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高分专项-诸子百家(讲义+笔记)
诸子百家高一知识点梳理

诸子百家高一知识点梳理在中国古代的哲学领域,诸子百家被称为是一种多元化的思想流派,它们的出现丰富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智慧。
本文旨在梳理和介绍一些与诸子百家相关的知识。
一、诸子百家的定义诸子百家是指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思想家和哲学家们的学派和流派。
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一个个争霸的小国,各个国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这种历史背景促使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出现和发展。
二、墨家墨家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它的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的学说强调了爱、和平和公正的重要性。
他反对战争和杀戮,提倡不以武力去解决争端。
墨子还强调社会合作和公共利益,他的学说对于后世的儒家和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道家道家是诸子百家的另一个重要学派,它的创始人是老子。
道家的学说强调了自然的力量和运行规律。
老子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内心的宁静。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道,争取与之合一。
道家的观点对后来的佛家和禅宗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儒家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它的创始人是孔子。
儒家的学说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治理。
孔子提倡仁爱和责任感,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个人通过学习和修养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时也塑造和改善社会。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五、法家法家是一个非常实用主义的学派,它的创始人是韩非。
法家的学说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和严厉的统治。
韩非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制和有效的管理,国家和社会才能达到稳定和繁荣。
法家是一个非常现实主义的学派,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政治改革。
六、其他学派除了上述几个重要学派外,诸子百家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学派。
比如名家,他们强调个体的特殊性和独立性;纵横家,他们主张权谋和策略;兵家,他们关注战争和军事。
这些学派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史上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丰富了中国的哲学和智慧。
总结: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了多元化和丰富性。
1.18知识点 中华文化(1)——诸子百家(1)

课外补充资料知识点中华文化(1)——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法家等。
一、儒家1、代表人物及作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至圣”、“圣人”。
①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②第一次打破了旧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变“学在官府”为“有教无类”,并倡导“因材施教”等开明的启发式教育方法,使传统文化教育波及到整个民族;③与弟子重新编订了《五经》和撰写《春秋》,为的是要记载春秋时代所发生的大事,阐发儒家的价值观;④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将老师一生的话语,去芜存菁地摘录下来,编成《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儒家学说的必读经典。
(2)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被称为“亚圣”。
①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作《孟子》七篇,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今山西安泽)人。
①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②曾经传道授业,韩非、李斯均为其门下高足。
③代表作《荀子》、《劝学》(青出于蓝——《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2、儒家经典——四书五经(1)四书五经:①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四书集注》“四书”之名始立。
②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
(2)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国考行测诸子百家思想常识

国考行测诸子百家思想常识常识的考察范畴是非常全面的,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要尽可能的多积存一些常识知识,历史积存下在年龄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主要思想必不可少。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国考行测诸子百家思想常识,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国考行测诸子百家思想常识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思想:“礼乐”“仁义”“忠恕”“中庸”“德治”“仁政”,是重视人的自身修养和道德伦理教育的一个学术派别。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思想:以“道”为核心理念。
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而治、道法自然、逍遥悠闲。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思想:“兼相爱,交相利”(兼爱,即爱人如己)。
政治:“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节用”。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
作品:《韩非子》思想: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拓展:行测文学常识知识点古代根据男子成上进程的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
除了这样的整体分类之外,古代还有一些特别年龄的对于的具体称谓,考察的频率也会高一些。
一、具体年龄对应称谓及其来源和含义:0岁: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岁:牙牙——婴儿学语的声音。
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2-3岁的儿童)8岁:总角——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似羊角,(“总”为聚集的意思)故称“总角”。
童龀——通常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10岁:幼学——由于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XXX,比喻人还未成年,故以豆蔻来指代女子13岁。
15岁: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样到15岁后,就将头发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诸子百家文学常识

诸子百家文学常识诸子百家文学常识一,文学作品1,四子侍坐——作者(孔子),选自(论语),(儒)家。
2,齐桓晋文之事——作者(孟子),选自(孟子),(儒)家。
3,五蠹——作者(韩非子),选自(韩非子),(法)家。
4,察传——作者(吕不韦),选自(吕氏春秋),(杂)家。
5,非攻——作者(墨子),选自(墨子),(墨)家。
二,先秦诸子1,先秦诸子中(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被(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标举,另有(纵横)(杂)(农)(小说)四家被刘向、刘歆、班固整理总结。
2,儒家以(春秋)时期(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仁义礼乐),提倡(忠恕中庸),主张(德治仁政)。
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由(宋)代(朱熹)编集,多用于古代(科举考试);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乐)为第六经;《书》,就是(尚书)又称为(书经);《礼》,就是(仪礼);《易,就是(周易),又叫(易经);《春秋》是(鲁)国文书。
3,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
道家又成(道德家),4,韩非子属于(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反对(复古),排斥(仁爱),攻击(儒墨),主张是(以法治国)。
5,《吕氏春秋》(编)者是(战国末)期,(秦)国宰相(吕不韦)。
6,墨子,名为(墨翟di),是(墨)家学派的创始者,主张(兼爱),反对(命运之说)。
7,惠施和公孙龙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从事论辩名实)。
8,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齐)人邹衍。
9,(纵横)家是指战国时期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的谋士,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
10,杂家是(战国末)期,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秦)国(吕不韦),主张综合诸子百家的思想,创立贯纵的学说。
11,《孙子兵法》是(兵)家的代表作。
小学生文学常识:诸子百家2016-07-17 10:40 | #2楼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文化常识:诸子百家

我们现在所说的“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一切思想家及各种不同的学派。
所谓“百家”,是表明家数很多的意思,并不是整整有一百家。
西汉初期,司马谈曾把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西汉末年,刘歆则总括为“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及“小说”十家。
十家中,除“小说”家外,其余九家被后人称为“九流”,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名”“法”“阴阳”六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孔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是孟子和荀子。
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为礼乐与仁义。
“礼”指的是为区别亲疏尊卑、上下贵贱等级而制定的各种条文。
“乐”指音乐,是礼的配合,提倡乐的目的,是为了从感情上缓和上下矛盾,好使礼的作用更加显明。
“仁”指的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所谓爱和同情心。
“义”的意思,就是适宜、合礼,也就是说,人人都要遵循和维护当时阶级社会的一套区分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
在政治思想上,孔子强调礼乐的作用,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孟子则充分发挥孔子学说的仁义部分,主张国君行“仁政”。
荀子讲究礼义,不过荀子所讲的“礼义”,另外还包含法治的意味。
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和儒家的各派学说,支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延长,儒家学说是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墨家学派是儒家的反对派,它的创始人是比孔子稍后的墨子。
代表他的思想的有《墨子》一书。
墨家自己虽不反对等级,但却坚决反对儒家所主张的等级制度。
墨子认为:儒家所强调的繁文缛礼和厚葬久丧制度,是一种奢侈浪费;孔子所说的“仁”,实际是对贵族的偏爱。
针对儒家的观点和当时实际存在的各国贵族的腐化现象,墨子提出了“节用”“节葬”“兼爱”“非攻”等一些主张。
墨家有自己严密的组织,凡是墨家门徒,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称“巨子”)的命令,过艰苦的生活,严守家法,舍命行道,实行教义,分财互助。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九、农家十、小说家十一、兵家十二、医家《〈论语〉八则》(《孔子语录》)(七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
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论语?季氏篇》①损:损害。
②谅:信实。
③便辟:阿谀奉承。
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⑤便佞:花言巧语。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摘孔子《论语》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 (《论语·子路》)孔子说:“刚正不阿、果敢坚决、朴实无华、谨言慎语,这样就快接近仁了。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笔记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笔记第一部实话孔子第一集(总第01集)夫子何人孔子是个学人的原因:1.好学;2.博学;3.活学孔子的学问为什么这么好呢?1.悟性;2.贯通;3.实践第二集(总第02集)学而优则仕孔子急于从政的原因:1.实施政治蓝图;2.实践学术主张;3.实现人生价值读书为什么首选做官:1.做官是读书的目的;2.做官是士人的正当职业;3.俸禄是士人的正当收入孔子做官的原则:1.天下有道;2.取之有道第三集(总第03集)君子固穷孔子的“三有一懂得”:1.有准备;2.有想法;3.有策略;4.懂政治第四集(总第04集)头号教书匠第五集(总第05集)谁是好学生冉有:理财专家子贡:赚钱专家颜回:读书专家子路:打仗专家从孔子和学生的故事可以看出:1.孔子的收入不错;2.孔子的学生可以做他的管家;3.孔门师生关系像个家庭第六集(总第06集)伤心事与玩笑话孔子是什么人:1.文化巨匠;2.失意官员;3.模范教师;4.性情中人;5.孤独长者;(6.众矢之的)第二部儒墨之争第一集(总第07集)儒与侠孔子和墨子的不同之处:1.时代不同;2.立场不同;3.代表不同:一、代表不同的士(孔子代表士的上层,有贵族气;墨子代表士的下层,有平民味);二、代表士的不同群体(孔子代表文士;墨子代表武士);三、代表是的不同出路(孔子代表士的未来;墨子代表士的过去)《墨子》中以非字开头的有四篇:1.《非攻》;2.《非乐》;3.《非命》;4.《非儒》秦汉以前的社会阶层:1.贵族(一、天子;二、诸侯;三、大夫;四、士);2.平民;3.奴隶秦汉以后的社会阶层:1.贵族;2.平民(一、士;二、农;三、工;四、商);3.奴隶孔子和墨子的相同之处:1.有理想;2.有追求;3.有原则;4.有底线第二集(总第08集)孔子的药方孔子的药方:仁爱(有差别有等级的爱)第三集(总第09集)墨子的药方墨子的药方:兼爱(无差别无等级的唉)第四集(总第10集)两位侠士孔孟之别:1.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2.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3.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为人张扬。
【常识之诸子百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梳理

魏晋玄学
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 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商鞅(战国) 韩非(战国末)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变法: 秦孝公、立木为信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以法为教”、“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人人平等 “法”“术”“势”结合 君主专制
义——道义,“得道者多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思想
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本
性善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
著作
《孟子》——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性恶论 ——礼法并用。
思想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先义后利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尚同、非命、非乐等。 《墨子》——作者:墨子和弟子。
《墨经》 自然科学、光学八条、小孔成像(最早)
思想 著作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代表平民
孙武:兵圣,春秋,《孙子兵法》 最早军事著作 孙膑:战国,《孙膑兵法》 围魏救赵、桂林之战、田忌赛马
一字千金
“兼儒墨,合名法” 吕不韦:《吕氏春秋》
老子(春秋)
思想
朴素的辩证法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无为而治 ——“我无为,而民自化”、“上善若水” “小国寡民”
著作
《道德经》——作者:老子 中国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无为
庄子(战国)
思想
齐物论 无差别 天人合一 ——“万物与我为一” “逍遥”的人生态度。自由自在
著作
《庄子》,亦称《南华经》南华真人——作者:庄周及其后学 庄周梦蝶、知鱼之乐、庖丁解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百家(讲义)一、儒家(一)孔子1.思想(1)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仁——“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3)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4)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教育(1)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2)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方法——“学、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4)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3.著作《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语录体为主,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
宋代朱熹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二)孟子1.思想(1)仁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义——道义,“得道者多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5)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2.著作《孟子》——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三)荀子1.思想(1)性恶论——礼法并用。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4)“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著作《荀子》——作者:荀子及其弟子。
(四)其他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2.朱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3.王阳明——陆王心学,“知行合一”【真题链接】1.(2012-国考)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文化轨迹,以下关于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著作《论语》,记录孔子本人及弟子言行B.孔子在教育学上的贡献是打破公学,创办私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一跃成为当时名家D.孔子核心思想是“仁政”,提出“民贵君轻”观点2.(2010-国考)“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
A.《诗经》《孟子》《孝经》《尔雅》B.《周易》《尚书》《礼记》《春秋》C.《大学》《中庸》《论语》《孟子》D.《尚书》《周易》《论语》《孝经》3.(2009-国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
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4.(2017-422联考)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
A.因材施教B.学而优则仕C.启发诱导D.学思行结合5.(2015-吉林甲级)在国家治理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理念。
下列德治理念出自《论语》的是()。
A.以德为国者,甘如饴蜜,固于胶漆,是以圣勉而崇本而不敢失也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D.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6.(2014-河北)我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其中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
A.董仲舒B.老子C.孟子D.庄子7.(2012-河北)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中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为()。
A.提倡“仁政”B.主张“礼法并用”C.提倡“以德服人”D.提出“天人感应”8.(2010-黑龙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这一名言出自哪位之口()。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二、道家(一)老子1.思想(1)“道”是世界本源(2)朴素的辩证法——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3)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上善若水”(4)“小国寡民”2.著作《道德经》——作者:老子(二)庄子1.思想(1)无为(2)齐物论(3)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4)“逍遥”的人生态度。
2.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经》——作者:庄周及其后学(三)魏晋玄学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
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真题链接】1.(2015-黑龙江)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上善若水——孔子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C.我思故我在——笛卡尔D.他人即地狱——萨特2.(2014-412联考)下列思想流派与产生时代对应错误的是()。
A.心学——明代B.玄学——魏晋C.理学——宋代D.儒学——汉代3.(2013-北京)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其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的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4.(2012-安徽)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道德经》是其主要作品B.主张“无为而治”C.被道教尊称为道祖D.接受并发展了庄子的哲学思想5.(2011-安徽)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下列不是孔子名言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小不忍则乱大谋D.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三、法家(一)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二)韩非“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以法为教”、“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术”“势”结合四、墨家墨子,名翟。
1.思想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尚同、非命、非乐等。
2.著作《墨子》——作者:墨子和弟子。
五、兵家孙武:兵圣,《孙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六、杂家“兼儒墨,合名法”吕不韦:《吕氏春秋》【真题链接】1.(2017-陕西)下列关于历史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秦穆公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B.韩非系统地提出了“抱法处势,法术势相统一”的观点C.李斯辅佐幼年时期的秦王嬴政处理朝政D.慎到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2.(2017-北京)下列选项中,属于儒家观点的是()。
A.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D.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3.(2016-国考副省级/地市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4.(2016-吉林乙)对于当前的纹身现象,四个大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说:身体天然完整,纹身就是自虐;乙说:纹身影响仪容,是低俗身份人的爱好,有身份的人不会纹身;丙说:纹身费财又费力,何必呢?简简单单不很好吗;丁说:国家应该严格限制纹身,应该规定人们的行为选择。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5.(2014-吉林甲/乙)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清静自然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两个学派分别是()。
A.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C.法家、儒家D.儒家、墨家6.(2013-413联考)下列语句与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A.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韩非子》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7.(2012-浙江)下列名言与作者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C.“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荀子D.“兼相爱,交相利。
”——老子诸子百家(笔记)【说在课前】1.诸子百家最重要,几乎每年都有考题,也是最难的考点,通过本节课学习,争取将这一部分变成送分题。
2.重点:(1)宏观:儒道(第一重点)、法墨(第二重点)、兵杂(第三重点,考查较少)。
(2)微观:各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著作、名言等,其中判断各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名言、典故是难点。
一、儒家(一)孔子1.思想(1)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仁——“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3)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4)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解析】1.儒家: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掌握时期、作答排序题),名叫孔丘/孔仲尼,在家排行第二,文革时期批林批孔,也被称为“孔老二”。
孔子虽有名气但一生不得志,孔子的学说在春秋时期因诸侯争霸而不合时宜,于是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
孔子被称为至圣、万世师表(康熙皇帝亲手题匾,挂于孔庙之上)。
2.思想:要知道思想的意思以及是谁提出,掌握思想属于哪家学说。
(1)礼:西周之礼,等级有序,什么身份、等级的人就干什么事。
①“克己复礼”:“克”是约束,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
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什么就要有什么的样子,做君王、臣子、父亲、儿子要有各自符合身份的样子。
(2)仁:①“爱人”:既包括为官有爱人之心,也包括做人有爱人之心,比如做人要体恤、宽恕他人,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因民之所利而利之”:针对为官,做官要根据民的利益而治国,使民实现利益。
(3)中庸: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凡事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和”强调和谐、友善,“同”是苟同,处事既要强调和谐友善但又不必事事苟同。
(4)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强调用道德教化来治国,如果用道德教化治国会像北极星一样被众星围绕,得到大家的拥戴。
典故:众星拱北。
3.孔子的思想对春秋时期争霸不太有利,当时诸侯推崇法家(变法富国强兵)、兵家(攻占城池),但孔子的思想利于统治。
君王一统天下后,尊崇等级有序有利于统治,故后世一般推崇孔子思想。
2.教育(1)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2)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方法——“学、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4)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解析】教育:(1)对象: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无论什么出身一律平等授教。
②兴办私学:打破官学垄断,提倡和兴办私学、民间教育。
(2)态度:①“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提问、请教,不感到羞耻;向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是知道的意思,即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做学问要端正态度,不能不懂装懂。
(3)方法:①“学、思、习、行”:“学”强调勤学多问,孔子本身以身作则。
典故:韦编三绝,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