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清热消痤汤治疗Ⅱ型痤疮50例
消痤汤治疗痤疮

消痤汤治疗痤疮
青春痘,医学上称为痤疮,为皮肤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多见于青年人的面部及胸、背、肩等部位。
绝大多数患者伴有较多油性皮脂溢出,加上现代膳食结构的改变,青年人食油腻辛辣之物较多,按中医理论辨证,属湿热蕴于颜面肌肤,日久便可导致红色炎性丘疹、结节发生,湿热化毒,可继发感染成脓疱。
针对其发病机理,在临床中用消痤汤治疗此病,收效显著,介绍如下:
组方:土茯苓12克,白术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薏苡仁30克,白芷10克,苦参10克,白鲜皮12克,滑石10克。
有脓疱者加银花20克,地丁20克,大便秘结加大黄10克,皮损色红加牡丹皮12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功可清热除湿并治湿热疮毒;白术味甘苦性温,功可健脾燥湿;黄芩苦寒,功可清热燥湿;栀子苦寒,具泄热利湿功效;薏苡仁甘淡微寒,具清热祛湿功效;白芷性温芳香,功可解毒医疮;苦参味苦性寒,功可清热燥湿,并含苦参碱,对多种细菌有杀灭作用;白鲜皮味苦性寒,为祛湿热之佳品;滑石味甘性寒,祛湿敛疮为其所长;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清热解毒之良效;地丁味苦性寒,功可抗菌消炎,清热解毒。
全方共奏清湿热祛皮脂、解毒医疮的功效。
治疗期间和愈后一段时期,患者应忌食辛辣油腻之物,以免影响疗效。
自拟清肺消痤饮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 y od ] G nrl ce T M; ramet KeW r s e e n; C Tet n aa 痤 疮 俗 称 青春 痘 ,是 一种 常 见 的毛 囊及 皮 脂 腺 慢 性 炎症 性 皮肤 病 , 中医称 为 “ 风 粉 刺 ” 肺 ,部 分 患者 愈 合 后 留下色 素 沉 着 、萎 缩 或 增 生 ,严 重 影 响 患者 的容 貌 和 心 理健 康 。笔 者 白 20  ̄2 0 应 用 中药 内服 治 疗 6 寻 常痤 疮 患 者 ,疗 效 较 0 8 0 9年 0例 好 ,现 将 结 果 报道 如 下 。 32 疗效 判 定 标 准 : 按 照 卫生 部 《 肤 病 药物 临床 研 究 指 导 原 - 皮
1 临床 资料 11一 般 资 料 :6 例 患 者 符 合 寻 常痤 疮 诊 断 标准 I。女 3 例 , . O 】 l 3
男2 7例 ,年 龄 1~ 3 岁 ,病程 1 ~ 1 4 1 周 5年 ;病情 分级 采 用 Pl uy改 良分 类 法 l。 I : 粉刺 为主 ,有 少 量 丘疹 及 脓 疱 , ib r s 1 ] 级 总病 灶 少 于 3 ; I级 :有 粉 刺 及 中量 有 丘 疹 和 脓疱 ,总 病 0个 I 灶 在 3  ̄ 5 之 间 ;I 级 :大 量 丘 疹和 脓 疱 ,有 大 的 炎性 皮 0 0个 I I
2 治疗 方 法
中药清肺 消痤饮: 枇杷叶 1g 黄芩 1g 2, 2 ,白花蛇舌草 1g 2, 桑白皮 9 , 子 9 ,防风 9 ,芦荟 9 ,皂角刺 1g g 栀 g g g 2 ,升麻 6 , g
甘 草 6 。加 减 :胸 闷胀 不舒 加 郁 金 、炒 川 楝 子 ;脓疱 、囊 肿 多 g 者加 金 银 花 、连 翘 、丹 参 ;皮脂 分 泌 多 者 加 山楂 ;腹 胀便 秘 者 加枳 实 、 大 黄 。每 日 1 , 水煎 分 两 次 服 。4周 为 l 程 ,连 剂 疗 续 治疗 3个疗 程 后 观 察 疗 效 。
自拟清肺凉血祛脂汤治疗痤疮105例

旋覆花 1 2 g , 乌贼 骨3 0 g , 甘草1 0 g 。 高良 姜、 白芍、 炒麦芽为佐 , 高 良姜
每 日1 齐 0 , 水煎温服 , 早晚分服 , 连 归脾 胃经 , 温 胃散寒、 消食止痛 , 白
结节, 疹顶可有黑头样粉刺或脓 头 样粉 刺 ,可伴有不 同程度 的痒痛
感。 本 病给 患者 带来较 大的 心理压 力 。近年 来 , 笔者 自拟 清肺 凉血祛
脂 汤 治 疗 因肺 经 血 热 引起 的 痤 疮 1 0 5 例, 疗效 满 意 , 现报道 如 下。
服5 剂后暖气 、 反酸基本消失 , 其余 芍养血柔肝 、 平肝止痛 , 炒麦 芽行 症状明显好转。 二诊 : 上方去香附、 气消食 、 健脾开 胃。诸药配伍共奏 炒麦芽 、 旋覆花 、 乌贼骨 , 黄芪加量 补气健脾 、 行气止痛之效 , 达到 了 为1 8 g , 党参 加量为 1 2 g , 加茯苓 标本兼 治的 目的。本 临床观察表 1 2 g 。再 服 l 5 剂 后诸 症悉 除 , 随访 明 , 自拟舒 胃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
一
[ 2 ] 李乾构 , 周学 文 , 单兆伟. 中医消化病 来诊 。
1 . 2 诊 断标 准
诊断符合 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 疗效标 准》 [ ] 中“ 粉刺 ” 的诊 断标
准: ①初起在毛 囊口, 呈现小米粒
大小红 色丘疹 ,亦可演变为脓疱。
此 后 可 形 成硬 结样 白 头粉 刺或 黑
半 年未见 复发 。
能性消化不 良效果 良好 , 能够有效 地缓解患者 胃脘疼痛胀满不适 、 嗳 1 临床资料 5 讨 论 气、 呕吐 、 反酸等临床症状 , 值得临 1 . 1 一般资料 1 0 5 例 患者均 来 现代 医家多数认 为脾 虚气滞 床推 广应用 。 自本 院 2 0 0 8 年6 月至 2 0 1 2 年6 月 皮 是本病 的基本病 机 , 李 乾构等 [ 3 ] 肤科 门诊 , 其 中男6 3 例, 女4 2 例; 年 认为本病病机以本虚为主兼标实 , 参考 文献 龄1 4 3 3 岁, 其 中1 4 — 2 4 岁8 5 例, 2 5 — 1 ] Ha l d e r S L, T l a l e y N J . F u n c t i o n a l 脾虚是本 , 气滞 、 痰湿 、 食滞 、 血瘀 [ 3 3 岁2 O 例; 病 程 最 长6 年, 最短6 个 D y s p e p s i a: A Ne w R o meⅢ p a r a d i g m 等邪实为标 ,基本病机为脾虚气 多数患者来诊前 已接受过不同 [ J ] . C u r t T r e a t o p t i o n s G a s t r o e n t e ml , 月。 滞, 饮食劳倦感寒等是诱 因。王小 平等 l 认为本病患者大部分表现
自拟仙方消痤汤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自拟仙方消痤汤治疗痤疮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仙方消痤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门诊痤疮患者给予仙方消痤汤口服,分别于2周、4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4%和90%;结论:仙方消痤汤治疗痤疮疗效可靠。
关键词:痤疮;仙方活命饮;中医药治疗痤疮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疾病,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其主要特征,好发于面部、胸部、背部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1]。
该病虽不是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它主要发于面部,严重影响了病人的面部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仙方消痤汤是笔者根据古方仙方活命饮加减化裁,治疗痤疮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我院皮肤科门诊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5确诊痤疮患者,共50例,其中男12例,女38例;年龄19~34岁,平均年龄为26岁;病程3月~5年,平均6个月;严重程度:I度(轻)8例,Ⅱ度(中)38例,Ⅲ度(重)4例。
1.2入选标准诊断及分级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2],30日内未口服与本病相关的药物,7日内未使用与本病相关的外用药,无肝、肾功能受损者;排除有药物过敏史患者。
1.3疗效判定基本痊愈:皮损总数减少≥90%;显效:60%≤皮损总数减少<90%;好转:20%≤皮损总数减少<60%;无效:皮损加重,或皮损总数减少<20%。
基本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
1.4 治疗方法予仙方消痤汤(处方:金银花10g、防风6g、白芷6g、陈皮6g、浙贝10g、制乳没10g、皂刺6g、白芍10g、栀子6g、丹皮10g、黄柏10g、甘草6g),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
治疗期间嘱两组患者调畅心情.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忌服避孕药、不滥用化妆品等。
1.5观察项目分别记录治疗前、2周、4周患者面部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数量。
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结果50例痤疮患者在治疗2周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0%和48%,4周后治愈率和有效率达到34%和90%,说明仙方消痤汤治疗痤疮效果显著。
消痤汤组成:苦参15克,芦荟10克,紫草...

消痤汤组成:苦参15克,芦荟10克,紫草...
消痤汤
组成:苦参15克,芦荟10克,紫草1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赤芍15克,连翘10克,生薏苡仁15克,生山楂15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用纱布清洗疮面2次,洗后用纱布敷贴患处,每次10~15分钟。
功能:清热去湿,凉血活血,解毒消疮。
主治:痤疮。
方解:青春期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名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见于青年人。
病因为青春期阳气当旺,血热偏胜,加之常食辛辣、烧烤、肥甘之品,助热生湿,热邪与湿毒搏结于面部肌肤、毛窍,发为疮疹。
病位在于肌表之间。
孙浩认为外治法直接作用于疮面,可收捷效。
《外科正宗》治痤痱疮用苦参汤“淋洗患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治小儿头疮用蛇床子、白矾为末,“干掺疮上”。
本方中苦参、芦荟、连翘清热解毒,生薏苡仁祛湿,紫草、赤芍、山楂凉血活血,白鲜皮、地肤子消疮止痒,共煎水外用,对皮肤无刺激。
此外,在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炸之品,避免熬夜。
典型病案:张某,女,19岁。
因面、颈及胸前痤疮甚密,红色丘疹、脓性丘疹、小脓疱等随处可见,处以消痤方5剂,每日1剂,煎煮2次,用纱布蘸药汁清洗疮面2次,洗后用纱布敷贴患处,每次10~15分钟。
连用5天,疮疹消去大半,继用5天,疮疹全部退清。
随访1年,未复发。
清肺消痤饮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50例

络镇 痛为 法治疗 。通 络镇 痛 汤抓住 了该 病瘀 血 阻络 导
致剧 烈 疼痛 的主要 矛 盾 , 用 多味 理 气 活血 之 品 以疏 方 经通 络 、 血止 痛 。 重用 白芍 以清热解 毒 , 活 并 柔肝 止痛 。 现代 药理 实验证 明 , 白芍 的止 痛作 用 比延胡 更佳 , 白 但
经痛 3 5例疗 效 观 察 E ] 中 华 当 代 医 学 , 0 5 3 5 :0 6 J. 2 0 , () 1 8 .
而发病 。瘀 毒无 处宣 泄 , 腾 于肌肤 则 为疱疹 ; 血受 蒸 气
阻 , 络不 通而 致疼 痛 。故治 疗该 病应 以泻 火解 毒 、 经 通
E3 肖 敏 , 儒 棣 . 期 运 用 益 气 活 血 通 络 法 预 防 老 年 5 艾 早 人 带 状 疱 疹 后 遗 神 经 痛 E] 四川 中 医 ,0 62 () 3 8 J. I 2 0 ,4 6 :1.
发病 , 就会 给患 者身 心带来 巨大 的痛苦 , 以治 疗 的重 所 中之 重是 如何解 决 疼痛 的问题 。现代 医学认 为 该病 系 由水疱 一带状疱 疹病 毒感 染所 致 。 由于该病 毒 具有 亲 神 经性 , 染后 可 长期 潜 伏 于脊 髓 神 经后 根 神 经 节 的 感
神经元 内 , 当机体 抵抗 力 下降 后 , 毒 活动 繁殖 而激 发 病
无 处藏 身 。 由此可 见 , 通络 镇痛 汤结 合外治 法治 疗带状 疱 疹 , 综合 各 种治 疗 方 式 的优 点 , 势互 补 , 效迅 能 优 疗
速 而显 著 , 可使绝 大部 分患 者在 3 d至 1周之 内控制病 情, 部分 患 者一次 治愈 , 临床 证实 为治疗 带状 疱疹 的 经 最 佳方 案 。 参 考文 献
消痤汤治疗痤疮183例临床疗效观察

16 7
Suh m C iaJunl f em t— eeel y Jn o . o te hn ora o r aoV nro g , u e 7 D o
:兰 : 2
消痤 汤 治 疗 痤 疮 13例 临床 疗 效 观察 8
3 以上¨ 。13例患 者 中 I级 5 个 J 8 2例 , Ⅱ级 8 7
例, Ⅲ级 3 例 , 2 Ⅳ级 1 。所有 患者近一 月来未 2例 内服外用 任何 药 物。有 严 重 胃肠道 疾 患 或糖 尿
病、 心血管疾患者 、 孕妇 、 哺乳者不入选 。 2 2 不 良反应 . 在治疗 过程 中 , 6例 出现 不 同 有
维普资讯
岭箜 塑
—
多。在此基础上 笔者 自拟 消痤汤 , 以清 泻肺 胃湿
3个疗程 才能 达 到较 满意 效果 。 I、 Ⅱ级 患 者
热为准则。根据患者 的个体情况 , 辨证施 治 , 适量
加减 一些 药物 , 取得 了更好的疗效 。以水牛角 、 桑
12 治疗方 法 。
消痤 汤基本 组方 : 水牛 角 1 、 5g
程度恶心 , 上腹 部不适 , 调整 山楂 、 山栀量后缓解 ;
8 例伴有稀便 , 调整 大 黄 、 石 膏量 后 症状 好转 。 生 但不影响继续治疗 。
桑 白皮 2 、 0g 炙枇杷 叶 2 、 Og 黄芩 1 、 Og 山楂 1 、 5g 山栀 1 、 Og金银花 1 、 芍 1 。连翘 2 。随 2g赤 0g 0g 证加减 : 口臭 、 便秘者加大黄 1 、 0g生石膏 3 , 0g 皮
效 。结果 : 8 例痤 疮治 愈 8 例 , 效 3 例 , 率达 6 . 1 。结论 : 13 5 显 8 有效 72 % 消痤 汤加 减 治疗 I、 Ⅱ型 痤疮
自拟消痤汤治疗痤疮40例

自拟消痤汤治疗痤疮40例目的观察自拟消痤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8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0例予自拟消痤汤,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早晚各服用200 mL;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1次1 g,1日3次。
2组患者同时外用0.3%维胺酯乳膏,1日2次。
连续治疗8周。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5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自拟消痤汤治疗痤疮疗效好。
标签:消痤汤;痤疮;中医药疗法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颈、胸背部,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严重的可形成瘢痕。
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古代文献中记有“面疱”,“酒刺”之名。
笔者采用自拟消痤汤予治疗痤疮患者4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入选标准符合寻常痤疮诊断标准;入选者年龄在14~45岁之间,男女不限;治疗前30 d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7 d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外用药;治疗前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自愿参加本试验。
1.2排除标准(1)年龄45岁;(2)患者依从性较差,或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3)职业性痤疮者,如化学物质、药物引起的痤疮;(4)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5)妊娠或者哺乳期婦女;(6)精神病患者;(7)影响疗效的其他因素,如不能按规定用药者。
1.3诊断依据根据《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将痤疮分为4期。
(1)粉刺期(Ⅰ度):皮损表现为粉刺特征;(2)丘疹脓疱期(Ⅱ度):在粉刺基础上伴有脓疱;(3)囊肿结节期(Ⅲ度):在皮损基础上伴囊肿结节;(4)色素瘢痕期(Ⅳ度):上述3期症状消失,但出现色素沉着瘢痕。
1.4一般资料80例病例均来自本院2015年8月—12月的皮肤科门诊。
病情以轻、中度为主,少数重度。
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等,重度可有结节、囊肿、瘢痕。
将其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6.45±7.95)岁;病程2个月~9a,平均病程(1.52±1.48)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自拟清热消痤汤治疗Ⅱ型痤疮50例
作者:马宗仁杨昆蓉张颖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年第06期
关键词:痤疮;清热消痤汤;中医疗法;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5873+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6-0034-01
痤疮是一种损容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粉刺”或“肺风粉刺”,是由于毛囊皮脂腺堵塞引起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面部,也可见于胸、背部。
皮损呈针头或米粒大小,表面为红色丘疹,丘疹内可挤出粉渣样物,伴有白头或黑头脂粒,炎症及皮疹反复刺激成脓可导致皮肤形成萎缩性瘢痕影响面容美观。
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多认为属肺经风热,或热毒内盛,或脾胃湿热引起[1]。
笔者应用自拟中药方治疗Ⅱ型痤疮49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