后,学生便自愿组成研究小组。

在自愿组成小组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有的学生成了“抢手货”,有的学生成了“弃儿”,有的刚过了半天就改变主意重新组合。

这是学生交往合作中的很正常的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

于是,我抓住了这一良好的教育时机,下一课时我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合作;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受欢迎,大家不愿和他交往合作;怎样做才能受别人欢迎;在和别人交往合作中有哪些技巧等。

通过指导、帮助,组成全班团结的六个合作的研究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