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五四学制)
威海市文登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威海市文登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真空不能传声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 . 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 .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减弱噪声2. (2分)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 . 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C . 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D . 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3. (2分)(2020·德惠模拟)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B . “教学楼内请轻声慢步”,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音调C . 跳广场舞时音响播放的音乐都是乐音D . 开会时手机设置为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 (2分) (2019九下·广州月考) 将某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所示,据此可知()A . 响度减小B . 振幅增大C . 音调降低D . 频率减小5. (2分)(2020·福田模拟) 以下对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 图甲,阳光照在海面上:海水是蓝的,说明海水吸收蓝光反射其他颜色的光B . 图乙:用“太阳观察镜”看日偏食,利川了深色玻璃对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C . 图丙:战上通过潜望镜可以看到墙外的景象,这是平面镜成像,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D . 图丁,图中的水品球是一个凸透镜,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像,球离眼睛越近,像越大6. (2分) (2017八上·江阴期中) 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A . 竖直向上运动B . 竖直向下运动C . 水平向右运动D . 水平向左运动7. (2分) (2018八上·鹤岗月考) 下面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为()A . 影子B . 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C . 小孔成像D . 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8. (2分) (2015八上·阜宁月考) 人能感受到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10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1、12多选、请把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答案表格中)1.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首先选定一个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B.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的乘客说自己是运动,他选取的参照物是公交车司机C.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正在麦田进行收割作业,以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D.神舟九号宇宙飞船和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来说都是运动的2.螺丝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业必需品,螺纹外径是以毫米为单位,某工人对某种螺丝冒的外径进行质量检测,多次测得其直径为0.75 cm,0.76cm,0.78cm,0.78cm,0.85cm, 则工人师傅测得螺丝冒直径约为 ( )A.0.75cmB.0.76cmC.0.77 cmD.0.78cm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一定比在液体中传播的要快 D.声波能将玻璃杯击碎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路旁边安装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D. B超查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B.所有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都要降低C.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8、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能够反射太阳光到达地面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学也靠近法线C、当入射角增大10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增大20度D、若光垂直照在反射面上,反射角为0度,没有反射光线)10、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11.用图像来描述物理现象,是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简单明了。
鲁教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word版解析)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泽头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周末,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到摩尔春天广场去买运动鞋,他站在商场匀速上楼的自动扶梯上,听到楼下传来小伙伴们熟悉的声音.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以扶梯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B.小明受到的重力和扶梯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明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D.小伙伴们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小明耳朵里的2.对下列情景,解释合理的是()A.用手推墙,人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紧固锤头,是利用锤头受到惯性的作用C.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是为了减少摩擦D.跳高运动员将竿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在如图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A.B.C.D.4.下面是同学们上体育课时的一些场景,其中解释错误的是()A.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快慢的B.“踢足球”时,头球攻门是利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踢出去的足球最终落到地面,是因为足球在空中不受力的作用D.刹车时车很快停下来,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5.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体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小B.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6.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7.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①②③④⑥B.⑤①②③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⑤①②④③⑥8.把一石块浸没在盛满煤油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了10cm3的煤油.若将该石=0.8×103 kg/m3)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则溢出水的体积和质量()(ρ煤油A.10 cm3、12.5g B.8cm3、8g C.10cm3、10g D.12.5cm3、12g9.“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A.光的传播速度太快B.光发生了反射现象C.光发生了折射现象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10.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A.B.C.D.二、填空:20分11.(4分)张鹏家买了一桶食用油,上写有“4L”字样,这通食用油的质量是Kg,要匀速提起这通油至少要用N的力.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食用油的密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食用油的密度为是0.8×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2.(2分)1kg的水凝固成冰,其质量是kg,体积.(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2分)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展示了一个近乎正球形的大水球,透过水球我们看到王亚平倒立缩小的像,此时满足的原理;而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水珠一般都是扁球形的,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水珠受到了的作用.14.(2分)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甲、乙各运动8米,所用时间相差秒.15.(6分)百米赛跑时,裁判员计时是“(看白烟”,“听声音”)开始计时,否则计时会(“早”、“晚”)s.运动员鞋底与跑道间的摩擦属(填“有害”或“有益”)摩擦,跟踪拍摄运动员的摄像机与运动员是相对的.运动员到达终点不会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16.(2分)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人应面对(镜或视力表)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m.17.(2分)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三、画图探究4+12*2=2818.(2分)在如图中完成光路19.(2分)如图是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画图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20.(12分)小明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首先要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直线上,然后点燃蜡烛,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这样做的目的是,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这时小明一定是把物距调在范围内.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若要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你认为应如何操作?为了能在屏上得到实像,他们调整了物距,并分别用两只凸透镜进行研究,记录数据如表.请你分析并回答:序号焦距/cm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1 10 35 14 倒立、缩小、实像2 10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3 10 25 16.7 倒立、缩小、实像4 10 15(1)在表格的空缺处填上像距、像的性质.(2)比较(1)、(2)、(3)组得出的规律是.21.(12分)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且甲、乙都是长方体形状.实验时,他们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甲物质(固态)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1 9 102 18 203 27 30表二乙物质(固态)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4 11 105 22 206 33 30(1)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①比较1、2、3或者(4、5、6),结论.②比较1、4或者2、5或者3、6,结论:③比较表一和表二,结论:(2)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四幅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甲“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象是,能正确表示甲“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是四、计算(22分)22.(12分)某同学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8min,问:(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3.(10分)小华家的晒谷场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5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质量1kg的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和的稻谷的总质量11kg,再用这只桶装满水,水的质量是10kg,那么,这堆稻谷的总质量为多少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泽头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周末,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到摩尔春天广场去买运动鞋,他站在商场匀速上楼的自动扶梯上,听到楼下传来小伙伴们熟悉的声音.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以扶梯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B.小明受到的重力和扶梯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明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D.小伙伴们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小明耳朵里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衡力的辨别;声音的传播条件;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2)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3)两种形式的能相互转化时,一种形式的能减小,另一种形式的能增大;(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选扶梯为参照物时,小明和扶梯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小明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B、小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小明受到的重力和扶梯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C、小明上升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高度增大,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C符合题意;D、人们周围充满空气,小伙伴们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小明耳朵里的,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1)根据参照物能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能选择参照物;(2)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3)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对下列情景,解释合理的是()A.用手推墙,人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紧固锤头,是利用锤头受到惯性的作用C.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是为了减少摩擦D.跳高运动员将竿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运动和力.【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力的作用;(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4)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用手推墙,手对墙施加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对手施加反作用力,所以人会向后退.此选项合理;B、将锤柄在板凳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此选项不合理;C、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此选项不合理;D、跳高运动员将竿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此选项不合理.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比赛项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体现了物理知识的广泛性.3.在如图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A.B.C.D.【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交通标志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含义,对我们的安全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据我们对于各种交通标志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A图的标志是禁止自行车行驶,是为了安全.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是挂在学校前的提示牌,是为了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选项不符合题意;C、图表示的是此地距常州还有20km.选项不符合题意;D、图是禁止鸣笛的标志,是为了减少噪声的污染,能用于环境保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交通标志牌含义的了解,是一道常识题,同时也体现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物理理念.4.下面是同学们上体育课时的一些场景,其中解释错误的是()A.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快慢的B.“踢足球”时,头球攻门是利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踢出去的足球最终落到地面,是因为足球在空中不受力的作用D.刹车时车很快停下来,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专题】比较思想;运动和力.【分析】利用以下知识分析判断:①生活中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常用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者快;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者快.②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改变.③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解:A、百米赛跑时路程相同,裁判员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快慢,即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快慢,故A正确.B、头球攻门是改变了物体的运动方向,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C、踢出去的足球最终落到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故C错误.D、刹车时车很快停下来,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车由运动变为静止,故D 正确.故选C.【点评】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身边实际现象是考试的重点,也反应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因此在平时学习时注意联系生活,多分析、多解释.5.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体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小B.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的计算.【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仅与物质的种类和存在的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由图得出,当体积为2cm3时,a、b、c的质量利用ρ=求出各自的密度,进行判断.【解答】解:由上图可以看出,当体积为2cm3时,a的质量为3.5g,b的质量为2g,c的质量是1g,由ρ=得ρa==1.75g/cm3,ρb==1g/cm3,ρc==0.5g/cm3,可见:A、a的密度最大,故A错;B、a的密度是c的密度的3.5倍,故B错;C、ρb=1g/cm3=1.0×103kg/m3,故C正确;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与质量无关,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6.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考点】天平的使用.【专题】质量及其测量.【分析】天平的使用包括两大步,即天平的调节和物体的称量,平衡螺母是在调节过程中来调节横梁平衡的,而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解答】解:称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重,左边放的是物体,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而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B、C、D 错误,故选A.【点评】要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天平的使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都要考虑到.7.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①②③④⑥B.⑤①②③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⑤①②④③⑥【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先测烧杯和盐水的质量,再测烧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这样算出的质量便是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从而避免因烧杯中盐水倒不干净而使盐水的体积偏小.【解答】解:先测空烧杯质量,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液体烧杯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这种做法因烧杯壁粘液体,测出的体积偏小,算出的密度偏大.因此测盐水等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故选A.【点评】液体密度的测量需考虑可能的误差,如烧杯中盐水倒不干净;故先测烧杯和盐水的质量,再测烧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采用此法减小误差.8.把一石块浸没在盛满煤油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了10cm3的煤油.若将该石=0.8×103 kg/m3)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则溢出水的体积和质量()(ρ煤油A.10 cm3、12.5g B.8cm3、8g C.10cm3、10g D.12.5cm3、12g【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石块的体积等于石块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题意求出石块排开水的体积,然后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排开水的质量.【解答】解:石块的体积等于石块浸没在煤油中时排开煤油的体积,由题意知,石块的体积:V=10cm3,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则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V=10cm3,中,则溢出水的体积:V水由密度公式:ρ=可知,排开水的质量:m=ρV=1g/cm3×10cm3=10g,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石块排开水的体积、排开水的质量,石块浸没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石块自身的体积,应用密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9.“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A.光的传播速度太快B.光发生了反射现象C.光发生了折射现象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应用题.【分析】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根据“水中月”、“镜中花”成像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水中月”、“镜中花”都属于平面镜成像,因此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现象,此类型的关键是对光学现象进行分类记忆,此题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常见.10.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A.B.C.D.【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首先要明确幻灯机的制成原理,然后根据其原理确定幻灯片的放置方法.【解答】解: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倒立不仅包括上下颠倒,也包括左右颠倒.由此可知为了使像呈现F字样,因此要按照A选项的方法去放置幻灯片.故选A.【点评】明确凸透镜成像中倒立的包括:上下倒、左右倒两方面的含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二、填空:20分11.(4分)张鹏家买了一桶食用油,上写有“4L”字样,这通食用油的质量是 3.2 Kg,要匀速提起这通油至少要用31.36N的力.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食用油的密度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食用油的密度为是0.8×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食用油的质量为0.8×103kg.【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密度及其应用.【分析】(1)已知瓶子的容积和食用油的密度,根据公式ρ=变形可求食用油的质量;(2)要匀速提起这通油至少要用的力与这桶油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据此得出力的大小;(3)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所以从密度定义可以知道物质密度所表达的意义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解答】解:(1)油桶的容积即为食用油的体积,则V=4L=4dm3=4×10﹣3m3,根据ρ=可得,油的质量为m=ρV=0.8×103kg/m3×4×10﹣3m3=3.2kg,油的重力G=mg=3.2kg×9.8N/kg=31.36N,(2)根据力的平衡可知,要匀速提起这通油至少要用的力为F=G=31.36N;(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所以,一桶食用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食用油的密度不变;食用油的密度为是0.8×103kg/m3,由密度定义可知,它的物理意义是1m3的食用油的质量为0.8×103kg.故答案为:3.2;31.36;不变;1m3的食用油的质量为0.8×103kg.【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12.(2分)1kg的水凝固成冰,其质量是1kg,体积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体积等于质量与密度的比值.【解答】解:将1kg水完全凝固成冰后,因为质量不随形状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质量不变,还是1kg;水凝固成冰后密度变小,由V=可知,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故答案为:1;变大.【点评】正确理解质量的不变性、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密度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3.(2分)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展示了一个近乎正球形的大水球,透过水球我们看到王亚平倒立缩小的像,此时满足照相机的原理;而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水珠一般都是扁球形的,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水珠受到了重力的作用.【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重力.【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2)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解答】解:(1)透过水球我们看到王亚平倒立缩小的像,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2)地球上的水珠一般是扁球形的,是因为地球上的水珠受到重力的作用;“天宫一号”上的水珠处于失重状态,所以近乎是正球形;故答案为:照相机;重力.【点评】此题是一道力学应用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重力的存在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4.(2分)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甲、乙各运动8米,所用时间相差9秒.【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图象判断出甲、乙二者的运动状态,求出它们的速度;由图象求出甲与乙相遇的时间差.【解答】解: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知,甲与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求出,甲的速度v甲==8m/12s=2/3m/s,乙的速度v乙===8/3m/s.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同,如果以甲为参照物,则乙相对于甲的位置不断变化,乙是运动的.甲,乙各运动8米,甲所需时间t甲=12s,乙所用时间t乙=3s,则它们相遇时的时间差是12s﹣3s=9s.故答案为:运动;9.【点评】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物理量间的关系,用图象描述物理量间的关系、反应物理规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我们要掌握识图、读图、作图的能力.15.(6分)百米赛跑时,裁判员计时是看白烟“(看白烟”,“听声音”)开始计时,否则计时会晚(“早”、“晚”)0.29s.运动员鞋底与跑道间的摩擦属有益(填“有害”或“有益”)摩擦,跟踪拍摄运动员的摄像机与运动员是相对静止的.运动员到达终点不会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考点】声速;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惯性;摩擦力的种类.【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公式v=变形后可求出时间t;由于裁判员开始计时的时间延后,故运动员的成绩会提高;(2)凡是利用摩擦力为我们服务的摩擦就是有益摩擦,那些对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或对机器零件有磨损的摩擦大多是有害的摩擦;(3)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4)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解答】解:(1)根据v=可知,声音传播100m所需的时间为:t==≈0.29s;故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声响后开始按表计时,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就会提高0.29s;所以百米赛跑时,裁判员计时是看白烟开始计时;(2)跑步时,运动员就依靠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此,鞋底往往有花纹,用来增大这个摩擦,故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有益摩擦;(3)跟踪拍摄运动员的摄像机与运动员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用摄像机与运动员是相对静止的;(4)运动员到达终点前处于运动状态,撞线后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不能立即停下来.故答案为:看白烟;晚;0.29;有益;静止;具有惯性.【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摩擦力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惯性的应用.16.(2分)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人应面对镜(镜或视力表)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视力表离平面镜为3m,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离镜子也是3m,所以人离镜子2m时,视力表的像离人距离为3m+2m=5m,正好符合要求.分析过程示意图如下:。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卷

T31
车次
北京﹣杭州 特快
自北京起公里
站 名
15:50
0
北
京
20:21 29
490
济
南
1:16 24
979
第7页(共9页)
蚌 埠
5:45 53
6:29 ﹣
1458 1550
上 海 西
杭 州
第8页(共9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
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3 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 2 分,14-16 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
学制)
一、选择题(1-13 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 2 分,14-16 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
1.(2 分)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A.花发出的光是红色的
B.花通过的光是红色的
C.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13.(2 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 P 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
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14.(2 分)一束光入射到上下表面平整且平行的玻璃砖上,其光路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
A.“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
B.入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威海市文登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威海市文登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共10题;共30分)1. (3分) (2020八下·东台月考) 一次需要量出100g密度为0.8×103kg/m3的煤油,最合适的量筒是()A . 量程为0~100ml,分度值2mLB . 量程为0~500ml,分度值50mlC . 量程为0~250ml,分度值5mlD . 量程为0~400ml,分度值10ml2. (3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B .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C . 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 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3. (3分)(2020·新疆) 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 透镜成像B . 小孔成像C . 海市蜃楼D . 水面倒影4. (3分) (2019八上·江汉月考) 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 . 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B . 禁止广场舞活动C . 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D . 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5. (3分)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脑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 . 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 . 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 . 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 . 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6. (3分)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 . 近视眼凸透镜B . 近视眼凹透镜C . 远视眼凸透镜D . 远视眼凹透镜7. (3分) (2019八上·西安月考) 如图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水中的一张照片,分析正确的是()A . 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B . 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C . 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D . 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实像8. (3分)(2018·北部湾模拟)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 . 岸边看到湖水的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C .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D . 水中的筷子“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9. (3分)(2017·东营模拟) 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 . 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C .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D .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10. (3分) (2017八上·灌云月考)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 三棱镜分解白光B . 笔在水面处“折断”C . 水面上山的“倒影”D . 手影游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共8题;共21分)11. (3分)月亮在河里倒影的“影”、立竿见影的“影”、雨过天晴后悬挂在天空的彩虹,分析它们的成因其原理不同,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引起的.12. (3分) (2019八上·广州期中) 如图1中,两把尺子测木块的长度,甲尺的测量结果为________cm,乙尺的测量结果为________cm,造成两把尺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________。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管中液体处于静止状态,外界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测量准确无误,则下面能反映大气压值的是()A.B.C.D.2、(2016·威海卷)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 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L甲<L丙L乙>L丁B.L甲= L丙L乙=L丁C.L甲<L丙L乙= L丁D.L甲= L丙L乙>L丁3、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4、如图所示,将纸片从易拉罐和水平桌面间快速水平抽出,易拉罐几乎不动。
则将纸片抽出的过程中,易拉罐()A.不具有惯性 B.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C.相对纸片水平向右运动 D.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5、如图所示电路中,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当S闭合后,为使两灯均能发光,则()A.甲接入电流表,乙接入电压表 B.甲、乙均接入电流表C.甲、乙均接入电压表 D.甲接入电压表,乙接入电流表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A.5N,0N B.0N,5N C.5N,5N D.5N,10N7、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1.5m,像变大B.2m,像变小C.3.6m,像不变D.4.4m,像不变8、家庭常用的电吹风既能吹冷风又能吹热风.下列电路中最符合电吹风工作要求的是()A. B.C. D.9、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1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1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12、甲、乙两同学质量之比为10:9,甲同学重588N,则乙同学身体质量和重力分别是()A.529.2kg,529.2N B.54kg,588NC.54 kg,529.2N D.66.7kg,653.3N13、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
山东省威海市2016-2017学年文登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及参考答案

18.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合________ km/h.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后返回 海面,则该处海的深度是________m.
实验次数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4) 小琳将图甲中的玻漓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 纸板EO照射到平面静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________∠EON (选填“>”、”<”或“=”).
(5) 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
5. 将一把刻度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刻度尺,则刻度尺发出声音
不同.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两次均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则发出声音也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 . 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 . 前者发出
A . B点 B . B点上方 C . B点下方 D . B点左方或右方 10.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 “闻其声知其人”, 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1. 下列关于紫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是一种看不见的光 B . 由于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因此人们要多照射紫外线 C .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 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 D . 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人们要尽量避免紫外线的照射 12. 如图所示,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山东省威海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山东省威海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9八上·潮阳月考) 下列说法符合日常生活的是()A . 中学生身高约为170mmB . 人心跳10次所用时间约为45sC . 人步行速度约为10km/hD .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2.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 .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3. (2分)(2017·广州模拟) 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A . 甲和乙B . 乙和丙C . 丙和丁D . 甲和丁4. (2分) (2016八上·岳池期中)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10℃,把它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0℃.若它测出一杯热水的温度为60摄氏度,则热水的实际温度为()A . 62.5℃B . 58℃C . 60℃D . 无法确定5. (2分)(2019·青岛) 下列对一些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 课桌的高度约为800cmB . 青岛夏季的最高气温约为50℃C . 中学生100m跑的平均速度约为15m/sD . 将20个鸡蛋从一楼提至二楼,对鸡蛋做的功约为30J6. (2分)(2018·眉山) 2018年4月30日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A . 甲的s﹣t图象一定为aB . 乙的s﹣t图象一定为cC . 甲的s﹣t图象可能为bD . 乙的s﹣t图象可能为a7. (2分)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 . 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运动的B . 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受到惯性作用C . 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D .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闹钟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8. (2分) (2016八上·邹城期中)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向Q方向、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同向而行,它们运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 .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 . 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0米C . 甲、乙相遇时离Q点6米D . 经过3秒,甲、乙相距3米9. (2分) (2018八上·扬州期中)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一、选择题:(1-12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13、14、15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3分,不全的得2分,错选的得0分.共33分.)1.(2分)四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一个错误的数据是()A.0.625m B.6.250dm C.62.50cm D.625.0mm2.(2分)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列火车中,甲看见乙在向东行驶,路旁的树也向东运动,乙看见树向东运动,甲在向西行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A.甲在向东行驶,乙向西行驶B.甲、乙都在西行,但乙比甲快C.甲乙都在西行,但甲比乙快D.甲乙都向东行驶,但甲比乙快3.(2分)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可知()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4.(2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2分)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的目的是()A.保持声音的音调 B.保持声音的音色C.保持声音的频率 D.增大声音的响度6.(2分)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7.(2分)如图所示,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从侧面看去()A.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B.镜子比较亮,因为发生了漫反射C.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8.(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走向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激光准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C.黑板“反光”是因为光在“反光”处发生了漫反射D.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是虚像9.(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B.筷子放在水中弯折了C.平静的水面能映出岸上的景物D.通过潜望镜看海面上的船只10.(2分)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11.(2分)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C.声音响度逐渐变小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12.(2分)某同学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A.10:51 B.21:10 C.10:21 D.12:0113.(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D.乐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噪音14.(3分)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B.光线的传播方向不一定会发生改变C.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5.(3分)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6.(2分)在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木块的长度为厘米。
17.(3分)光的三原色是。
红外线具有效应,紫外线具有效应。
18.(3分)在检查视力时,被查者观察对面镜中的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人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像(倒立或正立、虚或实),若要测某同学5m的视力,他离平面镜的距离为2m,则他离实际的视力表为m.,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19.(1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1,它们通过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是。
20.(1分)小轿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倾斜而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三、实验和作图题:(21、22题共6分:23题10分;24题10分;共26分)21.(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22.(3分)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3.(10分)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发现:(1)力度相同,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大,发出声音的;力度相同,比较尺子伸出长短不同的发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力越大,振动大,发出声音的。
这是在探究和的关系。
24.(10分)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1所示。
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的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眼睛在玻璃板(填“前”或“后”)看时,光屏上接收到烛焰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蜡烛A的像是光的而形成的,蜡烛B的像是光的而形成的。
(4)此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5)某位同学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和前面等大的蜡烛”A“相重合,请你帮他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6)如图2所示为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如何处理,请你帮助他们完成。
下一步的操做是:,得到的结论是:。
四、计算:(25题--27题各5分:28题6分:共21分)25.(5分)物体先以11m/s的速度行驶了10s,再以5m/s的速度行驶了2s,那么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6.(5分)小军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限速为45km/h的公路上。
他利用手表测得汽车每经过11根电线杆用时40s.每两根电线杆均相距50m.问:小军乘坐的这辆汽车是否超速。
27.(5分)南京到北京的列车第一天晚上10时发车,至第二天下午3时半到达,全程1050千米,该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
28.(6分)蝙蝠水平飞行速度为20m/s现在它向正前方的一铁丝飞去。
它发出的超声波经过1秒收到信号。
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
(1)蝙蝠在0.5秒内朝正前方飞了多远?(2)蝙蝠收到信号时距离铁丝有多远?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12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13、14、15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3分,不全的得2分,错选的得0分.共33分.)1.(2分)四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一个错误的数据是()A.0.625m B.6.250dm C.62.50cm D.625.0mm【解答】解:A、0.625m中,“2”对应的分度值是1cm.符合题意;B、6.250dm中,“5”对应的分度值是1mm.不符合题意;C、62.50cm中,“5”对应的分度值是1mm.不符合题意;D、625.0mm中,“5”对应的分度值是1mm.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分)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列火车中,甲看见乙在向东行驶,路旁的树也向东运动,乙看见树向东运动,甲在向西行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A.甲在向东行驶,乙向西行驶B.甲、乙都在西行,但乙比甲快C.甲乙都在西行,但甲比乙快D.甲乙都向东行驶,但甲比乙快【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甲在向西行驶,甲看到乙的运动状态和路旁的树木相同。
我们可以判断出以下三种可能:①乙和树木相对静止,即乙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②我们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可知:如果乙和甲运动的方向相反,甲也可能看到乙向东运动;③乙与甲运动方向相同,但速度小于甲,在甲看来,也会看到乙从甲旁向东运动。
但是乙也看见树向东运动,所以乙一定是运动的,且乙与甲运动方向相同,但速度小于甲。
故选:C。
3.(2分)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可知()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答】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是确定的,与路程s的大小无关,故A 错;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是确定的,与t的大小无关,故B错;C、由v=得s=vt,v一定,s与t成正比,故C错误;D、由上分析知,D正确。
故选:D。
4.(2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答】解:①发声的音叉只有振动才会溅出水花,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②用手按住二胡发声的琴弦时,琴弦振动停止,琴声就消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③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的快、慢不同时,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④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说话声音不能通过真空进行传播,所以对方不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选:B。
5.(2分)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的目的是()A.保持声音的音调 B.保持声音的音色C.保持声音的频率 D.增大声音的响度【解答】解: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的目的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6.(2分)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解答】解:歌手表演时,主唱的人声音大,伴唱的人声音小,即独唱的男低音歌手响度大,伴唱的女高音歌手响度小;由于男低音歌手声音低沉,所以音调低,女高音歌手声间尖细,所以音调高。
故选:D。
7.(2分)如图所示,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从侧面看去()A.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B.镜子比较亮,因为发生了漫反射C.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解答】解: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光线会集中在竖直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纸会发生漫反射,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纸是亮的;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