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视阈下《金色眼睛的映像》与《爱》的比较

合集下载

扭曲、纠结和压抑:《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的哥特手法解

扭曲、纠结和压抑:《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的哥特手法解

b o h t a d o p t g o hi t c s yl t e w i h t t e r r o r nd a f e a r o f d fe i r e n t l e v e l s r e s p e c i t v e l y . , I 1 l i s e s s a y t r i e s t o na a l y z e a n d c o mp a r e
Twi s t , Di l e m m aa n d De p r e s s i o n:a Co n t r a s t i v e S t u d y o f Go t h i c F e a t u r e s i n Ca r s o n Mc Cu l l e r s ’ S
s a me w r i i t n g s t y l e s . I n Re l f e c t i o n s i n a G o l d e n E y e a n d‘ ‘ , I 1 l e ol G d e n C ng a u e ”, C a r s o n Mc C u l l e r s nd a Z h ng a Ai l i n g
p r e c i o u s l i t e r a r y t r e a s u r e s . I n t h e i r wo r k s ,t he y c r e a t e c l a s s i c l a f e ma le i f g u r e s i n d i f e r e n t n o v e l s wi h t s e n s i i t v e a n d d e t a i l e d d e s c r i p i t o n . E v e n t h e y a r e i n d i f e r e n t c o u n t i r e s ,o n e i n he t w e s t nd a he t o he t r i n he t e a s t ,t he y b o h t a n —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_金色笔记_中安娜的人物形象解读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_金色笔记_中安娜的人物形象解读
三、“自由女性”安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1. 自由女性”安娜的写作焦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灾难空前绝后,给 人类造成的创伤直至现在依然清晰可见,“第二次世界 大战持续之久,破坏之烈,给英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精 神创伤。 在精神和信仰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机。 人们对 战争充满了仇恨。 旧时的信仰开始动摇.对现有社会秩 序的安全感,对传统价值的信念都流于幻灭,甚至是彻 底的瓦解。 人性变得孤独、冷漠:可怕。 面对萎靡不振的
关键词:存在主义; 《金色笔记》; 安娜·沃尔 夫 ;存 在;荒谬
一、 多丽丝·莱辛与她的《金色笔记》 英国女性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 因 其 《金 色 笔 记 》(1962 年 )荣 获 2007 年 度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在这部小说中,莱辛采用独特的艺术形式,描绘了 二十世纪中期整个世界的历史画面, 生动地暗示出莱 辛对她所处时代和世界的深沉哲学思考。 二、海德格尔及其存在主义理论
关键词:红色手推车;诗歌;文体学;特征
引言 《红 色 手 推 车 》 (The Red Wheelbarrow ) 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最著名的一首小诗 , 被 选 入 许 多 选 本 。 本诗体现了诗人的一贯风格, 即把诗歌创作深深的扎 根于现实生活中。 威廉斯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 事物,挖掘其所蕴含的意义,以抗衡艾略特代表的学院 派诗歌。 红色手推车正是写平平淡淡的一组景象所带
128
/ 2011.6 上半月
英国社会。 人们消沉的情绪弥漫在整个空气中,尤其是 文人墨客,都陷入了苦闷和彷徨,他们往往在从存在主 义理论中寻找寄托和归宿。”(杨柳,2008) 黑色笔记中描 述了安娜在非洲的经历和她的 《战争边缘》 的一些琐 事。 在笔记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每次我坐下来写作, 让大脑处于松弛的状态,这些文字,他太黑了,或者说 它们是与黑暗有关的。 恐惧。 对这座城市的恐惧。 害怕 孤独。 真想跳起来,尖叫一声,或跑到电话机旁给什么 人打个电话。 ”正是在社会到处充斥的一片焦虑和异化 中,人们也是相互敌视和怀疑。 安娜渐渐在这样的一种 环境中失去了写作的能力, 她害怕去陈述那样一种黑 暗的事实,她也无法接受把她的小说《战争边缘》改编 成一部浪漫的爱情电影,那不仅离作者的初衷更远,而 且完全颠倒了事实, 所有的残忍和混乱却要被现实的 虚假所改变和淹没,这是安娜不能接受的。 也由此她患 上了写作障碍症,在社会和人的异化状态下,她不知道 为什么要写作,不知道写作的意义何在。

人物·自然·异化——基于《金色眼睛的映像》的分析

人物·自然·异化——基于《金色眼睛的映像》的分析
me ia e rc n f mal ie r o c e wr t r Ca s nn M Cule s r m he p r p c i e ofe o o c le his I i c e s t t l r ,f o t e s e tv c l gia t c . td s ov r ha mo toft ha a t r n he ov lp a e p c i e r l s,d s he c r c e si rn e l y r s e tv o e omi a e m i tng,i t r nd t e n t d ordo na i n Na u e a h y
第3卷 第 3 l 期 21 0 2年 6月
西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安 学 报( 会 学 社 科 版)
c . S c l i c dt n aS e i J Xia i.o c . & Te h ( o i c n eE i 0 ) . n Un v fAr h
The Ale to f Ch r c e s i t r i na i n o a a t r n Na u e
An l ea u ea ay i o flcin naGod nEy i rt r n lss fRe eto si l e e t
ZH AN G Ch g— an hui
以 , 的作 品多描 写 孤 独 的人 们 , 独 、 她 孤 孤立 和疏


引 言
离 的主 体 始 终 贯 穿 于她 的所 有 作 品之 中 。她 的 主要 作 品有《 是 孤 独 的 猎 手 》 《 心 咖 啡 馆 之 心 、伤
卡森 ・ 卡勒 斯 ( as n C l r ,1 1 — 麦 C ro nMe ul s 9 7 e

解读托尼·莫里森《爱》中的叙述视角

解读托尼·莫里森《爱》中的叙述视角

解读托尼·莫里森《爱》中的叙述视角作者:曹晓彤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1期摘要:托尼·莫里森的《爱》讲述了黑人群体内部的爱恨情仇。

作者通过对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视角的运用,实现了叙述视角的多样化以及视角间的转换和视角内部的变异,使得《爱》的叙事更具张力。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爱;叙述视角视角,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划分。

法国学者热奈特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分析不同的叙述视角,从而将其分为三种类型:“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

在托妮莫里森这部2003年的作品《爱》中,存在着多样化的叙述视角以及不同视角之间的转换甚至变异。

这使得人物和故事更加丰满,作品的层次感、深度以及吸引力大大增强。

一、多样化的叙述视角在《爱》中,内聚焦相对而言略多于外聚焦和零聚焦且以第三人称为主,不同视角也呈现出不同形态。

零聚焦和内聚焦视角中,以人称划分,第三人称视角要多于第一人称视角,而外聚焦视角夹杂在以上视角之中。

三者共同承担了丰富作品视角的任务,且相互“扶持”、取长补短,使得《爱》的叙事更加全面客观。

(一)零聚焦视角零聚焦是一种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通常以旁观者立场进行叙述。

在《爱》中,该视角呈现出两种形态:第三人称零聚焦和第一人称零聚焦。

第三人称零聚焦多于第一人称零聚焦,因为第三人称作为旁观者更具权威性,叙事更加客观,说服力更强。

但这种视角也存在缺陷:全知全能的叙述缩小了接受者的想象空间。

1.第三人称零聚焦第三人称是零聚焦视角常用的人称,第三人称的零聚焦在《爱》中出现也较多。

在第一章《画像》中,开头便用第三人称零聚焦描写了朱妮尔的出场:“太阳也没有办法让室外的温度计往冰点之上升高一点”,房子熙熙攘攘的莫纳克街,寒风中艰难行走的朱妮尔,不带情感,没有态度,像是一个与故事无关的陌生人的旁观,观察点可以随意移动。

除观察点可随意移动以外,观察者可随意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或揭示人物自己意识不到的隐秘也是零聚焦的一大特点。

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男女二元对立的消解过程

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男女二元对立的消解过程

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男女二元对立的消解过程作者:周丹陆宏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24期周丹1 陆宏2(1.沈阳医学院外语教学部,辽宁沈阳 110034;2.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012)【摘要】本文以莱辛三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野草歌唱》、《金色笔记》和《简萨默斯的日记》为例,探讨作家对于男女二元关系的不断探索,以及最终如何消解了男女二元对立的过程。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男女二元对立;消解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生于1919年10月22日,一生著作颇丰,是位多产的作家。

她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无论是早期的殖民地写实小说还是后期的科幻空间小说都体现了她对于人类生存状况的深深思考和精神状态的不断探索。

她对于男女二元关系模式的探索也几乎贯穿其全部作品,早期的评论家常常喜欢把莱辛称为女权主义者,认为她是为女性权利和社会地位而战的斗士,然而随着她创作后期诸多作品的发表批评家们发现她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沿着女权主义者的道路一路狂奔下去。

相反,我们在像《简萨默斯的日记》之类的作品中反倒看到了女性回归家庭,男女对立逐渐消解的倾向。

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说过“人类最重要的关系始终是男人和女人的关系”,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总是次要的[1],男女二元的关系也是西方文学作品一直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

《野草在歌唱》中的玛丽原本可以算得上是经济独立、生活充实的职业女性。

然而匆忙嫁给迪克之后,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改变。

她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做起了贫苦农场主的太太。

当时的父权制思想认为男性就是应该养家糊口、女人就是应该在家相夫教子。

然而因为迪克的软弱无能,日子变得越来越贫困,她想逃离,但是碍于传统观念对自己的约束,始终无法挣脱这个自己编织的牢笼。

最终因为心理压力过大整天精神恍惚,和家里的男仆发展出不为当时社会所容忍的男女关系。

与其说她要逃开的是这个绝望无力的婚姻,不如说是要挣脱当时父权制社会对男女两性关系的界定。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伊莎贝尔·阿连德笔下的男性人物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伊莎贝尔·阿连德笔下的男性人物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伊莎贝尔·阿连德笔下的男性人物伊莎贝尔·阿连德是拉美杰出的女作家,其作品以其细腻深刻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而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作为一位女权活动家,阿连德不仅在作品里将女性人物放在主要位置,还通过这些角色反映社会现实中女性对父权体制与男权主义的反抗。

对阿连德作品的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物形象,叙事手法,历史性等。

这些研究大多以女性人物为文本分析的主体,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阐释。

而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不仅通过对女性人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女性主义立场,还通过男性人物与她们的交流互动来对其进行间接表达。

因此,本文以作品中具代表性的男性人物为研究主体,试图从新的角度探究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

本文以阿连德《幽灵之家》、《爱情与阴影》及《月亮部落的夏娃》三部代表作为分析的文本,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作品中的男性人物。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第一小节简要介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传统与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以及推动拉美女性文学的该地区女性运动;第二小节则对作者和研究文本进行介绍,并根据研究角度将研究主体分为四类,以期能更系统、更细致地对其进行解读。

第二章分析位于父权体制金字塔顶层的男性,即父权社会中的家长形象;第三章对深受父权体制影响的男权主义者进行分析;第四章则解读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男性,即不同于男权主义者、能够与女性建立起平等关系的男性;第五章对徘徊于父权主义与女性主义两个世界之间的人物进行解读。

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我们试图重建作者身处的父权主义世界,探究其作为女性主义者对男性的观点与态度,以期总结出其理想中的两性关系。

最后,我们结合上述各章论述总结本文观点:阿连德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对男性的理性批判。

在倡导平等两性关系、批判父权体制与男权思想的同时,她并没有忽视男性身上人性的、积极的一而。

在这些男性人物身上我们发现,克服传统力量去建立和谐两性关系应是男女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男性主义者所倚仗的暴力不仅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还往往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而爱则是超越偏见、使人改变并化解危机的真正力量。

扭曲、纠结和压抑:《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的哥特手法解析及对比

扭曲、纠结和压抑:《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的哥特手法解析及对比

扭曲、纠结和压抑:《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的哥特手法解析及对比张瑞【摘要】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女性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和张爱玲都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在她们的作品里,她们用女性作家敏感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纵使两位女作家一中一西,但是她们在主题探讨中都涉及了女性生存悖论以及人类普世的孤独和哀凉.与此同时,她们在写作手法也有一致的地方.在各自的主要作品《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两位作者都使用了哥特式的小说手法,文本在不同程度上都阴森恐怖,让读者不寒而栗,却又引人深思.本文旨在对《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的哥特艺术手法进行解析和对比,以期能更好的理解两位女性作家的作品.【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6)004【总页数】4页(P116-118,130)【关键词】《金色眼睛的映像》;《金锁记》;哥特艺术;手法对比【作者】张瑞【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6哥特式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最早运用于建筑。

而到了18世纪,这种出现于中世纪的建筑已经肮脏不堪,成为众小说家摆脱新古典主义教条禁锢,力求心灵解脱的有力场所。

因而,出现了哥特式小说。

1764年,英国作家荷拉斯·沃尔波尔出版了第一部哥特式小说《奥托朗托城堡》。

之后,哥特式小说盛极一时。

最初的哥特式小说大都是神秘、恐怖故事,“含有强烈的超自然成分,具有全部或大部分现在为人熟知的地形、遗址、道具、鬼怪、荒凉的景色、黑暗的森林、废弃的寺院、有主楼、暗道、盘旋楼梯、地牢和刑室的中世纪城堡、恶魔的幻影和咒语、令人发指的死亡和黑暗。

”[1](P91)到了20世纪中叶,当哥特小说再次盛行时,其故事的发生场景不再局限于破旧的教堂、寺庙。

也不再有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作家们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影响,他们深入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灵深处去探索在那里的、歇斯底里的、变态的、绝望的恐怖,表现畸零世界的畸零人,其中渗透着作家们对现实的深刻感受和认识。

[视阈,存在主义,夜色]浅谈存在主义视阈下的《夜色温柔》

[视阈,存在主义,夜色]浅谈存在主义视阈下的《夜色温柔》

浅谈存在主义视阈下的《夜色温柔》美国小说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曾经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我不是个伟大的人,但是我的天才有一种无私的客观性质,我一小块一小块地牺牲它,为了保存它的基本价值。

这有一种史诗式的庄严。

(汪介之,2003:135)在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他借由一种既能纵乐其中,又能抽离之外进行观察的能力,栩栩如生地再现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社会面貌、价值观念等现实特征,以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刻画了当时的年轻一代对现实的不满与失落。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它就像是作者生活的自画像,某种程度上也是其本人无奈、悲哀心境的真实流露。

这部小说在出版之初并不被接受,甚至受到了西方文学批评界的非难和苛责,但它所蕴含的珍贵的社会、历史、文学价值使其在若干年后重新获得肯定。

著名美国作家约翰奥哈拉的话能表达《夜色温柔》在美国文学上的地位:在我看过的那些书中,还没有哪一本能与《夜色温柔》相媲美。

(吴建国, 2002: 113)同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颇有文学造诣的海明威也表示:这部小说的绝大部分写得相当精彩,令人拍案叫绝。

(吴建国,2002: 75)小说细腻传神地描述了爵士乐时代的腐朽堕落、道德沦丧、信仰危机等社会现实。

自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夜色温柔》被重新正名之后,西方的文学评论界主要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现状,以及迷惘的一代的精神空虚等角度对其进行过解读。

不置可否的是国内的研究方向深受西方文学研究的引导,《夜色温柔》在近年来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内评论家所关注,他们从很多新颖的视域例如象征手法、女性主义、解构、空间形式等对其进行分析,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其蕴含的文学价值,但是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鲜少有之。

存在主义这一概念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存在主义主要是指以法国哲学家萨特为代表的哲学思潮,广义的存在主义则指以存在为哲学基本问题并集中思考这一问题的哲学思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 伟, 李 凤 东
( 黑龙 江工业 学院 外语 系, 黑龙 江 鸡 西 1 5 8 1 0 0 )
摘 要: 当代英语文坛著名女性作 家卡森 ・ 麦卡勒斯与安 吉拉 ・ 卡特 在人 生经历与 写作风格 方 面具 有诸 多相
似之 处。二人 的小说作 品都对 爱情 主题 情有 独钟 , 在思 想 内涵方 面都 表现 出强烈 的存 在主 义倾 向。同为表现 主题 类似 的女性 文本 , 麦卡勒斯的《 金 色眼中的映像》 和安吉拉 ・ 卡特的《 爱》 都表 现 了处于荒谬世界 中的人如
Ab s t r a c t : A s t wo f a mo u s wo me n w r i t e s r o f mo d e m E n g l i s h l i t e r a t u r e,C a r s o n Mc C u l l e r s a n d An g e l a C a r t e r ’ S s h a r e S O ma n y s i mi - l a r i t i e s i n t h e a s p e c t o f t h e i r l i f e e x p e i r e n c e s a n d wr i t i n g s t y l e s .T h e y b o t h s h o w s p e c i a l l i k i n g t o t h e l o v e t h e me i n t h e i r n o v e l s a n d s t r o n g t e n d e n c y o f e x i s t e n t i li a s m i n t h e a s p e c t 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t e n t .S a me a s l i t e r a t u r e w o r k s w r i t t e n b y wo me n wr i t e s ,C r a r s o n Mc - C u l l e s ’Re r l f e c t i o n s i n A G o l d e n E y e a n d A n g e l a C a r t e r ’ S L o v e b o t h d e s c ib r e h o w p e o p l e t r y t o i f n d t r u e l o v e t h r o u g h f r e e d o m o f c h o i c e i n t h e a b s u r d w o r l d nd a h i t u a t i o n l i mi t a t i o n o f t h e r e a l wo r l d wi t h t h e h e l p o f l o v e ,a s w e l l a s t h e i r c o u r a g e a n d t e n a c i — t y s h o w n i n t h e p r e s e n c e o f c e r t a i n f a i l u r e .
TANG i . L I F e n g—d o n g
(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D e p a r t m e n t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J i x i He i l o n g j i a n g 1 5 8 1 0 0 , C h i n a )
K e y w o r d s : 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 f r e e c h o i c e ;c i r c u m s t a n c e r e s t r i c t i o n ; l o v e s u b j e c t
Co mp a r a t i v e An a l y s i s o f Ca r s o n Mc Cul l e r s ’ Re le f c t i o ns i n A Go l de n Ey e a n d Ang e l a Ca r t e r’ S Lov e i n t he Ph i l o s o ph i c a l Vi e w o f E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
何试 图通过 自由选择 寻求真爱 , 并企望借助爱情摆脱现 实世界 处境 限制 , 以及在注定的失败 面前 所表 现 出的 勇
敢 与 坚韧 。
关键词 : 存在主义 ; 自由选择 ; 处境限制 ; 爱情 主题 中图分类号 : I 1 0 6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8— 2 6 3 8 ( 2 0 1 5 ) 0 7— 0 0 9 7— 0 2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S o c S c i )
2 0 1 5年 7 月
J u l y , 2 0 1 5
存 在主义视 阈下《 金色 眼睛的映像》 与《 爱》 的 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