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详解

合集下载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
虚 实
乳房松软无胀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 乳房松软无胀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 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治疗法则:虚则补之,实则疏之 治疗法则:虚则补之, 具体治法:调理气血, 具体治法:调理气血,通络下乳
第十章
四、辨证论治
Hale Waihona Puke 妊娠病气血虚弱证食疗
1、猪蹄2只,通草24克,同炖,去通草 猪蹄2 通草24 24克 同炖, 食猪蹄,饮汤。 食猪蹄,饮汤。 花生米120 120克 黄豆120 120克 2、花生米120克,黄豆120克,炖猪蹄 鲤鱼100 150克 100- 50克 3、鲤鱼100-150克,葱50克,煎汤饮服 4、木瓜
预防与调摄
第十章
四、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证
妊娠病
主证:产后乳汁分泌少,或全无,乳 主证:产后乳汁分泌少,或全无, 房胀硬、疼痛,乳汁稠+肝郁气滞证。 房胀硬、疼痛,乳汁稠+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 方药:下乳涌泉散。
胸胁胀满,情志抑郁、 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 欲不振、 欲不振、脉弦
孕前乳房护理(乳头凹陷者) 孕前乳房护理(乳头凹陷者) 孕后及早吸吮, 孕后及早吸吮,乳房按摩 早期哺乳、定时哺乳, 早期哺乳、定时哺乳,促进乳汁分泌 加强产后营养, 加强产后营养,多进汤水 保持乐观情绪, 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
回 乳 中药
1、炒麦芽120克,代茶饮 炒麦芽120 120克 2、炒麦芽200克,蝉衣5克代茶饮 炒麦芽200 200克 蝉衣5 3、炒麦芽200克,神曲10克代茶饮 炒麦芽200 200克 神曲10 10克代茶饮 4、外敷回乳:芒硝120克布包外敷双乳。 120克布包外敷双乳 外敷回乳:芒硝120克布包外敷双乳。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产后缺乳是指产后母乳分泌不足或者不能满足宝宝需求的情况。

这种情况常常给产妇和新生儿带来许多困扰,而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研究。

本文将就产后缺乳的中医保健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产后缺乳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产后缺乳的原因产后缺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身体疲劳、情绪紧张、饮食不当、生活作息不规律等。

产后缺乳还可能与产妇的体质、生育史、哺乳方法等有关。

对于这些原因,中医保健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产后缺乳的产妇恢复乳汁分泌,满足宝宝的需求。

二、中医保健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1. 药物调理中医认为,产后缺乳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中医善于利用药物来调理产后缺乳。

一些常用的药物包括当归、川芎、白术、熟地等,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增加乳汁分泌量,对产后缺乳有很好的疗效。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于产后缺乳的重要性。

产后妈妈可以通过摄入一些有助于乳汁分泌的食物来增加乳汁分泌,比如猪蹄、羊肉、蛋类、豆制品等。

产后妈妈还应该注意营养的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愉快、放松心情。

3. 中药汤剂中医中有许多名方对产后缺乳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比如八珍汤、四神汤、补中益气汤等,这些药方都具有益气补血、调节脾胃功能、增进乳汁分泌的作用。

4.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因此穴位按摩对于产后缺乳也有很好的疗效。

比如可以通过按摩足三里、乳根、华佗、涌泉等穴位来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产后妈妈的乳汁不足问题。

6.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对于产后缺乳也有很好的疗效。

通过中医按摩可以促进乳腺的血液循环,增加乳汁分泌。

比如可以通过按摩乳腺周围组织、提高乳房的灵活性和张力,从而促进乳汁分泌。

以上就是关于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的一些探讨和方法介绍。

通过中医保健的方法,产后缺乳的产妇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促进乳汁分泌,解决乳汁不足的问题。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
或气虚无力行乳
缺 乳
四、诊 断
病史:素体气血虚弱,产时失血过多,
或素性抑郁,产后情志不遂,素体肥胖
临床表现:乳汁甚少或全无 检查:乳房柔软或胀硬,乳汁清稀或浓
稠,乳腺发育正常或欠佳。
五、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依据乳汁和乳房的情况辨
虚实
虚-乳房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
质稀。
实-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6.药物影响

乳母若吃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药,或因 疾病正接受某些药物治疗,有时会影 响泌乳量,此时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在因病就诊时,应让医生知道你正在 喂母乳。
7.过度劳累和健康状况
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可使泌乳量减 少。 泌乳与年龄、胎次和产妇的健康状 况等也有关系。一般初产妇乳量较 少;大龄初产妇更显著地减少。
治疗法则:
虚则补之,实则疏之
具体治法:调理气血,通络下乳
1.气血虚弱型缺乳

临床表现: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乳汁 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 头晕目眩,神疲食少,舌淡少苔,脉 虚细。 治则:益气补血,健脾通乳,催乳按 摩。 常用中药:太子参、黄芪、当归、红 枣、王不留行、通草、穿山甲


2、肝郁气滞型

治则:健脾利湿,化痰通乳,催乳按摩。
常用中药:半夏、陈皮、茯苓、瓜蒌、 当归、漏芦、王不留行、桔梗、穿山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回 乳
中药
1、炒麦芽120克,代茶饮
2、炒麦芽200克,蝉衣5克代茶饮
3、炒麦芽200克,神曲10克代茶饮
4、外敷回乳:芒硝120克布包外敷双乳。
西药
1、溴隐停2.5mg,BID,7~14天,餐中服 (适用于已有大量乳汁分泌者) 2、已烯雌酚5mg,tid ×3日; 以后用5mg,qd×3日;

《产后缺乳》PPT课件

《产后缺乳》PPT课件

基 本 治 法
治 则
气血亏虚——补益气血、化生气血; 肝郁气滞——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处 方
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
加 减
气血亏虚——气海、血海、脾俞、胃俞、三 阴交——补益气血,化生乳汁; 肝郁气滞——期门、内关、太冲——疏肝理 气,通络下乳。
4
电 针
双乳根常规针刺后加电针,以疏密波弱 刺激,使病人稍有针感即可。每次20~30分 钟,每日1次。
5
按 语
1.针灸治疗产后乳少疗效明显,对产妇和婴 儿均无不良影响。 2.针灸治疗同时,产妇应加强营养,适度休 息,调摄精神,纠正不正确哺乳方法。如此 则能能提高疗效。 3.对因乳汁排出不畅而有乳房胀满者,应促 其挤压排乳,否则易患乳腺炎。
耳 针
取内分泌、皮质下、肝、脾、肾,毫针常规刺 法,轻刺激,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或 用耳穴压籽法、压磁法。
穴位注射疗法
取穴:膻中、乳根、肝俞、合谷 操作:取0.5%普鲁卡因20ml,加入 VB1100mg,以上各穴,每穴注射3~5毫升, 每次2次,3天为1疗程。
梅花针疗法
选取部位:取背部第3至第5胸椎旁开2寸,胸 前两侧乳房周围及乳晕部,肋间部。 刺激方法:胸椎旁两侧各1排,每排叩打5~7 次,两乳房作放射性叩打,乳晕部作环形叩打, 用轻刺激手法,1天1次,避免重刺激损伤皮 肤。
1
产后乳少又称“产后缺乳”、“乳汁不 足”、“乳汁不行”。以产后哺乳期初始就 乳汁甚少或乳汁全无为主症。哺乳中期月经 复潮后乳汁相应减少,属正常生理现象。产 妇因不按时哺乳,或不适当休息而致乳汁不 足,经纠正其不良习惯,乳汁自然充足者, 亦不能作病或 产后营养缺乏,气血亏虚,乳汁化生不足而 乳少;正如《妇人良方》说:“妇人乳汁乃 气血所化,若元气虚弱,则生子乳汁短少。” 实者,肝郁气滞,气机不畅而乳少;或乳络 不通,乳汁不行而无乳。正如《格致余论》 说:“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 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 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此为阻遏而致。

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产妇泌乳不足是指产后,母体不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无法正常哺乳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例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护理不当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护士应该了解这些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来促进产妇乳汁的增加。

首先,生理因素是导致乳汁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妇的产后身体恢复期通常持续6-8周,这期间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荷尔蒙的分泌和乳腺的发育,进而影响乳汁的分泌量。

一些产妇可能因为分娩受伤或手术而受到困扰,这也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应该提供产妇合适的营养饮食,帮助产妇快速恢复,同时经常观察乳房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乳房问题。

另一个原因是心理因素。

对于产妇来说,身体和心理状态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产妇常常处于焦虑、紧张或压力大的状态,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乳汁的分泌。

因此,护士需要给予产妇关怀和支持,鼓励产妇放松,减少焦虑和压力。

这包括提供心理辅导、鼓励产妇多与家人亲友交流,提供合理的倾听和支援。

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泌乳量。

产妇需要一个干净、安静、舒适的环境来哺乳。

护士应该确保产妇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哺乳,提供隐私和安静,以便产妇能够放松和专注于喂养。

同时,护士还应该教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技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泌乳量。

最后,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乳汁不足。

护士在护理产妇时应该密切关注婴儿的吮吸技巧和频率,确保婴儿能够正确地吸吮乳房,刺激乳腺分泌更多的乳汁。

护士还应该定期检查产妇的乳房,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乳房堵塞或感染的问题。

此外,护士还应该鼓励产妇多喝水,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综上所述,产妇泌乳不足可能是由生理、心理、环境和护理不当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护士应该提供专业的护理,包括提供合适的营养饮食、心理支持、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教导正确的哺乳技巧。

只有综合应用这些对策,才能促进产妇乳汁的增加,满足婴儿的需求。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精品课程产后缺乳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精品课程产后缺乳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精品课程 -产后缺乳

CONTENCT

• 产后缺乳概述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缺乳 • 预防与保健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结语
01
产后缺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减少或完全无乳,不能满足哺 乳需求。
分类
根据缺乳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缺乳;根据病因可分为生 理性缺乳和病理性缺乳。
中医治疗注重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有助于改善乳汁分泌;西医治疗注重病因诊断和治疗,能够快速缓解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缺乳的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缺乳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完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为保障母婴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产后缺乳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 与遗传、内分泌、营养、精神状 态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机制
产后缺乳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乳 腺组织发育不全、激素分泌失调 、乳汁生成与排出障碍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产后缺乳的典型表现为乳房无胀感、 乳汁稀少或全无,部分产妇可能出现 乳房疼痛、发热等症状。
确保孕期获得充足的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胎儿 生长发育的需求。
控制孕期体重
保持孕期体重合理增长,避免 过度肥胖或消瘦,有助于降低 产后缺乳的风险。
定期产检
通过定期产检及时了解孕妇和 胎儿的健康状况,以便采取必 要的干预措施。
产后的饮食调理
增加蛋白质摄入
产后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多 喝鱼汤、骨头汤等,有助于提高乳汁 的分泌量。
提高防治意识,促进母婴健康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是指妇女产后乳汁甚少,或逐渐减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

产后缺乳的发病率约占产妇的22.2%,且仍有上升趋势。

产后缺乳不利于母婴健康,而且未哺乳或哺乳过少也是女性乳腺癌发病的一高危因素,因此,积极治疗产后缺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对于产后缺乳的治疗,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比之下,中医在这方面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就散见于浩瀚的中医古籍中有关产后缺乳的描述作一综述。

一.病名:产后缺乳,中医古籍中散见其名称为“产后乳汁不行”,“乳少”,“无乳”,“乳难”等。

《女科折衷纂要产后门》及《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中产后》均谓之“乳汁不行”,清·阎纯玺《胎产心法》中归之“乳少无乳”名下。

二.病因病机:产后缺乳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古代医家认为,产后缺乳不外乎虚实两端。

虚者,多为气血虚弱,而致乳汁化源不足;实者,则因肝郁气滞,或瘀血阻滞,或痰浊壅阻而致乳汁不行。

1产后气血虚弱:是产后妇女乳汁不行的主要原因。

1.2.清·傅山《傅青主女科·产后》中谓:乳乃气血之所化而成也。

“妇人产后绝无点滴之乳,人以为乳管之闭也,谁知是气与血之两涸乎!夫乳乃气血之所化而成也,无血固不能生乳汁,无气亦不能生乳汁,然二者之中,血之化乳,又不若气之所化为尤速。

新产之妇,血已大亏,血本自顾不暇,又何能以化乳?乳全赖气之力,以行血而化之也。

今产后数日,而乳不下点滴之汁,其血少气衰可知。

气旺则乳汁旺,气衰则乳汁衰,气涸则乳汁亦涸,必然之势也。

”3.4.清·阎纯玺《胎产心法·乳少无乳并乳汁自出论》亦曰:“产妇冲任血旺,脾胃血壮,则乳足而浓”。

妇人以血为本,阴血属冲任二脉,下为月经。

乳房属阳明胃经,乳头则属厥阴肝经。

产后月经暂止,冲任之血随阳明之气上循化生为乳汁,若产后气血虚弱,则乳汁无以化生。

5.6.《女科折衷纂要产后门乳汁不行》中述:妇人乳汁乃气血所化,其或不行者,由虚弱经络不调所致。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临床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临床

案例三
总结词
苓桂术甘汤可有效治疗水湿内停型产后缺乳,通过健脾利湿,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详细描述
一位35岁的经产妇,产后一周出现缺乳现象,乳房柔软,无胀感,经中医诊断为水湿内停型产后缺乳 。医生采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组方包括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等中药材。治疗一周后,产妇的泌乳 量明显增加,乳房胀满,婴儿吸吮有力,产妇身体状况良好。
其他因素
如产妇年龄过大、患有某些疾病等也可能导 致缺乳。
中医对产后缺乳的
02
认识
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
01
02
03
体质虚弱
产妇体质虚弱,影响气血 生化,导致乳汁不足。
情志不畅
产妇精神压力大,心情抑 郁,影响肝气疏泄,导致 乳汁不通。
饮食不当
饮食不节或不洁,导致脾 胃受损,影响气血生化, 使乳汁不足。
饮食调理
指导产妇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多吃 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乳汁分泌。
心理疏导
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精神压 力,促进乳汁分泌。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
03
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总结词
黄芪四物汤能够有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 后缺乳,改善产妇的泌乳情况,提高母 乳喂养率。
VS
详细描述
一位30岁初产妇,产后一周出现缺乳现 象,乳房柔软,无胀感,经中医诊断为气 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医生采用黄芪四物汤 治疗,组方包括黄芪、当归、川芎、熟地 黄等中药材。治疗一周后,产妇的泌乳量 明显增加,乳房胀满,婴儿吸吮有力,产 妇心情愉悦。

减轻副作用
中药治疗可以减轻西药治疗的副 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缩短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疗程, 提高治疗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汁。 新产后哺乳正常,因突然高热或七情所伤,乳汁
骤减。
历史沿革
《诸病源候论》列有“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系“既产 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使然。
《备急千金要方》列出21首下乳方,其中有猪蹄、鲫鱼等 《三因极-病证方论》分虚实论缺乳,并提出治法“虚当补之,
盛当疏之” 《妇人大全良方》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乳汁资于冲任”
临床表现:乳汁甚少或全无 检查:乳腺发育正常,乳房柔软或胀硬而痛,乳
汁清稀或浓稠,或乳腺发育欠佳。 鉴别诊断:乳痈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依据乳汁和乳房的情况辨虚实 虚-乳房柔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
实-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治疗法则
虚则补之,实则疏之 具体治法--调理气血,通络下乳
穿山甲、漏芦、王不留行、路路通通络下乳。针药并 用,针导药物,药助针效,使气血调,经脉通,乳汁 增,效果特佳。临床中如遇本病无证可辨者,仍应遵 “产后多虚”,用补法治之效佳。
概述
产后产妇乳汁极少,甚或全无者,不能满足哺 乳的需要,称为产后缺乳。
缺乳以产后第2-3天至半月内为常见,也可 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初乳
产后7日内
过渡乳
产后7-14日
成熟乳
产后14日后
呈淡黄色, 质稠
含较多有形 物质及SIgA
蛋白质减少
脂肪和乳糖 增多
呈白色
含有形物质 及SIgA
初乳是指产后2~3天内所分泌的乳汁的统称。产后, 母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乳房开始分泌乳汁。但 泌乳有一个逐渐的质与量的变化,一般把生后2~3天 以内的乳汁称作初乳,生后4~10天的乳汁称作过渡 乳,产后11天到9个月的乳汁称成熟乳,10月以后的 乳汁叫晚乳。
汁正常或偏少,精神抑郁,胸胁
下乳涌泉汤、通
突 然 七 情 所 伤 后 ,胀 满 , 食 欲 减 退 ,疏 肝 解 郁 , 通 络肝生乳汤 、 逍遥
乳 汁 骤 减 或 点 滴舌 暗 红 或 尖 边 红 ,下乳
散 加 穿 山甲 、 王
皆无,乳汁稠,苔微黄,脉弦数。
不留行。
乳房胀硬而痛,
或有微热。

滴 满
的含量也有明显下降,但由于成熟乳的泌乳量增加, 婴儿摄入SIgA的总量并无明显减少。此外,人乳中尚 含有多种抗体,主要成分为IgA。这些抗体分布在婴
儿的咽部、鼻咽部和胃肠道局部黏膜表面,可中和毒 素、凝集病原体,以防侵入人体。
特点
多发于产后二、三天至半月内。 产后即乳房不胀,乳汁稀少,不足哺乳,或全无
目的要求
掌握缺乳的定义、辨证论治 熟悉缺乳主要机理
乳汁化源不足或排出不畅均可导致缺乳,故本病有虚有 实,若为虚证则多因脾胃素弱,生化乏源,复因分娩时 失血过多,以致气血亏虚,不能化为乳汁。
因而乳汁甚少或全无,病属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经气不足。若为实证则多因产后情志抑郁,肝失条达,
气机不畅,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因而乳汁
发病率约为20~30%。 中医称为“产后乳汁不行”,“乳汁不足”或
“产后乳无汁”等。
产褥期乳房的变化
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 产后2~3天乳房逐渐增大,变坚实,局部温度
增高,开始分泌初乳。 初乳、过渡乳、成熟乳 产妇的乳汁分泌量与乳腺的发育成正比,也与
产妇营养பைடு நூலகம்健康和精神状况有关。
垂体催乳素是乳汁分泌的基础 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
不行,病属足厥阴肝经气滞。乳房为足阳明胃经所过。
乳根穴在乳部,取之可疏通阳明之经气而生乳。膻中 为气之会,针之可调气以催乳。少泽为通乳之有效穴, 三穴合用达催乳通络之功。虚证针补足三里,健脾胃 助乳汁生化之源。用党参、白术、当归、麦冬补脾益 气、养血滋阴以助乳汁生化之源,桔梗、通草、穿山 甲利气通络,使乳汁自生。实证则泻太冲以疏肝理气 调滞,用柴胡、青皮疏肝散结,桔梗、通草理气宣络。
初乳含乳铁蛋白最高,过渡乳和成熟乳依次降低。乳 铁蛋白与产妇的营养状况有关,营养状况好的产妇, 母乳乳铁蛋白含量较高,可促进婴儿铁离子转运,从 而有利于血红蛋白合成,对预防婴儿贫血的发生具有 良好的作用。
初乳成分浓稠,量少,微黄,含有特别多的抗体,人 乳中含有IgG、IgA和IgM,以初乳(产后2~4天内的 乳汁)中浓度最高,其中分泌型IgA(SIgA)是所有 外分泌液中含量最高者,随泌乳期延长,IgG和IgM含 量显著下降。SIgA在成熟乳(产后2~9月的乳汁)中
,主张对于虚证用补气养血方法治疗 《儒门事亲》提出情志因素导致乳汁不能 《傅青主女科》从气血论治缺乳,分虚实治疗,“阳明之气血
自通,而乳亦通矣”
病因病机
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 肝郁气滞-气机不畅,乳脉不畅 痰浊阻滞—乳络不通
诊断
病史:素体气血虚弱,产时失血过多,或素性抑 郁,产后情志不遂,乳腺发育不良,乳头内陷
证型 气血虚弱型
肝郁气滞型 痰气壅阻型
妇科证候
全身症状
治法
方药
产后哺乳时,乳
汁不充,甚或全
无,不够喂养婴面色少华,神疲
儿 而
, 柔
乳 软
房 ,
无 乳
胀 汁
感 清
乏 舌
力, 淡白
食或欲淡不胖振,,补气养血增液
稀 。 产 褥 期 可 见苔白,脉细弱。
恶露多或恶露不
绝。
通乳丹、猪蹄汤
产后乳汁甚少或
全无,或平日乳
汁稀
皆无 、柔
形体肥 少,或点泛恶或
,乳房丰或大便 软 无 胀 感 。质 胖 苔
沉细。
胖 食 溏 白
, 多 泄 腻
胸 乳 , ,
闷 少 舌 脉
健脾 通乳





漏芦 当归 河车 贝
散 、 、
去 蛇蜕 云苓 、 远志 、
加 紫 川
祖国医学的病因学认为:七情失常是内伤病的一个重 要原因,其中又以怒伤肝最为多见。肝主疏泄,性喜 条达升散。若精神抑郁或暴怒则伤肝,导致肝失疏泄 而肝郁气滞。肝与脾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肝病最易犯 脾,而致脾胃虚弱。或脾胃先虚,肝气来犯,均可导 致肝脾不和而同病。《内经》谓“木郁达之”,故逍 遥散以疏肝升散的柴胡为主药。肝藏血,体阴而用阳 ,故用当归、白芍补血和营养肝,为辅药;茯苓、白 术、甘草健脾补中,为佐药。煨姜和中,与当归、白 芍同用,并能调和气血;助薄荷少许,以增强疏肝之 力。各药通用,疏肝理脾,和营养血,则肝脾得和, 诸证向愈,心旷神怡,逍遥快然,故名逍遥散。为八 法中的和法而设,在和解肝脾的方剂中首推此方。为 治疗神经官能症的常用方剂。肝郁脾虚易致月经不调 ,故本方又为调经的常用方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