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4.5 练习五(2)【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析答案)
苏教版数学《课课练》三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苏教版数学《课课练》三年级下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点击课堂】第1页二、3. 48+49+50+51+52≈50×5=250(千克) 4. 58×31≈180(元)第2页二、2. 三(1)班:14×12=168(棵)三(2)班:13×12=156(棵)第3页二、1. 24×16=384(页)2. 最少:15×28=420(元)最多:39×28=1092(元)第4页二、2. 48×15=720(千克) 3. 63×24=1512(千克)第5页二、2. (1)16×24=384(千克)(2)32×24=768(千克)3. 68×25+50=1750(只)第6页二、1. 8×4+6=38(人) 2. 12×12×5=720(人) 3. 12×6×15=1080(元) 第7页三、1. 6×5×82=2460(元)2. 16×3×7=336(个)3. 4×6×3=72(人)第8页二、3. 40×60+160=2560(棵) 4. 80×5×6=2400(只)第9页二、1. 他买的是39元一副的。
39×18=702(元)800-702=98(元)第10页三、2. 28×4×20=2240(本) 3. (1)15×12=180(元)(2)略第11页二、3. 28683642253024【拓展应用】第1页850元第2页42×21=882(元)第3页20-1=19(层)25×19=475(家)475×2=950(家)第4页75×11=825(米)900-825=75(米)第5页45×16=720(人)720>698,有第6页30×6=180(本)500-180=320(本)第7页6-1=54×5×8=160(分)第8页8×42×2=672(米)第9页99198297600-6=594700-7=693800-8=792第10页40第11页2376346577225200-52=51486900-69=68319700-97=9603【单元练习】二、1. ╳ 2. ╳ 3. √ 4. √三、1. 3504002103000386403744902. 320060036003500323974129763360四、1. 86811279001350 2. 23×40=920(人)920>800,够3. 55×12=660(千米)660+35=695(千米)4. (1)60×5=300(米)1000-300=700(米)(2)60×35=2100(米)2100>2000,能5. 5×12×30=1800(元)6. 38×3=114(千克)114+147=261(千克)二、千米和吨【点击课堂】第14页二、2. 55+10=65(千米) 3. 1200步10分钟第15页三、1. 15×26=390(吨) 2. 4×50×10=2000(千克)=2吨第16页三、900×4=3600(千克) 4吨=4000千克3600<4000,没有超载。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全册(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全册(附答
案)
本文档为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的全册课课练,同时附带了答案。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简要介绍:
单元一:数到十万
本单元主要讲解了数的读法和数位的意义,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读写比十万更大的数。
通过各种练,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到生活中。
单元二:数的加减
本单元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教授了数的加减法。
从简单的十以内的加减开始,逐步扩展到更复杂的数。
通过练题,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单元三:数的乘法
本单元引导学生研究数的乘法运算。
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绘
画和分组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进行乘法运算的练。
单元四:数的除法
本单元教授了数的除法运算。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
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并通过练题提升他们的除法计算能力。
单元五:图形与面积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基本的平面图形和面积的概念。
通过研究各
种图形的名称、性质和计算面积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形
和面积的关系。
单元六:运算的应用
本单元将数学运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以及购物、旅游等情境,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全册的内容概述。
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练习五丨苏教版

练习五。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2.能通过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12个小正方形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游玩吗?今天胡老师就带你们去动物园游玩。
课件出示:游中学1、胡老师带领6名学生去参观动物园,成人票价是每张30元,儿童可享受半价优惠。
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口答。
2、动物园里有10只大象,3只老虎,狮子的只数是大象和老虎只数的3倍。
—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口答。
—3、一种饮料,每箱8瓶,批发价每箱32元,零售价每瓶6元。
—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口答。
—师:胡老师将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并抽取其中的部分问题如下,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
胡老师带领6名学生去参观动物园,成人票价是每张30元,儿童可享受半价优惠,一共要用多少元购买门票?动物园里有10只大象,3只老虎,狮子的只数是大象和老虎只数的3倍,狮子有多少只?一种饮料,每箱8瓶,批发价每箱32元,零售价每瓶6元,按批发价购买这种饮料每瓶便宜多少元?师指名学生板演并集体讲评。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单一:请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并汇报,刚才板演的这些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小组活动开始)师指名汇报。
生口答1:我们组从第一道算式可以看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应先算乘法。
生口答2:我们组从第二道算式可以看出,算式中有小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
生口答2:我们组从第三道算式可以看出,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应先算除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两步混合运算的知识已经掌握的非常熟练了,下面我们来进行两步混合运算的练习。
(导入课题)[设计说明: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到动物园游玩入手,游中学、学中游,既检测了孩子们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巩固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019年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第5课时《练习五》同步测试(2) 苏教版

前置作业对用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回顾,说一说要注意什么?课堂作业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16-9=7,20×7=140综合算式:(2)24+26=50,50÷5=10综合算式:2.比较大小,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①80-12×4○(80-12)×4②237-(89-57)○237-89-573.脱式计算。
72÷(34-25) 125-(87-48)54-24÷4 58-8×44.小红看一本180页的故事书,看了5天后还剩75页。
(1)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2)剩下的要在3天内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5.食堂运来一批大米,每天用50千克,4天后还剩下360千克。
食堂一共运来大米多少千克?【参考答案】1.(1) 20×(16-9)(2)(24+26)÷5 2. <> 3.8 86 48 26 4.21 25 5.560 讲评:要求一共运来大米多少千克,数量关系式是用去的+剩下的=一共的千克数,先求用去的千克数,列式为:50×4=360=560千克。
课后作业基础训练1.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360÷(6×6)○360÷6÷616×5+25○16×(5+25)2.脱式计算。
12×3+20 122-(57+43)(76-16)÷4 (58-42)×43.一张办公桌480元,5把椅子的总价钱比一张办公桌贵135元。
一把椅子的价钱是多少元?拓展提高4.张大伯养了200只鸡,第一天卖出108只,剩下的每8只装一笼,能装满多少笼,还余几只?5.食堂第一天运进大米235千克,第二天运进大米210千克,第三天运进大米284千克,平均每天运进大米多少千克?发散思维6.张师傅要加工84个零件,已知他前3天加工了36个零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4.《练习五》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4.《练习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练习五》主要是对前几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综合练习,包括加减法、认识货币、长度单位等。
本节课的练习题目设计新颖,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对货币的认识和长度单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一些复杂的情境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加减法、认识货币和长度单位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认识货币和长度单位等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练习五》及相关辅导资料。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测量长度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场景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练习五》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题方法,共同完成练习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练习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含答案)--第九单元 简单的数据汇总

简单的数据汇总
1.南街小学三(2)班同学分4个小组了解每人最喜欢吃的蔬菜。
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如下表: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把各小组的数据汇总后填入下表中,并完成填空。
喜欢吃()的人数最多,喜欢吃()的人数第二多。
2.把5、6、7、A这4张扑克反扣在桌上,打乱顺序后从中任意摸一张,记录摸到的点数。
两人一组,每人摸20次。
【1号同学】
【2号同学】
把两人摸牌的情况汇总后填入下表。
如果把摸到的牌按花色分类,你能把两人的摸牌情况整理一下吗?
3.统计你们班同学的上学方式,汇总在下表。
参考答案1.
番茄蘑菇
2.略
3.略。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练习五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练习五丨苏教版我今天要上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具体是练习五。
这个练习的内容主要是帮助我们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法的运算技巧,并且能够灵活运用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个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会特别关注那些对除法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在除法运算上存在困难的学生。
我会尽量通过一些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将帮助我更好地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尽量简洁明了地展示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这些练习题将包括一些基本的除法运算题,以及一些实际应用题。
上完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估自己教学的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寻找解决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尝试通过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并且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它们是: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以及作业设计。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法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因此我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本质。
例如,我可以通过讲解“分配律”来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例子来展示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除法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重点。
除法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学运算,它也涉及到问题解决和逻辑推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 练习五教案与反思

第4课时练习五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2.能通过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谈话: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再算();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
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2题。
(1)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比较每组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3题。
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4题。
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引导:分析各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然后全班订正,教师结合学生的错例适当追问。
5.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指名汇报答案,教师适时作出评价。
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6题。
(1)先让学生与同桌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2)比一比每组题目的运算顺序和得数,说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结: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五”第7题。
要求:不计算,比较两道算式的大小。
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五”第8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说说运算顺序。
4.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五”第9题。
(1)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要解决“平均每天看多少页?”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5天看了多少页)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说出解决的方案,并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