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再添两家新客户,上汽宁德合资公司开始量产供货
汽车行业周观点报告:长安携手华为、宁德打造高端品牌,自主有望崛起

万联证券证券研究报告|汽车长安携手华为、宁德打造高端品牌,自主有望崛起强于大市(维持)——汽车行业周观点报告日期:2020年11月16日[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99.2万辆,同比增长8.0%,实现了连续4个月8%左右的近两年高位增速,体现行业的稳步回暖态势,随着经济继续平稳恢复、消费信心的逐渐改善,预计四季度乘用车依然保持良好增长,建议重点关注一线自主乘用车企。
11月14日,在长安品牌日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将与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包括了一个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一个超级“人车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
另外,长安发布了全新方舟架构,方舟架构可兼容48V 低压混动、插电混动等多种电气化动力及8种发动机状态,完整覆盖A0-C 级的所有车型,且在整车基础性能迭代上具有明显的优化,支持高度自动驾驶配置和车载网联,在未来5年长安汽车将发布105款车型,其中包含23款新能源车。
面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及网联化大趋势,自主品牌将有望借国内电动车产业链优势及互联网科技巨头AI 技术优势顺势崛起,建议重点把握传统自主品牌及电动化、智能化零部件核心供应商。
⚫ 行情回顾:上周汽车(申万)行业指下跌了3.50%,跑输沪深300指数 2.91个百分点。
汽车行业子板块中,乘用车板块下跌6.26%、商用载货车下跌3.21%、商用载客车下跌3.36%,汽车零部件下跌 2.13%、汽车服务下跌 1.28%、其他交运设备下跌1.96%。
汽车行业185只个股中60个股上涨,125只个股下跌。
涨幅靠前的有恒立实业26.15%、英博尔16.23%、岱美股份13.78%、双环传动12.85%和文灿股份8.41%等,跌幅靠前的有腾龙股份-17.92%、金龙汽车-12.06%、川环科技-11.37%、云意电气-10.95%和万通智控-10.94%等。
新能源汽车行业周报:RCEP协定达成,东南亚汽车市场空间广阔

【川财研究】钢铁行业周报:钢铁产能置换新规发布国内外 R CEP 协定达成,东南亚汽车市场空间广阔证券研究报告所属部门 । 行业公司部报告类别 । 行业周报所属行业 । 制造/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报告时间 । 2020/11/21分析师 黄博 证书编号:S1100519090001 ****************张天楠证书编号:S1100520070001 *********************川财研究所 北京 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28号中海国际中心15楼,100034 上海 陆家嘴环路1000号恒生大厦11楼,200120 深圳 福田区福华一路6号免税商务大厦32层,518000 成都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高新区交子大道177号中海国际中心B 座17楼,610041——新能源汽车行业周报(20201121)❖ 周报观点:RCEP 协定达成,东南亚汽车市场空间广阔 新能源汽车:11月15日,东盟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此举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
与欧美地区相比,东南亚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新兴市场,更有利于汽车的整车及零部件出口,中国车企可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技术和产品上的优势,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带来诸多想象空间。
随着全球节能减排限期的临近,东南亚区域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将大增,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也有望凭借性能和性价比优势打开东南亚市场,扩大新能源汽车销量。
此外,从上周开始,主流磷酸锂企业陆续上调售价,幅度1000-3000元/吨不等,其中储能级LFP 产品上涨较为普遍,动力型产品在本周开始也跟进调涨,LFP 电池下游需求充足,预计涨价将会持续到年底。
建议关注:比亚迪、北汽蓝谷等新能源整车企业,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优质电池厂商以及德方纳米、当升科技、容百科技、恩捷股份、璞泰来、新宙邦等关键材料环节。
汽车行业周报:吉利加码科技巨头合作 电动智能变革加速

吉利加码科技巨头合作电动智能变革加速行业周报(2021.01.18-2021.01.24)►周观点:持续看好整车强周期+电动智能+摩托车乘用车:乘联会公布20年12月零售达228.8万辆,同比+6.6%;全年零售累计达1928.8万辆,同比-6.8%。
20年全年销量:吉利132万辆,同比-2.9%,21年目标153万辆;长城111万辆,同比+4.8%;长安200万辆,同比+13.6%;广汽204万辆,同比-0.9%,21年目标225万辆;上汽560万辆,同比-10.2%。
乘用车顺周期趋势明确,车企携手科技巨头(如长安+华为、上汽+阿里等)布局高端智能电动车,短期驱动业绩修复和估值提升,中长期自主有望于变革中崛起。
推荐【吉利H、长城、长安】,建议关注【广汽A+H、上汽】。
新能源:中汽协披露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6.7万辆,同比+10.9%。
我们预计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200万辆,同比+46%。
21年伊始,特斯拉Model Y、蔚来ET7等新标杆车型引领,供给端质变持续撬动需求,类比手机发展史,爆款车型的出现将导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推动行业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
推荐:1)【比亚迪】;2)特斯拉产业链:【新泉、拓普、银轮】;3)大众MEB产业链:【文灿、科博达、精锻】;4)蔚来产业链:【文灿、拓普】。
智能网联:软件定义汽车成共识,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加速推进,政策定调+车企加码+科技巨头入局,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协同发展,推荐:1)自动驾驶产业链:重点关注感知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执行层(线控制动、转向等)、底层技术(域控制器等)等细分领域,推荐英伟达产业链【德赛西威*】和华为产业链【伯特利】,受益标的【耐世特】;2)智能座舱产业链:重点关注HUD、车载娱乐、氛围灯等细分领域,推荐【德赛西威*、华阳、福耀*、星宇、科博达】。
(德赛西威、福耀分别与计算机组、建材组联合覆盖)零部件:关注整车周期共振【华域、拓普、新泉、星宇】和配件核心成长【福耀*、玲珑、敏实】及小而美的隐形冠军,建议关注【新坐标、豪能、爱柯迪】。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EV观察系列11月国内新能车销量:11月新能车销量环比大增,LFP装车量继续领跑

报告摘要:●11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环比大增11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产销量分别为45.7和45.0万辆,环比增长15.1%和17.3%,同比增长127.8%和121.1%。
从品牌和车型来看,比亚迪汽车占据新能源汽车厂商榜首,造车新势力增量明显。
我们预计2021年国内电动车销量有望超过353万辆,同比增长164.02%+;预计2022年电动车销量达500万辆。
●磷酸铁锂装车量继续领跑11月动力电池装车量约20.80 GWh,同比增长96.20%,环比增长35.10%。
整体来看,头部企业11月份装车份额维持稳定,宁德时代占据榜单首位。
从技术路线来看,11月磷酸铁锂累计装车量超过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磷酸铁锂再次主导市场。
目前特斯拉、大众和奔驰等主流车企“高镍+LFP”电池布局逐渐清晰。
排产方面,产业继续呈现高景气态势。
●充电焦虑缓解,充电桩布局再加速11月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109.19万台,累计数据环比增长2.78%,同比增长57.06%;从充电电量来看,2021年11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充电电量达108.1千万KWh,环比上升6.50%,同比高增40.21%。
充电桩还是配电网中重要的可控负荷,对配售电市场化具有重要作用,未来有望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2021年以来,各省市相继出台关于加快电动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规划及意见,TOP10地区中,广东的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与充电量均位列第一。
特斯拉、大众、蔚来等主要车企也纷纷配套完善充换电服务,叠加政策推动,我们认为充电桩相关产业链有望稳步成长。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1)电池环节受益于涨价叠加原材料价格松动带来盈利回升,重点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电子组覆盖)、孚能科技。
(2)产销超预期带来的产业链供给缺口环节:a、负极:中科电气、翔丰华、璞泰来、贝特瑞、杉杉股份;b、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c、铜箔:诺德股份、嘉元科技。
(3)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向LFP和高镍发展,重点推荐: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华友钴业、德方纳米。
机械行业周报:国产Model Y大幅降价,CATL再扩产、锂电设备受益

国产Model Y 大幅降价,CATL 再扩产、锂电设备受益行业周报国产Model Y 大幅降价,CATL 再扩产、锂电设备受益。
继续重点推荐3C 产业链、面板设备、半导体设备、锂电设备等,推荐:赛腾股份(603283)、先导智能(300450)、快克股份(603203)、迈为股份(300751)、英维克(002837),科创板:华兴源创(688001)、柏楚电子(688188)(华西机械&中小盘联合覆盖)、中控技术(688777)等。
►重点行业动态:国产Model Y 大幅降价,宁德时代再度扩产。
1月1日,国产Model Y 在特斯拉官网上线,其中长续航版起售价33.99万元,下调14.81万元;Model Y Performance 高性能版起售价36.99万元,降价16.51万元,降幅较大。
另外,12月29日晚宁德时代宣布将投资扩建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四期)、动力电池宜宾制造基地项目以及锂离子电池福鼎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不超过390亿元,对应预计超200亿设备订单,我们认为汽车行业新能源化趋势加速、动力电池竞争性扩充开启,先导智能作为确定性龙头将充分受益。
►重点推荐:苹果创新性产品储备丰富,2021大年有望延续。
1)中关村在线翻译外媒报道,苹果正在测试两种新设备,一种是双屏型号,另一种是类似三星galaxy 或Motorola razr 的折叠屏,这两款新设备的外壳正在深圳富士康工厂进行测试,加上此前报道的苹果造车,我们认为苹果创新性的产品储备丰富。
2)2021年新款TWS 耳机、iPad 等新产品的陆续上市,将为国内设备企业带来新一轮的设备更新周期,我们判断苹果为抢占市场将加快产品创新周期,国内设备企业将受持续利好,“大年”有望延续。
投资建议:1)看好国内3C 设备和面板设备,推荐赛腾股份、快克股份、华兴源创。
2)疫情之下小家电有望迎来大风口,推荐拥有核心技术和优质渠道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公司石头科技。
汽车行业跟踪:比亚迪2023年挑战360万辆销量,飞凡F7正式上市

[Table_ReportType] [Table_StockAndRank][Table_Author]138****0611********************91100031[Table_Title]汽车行业跟踪(2023.3.27-2023.4.2):比亚迪2023年挑战360万辆销量,飞凡F7正式上市[Table_ReportDate] 2023年4月4日[Table_Summary]➢本周汽车板块涨幅靠前。
本周(3.27-3.31)汽车板块+2.24%,居中信一级行业第5位,跑赢沪深300指数(+0.59%)1.64pct,跑赢上证指数(+0.22%)2.02pct。
➢汽车子板块整体上涨。
本周乘用车板块+1.87%,商用车板块+7.22%,汽车零部件板块+1.25%,汽车销售及服务板块+0.22%,摩托车及其他板块+4.41%。
➢个股方面,乘用车板块比亚迪(+4.06%)、长城汽车(+3.33%)涨幅靠前;商用车板块宇通客车(+20.65%)、中国重汽(+9.68%)、潍柴动力(+9.18%)、中国汽研(+7.11%)、福田汽车(+5.12%)涨幅超5%;零部件板块博俊科技(+22.19%)、致远新能(+21.73%)、飞龙股份(+15.65%)、岱美股份(+12.21%)、旭升集团(+12.19%)、爱柯迪(+11.53%)、艾可蓝(+11.23)、拓普集团(+11.20)、新泉股份(+10.72)涨幅靠前。
➢造车新势力3月交付量公布。
零跑汽车:3月交付6172台,环比+93%。
小鹏汽车:3月交付7002台,环比+17%;3月P7车型交付3030台,环比+32%。
理想汽车:3月交付20823台,同比+88.7%。
1-3月累计交付52584台,同比+65.8%。
蔚来汽车:3月交付10378台,同比+3.9%;1-3月累计交付31041台,同比+20.5%。
哪吒汽车:3月交付12026台,哪吒U+V+S交付10087台,哪吒S交付2206台,环比增长8%。
中国“果链”奇袭新能源汽车

中国“果链”奇袭新能源汽车作者:赵笑达孙鹏飞唐晓园来源:《商界评论》2022年第06期故事從供货苹果开始,几十家中国企业的命运也因与苹果捆绑而波动。
在苹果2020财年(截至2021年9月25日)的供应链报告中,中国苹果供应商企业(下文称中国“果链”企业)占据了近一半的供应商名单,其中包括内地40家、中国香港8家和中国台湾48家。
2022年5月19日,赴美访问的越南总理范明政来到加州,专程与库克见面,他期望苹果继续在越南扩展供应链。
如今,31家位于越南的果链企业主要生产AirPods和iPad,雇佣了约16万名工人。
由于中国果链工人数量约200万,是越南果链工人数量的10多倍,因此越南订单在短时间内尚无法对中国果链企业造成冲击。
处在中美博弈的当口,范明政选择的时间节点如此微妙,越南见缝插针的示好摆明了要抢生产订单。
而苹果供应链转移的另一个重点对象—印度,在5月23日,其总理莫迪与拜登会面,想要将全球制造业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标签换成“Made in India”(印度制造)。
印度制造的野心已在iPhone代工上显露。
今年4月,苹果宣布开始在鸿海印度清奈工厂生产最新机型—iPhone 13系列。
在这之前,鸿海印度主要组装iPhone11、iPhone12、iPhone SE等老机型。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中国果链企业起步的那个年代—苹果入华主要看中了中国的人口红利以及10多亿人口背后的消费大市场。
果链“印度化”正在加快的趋势反映在这样一组数据上:今年一季度,苹果在印度出货了近100万部“印度制造”iPhone,同比增长50%。
iPhone在印度一季度的总体销量增长了22%。
反观中国,去年90%的苹果产品实际在中国生产,除了本土果链企业,海外公司的中国工厂也承接了大笔订单。
在苹果供应商200强名单中,有150多家工厂建在中国。
但一个让人不安的事实是:大部分中国果链企业的价值感很低。
有业内人士测算,一部成本超过370美元的iPhone 12,中国大陆供应商的零部件价值仅有17美元,仅占5%。
进入宝马、奔驰、沃尔沃、雷诺供应链!这条产业链,背后什么逻辑?

进入宝马、奔驰、沃尔沃、雷诺供应链!这条产业链,背后什么逻辑?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个赛道,属于我们的汽车产业链研究系列报告。
这个领域,对产业链至关重要,是发动机五大核心零部件之一。
首先,当市场对汽车的关注度全部聚焦在新能源汽车上时,其实,每年有95%以上的汽车仍使用的是燃油发动机;其次,在全球精细化分工的趋势下,BBA系豪华车的核心零部件已经逐步国产化。
再次,这个零部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汽车的驾驶体验。
在这条产业链上,有这么一家细分龙头,上市至今表现较为低调,直到近期披露半年报数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1%,净利润同比增长30%。
业绩超预期之下,拉出涨停。
并且,自2月初低点以来,其已经稳步上涨接近50%。
图:股价(单位:元)来源:WIND它,就是福达股份。
本案通过持续在曲轴市场深耕,成功进入宝马、奔驰、沃尔沃、雷诺日产、上汽通用、康明斯等国际厂商的供应链。
2019年,其营业收入为15.15亿元,净利润为1.33亿元,毛利率为24.22%、净利率为8.80%,ROE为6.69%。
2020年半年报,其营业收入为8.03亿元,同比增长6.31%,净利润为0.89亿元,同比增长30%,ROE为4.09%。
看到这里,在做研究之前,几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来了:1)曲轴作为发动机五大核心零部件之一,影响本案收入的核心驱动力,到底在哪?2)除了商用车和乘用车之外,还有哪些高端制造市场对曲轴需求较大,本案是否有布局?3)在前期的波动之后,如今现在的估值,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今天,我们就以福达股份入手,来研究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估值建模逻辑。
对于相关行业,之前我们研究过的,还有福耀、宁德、上汽、吉利、继峰等,可订阅我们的“核心产品一:专业版报告库”,获取之前我们做过的研究报告、部分重点案例EXCEL财务模型,以及数十个行业的深度研究,深入思考产业本质。
—01 —███████龙头,模式▼本案成立于2000年,2014年登陆上交所,主营业务为汽车、工程机械、农机、船舶等动力机械发动机曲轴、离合器、螺旋锥齿轮、精密锻件和高强度螺栓等,控股股东为福达集团,持股比例69.28%,实际控制人为黎福超,持股比例73.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亚迪再添两家新客户,上汽宁德合资公司开始量产
供货
高工锂电注意到,311批公告的电池配套有两大亮点:一是比亚迪再添两家新客户;二是宁德时代与上汽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开始量产供货。
8月17日,工信部公示了申报第31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共有328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申报。
新能源客车有148款,占45%;新能源乘用车有49款,占15%;新能源专用车有131款,占比40%。
其中,新能源车型配套磷酸铁锂电池的有190款、三元电池96款、锰酸锂电池23款、锂离子电池有(未注明类型)12款、钛酸锂电池1款、多元复合锂6款、燃料电池13款、超级电容3款(注:由部分车型同时配套两种以上电池类型,故电池类型统计数量多于车型数量)。
高工锂电注意到,311批公告的电池配套有两大亮点:
一是比亚迪再添两家新客户。
在本批公告中,比亚迪共配套了新能源车型17款,其中分别为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配套了三款纯电动专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