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是贬义词

合集下载

上行下效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上行下效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上行下效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上行下效”是贬义词,本义是指上面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后比喻上级的言行很大地影响着下属,含贬义。

成语出处: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

上为之,下效之。

——汉•班固《白虎通•三教》释义:怎么才能称之为学习之人?学习之人(懂得)效仿,上面如何做,下面的人效仿着做。

拼音:shàng xíng xiàxiào。

近义词:如法炮制、鹦鹉学舌。

反义词:根正苗红、阴奉阳违。

成语结构:联合式。

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例句:上级主管只讲门面排场,下属当然跟着摆阔气,于是形成一股上行下效的邪靡歪风。

造句:1、在上位者若是行为不端,往往就会产生上行下效的结果。

2、自从新经理上任以后,勤勉自励,同仁上行下效,工作绩效大增。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很爱穿紫衣服,后来大臣们也纷纷效仿,跟着穿紫衣服。

城中的百姓见大臣们出出入入,来来往往,一律穿着紫色的衣服,觉得又好看,又时髦,便纷纷竞相仿效。

一时之间,齐国都城临淄满街一片紫色。

紫衣服走俏了,结果将紫衣服的价格抬了起来,竞涨得一件紫衣服的价格与五件白衣服的价格相等。

而且,继续上涨的势头不减。

这种情况引起了齐桓公的忧虑,他立即召见大臣管仲,不无担心地对他说:“街市上紫衣服的价格太贵了,如此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你要想个办法控制一下。

”管仲看了看齐桓公说:“这件事容易办,但必须从大王身上做起,所谓上行而下效,您以后不要再穿紫衣服了。

而且凡是穿紫衣服的人走近您,您就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紫衣服的臭味。

’”第二天,齐桓公没穿紫衣服上朝与满朝文武共商国事,大臣们见了不禁心中疑惑。

齐桓公对大臣们说:“今天有事快快奏来。

”一位大臣立即上前奏事。

还没等他走过来,齐桓公立即以手掩鼻说:“请快快站远些,我闻不了你那紫衣服的臭味。

”满朝文武大臣听了齐桓公的话,不禁面面相觑,不理解齐桓公说的话。

下朝回家,大臣们立即换下自己身上的紫衣服。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最新词典中意义改变的成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最新词典中意义改变的成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最新词典中意义改变的成语近日一试题中出现了一个成语“上行下效”运用正误的判定,原句如下:“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很多同学质疑这句话里“上行下效“的使用不正确。

特别提示同学们,第七版词典已将「上行下效」为贬义词的注释删除。

「上行下效」不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意为“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

”所以例句中“上行下效”的使用正确。

在此提示大家:成语备考中要以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为准,关注最新成语意思的变化哟!这类成语很多,比如成语「呼之欲出」,原意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新增含义“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在考试中容易出错,一定要加倍注意!下面是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一些更新了的成语:一、扩大局部意义的成语【感同身受】原指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空穴来风】原义为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急风暴雨】急剧而猛烈的风雨,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

【七窍生烟】形容气愤、焦急或干渴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

【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百废俱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投桃报李】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吴牛喘月】比喻疑心遇到不利的情况而害怕。

上行下效

上行下效

上行下效成语:上行下效成语拼音:shàng xíng xià xiào成语解释:行:做;效:仿效。

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成语繁体:上行下俲成语简拼:SXXX成语注音:ㄕㄤˋ ㄒㄧㄥˊ ㄒㄧㄚˋ ㄒㄧㄠˋ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ɡ。

成语辨形:效,不能写作笑。

成语辨析:上行下效与步入后尘有别:上行下效侧重于形容上下级之间仿效;步入后尘侧重于形容一般人之间的仿效。

近义词:如法炮制、鹦鹉学舌反义词:源清流洁成语例子:领导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这样上行下效,就能带动大家一同进步。

英语翻译:The inferiors imitate the superiors日语翻译:上(うえ)の者(もの)のすることを下(した)の者もまねる俄语翻译:каков поп,таков и приход其他翻译:tel maǐtre,tel valet成语谜语:影子;飞机灭虫;月亮走我也走;省里带头县成语故事:上行下效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

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上行下效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

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

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

上行下效的现代意义

上行下效的现代意义

上行下效的现代意义2016.8.20 Joker_D 上行下效,一个褒贬不一略带贬义的成语。

如字面意思,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

之所以褒贬不一,是因为上行的人又好有坏,品质不一。

下效的人高低不同,学好亦或学坏,学正亦或学歪。

在如今社会同等时间下,人的思维模式和行动能力快速发展,但又因为受到各种已知或者未知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又差异甚大。

同样的事在不同的人看来尚有不同的看法,学起来就更加大同小异。

古代高官酒囊饭袋之举不可列举,其下文武中有些更是不堪重用。

但凡不同者,或心绪愤懑,满腔怒火。

或端坐堂上不问世事随波逐流,能置身其中,不染淤泥,更心思清明破流而上者,了了。

然两袖清风者本就极少,效仿者作为现在的我们也不可多言。

当今世界,经济文化涌动,利益驱使急速推动着人类快速发展。

上行下效一词,也变得更加复杂。

本就没有严格褒贬的现在,又怎么能对一个简单的词汇进行定义。

反过来看也同样有道理,一个褒贬不一的词,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里,又能引起多大的反响呢。

我们已经没办法通过简单的认知来判断一件事或者某个人的对错好坏,更不能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对人、事进行评价。

或许不是不能,却总是无能为力。

由此,怎么来判断上位者,又怎么来评价效仿者。

总的来说,一个表面大义凌然,倒是没有做什么劳民伤财败坏社会的倒也算是个好的了。

纵然背后利益不明,可在浑浊的背景下,看着倒是干净。

复杂,导致我们无法用一个简单的对错来评价今天的一切。

上行下效也就因此变得有着太多的可能性和变化性。

当然,作为一个成语来说,使用它的我们,只需要了解他的本义,用与不用,怎么用,因人而异。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40个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40个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40个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贬义词。

2.翻云覆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贬义词。

3.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

贬义词。

4.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含有贬义。

5.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贬义词。

6.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贬义词。

7.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贬义词。

8.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贬义词。

9.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贬义词。

10.一唱一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贬义词。

11.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

贬义词。

12.无独有偶:独,一个;偶,一双。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含有贬义。

13.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贬义词。

14.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贬义词。

15.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贬义词。

16.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贬义词。

17.评头品足: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贬义词。

18.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贬义词。

19.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

贬义词。

20.长篇累牍:篇幅很长,内容很多。

含贬义,用于评论写作。

21.积重难返:重,程度深。

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贬义词。

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

中性词。

22.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成语使用的七种错误

成语使用的七种错误

成语使用的七种错误成语使用的七种错误(一)感情色彩使用不当例1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例2公审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满腔怒火,振振有辞地痛斥这帮罪犯。

上述两例均应使用带有裹义色彩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和“振振有辞”均属贬义,感情色彩不符。

(二)特指误用为泛指例3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例4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例5二十多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例3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密集,而非群山;例4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而非母女或“一家人”;例5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不能用于人。

(三)望文生义错使用例6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例7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落后,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上述两例成语的.使用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6中“沸沸扬扬”虽然多形容议论纷纷,但生活中通常使用在舆论传播方面;例7中“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句意却是不满意。

(四)滥用比喻等修辞格例8近来,水资源日见匮乏,我们应该敝帚自珍,节约用水。

例9班主任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

例8中“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用在这里比喻不恰当;例9中“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属不当夸张。

(五)语意前后重复例10多少莘莘学子,在书山中跋涉,不断探索知识的宝藏。

例11他今天表现反常,与往常截然不同。

例12敌人用尽酷刑,方志敏同志浑身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例13《老鼠爱大米》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迅速在学生中耳熟能详了。

例10中“多少”已有“多”的含义,与“莘莘”之意重复;例11中“表现反常”便是“与往常截然不同”;例12中“浑身”与“遍体”重复;例13中“风靡”已有“耳熟能详”之意,再用显然是重复了。

上行下效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上行下效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上行下效的成语典故是什么上行下效的意思是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那么上行下效有什么典故呢?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上行下效相关典故内容,希望对你们有用!上行下效的成语典故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

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

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

”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

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

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上行下效的意思[释义] 行:做;效:仿效。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语出] 《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

”[正音] 行;不能读作“hánɡ”。

[辨形] 效;不能写作“笑”。

[近义] 如法炮制鹦鹉学舌[反义] 源清流洁用上行下效造句1) 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里,博戏是一种流传久远且广泛的风习,并发展出桔补、双陆、打马、掷骰子等各种方式,在上层社会以此做为消遣与娱乐,市井小民也上行下效。

2) 长辈赌博斗牌,晚辈耳儒目染,自然也成为赌徒,这就叫上行下效。

容易被人误解的成语

容易被人误解的成语

容易被人误解的成语1、炙手可热:【易错点】把该成语理解为“热点”,进而理解为“大受欢迎”“热门”之意,或者用来形容物。

[正确]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贬义)2、空穴来风:【易错点】毫无根据,无中生有。

[正确]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3、目不窥园:【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要窥探、刺探他人隐私。

[正确]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4、不赞一词:【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说一句赞成(或赞美)的话。

[正确]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5、守株待兔:【易错点】易误解为:正面肯定或一般的等待,或公安干警的机智。

[正确]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贬义词。

6、运斤成风:【易错点】易误解为:有力气。

[正确]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

7、上行下效:【易错点】易误解为:褒义词,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正确]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多指不好的事。

贬义词。

8、一饭千金:【易错点】①饭食昂贵。

②挥霍无度。

[正确]比喻得人恩惠,切莫忘记,当图回报。

9、求田问舍:【易错点】安居生活。

[正确]比喻没有远大志向。

10、猫鼠同眠:【易错点】①化敌为友。

②胸怀宽大。

[正确]比喻互相包庇一起干坏事。

11、百里挑一:【易错点】易误解为:人才极其缺乏。

[正确]形容十分出众。

12、安土重迁:【易错点】易误解为:看重迁移。

[正确]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指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

13、空谷足音:【易错点】易误解为:空空的山谷里回荡的脚步声,形容声音大。

[正确]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14、哀兵必胜:【易错点】易误解为:哀丧的军队必定胜利。

[正确]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15、等量齐观:【易错点】易误解为:规模、数量等相等。

[正确]对不同的人或事物同等看待,常用于否定。

16、鸣锣开道:【易错点】易误解为:敲锣让人让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行下效”是贬义词
作者:李政林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10期
我在教学成语时,给学生讲的“上行下效”是贬义词,但在近期阅读报刊或浏览网页时,却发现“上行下效”被越来越多地用作了褒义词,如:
1.各地各级纷纷效仿中央做法,大革形式主义的命,取消了各种迎来送往、陪吃陪喝活动,凡事从简,把有限的精力、资金用到经济建设上去,以促进小康社会早日建成。

这样的上行下效,老百姓一致说好,并希望能持久坚持下去。

(《黄冈日报》2013年1月15日第2版《百姓欢迎这样的上行下效》)
2.“上行下效”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下,在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的影响带动下,一场场直指积弊的“微改革”正悄然而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汇聚“微力量”》)
3.古人之“教”和“育”几乎是同义的。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是说,上行下效,培养使之成才成人。

(《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4期第5页)
“上行下效”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
先看一下“上行下效”的典故。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出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文武百官,酒宴过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

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靶的中心,文武百官也会高声喝彩:“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对弦章说了一番。

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

’国君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君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君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国君奉承了。


齐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

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国君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
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三教》中说:“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而《旧唐书·贾曾传》就对这个词定了性:“上行下效,淫俗将成。

”从齐景公那则典故可以看出,“上行下效”用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而且表达的含义是否定的,形容的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现代汉语词典》对“上行下效”的解释是: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范仲淹的《尧舜率天下以仁赋》里有这样一句话:“殊途同归,皆得其垂衣而治;上行下效,终闻乎比屋可封。

”他的话里有话,意思就是说,作为领导,一定要严于律己,否则,上行下效,败坏政风,后果不堪设想。

白居易《策林·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所谓上开一源,下生百端者也。

岂直若此而已哉?盖亦君好而臣为,上行则下效;故上苟好奢,则天下贪冒之吏将肆心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们所说的上面开了做某种事情的先例,就会成为百种风气的开始。

难道仅仅像这样吗?君主喜欢做的事情往往臣子也会跟着做,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会怎样效仿;所以上面如果喜欢奢侈,那么贪污的官吏将会肆意妄为。

不论从古代的事例来分析,还是从词典上的解释来看,上行下效都是贬义词,而不是褒义词。

虽然说一个词语,如果不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而赋予其新义,这个词语就会逐渐失去其生命力;虽然具有规范语言功能的词典等工具书对一个词语的解释和充满创意、充满动感的现实语言相比,会有点滞后,但是面对一个词语时我们也不能毫无根据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说法,否则,就是对我们民族语言的滥用和不尊重。

(作者单位:永昌一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