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启动电机壳体冲压工艺及模具毕业设计
电机罩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38 mm,高度 12 mm,其 高径 比也 较大 ,拉深 成形 时金 小 圆筒 ——拉深 大 圆筒 (共 拉 深 2次 )—— 压 凹坑并
属 流动较 困难 ,这也 增加 了小 圆筒 成形 的难度 。
冲孔— —切边 。
为确定该零件各部分圆筒 的拉深工艺过程 ,针对
第 4种方案 :先 拉 深大 圆筒 再胀 形形 成 小 圆筒 凸
其 加工工 艺过程是 :落料——大 圆筒第一次拉 深 ,同时 对 小 圆筒 预胀形 ——大 圆筒 第二 次拉 深 ,同时整形 成 小 圆筒—— 压 凹坑并 冲孑L——切 边。
2 成形工艺方案分析
显然 ,第 1、2种 工艺 方案 中小 圆筒 的拉 深 是采 用 拉深 成 图 2的工序加 工方 式 ,这种 加工 方案 的最大 问 题是 工序数 目太多 ,故不 宜选用 。
图2 小 圈简 的 拉深
第 3种 方案 的胀 形纯属平板胀 形 。胀形 时坯料 的 塑性变形仅 局 限在一 个 固定 的 变形范 围 (d=38+6× 2=50 mm)内 ,由于坯料外 径 D丰=235 mm,凹模孑L径 d=50 mm,坯料 外 径 D丰与 凹模 孑L径 d的 比值 D毛/d = 235/50=4.7>3,毛坯外缘 离胀 形部位太 远 ,毛坯 外 缘 的金属材料 流入 凹模 的变 形阻 力很 大 ,从而使 其 参 与胀 形变形变 得很 困难 ,此时 ,毛坯外 环发生切 向收缩 所必 须 的径 向拉应力 的数值增大 ,成 为相对 的强 区 ,而 在冲头端面直接作用下的直径为 d:50 mm的圆面积 以内的金属 ,则成 为弱 区 ,小 圆筒 凸台所 发生 的塑性 变 形也就局限于 d=50 mm范围内,从而使该部位的金 属材料 既不能 向变形 区转移 ,外 部材 料也 无法 进 入胀 形 变形 区内 ,在毛坯 中间部位形成 的凸起 ,主要靠 中间
起动电机前盖的机械加工及模具设计

摘要 (2)1 前言 (3)1.1产品介绍 (3)1.2课题介绍 (6)1.3UG介绍 (6)2工艺设计 (7)2.1 产品冲压工艺性分析 (7)2.2 工艺方案的确定 (8)2.2.1 制件的工艺性分析 (8)2.2.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8)3工艺计算 (9)3.1 弯曲件毛坯尺寸的计算 (9)3.1.1 应变中性层位置的确定 (10)3.1.2 弯曲件毛坯长度的计算 (10)3.2 拉深工艺的分析 (11)3.2.1 拉深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11)3.2.2 对拉深零件精度的要求 (12)3.2.3 拉深工艺力计算 (12)3.3排样图设计 (13)3.3.1排样图的意义和材料的利用率 (13)3.3.2排样图的确定 (14)3.3工艺力计算 (15)3.3.1落料印压复合模具工艺力的计算 (15)3.3.2 拉深冲孔复合模工艺力的计算 (16)3.3.3 弯曲冲孔模工艺力的计算 (18)3.4工作部分刃口尺寸的计算 (21)3.4.1 落料压印复合模的刃口尺寸计算 (22)3.4.2 拉深冲孔复合模的刃口尺寸计算 (24)3.4.3 冲孔弯曲复合模的刃口尺寸计算 (25)3.5弯曲的工艺性分析 (27)4 模具设计 (27)4.1几个标准零件的选取 (27)4.1.1模架以及导柱导套的选取 (27)4.1.2模柄的选取 (30)4.1.3螺钉、定位销等几个标准零件的三维图 (30)4.2 压印落料模具设计 (31)4.2.1凸模的设计 (32)4.1.2凸凹模的设计 (32)4.1.3设计成形后模具的二维图 (34)4.1.4 设计完成后的三维图 (34)4.3 拉深冲孔模具设计 (35)4.3.1凸模的设计 (36)4.3.2 374.3.3 384.3.4 模具设计完成后的二维图 (39)4.3.5 模具设计完成后的三维图 (39)4.4 弯曲冲孔模具设计 (39)4.4.1 凸模的设计 (40)4.4.2 凹模的设计 (42)4.4.3 设计完成后本套模具的二维图 (42)4.4.4 设计完成后的三维图 (43)总结与体会 (43)致谢词 (44)【参考文献】 (45)摘要料、形状、用途和工艺条件的分析,完成其机械制造工艺的设计,并设计其主要制造工序的模具;动电机后盖是汽车起动机JBS1007上的薄壁状零件;形状较为复杂,制造过程比较繁琐,需要通过几个工序完成,主要依靠模具来完成,它具有冲裁、拉伸、冲孔、印压、弯曲等工序。
电机壳体件加工工艺规程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代码: 8202761 题目:电机壳体件加工工艺规程及模具设计学生姓名:王涤学号: 312007********* 年级/专业/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7级6班学院(直属系)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院指导教师:张晓洪目录摘要 (1)引言…………………………………………………………………………………………任务与分析…………………………………………………………………………………1 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1零件分析………………………………………1.2制件的工艺性分析………………………………1.3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2 工艺设计计算…………………………………………………………………2.1 计算毛坯尺寸………………………………2.2 落料工艺的设计………………………………2.3 冲孔工艺的设计…………………………………3 模具的工作图设计3.1 模具结构形式的论证与确定3.2 模具零件的设计或选用3.3 模具的装配图设计总结…………………………………………………………………………………………致谢…………………………………………………………………………………………参考文献……………………………………………………………………………………随着冲压模具生产的效益和比重在制造业的地位日益凸显,了解并掌握模具的设计制造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学校也因此开设了这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设计课程。
这时对我们全面地应用所学习冲压模有关知识的一次复习和巩固以及对知识的串联。
此次设计的模具是带压边的首次拉深模具,其余次的拉深的数据已在设计中列出,并写出了整个零件制造的工艺流程。
关键词:冲压模具拉深工艺流程随着现代化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模具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机罩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电机罩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海争平【摘要】某罩盖是汽车电机产品上的一种阶梯形拉深件,其形状较为复杂,由大、小两部分圆筒组成,存在与拉深外径相差悬殊的小直径凸台,需要采用冲裁、拉深、成形等多种冲压工艺制成,成形较困难.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结合该零件的冲压工艺难点,同时考虑到零件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制订了5种冲压成形工艺方案,经分析比较,选出了最佳的零件成形工艺方案,并设计了落料、拉深复合模以及拉深、成形、冲孔、挤边复合模.生产验证说明,该工艺能成功解决该类两阶梯直径相差悬殊的小直径凸台成形问题,得到质量合格的罩盖零件.【期刊名称】《制造技术与机床》【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6页(P56-61)【关键词】罩盖;冲压工艺;复合模;拉深;拉胀结合【作者】海争平【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386图1为某汽车电机产品上的罩盖零件,是一种轴对称旋转型的冲压零件,采用1 mm厚的10冷轧钢板制成,生产批量较大。
该零件外形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采用冲裁、拉深、成形等多种冲压工艺才能制成。
零件由大、小两部分圆筒组成:大圆筒外径为φ123 mm、高76 mm,且大圆筒底有4处2 mm深的成形凹坑,其中的两处凹坑还需冲裁φ6.5 mm的小孔,而在大圆筒底的中部则为外径φ38 mm、高12 mm的小圆筒。
尺寸精度要求为IT12~IT13。
零件要求表面不得有划痕,断面不得有毛刺,拉深成形后不得有明显的变薄、拉深痕迹等缺陷。
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结合该零件的冲压工艺难点,详细分析了该类小圆筒凸台的成形方法,制订了合理的冲压成形工艺方案,并由此进行了相应的模具设计[1-2]。
分析电机罩盖各部分形状可知:该零件为一种阶梯形拉深件,其上的4处2 mm深的凹坑由于成形深度不大,可采用直接压形成型得到,两处φ6.5 mm的小孔可通过直接冲孔获得。
电机外壳冲压的工艺分析及模具结构

从零件 的结构可分析 出,重点是杯令室的拉深 ,
是精度较高 , 二是不 能出现拉薄 。为了顺利完成上
1 工艺分析
面工艺并合理节约模具数量 , 决定在开料时采用复合
通过工艺分析 ,将该零件分为如下十一步完成 :
模结构 , 对杯令位进行预拉。
围 1 电 机外 壳
作者简介; 周衍仁, 从事模具设计及教学工作。 男,
深完成 , 凹模与球头凸模平台接触 , 凸 球头 凸模便 开
始下行, 与此同时, 落料凹模与下模 固定板接触 , 便停
止下移。而落料 凸模与凸凹模则继续压着顶料块与球
头凸模下行 , 进行落料。压料板则再 回缩 。完成落料
时, 压料板才与上模 固定板接触 , 即到了闭合状态。 上模 回程 , 在下模 弹簧 的作用下 , 下模 中的球 面
W W o m ndo W . m oa.r 31 c cn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阡 县 捏
2 0 .o3总 6 0 6N . O期
定板大孔导向,且上下模应加装导 向板和导 向槽 , 以 保证顺利装模及模具正常工作 。
行压料 , 并在 回程时起到卸料板的作用。 () 2 工作过程 , 将坯料放在顶料板 1 上 , 3 由弹性 定位钉 8 定位。上模下行 , 首先进行压料 , 拉深 凹模 6 与顶料板 7 组成~组 , 压料块 4与凸模 1 组成一组 , 1
两组同时压料 , 接着进行壳体拉深 , 在件 6与件 1 对 1
压缩 , 压料板与落料 凸模 回缩 ( 4 3 , 件 、 ) 同时凸凹模
l 将坯料拉人顶料板 6的孔 中。随着上模继续下行 , 4
落料凸模 3向下运动并将顶料块压下 ( 压料板则压着
电机定子冲裁工艺及其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2012 班学生学号 2012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电机定子冲裁工艺及其模具设计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进行的日期:2015年1月20日起至2016年6月2日止三.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四.任务书的内容: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制造业的急剧崛起,促使冷冲压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与传统切削加工相比,冷冲压直接成形,所获得的零件一般无需再切削加工,达到“零切屑”,是一种节省能源、节省原材料的少无切削加工方法。
冲压件尺寸公差由冲模保证,产品尺寸稳定、互换性好,质量轻、刚度好。
但由于冲模制造精度高,技术要求高,制造成本高,冷冲压生产只有在生产批量大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制造业各部门广泛采用电机为动力机,定子是电机的重要件,生产批量大,原材料可采用板料或带料,采用冲压加工可以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2、设计任务:任务描述:零件名称:电机定子零件图:如后附图材料:电工硅钢(D31),厚度0.35mm技术要求:无毛刺生产纲领:大批量工作任务:制定冲裁加工工艺并设计模具工作步骤:(1)熟悉零件的用途、结构特点、精度要求;分析产品的结构工艺性,拟订冲压工艺规程。
(2)计算冲压工艺参数,确定电机定子冲裁工序的模具总体结构和工作部分结构参数。
(3)确定模具类型,绘制模具装配图和工作零件的零件图。
(4)根据模具制造工艺知识,选择模具各部分零件的材料和制造工艺。
(5)选择合适的压力机。
(6)编写设计论文。
要求参见学校、教研室等的要求。
(7)外文资料翻译。
文献阅读摘录笔记。
3、原始资料:电机定子零件图一张(后附),包括尺寸、公差、材料、技术要求、生产批量等。
4、设计条件:电脑软硬件配置:CPU—1.5G以上,内存≥256MB(Windows 2000\XP),学生自选的CAXA实体创新设计或其它图形设计软件。
5、日程安排:(1)1.20~3.1: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准备相关的模具设计手册。
最新冲压工艺及其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重庆科技学院院(系)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控普2012-01学生姓名学号 1指导教师职称评阅教师职称2016年5 月27 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年月日摘要本论文是对摩托车悬挂板的模具设计进行研究的。
通过对摩托车悬挂板的冲压工艺进行分析,比较了悬挂板的排样和几种不同冲压工序(单工序、复合工序、连续工序)的优缺点,最后为了使摩托车悬挂板的模具制造成本降低、生产效率高和工人好操作性,我选择了一副落料冲孔复合模进行对摩托车悬挂板坯料的加工和一副拉深模进行对零件的成型。
电机端盖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设计

电机端盖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设计摘要:文章通过对电机端盖冲压成型工艺的分析,确定该端盖的冲压工艺的方案。
并进行压力工位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拍样方案,画出了相应的拍样图,最后设计出模具的结构图。
通过端盖设计的整体思路,为模具设计者提供了一个设计的思路及方向。
关键词:端盖;排样;拉深;工艺引言:为了提高端盖加工的效率,减少劳动力,降低加工费用等问题,提出了一张电机端盖冲压工艺及其模具结构设计,对电机端盖进行了工艺的分析。
通过排样分析、拉深次数计算、翻边力计算及压力中心位置的确认来设计出整体模具的结构,并利用CAD对模具进行结构绘制。
一、电机端盖冲压工艺分析(一)毛坯直径的确定此零件的凸缘直径为44mm,相对凸缘直径为144/120=1.2,可取修边余量≤3.5mm。
即实际凸缘直径dF=df+2≤151mm。
按等面积法求得毛坯下料直径D为248mm。
(二)冲压工艺分析此零件属于复杂冲压件,主要包括拉伸和冲裁两类工艺,首先完成拉伸类工艺,待成型后再进行冲裁类工艺,从而完成整个零件的冲压加工。
根据工艺分解原则,此零件拉伸类工艺包括拉伸、反拉伸、整形等工序;冲裁类工艺包括下料、切边、冲孔、冲侧孔、冲侧舌等工序。
(三)冲裁工艺设计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此零件冲裁类工艺主要包括凸缘轮廓切边,冲凸缘上孔为4.5mm、中心孔为16mm和顶部6处腰形孔及冲侧面出线孔、侧面腰形孔及4处均布的侧面止口。
凸缘上孔为4.5mm的孔口到凸缘边缘为144mm的距离a=1.75mm工位来完成,同时应位于整个模具的后4个工位。
因此可确定7工位到10工位的加工内容为:第7工位:切边。
切凸缘外形轮廓。
第8工位:冲孔。
冲凸缘平面上的为4.5mm、中心为16mm和顶部平面6个腰形孔。
第9工位:冲侧孔。
冲出线孔为14mm和5处侧向腰形孔。
第10工位:冲侧。
冲侧面4处均布的止口。
(四)拉伸工艺设计此零件拉伸类工艺比较复杂,包括拉伸、反拉伸、整形等工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托车启动电机壳体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摘要本次设计的零件为摩托车启动电机壳体,其结构为带凸缘阶梯形圆筒件。
壳体采用的材料20钢及1.5mm厚度保证了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该零件外形基本对称,材料是适于制造高变形性能的钢材。
本次设计首先通过对零件的结构的分析,知道了制造这一零件需要落料、拉深等工序,然后制定多种冲压工艺。
再动过对多种冲压工艺进行比较,选取最好的方案来进行模具设计。
在模具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模具结构的设计。
在进行模具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各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及计算,确定模具各部分的尺寸。
并通过计算各工序所需要的力,选择合适的压力机。
在整个模具设计过程中,通过导师的指导和提供的资料,在与同学的讨论中,我完成了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的绘制。
再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模具相关的工具书和模具图册,我对模具结构和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摩托车启动电机壳体,落料,拉深,冲压工艺MOTORCYCLE STARTER MOTOR HOUSING STAMPINGPROCESS AND DIE DESIGNABSTRACTThe component designing is the motorcycle starter motor housing, and the structure of it is the flanged stepped cylindrical member. Shell materials use 20 steel and 1.5mm thickness to ensure sufficient strength and stiffness. The basic shape of the component is symmetrical, and the material is suitabl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igh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steel.The design of the first is to know that manufacturing the parts need blanking, drawing and other processes to the analysis to parts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n develop a variety of stamping process.Then a comparison of a variety of stamping process, select the best scheme for die design.In the mold design proces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design of die structure.In the process of die structure design, the process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is needed. besides, we need determine the parts of the die size. And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the force needed for each step, choose the right machine.In the mold design process, through the mentor and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and discussions with the students, I finished drawing die assembly drawing and part drawing. Then the design process, tool and die album through access to mold, I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e structure and design.KEY WORDS: Motorcycle starter motor housing,Blanking,Drawing,Stamping process目录前言 (1)第1章零件结构及技术要求 (3)第2章零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 (4)2.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4)2.2 产品尺寸精度、粗糙度、断面质量分析 (4)2.3 冲压工序的确定 (5)2.4 毛坯尺寸及拉深次数的确定 (5)2.4.1 毛坯尺寸D计算 (5)2.4.2 拉深次数确定 (6)2.5 排样形式及材料利用率 (8)2.5.1 排样形式的确定 (8)2.5.2 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9)第3章落料拉深复合模具的设计 (11)3.1 工序压力计算 (11)3.1.1 落料工序压力计算 (11)3.1.2 拉深工序 (11)3.2 选择压力机 (12)3.3 模具结构类型及形式的选择和设计 (12)3.4 模具工作部分刃口尺寸计算 (13)3.4.1 落料模刃口尺寸 (13)3.4.2 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14)3.5 模具主要零件尺寸的设计 (15)3.5.1 落料凹模的设计 (15)3.5.2 凸凹模设计 (16)3.5.3 拉深凸模设计 (17)3.6 模具其他零件的设计 (18)3.6.1 模架尺寸的确定 (18)3.6.2 定位零件 (18)3.6.3 卸料装置 (19)3.6.4 推件、顶件装置 (20)3.6.5 凸模固定板的设计 (20)3.6.6 压边装置的设计 (20)第4章二次拉深模具的设计 (21)4.1 二次拉深压力的计算 (21)4.2 压力机的选用 (21)4.3 模具结构类型及形式的选择和设计 (22)4.4 模具工作部分刃口尺寸计算 (22)4.5 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 (23)4.5.1 拉深凹模的设计 (23)4.5.2 拉深凸模的设计 (24)4.6 模具其他零件的设计 (25)4.6.1 模架尺寸的确定 (25)4.6.2 导向装置 (25)4.6.3 垫板的设计 (26)第5章模具的装配与调整 (27)5.1 冲模装配的基本要求 (27)结论 (29)谢辞 (30)参考文献 (31)外文资料翻译 (32)前言冲压技术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快速加工方法和生产制造技术。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文物证明,我国古代的冲压加工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早期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出重大贡献。
在本世纪,冲压加工技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从属于机械加工或压力加工,他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关于模具设计的学校。
中国也有许多关于冲压工艺的书籍,并在许多高校已经有了模具设计专业。
可以认为模具已经独立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冲压技术中冲压模具是机械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模具生产的制件所具有高精度、高生产率,并且制件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因此模具工业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
现在,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否拥有先进的模具产业代表该国家是否拥有先进的产品。
就工程制造而言,进入80、90年代,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们对汽车、家用电器等的需求与日俱增,是冲压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就对模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且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而有效的应用,不仅使冲压技术的理论得到了更深入发展,而且使冲压成形机械、模具操作及运用的自动化程度,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模具设计制造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然,冲压技术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会不断的快速的向前发展。
中国虽然在很早以前就在制造和使用模具,但一直未形成产业。
由于长期以来作为保证企业产品生产的手段,模具制造一直被当作生产后方,因此一直发展缓慢。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市场经济得到了发展,模具及其标准件、附加零件被当作产品,出现了大量制造生产的企业,模具产业领域得到了非常快速发展。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模具生产技术得到了提高,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冲压技术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技术基础理论和加工成形工艺、模具及其零件标准化、模具快速设计、模具生产制造工艺以及模具生产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因此我国生产的模具的寿命、生产效率、模具的加工精度、模具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生产的模具相比都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冲压产品生产具有相当的的变化,其产品品种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度越来越高,并且冲压模具的效率越来越高,模具越来越精密、寿命越来越长。
随着市场生产变化,计算机运用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冲压模具的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已经不再依靠完全是人工设计、依靠人的经验好常规机械加工技术,以数控电加工技术、数控切削加工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运用。
通过对模具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的了解,并根据专业所学选取本次课题为《摩托车启动电机壳体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设计从工程实际入手,主要从冲压模具入手,充分利用自身专业所学及相关书籍,设计一套满足产生要求的冲压模具。
在本次设计中我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摩托车启动电机壳体的加工工艺。
(2)摩托车启动电机壳体拉深模具典型零件的设计。
(3)确定摩托车启动电机壳体的拉深次数。
(3)确定生产摩托车启动电机壳体的毛坯的直径。
(4)摩托车启动电机壳体尺寸精度的控制。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将能够了解零件的成型工艺和生产过程,熟悉各种冲压模具的典型结构,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本次设计,我将能全面理解掌握冲压工艺,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等相关机械设计的内容;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模具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工艺规程编制,模具装配工艺制定;独立解决在制定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冲模结构、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1章零件结构及技术要求零件图:如图1-1所示图1-1 摩托车启动电机壳体技术要求:零件名称:摩托车启动电机壳体材料:20钢(碳素结构钢)料厚:1.5mm批量:大批量生产未标注圆角R1未标注精度IT14第2章 零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2.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由图1-1可知,该零件属于阶梯形圆筒拉深件。
材料为20钢,阶梯形件的拉深与圆筒形件的拉深基本相同,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阶梯件是否可以一次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