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读准文中的多音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回血”、“轻盈”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人物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宽容的魅力。
4、以护士的口吻,复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理解“宽容”的意思。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中心与体裁1、轻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1)出示词语正音(2)课文写了哪几个人?(3)指导概括主要内容2、初步体会中心,了解课文体裁(1)课文到底是写人还是写事呢?(2)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三、理解人物个性,体会宽容的魅力1、体会妻的恼怒对护士的影响(1)读读课文3-8节,把写护士的语句划出来,想想护士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2)交流句子(3)体会心情变化。
①理解“瞟”,体会护士的心情。
指导朗读②联系妻子的话,展开想象,体会护士的心情。
指导朗读③分组读3-8节(4)小结:因为妻子的恼怒使护士的心情由紧张到慌乱、害怕、痛苦,所以护士第一第二针都没有扎中。
2、体会“我”的宽容对护士的影响(1)读读课文9-18节,先划出写护士的句子,再想想护士当时的心情怎么样,用一个词语写在句子旁边,再想想她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的?①理解病人说“你是新来的”这句话②体会“谢谢你!”的含义③理解“轻盈”④指导朗读3、体会宽容的魅力(1)妻子的这一句“还是你行!” 是在夸丈夫行,其实就是在说她自己不行。
她不行在哪?(2)串读全文,通过对比加深理解(3)小结:“我”和妻子不同的态度形成了不同的结果,妻子的态度让护士两次都没扎中,而“我”的宽容让护士一针见血。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童年乐趣》教案范文

【导语】《童年乐趣》是语⽂S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篇略读课⽂,节选⾃世界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是法国当代作家罗曼.罗兰。
课⽂主要写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童年的⼀段⽣活,表现出他有着相当⾼的⾳乐天赋,对⾳乐有着强烈的兴趣。
课⽂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克利斯朵夫作品第⼀号”的诞⽣过程。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指导学⽣默读课⽂,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乐的故事,认识这个⾳乐天才的性格特点,进⼀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物的⽅法。
2、引导学⽣认识“嗡、勉”2个⽣字;积累“毫不厌倦、⼀本正经、专⼼致志”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乐的故事,认识这个⾳乐天才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进⼀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物的⽅法。
教学准备:查阅搜集关于本⽂作者及《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题 在世界⽂学上,有⼀位名叫罗曼;罗兰的法国作家,花了⼆⼗多年时间精⼼构思、奋⼒写成了⼀部⼗卷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
作品描写了⼀个德国⾳乐家坎坷的⼀⽣。
今天,同学们要读的课⽂就节选⾃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乐家克利斯朵夫童年的⼀段⽣活。
(板书:童年) ⼆、学习⽣字新词: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2、展⽰并交流课前学⽣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
请同学们浏览课⽂,回忆你在预习时⾃学到了哪些字词,待会⼉选择⼀个你最想让⼤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3、学⽣浏览过课⽂后,师:我们在向⼤家介绍时要注意什么?(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积累的⽅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 4、交流: 5、⼩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在预习时⾃学词句,还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法进⾏积累,明⽩⾃⼰为什么要积累,真会学习。
三、初读感知 ⼀边默读,⼀边思考:课⽂写了克利斯朵夫童年的哪些事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 四、再读感悟 ⼀边默读,⼀边勾划:六岁的克利斯朵夫的乐趣是什么?(板书:乐趣)2、你是从哪些地⽅体会到的?(注意分别⽤不同符号勾划出刻画⼈物的神态、动作、⼼理的有关语句来)。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隐姓埋名三十年》教案三篇

【导语】《隐姓埋名三⼗年》是S版语⽂教材第五单元的⼀篇精读课⽂。
⽂章以在祖国核武器研制战线上默默⽆闻⼯作的科学家为题材,介绍了在我国原⼦弹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王承书在新中国刚成⽴时就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撤”等5个⽣字,学会12个⽣字,积累“渺⼩”等词语。
2.初读课⽂,了解课⽂的主要内容,理清⽂章的条理。
3.读⽂,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字新词,积累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章的条理,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
教具准备 1.⽣字词语卡⽚。
2.搜集王承书的资料。
教学过程 ⼀、揭⽰课题,质疑探究 1.教师板书“隐姓埋名”,全班读⼀读。
2.指名说说“隐姓埋名”的意思。
(隐瞒⾃⼰的真实姓名,不让别⼈知道。
) 3.教师把题⽬补充完整,引导质疑。
4.学⽣质疑,教师归纳。
⑴谁隐姓埋名三⼗年? ⑵这个⼈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三⼗年? ⑶这三⼗年的时间⾥这个⼈都做了什么? ⼆、读⽂释疑,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读课⽂。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字新词。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笔画出来。
2.检查⽣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⑴教师出⽰⽣字词语卡⽚,集体读⼀读。
⑵教师进⾏再强调。
字⾳:“撕、忱、撤、拆、署、昼、眈、键、炼”。
字形:“毁、拆”;注意区别“撒”和“撕”、“署”和“暑”、“炼”和“练”的区别。
⑶教师再次出⽰词语卡⽚,开⽕车指名读。
渺⼩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 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舞 ⑷集体再读,巩固认读。
3.指名反馈:谁隐姓埋名三⼗年?(王承书) 4.引导学⽣展⽰搜集到的王承书资料。
王承书,⼥、理论物理学家。
湖北武昌⼈。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观书有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
讲述的是在读书后,产生的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一起看看五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欢送查阅!五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板书: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奉献。
二、写——整体感知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
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全诗歌)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昨天,我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自学了这首诗,现在,来看看你们学得怎样三、品——复原诗情(一)、出示:自学要求: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记下不懂的问题。
(二)、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1)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2)说说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做上记号)学习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3)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查字典。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乐趣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乐趣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童年乐趣》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童年时期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乐趣,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时期的乐趣。
3.分享自己的童年乐趣,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童年乐趣》2.生字词卡片3.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PPT展示童年时期的照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童年乐趣。
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词语的含义。
3.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时期的乐趣。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乐趣?3.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作者的童年乐趣和你们的童年乐趣有什么不同?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童年乐趣。
2.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童年乐趣,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3.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写作完成后,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乐趣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童年乐趣》,使学生了解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乐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帮助学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的童年,有没有什么特别有趣的事情呢?生1:我小时候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捉迷藏。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四单元教案

11 黄道婆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准备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1)听写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2)订正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
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
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
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
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
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语文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一文。
该文选自教材第八单元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珍珠鸟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互动等方面进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能力。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如“幽雅”、“嬉戏”等。
2. 教学重点:课文对珍珠鸟的描绘,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珍珠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生僻字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珍珠鸟。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描绘动物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珍珠鸟》2. 主要内容:珍珠鸟的外貌特征珍珠鸟的生活习性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以“我喜欢的动物”为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动物是珍珠鸟。
它小巧玲珑,羽毛鲜艳,叫声清脆。
它们在树枝上欢快地嬉戏,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我喜欢观察它们的生活,也希望我们能更好地保护它们,让它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地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珍珠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2. 教学重点:课文对珍珠鸟的描绘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珍珠鸟。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示儿1

示儿教课剖析古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逝世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简洁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
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实的感觉一位爱国诗人一生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期望光复失地,一致祖国的激烈的爱国热忱。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能联合当时的写作背景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浸透点:领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四)美育浸透点:让学生感觉诗的神韵美、境界美。
要点 ?难点 ?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要点:吟诵古诗,想象境界,领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二)难点:联合时代背景,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解决方法:增强朗诵,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设计特点:自主体悟想象创新教课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教课过程一、揭题解题,沟通资料师 : 看老师写个名字 ( 板书 : 陆游 ) 你对他认识多少 ?生 1: 南宋爱国诗人 , 一世创作诗作九千三百首之多 .生 2: 陆游字务观 , 号放翁 , 越州山阴 ( 今浙江绍兴 ) 人, 生于 1125 年, 卒于 1210 年.生3:陆游一世创作好多诗歌,保留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志向,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师:他在你心中是个怎么样的人?(媒体播放诗人暮年画面)让我们再来看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陆游?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在临终前作了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
(板书:示儿)这也是他临终前的绝笔诗。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生:“示儿”就是给儿子看师: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生:叫遗书师: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生:写财富的分派等师;那陆游写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示儿》配乐放录音二、自由朗诵,自悟诗情1.自读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设计理念:本文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心世界,着力通过图文结合,引导朗读,激发学生想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培养想像能力、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习2个新部首。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体会“我”为雨中的小鸟担心的真势情感,学会关心弱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是怎样关心小鸟的。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是怎样关心小鸟的。
课型:新授课教法:谈话、讲授、合作交流教具:小鸟标本、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1、出示小鸟标本)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动物?(小鸟)今天,小鸟很开心,它飞呀飞,来到了你的桌上,你会怎样做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扬关心小鸟的孩子是好孩子。
)2、小鸟飞呀飞,飞到一个小朋友家的阳台上下班。
这个小朋友会不会像我们班的小朋友一样关心爱护他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3. 板书课题,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自由朗读课文,用笔标出生字,把难读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 听老师范读,注意听清楚自己不会读的生字词3. 出示生字、生词片认读,再去掉拼音认读。
4. 再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1.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各写了什么?2.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结合图理解。
3. 我看到湿漉漉的小鸟,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小组合作学习2----5段。
并讨论。
4. 交流汇报。
(1)“我看到的小鸟想到它很可怜,同情小鸟。
让学生找出句子。
(2)我看到小鸟,阻止妈妈到阳台收衣服。
找出动作的词,指导学生读出感叹的语气。
体会我内心充满同情、关爱的情感。
(3)朗读课文,有爱心的小朋友站起来。
有感情的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1. 学习本篇课文,你喜欢课文的小朋友吗?你喜欢他吗?请你用词赞美他。
2. 我们班的小朋友想得到赞扬吗?说说你是怎样爱护小动物的。
小结:本篇课文写了“我”看见一只小鸟在阳台上躲雨,便阻止妈妈到阳台上收衣服的事。
课文图文并茂,语言亲切,感情自然趋势,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于激学生关心弱小的愿望。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麽事。
二、朗读课文,加深理解1. 让学生自由朗读。
2. 指名分角色朗读,其它同学当小老师,评评谁读得好。
3.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4. 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3带标点的句子,请学生看尊准标点,自由朗读,读准确的当小老师带全班读,并给句子加上标点。
三、小组合作,自学识字1. 小组长带领复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的读音,说说记忆生字的方法,提出难记的生字,请小老师指哪些生字最容易读错,并带领大家认读。
2. 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请小老师给大家指出易错的字,并带领大家认读。
3. 用生字口头组词。
并说句子。
4. 指导书写。
(1)认识2个新部首(2)观察田字格生字,指出难写字,老师范写。
(3)学生独立书写。
(4)检查订正,评价谁写的好。
四、积累词语1. 朗读课文,把喜欢的词语摘下来。
2. 用本课的生字组几个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蓝里。
小结:你们也很会保护弱小,课文语言亲切,感情自然真挚,很适合我们的小朋友。
大家表现的真棒。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用它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从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从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具准备课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画出不懂的地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第一课时一、深情介绍,引入课题1、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
本单元课文将把我们带入动人的民间故事中,让我们感受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中,去看看一只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神鸟3、揭示课题:“神鸟”的“神”是什么意思?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字音。
多音字:可汗、闷头不语、看着、更夫、埋怨。
易读错音的字:伶、淙、吩咐指导形近字:“燥、躁”“婉、碗”2、出示新词及含有新词的语句,检查认读及理解。
3、速读课文,再次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神鸟是通过哪几个故事让自己彻底逃生的?4、交流。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神鸟神奇?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人们捉不到它。
抓住重点词语“不少国家……”“谁也没有捉到”“都走出一条山路来”,读懂捉神鸟的人很多,神鸟很神奇。
2、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
神鸟和可汗之间有什么样的约定?出示:你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
指导朗读,并引导造句,再读原句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3、用故事打动人心,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使人违背约定。
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三个故事有哪些相似点?你对文中的狗、猫、乌鸦怎样评价?请发表你的感言。
师相机引导朗读依尔特格尔可汗叹气的话。
这样好的狗、猫、乌鸦问什么遭到错杀?你想对文中的猎人、妇女、阿尔拜说些什么呢?这三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4、可汗最后决定不再捉神鸟。
指名并指导朗读第十七自然段。
此时,可汗的表现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可汗有如此巨大的反差,说明了什么?(1)、可汗也有同情心。
(2)神鸟确实聪明。
(3)告诉人们:要做善良的人。
5、总结四、布置作业你想对文中的猎人、妇女、阿尔拜说些什么呢?请用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下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1、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文章表达人们怎样的心愿?2、你发现了吗?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3、总结: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
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
而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三、学习生字重点指导书写“贼”“澈”“袱”四、拓展阅读阅读其他民间故事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戈“字旁。
积累”词语巾帼英雄、赫赫战功、替父从军、男扮女装”等词语。
2、继续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出“替、扮”在字典中的页码。
过程与方法:1、正确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所花木兰的故事。
情感与态度: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教学设备:课件、字典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入课题。
1、师:在大屏幕上,有一位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她是谁?2、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题。
39,花木兰3、读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观看课文动画,想想:听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
3、自渎课文,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练习说话。
花木兰( )。
4、结合回答,学习生字。
(1) 学习生字。
(2) 读词语,质疑。
5、用音序查子发查:替、扮三、再读课文,走进花木兰。
(媒体演示)四人小组读,读课文2-4小姐,想一想:1、花木兰怎么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2、花木兰又是怎样来到前线立下赫赫战功的?(一) 木兰从军1、花木兰怎么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课文哪几小节告诉我们的?2、读相关小节。
3、师生合作读第三小节。
4、当木兰看到紧急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心理是怎样想的?用直线划出。
5、交流:学习生字:幼6、于是,她决定( )。
板书:替父从军7、你喜欢花木兰吗?为什么?(二)、木兰征战1、花木兰又是怎样来到前线立下赫赫战功的?再读相关小节。
2、师生合作读第四小节。
3、出示句子,圈出动词。
4、朗读指导。
男女生赛读。
5、观看《花木兰》片段,思考:花木兰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她又是怎么做的?6、交流小节,板书:英勇善战巾帼英雄。
(三)木兰回乡1、引读第五节。
2、媒体出示图片::想象:当大家看到穿上女装的花木兰时,会怎么说?选择其中的一句说一说。
四、师生合作复述课文。
五、网上了解巾帼英雄--------------秋瑾、任长霞。
板书:替父从军45、花木兰巾帼英雄英勇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