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云南省红河州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云南省红河州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全卷共四个大题,含24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含1—6小题,其中1—5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2分,必须使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6小题8分,共1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狡黠.(xiá)潜.力(qián) 提.防(dī) 恪.尽职守(kè)B.纤.细(qiān) 嗤.笑(chī) 勾.当(ɡōu) 黎民.百姓(mín)C.拮.据(jié) 藻.饰(zǎo) 称.职 (chèn) 气冲斗.牛(dǒu)D.抽噎. (yē) 发窘.(jiǒnɡ) 干.系(ɡān) 越俎代庖.(páo)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出现失误——五环变四环,真让人叹为观止....。
B.春晚舞台上,蔡明那幽默滑稽的语言表达,令人忍俊不禁....。
C.正因为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他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3.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中的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有人把人生比喻为一部丰富多彩的作品:幼年像,充满着天真的幻想;少年像,可以尽情地抒情;青年像一出快乐的喜剧,追求生活的情趣;中年像,经历着种种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老年像,静静地品味那逝去的岁月。
①一本沉甸甸的回忆录②一首浪漫的诗歌③一篇美丽的童话④一部严肃的小说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概括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云南省红河州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考试卷(一)及答案.doc

云南省红河州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考试卷(一)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5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②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④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表达“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
⑤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蕴藏深挚沉痛的感情,极富艺术感染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陋室铭》中表现作者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欣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积累的唐诗中这样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山河表里潼关路②山岛竦峙③提携玉龙为君死④舍生而取义者也⑤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⑦示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难度:容易知识点:诗三、语言表达(共2题)1.2013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掀起学雷锋热潮。
你们学校周六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日”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7.根据下面的统计表,请概括“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志愿服务开展现状。
(2分)2011年中国青年志愿者l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志愿服务开展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团县委向全县招募青年志愿者,你报名参加,在申请理由中你这样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城郊中学二0一五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1至2页,第II卷2至6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1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7小题。
每小题3分,共21分。
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歼灭(jiān)伛着(yǔ)寒噤(jìng)气息奄奄(yǎn)B阻遏(è)埋怨(mán)掳去(lǔ)销声匿迹(lì)C阡陌(qiān)憎恨(zēng)嫉妒(jí)自出心裁(caí)D伧俗(cāng)追溯(sù)藩篱(pān)脍炙人口(kuài)答:C 。
A寒噤(jìn) B 销声匿迹(nì)D藩篱(fān)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荒谬案牍天之娇子世外桃源B托辞妥贴相形见绌粗制烂造C缔听作揖莫名其妙芸芸众生D戛然驾驭物竞天择不能自己答案:B 妥帖粗制滥造 A天之骄子 C谛听 D不能自已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辩论赛上,欧文同学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谈论中国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乐观。
C面对保安的盘问,作案小偷义愤填膺....,反应相当激烈,然而在铁证面前却不得不束手就擒。
D泸州方山的风景独特优美,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闲情逸致....。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不否认,读那些文字粗糙内容单薄的消遣读物应该有所节制。
B有的宠物猫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猫被称为“喵星人”。
云南省红河州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二)

红河州2013届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含23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解题作答。
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含1~6小题,其中每小题2分,第6小题8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诚挚.(zhì) 比较.(jiào) 刊(zài)载.峥.(zēng)嵘岁月B.碧波.(bō) 符.(fú)合翘.(qiáo)首高屋建瓴.(línɡ)C.驯.(xùn)良胚.(pāi)胎卑鄙.(bǐ) 人才济.(jì)济D.炫.(xiàn)耀字帖.(tiè)细菌.(jūn ) 津.(jīng)津有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对峙布局周而复始郑重其事B.真谛蓬蒿锋芒必露海市蜃楼C.嘻戏嘹亮龙盘虎据随声附合D.松驰凋零顾名思义举一返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故事,我们要重蹈覆辙....,将古人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B.山区的孩子们想读书却没有校舍,没有书本,他们与我们现在拥有的读书条件真是无与伦比....啊!C.陆续出台的房改令意图大相径庭....,都是想通过合理控制房价而稳定房地产市场。
D.初中生课余读文学作品,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雅安灾区安置点里受灾群众不但有便携式电视让安置点的人们可以通过新闻节目了解到外界的消息,还有了帐篷住、有了热饭吃。
B.环保局长能否敢于下河游泳,成为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实现中国梦。
D. 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
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秀颀(qí)骈进(pián)忌讳(huì)间不容发(jiān)B.鲜腴(yú)两栖(xī)栈桥(zhàn)接踵而至(zhòng)C.映衬(chèn)汲取(jí)干系(gān)信手拈来(niān)D.埋没(mò)伫立(zhù)妥当(dàng)随声附和(h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禁固狭隘春寒料峭戛然而止B.余晖蜷伏平易近人挑拨离间C.诀别气概断章取意自暴自弃D.侍弄嗥鸣历历在目无精打彩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 ,即使简朴而。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A.庸俗别开生面赞同斟酌B.粗俗别开生面赞叹揣摩C.粗俗别具匠心赞同揣摩D.庸俗别具匠心赞叹斟酌4.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技术向生产生活领域和公共治理领域的不断渗透,使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就斐然。
(“渗透”用词不当)B.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能否提高综合国力的最根本途径。
(“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C.中国航天人用实践证明,只要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攻关,才有可能书写出北斗、嫦娥、神舟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
(“只要……才……”,关联词搭配不当)D.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形成及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后人的“百科全书”。
(“发展”不应放在“形成”前面,语序不当)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冰河时期不会导致持续的寒冷气候。
②尽管相对温暖,但间冰期仍是冰河时期的一部分。
云南省红河州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考试卷(二)及答案.doc

云南省红河州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考试卷(二)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5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zēng)嵘岁月B .碧__________________(bō) __________________(f ú)合 __________________(qiáo)首 高屋建__________________(línɡ)C .__________________(xùn)良 __________________(pāi)胎 卑__________________(bǐ) 人才__________________(jì)济D .__________________(xiàn)耀 字__________________(tiè) 细__________________(jūn ) __________________(j īng)津有味【答案】B难度:容易 知识点:字音2.下列词语中__________________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对峙 布局 周而复始 郑重其事B .真谛 蓬蒿 锋芒必露 海市蜃楼C .嘻戏 嘹亮 龙盘虎据 随声附合D .松驰凋零 顾名思义 举一返三【答案】A难度:容易 知识点:字形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项是A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故事,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将古人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B .山区的孩子们想读书却没有校舍,没有书本,他们与我们现在拥有的读书条件真是__________________啊!C .陆续出台的房改令意图__________________,都是想通过合理控制房价而稳定房地产市场。
云南省红河州2015届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云南省红河州2015届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的文化意义 礼对于中国文化,产生过怎样的积极意义?这值得好好回顾与总结。
首先,礼是人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人从动物界脱胎而,这就决定了人身上不可避免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但是,人与动物毕竟存在着本质区别。
那么,人应该怎样定义自己?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理由究竟何在?《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孔颖达疏说:“人能有礼,然后可异于禽兽也。
”可见,在中国人看,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生活的,而其他动物则不能。
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人生第一要义。
其次,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
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
韩愈在他的《原道》中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他认为一部《春秋》,讲的无非是严夷夏之别。
而夷夏之别则在于一个“礼”字。
春秋季世,王纲界纽,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部族乘机进攻中原,有些诸侯国被蛮风陋俗所化,完全失却享受中原先进文明的资格,故只配把它们当夷狄看待。
相反,有些夷狄之邦向慕中原文明,积极效仿,日久天长,已进于中国,则可与中原诸侯同等对待。
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者谁影响谁的斗争。
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
2015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5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聒.噪(guō)干涸.(hé)湍.急(tuān)拈.轻怕重(zhān)B.绽.放(zhàn)镂.空(lóu)空乘.(chéng)相形见绌.(chù)C.馈.赠(guì)凹.凸(āo)诘.责(jié)含情脉.脉(mò)D.瞥.见(piē)栅.栏(zhà)剽.悍(piāo)不卑不亢.(k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踊跃迁徙骇人听闻反腐倡廉B.焦躁端祥粗制滥造中流砥柱C.讴歌震憾突如奇来如愿以偿D.修葺褒砭克尽职守沁人心脾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永世长存。
在历史的天空中,当年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是在世的老兵还是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历史的精神坐标。
A.功劳即使铭刻标注B.功勋即使铭记标记C.功绩无论铭刻标榜D.功勋无论铭记标注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谈论云南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安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汉代文字学家许慎指出,汉字的构成有“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②意思是说,加强武备的目的在于制止战争③他的论述,有助于我们了解汉字这种“符号”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传播功能④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的表达符号,也是世界文明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⑤例如会意字,从字的合成就能体会其中的含义,比如“武”字,即“止戈为武”A.①④⑤②③B.①⑤②③④C.④①③⑤②D.④⑤②①③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景阳岗打虎”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均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红河州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全卷共四个大题,含24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含1—6小题,其中1—5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2分,必须使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6小题8分,共1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狡黠.(xiá)潜.力(qián) 提.防(dī) 恪.尽职守(kè)B.纤.细(qiān) 嗤.笑(chī) 勾.当(ɡōu) 黎民.百姓(mín)C.拮.据(jié) 藻.饰(zǎo) 称.职(chèn) 气冲斗.牛(dǒu)D.抽噎.(yē) 发窘.(jiǒnɡ) 干.系(ɡān) 越俎代庖.(páo)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出现失误——五环变四环,真让人叹为观止....。
B.春晚舞台上,蔡明那幽默滑稽的语言表达,令人忍俊不禁....。
C.正因为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他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3.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中的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有人把人生比喻为一部丰富多彩的作品:幼年像,充满着天真的幻想;少年像,可以尽情地抒情;青年像一出快乐的喜剧,追求生活的情趣;中年像,经历着种种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老年像,静静地品味那逝去的岁月。
①一本沉甸甸的回忆录②一首浪漫的诗歌③一篇美丽的童话④一部严肃的小说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概括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我市的灯饰将从“亮起来”变为“美起来”,目前正在实施让灯饰“动起来”的目标。
C.为了防止恶性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加大了监管力度。
D.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热播后,林志颖的儿子小小志和李湘的女儿王诗龄立即迅速蹿红网络。
5.下列关于名著内容及相关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的长篇小说《变色龙》就是他的作品。
B.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杰作。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赞誉司马迁历史巨著《史记》的名言。
6. 根据提示填空。
(每空1分,共8分)(1)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2),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3)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4)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5)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6)碧波万顷,帆影点点,这样的美景曾多次出现在诗词里,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帆”字的连续两句:,。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7——8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为响应红河州委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号召,某校九年级(3)班组织“我是文化小使者”活动,老师带领同学们到社区向居民做宣传。
请你也参加这次活动。
7.【我宣传】(4分)(1)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囊括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思想、艺术、科学、文艺、生活等。
文化名人是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也是文化的代表者。
宣传文化名人就是宣传文化。
请从下列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作宣传(从成就和对社会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介绍宣传)。
(2分)孔子司马迁祖冲之鲁迅邓稼先(2)社区将举行一场文艺演出,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如果由你来担任这场文艺演出的主持人,请你自己设计一段开场白。
(2分)8.【我行动】(2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自己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应该做些什么?三、阅读(本大题含9—23小题,共3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0小题。
(共3分)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对本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1分)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
C.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当朝统治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作者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10.“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
(共10分)【甲文】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文】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任选两个解释,每个1分,共2分)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②沿溯.阻绝溯:③湖中人鸟声俱绝.绝:④是.日更定矣是:12.将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2分,共4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13.下面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多。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乙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14.甲文第④段和乙文第①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小题。
(共10分)说一说“好声音”①“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前期投入是人民币六千万,最后的收益达到了三亿。
作为最受瞩目的电视娱乐节目,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听”。
②“好声音”里的“声音”是狭义的,单指歌唱之人声。
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声”和“音”两个字是分开使用的。
③构成声音的是声源,构成声源的是能量,而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振动,使空气分子和其他分子产生摩擦,声音就此出现。
④请不妨运用想象视觉化一下这个只有一瞬间的“漫长过程”——能量的碰撞产生声音(振动),通过或远或近的空间——声源与你耳朵之间的媒介(通常就是大气),以每秒182.88米的速度抵达你的耳廓,通过你的耳道,于是这两者开始产生共振,然后你的耳膜开始振动,耳膜内侧的小听骨对声音进行限幅和衰减以免声能传送到内耳时对其造成损害。
现在,声音的振动传送到了幽暗潮湿的内耳,分子的机械振动变成了液体振动,海螺状的耳蜗开始工作。
它开始分辨声音振动的信息,14000个长短不一的毛状声音感知细胞开始对不同频率进行处理,长的对应低频,短的对应高频。
耳朵把声音这一犹如絮乱线团的混沌整体条分缕析地拆解成一根根声音组成的最细小的声音丝线,重新组合。
刹那间,声音完成了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旅程,神经元的能量电流在我们的头脑中雷声四起、纤毫毕现——声音由振动变成了大脑能感受到的信息——声音的物理属性到此结束,而接下来的征程则变得愈加波云诡谲。
⑤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
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
听觉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所能吸收的所有声音,而我们的大脑对声音的轻重缓急进行组织排序,有选择地过滤、注意、集中、记忆,然后再做出反应,亦即,我们对声音的反应其实是我们的“欲望”——大脑的偏好对声音所做出的,要不然江州司马如何会在听了一曲其实并无太多过人之处的琵琶曲后青衫尽湿,随后触景生情地写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揉搓麻将牌的“哗哗”声反之在牌友的耳朵里恐怕就有提神醒脑之效了。
正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摘自《科学Fans》2013年10月号,有改动)15.仿照下面划线的语句,根据第④段中的相关内容填空,概括声音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过程。
(每空1分,共2分)能量碰撞产生声音——————耳蜗分辨振动信息。
16.为什么说“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
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2分)17.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18.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小题。
(共13分)良心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
“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
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
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
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
他问,二子,你看呢?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
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
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
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
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
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