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_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教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8章 压强 第1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一】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8章 压强 第1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一】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压强的概念学生在了解压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在探究过程中,渗透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通过同学们的动手试验,得出结论,并能够运用结论解决同类问题.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方向向哪?2:相同体重的两个人行走在雪地上,一个穿戴滑雪板,另一个没有有什么不同效果?为什么?引入课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三:自学指导:内容P142-1461:什么是压力,他是怎样产生的?2:压力的实质是什么力?3:坦克车的重力与一个人用大拇指按图钉时的压力相比,那个更大?4:重力和压力有什么联系和区别?5:结合P143试验现象可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力的作用效果越;以此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有关,而且还与有关。

6:物理学中,把与的比叫压强。

计算公式:单位:称为简称,符号:四:自我小结五:当堂训练题:(一)填空题1.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和________有关.2.两个物体分别平放在静止的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3,跟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3:2,则两个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之比为,桌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3、物体上受到的叫压强。

一个箱子对地面的压强是6 000 Pa,则“6000 P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4、重力为6×104牛的大象,每只脚掌面积是600 cm2,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_ Pa。

5. 潜水员身穿潜水服下潜到水下20 m深处,该处水产生的压强为 Pa,此压强对潜水服上面积为0.02 m2的视窗玻璃的压力为 N,g取10N/kg。

八年级物理《压强》公开课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压强》公开课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压强》公开课教案沪科版第一章:导入新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压强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压强的定义和单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压强的定义和单位。

教学难点:1. 压强的概念理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1. 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自行车轮胎、铁轨、压力锅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与压强有什么关系。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都存在压强。

3. 讲解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称为压强。

4. 介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5. 通过PPT课件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计算方法。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1. 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2. 讲解清晰,学生对压强的定义和单位有了初步了解。

第二章:探究压强的大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压强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压力计、海绵等。

教学过程:1. 利用PPT课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压力计和海绵进行实验。

3.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5. 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压力/ 受力面积。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1.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2. 学生动手能力强,积极参与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第三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篇压强教案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篇压强教案

第一节压强一、教学目标:一、知道压力概念,知道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二、理解压力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知道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效的。

二、教学重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一、压强概念的理解;二、利用压强的有关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方式:列举实例、实验探讨法。

五、课时数:1课时。

六、主要教学进程:(一)、新课引入:请同窗们用两手的食指同时别离按一下笔尖和笔尾两头,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分析:两手对笔的压力相同,为何产生的效果不同呢?(按笔尖的食指要疼一些)学了本节知识咱们就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

(二)、新课:一、压力:分析以下图:得出: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且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作用于物体表面。

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一、实验探讨一:把实验小桌放在海棉上,在其上面别离放一个200克和二个200克钩码,让学生观察海棉的凹陷程度,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二、实验探讨二:在实验小桌上放一个200克钩码,让学生观察海棉凹陷程度,把实验小桌倒置过来且放一个200克钩码,观察其陷程度;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现象,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物理学上,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来表示。

三、压强:一、压强的概念: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了压强的概念:压强: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压强。

二、用速度和密度的概念类例如法让学生得出压强的公式:F== pS 强调:S是指被压物体的受力面积也即是彼此挤压p==F/S 的两物体的接触面积S== F/p3、压强的单位:压力F的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的单位是:米2,则压强p的单位是:牛/米2,称为帕斯卡,符号:Pa。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第八章第一节压强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第八章第一节压强学案

第一节压强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课时一压强概念的理解一、教材导学与探究1、自主新知(1)物理学中的压力是指将_____________的力,置于水平面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_______,但压力和重力是_________的两个力。

(“相同”或“不同”)(2)压强是指单位面积所受的_________,用字母____表示,其计算公式为_____;单位有_____。

5N∕m2读作___________,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压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

把刀刃磨得锋利是通过__________来增大压强的;推土机的履带宽大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减少压强。

2、合作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为什么引入压强物理量)(1)当在相同的受力面积上,压力越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当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以上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和_____-有关。

但如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效果呢?为此物理学便引入了物理量____,并用单位________大小来进行定义,故压强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二、重点知识分析与训练1、压力与重力的关系说明:(1)物理学中将__________叫压力,压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2)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图1 例、小明同学用40N 的力竖直向上提重为100N 的水桶,则桶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_,桶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N 。

练习1、一个重100N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如图1所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100N吗?为什么?2.如图2所示,物体重均为G ,试分析在图示的各种情况中,物体对接触物体产生的压力。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8章压强第1节压力的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8章压强第1节压力的

第1节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出压强的概念。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前面我们相继学习了一些力的知识。

今天老师想找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来讲台上比比力气,谁愿意上来呢?比赛规则是每人一枚图钉、一块木板,看谁先钉进去谁为胜。

女生拿的图钉有尖,男生的则无尖,比赛结果是女同学先钉进去,全班学生都很吃惊。

请同学们观察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是女生获得胜利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压强的知识。

【自主预习案】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压强,用符号________表示。

【课堂探究案】(一)压力1、问题思考:定义上面各图中物重为G ,外力F 请判断桌面收压力分别是多少?2、知识扫描—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二)【实验探究】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①科学猜想:压强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②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③实验器材:小铁桌,砝码,细沙④实验过程:a.探究压强与压力的大小的关系,应控制_________相同。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即压强越______;b.探究压强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________相同。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即压强越_______。

⑤结论: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压力越_____,受力面积越______,压强越大。

(三)压强1、压强的定义式: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压强》公开课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压强》公开课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压强》公开课教案沪科版第一章:导入新课教学目标:1.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压强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1. 引入压强的概念。

2. 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压缩空气、踩气球等,引导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

2. 提问学生:什么是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 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 检查学生对压强计算公式的记忆。

第二章: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1. 讲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如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等。

2.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3.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影响压强大小的结论。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的理解。

2. 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三章:压强的计算与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举例讲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压强。

2. 举例讲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胎的压强、水坝的设计等。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压强计算方法的掌握。

2. 评估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压强与生活1. 让学生了解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压强的应用。

教学过程:1. 讲解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胎的压强、水坝的设计等。

沪粤版八年级下物理第八章第一节认识压强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下物理第八章第一节认识压强教学设计
2.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教学过程:
a.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引导他们总结压强的计算公式。
b.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a.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b.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c.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实际意义。
2.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
b.分析生活中一个与压强相关的实例,说明压强在该实例中的作用,并给出改进或优化的建议。
3.创新实践题:
a.利用所学压强知识,设计一个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创新产品或方案,并说明其原理。
b.结合课堂所学,思考如何减小或增大压强,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4.小组合作题:
a.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课堂所学压强知识,制作一份PPT或手抄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b.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7.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a.布置有关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探究能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认识压强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认识压强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认识压强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介绍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压强的计算: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即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探讨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包括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介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物体的压强。

2. 使学生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难点: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包括海绵、尺子、重物等)。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地板上的砖块,思考砖块对地面的压力是如何产生的。

2. 概念讲解:介绍压强的定义,解释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概念。

3. 公式讲解: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即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4. 影响因素探讨:探讨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下压强的变化。

6.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有关压强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安排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影响压强大的因素:1. 压力的大小2. 受力面积的大小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压强的定义。

答案:1.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1)200帕;(2)无法计算,因为没有给出气球的受力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压强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压强科学探究能力要求: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4.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5.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科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全章概述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

液体压强是本章的难点。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训算”,指的是如果知道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能够通过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不要求与其他公式综合进行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这项要求,既是为了使学生深入学习压强的概念,更是为了使学生能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关于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只需知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即可,重在用来解释实际问题。

本章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强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如液体的压强是探究型课题,而其他如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也都要在实验中观察、分析与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还包括压强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

每一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

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液体的压强与密度和深度有关,然后再用实验教学验证。

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感受、演示实验、观看课件、图片和日常生活的讨论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感受、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具海绵、砖、图钉、锥子、细线、肥皂、砝码、教法导读法实验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训练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想一想:1.人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时,脚会陷下去,而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二、进行新课做一做: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按图8-2的方法做一做。

感受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

上面的例子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 。

⒈压力画一画:①请同学们画出下列各图(板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②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_________ ,指向_________ 物体。

③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_________ 。

④大家按过图钉吧?从你们的实践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那么在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不同的接触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 ?照图8-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从而得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_________ 有关系,还跟_________ 有关系。

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⒉压强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_________ 。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③单位:牛顿/米2 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

1MPa=1000 KPa=1×106 Pa=106N/m2。

3.课堂练习:单位换算(⒈) 1.56MPa =_________ = Pa;⒉ 78000 Pa =_________ = KPa。

听一听:教师讲解(2.)例题:课本P145例题解题时注意面积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平方米,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课堂练习2:某同学的质量为40千克,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20cm2,求:他走路时和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分别是多少?⒋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

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_________ 帕,混凝土是_________ 帕等等。

课本P146图中减小压强图是___,增大压强图是___。

从这些图中,你能说出怎样才能增大压强吗?又怎样才能减小压强吗?讨论。

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方向总与重力方向一致B. 压力越大,压强越大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D. 压强是物体表面上受到的压力三、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和方法四、作业布置1、课本P147中的作业1、2、3、4题。

【教学反思】1、压力的定义、大小、方向理解很容易,压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注意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2、压力的作用效果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压强(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

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

(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2.讲述(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8—12、8—15,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3、巩固练习(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尖嘴变钝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2)继续讨论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4、归纳本课内容(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老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

(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

(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四、作业布置1、想想议议P147中的第5题及“请提问”2、同步练习上的相关题。

【教学反思】1、压强的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2、压强的计算题较难,特别是步骤的书写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教学目标应用。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复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师生合作,同学讨论,并在实验中经历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 1.液体压强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过程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连通器的特点4.帕斯卡原理难点1.理解液体压强公式2.理解在连通器里各液面相平的原理教具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 的量筒、玻璃板,连通器、酒水壶、船闸挂图。

教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归纳法、阅读自学法、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问题的提出: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

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二、进行新课1.演示、讲述(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教师板书)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2.归纳小结实验情况(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3.液体压强的应用:学生观察连通器,自己阅读课本,找出连通器的特点、在生产中应用。

并用探究出的压强知识,推导其原理。

(教师引导)4.液体压强的传递:自学阅读,师提问:帕斯卡原理内容是什么?液体压强的传递的应用有那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释液压机,液压千斤鼎的工作原理。

三、课内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师生根据板书内容共同小结,结合本节的重难点,回忆所学,加深记忆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四、作业布置:1、课本P154中的作业1、2、3、4题。

【教学反思】1、液体压强规律的结论需要同学熟记,而且会应用2、液体压强公式还可以适用于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空气的力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硬气压强产生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硬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硬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过程与方法: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重点认识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大气压强的实验测定方法、大气压高度变化的规律,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