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腔溃疡择临床验证小结
口腔溃疡临床治疗论文(10篇)

口腔溃疡临床治疗论文(10篇)第一篇:口腔溃疡中银荷漱口液的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银荷漱口液在口腔溃疡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200例口腔溃疡患者资料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
其中观察组采用普通口腔护理原则进行治疗,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使用银荷漱口液进行治疗和护理。
治疗护理后观察治疗效果来比较银荷漱口液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有效治疗率为67.4%,而实验组的有效治疗率为92.3%,其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采用银荷漱口液对口腔溃疡进行治疗和护理有着显著而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银荷漱口液;口腔溃疡;疗效观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口腔卫生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但现代口腔医学的涉足范围早已不止是牙齿疼痛的问题[1]。
口腔溃疡作为一种易发和多发的口腔疾病,常常困扰我们的生活,影响生活质量和心情[2]。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3]。
舌头溃疡指发生于舌头、舌腹部位的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食、说话,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4]。
本次研究选取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200例口腔溃疡患者资料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
其中观察组采用普通口腔护理原则进行治疗,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使用银荷漱口液进行治疗和护理。
治疗护理后观察治疗效果来比较银荷漱口液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
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有效治疗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
天王补心丹合肖遥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5例小结

绪 烦 躁 时 易 发 。 次 复 发 已经 5日 , 口服 维 生 素 此 曾 终 止 治疗 。 本组 10例 患 者 用 药 I 疼痛 明 显 减 0 天
子 等 药物 组 成 。 中黄 芩苦 寒 清 热 解 毒 泻 火 ; 夏 方 半
辛温 化 湿 , 胃降 逆 ; 冬 甘 微 苦 寒 , 阴 润肺 , 和 麦 养 清 心 除烦 , 胃生 津 ; 药 配 伍 具 有 气 机 通 畅 , 热 益 三 泄
解 毒 , 阴 降 火 之 功 效 ; 进 糯 稻 根 甘 平 , 可 养 滋 同 即
者 运 用 中药 天 王 补 心 丹 合 逍 遥 丸 治 疗 本 症 ,取 得
了 良好 的 疗 效 , 总 结 如 下 。 现 1 临 床 资料
2 治 疗方 法
以佛 慈制 药 厂 生产 的 天 王 补 心 丹 合 逍 遥 丸 各 8粒 口 服 , 1日 3次 ( : 性 服 至 月经 来 潮 时 停 注 女 用 逍 遥 丸 ), 0日为 1 疗 程 。 1 个 3 疗 效 标 准 和 治 疗 结 果 3 I 疗 效 标 准 ( 据 《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 根 中 准 》) 治 愈 : 口腔 溃 疡 愈 合 , 部 无 不 适 感 : 局 好
显疗 效 。
转: 口疮 虽 有 复 发 , 数 量 减 少 , 度 减 轻 ; 愈 : 但 程 未
口疮 症 状 及 溃 疡 无 明 显 变 化 。 3 2 治疗 结 果 .
93. %。 3
治愈 3 0例 , 占 6 . % 好 转 l 67 ; 2
甘草泻心汤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体悟

206
辨方证属甘草泻心汤加赤小豆当归生地炭方证,处方:炙甘草12克,黄芩10克,黄连6 克,党参10克,清半夏15克,干姜6克,大枣4枚,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生地炭 12克。 4月22日复诊,患者服三剂后,溃疡已消失,四逆缓解,纳增,乏力好转,大便日一 行,因面有瘀斑,而改服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追踪半年未见口腔溃疡。 体会:以前治本证,.因多认为是上火,用清热药治之,故收效甚微,或根本无效。本例 见效如此迅速,真是感到惊奇,这体现了经方治病特点,即先辨六经,继辨方证,不但辨清 为上热下寒,还辨清了为甘草泻心汤方证。由本例治愈,促使我进一步学习经方著作。 查文献,历代皆以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的报道、记载,如《橘窗书影》记载治疗了 两例产后口糜烂皆愈。对本案的分析,主要据《伤寒论》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 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 主之。”冯老师解读甘草泻心汤方证指出:“这是半表半里阴证的上热下寒证”;又据《金匮 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 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 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冯老师指出:“此是下有寒湿,上有虚热之证”。通过这两条 经文学习,可知,甘草泻心汤恰是治疗口腔溃疡的常用方,并明确其适应证是上热下寒的厥 阴病,当复发性口腔溃疡晕现本方证时,用其治疗,因方证对应,故很快治愈。 由本案治验,进一步体会了厥阴病的实质。冯老师在《伤寒论传真》论述厥阴病实质时 写到:“表阴证可从汗从表解,里阴证可从吐下解,邪有直接出处;半表半里阴证则邪无直 接出路,故最易寒邪化热,冈多呈上热下寒之证;厥阴病提纲所称消渴也不是实热的消渴, 由‘饥而不欲食,食则吐鱿’及下条的‘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可知厥阴病 的消渴不是真正的消渴,只是上热下寒的形似消渴,及虚则引水自救之虚渴。而厥阴病的概 念的主要特的应该是:一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二为上热下寒”。本例复发性口腔 溃疡的临床表现,是典型的上热下寒证,且属寒多微有热者,这样通过总结本验案,使我认 识到了厥阴病的实质。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临床所见口腔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不都呈现厥阴病,更不只限 于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曾亲历冯老师用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玉女煎、泻心汤等方治疗, 即是说,甘草泻心汤不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特效方、专用方,只有临床症状表现为甘草 泻心汤方证时,才能用其方。即临床治疗口腔溃疡,必须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使方证对疗急症两则的感悟
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

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RO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具有疼痛性、复发性、自限性等特征,一般人群的患病率可高达20%。
ROU可能与局部创伤、压力、饮食、药物、激素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主要致病原因仍在研究当中。
口腔溃疡,《黄帝内经》首称“口疮”历代医著中又称为“口疳”“口舌生疮”“口糜”“口破”,古代医家对口疮病因病机的认识众多,大致从火热致病、寒邪致病、脾气凝滞、肾虚气虚、上盛下虚等方面讨论。
一、辨证论治,全身治疗1.心火上炎型证候特征有:溃疡以舌为主,灼热疼痛,表面多黄白分泌物,可伴有心烦,尿短赤或有灼热感,舌尖红赤,苔黄,脉滑数。
宜清心降火,凉血利尿。
方用导赤散合泻心汤,黄连阿胶汤,三才封髓丹(去人参,加桔梗、防风、连翘)。
2.脾胃伏火型溃疡以两颊及唇为主,疮面覆黄苔,灼热疼痛,口渴不欲饮,伴有口臭,口干口苦,舌苔厚腻,脘痞胸闷,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宜清热泻火、凉血通便,可用清胃散、凉隔散、玉女煎、竹叶石膏汤。
3.肝经郁热型多见于女性患者,口疮位于舌侧边缘,常随情绪的波动或月经周期而复发和加重,伴有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口酸,舌苔黄,脉弦数。
宜清肝泻火、理气凉血,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等。
4.阴虚火旺型溃疡色鲜红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疼痛昼轻夜重,伴咽干口燥,手足心热,伴有腰膝疼痛,遗精盗汗,舌红少苔。
宜滋阴清热,可用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加玄参。
5.气血两虚型表现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色淡红,神疲乏力,劳累易诱发,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手足畏寒怕冷,腹部冷痛,服凉药反加重,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脉细弱。
宜气血双补,可用补中益气汤、参芪健脾汤、八珍参汤加减等。
二、局部用药,内外联治常用中成药有冰硼散、锡类散、、双黄连粉、养阴生肌散;草珊瑚、青黛涂抹溃疡面;吴茱萸、丁香、细辛醋调外敷涌泉穴以引火下行。
口腔溃疡鉴别诊断

口腔溃疡鉴别诊断引言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口腔溃疡、疼痛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然而,口腔溃疡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讨论口腔溃疡的鉴别诊断方法。
口腔溃疡的特点口腔溃疡通常表现为疼痛、溃疡、红斑等症状。
常见的口腔溃疡有单纯性口腔溃疡、阿弗他口腔溃疡、坏死性口腔溃疡等。
口腔溃疡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位置:口腔溃疡多发生在舌尖、唇内侧、颊黏膜等部位。
2.形状:口腔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
3.大小:口腔溃疡的大小不一,一般在0.5至1.5厘米之间。
4.疼痛:口腔溃疡常伴有疼痛感,进食时疼痛加重。
口腔溃疡的鉴别诊断口腔溃疡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因素。
以下是口腔溃疡常见的鉴别诊断方法:病史询问病史询问是鉴别诊断的第一步,医生可以询问患者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疾病持续时间:口腔溃疡的持续时间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溃疡的性质。
一般而言,单纯性口腔溃疡的持续时间较短,而恶性溃疡的持续时间较长。
2.同型溃疡史:患者是否有过类似的溃疡病史,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伴随症状:口腔溃疡常伴有疼痛、不适等症状,但是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症状,因此需要进一步鉴别。
口腔检查口腔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溃疡特点:观察溃疡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边缘的颜色等特点。
2.其他病变:观察口腔黏膜和其他部位是否存在其他病变,如溃疡、肿块、出血等,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
3.牙齿情况:检查患者的牙齿情况,口腔感染、颌骨感染等也可能引起口腔溃疡。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鉴别诊断,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常规: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炎症指标、贫血情况等,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
2.特殊检查: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特殊检查,如病理活检、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结论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鉴别诊断是确诊和治疗的重要步骤。
出科个人小结口腔科怎么写

口腔科出科个人小结引言在这个出科小结中,我将详细总结我的口腔科临床实习经历以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口腔科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培养了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实习的目标、实习内容、所获得的经验和收获等方面进行详细叙述。
实习目标在开始实习前,我制定了以下实习目标:1.熟悉口腔科临床工作流程和常用设备的使用;2.学习基本的口腔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3.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临床操作;4.掌握口腔科专业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5.培养与患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实习内容我在口腔科的实习期间,参与了以下临床工作:1.参观并观摩了一些复杂的口腔手术,如拔牙、根管治疗和种植手术等。
通过亲眼目睹这些手术的整个过程,我对口腔科手术的流程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学习和掌握了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龋齿、牙周病和口腔溃疡等。
在临床实践中,我有机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症状和病史,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亲自完成治疗操作;3.参与口腔科团队的例会和讨论,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和病例讨论。
通过参与讨论,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临床经验,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共同成长的意识。
实习经验和收获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获得了以下经验和收获:1.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亲自操作和观摩他人的操作,我逐渐熟悉了临床工作流程和常用设备的使用,并且在口腔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提供合理的治疗建议;2.口腔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实习期间,我通过专业的课堂学习和临床实践,掌握了口腔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
我对牙齿的结构和发育、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提高:在参与口腔科团队的例会和讨论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这些经历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了我在团队中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的意识。
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进展-口腔诊疗论文-医学论文

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进展-口腔诊疗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病因1.1外因外因主要在于外感风热、火毒、湿浊等熏蒸口舌而发病,在《素问气厥论》记载:“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
”[5]再如《诸病源候论》论述:“发汗下后,表里俱虚,而毒气未尽,熏于上焦,故喉口生疮也。
”王金海等[6]通过分析大量古典医籍,总结出热毒壅阻脏腑及内生火、寒等是导致口腔溃疡发生的重要病因。
因此外感风热、火毒上泛口腔,甚或内生风、热、毒之邪循经上扰,熏灼于口都可以归纳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外因。
1.2内因笔者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发现内因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众多医家强调机体内环境的强烈相关性,最主要的因素即为体质因素,其中影响体质的因素除了先天禀赋之外,还与饮食、劳逸、情志、病后等关系密切。
因此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内因,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ChenML等[7]研究发现在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的情况下,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其细胞分子表达不同,机体体质的差异决定着疾病的发病及治疗转归,因此体质的差异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证治准绳》[8]中记载:“若心火上炎,熏蒸于口,则生口疮”,强调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火偏亢是导致口腔溃疡发作的原因之一。
刘琼等[9]等结合大鼠实验证明情绪改变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性,且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易感性与焦虑抑郁紧张的情绪呈强相关性。
口腔溃疡的反复发作往往常见于情绪焦虑或长期压力过大的人群,因此肝气的郁滞,肝火的上炎是复发性口腔溃疡难愈的重要原因。
《奇效良方》[10]中记载:“口疮者,脾气凝滞,风热加之而然。
”《脉决诊法》中[11]记载:“右关沉实,脾热口干,脉洪数则口疮。
”《内科摘要》中[12]记载:“或中气虚弱,痰气虚弱,口舌生疮。
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治中气虚寒……”上述三条文献从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脾胃因素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重要影响作用,或因脾气凝滞,或因脾胃湿热,或因脾胃虚寒。
口腔内科出科小结

口腔内科出科小结
患者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XXX 病历号:XXX
入科日期:XXXX年XX月XX日出科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出科小结:
入科主诉:患者主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咀嚼困难等症状。
疾病诊断:本次入院诊断为口腔疾病,具体病因待查。
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采用药物治疗和口腔护理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发现患者牙周脓肿和牙龈炎症,进行局部清创术,并给予抗生素和消炎药物治疗。
同时,患者也接受了口腔护理,包括口腔洗漱、漱口液使用、软食饮食建议等。
治疗效果:治疗期间,患者症状逐渐减轻,口腔溃疡逐渐愈合,牙龈出血减少,咀嚼困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病情观察:出科前,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口腔复查。
口腔溃疡已完全愈合,牙龈发炎情况明显减轻,无明显出血,咀嚼功能恢复正常。
患者个人卫生状况良好,接受正规的口腔护理。
出院指导: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提供以下出院指导:1.定期
复查,进一步评估治疗效果;2.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洗漱;3.保持良好饮食习惯,避免辛辣食物和过热食物的
刺激;4.遵医嘱保持用药规律,如遇不良反应,及时就诊;5.
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避免疲劳。
预后评估: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已明显改善,并没有出现并发症。
根据目前复查结果,预计患者病情会进一步好转,但仍需定期复查,密切监测病情。
备注:本次出科小结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效果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准。
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医生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口腔溃疡择临床验证
小编给大家的建议是:平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或常用两面针vc口腔喷剂进行护理。
大家都知道金银花是非常好的祛火中药。
金银花又名忍冬、银花、双花等,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开的花。
金银花能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
两面针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主治痈肿疮毒、痰核瘰疬、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淋涩痛等。
金银花和两面针自古均被誉为清热解毒良药,研究发现,金银花及两面针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及抑制生物膜活性的作用。
而乐修两面针vc口腔喷剂就是以这两样中药为主要成分,配合茜草、薄荷等成分,安全有效,且无副作用,每次出现口腔溃疡、口臭、咽炎等问题时,使用两面针vc口腔,轻轻一喷,就能解决烦恼,可以说是口腔科很实用且很有效的产品。
两面针VC口腔喷剂请搜索:某宝店铺:乐族健康365戒除烟酒,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坚持锻炼身体,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妇女经期前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以减少口疮发生的机会。
口腔溃疡在于预防,一旦患上口腔溃疡要从提高口腔的免疫力开始改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患口腔溃疡的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尤其在月经前夕容易长口腔溃疡、更年期女性长口腔溃疡的多,这是跟体内的雄性激素有关。
男性的口腔溃疡和吸烟是大有牵连的。
如果口腔内不小心被咬破,而此时你仍吸烟不止,就很容易长口腔溃疡。
因为烟碱中含有的多种有害物质会附着在破损的口腔黏膜处,干扰、破坏黏膜的自我修复,引起溃疡。
再继续吸烟,产生的各种有害刺激更会加重病情。
经常还伴有牙齿脆化的情况。
很多患有口腔溃疡的人都是在过度劳累后发病或加重的,尤其是现代人生活紧张、精神压力大,口腔溃疡可以说是一种因生活状态不佳导致的“文明病”,因此要适当减压,放松精神,避免过劳保证充足睡眠很重要。
另外加强运动,改善体质。
出现口腔溃烂的人群通常会出现口干,口腔粘膜,口气重的状况。
多喝水,保口腔的湿润,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
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充足的睡眠是增强免疫力必不可少的。
口腔内经久不愈的溃疡,由于经常受到咀嚼、说话的刺激,日久也有可能会发生癌变。
特别是在与牙齿接触的那些部位,如存在着未拔除的残存破损的牙齿,或者佩戴的假牙制作不合适,其锐利边缘不断刺激,刮破了黏膜,产生溃疡,如不去除刺激因素,溃疡不但不会痊愈,还会日益加重。
这种经久不愈的溃疡,也有可能是一种癌前病损,极易癌变。
如果你经常罹患口腔溃疡的话,就需要注意上述的问题。
经过本次研究最终发现,两面针vc口腔喷剂治疗口腔溃疡,能有效优化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且无毒副作用〔可放心使用,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大有裨益,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