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朝代大多没有超过三百年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为什么中国历史改朝换代更迭快活不过三百年

历史趣谈为什么中国历史改朝换代更迭快活不过三百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为什么中国历史改朝换代更迭快活不过三百年
导语:为什么中国的历史朝代都不长久,最长的也就两百多年(两汉四百多年,但是中间断了,宋朝也中间完了,严格意义说,北宋南宋分开的话,都未满
为什么中国的历史朝代都不长久,最长的也就两百多年(两汉四百多年,但是中间断了,宋朝也中间完了,严格意义说,北宋南宋分开的话,都未满两百年)。

这其实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历史周期律的问题。

中国的历史周期律一般是这样子的,一个新王朝通过战争推翻了旧王朝,然后新王朝为了维护统治则需要与民休息,对民众施行宽容的统治,鼓励生产、轻徭薄赋等等,而新王朝建立后,因为战争的影响,原本的土地的主人可能已经死了,或者是因为旧主人支持旧王朝,所以他们的土地到了新王朝就被没收了。

这些被新王朝没收的土地以及一些无主的土地,就被新王朝拿来笼络百姓,分给子民。

老百姓有了土地耕种,慢慢的就过上了好日子,而新王朝则迎来了盛世。

可是新王朝的建立,必然会诞生一批新生的贵族,诸如皇亲国戚及开国功臣等等,然后这些人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利一代代的兼并土地,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这些贵族的财富也随着增加,而他们兼并的土地也越来越多,这时候老百姓分到的土地却越来越少,遇上个天灾人祸,老百姓可能就失去了土地,然后要么被饿死,如果不想饿死就得接受贵族的剥削……
可是随着失地的百姓越来越多,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吃不饱甚至吃不上饭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就造成了国家的严重贫富差距,但老百姓饭都吃不上的时候,怎么办?那就只能起来反抗,力图将现有利益分配体系推翻,然后实现利益的再分配,然后新王朝就成为了旧王朝,又被另一个新王朝给代替了。

另一个新王朝也是如此……于是周而复始,
生活常识分享。

儒学是一门伪科学

儒学是一门伪科学

儒学是一门伪科学现在,听说中国在世界各地大办孔子学院,向世界各地输出孔孟之道。

其实,这种做法完全是一厢情愿。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正像中国的传统文化,延续了数千年。

别的国家的文化,也不是突然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也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向外国输出文化,这有一种对他国文化的不尊重,我不相信这种做法能够成功。

话说回来,如果你给人家的确实是好东西,别人也许真的能够接受,就像中国接受美国的肯德基、汉堡包,美国接受中国的孙子兵法、毛泽东思想。

儒家思想真的是什么好东西吗?毛泽东在世的时候,曾经发动过批孔运动,对孔子学说的定论是“孔学名高实秕糠”。

再看看实际。

在儒学出现之前,夏、商、周三代都沿续了七八百年,可是,孔子以后的各个朝代,很少有超过三百年的,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年。

这说明,孔子的学说有很大的缺陷,他注重人的个人修养,讲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政治上主张大一统,君主绝对的权威,但这与社会实际相脱离。

统治阶级总是用这一套来麻痹人民,而真的精通或信奉儒学的人,不一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有的反过来成为某个朝代的埋葬者,汉末的王莽就是一个典型。

王莽,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

汉成帝以为王莽很贤能。

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

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

朝野的名流都称赞歌颂王莽,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

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养护寡嫂兄子,以德行著称。

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刘为平帝,由他总揽朝政。

遂诛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官为侯,广植党羽,以此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

平帝死,改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之位,称“假皇帝”。

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

元始二年(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

为何历史上的朝代,大多持续两百多年?

为何历史上的朝代,大多持续两百多年?

自从秦朝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开始以来,就没有大一统的朝代在持续时间上超过三百年,即使是像宋这样的合起来400多年的,中间也经历的北宋和南宋的变动,强大的唐朝,也只有289年,这是有什么原因呢?中国历史如此宏大,谈起来不免有错。

中国的朝代,为何大多持续两百多年?中国王朝的覆灭基本上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可称作“制度崩溃”。

就是体制内的人叛乱或者相互冲突导致国家灭亡。

比如西汉的汉元帝声色犬马,整个统治系统失能,最后被王家篡权。

分到这个类别的有,秦、西汉、东汉、西晋、东晋、隋、唐。

第二种可称作“寿终正寝”。

王朝延续到一定时期,民乱四起,军队四处奔袭。

虽然国家制度本身没有致命缺陷,最后却因为长期镇压而耗尽军力,国家覆亡。

与制度崩溃相比,寿终正寝模式的主要作乱者是体制外的人员。

明朝基本就是这种模式(如果不是民乱四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和军队,满清也没什么希望)。

第三种可称作“外敌入侵”。

时运不济,被人灭掉了。

这基本就是南宋和北宋。

元朝有点第一种和第二种综合的意味,但我觉得基本可以归咎于其制度实在太差。

清朝灭亡的原因太特殊,不在此处讲解。

所以,其实可以看出来,中国主要朝代灭亡的主要原因,压倒性多数的,是制度本身的崩溃。

体制内人员站出来谋权篡位,或者由于体制人员的武力冲突而导致国力衰微,最终灭亡。

各朝代都是怎么灭亡的?秦朝灭亡时,人口并未到达土地承载极限。

正是由于胡亥、赵高自己胡整,把王朝早早断送了。

西汉,皇帝声色犬马,不理朝政,被外戚把持,灭亡。

东汉,外戚与宦官相争,最后军头趁机篡权,最后各地军阀割据,打来打去,汉朝灭亡。

西晋,八王之乱,国灭。

东晋,桓玄/刘裕篡位,国灭。

隋,隋炀帝翻下很多巨大政治错误,杨玄感与权贵子弟纷纷叛乱,宇文化及等兵变,国灭。

唐,节度使制度失去控制,自安禄山起,整个体制走向崩溃已不可避免。

各朝代灭亡的原因总结:大家可以看出来,这里面王朝灭亡主要可以细分为三种原因。

第一种是皇帝自己胡整,国家完蛋了。

中国朝代的平均年限

中国朝代的平均年限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平均年限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各个朝代的平均年限: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持续约470年。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持续约554年。

3.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持续约275年。

4. 东周:约公元前770年-公元256年,持续约802年。

5. 春秋时期:公元770年-公元476年,持续约295年。

6. 战国时期:公元475年-公元221年,持续约254年。

7. 秦朝:公元221年-公元206年,持续约15年。

8. 西汉:公元206年-公元8年,持续约219年。

9.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持续约16年。

10.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持续约196年。

11.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持续约61年。

12.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持续约52年。

13.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持续约104年。

14.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持续约169年。

15.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持续约37年。

16.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持续约289年。

17.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持续约54年。

18.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持续约168年。

19.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持续约153年。

20.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持续约98年。

21.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持续约265年。

22.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持续约268年。

总体而言,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平均年限约为140年左右。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历史兴亡周期律:为何没有一个朝代能活过300年?什么叫兴亡周期律?兴亡周期律也叫王朝循环,《左传·庄公十一年》,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兴亡周期律其实就八个字,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老祖宗真是有智慧,他们的话既是对当时的总结,也是对将来的一种展望。

历史上政权建立之后,开国者总是踌躇满志。

举一个大家最熟知的例子,秦朝前后才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6年就灭亡了,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短的一个政权,但是也是影响最大的政权。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当了第一代皇帝,也就是说始皇帝,《史记》里秦始皇怎么说的?他对自己的政权充满了信心,他说我是始皇帝,将来我的皇位还要传给儿子,要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在他眼里,我的政权是永恒的,他围绕这个政权建立了很多制度和政策。

今天,我们在中国看到的制度基本上来自秦朝。

虽然他计划的很好,计划的也很好,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发生了一些事情。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也就是那句话,其死也是突然,死也是死,而且是突然,雷霆万钧。

他从来没有想过,他的政权会在第二代就没了。

不仅是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

我再说一个跟他差不多的王朝,也是秦朝的再版。

西汉灭亡以后是东汉,西汉是刘邦建立的,但是这两个刘家政权中间有一个小王朝,把刘家王朝打断了,所以刘家王朝不是一个连续而是中断的王朝。

这个小王朝就是王莽建立的新,王莽代汉,大家都很熟。

汉末八年,王莽完成。

为了表示他的朝代是新的,他干脆把朝代的名字改成了辛,总给你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没想到,王莽在汉朝十七年就去世了。

王莽还在皇帝的位子上坐了二十三年就被砍了头。

25年后,刘秀建立了东汉,于是又应了这句话,他的盛世也是盛世,但他的死也是突然的。

让我们学习历史。

我觉得这些知识虽然是最广为人知的,但也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

看这个周期律,中国的朝代有两个特点。

一种是大周期,也就是那些延续100年或者200年以上的朝代,比如汉唐明清,一种是小周期,我们称之为短命王朝。

中国王朝兴亡周期率

中国王朝兴亡周期率

中国王朝兴亡周期率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两千一百多年间, 许多王朝此亡彼兴, 此兴彼亡, 就像走马灯一样转换。

总的印象是, 王朝的兴亡似乎有一个循环的周期, 这种历史的循环论早在西汉就出现了。

一、从黄炎培、毛泽东“窑洞对”说起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两千一百多年间, 许多王朝此亡彼兴, 此兴彼亡, 就像走马灯一样转换。

总的印象是, 王朝的兴亡似乎有一个循环的周期, 这种历史的循环论早在西汉就出现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三王(夏商周)之道若循环。

”其根据就是战国以来阴阳家传下来的所谓“五德终始说”。

宇宙间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相生相剋, 把它附会到王朝命运的兴替上。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 在窑洞里与毛泽东谈话(毛泽东、黄炎培的这番谈话, 人称“窑洞对”)说:“我生六十多年, 耳闻的不说, 所亲眼看到的, 真所谓‘其兴也浡焉’, ‘其亡也忽焉’, 一人, 一家,一团体, 一地方, 乃至一国, 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这大概是第一次提出王朝兴亡周期率问题。

历史上那些享国时期长一些、版图大一些、国力强一些的王朝, 数得出来的有十几个, 有的王朝虽然时间短, 但地位重要, 也把它们排上了。

有的王朝历时长一些, 像西汉、东汉、北宋、南宋各近200年或200年以上, 唐、明、清更长一些, 近300年。

这些王朝都有着相似的历程, 即兴盛――停滞――衰亡, 而由新的王朝所取代。

各个王朝面临的问题也有相似之处, 借用黄炎培的话, 称之为王朝兴亡周期率。

那些时间短促的王朝, 如秦朝、隋朝, 其兴也骤, 其亡也速, 在很短的时间内其矛盾迅速激化、爆发, 似乎是更明显地说明了王朝兴亡周期率的作用。

二、新王朝取代旧王朝, 有三种途径一个新王朝取代旧王朝, 不外三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靠战争, 所谓“以马上得天下”。

这里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旧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直接推翻了旧王朝, 新王朝在战乱中乘时而起, 其中有的是起义领袖蜕化为新的封建帝王, 像秦末的刘邦, 元末的朱元璋;有的是在农民大起义失败后, 贵族军阀在群雄混战中建立起新朝, 像新莽末年的刘秀。

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明朝的国运本来只有600年,但是为什么只有300年的时间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那么就一起来分析分析。

明朝自朱元璋开朝,本来有600年国运,但是因为统治阶层的腐朽堕落,国民的麻木不仁,最后国运折半,从明朝建立到最后南明灭亡差不多300年时间。

明朝灭亡后,天命从中国人转向了西方人,此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几乎与明朝灭亡的时间不谋而合。

明朝末年当西方所谓的列强遇到强大的明朝海军的时候,这些散兵游勇的海盗式部队,不下几个回合就被明朝海军全歼。

明朝灭亡后,失去天命的中国人,科技文化倒退几百年,军事技术上也是一蹶不振,当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再次面对几千英国海军,最后却一败涂地,签下城下之盟,蹊跷的事情是,此时正好在北京出土了一个当年李自成缴获明朝部队的大炮,这个大炮在技术上竟然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海军的大炮。

可以想见,如果明朝时期,中国统治阶层如果能够开明一点,中国近代史的悲剧都将可以避免,中国将会一直引领世界,整个世界史就会被改写。

历史学家对明朝灭亡下过一个结论,明朝灭亡是万历皇帝造成,我也认同这个说法。

历史曾经给过明朝机会,这个就是万历初年开始的张居正变法,张居正变法打击了豪强权贵势力,整肃了吏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促进民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然而张居正一死,伴随着冯保的流放,张居正被秋后算账,新法施行仅仅施行十年后,就被废除,豪强权贵势力开始肆无忌惮的重新崛起,士大夫阶层开始重新贪污腐败,这注定了以后明朝灭亡的命运。

张居正的改革毕竟为明朝积累了很大的家底,然而这些家底却被后来的三场大的战争折腾光了,从而加剧了明朝灭亡的步伐。

到了崇祯年间,崇祯皇帝此时才发现张居正这样的大臣的重要,然而为时已晚,最后自己只能孤零零的吊死在煤山的歪脖树上。

据说崇祯的前世是一个在修建寺庙时候不慎摔死的和尚,因为业障未了,他这一世来到世间注定过不上一天的日子,最后无奈还要吊死在煤山。

中国封建王朝为何越不过300年的坎儿?

中国封建王朝为何越不过300年的坎儿?

中国封建王朝为何越不过300年的坎儿?中国历代王朝,自秦统一天下,分分合合,历经数代强盛而统一的大帝国,中华文明绵延至今那么,大盛世为什么不能持久呢?重点关注以下两点:1、管理制度缺乏弹性因为经济发展是波动的、弹性的,靠一时丈量土地、审查户籍所建立起来的刚性管理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不符合现状,从而失去效率2、土地兼并带来严重后果根据封建经济规律,土地产权会逐渐向少数人手中转移,即土地兼并问题土地产权发生了变化,则意味着人身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原来自给自足的自耕农,越来越多人失去了土地,成为了依附于一方地主的佃农每当一个自耕农成了佃农,就意味着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降低了一分朝廷无法从他身上收到一毛税,也无法直接征调他扩充国家的兵力和劳力地方上的豪强势力,则有足够的利益动机,瞒报其名下的土地和人口(这里还要尤其考虑到经济繁荣时期人口激增的问题),在其自身势力扩充的同时,削弱了中央的势力,成为中央集权制度最大的离心力而缺少了税收和人力的中央政权,在抵御外部侵略和赈灾等问题上,会越来越力不从心,从而导致新的动乱因素那么,若中央以强硬态度,重新丈量和划分土地,清查人口,夺回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权,是否可行呢?王莽会哭着告诉你万万不可行乱世之末,大多数人口失去了土地和产业,沦为饥饿的流民,新王朝均田安民是众望所归但是政局稳定之后,再设法破坏既有的产权关系,阻挠土地和农奴的贩卖,势必损害地主集团,甚至一部分自耕农的利益,从而遭致激烈的抵制所以大家只能坐等一场毁灭一切的乱世,重新洗牌历朝历代,土地兼并史自秦开始至近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豪强集团争夺土地和人口的过程,是小农经济vs庄园经济的过程,如天平般左右摇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封建小农经济从繁荣到凋敝的周期而300年,基本就是这一周期的最大值1、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因为中国古代所有封建王朝里,没有一个统治时间超过了300年的两汉虽然号称有四百余年光景,但实际上中间是有过中断和灭亡的而唐朝即便是把武则天称帝建周的时间算进去,也才只有289年;至于其他的隋、元、明、清等王朝则更短,其中作为统一王朝的隋朝只有37年在奴隶制王朝中,夏、商、周倒是国运长远,例如周朝号称800年江山不过里面的水份非常大,因为夏和商都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国家,而周又陷于诸侯国并立,它们的疆域都不大,而且还都是分裂状态,无法与后世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秦汉晋隋唐元明清相比周朝结束后、从秦朝开始,中国才真正统一,并正式进入封建王朝时代然而秦与秦之后的统一王朝,没有一个超过了300年,至于那些割据的短命政权更不用说“兴衰和更替”就像是魔咒一般笼罩着所有的封建王朝,以至于有人说封建王朝的规律就是兴起、鼎盛、衰落、灭亡、再兴起、再鼎盛、再衰落、再灭亡,周而复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中国的朝代大多没有超过三百年
中华帝国,自秦以降,就有个宏愿:将权力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网络,从中央层层下达,直至每个末梢,也就是每家每户。

秦确实做到了,它以极为超前的思维,以郡县制为基础,以发达的交通和文书网络为技术支持,建立了一套臻于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

按黄仁宇的说法,中国是自公元前2世纪以来,世界上唯一一个能由中央政府直接向每个农民征税的国家。

这种集权方式有极大的好处,一是可以确保稳定的税收,二是可以确保强大的动员能力,以应付战争和大型工程的需要。

因此能牢牢掌握这两大优势的王朝,都是历史上闻名的大盛世(即便是秦和隋,不可谓不盛,只是过度透支了动员力,劳民伤财,随即暴亡)。

那么,大盛世为什么不能持久呢?
因为经济发展是波动的、弹性的,靠一时丈量土地、审查户籍所建立起来的刚性管理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不符合现状,从而失去效率。

根据封建经济规律,我们知道土地产权会逐渐向少数人手中转移,这也就是我们历史课本上津津乐道的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产权发生了变化,则意味着人身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原来自给自足的自耕农,越来越多人失去了土地,成为了依附于一方地主的佃农。

每当一个自耕农成了佃农,就意味着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降低了一分。

朝廷无法从他身上收到一毛税,也无法直接征调他扩充国家的兵力和劳力。

地方上的豪强势力,则有足够的利益动机,瞒报其名下的土地和人口(这里还要尤其考虑到经济繁荣时期人口激增的问题),在其自身势力扩充的同时,削弱了中央的势力,成为中央集权制度最大的离心力。

而缺少了税收和人力的中央政权,在抵御外部侵略和赈灾等问题上,会越来越力不从心,从而导致新的动乱因素。

那么,若中央以强硬态度,重新丈量和划分土地,清查人口,夺回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权,是否可行呢?
王莽会哭着告诉你万万不可行。

乱世之末,大多数人口失去了土地和产业,沦为饥饿的流民,新王朝均田安民是众望所归。

但是政局稳定之后,再设法破坏既有的产权关系,阻挠土地和农奴的贩卖,势必损害地主集团,甚至一部分自耕农的利益,从而遭致激烈的抵制。

所以大家只能坐等一场毁灭一切的乱世,重新洗牌。

自秦以降及至近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豪强集团争夺土地和人口的过程,是小农经济vs庄园经济的过程,如天平般左右摇摆。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封建小农经济从繁荣到凋敝的周期。

而300年,基本就是这一周期的最大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