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品)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名校资料)

一年级数学学科第 2 册教学设计课题十几减8、7序号2教材分析情景窗展示的内容是小朋友去划船的情景。
包含的数学信息有一共有15只船,划走了8只。
有16瓶矿泉水,买走了7瓶。
通过问题“还剩几只船?”引入对退位减法的学习。
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重点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减8、7,理解计算过程。
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点课前准备小棒、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8+9= 8+8 = 7+8 = 7+6 =14-8 = 10-6 = 13-9 = 18-9 =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二、情境导入(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
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几减8、7)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1.探究算法。
谈话:“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
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
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 15-5= 10, 10-3= 7;方法3:从10里减8再加5, 10-8= 2, 2+5= 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 8+(7)= 15, 15-8= 7 。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板书算式:13-7 = 13-8 = 12-7 = 16-8=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6、5、4、3、2》1优质课课件(名校资料)

3+9=12 12-9=3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课堂练习 .我会填。
5+ 8 =13
13-5= 8
4+ 9 =13 5+ 9 =14
13-4= 9 14-5= 9
5+ 6 =11 11-5= 6
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练习
2.
12 -
4
8
11
-
3
8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课堂练习 3.我会算。
7 6 5 4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导入新课
小亮买了14条 鱼,喂了6条。
小新买了12条 鱼,喂了3条。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导入新课
小亮买了14条 鱼,喂了6条。 还剩几条鱼? 小新买了12条 鱼,喂了3条。 还剩几条鱼?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新课学习 小亮还剩几条鱼?
你发现了什么?
7 6 5 4
课堂练习
4.
13 ﹣ 5 = 8 (个)
作业布置 你说我写
小刚 小红 算 式
11
4
3
12
11-3=8
小红
小刚
板书设计 十几减6、5、4、3、2
小亮还剩几条鱼? 14-6=8(条)
小新还剩几条鱼? 12-3=9(条)
14-6= (条)
新课学习 小亮还剩几条鱼? 14-6= 8(条)
6 + 8 = 14
14–6 = 8
新课学习 小亮还剩几条鱼? 14-6= 8(条) 10 - 6 = 4
新课学习 小亮还剩几条鱼? 14-6= 8(条) 14 - 4 = 10 10 - 2 = 8
2016最新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材剖析 :1、教材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新奇风趣。
本册教材依据学生的年纪特色和生活经验,选用学生身旁的、学生所熟习的、拥有新奇性和兴趣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指引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存心义的和富裕挑战性的,使学生能经过察看、思虑、着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念。
2、情境串引起出“问题串”。
依据单元的教课内容和教课目的(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亲密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体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串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进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必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学生认知特色出发,优化单元知识构造。
本册教材完全改变了过去教材广泛采纳的“小步子” 编排方式,依据学生认知特色,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构造。
如第六单元“海洋边—— 100 之内数的加减法(二)”。
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同,将有关的口算放在其余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同,使口算与笔算教课有机地联合在一同,便于学生认识计算的多种策略。
同时,又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淆及带小括号的混淆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学习交融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系统约束,由解决现真相境中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习交融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如第 65 页加混淆运算,主题图体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 元钱购置纪念品,珊瑚每只 17 元,贝壳每只 25 元,海豚每只 23 元,海螺每只 13 元。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1优质课课件(名校资料)

7时半
课堂练习
3.说一说,填一填。
2
课堂练习 3.说一说,填一填。 3
课堂练习 3.说一说,填一填。 5
课堂练习
3.说一说,填一填。 6
课堂练习
你知道吗?
作业布置
先连一连,再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作业布置 先连一连,再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星期六,爸爸、妈妈带小明去看马戏表演。上午9时, 他们到达了马戏表演场。10时半,长颈鹿和大象同时出场, 它们的表演可精彩了。大约11时,马戏表演结束了,小明恋 恋不舍地离开了马戏表演场。
6
6
1时半
7时半
10时半
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结论总结 小青和小林分别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小青 小林
快到5时 5时刚过 看一看,比一比: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你 有什么发现? 大约5时
课堂练习 1.认一认,填一填。
8 时
大约 1 时
11 时半
课堂练习 2.想一想,画一画。
7时
时针要比分 针短哟!
时针指着5, 就是5时。 分针指着12,
新课学习 试一试 你能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12
3 7
12
10
12
3时
7时
10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新课学习
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分针指着6
时针指在5和6中间 是5时半
想一想:为什么不是6时半?
新课学习 试一试
1 10 7 6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长针 分针 指着12 短针 时针 指着几就是几时
指着6
靠近12Βιβλιοθήκη 走过几就是几时半接近几就是大约几时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趣味拼摆(名校资料)

设计意图:利用回形针拼各种图案,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培 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拼图案 1.可以自己独立拼,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拼一幅图,一边拼一 边观察:你的作品用到了我们学习过的哪些图形? 2.学生活动。 3.展示拼的成果。 (1)你们拼的是什么? (2)每个图案中都有哪些图形? (3)估一估,数一数,每个图案分别用了多少个回形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自己动手拼、再观察的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平面图形,发展空间想象力。 三、欣赏由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1.谈话:平面图形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图案,点缀了我们的生活 。(出示课件) 2.学生欣赏图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平面图形的奥妙, 感受数学美,在和同伴的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 四、全课总结 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2
奇妙的回形针 学生展示拼摆的图形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以学生动手活动为主,但不能把实 践活动课上成单纯玩耍的课,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中玩,玩 中学”。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活动前,给学生提出明确的思 考目标;活动后,要进行总结,提炼出活动中的只是元素和值 得思考的地方。
3
趣味拼摆
教学目标: 1.利用回形针拼各种图案,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 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让学生经历观察、自己动手拼、再观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平面图形,发展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由回形针拼成的图案 1.拿出一颗回形针:小朋友认识这种东西吗?你能想象由回形 针拼成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吗? 2.出示图片。 瞧,这就是由回形针拼成的图案,漂亮吗? 学生欣赏。 找一找,在这些图案中有我们前一节课学过的平面图形吗?说 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发言。 3.过渡:看着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想拼一拼吗?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课时(名校资料)

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会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猜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看好吗?“小小马儿跑不停,日日夜夜不休息,嘀哒嘀哒跑不停,提醒人们争时间。
(钟表)2.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在哪见到过什么样的表?”结合学生回答欣赏各种钟表的图片。
“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常要用到钟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通过接受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初步认识钟面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带的钟表,提问:你从这些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2.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交流上述问题。
(1)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生可能回答:钟面上有两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细较长的是分针),(2)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揭示: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12个数字。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进行思考,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
)三、认识钟表谈话:钟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方便!你瞧,有一天下雨放学后,王老师担心同学们是否安全回家,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的家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呈现教材信息图)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小青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小林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写出来1.认识整时现在我们先来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多媒体出示小力到家的钟表图 )(1)学生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先自己认读,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1优质课课件(名校资料)

□
7 + 3= 10 30 + 3= 33
百 十 个
想一想,个位满“10” 怎么办?
新课学习 想一想,借助小棒或计数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 27 + 6 = 33 (个)
□
7 + 6= 13 20 + 13 = 33 7 + 3 = 10 30 + 3 = 33
新课学习 试一试
58+4= 62
□
2 + 8 = 10
20 + 10 = 30
新课学习 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22 + 8 =
□(个)
2 + 8 = 10
20 + 10 =30
百
十
个
结论总结 想一想,借助小棒或计数器计算时,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8 + 2=10 20+10=30
百
十
个
课堂练习
1. 争做口算小能手。
59+4= 6+48= 7+47= 76+9= 63 54 54 3+68= 38+6= 85+8=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新课学习
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27 + 6 =
□ (个)
新课学习
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27 + 6 = 33 (个)
□
7
+
6 = 13
20 + 13 = 33
结合摆的过程说一说,这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新课学习 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27 + 6 = 33 (个)
71 44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优秀教案设计(名校资料)

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设计说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减8、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8+9= 5+9= 9 + 4=17-9= 14-9= 13-9=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简要总结。
用13-9=4,举例,说说自己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十几减9的算法:连减法、破十法、相加算减法法。
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情境导入(出示公园情境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划船的地方按一看。
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一共有15只船,划走了8只。
[生]有16瓶矿泉水,我们买7瓶。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还剩几只船?[生]还剩几瓶矿泉水?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三、探究新知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
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
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
方法1:连减。
因为8可以5和3,先从15里去掉5,再去掉3。
15-5=10, 10-3=7;方法2:破十法:从10里减8再加5, 10-8=2, 2+5=7;方法3:想加法算减法, 8+(7)=15, 15-8=7。
请同学们说一说。
小结:在刚才的算法中,我们用了破十法、想加法、连减的方法算出了结果,请你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
练一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算法:11-8= 17-8=14-8= 12-8=2.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现在咱们一起来解决“还剩几瓶矿泉水”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 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 教具:钟表,拼图,计数器米尺,直尺,课件等 教学进度表
学 期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第1周 20以内的加减法
第2周 学看钟表
第3周 100以内的认识
第4周 100以内的认识
第5周 认识图形
第6周 100以内的加减法
第7周 100以内的加减法
第8周 复习
第9周 期中考试
第10周 五一放假
第11周 人民币的认识
第12周 100以内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第13周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第14周 厘米、米的认识
第15周 统计
第16周 复习
第17周 复习
第18周 复习
第19周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 逛公园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1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 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数:3课时。 信息窗1 逛公园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去过公园吗?还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游乐园去玩一玩。学生开火车口答、抢答,复习9加几的内容。 9+5 3+9 9+7 9+9 9+()=15 ()+9=17 9+2 9+6 9+4 2+9 9+( )=14 ( )+9=13 (创设学生熟悉的公园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出示P2的主题图。 这里人真多呀,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师:你想提问题吗?(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各种各样的有关加法或减法的问题。) 师:阿姨的气球好漂亮呀,走,我们去看看,阿姨和小朋友在说什么呢? 请大家读一读。 师:是呀,究竟还有几个气球没卖?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让学生在游乐园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2、小组交流,探究算法。 师:17-9怎么算呢?孩子们,想想看,以前进行计算的时候咱们用过那些方法? 对学生进行算法的指导。 17-9等于几,怎么知道的呢?(或者怎么算呢?)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小组的小伙伴吧。比一比,看哪组的孩子说的认真,听得仔细,方法最多。 给学生小组交流的时间,教师参与倾听指导交流。 3、集体汇报 师:孩子们交流的特别好,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向全班同学展示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其他组的孩子,你们和黄老师做什么呢?(认真听!) 算法一:9+8=17 17-9=8 算法二:10-9=1 1+7=8 …… 4、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摆小棒,看图数数,用加法算减法,还用了从15里面拿出10减9,再加的办法,知道了阿姨原来有17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8个。 17-9= 17-9=8(个) 5、应用方法: 过渡:公园里还有几个小朋友呢,我们去看看,来了几名小男生,几名小女生呢?谁有办法很快知道有几个男生? 三、及时达标 出示课题: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对了,被减数都是十几,减数都是9,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十几减9的减法。
四、游戏: 过渡:孩子们学习得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有趣的游戏——打气球(十几减九的题目)。愿意参加的小朋友都可以站起来抢答。 16-9= 15-9= 18-9= 12-9= 14-9= 17-9= 8+9= 3+9= 5+9= 7+9= 11-9= 10-9= 课堂小结: 刚才在公园里,我们去看了卖气球,又去做了小游戏,孩子们一定还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告诉小伙伴,告诉老师,告诉爸爸妈妈。 作业布置: 1、 必做题: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 2、 选做题:自主练习第10题、第11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7-9= 9+8=17 17-7=10 17-9=8 10-2=8 教学反思:
信息窗2 划船 ——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减8、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9= 8+8= 7+8= 7+6= 14-8= 10-6= 13-9= 18-9= 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 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十几减8、7)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 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