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和辐射带动效果进一步增强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4.17•【字号】潍政办字〔2023〕38号•【施行日期】2023.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其他规定正文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潍政办字〔2023〕3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潍坊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4月17日潍坊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鲁发〔2022〕19号),推动《中共潍坊市委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潍坊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潍发〔2023〕7号)重点任务攻坚突破,制定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如下:一、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1.高质量建设实验室体系。
抢抓国家和省实验室体系重塑机遇,统筹推进实验室建设工作。
重点支持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建设。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2.推动创新平台建设。
推动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加大基础性、应用性、关键性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国字号和省级创新平台晋升。
力争年内新增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30家左右。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3.31•【字号】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5届〕第73号•【施行日期】2022.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届〕第73号)《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于2022年3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3月31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2022年3月31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投资开放与贸易便利第四章科技创新第五章数字经济发展第六章金融服务第七章优势产业开放第八章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九章管理创新第十章人才保障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建设和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自贸试验区应当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安全可控为前提,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要求,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立足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自贸试验区应当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深化高水平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投资贸易便利、营商环境优异、创新生态一流、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国际经济交往活跃、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自由贸易园区。
第四条自贸试验区包括科技创新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高端产业片区。
大兴机场如何实现港城融合发展

大兴机场如何实现港城融合发展【摘要】港城融合是新一代机场枢纽升级后的新阶段,是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前沿探索。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处京津冀区域的中心位置,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及发展趋势毕将形成港城融合示范区,本文从大兴机场港、产、城客观情况出发,分析了产业布局、科技创新、服务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辐射带动大兴机场周边地区转型升级。
【关键词】大兴机场;科技创新;服务保障;产业布局;融合发展2019年9月25日,大兴机场建成投入使用,总体定位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大兴机场的战略定位是国际交往门户区、创新开放引领区、和谐宜居实践区、港城融合示范区;发展愿景是构建以航空服务为基础,以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高端临空产业集聚为目标,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临空经济区;构建以生命健康为引领、以枢纽高端服务和航空保障为基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为储备的“1+2+2”产业发展体系。
大兴机场实现港城融合发展的本质,是综合利用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利用国际品质服务和全球化资源为大兴机场新航城地区产业导入和发展、高品质物业开发及招商运营提供持续服务,助力临空经济区的发展[1]。
一、大兴机场港产城发展现状1、大兴机场空港发展现状。
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涉及京冀两地,位于京津冀区域以及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的地理中心,同时位于北京南中轴延长线上。
临空经济示范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结合北京市和河北省城乡规划,依托交通干线和生态廊道,对接机场功能布局,规划航空物流区、科技创新区、服务保障区等3个组团。
2020年夏秋航季,大兴机场共有10家航司在此计划开通328条航线,共通航124个城市,大兴机场飞行区机位共268个,可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需求。
大兴机场的运行逐步成熟,对其空港和临空经济区提出更高要求,必将打造成为一个不一样的空港新城。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南州“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南州“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4.08•【字号】黄政办〔2022〕15号•【施行日期】2021.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南州“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同仁市、各县人民政府,州政府各委、办、局:《黄南州“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州十六届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4月8日黄南州“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一、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黄南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9.39亿元,比2015年增加36.64亿元,年均增长5.5%。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黄南州通过创新“智慧黄南”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为全面开启数字经济发展新时代奠定了良好基础。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资源快速汇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农牧业大数据、智慧民生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
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2020年,全州邮电业务总量2.24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3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62%;移动电话用户29.05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0.6%。
全州互联网用户6.0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6.1%。
黄南州大数据中心、三江源生态大数据中心、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藏药数据平台、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数字唐卡项目等一批重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投用。
实施全省第四、第五、第六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补偿项目共419个站点,占全省建设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其中359个通讯基站投用运行。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3.09•【字号】日政办发〔2020〕7号•【施行日期】2020.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国家、省属驻日照各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9〕187号)、《山东省推进5G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鲁工信发〔2019〕10号),为充分发挥5G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技术优势,加快5G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坚持信息基础设施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地位,合理统筹利用城市公共资源,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应用带动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部署建设5G基础网络。
聚焦5G产业链关键环节,以示范工程和重大项目为先导,全方位推进5G融合应用,加快构建具有日照特色的5G产业生态体系,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
到2020年底,完成核心城区及政府机构、热门景点、大型场馆、交通枢纽等重点应用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完成重要建筑物内室分系统建设,实现5G规模商用,在垂直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建设5G创新应用实验室5个以上、5G示范应用场景5个以上。
5G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企业实力增强,培育一批拳头产品,产业集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到2023年底,全市5G基站累计达到8000座以上,实现全市主要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并向乡镇、农村延伸覆盖,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持续增加,与5G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基本成熟,5G相关产业规模大幅度增加,对全市数字经济建设赋能作用显著提升。
广电总局印发《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行业动态I业界纵横W01靡、局印发《关于电视和為视听产业高质量M展的意见》S S S l S S i m S S S^^S S S m S S F S m SS^Z^Sn^SSS^S!T7^m,m,m STSSS7SS77棚丨_丨》8月1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下发《关于推动广播 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 16条新举措。
《意见》提出了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广播电 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作品质量更加精良,不 断推出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精品隹作。
广电5G网络和智慧广电 建设取得重要成果,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应用,网络综合承载能 力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不断满足政用、民用、商用多样性 多层次的视听需求和信息需求。
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京 津冀、长三角、粵港澳等地区产业协作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辐 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市场涌现一批特色鲜明、有较强 实力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一批布局合理、集聚引 导效应强大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一批功能融合、服务多元、优势独具的新产品、新业态,带动形成高新视听消费、创意设 计开发融合、新一代移动通信网构建、上下游电子设备生产等 行业联动发展、融合一体的新时代大视听全产业链市场发展格 局,在拉动文化信息和电子设备消费中发挥中坚作用,成为繁 荣文化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扩大内需的强力引擎,不断提升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信息消费的获得感、幸福感。
《意见》中指出,加快建设广电5G网络,打造集融合媒 体传播、智慧广电承载、智能万物互联、移动通讯运营、国家 公共服务、绿色安全监管于一体的新型国家信息化基础网络。
按照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领导小组部署,加快实现全国 “一张网”,与广电5G网络建设一体化推进。
建立全国有线 电视网络统_运营体系,加快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建设国家级 云数据中心和超高清节目交换网络及平台,加快推动有线电视 网络数字化、光纤化、宽带化、IP化改造,提升有线电视网络 对宽带业务、交互业务、超高清业务的承载能力,拓展综合信 息服务和智能化应用等新业态,建设新型家庭信息中心,实现 大屏小屏融合互动,让电视大屏用户充分享受通信红利,满足 用户对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的收视和信息需求,实现广播电视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
广深“双城”联动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战略

湾区是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以深化广深‘双城’联动强化核心引擎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双子城’”。
可见,充分释放广深“双城”联动效应、广州与深圳联手共建世界级创新平台,是广州市勇当排头兵的重要抓手。
基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广州如何充分联动深圳释放“双城”联动效应、如何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平台,是广州“十四五”时期必须牢牢把握的关键问题。
广深“双城”联动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战略◎ 丁焕峰 周锐波 刘小勇一、引言世界科技强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和核心。
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建设,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的战略目标。
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表明粤港澳大摘 要:广深“双城”联动要始终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战略支撑作用,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创新平台”发展目标,牢牢把握集聚和开放两个核心要义,着力构建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区域协同创新和科技转化服务三大支撑体系,不断强化广深“双城”联动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支撑引领、整合协同、开放门户和辐射带动等四个方面功用。
关键词:广深“双城”联动 创新发展 世界级创新平台【中图分类号】F127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21.01.001【基金项目】2020年广州新型智库书记市长圈题研究项目“广深充分释放双城联动效应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研究”(2020GZZK07)成果。
二、世界级创新平台的内涵与建设经验启示(一)世界级创新平台的内涵与主要特征经过对相关文献综述和典型城市经验借鉴研究后发现,世界级创新平台是一种全新的、最高等级的城市功能和经济形态,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和核心依托,预示着这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分工体系、价值配置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正文:----------------------------------------------------------------------------------------------------------------------------------------------------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结合本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本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制定实施《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深入实施“科技奥运”行动计划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促进自主创新行动》,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大量聚集,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创新环境日益完善,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
当前,北京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是北京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掌握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和产业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动力。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必须立足于国家创新战略,进一步深化对首都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首都工作职责和神圣使命,充分发挥首都优势,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实现重点突破,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实现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聚发展态势呈现新局面。
以城市群为引领的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和辐射带动效果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度大幅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是园区载体功能和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开发区现已成为我省现代制造业集聚、外商投资密集、投资环境优化、高新技术发展的新兴产业基地,成为促进所在城市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目前,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培育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32个。
二是特色产业集群和比较优势逐步显现。
目前已形成机器人和绿色食品在全国和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是区域增长极和产业支撑带加速形成。
城市群成为工业核心发展带,集聚起全省84%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86%的高新技术企业、95%以上的高精尖人才,创造了84%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全省工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6.对外开放合作再上新水平。
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日益深入。
一是优势产品产能“走出去”步伐加快。
大量优势装备和产能沿经济走廊向西输出到中亚地区,以开放促工业发展的成效日益呈现。
产品和服务已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
一批企业在收购国际知名品牌、吸收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已取得巨大进步。
二是“引进来”项目水平不断提高。
依托本地产业基础,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省投资,为
全省工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是区域对口合作、央地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合作深入推进,一批合作项目签约;民企与央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一批重大项目通过平台相继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