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食品专业论文六篇

食品专业论文六篇

食品专业论文六篇食品专业论文范文1现代高职教育的宗旨是以培育职业力量为主线,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

高职生物化学课程的定位要紧扣这一宗旨,树立“以同学为本、培育同学职业力量”的教学理念,着重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力量、实践力量和创新思维力量,兼顾同学职业素养、团队素养、人文素养的培育[2]。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化学主要阐述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以及在体内的代谢变化。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同学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把握生物化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了解近代生物化学的主要成果;寓综合职业力量与全面素养的培育于教学之中,培育同学科学思维的力量、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学问解释、分析和动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力量。

2构建高职食品类专业特色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体系生物化学课程在食品科学系食品类专业主要涉及生物技术、食品加工、食品养分与检测3个专业。

这些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包括食品、药品、酶制剂生产企业等的生产岗位、质量管理岗位、检验检测岗位等。

生物化学课程的基础内容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同专业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如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向同学传授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细胞间信息传递等生命科学内容。

食品加工专业则侧重于生物活性、酶促反应、生物转化、大分子物质代谢等内容,其中物质代谢是讲解的重点。

食品养分与检测专业重点在于对组成成分的定性、定量测定、对被测物的定性、定量及分别、提纯,包括对一些仪器如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层析仪等的使用。

3课程设计3.1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是培育方案的详细表现形式,食品科学系每学年对食品类各专业市场需求和岗位变化进行调研,准时对食品类专业进行论证、调整,以此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内容、体系、范围、进度、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体系等。

在制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时,以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进展需求为宗旨,结合现代生命科学进展方向,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同学职业力量与职业养成教育。

食品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

食品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

食品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一、食品企业内部控存在的问题1.控制环境较差,管理当局缺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食品行业的准入的门揽通常较低,致使该行业内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整体不高。

有些管理人员从来没有参加过有关管理的学习或培训,企业内控环境的较差。

2.控制活动不足,职责不分离权责划分是影响企业内控环境的一个方面。

食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待遇通常不高,较难吸引高素质人才。

加上大多的中小食品企业都是从最初的作坊式生产发展为规模化生产的民营企业,管理不是很到位,没能区分好每一环节的职能责任。

3.对控制的监督不力没能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及其运行情况,也没能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1.企业应营造一个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首先应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将风险管理责任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将责任履行与绩效和奖惩考核严格挂钩,从经济上、制度上约束和规范企业员工思想和行为,从而保障风险管理目标实现。

其次应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设立由总经理管理的风险管理职能机构,具体负责整个企业风险管理实施,风险责任指标分解、风险责任履行记录,风险责任评价与考核;各部门车间设置风险管理专员具体负责风险责任纠偏、风险暴露损失统计以及信息反馈等。

第三,应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

企业应以讲诚信、求质量,保安全等作为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员工行为。

2.强化对企业现行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检测、分析和评定及时发现和检测风险管理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了解员工对风险管理的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评价员工风险管理绩效及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履责情况,奖优惩劣,促进员工更好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以保障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实现。

3.建构和实施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首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建立食品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保障食品产品质量。

食品质量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质量越好,相对而言,食品安全的风险越小。

食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食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食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食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我即将毕业之际,我决定以食品安全为主题,撰写一篇毕业论文,以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我将介绍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食品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涉及了许多环节。

然而,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如有毒食品、添加有害物质等,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保障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共同责任。

接着,我将探讨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中的不规范操作和管理。

例如,农药和化肥的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等,都会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食品安全问题还涉及到政府监管的不力、企业的利益驱动等因素。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也损害了食品行业的声誉。

在论文的下一部分,我将提出一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其次,食品企业应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食品质量。

最后,消费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我将探讨食品安全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食品检测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例如,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污染物等。

此外,人们对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未来食品行业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来解决。

最新精选食品检验论文食品检测毕业论文 3篇

最新精选食品检验论文食品检测毕业论文 3篇

《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验思考》1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几点思考1.1实现对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一般情况下,液相色谱技术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可对食品样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研究和鉴别,对食品中所含有营养成分的类型、含量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对营养成分进行明确的把握。

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都可利用液相色谱仪检测出来,进而对食品中所含成分的质量进行鉴定,以提高营养成分含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利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其精确度相对较高,速度快、效率高,在脂溶性维生素含量低的食品检验中效果最佳,例如水果。

1.2实现对食品添加剂的检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来说,食品添加剂的检验也至关重要。

一些厂家为了提高食品的口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加入了过多的食品添加剂,改善了食品的口味和色泽,达到了防腐的目的,但是其中所含有的食品添加剂也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注重对食品添加剂的检验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食品安全领域,已经出现了多种利用液相色谱技术来进行食品检验的方式,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实现对多种添加剂的分析和检验,像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等主要的食品添加剂成分。

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食品检验时,流动相可为乙腈-6%乙酸溶液,然后进行梯度洗脱环节,对其波长进行检测,18种添加剂的波长、线性指数在合理的范围内,线性系数高于0.99,标准差规定在2.44%-11.6%之间。

该过程操作相对简单,效率高,且仪器检测的精确度也非常高,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3实现对残留农药的检验农药残留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种植户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喷洒大量的农药,导致农药残留现象的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食物中毒成为多见病、常见病。

为了更好的保证食品安全,应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对食品中所残留的农药成分进行检测,一旦发现立即切断食品供应来源。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标题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标题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标题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以食品学为基础,结合工程技术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科,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品质和创新食品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向,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1. 食品营养与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以食品为基础的营养与健康研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汽车企业曾经做了一个让人嫉妒的广告,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永不束缚你,这让人忍不住细思极恐:所以说保养有内有外,饮食是我们看医生的基础哦。

可以选择具体的食品成分、食品加工方法、食品添加剂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食品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变食品的制作方法来增加其营养价值和保证健康。

2. 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研究重点可以聚焦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检测等方面。

近年来,各种熟食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屡见不鲜,如瘦肉精、沙门菌、致癌物等问题频发。

在本科毕业论文中,可以选择某类具体食品或某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目标,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3. 新型食品研发与创新新型食品研发和创新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可以选取某种特殊食材、传统食品的改良或开发全新的食品产品等进行研究。

例如,近年来,各种以植物蛋白为主要成分的仿肉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为素食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此外,基于食品工程的技术手段,如超声波、微波、高压处理等,也可以应用于食品的改良与创新。

本科毕业论文可以选择某个具体的食品研发项目,以及探讨其工艺流程、成分配比、口感与营养评估等方面,以期实现食品创新与发展的目标。

4. 食品加工与工程技术食品加工与工程技术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提高食品工业的效益和食品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食品专业毕业论文

食品专业毕业论文

食品专业毕业论文食品专业毕业论文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专业成为了当今社会中备受瞩目的领域之一。

作为一名食品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我在大学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食品专业毕业论文中的研究内容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选择了“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作为我的研究主题。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物质,它们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口感和保鲜性。

然而,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存在着一定的疑虑。

因此,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探讨了不同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我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进行了介绍。

我列举了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增稠剂等,并解释了它们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同时,我还对食品添加剂的法规和标准进行了概述,以便读者了解当前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情况。

接下来,我详细分析了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我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长期摄入对健康的影响以及特定人群的风险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通过对相关研究和实验的综合分析,我得出了一些结论。

例如,某些食品添加剂在高剂量或长期摄入的情况下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一般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

在论文的第三部分,我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我建议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和标准制定,以确保其使用符合安全要求。

此外,我还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增加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开发,寻找更安全、更健康的替代品。

通过完成这篇毕业论文,我不仅加深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及如何将复杂的科学问题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

毕业论文不仅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和应用,也是对自己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的一种考验。

通过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我深刻体会到了科研的艰辛和乐趣。

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最终五篇)

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最终五篇)

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最终五篇)第一篇: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随着社会的发展食科技技术也在不断成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本试验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 添加杏鲍菇菌汁进行乳酸发酵制成保健酸奶,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配方, 结果表明菌汁添加量15%、蔗糖用量7%、接种量、发酵时间为4.5小时,产品的风味和组织状态较好, 色泽微黄, 酸甜适中, 口感细腻, 具有杏鲍菇特有的清香味和淡淡的乳香味,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关键词:杏鲍菇;酸奶;保健食品:食品科学工程前言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ex.Fr.)Quel]又名刺芹侧耳, 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

杏鲍菇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宽2-12cm,初呈拱圆形,后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浅凹至漏斗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因其子实体具杏仁香味和菌肉肥厚似鲍鱼而得名[1]。

在日本又有西洋侧耳、雪茸等美称, 其菌肉、菌盖和菌柄脆嫩, 味道鲜美, 具有杏仁香味, 风味独特, 故有“平菇王”、“ 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称, 是近几年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的珍稀食用菌之一。

杏鲍菇自然分布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摩洛哥、中国新疆和四川西部等地。

杏鲍菇的人工驯化工作最早始于意大利国家,并且获得了成功。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 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吉林等地已开始小规模生产, 并有大规模发展趋势。

开发杏鲍菇的深加工对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促进杏鲍菇的产业化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有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足,菌丝生长旺盛,产量更高[2]。

所以杏鲍菇食用价值非常高。

据分析, 杏鲍菇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 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且都是L-型, 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同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和寡糖。

食品类毕业论文

食品类毕业论文

食品类毕业论文食品类毕业论文食品,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食品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例如食品安全、营养平衡、食品加工技术等等。

本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食品类毕业论文的相关话题。

一、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中,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有许多原因,例如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等等。

因此,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成为了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焦点。

二、食品营养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不仅要美味,还要具有足够的营养价值。

然而,现代人们的饮食结构普遍偏向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的出现,如肥胖、高血压等。

因此,研究如何制作出更加营养均衡的食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加工技术是现代食品行业的核心。

通过加工技术,原材料可以得到更好的保留和利用,同时也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然而,食品加工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保持食品的新鲜度、避免添加剂的过度使用等。

因此,研究如何改进食品加工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四、食品文化食品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所需,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食品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地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研究食品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综上所述,食品类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可以从食品安全、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为即将撰写食品类毕业论文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学生姓名:胡淑媛学号:1142学院:食品科学及工程专业年级: 2014 题目:儿童钙补充剂的研发及工艺设计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2016年04月目录1 引言 (1)2 产品研发报告 (2)2.1 研发思路 (2)2.1.1 立项产品预期达到的保健功能和科学水平 (2)2.1.2 同类产品或相似产品在国内的基本状况 (2)2.1.3 本产品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3)2.2 保健功能的筛选过程 (4)2.2.1 配方的筛选 (4)2.2.2 配方中原料的说明 (4)2.2.3 产品的主要功效成分的确定过程和依据 (6)2.2.4 工艺路线设计、产品形态及剂型的科学性 (8)2.2.5 生产工艺的优选级相关技术参数确定 (9)2.2.6 产品安全性、稳定性、保质期 (10)2.3 预期效果 (10)2.3.1 市场前景 (10)2.3.2 产品效益分析 (11)3 产品配方及配方依据 (11)3.1 产品配方 (11)3.2 配方依据 (11)3.2.1 配方中各原料来源和使用依据 (11)3.2.2 配方中原料的功效成分、有效剂量、安全使用剂量 (13)3.2.3 用营养学理论阐述产品配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使用安全性 (16)3.2.4 适宜人群的选择和依据 (18)4 功效成分、含量及检测方法 (18)4.1 功效成分 (18)4.2 功效成分含量 (18)4.3 功效成分含量的检测方法 (18)5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其描述、相关设备及剂型的选择 (19)5.1 生产工艺流程图 (19)5.2 详细的制备工艺描述 (19)5.3 工艺卫生要求 (20)5.4 相关的主要生产设备及其型号 (21)5.5 剂型选择理由 (21)6 产品质量标准 (21)结论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7)儿童钙补充剂的研发及工艺设计作者:胡淑媛指导老师:(工作单位:东莞普龙食品有限公司邮编:523660 电话号码:)[摘要] 本课题研究是利用乳酸钙、低聚木糖、葡萄糖为主要原料,研发出钙含量高、易吸收、口感好的儿童钙补充剂。

从市场前景和产品效益分析,同时对国内外适宜人群进行了解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研发思路和保健功能的筛选,从营养学的角度进行原料的选择和使用依据、安全使用量的确定。

对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保质期进行试验研究,制订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工艺的优选和相关技术参数的确定。

本文内容由五大部分组成:研发思路、产品配方及配方依据、功效成分含量及检验方法、生产工艺流程图、质量标准。

其中研发思路和产品配方及依据为重点内容。

[关键词] 乳酸钙保健功能功效成分市场前景1 引言我国共历经1959、1982、1992、2002四次全国营养调查,而在第四次的调查中,钙的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摄入量的41%。

2010年4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上海教育及健康促进合作中心在上海发布“中国儿童身高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多数中国儿童存在缺钙情况,在参及调研的7岁儿童中,选择合理膳食配合专业钙制剂进行补钙的孩子,比单纯食补的孩子高出约3厘米,这个差距在10岁儿童中更为显著。

在居民饮食追求营养均衡化的今天,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居民营养知识的不足,我国居民依然面临着营养不均的问题,营养“缺乏”和“过剩”成为我国居民两大营养问题,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十大营养问题分别为:肥胖(87%)、营养及心脑血管病(82%)、营养及心脑血管病(82%)、第1页共27页营养及糖尿病(75%)、营养及高脂血症(71%)、热量过剩(70%)、缺铁(67%)、中小学的营养问题(63%)、缺钙(58%)、营养及肿瘤(54%)、膳食纤维不足(52%)。

合理的调整膳食结构和适当的摄取营养补充剂有助于改善居民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2 产品研发报告2.1 产品研发思路2.1.1 立项产品预期达到的保健功能本品采用现代科学配方,主要适用于各种缺钙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功效成分为元素钙,适宜人群为4~14岁儿童或青少年。

本品配方系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结合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营养需要,以乳酸钙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备而成,具有补钙的保健功能。

本品在研发设计中参考食品营养学,研究了乳酸钙的补钙功能,乳酸钙作为钙营养补充剂的常用钙源,从营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乳酸钙是一种溶解性良好吸收率较高的钙补充剂,结合酪蛋白磷酸肽的促进作用,实现了科学的配方理念和现代制剂方法的有机结合。

2.1.2 适宜人群在国内外的状况、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钙是中国居民缺乏严重的营养素。

全国第三次和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标明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和391毫克,RDA(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营养素不足,就会发生缺乏症的危险。

当摄入量达到某一数值时,人们就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

该数值称为RDA值。

)要求的是800毫克。

我国人民的膳食主要以谷物、蔬菜为主,食物结构欠合理,少食富含钙的乳制品,而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钙往往不易被人体吸收,缺钙威胁着人体健康。

按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将我国成年人钙供给量定位800mg/d,绝大多数人是远未到到这个标准的。

1989年北京卫生防疫站调查标明:北京人绝大多数缺钙!除婴幼儿、中学生及孕妇缺钙严重外,中老年人缺钙也较严重。

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膳食钙摄入不足问题十分严重。

即使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膳食钙摄入也仅为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供给量标准(RDA)的50%。

女生的钙摄入量尤其低,北京市1992年营养调查结果发现,北京13~15岁女孩钙的摄入量为350mg/天,仅占RDA的1/3。

2003年有关调查组采用一年食物频率表对北京市294名14岁的女生进行了含钙丰富的食物调查,同时,以3天膳食调查法了解营养素摄入情况。

结果发现,北京市城区女生的钙摄入量较1992年有所增加,平均为619mg/天,但仍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的11~17岁青少年的适宜摄入量1000mg/天。

多年来,中国居民缺钙的问题一直未有太大的改善,缺钙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国居民需正确补钙,所有的钙只有在转化为钙元素以后才能被人体吸收,钙制剂产品的吸收率都在40%以下,中国预防科学院营养和食品研究所的试验证实,可溶性钙源中钙吸收率比较,葡萄糖酸钙27%,乳酸钙和醋酸钙32%,柠檬酸钙30%。

儿童处于骨骼、牙齿生长旺盛的时期,所以充足的钙营养是健康成长的基础。

儿童每天需要的钙量依年龄而不同。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钙的供给量为:出生~5个月的婴儿200mg,6~12个月的婴儿250mg;1~3岁幼儿600mg,4~6岁幼儿800mg,7~10岁青少年1000mg,11~13岁第2页共27页青少年1200mg,14~17岁青少年1000mg,18岁以上青少年1000mg[1]。

2.1.3 同类产品或相似产品在国内的基本状况国内市场上的补钙保健品可归为三类:一类是无机钙,又称为第一代补钙产品,如:碳酸钙、磷酸钙及氧化钙,或者来自于经过机械加工的动物贝壳骨骼;第二类是有机酸钙,即第二代钙剂,如:葡萄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醋酸钙等;第三类是有机钙,为第三代钙剂,如氨基酸螯合钙、L-苏糖酸钙。

其中第一类钙剂往往存在着难于吸收的缺点,有些产品由于制造工艺的缺陷,容易导致重金属含量过高。

第二代钙剂含钙量较少,但溶解度好,在体内容易被吸收。

无机钙含钙高,但不易溶解,在胃中及胃酸作用后使钙游离出呈离子状态,才能被体内吸收。

儿童胃液中的胃酸浓度较低,适宜补充有机钙。

第三代钙剂相对比较理想,但成本昂贵。

国内市场上的钙补充剂可概括为:1、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低。

补钙产品在品种、处方组成、剂型及钙盐合成方面都有所不同,补钙产品中原料为碳酸钙是食用钙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但不溶于水,吸收率低,因生产工艺不同有天然碳酸钙段稍后经消化、碳化、过滤、干燥生产的轻质碳酸钙,但其原料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成分,不易满足食品级要求,用牡蛎壳等制备的碳酸钙具有一定的生活活性,加工成超微粒碳酸钙,含钙量虽高,但在人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

2、磷酸氢钙:是日本常用的补钙品种,含钙23.3%,相对较高。

磷酸氢钙作为人体矿物质的添加元素使用,常采用粉末制成片剂或片剂的赋形剂,作为钙磷食品,可通过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机制在小肠和肾中吸收,起着补磷和补钙的作用。

但其崩解和吸收较难,加之它含磷高,对肾功能障碍者有害,我国应用较少。

3、枸缘酸钙:含钙量为21.1%,水溶性好,生物利用也较磷酸钙好,其吸收不依赖胃酸,有泡腾片,更适合老年人服用。

4、活性钙:用高温煅烧、点解的方法将天然贝壳转化而来,其钙盐主要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钙,含钙量少,水溶液为强碱性对胃刺激性大,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映,且大都含有超标的砷、铅、镉等有害元素。

不适合儿童、老年人胃功能较少弱服用。

研究发现很低浓度的氯化钙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抑制作用,并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氯化钙在支架材料中的残留,对成骨增殖及分化不利,影响成骨细胞的生产、分化。

5、有机钙:氨基酸钙及蛋白赘合钙,L-苏糖酸钙。

氨基酸螯合钙被吸入血后,并不是立即解离成Ca2+和氨基酸,而是以螯合物的形式持续解离出Ca2+供机体利用,避免了血清中Ca2+浓度过高所致的肾排Ca2+量增加或高钙血症,保证了钙的充分吸收和利用。

L-苏糖酸钙是抗坏血酸、过氧化氢、碳酸钙化合而成,具有良好的脂溶性,无需大量胃酸,能以分子形态直接被人体吸收,是唯一通过国家卫生部鉴定证明吸收率高达95%的新一代分子型补钙产品,产品质量通过中国方圆标志认定,达到国际水平,由中华医学会向全国第3页共27页消费者重点推荐,经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等系统研究标明为安全有效的补钙剂。

其胃肠刺激性小,还能促进维生素C在体内的吸收并延缓其代谢,可达补钙、补维生素C的双重效果,易于老年人、孕妇及婴幼儿的补钙。

但二者价格昂贵,不宜做长期补钙剂服用。

6、葡萄糖酸钙水溶性好,但含钙量低,要达到RNI每日补充钙量,需要服用量较大,消费者服用依从性差,受到一定的限制。

7、其他钙。

柠檬酸钙和苹果酸钙的生产工艺分两种:蛋壳、毛蛤壳等煅烧后的灰分加入适量的水制成石灰乳,及一定浓度的柠檬酸、苹果酸水溶液化合而成或用柠檬酸、苹果酸水溶液直接浸泡鱼骨制得。

作为食品钙强化剂直接加入食品中制成富含钙质的保健、营养食品。

8、乳酸钙:是我国传统的钙补充剂之一,水溶性好,是一种良好的营养强化剂。

具有呈中性、易溶解、口感好、易吸收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钙源。

在食品中,除了促进生长发育等营养功能外。

乳酸钙还可增强抗氧化性,防止水果和蔬菜的褪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