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3市电引入说明
新建基站市电引入项目施工项目建议(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新建基站市电引入项目施工项目建议(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1高压开关柜安装(1)在电缆沟的砼施工时,按照图纸或盘柜规格安装基础槽钢,安装位置必须符合图纸要求,水平度,垂直度符合规程标准。
不直度水平度要小于5毫米。
(2)盘柜、屏基础必须与接地网可靠连接,必须保证接地扁钢截面满足设计要求,并做好防腐处理。
(3)盘柜设备运至现场后,与业主、监理共同开箱检查,设备应完好无损,不能有掉漆变形现象,盘内元件间的连接牢靠,元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止误操作的五防装置齐全,并动作灵活可靠,附件、备件及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妥善保管好设备资料及工器具。
(4)设备安装前,屋顶、室内土建工作应基本结束,预埋件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牢固。
(5)复测设备安装基础型钢,水平度要应符合规程要求。
(6)高压盘柜运输到安装地点采用专用的运输台车,装车前应先把断路器小车从柜内拉出,待柜体安装好之后再将小车推进相应的柜内。
(7)高压盘柜单独或成排安装时,其垂直度应小于1.5mm;水平偏差相邻两盘顶部小于2mm;成列柜顶部小于5mm;柜面偏差相邻两盘边小于1mm;成列盘面小于5mm;盘间接缝小于2mm。
为了减少安装时的积累误差,高压开关柜应从中间位置开始拼装,开关柜组合拼装调整好之后,将开关柜基础框架与预埋基础槽钢在柜内侧点焊牢固,盘柜框架与型钢基础的接地线应可靠连接。
(8)按照图纸要求的安装位置和数据严格进行安装,用尺量出第一面柜的准确位置将其就位,并在顶部悬挂一垂球,垂球距地100mm,不得靠在屏柜上。
用尺量上下端线与柜面的间距,误差大于1.5mm则用平垫片衬垫,待屏面两侧及侧面垂直度均达到要求后,将屏柜底脚与基础型钢点焊或用螺栓固定。
依次将其它各屏用上方法进行就位,相互间用螺栓联接。
(9)屏柜就位完成后,再用拉线垂球角尺复侧一遍,合格后方可与基础型钢焊接,保证设备安装的水平度、垂直度符合规程要求,设备与基础应固定可靠。
基站市电引入施工规范

市电引入施工规范网络部传动中心2016年8月03日目录一、市电引入类型概述二、市电引入要求1、市电引入线径要求2、自建基站(机房)的市电引入要求3、租用民房的市电引入要求4、安全、文明作业要求5、电表安装要求6、变压器安装要求三、市电引入施工标准1、直埋施工标准2、架空施工标准3、搭火点施工标准4、交流配电箱施工标准一、基站市电引入类型概述目前基站的交流供电基本以当地市电作为主用交流电源,而市电引入情况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自建机房类,原则上设有专用变压器,通过一路10KV高压引至基站专用变压器,通过变压器降压后为基站设备供电;自建机房无专用变压器,从远端的公用变压器引一路380V或220V至基站,为基站的设备供电。
2)租用民房作为机房类,设有专用变压器的基站,从租用低压配电系统的输出分路引至基站;租用民房无专用变压器的基站,就近从电力传输线缆处取电引至电表,再从电表引至基站.3)新建拉远站、室分站点、灯塔站点,一般就近从电力传输线缆处取电引至电表,再从电表引至基站。
二、市电引入要求1、市电引入线径要求农村和乡镇基站只考虑 2G 设备供电需求,交流电源引入容量要求不小于15kW,(自建变压器的基站,变压器容量建议按照20kVA 选定),电力线缆线径应不小于4*25mm铝芯.一般市区、城郊及县城基站考虑2G 设备、3G 设备、4G共址,交流市电引入容量要求不小于20kW(自建变压器的基站,变压器容量建议按照30kVA 选定),电力线缆线径应不小于4*35mm铝芯。
汇聚机房交流市电引入容量要求不小于30KW(自建变压器的基站,变压器容量建议按照50kVA 选定),电力线缆线径应不小于4*50mm铝芯.核心机房根据实际容量需求和预期容量要求,配置电力线缆线径。
2、自建基站(机房)市电引入要求变压器至基站机房的电力线根据各基站情况可采用地埋引入或采用架空引入,对采用地埋引入电力线的基站,电力线要求采用电力电缆,其线径要求为16mm2(20KVA)/25mm2 (50KVA) 多股铜芯金属护套电力电缆或电缆穿钢管方式,电缆金属护套或钢管二端应就近作接地处理,对采用架空电力线引入的基站,在终端杆处引入机房交流配电箱的电力线应采用16mm2(20KVA)/25mm2(50KVA)的多股铜芯金属护套的电力电缆或电缆穿钢管,并采用地埋方式引入机房,其电缆地埋长度应不小于30 米,电缆金属护套或钢管二端应就近作接地处理,如电缆埋设长度有困难,可采用沿机房四周地埋敷设的方法解决。
电信市电引入工程施工方案

电信市电引入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电信市电引入工程是指在城市电信网络基础上,将市电引入到电信设备中,以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需求。
本工程的建设目的是提高城市电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通信设备正常运行,提升用户体验。
本方案将对该工程的施工流程、施工技术、工程质量等进行详细规划和说明。
二、施工前准备1. 施工前的调研和论证在开展电信市电引入工程前,需对工程可行性和施工条件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
主要包括对电信设备周围环境的勘察、市电进线点的确认、线路敷设路径的选择等内容。
同时,还需对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进行统一采购和准备。
2. 设计方案编制根据调研和论证结果,由专业设计团队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
方案应考虑到电信市电引入工程的具体要求,包括市电引入点位置、线路敷设方向、设备接线和联调等内容。
3. 施工人员培训为保证施工人员对施工方案的理解和掌握,需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施工安全、线路敷设、设备接线和联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 施工计划制定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计划应包括施工进度安排、人员配置、材料使用等内容,以保证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施工过程1. 施工人员到位根据施工计划,组织施工人员到达施工现场。
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
2. 现场施工安全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群众的人身安全。
同时,严格遵守现场安全操作规程,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工作。
3. 线路敷设首先进行市电引入线路的敷设工作。
需根据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确定敷设路径,保证线路敷设的直线、平整和整齐。
敷设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线路的绝缘和固定,以防发生漏电和短路等安全隐患。
4. 设备接线在市电引入线路敷设完成后,对电信设备进行市电引入接线。
接线工作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保证接线的正确、牢固和可靠。
同时,需对接线部位进行绝缘处理,以确保接线的安全性。
电信市电引入工程施工方案

电信市电引入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作为一个电信行业的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但是我们所处地区的电力供应情况却很不稳定,由于城区电力设施老化,供电线路老化严重,遇上风雨雪霜等恶劣天气,时常会发生停电或供电不稳的现象,这给我们的通信服务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电力市电引入工程。
1.2 项目目的引入市电能够更好地确保我们的通信设备稳定运行,保障用户的正常通信需求。
同时也能提高我们公司的整体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施工方案2.1 技术方案该项目引入市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断电:需要首先断开自备电源供电,确保安全;2.安装电表:为了更好地进行计量和管理,需要向当地电力公司申请办理电表安装手续,安装电表;3.走线敷设:B端走线敷设主要需要考虑线缆敷设路径和走向,为了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电缆敷设要求贴近天花板,远离电气设备;C 端走线敷设可直接使用市电用电,应遵循“用电合规、用电安全、用电经济”的原则;4.新建配电房或建设配电室:新建配电房或建设配电室是为了配合B端走线敷设的需要,该配电房或配电室用于B端供电;5.安装配电箱和变压器:C端配电箱作为市电引入的最后一道工序,需要进行安装准备工作,该配电箱作为市电引入的关键部分,需要选择品质可靠、成本价格合理的设备;6.联通接入:C端和B端分别要进行联通接入,确保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准备就绪;7.电路测试:引入市电后还需要进行电路测试,确保电路稳定可靠,便于后期维护。
2.2 施工方案2.2.1 施工准备1.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设计方案;2.安排施工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3.准备好工具、材料和设备,提前储备一定的备用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2.2.2 施工流程1.断电,切断自备电源;2.安装电表和配电箱;3.走线敷设,包括B端线缆、C端线缆等;4.新建配电房或建设配电室,针对B端走线敷设需要进行新建配电房或建设配电室;5.市电接入,安装电路,确保C端和B端顺利接入市电;6.联通接入,确保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准备就绪;7.进行电路测试,确保电路稳定可靠。
基站市电引入标准与规范

《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
市电引入类型 市电引入要求 市电引入施工标准 市电引入工程问题分析
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生产部
《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
1、电缆直埋要求埋深不小于 80cm,回填土应防止夹带石 子、金属碎片等锐物。如果电缆需要绕机房周围进行埋设, 则电缆直埋埋深调整为50cm。如果遇到岩石无法开挖的地 面,可以采用水泥包封的方式解决,上包封厚至少20CM, 侧包封厚至少各5CM厘米,底部可不采取包封,但需用软 土,细砂垫底。 2、埋地长度不宜小于30米。对于自建基站交流供电线路宜 采用套管直埋地的方式引入机房。 3、采用铠装电缆埋地引入方式,电缆两中国端重钢汽带集应团就湖北近华接威地生。 0.0283 96 8.76 满足 56.99
3 0.38 1200
35
0.8
10 0.0283 76 18.45 满足 252.58
4 0.23 1000
35
0.8
10 0.0283 54 43.94 满足 1719.55
5 0.22 800
35
0.8
10 0.0283 44 36.75 满足 1503.54
3-2
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生产部
《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
市电引入工程问题分析---防锈
4-1
4-2
4-3
问题分析:详见图4-1、2 焊接点做防锈处理不足。
要求:详见图4-3
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生产部
焊接面积扁铁宽度2倍以上,焊点做一底两度防锈处理。
《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
市电引入工程问题分析---线槽制作敷设
数;满足压降要求即:如果计算压降≤额定压降就显示满足;3.当满足前出现5个浅绿色背景的方
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生产部
基站市电引入标准与规范图文

基站市电引入标准与规范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基站成为了通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基站的建设和使用中,市电引入仍然是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规范基站市电引入,避免基站市电引入带来的安全和稳定性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基站市电引入标准和规范。
1. 市电引入的必要性在基站的建设和使用中,市电引入是必不可少的。
市电不仅为基站提供了必需的能量,还可以为基站提供稳定的电源保障。
同时,市电对于基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市电引入标准为了规范基站市电引入,制定了一系列标准。
国家有关标准对于基站市电引入的电压范围、电流范围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2.1 GB9264-1998《工业企业电气装置用电压》,规定了电压的变化范围,使得供电的电源更加稳定。
2.2 GB4943.1-2011《安全的低压电器第1部分:通用标准》,规定了基站市电引入的电气安全保障。
2.3 GB/T16149-2012《电信设施固定功耗设备供电电路设计规范》,规定了基站市电引入的供电电路的设计规范。
2.4 YD 4088-2007《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环境适应性技术要求》中,也规定了基站市电引入的有关标准。
3. 市电引入的规范为了确保基站市电引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
3.1 市电引入线路要求:1.市电引入线路必须满足地线接触可靠,地线电阻小于4Ω的条件。
2.市电引入线路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
3.市电引入线路必须采用标准电缆,其交叉面积应大于2.5mm²。
3.2 市电引入的保护市电引入应当设置安全保护装置,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振荡保护等。
在市电进线处应当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使基站在供电电压异常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
3.3 市电引入的接地市电引入的设备应当有良好的接地保护,以减小雷击等天气异常现象所带来的危害。
基站的市电引入是基站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规范化市电引入是确保基站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外市电引入施工技术要求

基站外市电引入低压电缆技术要求一、电缆规格要求外市电低压引入电缆需同时满足载流量、压降及机械强度要求。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技术要求(YD/T 1051-2000)中规定通信电源设备用交流供电时,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电源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10%~—15%_ 基站市电引入容量主要可按10kW以下、20kW以下两类考虑,对应容量下不同引入距离适用电缆规格如下表所示(不考虑机械强度要求情况下):注:1、表格中深色部分表示此处电缆满足要求;2、交流压降计算依据: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工程设计手册》十七分册《通信电源》 第六章 6.3.2 “交流电力线的选择”.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信工程设计手册》 十七分册 《通信电源》 第六章 6。
3。
2 “交流电力线的选择”中给出按机械强度选择导线截面时低压架空裸线的最小线径如下:铝及铝合金线:16mm 2; 钢芯铝线: 16mm 2; 铜线:直径3。
2mm 2。
二、 市电低压电缆布放技术要求进入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从地下引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50m (当变压器高压侧已采用电力电缆时,低压侧电力电缆长度不限)。
电缆埋设要求如下:1、电缆采用穿难燃PVC 套管沿路边直埋,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人行道下不应小于0.7m,车行道下不应小于0。
8m 。
2、敷设时,应在电缆上面、下面各均匀敷设100mm 厚的软土或细沙层,再盖混凝土、石板或砖等保护,保护板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 。
3、电缆穿过下水道等时需穿钢管保护,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4倍。
4、 禁止将电缆放在其他管道上面或下面平行敷设。
5、电缆沿途每隔200米设一个检查井,检查井具体做法见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图集JD5—131~133 12#电缆人孔井。
电缆敷设示意图如下:700100100电缆敷设剖面示意图700100100电缆敷设侧面示意图。
市电引入施工方案

市电引入施工方案市电引入施工方案市电引入是指将市电接入到某一地区或建筑物内部,为其供电使用的工程施工项目。
市电引入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将直接影响到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科学施工。
首先,进行市电引入施工前需全面了解引入点周边区域的电力供应情况和电力需求情况,绘制供电区域的地形图和周边电力设施的分布图。
并要结合供电负荷需求,在详细排布供电线路和设备的位置,确定进户线路的走向。
同时要考虑到线路的使用寿命,将电缆敷设在适当的地下管道中,以保护电缆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
其次,施工人员要按照规划图纸的要求进行电缆的敷设工作。
首先进行开挖工作,确保地下管道的敷设能够贯通,然后对电缆进行整齐有序的铺设,保证线缆的安全性。
再对电缆进行固定,使用专用的夹具将电缆固定在敷设地下管道的底部,以防止电缆因为外界因素的作用而移动或者断裂。
在敷设电缆时,还要考虑到电缆的保护和防火安全,需要使用非金属的电缆套管进行保护,并选择防火性能好的材料,以增强电缆的安全性。
然后,施工人员需要进行线缆的接地处理。
将线缆接到地线上,确保电缆能够良好地接地。
接地的目的是为了将线缆上的电流或电压放散到地面上,防止由于电流大于或者电压超过线缆的承受能力而导致线缆的短路等情况的发生。
最后,对市电引入施工进行验收。
施工完毕后,需要对引入市电的线路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确保供电线路的质量和安全性。
检查的重点包括线路的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线缆的引入箱、配电柜等设备的工作状态等。
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修复和处理,直到线路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市电引入施工方案需要从设计、敷设、接地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规划和操作,以确保供电的安全和可靠。
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施工操作,可以提高市电引入的施工质量,确保供电的正常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电引入说明1 编制依据(1)《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
(2)《额定电压10kV 架空绝缘电缆》GB/T 14049-2008。
(3)《架空绞线用镀锌钢线》GB/T 3428-2002。
(4) 电力行业标准《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220-2 005。
(5) 电力行业标准《架空配电线路金具技术条件》DL/T765.1-2001。
(6) 电力行业标准《额定电压10kv 及以下架空裸导线金具》DL/T765.2-2004。
(7) 电力行业标准《额定电压10kv 及以下架空绝缘导线金具》DL/T765.3-200。
(8) 电力行业标准《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
(9)电力行业标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DL/T602-1996。
(10)国家标准《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
(11) 《20KV 及以下配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价格信息(2011 年7 月)》2 市电引入原则基站市电引入以尽快恢复供电,保证通信为原则。
同时考虑节省投资、保证工期、确保基站安全运行为前提,本着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维护方便的原则,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
根据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所处站址环境、地区供电条件和节约电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采用的设备和器材,符合国家或行业的产品技术标准,并优先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和节能的设备和定型产品。
3 市电引入设备要求3.1 路径配电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同时,应与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协调,线路杆塔位置应与城镇环境美化相适应。
配电线路路径和杆位的选择应避开低洼地、易冲刷地带和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其他地段,应与道路、河道相协调,不占或少占农田。
同时,配电线路应避开储存易燃、易爆物的仓库区域。
配电线路与有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和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5 倍。
3.2 气象条件最大风速:25m/s;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40℃最大风速时气温:-5℃覆冰:10mm。
3.3 导线配电线路应采用多股绞合导线,其技术性能应符合GB/T 1179、GB 14049、GB 12527 等规范。
本工程高压架空采用钢芯铝绞线LGJ-16/3,低压直埋采用铠装(铝)4×35电缆。
直接引入低压380V 的基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埋、沿墙扣槽等方式敷设。
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1.3-1 所示。
表 1.3-1 导线设计的最小安全系数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2)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不应超过一个连接头。
(3)档距内接头距导线的固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4)钢芯铝绞线,铝绞线在档距内的连接,宜采用钳压方法。
(5)铜绞线在档距内的连接,宜采用插接或钳压方法。
(6)铜绞线与铝绞线的跳线连接,宜采用铜铝过渡线夹、铜铝过渡线。
(7)铜绞线、铝绞线的跳线连接,宜采用线夹、钳压连接方法。
配电线路的铝绞线、钢芯铝绞线,在与绝缘子或金具接触处,应缠绕铝包带。
1kv 以下三相四线制的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3.4 绝缘子、金具1kV~10kV 配电线路的直线杆应采用针式绝缘子或瓷横担,耐张杆宜采用两个悬式绝缘子组成的绝缘子串或一个悬式绝缘子和一个蝴蝶式绝缘子组成的绝缘子串;1kV 以下配电线路直线杆宜采用低压针式绝缘子,耐张杆应采用一个悬式绝缘子或蝴蝶式绝缘子。
绝缘子及金具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表1.3 -2。
表 1.3-2 绝缘子及金具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配电线路采用钢制金具应热镀锌,且应符合DL/T 765.1 的技术规定。
电缆选型可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中"10kV 及以下电力电缆经济电流截面选用方法","10kV 及以下常用电力电缆允许100%持续载流量"部分。
3.5 导线排列(1)1kV~10kV 配电线路的导线应采用三角排列、水平排列、垂直排列。
1kV 以下配电线路的导线宜采用水平排列。
城镇的1kV~10kV 配电线路和1kV 以下配电线路宜同杆架设,且应是同一电源并应有明显的标志。
(2)同一地区1kV 以下配电线路的导线在电杆上的排列应统一。
零线应靠近电杆或靠近建筑物侧。
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应高于相线。
(3)配电线路的档距原则见表1.3-3。
本设计档距为50m。
表 1.3-3 配电线路的档距(4)沿建筑物架设的1kV 以下配电线路应采用绝缘线,导线支持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m。
(5)配电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表1.3-4 所列数值。
表 1.3 -4 配电线路导线最小线间距离6)同电压等级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或1kV~10kV、1kV 以下同杆架设的线路、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1.3-5 所列数值。
表 1.3-5 同杆架设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7)同电压等级同杆架设的双回绝缘线路或1kV~10kV、1kV 以下同杆架设的绝缘线路、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1.3-6 所列数值。
表 1.3-6 同杆架设绝缘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8)1kV~10kV 配电线路架设在同一横担上的导线,其截面差不宜大于三级。
(9)配电线路每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1kV~10kV 为0.3m。
1kV 以下为0.15m。
1kV~10kV 引下线与1kV 以下的配电线路导线间距离不应小于0.2m。
(10)配电线路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1kV~10kV 为0.2m。
1kV 以下为0.1m。
3.6 配电变压器熔丝的选择(1)容量在100kVA及以下者,高压侧熔丝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2~3倍选择。
(2)容量在100kVA及以上者,高压侧熔丝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
(3)变压器低压侧熔丝(片)或断路器长延时整定值按变压器额定电流选择。
(4)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流:I=S/(1.732×U),其中S为变压器额定容量(KVA),U为高压侧电压(KV)(5)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三相变压器:I=S/(1.732×U),其中S为变压器额定容量(KVA),U为低压侧电压0.4(KV)单相变压器:I=S/U,其中S为变压器额定容量(KVA),U为低压侧电压0.23 (KV)3.7 配电变压器选择应选用节能系列变压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如:地埋式干式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
3.8 电杆和拉线主杆采用离心式浇制的预应力锥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水泥杆)。
9~11m 杆梢径Φ170。
12~15m 杆梢径Φ190,配筋按有关规定选用。
拉线应根据电杆的受力情况装设。
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宜采用45°。
当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小,且不应小于30°。
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线,对路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
拉线柱的倾斜角宜采用10°~20°。
跨越电车行车线的水平拉线,对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9m。
拉线一律采用镀锌钢绞线,安全系数正常为2.5,事故为2.0。
其截面应按受力情况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mm 。
单回路的配电线路电杆埋设深度宜采用表1.3-8 所列数值。
表 1.3-8 单回路电杆埋设深度3.9 变压器台和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台的设置,其位置应在负荷中心或附近便于更换和检修设备的地段。
400kVA 及以下的变压器,宜采用柱上式变压器台。
400kVA 以上的变压器,宜采用室内装置。
当采用箱式变压器或落地式变台时,应综合考虑使用性质、周围环境等条件。
柱上式变压器台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
变压器台的引下线、引上线和母线应采用多股铜芯绝缘线,其截面应按变压器额定电流选择,且不应小于16mm 。
变压器的一、二次侧应装设相适应的电气设备。
一次侧熔断器装设的对地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4.5m,二次侧熔断器或断路器装设的对地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5m。
各相熔断器水平距离:一次侧不应小于0. 5m,二次侧不应小于0.3m。
3.10 对地距离(1)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1.3-9 数值。
表 1.3-9 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离(2)1kV~10kV 配电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应尽量不跨越,如需跨越,导线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裸导线不应小于3m,绝缘导线不应小于2.5m。
1kV 以下配电线路跨越建筑物,导线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裸导线不应小于2.5m,绝缘导线不应小于2m。
线路边线与永久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下列数值:①1kV~10kV:裸导线1.5m,绝缘导线0.75m。
②1kV 以下:裸导线1m,绝缘导线0.2m。
(3)1kV~10kV 配电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通道净宽度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5m,绝缘线为3m,当采用绝缘导线时不应小于1m。
下列情况下,如不妨碍架线施工,可不砍伐通道:①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m。
②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m。
配电线路通过公园、绿化区和防护林带,导线与树木的净空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3m。
配电线路通过果林、经济作物以及城市灌木林,不应砍伐通道,但导线至树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配电线路的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1.3-10 所列数值。
表 1.3-10 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3.11 防雷对市电引入的要求移动通信基站宜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变压器高压侧的三根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力变压器低压侧三根相线应分别对地加装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变压器的机壳、低压侧的交流零线,以及与变压器相连的电力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
出入基站的所有电力线均应在出口处加装避雷器。
由楼顶引入机房的电缆应具有金属护套的电缆,并应在采取了相应的防雷措施后方可进入机房。
山区经常遭受直击雷侵入的架空电源线(无法直埋引入高压市电),可在架空电源线上方1m 处,同杆架设避雷线(即架空地线),避雷线可以使用 8mm 以上钢绞线,每隔3~5 杆做简易地网接地,避雷线垂度应与电源线一致。
进户低压电缆应埋地引入,缆线埋地深度应不小于0.7m,埋地长度应不小于15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