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二十一条“最”的学习
病理学二十一条考点小结

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最早发生萎缩的组织是:脂肪组织萎缩细胞在电镜下最显著特点是:自噬泡增多哪种疾病不易发生玻璃样变性:急性支气管炎细胞质嗜酸性坏死最常见于:病毒性肝炎心力衰竭细胞最常见于:慢性肺淤血引起肺褐色硬化的最常见疾病是:二尖瓣狭窄槟榔肝镜下的显著病变是:中央静脉及血窦扩张充血和肝细胞萎缩及脂肪变性最常见的致炎因子是:生物因子下列哪项是恶性肿瘤细胞的最主要形态特点:病理性核分裂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冠状动脉分支是:左前降支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生的部位是:腹主动脉风湿性心脏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二尖瓣急性风湿病最常见致死原因是:风湿性心肌炎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常见病原体是:草绿色溶血性链球菌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气肿导致肺气肿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最易发生肺肉质变的疾病是:大叶性肺炎肺鳞状细胞癌主要起源于:主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肺腺癌主要起源于:支气管腺体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可起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慢性消化性溃疡最好发的部位是:十二指肠球部慢性胃溃疡病变部位最常见于:胃小弯近幽门窦部慢性胃溃疡最常见的合并症是:出血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肉眼类型是:溃疡型早期胃癌最常见的肉眼类型是:凹陷型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最具特征的病变是:大量新月体形成引起成年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肾炎是:膜性肾炎IgA肾病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系膜区IgA和C3沉积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改变是: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乳腺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外上象限乳腺癌最易发生转移的是:硬癌诊断早期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是:宫颈病理切片检查绒毛膜癌最常转移的器官是:肺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具特征性的病变是:筛网状软化灶肠血吸虫病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乙状结肠和直肠诊断学记忆法心原性水肿和肾原性水肿的鉴别:心足肾眼颜,肾快心原慢。
(开始部位)心坚少移动,软移是肾原。
(发展速度)蛋白血管尿,肾高眼底变。
(水肿性质)心肝大杂音,静压往高变。
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培训病理学第一讲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部:徐久元
内容提要:
笔者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依据,结合40余 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培训病 理学讲座课件,共十三讲。。本讲为第一讲,第一章细 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本讲内容全面、新颖, 图文并茂,有考试大纲、6个核心知识点、58个例题。 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复习考试 使用。也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 护、助产等专业学生学习病理学使用。
3、萎缩的病理变化 (1)萎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减小,重量 减轻,色泽变深可出现脂褐素颗粒。(2)脂褐素是细胞内未被彻 底消化的、富含磷脂的膜包被的细胞器残体。
二、肥大: 1、定义: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可以由实质细胞体积增 大所致,也可以是数量的增加。 2、肥大的类型 (1)生理性肥大 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2)病理性肥大 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3、肥大的病理变化 (1)肥大的细胞体积增大,核肥大深染,细胞功能增强 (2)功能代偿作用是有限度的 (3)假性肥大
二、凋 亡(apoptosis)
1. 定义:活体内局部组织中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 表现形式。 2.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征 细胞皱缩、染色质凝聚、凋亡小体形成(细胞凋亡的重 要形态学标志)、质膜完整。 3. 凋亡的机制 三阶段:信号传递、中央调控和结构改变。
病理学(第9版)
凋亡与坏死的比较
凋亡
坏死
定义: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 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 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adaptation)。 类型: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核心知识点——萎 缩(atrophy)
一、萎缩:
执业医师病理学考前简要复习重点

执业医师病理学考前简要复习重点(知识点概要湿性坏疽常发生在:肺、肠、子宫、阑尾出血性梗死最常发生于:肺、肠。
贫血性梗死主要发生在:心、肾、脾细胞水肿主要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肉芽组织由毛细血管和纤维母C组成减压病引起的栓塞为:气体栓塞。
血栓:白头,红尾,透明体肝细胞胞浆内嗜酸性小体:细胞内玻璃样变疤痕组织: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组胺在炎症灶内作用: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细菌性痢疾是纤维素性炎症,有假膜。
阿米巴肝脓肿属变质性炎症蜂窝组织炎是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属蜂窝织炎症。
乙脑属变质性炎症。
渗出性结核胸膜炎属浆液性炎症结核、梅毒属肉芽肿性炎。
黏膜大量浆液渗出属卡他性炎肿瘤本质是一种基因病。
早期A粥样硬化病变,最早进入A内膜的C是:巨噬细胞小叶性肺炎特点是细支气管病变及周围肺泡化脓性炎。
与慢支炎发生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病变基础相同采集者退散支扩典型临床表现:慢性咳嗽、脓痰、反复咯血、病变部位湿啰音干性支扩:反复咯血,无咳嗽、咳痰,发生部位引流良好肝硬化特征性病理表现是:肝小叶形成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坏死病变主要是:点状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其病变主要是:明显桥接坏死和碎片状坏死颗粒性固缩肾见于:高血压时肾脏病、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大红肾见于: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见于: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上行性感染的肾盂肾炎病变最轻的部位是:肾小球免疫AIDS主要在人体作用CD4+ T淋巴C。
结合病毒刺突gp120,其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是肺孢子虫急性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关系最密切的是:CD8+ T细胞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免疫防御、稳定、监视免疫应答基本过程:识别、活化、效应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最佳时期是:胚胎期采集者退散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C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THl细胞分泌:IFN-r (IL-1可抑制其分泌) 免疫球蛋白分类主要依据是:H链ADCC与NK细胞有关,T细胞不能介导ADCC效应。
执业医师考试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考试病理生理学知识点病理生理学是执业医师考试中的重要科目,它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且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一、疾病概论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病因可以分为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损伤与抗损伤之间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
因果交替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不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
局部病变可以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影响整体,而机体的整体反应也会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
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和电解质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
常见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包括脱水、水中毒、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等。
脱水根据血钠浓度的变化分为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时,水和钠成比例丢失,血钠浓度正常,细胞外液量减少。
低渗性脱水时,失钠多于失水,血钠浓度降低,细胞外液量明显减少。
高渗性脱水时,失水多于失钠,血钠浓度升高,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
水中毒是指水的摄入量超过了排出量,导致水在体内潴留,引起一系列症状。
低钠血症是指血钠浓度低于 135mmol/L,可由肾性失钠、肾外失钠等原因引起。
高钠血症则是血钠浓度高于 150mmol/L,常见于水摄入不足、水丢失过多等情况。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常见原因有钾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和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等。
低钾血症可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多由肾排钾减少、钾摄入过多或细胞内钾释放入血等引起,严重的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跳骤停。
三、酸碱平衡紊乱正常人体的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pH 值在 735 745 之间。
执业医师病理知识点总结

执业医师病理知识点总结一、病理学概述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科学,它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病理学可以分为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两大部分。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生理变化和功能异常的学科,通过研究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变化,来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而病理解剖学则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和病理学特征的学科,通过研究病理标本,来了解疾病的形态学特征和病理学过程。
二、病变的分类病变是指由内外因素引起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形态学、生理学或功能上的异常变化。
病变可以分为功能性病变和形态性病变。
功能性病变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异常,但其形态学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形态性病变则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形态学结构发生异常变化。
根据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又可以将病变分为微观病变和宏观病变。
微观病变是指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变,如细胞核的发生变化、细胞器的异常、细胞内结构的变化等;宏观病变则是指可以在肉眼下观察到的病变,如器官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的异常变化。
三、病理诊断的方法病理诊断是通过病理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种类、性质和程度。
病理检查包括病理标本的采集、处理和观察,主要有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和尸检。
组织活检是通过切除或穿刺取得患者体内的组织标本,经过石蜡包埋、切片染色等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和形态学变化,以诊断疾病。
细胞学检查是通过刮背、穿刺或涂片取得患者的细胞标本,经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以诊断疾病。
尸检是通过解剖死者的尸体,观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以确定死亡原因和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四、病理生理学1.细胞的异常增生细胞的异常增生是指组织或器官细胞数量的异常增多。
其主要分为良性增生和恶性增生。
良性增生是指细胞数量的异常增多不伴随器官功能的异常,细胞形态和结构不发生明显改变,如结节性甲状腺肿、子宫肌瘤等。
恶性增生则是指细胞数量的异常增多伴随器官功能的异常,细胞形态和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如癌症等。
【执业医师】121条精华考点!中医执业笔试考前提分速记!

【执业医师】121条精华考点!中医执业笔试考前提分速记!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在考试中能够多得分,青医君特准备了高频考点大汇总,请各位考生背诵~……中医基础理论1.病、证、症的概念:病,是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
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症,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3.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孤阴不生,独阳不生”,“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五体的阴阳属性:皮肉为阳中之阳,筋骨为阳中之阴,皮肤为阳中之阳,肌肉为阳中之阴,筋为阴中之阳,骨为阴中之阴。
5.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药气:寒凉属阴,温热属阳;药味:辛、甘二味属阳,酸、苦、咸三味属阴。
升降浮沉:升浮之药属阳;沉降之药属阴。
6.五行的母子相及:即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
母病及子:母行虚弱→子行虚弱→母子俱虚。
子病及母:(1)子病犯母:子行亢盛→母行亢盛→子母亢盛。
(2)子母俱虚:子行虚弱→母行不足→子母俱不足。
(3)子盗母气:子行亢盛→损伤母行→子盛母衰。
7.按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
治法是: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
按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
治法是: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8.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脏病多虚;五脏宜补。
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速记概念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速记概念1、交界性肿瘤的概念: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有时并无绝对界限。
有一类肿瘤, 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病理诊断上无确切规范,这种肿瘤称交界性肿瘤。
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或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此类肿瘤有恶变倾向,在一定条件下可逐渐向恶性发展2、癌: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癌,命名方式为:部位+组织来源+ “癌”字。
如膀胱移行细胞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等。
3、肉瘤:间叶组织(纤维组织、脂肪、肌肉、骨、软骨等)来源的恶性肿瘤称肉瘤。
命名方式为:部位+组织来源+ “肉瘤”二字,如背部脂肪肉瘤、股骨骨肉瘤等。
4、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长期不治疗,有的可转变为癌。
5、非典型增生:指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象。
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常见于皮肤或粘膜的被覆上皮及腺体上皮。
6、原位癌的概念:指癌变仅限于上皮层内,常累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未侵破基底膜。
7、癌基因:癌基因指一段具有将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的核酸片段。
如c-erbB-2 等ras、myc、100 多种。
8、抑癌基因:是指在细胞繁殖中起负调节作用的基因,其丢失或灭活时,可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
p53基因和Rb基因。
9、大红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双侧肾脏体积增大、色红(充血),故称“大红肾”。
若伴有出血点又称“蚤咬肾”。
10、大白肾: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早期可见肾肿胀,体积增大,色苍白, 故称“大白肾”11、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变特征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以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神智淡漠、相对缓脉、脾肿大、皮肤玫瑰疹及血中白细胞减少等。
1、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称为炎症。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局部临床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变质的概念: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学习重点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学习重点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学习重点
导读:在临床医师考试中的“重头戏”就是专业课程了,那么其他科目不重要吗?不是的,“三理一文”也在医师考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理一文”说的就是考试中的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医学人文综合。
医学人文又包括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规,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学习重点,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考试网!
病理学课程中前四单元为总论部分,后面的各个单元为各论。
在考试中多数考题集中在前四单元,即总论部分,所以大家的复习重点也应放在前四单元,而后面的单元在考试中常结合相关的疾病进行考察,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也会为相应的临床知识服务。
前四单元的总论部分,即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
这4个部分的内容大概会占到病理学考试中的半壁江山,可见其重要性。
那我们今天先来谈谈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中的一部分重点内容吧。
学好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注意老师课程中的举例,每一种病理学改变后都列有举例,比如“气球样变常见于……”,“玻璃样变常见于……”,类似这样的描述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引起相应的重视。
历年在考试中经常会这样进行考察,且一般不会超出在教材中所举的例子。
下面给大家概括一些重点内容。
坏死的分型
坏疽的分型
各种细胞的再生潜能
以上的表格属于总结性的知识点,这里给大家“抛砖引玉”了,大家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归纳总结,制作成这样的简便的表格,利于理解。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学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系列谈之《病理学》辅导: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脏的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习惯上把冠心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以及病的同义词)。
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左前降支,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心壁侧,横切面斑块呈新月状使管腔呈偏心性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造成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和冠状动脉性猝死。
心绞痛是急剧的、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分稳定性(轻型)、不稳定性和变异性心绞痛三种。
心肌梗死好发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相一致,以左前降支供血区(左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等)最多占50%.根据梗死的范围和深度又分为①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3全层)②透壁性(区域性)③心肌梗死(>2/3全层)医学教育网原创心肌梗死属贫血性梗死,一般在梗死6小时后肉眼才能辨认,呈苍白色,8~9小时后呈土黄色。
镜下为凝固性坏死,间质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4天后外围出现充血出血带。
后期梗死灶被机化而形成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