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竖式题知识讲解
2022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易错题归纳

2022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易错题总结归纳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第二单元时、分、秒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1)文字法:如:5时50分;(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
如:8时零5分写作8:05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
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二年级除法竖式计算过程讲解

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运算,用于找出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等分成几份。
在二年级,学生通常会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并使用竖式进行计算。
下面是我对二年级除法竖式计算过程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首先,让我们假设我们要计算的除法问题是12除以3、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将12个物品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多少个物品。
我们在做除法竖式计算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首先我们写下被除数和除数。
12÷3第二步:然后我们开始从左到右进行计算。
我们看到12中有没有3能够整除的部分,也就是看最多能几个3放进12里面。
在这个例子中,3不能整除12,所以我们尝试2个3是否可以整除12、2个3等于6,小于12第三步:我们将尝试的这个数2,写在被除数上方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商。
12÷3第四步:然后我们用这个尝试数2乘以除数3,看是否等于或者接近被除数12、2乘以3等于6,小于12、当尝试的数乘以除数小于被除数时,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个更大的数进行尝试。
第五步:接下来我们尝试3作为我们的尝试数。
3乘以3等于9,仍然小于12、我们继续尝试。
第六步:现在我们尝试4作为我们的尝试数。
4乘以3等于12,正好等于被除数12、这表明我们找到了一个能够整除的数。
第七步:我们将这个尝试数写在商的上方,并在被除数下面画一条横线,然后在横线上方写下商。
12÷3────6第八步: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余数。
余数是在我们进行除法计算时,被除数中剩下的部分。
我们可以用被除数减去商乘以除数来计算余数。
12-(2×3)=12-6=6第九步:现在我们写下余数,并将它写在被除数下面。
12÷3────6────第十步:由于余数为0,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个除法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12除以3等于2,余数为0。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12个物品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个。
并且没有物品剩下。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是一种常用的算术运算方法,用于计算除法运算时的商和余数。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种计算方法。
首先,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是指利用纸笔进行除法运算时,将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按照一定的格式排列,并通过一系列的步骤逐步计算得出结果。
这种计算方法常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被除数和除数的位数,并对齐。
将被除数和除数按照位数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并确保小数点对齐。
例如,若被除数为5位数,除数为3位数,则需要补齐2位0。
2.从左边开始,将被除数的第一位与除数进行相除,并在商的第一位写下商的整数部分。
将被除数的第一位与除数相除得到商的整数部分,并写在商的第一位上。
3.将商的整数部分乘以除数,得到一个中间结果,并用中间结果减去被除数的当前部分。
将商的整数部分乘以除数,得到一个中间结果,并用中间结果减去被除数的当前部分。
这一步的目的是得到下一位的商。
4.取下一个被除数的位数,并将该位数写在中间结果的右侧。
取下一个被除数的位数,并将该位数写在中间结果的右侧。
5.重复步骤2到步骤4,直到被除数的所有位数都计算完毕。
重复步骤2到步骤4,直到被除数的所有位数都计算完毕。
每一次计算得到的商的整数部分都写在商的下一位上。
6.若被除数的所有位数都计算完毕后,余下的部分即为最终的余数。
若被除数的所有位数都计算完毕后,余下的部分即为最终的余数。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除法的商和余数。
这种计算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可以让学生逐步理解除法运算的过程。
同时,纸笔计算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
除法竖式计算的一个例子如下:例如,计算1201除以3的商和余数。
步骤一:对齐被除数和除数,1201÷3步骤二:将被除数的第一位1与除数3相除得到商0。
步骤三:将商0乘以除数3得到中间结果0,并用0减去被除数的当前部分0得到0。
步骤四:取下一个被除数的位数2,并将该位数写在中间结果的右侧。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中,有余数的除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相关的知识点:
1. 商和余数的概念:商是除数被除数的结果,余数是除法中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时的
剩余部分。
例如,29除以7,商是4,余数是1。
2. 除法的算法:可以使用列竖式除法的算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这个算法要求学
生按照规定的步骤,从左到右一位一位地进行计算,并确定商和余数。
3. 余数的判断:判断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是否有余数,可以通过两个数的关系来确定。
如果被除数小于除数,那么肯定有余数;如果被除数大于或等于除数,那么有可能有
余数。
4. 判断能否整除:除数能整除被除数表示他们之间没有余数。
例如,10除以2可以整除,而10除以3就不能整除。
5. 除法的性质:除法具有继承性和可交换性。
继承性表示,如果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有余数,那么这个数的整数倍除以同样的除数也会有余数。
可交换性表示,两个数进
行除法运算的商和余数不受除数和被除数的调换而改变。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中有余数的除法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习题来加深
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一、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各局部的名称,理解各局部表示的含义。
2、能够比拟熟悉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竖式各局部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各局部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20÷430÷624÷635÷7注意:〔1〕被除数、除数和商在竖式中的位置;〔2〕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3〕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必须标准。
第二讲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寒假自学课(苏教版)

第二讲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1、经历探索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求商的方法。
2、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能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的能力。
1、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时,除法哪位商就写在哪位的上面。
2、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
用被除数减去除数与商的积,所得的差为余数,余数与上面的数位对齐,写在横线的下面。
一、选择题1.王老师买来28块糖,最少拿掉()块,就能正好平均分给8个同学。
A.4 B.3 C.52.做一个灯笼用4张纸,34张纸可以做几个灯笼?明明用竖式计算出了结果,下边竖式中表示()。
A.剩下的张数B.一共的张数C.已经用掉的张数3.一支铅笔8角钱,小红带了6元钱,最多可以买()这样的铅笔。
A.6 B.7 C.84.4个小朋友在玩轮流报数游戏(每次都从平平开始)。
下面3个数中,()是平平报的。
A.20 B.21 C.225.幼儿园的老师要把下面的玩具分到各个小组,皮球22个,积木16盒,小汽车10辆。
现在每个小组要分7个皮球,3盒积木,2辆小汽车,这些玩具可以分给()个小组。
A.5 B.4 C.3二、填空题6.植树节,二年级5个班应植树48棵,其中只要有1个班至少多植()棵,其余各班就可以植得一样多。
7.有45本书,至少拿走()本,剩下的正好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
至少添上()本书,才能正好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
8.有二十多个糖果,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能正好分完,如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则还剩下3个,这些糖果一共有()个。
9.有17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至少要补上()个苹果或者至少去掉()个苹果,才能使每人分到的苹果一样多。
10.书架上原有37本故事书,最少添上()本,可以正好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最少拿走()本,可以正好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
三、计算题11.看图列式。
÷=(个)……(个)÷=(束)……(个)四、解答题12.每天看8页,至少要看多少天才能把这本书看完?13.王老师有45张红纸,7张红纸可以做一只小帽子,王老师最多可以做多少只小帽子?14.一张长方形的餐桌需要配4把椅子。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篇1一、教材内容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25÷3=8÷2=10÷4=38÷2=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
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
(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单元知识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一、知识点回顾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租船问题: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租船问题时,商加1才是最后的结果。
2.周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出现,这样的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解决周期问题时,可以根据题中循环出现的规律列出除法算式,求出余数,再根据余数得出所求问题的答案。
易错题总结分析易错点1:余数大于除数【例题1】用竖式计算29÷7 错误答案: 29÷7=3 (8)正确答案: 29÷7=4 (1)错点解析: 此题错在商小了,导致余数8比除数7大了,应该把商加1再除。
规避策略: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易错点2:没有掌握余数表示的意义,不能正确配带单位名称【例题2】有27个苹果,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错误答案:27÷5=5(袋)……2(袋)答:可以装5袋,还剩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