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拓展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古人谈读书(两则)》,按要求作答。

古人谈读书(两则)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

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

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

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

③“破”“有神” 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

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

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2)限制、阻碍。

()(3)自求上进。

()(4)形容整个儿。

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1)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2)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3.读画线句子,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什么?4.这两位名人的话各表达了怎样的读书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吧。

彭端淑:袁枚:参考答案:1.(1)恃(2)限(3)自力(4)囫囵2.(1)聪明和敏捷,可以依靠也不可以依靠;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敏捷而不去学习,是自己败坏自己的人。

(2)读烂了书卷,汲取其中的精华,不是整个儿吞下去,采纳它的糟粕。

3.示例: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学习前人的知识时,不要死学,而要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和升华。

4.示例:彭端淑的观点是人的智力有高下之分,但智力不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去力求上进。

袁枚的观点是读书时应汲取精华,扬弃糟粕,这正是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髓所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注释_______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注释_______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注释_______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生字组词: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多音字:好:hào好奇hǎo好看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形近字:耻(羞耻)址(地址)诲(教诲)悔(后悔)诵(背诵)涌(汹涌)恒(恒心)桓(盘桓)皆(皆大欢喜)旨(旨意)缺(缺少)缸(水缸)课后习题答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4课《古人谈读书》 类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4课《古人谈读书》 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24 古人谈读书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兴味:兴趣,趣味。

B.未晓:天还没亮。

C.思量:思考,考虑。

2.“切”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密合,贴近;②紧急;③切实,实在,着实。

“读书切戒在慌忙”中的“切”意思是();“切身须要急思量”中的“切”意思是()。

3.我们有时读书不要急躁,而要反复咀嚼、品味,这样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4.诗人认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而与自己的内容则一定要细读深思。

5.关于读书,我们读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你积累的两句。

【参考答案】1.B2. ③①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4.暂且放过去切身相关5.示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谈读书(两则)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

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

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

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

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

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

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2)限制、阻碍。

()(3)自求上进。

()(4)形容整个儿。

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1)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后作业(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后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与作者或出处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B.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三要有恒。

曾国藩C.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冰心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诗经》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挨.近(āi)间.隔(jiàn)便.利(biàn)万卷.书(juàn)B.美差.(chāi)强.迫(qiáng)积累.(lěi)水浒传.(zhuàn)C.锥.子(tuī)煞.白(shà)缝.隙(fèng )将.相和(jiàng)D.中间.(jiān)三更.(gēng)皇冠.(guàn)挣.钱(zhèng)3.“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插入下列语段中的()前语意最连贯。

A.苏轼年少时曾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B.其父苏洵看见后,却担心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不前。

C.于是,苏洵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D.苏轼见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愤读书,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4.“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下列名言谚语意思与之不符的一项是()A.有志者事竟成B.功夫不负有心人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二、填空题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古人谈读书》中孔子认为不懂的要虚心_____,学习要_____,所学知识要_____;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曾国藩认为:读书第一要有____,第二要有____,第三要有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2)心不在此,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3)朱熹认为,读书需要______到,______到,______到。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古人谈读书-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古人谈读书-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1.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___________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断:___________ 下流:___________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急)关键,重要(句意)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2.(断)决然,绝对(下流)下等,劣等(句意)有志向的人则自己绝对不甘心为下等。

【分析】考查学生对所学古文语句以及其中字词释义的掌握。

【解答】一方面学生要将课文的注释部分背诵下来,另外在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多记,做好笔记,将生难字以及通假字的意思弄懂记牢,然后要学会根据语境将整句话的意思弄明白。

2.【答题】课文整体梳理。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___________。

【答案】谦虚勤奋求实三到三有【分析】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解答】课文中《论语》部分的三句话分别教给我们读书学习要谦虚、勤劳以及实事求是。

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心到,眼到,口到”三到。

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即三有。

3.【综合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练习。

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①,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②不知勤学早,白首③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当天夜晚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②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③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

【答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每天半夜三更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第25课《古人谈读书》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25课《古人谈读书》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节选自《古人谈读书》)
18.“识”在字典中的解释 有:①认识:②知识、见识。语段中“识”的意思是( )。
19.“此三者缺一‘不可’”中的“此三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D .饱览胜景 饱读诗书 饱含美食 饱尝艰苦
4.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犹恐失之(仍然 担心) 不耻下问(耻辱 通“瞎问”)
B.终夜不寝,以思,无益(睡觉 好处)漫浪诵读(随意)
C.余尝谓读书有三到(我 曾经) 眼口岂不到乎?(难道)
D.记亦不能久也(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要紧,重要)
20.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两个寓言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1.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三、拓展提升
(一)阅读理解。
偷看小说
季羡林
那时候,在我们家,小说被称为闲书,是绝对禁止看的。但是,我和秋妹都酷爱看闲书。
高级的闲书,像《红楼梦》《西游记》之类,我们看不懂,也得不到,所以不看。我们专看低级的闲书,如《彭公案》《施公案》《济公传》《七侠五义》《小五义》《东周列国志》《说唐》《封神榜》等。我们都是小学水平,秋妹更差,只有初小水平,我们认识的字都有限。当时没有什么词典,有一部《康熙字典》,我们不会也不肯去查。经常念别字,如把“飞檐走壁”,念成了“飞yàn走壁”,把“气往上冲”念成了“气住上冲”。反正,即使有些字不认识,内容还是能看懂的。
14.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并在下面画“”。
(1)漫浪诵读(A.随意 B.像漫天波浪一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古人谈读书》同步习题基础题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òng dú()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要有毅力,二者quē yī bù kě()。

二、解释文中粗体字的意思。

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

2.心不在此,,,却,,记亦。

3.有志则;有识则,,如,如,皆无识者也;有恒者。

四、重点段落学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对号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结合自己读书实际谈谈你有什么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题五、课外阅读练习(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一个人有了xiū chǐ()心,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就会于心不安。

2.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经典sòng dú()活动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吸引了许多家长前来观看。

3.教室里安静极了,张明透过门缝kuī jiàn()几个同学正在给老师准备生日礼物。

4.做事贵在chí zhī yǐ héng(),三天打鱼,两天画网,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二、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晦悔梅悔1.这篇文章滥用典故,有些句子读起来有涩之感。

2.老师对我们的教,真似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啊!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花扑鼻香。

4.他不听劝告,结果上当受骗,如今后莫及。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厌:诲:句子意思: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好:耻:句子意思: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断:下流:句子意思:4.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句子意思: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心不在此,则,,,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 ,,是知也。

3.曾国潘指出,士人读书要具备三个要点,即有,有有,这三者缺一不可。

4.朱熹认为,读书需要到,到,到。

其中最重要的是到。

正所谓“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练习。

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当天夜晚11点到第二天凌展1点为三更。

②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③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④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同是谈读书,这首诗与课文中的语段在论述的角度上有何不同?试概括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短文《古人谈读书(两则)》,按要求作答。

古人谈读书(两则)
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

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

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
(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

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

③“破”“有神” 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

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

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
(2)限制、阻碍。

()
(3)自求上进。

()
(4)形容整个儿。

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1)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2)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3.读画线句子,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4.这两位名人的话各表达了怎样的读书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吧。

彭端淑:
袁枚:
参考答案:
1.(1)恃(2)限(3)自力(4)囫囵
2.(1)聪明和敏捷,可以依靠也不可以依靠;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敏捷而不去学习,是自己败坏自己的人。

(2)读烂了书卷,汲取其中的精华,不是整个儿吞下去,采纳它的糟粕。

3.示例: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学习前人的知识时,不要死学,而要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和升华。

4.示例:彭端淑的观点是人的智力有高下之分,但智力不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去力求上进。

袁枚的观点是读书时应汲取精华,扬弃糟粕,这正是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髓所在。

二、阅读短文《读书》,按要求作答。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兴味:兴趣,趣味。

B.未晓:天还没亮。

C.
思量:思考,考虑。

2.“切”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密合,贴近;②紧急;③切实,实在,着实。

“读书切戒在慌忙”中的“切”意思是();“切身须要急思量”中的“切”意思是()。

3.我们有时读书不要急躁,而要反复咀嚼、品味,这样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4.诗人认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而与自己的内容则一定要细读深思。

5.关于读书,我们读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你积累的两句。

参考答案:
1.B
2. ③①
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4.暂且放过去切身相关
5.示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