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 缺陷分类

合集下载

GMP新增缺陷举例(关键缺陷)及分析

GMP新增缺陷举例(关键缺陷)及分析

GMP新增缺陷举例(关键缺陷)及分析一、严重缺陷(举例)分别在“厂房、设备、生产管理、无菌产品”等4方面原有分类项下增加4条示例,同时,新增了“数据可靠性、质量控制”等2个新分类项,包括7条示例,严重缺陷示例总计增加11条,具体如下:(一)厂房1.关键生产厂房、设施未按要求清洁或清洁不充分,不同品种间的交叉污染风险较高。

(二)设备1.关键生产设备未按要求清洁或清洁不充分,不同品种间的交叉污染风险较高。

(三)生产管理1.工艺变更引入影响产品质量的风险,但未经过系统的研究和评估。

如变更西林瓶稀释液水浴灭菌工艺,采用色水法进行成品检漏,工艺变更关闭前未充分评估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包括水浴灭菌及色水检漏步骤对产品的质量影响。

(四)无菌产品1.无菌操作区环境监测发现微生物(尤其是真菌或霉菌),在调查和处置不彻底情况下,仍继续进行无菌生产操作,并放行相关产品。

(五)数据可靠性1.无正当理由修改生产、检验用设备和仪器(如完整性测试仪)的系统时间,如发现仪器输出打印记录或电子记录显示的时间与实际操作时间不符,操作人员未经授权即对仪器系统时间进行修改,以掩盖仪器时间错误的事实。

2.无正当理由转移或删除关键检验用设备和仪器(如完整性测试仪)中存储的历史数据,如仪器或设备自身的电子数据存储能力尚未达到极限,且无相关操作规程规定的前提下,操作人员未经授权即将仪器或设备中现有的电子数据进行转移或删除。

3.关键生产、检验活动(例如工艺验证、方法学确认/验证、稳定性考察等)、数据(例如过滤器完整性测试、关键物料称量、灭菌过程、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溶出度等)缺少原始记录,或原始记录无法溯源;4.对关键数据或记录无合理解释地弃用,或以其他方式选择性使用数据或记录;5.无法确保数据和记录的可靠性,导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的评价产生严重影响;6.故意损毁、隐匿记录和数据或者其存储介质等故意破坏记录和数据的真实性。

(七)质量控制1. 药品生产的关键物料、中间体、成品的检验未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严重影响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GMP缺陷汇总】实施GMP,可能存在的缺陷

【GMP缺陷汇总】实施GMP,可能存在的缺陷

【GMP缺陷汇总】实施GMP,可能存在的缺陷01《机构与人员》1.将中间产品的取样、检验等职责交由生产部门负责。

2.培训落实不到位,培训针对性差。

新员工未掌握操作技能即独立操作。

3.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员偏少,在有人请假时不能及时管理到位。

4.特殊岗位(如中药材检验)缺乏有实际经验的人员上岗。

5.质量转受权人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

6.进入洁净区的维修人员未进行微生物知识培训。

7.对进入不同洁净级别区(室)的外来人员,未进行个人卫生、更衣等要求的现场指导。

8.洁净服未进行编号,不同洁净级别衣物在一起清洗、整理。

02《厂房与设施》1.功能间面积偏小,生产物料存放及人员操作空间不够,容易造成混淆、交叉污染。

2.未按维修计划对厂房进行维修保养,不能提供相关记录。

3.厂房改造图纸不受控,没有版本号,不能追踪修订历史。

4.厂房设计不合理,储存物品区同时作为人流通道。

5.企业对多产品共用厂房设施、设备的风险评估不充分。

6.新安装设备设施或硬件改造无记录,改造后未进行验证、修改文件、人员培训。

7.在线生产过程中,加工过的物料与未加工过的物料放在同一垫板上,且容器无物料名称。

8.温、湿度监控点不具有代表性。

温、湿度,压差出现超标情况,未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未按偏差管理制度执行,记录与实际不符。

9.对产尘大房间的气流流型未进行确认,不能充分证明该区域的粉尘不外泄。

10.下水管管径过小,排污水时溢至周围地面。

水槽及盖板过小,水封过浅,无法形成水封。

11.车间产尘操作间除尘设施除尘能力不够,方法不正确,除尘效果不好。

12.对直接入药的中药饮片粉碎间及人员、物料进出间未参照洁净区管理。

13.包装区域不同的包装线之间未采取有效的物理隔离。

14.毒性饮片库为玻璃门窗,不符合安全储存的要求。

15.接受、发放和发运区域不能有效地保证物料、产品不受外界(如雪、雨)的影响。

16.在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进行取样,未建立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书面程序。

新版GMP检查常见缺陷(部分)

新版GMP检查常见缺陷(部分)

检查常见缺陷:未对辅料残留物环氧乙烷进行检测。

(第12条)质量受权人的相关培训不到位。

(第25条)未建立人员因身体不适而不适应生产的报告制度。

(第29条)对参观和未经培训人员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未进行更衣指导。

(第23条)未严格执行一般生产区厂房的清洁或消毒的书面操作规程。

(第41条)未规范保存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

(第45条)对多产品共用厂房、设施、设备的可能性缺少相应的评估报告。

(第46条1款)设备的排水设施的防倒灌的装置非空气阻隔式。

(第51条)仓储区满足物料和产品的贮存条件的检查或监控记录不全。

冷库自动监控温度装置失灵。

(第58条)原辅料不合格区、成品退货和召回区未进行有效隔离。

(第61条).设备预防性计划和操作规程不完善,维护和维修记录不全。

(第80条)用于药品生产或检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日志中缺少清洁、维护、维修等内容;第86条)应对制药用水及原水进行定期监测。

未对纯化水总回水和总送水的电导率进行日常监测。

(第100条)空气净化设备安装清单未存档;用于洁净室灭菌的浓度确认无相应文件说明;洁净室消毒周期确认资料内容不完整(第139条)。

物料接收记录未注明包装容器的数量;未注明生产厂家。

(第106条)缺少确认每一包装内原辅料的记录。

(第110条)工艺验证中未对混合均一性进行统计分析。

(第138条)验证方案及报告中缺融浆罐、反应罐搅拌速度,搅拌桨的最低高度、反应温度等运行参数,并未对参数评价。

(第139条5款)对新建车间设备运行与制品生产过程验证,质量控制缺少与原车间进行比较评价。

(第142条)验证总计划未对空调净化系统、制药用水系统年度质量回顾等相关内容提出要求。

(第145条)生产工艺规程和部分操作规程及记录内容不全。

一些操作参数和控制参数不明确。

(第150条)批生产记录的修订未按操作规程管理。

(第153条)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签名和日期不规范。

(第154条)偏差和变更管理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偏差和变更的类别方式。

GMP-15、检查缺陷分类和检查报告

GMP-15、检查缺陷分类和检查报告
13
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检查报告撰写
一、检查的情况简述 二、缺陷情况 三、结论
14
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一、检查的情况简述: 请描述此次认证检查的企业的基本信息, 包括:认证检查的范围、检查的剂型和产 品的实际生产情况、检查小组工作情况的 简述; 在此企业的其它生产活动(如研究、开发 等); 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的情况; 质量管理体系的简述。
20
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二、缺陷情况: (二)机构与人员(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 范(2010年修订)》,第三章) 简要描述下列问题: 关键人员的资质、经历和责任; 培训的安排及保存记录的方法; 从事生产人员的健康要求; 个人卫生的要求,包括着装。
21
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二、缺陷情况:
(三)厂房与设施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 订)》,第四章) 简要描述下列问题: 生产区域,如贮存和生产(包括称重、加工、包装)的 位置、设计等,人流和物流; 处理高毒性、高危险性和致敏性物质的特殊区域; 建材和涂料的性质; 管道、通风、空调系统,以及蒸汽和气体的供给。对有 污染和交叉污染潜在危险的重点区域应详细描述; 生产区房间的级别分类,包括清洁间; 水系统; 预防维修程序及计划; 其他必要的设施和系统的确认。
32
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三、结论: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判定检查结果为“ 符合”: 1)只有一般缺陷; 2)有主要缺陷,但整改情况或计划证 明企业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缺陷进行 改正。必要时可根据情况对企业的整改 进行现场复核。
33
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三、结论: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判定检查结果为“ 不符合”: 1)有严重缺陷; 2)有多项主要缺陷,表明企业未能对产 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3)重复出现前次检查发现的主要缺陷, 表明企业没有整改,或没有适当的预防 措施防止此类缺陷再次发生。

GMP缺陷分类

GMP缺陷分类

Health Products and Food Branch Inspectorate健康产品与食品检查部Guide-0023指南-0023Risk Classification of GMP Observations,2003editionGMP缺陷的风险分类2003版Supersedes:June1st,2000edition替代2000年6月1日版本Date issued:April4th,20032003年4月4日颁布Date of implementation:June1st,20032003年6月1日执行Ce document est aussi disponible en français.本文可提供法语版翻译者:张磊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校对:张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TABLE OF CONTENTS目录1.0PURPOSE目的 (4)2.0BACKGROUND背景 (4)3.0SCOPE范围 (4)4.0DEFINITIONS定义: (5)5.0GUIDE指南 (8)5.1Assignment of the risk to an observation缺陷的风险评定 (8)5.2Assignment of the inspection rating检查结果分级的评定 (8)5.2.1Risk1observation:1类风险缺陷 (8)5.2.2Risk2observation:2类风险缺陷 (9)5.2.3Risk3observations:3类风险缺陷 (9)5.3Additional guidance补充指南 (9)Appendix1附录1 (11)Appendix2附录2 (14)Appendix3附录3 (25)Health Products and Food Branch Inspectorate Risk Classification of GMP Observations 1.0PURPOSE目的To classify the observations noted during establishment inspec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risk.对企业检查中记录的缺陷根据其风险进行分类。

GMP 缺陷分类

GMP 缺陷分类
包装材料(PM)仓库
包装材料无区分批次的批号或其他编号。 主要包装材料(铝塑泡罩)贮存在不清洁环境中。 退料未适当隔离。
21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供水系统
水处理系统中所用材料不当,
例如,耐勒克斯(塑料) 橡胶软管。
化学消毒后, 无经过验证的冲洗程序
(即,显示消毒剂有效除去)。
采集质量控制样品时, 冲洗量大于要求生产人员 冲洗的量(即,质量控制样品未模拟生产人员如何将水用于生产/清洁)。
月) 欧盟与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检查署的各种质量体系 欧盟、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内共享的良好生产规范检查
员集体经验
3
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的良好生产规范缺陷分类
关键缺陷 该缺陷已产生或导致重大风险,该风险涉及产生对人或 动物患者有害的产品或可引起食品动物中有害残留物的 产品。
(关键缺陷是一种严重情况,将会导致考虑采用监管措施,同时必须能够合理界定缺 陷和有害产品之间的明确联系。如果这种联系无法合理界定,缺陷应视为“重大”。)
值仅显示为5Pa) 多用途装置采用了再循环的气但无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 未安装规范安装过滤器或未规定安装过滤器。维护控制不当(如未监测过滤器
是否泄漏和堵塞)。 末端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的压降超出规定的变出值。 因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试验未进行,缺乏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完整性的证据。 操作空气处理机和清洁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的标准操作规程并未之处接通和
16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人员与培训
用于指导人员的组织结构图与职位描述不充分。 未阐明主要人员职责(生产经理、质量控制经理以及生产经理与质量控
制经理缺席时的指定人员)。 不够资格且缺乏培训:
将对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岗位分配给临时工和实习生。 未经过标准操作规程培训即安排最新招聘人员负责批评审和放行。

gmp缺陷项

gmp缺陷项

gmp缺陷项主要缺陷1.质量检验⼈员岗位实操⽅⾯的培训不到位,检验基本知识掌握不全⾯。

⽐如未对⾼氯酸滴定液进⾏温度校正;熔点检测仪未按药典要求定期使⽤熔点标准品进⾏校正;检测装量⽤的量筒不是量⼊式的。

(第119条)⼀般缺陷项:1.车间纱窗布满灰尘,且有⼀个的固定条已脱落(第41条)2.企业所⽤的摇摆颗粒机的清洁⽅法⽆饮⽤⽔冲洗时间、清洁剂配制⽅法内容(84条)3. 企业所⽤的摇摆颗粒机的使⽤记录⽆所⽣产药品规格等项⽬(86条)4.化验室使⽤的⽔分测定仪未见校准标识;(第九⼗⼀条)5.仓库⼈员未按操作规程对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进⾏检查,如内包材仓⼝服液体药⽤聚酯瓶外包装上⽆批号标识;(⼀百零六条)6.批⽣产记录版本由(PM-2CTY)001-00变更为PM-R001-01,未按⽂件管理操作规程办理⼿续;部分⽂件的分发记录不完整,如新修订的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分发部门包括质量管理部、⽣产技术部、⼈事⾏政部,分发记录只有⽣产技术部有签收记录;(第⼀百五⼗三条)7.提取(煎煮)记录⽆压⼒、温度、加热时间参数;配液(总混)记录⽆混合温度、压⼒参数;灌装记录⽆灌装速度参数;(⼀百七⼗五条)8.固体制剂混合制粒间正在进⾏混合制粒,⽆⽣产状态牌;(第⼀百九⼗⼀条)9.对照品溶液的配制记录⽆对照品来源、批号及⽤途等信息;(第⼆百⼆⼗三条)10.企业成品留样证⽆留样样品规格项⽬;常温留样室温度记录为32℃,未采取相应的⼲预措施;(第⼆百⼆⼗五条)11.矩形压⼒蒸汽灭菌器再验证报告,未对最冷点和最热点进⾏确认;(确认与验证附录第五⼗条)2016年上半年全省药品 G MP 跟踪检查发现缺陷梳理清单(其它部分)组织机构、⼈员、培训⽅⾯1.车间⽣产⼈员健康查体表中缺少⽪肤病、肝功、过敏试验等信息,质检⼈员查体表中⽆辩⾊⼒检查信息。

(31 条)电⼦记录数据完整性(含计算机化系统)⽅⾯2.药品稳定性试验箱、⽣化培养箱⽆备⽤电源,真空冷冻⼲燥机计算机⼯作站⽆备份数据⽤的移动硬盘;完整性测试仪内保存历史数据不完整,不能准确追溯到所测试的滤芯。

GMP检查缺陷项目汇总

GMP检查缺陷项目汇总

某厂固体制剂的国家局检查,有点意思1.从事药品生产操作的人员未经相应的专业培训.06012.洁净区使用的卫生工具未明确限度使用区域.11033.与设备连接的主要管道标志不规范.33014.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内容不完整.37015.主要原辅料及内包材储存、发放未标明原始生产批号。

38016.包装工序印有与标签内容相同的包材未专柜(或库)存放,未实际需要量领取。

47027.验证过程中的数据和内容不完整。

60018.部分文件的内容不完整,可操作性差。

65019.批包装内容不完整,缺少上批包装清场记录的副本。

720110.质量管理部门未严格履行滴定液的管理制度。

750311.没有用户的药品质量投诉和不良反应记录和调查处理表格。

8101国家组织的检查,时间在2002年。

1、大容量注射剂车间地面、墙面不平整光滑,有破损、积水,不耐受清洗消毒(1101);2、大容量注射剂车间洁净区灌封间、稀配室灯具管道连接部位有裂缝(1601);3、大容量注射剂车间活性炭称量间防称尘、捕尘设施效果较差(2401);4、原辅料库清洁卫生较差,有灰尘、蜘蛛网(2601);5、大容量注射剂车间上塞机的选型、安装与生产要求不符,有锈蚀(3101);6、未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规程,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内容不完整(3701);7、部分验证过程中的数据不全,分析内容不完整(6001);8、部分文件的制定不详细,可操作性不强(6501);9、菌种传代、发放记录内容不完善(7503)。

一跟踪检查(原辅料)结果:1.标签库内部分包装材料未严格按规定分批堆放、设立货位卡。

2.原辅料管理程序未规定原辅料的验收须按经批准的供应商原辅料目录进行核对。

3.生产使用的部分原辅料未记录生产厂名。

4.部分检验原始记录内容不完整,如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未能体现检验的具体过程,辅料部分检验项目如鉴别等的检验原始记录内容简单,仅有判断结果。

5.微生物限度检验规程内容简单,无各品种具体的操作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蚂蚁和失踪大象 的数目”
10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质量保证(1)
不具备独立的质量单位: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不当处理不合格(OOS)结果:
未不合格调查即重新检验不合格产品。
不具备处理背离情况的体系:
未记录、解释或调查对规定程序或标准的背离情况。
未进行定期产品质量审核:
断开空气处理机组的顺序(用以防止压力梯度和压力方向反转)。 经常观察到气流反转,但未经证明。
20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原料库(原料和包装材料)
收货港:
无遮盖物保护、不清洁,现场无除尘装置可用,无有效虫鼠防治。
原料库(活性药物成分、赋形剂):
根据生产商标签,无适合的贮存条件(温度、湿度)。 贮存原料未适当隔离和贴标签,存在混淆和交叉污染风险。 发现仓库中过期或重新检验的活性药物成分未正确加标签。
23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设备 未充分验证或执行清洁程序:
生产设备、房间、墙壁和门上的先前产物余物 流化床干燥器(FBD)的辊筒出错,如,筛被损坏,在辊筒内侧观察到硅树脂颗

处理白色物料时,流化床干燥器的辊筒上可看见粉红色残渣 未采用验证程序清洁设备零件(即流化床干燥器的除尘罩) 洗衣机和清洁设备未进行清洁验证(潜在污染源,如果非专用) 清洁前设备放置时间不是清洁验证的一部分 如果进行清洁验证测试,采用未经验证的分析方法 清洁程序不包括足够的细节以确保能够一致采用清洁方法 未始终保存清洁记录 清洁标准操作规程不包括设备需求,至少需要表面清洁的要求(标记为“清洁”
28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质量控制
未充分培训人员 未确保分析员可以胜任新的检验方法(如,通过检验已知对照标准品或由有经
验的分析员检验样品) 每批原料和成品未留样 稳定检验程序不充分:验证和监控稳定箱。提取和检验样品。原始数据-伪
造数据 对照物:确认、贮存和使用的问题
主要标准品来源 工作标准品规范化:选择活性药物成分、检验 贮存和使用对照标准品
改变供应商。
15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合同生产或分析
签合同前未评价合同接受方。 与合同检验实验室的协议不符合良好生产规范(第7章)。 未就规范和检验程序与合同实验室进行充分沟通。 良好生产规范协议不充分
未确保协议清楚地规定哪家公司负责方法验证。 未规定合同实验室应采用的方法。 未确保验证合同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合同实验室未遵守批准的检验程序。
后,不监测人员服装和手套
25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生产
液体、乳剂和软膏:
清洁后未控制输送软管
– 未贴上清洁标签 – 未进行污染保护 – 储存时软管上留有水残留
输送软管的清洁验证未充分解决,也失效 清洁验证不包括用于生产的输送软管
26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文件
以下文件的编制、审查、批准权限和控制不足:
行其法律职责;或
• 包括其他几种缺陷,就其本身而言均不是重大缺陷,但可一
起代表重大缺陷,也应根据重大缺陷进行解释和报告。
6
重大良好生产规范缺陷实例
关键缺陷实例:
• 未进行产品质量评审。 • 未保护存储设备(用于制造非无菌药品)免于污染。
7
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的良好生产规范缺陷 分类
其他缺陷(或次要缺陷)
13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验证/确认
验证主计划 未确定要求确认和验证的设备、体系和工艺,也未确定政策。
确认不充分 设备未经确认 安装确认或运行确认中使用的仪器和仪表未校准。 工艺验证无安装确认和运行确认证据。 未再确认对设备进行的大修。
验证不当 工艺验证:缺乏数据完整性:无原始数据或具有伪造数据迹象。 清洁验证:无清洁验证,所选范围不适当或分析方法既不具选择性也 不具敏感性,例如,紫外线分光光度计与高效液相色谱仪。
粉尘控制和提取 隔离和压差 清洁程序
27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作用取决于生产 质量保证部不参与批准原料和包装材料及设备新供应商 质量控制设施不当(空间、设备、放行前使用或销售检验所有材料、中
间体和成品的试剂) 无质量控制人员能力矩阵可用于质量控制检验样品的分配 放行前批生产和检验记录审查不足
设备、工艺、设施和体系的变更)。
12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卫生
个人卫生程序和设施不足: 更衣室(无横越式长凳)、防 护服和消毒液。
个人卫生: 缺乏规定频率的体格检查,缺乏对聘用临时工 的体格检查。
缺乏对饮食、嚼烟、吸烟与饮用酒精饮料的政策及对饮食、 嚼烟、吸烟与酒精饮料消耗设施的政策。
4
关键良好生产规范缺陷实例
关键缺陷实例:
• 未进行将大气污染物(非无菌生产)减至最少的空
气过滤或空气过滤严重不充分。
• 缺乏灭菌验证(无菌生产)。
5
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的良好生产规范缺陷 分类
重大缺陷
非关键缺陷:
• 已产生或可能产生不符合上市许可的产品;或 • 表明严重背离良好生产规范;和/或 • 表明严重背离生产许可证的条款;或 • 表明未履行批放行标准程序或无合格人员(或授权)人员履
16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人员与培训
用于指导人员的组织结构图与职位描述不充分。 未阐明主要人员职责(生产经理、质量控制经理以及生产经理与质量控
制经理缺席时的指定人员)。 不够资格且缺乏培训:
将对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岗位分配给临时工和实习生。 未经过标准操作规程培训即安排最新招聘人员负责批评审和放行。
14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召回
缺陷分类不当: 将标签上活性物质的错误剂量和/或错误名称归类为次要缺陷,花上好几天时 间才做出召回决定。
对当局和客户通知不当: 缺乏对召回程序有效性的评估,未进行模拟召回。
投诉
调查不充分: 未针对投诉进行充分调查,未向客户反馈。 政策不当: “产品销售起3个月后不接受投诉”。 未评价趋势: 未定期评价投诉以评估趋势并解决投诉,例如,再验证、再培训或
对于必须检验的纯化水样品无时间限制。
22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设备
构造材料不当 接触有粗糙焊缝的零件。 确认通常不充分
裂缝表面,有缺口且不光滑。
无计划性预防维护计划(即用受损金属筛筛分物料) 无证据表明纯化水系统路的不锈钢管焊缝的质量(即,焊接证
书,样品焊缝) 用于清洁和维护的设备位置不当
月) 欧盟与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检查署的各种质量体系 欧盟、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内共享的良好生产规范检查
员集体经验
3
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的良好生产规范缺陷分类
关键缺陷 该缺陷已产生或导致重大风险,该风险涉及产生对人或 动物患者有害的产品或可引起食品动物中有害残留物的 产品。
(关键缺陷是一种严重情况,将会导致考虑采用监管措施,同时必须能够合理界定缺 陷和有害产品之间的明确联系。如果这种联系无法合理界定,缺陷应视为“重大”。)
29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质量控制(微生物)
培养基准备:
无阴性和阳性对照 无单独的培养基制备室
设备:
无单独的高压釜进行培养基灭菌和所用培养基的净化
环境监测:
平板培养法接触不足,空气采样或抽汲不充分
纯化水:设计、证明、消毒和检测不足 消毒剂验证:未采用标准原种培养物进行挑战试验来确定最小稀释倍
工艺规程 原料和包装材料规格 生产和包装说明 批处理和包装记录 成品规格 标准检验程序和相应结果
未授权变更和背离,数据输入不准确以及伪造 缺乏书面程序和记录以进行收据管理、材料检疫、取样、加标签、贮存和分发;
设备和物资的清洁;产品的处理、包装和销售。
无生产和包装不同阶段的产量限制 无过程控制;交叉污染或混淆风险高 对污染和交叉污染处理不当:
包装材料(PM)仓库
包装材料无区分批次的批号或其他编号。 主要包装材料(铝塑泡罩)贮存在不清洁环境中。 退料未适当隔离。
21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供水系统
水处理系统中所用材料不当,
例如,耐勒克斯(塑料) 橡胶软管。
化学消毒后, 无经过验证的冲洗程序
(即,显示消毒剂有效除去)。
采集质量控制样品时, 冲洗量大于要求生产人员 冲洗的量(即,质量控制样品未模拟生产人员如何将水用于生产/清洁)。
范依从性的所有失误趋势。 自检后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跟进不充分。
18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供应商审核
供应商批准和审核方案: 仅对于ISO认证,无审核报告或活性药物成分考虑充分。 未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例如,现场生产的其他原料的影
响。 使用未经批准的供应商。 仅批准供应商(贸易商、中间商),不考虑原料生产商。 批准使用不受控制样品的供应商。
确保始终符合质量和监管要求。
11
检查过程中的实际观察结果
质量保证(2)
不具备变更控制程序:
不具备记录、评估影响和批准变更(原料、设备、设施等) 的程序。
未进行变更控制程序即引入新产品。 变更控制体系不包括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所有项目(附件15
第44条)。 限制变更控制过程以记录更改(不包括大型装置改造以及对
值仅显示为5Pa) 多用途装置采用了再循环的气但无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 未安装规范安装过滤器或未规定安装过滤器。维护控制不当(如未监测过滤器
是否泄漏和堵塞)。 末端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的压降超出规定的变出值。 因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试验未进行,缺乏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完整性的证据。 操作空气处理机和清洁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的标准操作规程并未之处接通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