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叙事顺序与叙事要素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海上观日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语言流畅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课文有一定的兴趣。

但海上日出这一特殊景象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述,想象和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2.教学难点:通过课文描述,引导学生想象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海边日出环境中。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海上日出的看法和感受。

3.朗读指导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海上日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

2.黑板:板书课题《海上日出》及相关词语。

3.教学用具:录音机、课文磁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海上日出”这个词语。

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海上日出的词语和句子,如“红彤彤的太阳”、“海面上波光粼粼”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通过描述海上日出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也很多,有利于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生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学生可能不太熟悉,需要进行重点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中描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美景。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的图片和重点内容。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海上日出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如:“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太阳上升的艰难情景,展现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为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2篇课文。

这2篇课文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海上日出》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海上日出21.认识10个生字,会写24个字,读准1个多音字,正确读写2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2交流平台·初试身手11.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能抓住一处景物的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习作例文 1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习作 21.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2.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16海上日出▶教学目标1.认识“扩、刹、镶”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正确读写“扩大、范围”等11个词语。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

重点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和会写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

教学时强调“刹、紫、范”的读音,指导“镶、紫”的书写顺序,“镶”不要多笔少画。

2.阅读理解。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品读感悟、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6课《海上日出》-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6课《海上日出》-人教部编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上日出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以及如何观察自然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海上日出》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景,学习修辞手法,并尝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生字词学习:本课生字词包括“拂、揉、曙光、奇观”等,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3.课文赏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描绘。
4.写作方法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自然、表达感受的方法,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但在组织讨论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主题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尝试设置更具趣味性和实际意义的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观察自然和表达感受展开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海上日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看过日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觉得日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海上日出的奥秘。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学习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6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6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6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原文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这究竟是为什么?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可是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这究竟是为什么?蓝得发黑的夜空,本来属于星星和月亮,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这究竟是为什么?绿茵茵的草地,本该滚动着欢乐的足球,可是如今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6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材解读【课文简说】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全诗共五个小节。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

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诗歌富有感染力,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并在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

最后一节的希望与祈盼,更是让人揪心,虽然仅仅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如果没有和平,连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在一次海上旅途中,欣赏海上日出美景的经过。

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海上日出的壮丽和神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以及通过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富有诗意,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关于大自然的描绘,对描绘景物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描绘,学生可能还难以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但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描绘手法,还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描绘画面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用词巧妙,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培养学生通过描绘画面来表达景物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描绘法:引导学生通过描绘画面,表达自己对课文中景物的理解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作者在海上观日出的壮观景象。

课文以生动的笔触、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方面还需加强。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绘景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感情。

2.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绘景物,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海上日出景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上日出景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日出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感情。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绘日出景象,分享自己的感受。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5.感情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观,用文字或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海上观赏日出的美景。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了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同时,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也适合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日出的基本知识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海上日出美景的描绘和表达,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诗意的表达和语言的欣赏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激发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欣赏课文的诗意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海上日出的美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海上日出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3.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5.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加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小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的标题《海上日出》和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以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顺序与叙事要素
广陵太守夫人见到一只茶杯里的苍蝇就一病不起,最后还要靠一个道人来化解心结,看来心病还需心药医。

然而我们更应从中看到这个故事独特的写作手法。

故事中先介绍太守夫人经西山琼林寺道人妙手回春之后,身体完全康复,再由结果推至原因,点明了道人医治这位夫人的过程。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种写作方式很特别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文章有哪些叙事顺序吧!
技法展示
叙事顺序,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在写作中记叙一件事的先后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一、顺叙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方便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使用顺叙的方法进行写作时,要注意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特别要将最重要、最精彩的情节或片段放在最突出的位臵,重点描写。

如:
“我相信春天终于来了。

”巨人从床上跳起,从窗口往外望去。

他看见一个非常奇特的场景,只见许多小孩竟然从墙角的小洞爬进园子,坐在树枝上。

他在每一棵树上,都可以看到一个小孩。

小孩回来了,树木非常高兴,立刻全身遍开花朵,手臂在孩子头上摇来摇去。

鸟儿也上下飞舞,欢喜而婉转地开始唱歌。

花儿也从绿草丛中露出脸颊,在那儿欢笑。

这是一幅多么可爱的图画,只有花园最偏僻的角落,仍旧弥漫在冬天的萧瑟里。

就在那花园最偏僻的角落,有一个小孩站在那儿,他人太小,爬不上树,在
那儿转来转去,很悲伤地哭着。

可怜的树,仍全身覆盖霜雪,北风依旧在头上怒吼。

树儿尽量把枝条弯下,说:“爬上来呀,小朋友!”但那孩子太小了,始终攀
爬不上去。

巨人默默看着这一切,心忽然软了,说:“我是多么自私啊,现在知道春天
为什么不来了。

我应该把那小孩抱上树去,再把墙推倒,让花园永远做孩子的游乐场。

”他对于以往的行为充满懊悔。

——【英】奥斯卡•王尔德《巨人的花园》选文中作者以巨人感受春天来了为开端,而花园中的场景则以巨人的视线做转移,最后作者将写作的重点落在偏僻角落的一个小孩儿身上,写出了这个小孩儿因为个子矮而无法享受别的孩子拥有的乐趣。

当巨人看到他时,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懊悔不已。

选文完整地叙述了巨人认识自我的过程。

二、倒叙
倒叙,是指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面,写完结局或片段,行文就从倒叙回到顺叙,这时仍按时间顺序写。

也就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

本文的课前阅读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故事。

又如:
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

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

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何为《第二次考试》作者在文章开头用“奇怪”两个字来形容主人公陈伊玲在初试和复试中表现
的巨大差异。

这不禁引发读者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在复试中没有发挥正常水平?作者在后文中逐步揭示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原来是故事的主人公陈伊玲复试的前一天晚上家里刮了台风,台风正好刮断了电线,烧毁了许多房屋。

陈伊玲为了安臵灾民一晚没睡,影响了嗓音。

作者以吊人胃口的开头设臵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如在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作者运用插叙的叙事方式记录了爸
爸和“我”之间的故事。

作品欣赏
学习了写作中常用的三种叙事顺序后,请大家欣赏一下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所写的《小画眉之死》,来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插叙技法。

小画眉之死
8 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很热。

我住处的前面有一群孩子正起劲地捉那些五彩
缤纷的蝴蝶。

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往事。

那时候我住在南卡罗来纳州,12 岁的我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关到笼
子里玩,乐此不疲。

我家住在树林边,每天黄昏很多画眉鸟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声悦耳动听,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这么优美的乐曲。

我当机立断,决
心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个人唱歌。

果然我成功了。

那鸟先是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飞去十分恐惧。


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

站在笼子前,我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声,兴
高采烈,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放到我家后院。

第二天,我发现有一只老画眉在
专心致志地喂小画眉,不用说这一定是小画眉的母亲。

果然,在她的呵护下,小
画眉吃了很多类似梅子的东西。

我高兴极了,因为由它的母亲来照料,肯定要比我这个外人要好多了。

真不错,我竟找到了一个免费的保姆。

次日,我又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令我大惊失色的是,小鸟竟死了。


么会呢?小鸟难道不是得到最精心的照料了吗?我对此迷惑不解。

后来,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

我找了一个机会,把事情说给他听。

他听后作了解释。

他说,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
关在笼子里之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它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这话犹如雷鸣似的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是这样深刻。

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在笼子里,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课后习题
以“最快乐的事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 字的记叙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
学的记叙顺序进行写作。

作业得分:教师评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