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西安的内涵》读后感心得体会
西安参观培训心得体会500字左右作文

西安参观培训心得体会500字左右作文全文共10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什么是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培训心得体会1“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通过此次参加新职工岗前培训,接受各位老师及前辈的教导,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操作能力,更要有高尚的职业素养。
这些需要我们在平常的工作及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培养,努力提高各方面素质。
在这次岗前培训中,我认真学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运用、医患沟通技巧、医疗安全及防范、院内感染等相关知识,对医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医院的发展史到医院的现况、医院的办院宗旨、服务理念、硬件设施、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认识。
在培训中,院长要求我们对待工作要勤奋、对待组织要敬业、对待上级要诚信、对待自己要自信,他剖析透彻,发人深省。
这让我想起尊敬的xx院士对我们的教诲: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更好地服务病人。
这次的培训虽然短暂,却带给我不少的启迪,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是第一位的。
曾有一个艾滋病病人这样说过:“医生是上帝伸向这个世界的唯一的手”。
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可见医生是患者心目中的顶天柱!这句话提醒我们需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恪守医德,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我将尽己所能,努力工作,为医院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培训心得体会2当得知自己可以成功参加助教培训时,心里还是有点高兴的,因为能成功参加助教培训,这是又给了我一次提高自己的机会。
为期六天的助教训练虽让我身心有点酸痛,但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身为一名助教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助教形象的好与坏不仅仅影响到学校形象的好坏,更甚至会影响到大一新生憧憬已久的美好大学生活。
西安学习心得体会

西安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西安学习心得体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西安“名师之路”心得体会带着学习的渴求、学生们的期望和对教学的追求,我有幸参加了西安“名师之路”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
各位教师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使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心里不禁感叹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语文教学却在,西安“名师之路”处。
首次与仰慕已久的大师见面,并观摩了他们的课堂,饱览了他们的风采,聆听了他们的心声。
使我倍感荣幸,更加坚定了今后的教学信念。
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一、读书是师生学习语言的基础。
聆听了名师的课与报告后,我深知:读书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温涛、魏星、赵志祥等这些老师在课堂上就丰富了学生的读书文本。
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同时还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
古人云:“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都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
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要带领学生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在学生博览群书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多读书。
因为教师是知识的引导着,思维的引领者,并且还是文化的传承者。
只靠“吃老本”,对于教师来说,是行不通的。
所以我们也要合理利用时间来看书。
二、背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法宝”。
在听了赵志祥老师的报告后,更加意识到背诵的重要性。
背诵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语言材料的重要形式。
中国传统思维重直觉顿悟,背诵感悟就显得重要了。
背诵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语感能力。
三、运用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
不论是薛法根老师《为发展言语智能而教》的报告,还是赵老师《阅读的本质》的报告和名师们的课堂,都很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是啊,无论你看了多少书,背了多少优秀诗篇、名言警句,若不动口说出来,不动笔写下来,语文学习的步伐终究进步很慢。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名师们丰厚渊博的文化底蕴,幽默诙谐的语言交流,巧妙绝伦的授课方式,甚是自惭形秽。
西安考察心得体会

西安考察心得体会近日,我有幸前往中国古都西安进行考察。
这座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优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次考察中,我深入了解了西安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等方面,从而更好地认识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发展潜力。
以下是我对西安考察的心得体会。
首先,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令人叹为观止。
这座城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我有幸参观了西安的明城墙和大雁塔等著名的古建筑,深感这些古迹所蕴含的文明智慧和设计精髓。
尤其是兵马俑,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震撼。
通过观赏这些泥土兵马俑,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秦朝的辉煌与壮丽。
其次,西安的文化多样性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座城市里,我亲身体验了汉族、回族、满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风情。
例如,我参观了回民街,这里汇聚了众多民族特色的食品和手工艺品,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我还在西安的市井中,观察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氛围。
这种文化多样性不仅丰富了西安的旅游资源,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再者,西安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无论是历史古迹还是自然风光,在西安都有着独特的呈现。
除了兵马俑和大雁塔,西安还有华清池、大唐芙蓉园、秦岭等难以尽述的美景。
这些景点不仅让人陶醉于历史的长河中,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宏伟。
而且,西安还以其特色的美食文化吸引了无数的美食爱好者。
无论是凉皮、肉夹馍还是羊肉泡馍,都让我大饱口福,回味无穷。
最后,我对西安的发展潜力充满期待。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中心城市,西安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尤其是近年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相信,在持续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下,西安将继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综上所述,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多样性、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发展潜力都让我深感震撼和期待。
这次考察让我更好地了解了西安这座城市,也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西安研学感悟600字

西安研学感悟600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西安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西安的研学资源与景点
3.西安研学的体验与感悟
4.西安研学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正文
西安,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更可以在研学过程中提升自己。
西安的研学资源和景点非常丰富,包括世界著名的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等,这些地方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每一个景点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例如,兵马俑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工艺的精湛,大雁塔则见证了古代的佛教文化,古城墙则承载着古城的历史变迁。
在西安的研学过程中,我有许多宝贵的体验和感悟。
我参观了兵马俑,那栩栩如生的陶俑让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战争场面;我在大雁塔下领略了古代佛教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我在古城墙上漫步,想象着古城当年的繁华景象。
这些体验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西安研学对我个人成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学,我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同时,研学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协作,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西安研学让我收获颇丰,我相信这次的经历会对我的成长
产生深远的影响。
赴西安学习考察后认识和启示

赴西安学习考察后认识和启示赴西安进行研究考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它让我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并给我带来了一些宝贵的启示。
认识西安的历史和文化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考察期间,我有幸参观了兵马俑、大雁塔等著名景点,深切感受到这些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底蕴。
同时,我还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了更多关于西安历史的知识。
通过这些活动,我对西安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长了见识。
启示一:历史传承的重要性从西安这座历史古城中,我领悟到历史传承的重要性。
西安将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展示给游客和市民。
这种传承不仅有助于保护文化遗产,还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因此,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历史,努力传承和继承,让它成为吸引人们的独特魅力。
启示二:守护文化遗产的责任考察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重大。
西安的兵马俑和其他文化遗址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去。
只有通过合理的保护措施,我们才能确保这些宝贵的遗产能够传承给后代,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它们的魅力。
同时,保护文化遗产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民众和非政府组织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守护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启示三:多元文化的美好西安是一个融合了多个民族和文化的城市,这使得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考察期间,我见到了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游客,也了解到西安有许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多元文化的美好之处。
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能够带来创新和进步,使社会更加多样化和包容。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共同创造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
在赴西安研究考察后,我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有了提升,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启示。
真心希望这些启示能够启发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西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西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我去过很多城市,但西安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
我去西安的目的是为了参加一次学
习会议,但我在此期间还有一些时间,所以我去了一些旅游景点。
我对西安的第一印象是
它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以下是我在西安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参加的这次学习会议是在西北大学举行的。
我去了几次西北大学,这是一所
非常好的学校。
它的校园很大,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和花园。
学校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
在学习会议期间,我结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些有趣的话题。
在会议结束后,我去了西安的一些旅游景点。
我最喜欢的是兵马俑。
兵马俑是中国历
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们是秦始皇为了守卫自己的坟墓而制造的。
当我第一次看到它
们时,我被它们的规模和工艺惊呆了。
在那里参观的时候,我还看到了一些考古学家们正
在进行挖掘和恢复工作,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和悠久。
另一个我去过的景点是大雁塔。
这是一座古老的佛塔,建于唐朝,目前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塔内香火缭绕,气氛神圣,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魅力。
在西安的食物也很好吃。
我尝试了当地的凉皮和肉夹馍,它们的味道都非常美味。
当
地的餐厅也很干净整洁,服务员热情周到。
总之,我在西安的考察学习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和历史。
我很喜欢这座城市,它非常美丽、热情。
我希望有机会再次去西安旅游。
西安文化心得体会报告西安文化底蕴深刻体会精品

西安文化心得体会报告西安文化底蕴深刻体会精品关于西安文化报告篇一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
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
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
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
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
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
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
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
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
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
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
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
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
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
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
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20xx年(公元1930年)雕造。
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
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西安研学感悟

西安研学感悟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研学资源和机会。
在西安的研学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我也深切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研究的重要性。
在西安研学活动中,我参观了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景点和博物馆,比如兵马俑、华清宫、大雁塔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参观和学习,我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现,它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雄心壮志和工艺精湛。
通过参观兵马俑,我不仅看到了雄伟的兵马俑阵,还了解到了造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相关历史故事。
华清宫是一个唐朝皇宫遗址,它保存了唐朝盛世的痕迹,让我感受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建筑风格。
大雁塔是中国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它是一个佛教塔,保存了大量的佛经和文物,让我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参观景点和博物馆,我还参与了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比如书法、剪纸和陶艺等。
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练习和学习,我体会到了书法对于心境和意境的要求,以及对于笔墨的掌握和运用。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剪纸的技巧和过程,我了解到了剪纸对于细致耐心和专注力的要求。
陶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通过亲手制作陶器,我体验到了泥土与人的交流和对陶艺的尊重。
在西安的研学活动中,我还参与了一些小组项目和研究课题。
通过和同学们的合作和讨论,我锻炼了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学会了如何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合理分配任务。
同时,我也深入研究了一些与西安相关的课题,比如兵马俑的保护和文化价值,西安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等。
通过研究和讨论,我对这些课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总的来说,西安的研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参观景点和博物馆,我深入了解了古代历史和文化;通过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我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小组项目和研究课题,我锻炼了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质西安的内涵》读后感心得体会导语:一个城市的内涵与品质,体现在这个城市的民生与文化建设上。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品质西安的内涵》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品质西安的内涵【1】历史有着自身的兴衰,兴起、蔓延、衰退、复兴,周而复始,而城市的格局也随着历史的兴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隋唐时期,东关地区为长安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肌理紧凑,里坊划分严谨,东西两市相对而生,“东市”的九宫格局依稀可见,城市作为皇亲国戚的居所,有着高雅的城市内涵,体现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明清时期,东关地区是西安府城之外的主要发展地区。
街巷密集,生活气息浓厚,东门外形成的城市道路肌理延续至今。
!民国时期,政府建立东大街商业街,西安城的商业中心由南院门和西大街一带移至东大街,商业氛围延续至东关地区(东关大街),这里是当时西安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建国后初期,从1952年的“西安都市计划蓝图”,将东关地区划定为高等教学区,西安交通大学、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前身)等高校先后坐落于此,由此奠定了这里雄厚的教学资源与人才资源的基础。
在建国后西安市四次总规的编制中,东关一直是西安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格局和定位的演变,行政中心的北迁、小寨商圈的繁荣,东大
街整体改造的逐步实施,东关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整体提升改造迫在眉睫。
历史文化遗存│辉煌过去遗迹丰富历史街巷格局犹存文化内涵源远流长
随着历史的变迁,东关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拥有多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遗产。
以罔极寺为代表的孝文化、佛教文化;以兴庆宫为代表的诗词文化、皇家园林文化;以八仙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大唐东市为代表的商业、市集文化,共同构成了该区域丰富而原真的历史文化资源。
同时,区域内还保存有众多的历史街巷,长乐坊、索罗巷、卧龙巷、古迹岭等众多街巷,无一不在讲述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道乐、太极、庙会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也在彰显着这里生动而丰富的活动。
丰富的历史遗迹留下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一直延绵至今,源远流长。
据了解,八仙宫为道教全真派四大十方丛林之一,创建于宋代,相传钟离权曾于此以黄粱梦感悟吕洞宾而成仙,还有一说,宋代有一位书生在此遇见八位神仙,故有“八仙”到此之说。
每逢初一和十五日是八仙宫的传统庙会日,届时,殿内香火不断,磬声不绝于耳,前来朝圣的信徒和中外游客成千上万。
罔极寺,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之一,一座千年古刹,现位于西安市东城炮坊街内,始建于唐神龙元年,太平公主为其母亲武则天修建,唐代皇家寺庙;基督
教东新巷礼拜堂是百年历史教堂;老母庙,唐玄宗的钓鱼台,明清时供奉观音菩萨(俗称老母),人称老母庙;郗家大院,百年老宅,老西安人生活的回忆;卧龙巷古槐,称为“水龙”,百姓祈福,风调雨顺;大新巷古槐,称为“火龙”,被当地居民奉为“树大仙”; 石雕巨龙,位于景龙池,栩栩如生,似乎要飞离地面;兴庆宫,唐玄宗时代的中国政治中心,与爱妃杨玉环长期居住的地方,号称“南内”,为唐长安“三内”之一;大唐东市,唐达官贵人、社会名流活动的场所,位于西安市经九路以西,和西市一起并为唐长安城的经济中心,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宅邸,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多位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此外,西安市东关地区的“七寺十三坊、九庙八学堂、十一街二十四巷”格局至今犹存。
其中,长乐坊,唐皇城必经之路;窦府巷,流传着高祖李渊“雀屏中选”的佳话;索罗巷,得名于异香的娑罗树;更新街,明清时期,接待官员的地方;炮房街,明清时期,生产鞭炮之处;伍道什字南街,民国时期,北侧有座伍道庙,鸡市拐,明末清初,养鸡者集中在此卖鸡;大新巷有古槐称为“火龙”亘垣堡,源于一段唐代的古城墙;枣园巷,宋朝一大官避难之所;卧龙巷,以卧龙名巷,以兴龙名观;古迹岭,唐代称狗脊岭,为行刑之地;曹家巷,明代又称敦仁巷,1912年巷内住曹姓五大家,故改名
曹家巷。
品质西安的内涵【2】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开元盛世从这里开启,这里,曾在唐代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碧波荡漾的皇家园林兴庆宫、颇具神话色彩的道教文化圣地八仙宫、集四方珍奇的皇室贵族上等奢侈品聚集地大唐东市、皇家寺庙罔极寺、百年历史教堂基督教东新巷礼拜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都足见这里昔日的繁盛……这里就是位于古城西安中心东侧的东关地区,自古以来的皇城“繁华高地”。
东关兴于隋唐,盛于明清,历经隋、唐、宋、明、清、近代至今,已有千年沉淀。
随着历史的变迁,东关地区的城市格局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国时期,政府建立东大街商业街,是当时西安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拥有多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遗产,罔极寺、兴庆宫、八仙宫、卧龙巷、古迹岭等无一不在讲述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然而,历史发展到现在,东关地区却因交通不通畅,城市风貌良莠不齐,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使城市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被淹没在泱泱旧城之中,变成了如今的城市“失落空间”。
历史上的东关
东关或称东关城。
明清西安城长乐门(东门)的外围城。
明洪武年间向东拓建西安城墙时修筑,明末崇祯及清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屡经修葺。
在西安四关郭城中面积最大、修建最早,相当于老西安的五分之一。
东关自明清以后,特别是庚子年(公元1900年),由于八国联军的武力逼迫,清朝廷无奈逃到西安后,东关渐次形成了“七寺十三坊、九庙八学堂”和“十一街二十四巷”等的热闹景象。
“七寺”:罔极寺、洪福寺、园通寺、春牛寺、卧龙寺、喇嘛寺、白音寺;
“十三坊”:长乐东坊、长乐西坊、长关坊、兴庆坊、柿园坊、吊桥坊、董元康坊、更衣前坊、更衣后坊、古迹坊、罔极寺坊、冰窖小坊、炮坊;
“九庙”:八仙庵、关帝庙、城隍庙、老爷庙、九神庙、花神庙、大王庙、马王庙、田师庙。
在东关的寺庙道观里,最有名的要算八仙庵和罔极寺;
“十一街”:东大街、中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弘福寺街、炮坊街、新廓门街、伍道什字街……;
“二十四巷”:人和巷、八家巷、大辛巷、万庆巷、太平巷、长乐巷、东新巷、北火巷、火神庙巷、古新巷、枣园巷、面王巷、兴庆巷、莎萝巷、庙子巷、官店巷、孟家巷、卧龙巷、柴家巷、郗家巷、董家巷、喇嘛寺巷、窦府巷、牌楼巷,以东关社统辖,隶治于咸宁县。
历史地位变迁│古盛今衰历经千年追溯历史的轨迹见证昔日东关辉煌
追溯历史的轨迹,我们见证了东关地区曾经的辉煌与灿烂。
东关兴于隋唐,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开元盛世从这里开启,唐代,这里已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罔极寺、兴庆宫在那时兴建,罔极寺是太平公主为母后武则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在唐皇城内供皇室宫廷朝礼之用,兴庆宫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的皇宫,皇帝在此处理政务、接待各国使节,这里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开元盛世。
大唐东市为唐代两大市场之一,是长安城中手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的中心,当时,东市由于靠近三内,周围多达官显贵住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到了宋代,“长乐坊”商业街远近闻名,传说吕洞宾被点化成仙的酒馆——“长安酒肆”坐落于如今的八仙庵一带,有题词“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
元、明时期,全真道兴起,在此大建庙宇取名“八仙庵”,明末寺院毁于战乱。
清晚期开始,这里逐渐发展成为关中最大的百货集散地与西安的贸易中心。
自庚子年(1900年)清“朝廷西狩”之后,老东城逐渐形成享誉西北的“山货”集散地,“行庄”与“货栈”林立,“行商”与“游商”从聚,出现了一段繁荣景象。
另据《西安老
东城:七寺十三坊九庙八学堂》记载,老东城的山货行、过载行(批发行)、切药房子主要分布在两条街上,一条街是东城正街,街是东西走向,街两边还有许多貌似猫道的小街,沿着猫道往里走,里面地界儿宽大得可以走车跑马。
另一条街是老东城南街,南自卧龙巷,北至老爷庙十字,街北有古迹岭,街南有索罗巷,两条巷子都够深,一袋烟工夫走不到头。
东城正街商号林立,东城南街行庄、行店遍布,两条街道一街赛着一街地热闹。
据《西安旧事》记载,1939年,“在东关正街东北,有不少花园、别墅、庙宇和教堂等。
1939年在这里还发生了一件轰动西安的‘金砂案’。
然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河南大部,大量河南难民涌入西安,东城地区因其靠近车站的地理优势,成为外来人群的居住区。
陇海铁路的开通使得铁道周边商业迅速繁荣,大量商业向铁路周边区域转移,东城地区逐渐失去昔日的繁荣景象,逐渐成为外来人口的居住区。
到了现阶段,西安城市发展突飞猛进,东关片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二环沿线,长乐路沿线都已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风貌。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