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酮和三唑醇在4种动物基质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如何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三唑酮的残留量

~ 0.5mg/kg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2为0.
表1流动相洗脱梯度表 时间 甲醇/% 1 mmol/L乙酸钱水/%
1 0.0
10
90
2 4.0 95
5
3 7.0 95
5
4 7.2
10
90
质谱分析参数: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离
9999。在本实验条件下,分别在0.05mg/kg、0.10mg/kg、 0.50mg/kg浓度下进行空白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每个 加标浓度做5个平行样品。按照1.2步骤方法进行提取、 净化、过滤并进行检测。以上三个浓度下的加标回收率 在80.5% ~ 114%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5.6% ~ 13. 3%,结果见表4。其中土壤样品中的三瞠酮被检出,经
目前,土壤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气相 色谱(GC)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和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土壤中 农药残留检测常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法、微 波辅助萃取法、QuEChERS法等。但大多数前处理方 法需要经过固相萃取、浓缩、富集,有的甚至需要衍生 化等前处理,操作尤其繁琐、需要消耗大量的前处理时 间,消耗大量有机溶剂等缺点,而QuEChERS(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和 Safe)技术具有快速、 准确、耐用、简便、有效等优点,已被欧盟及其他国家 作为标准方法使用。本文利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
<中国质■技术监«>2019年第9期
本版贲编/苟明gm789@
积比1 : 1)的混合液,涡旋振荡后上清液过0.22|xm滤
在本实验条件下,对方法的线性、加标回收率、精
膜到液相小瓶中,待HPLC-MS/MS分析检测; (三)液相色谱与质谱条件
三唑酮MIPs制备及其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唑酮MIPs制备及其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呈上升趋势,但是农药的残留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
为了保证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监管和限制。
而传统的分析方法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食品样品的复杂性和分析灵敏度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寻求新的分析方法成为迫切的需求。
分子印迹技术作为一种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唑酮作为一种甲酰胺类杀菌剂,广泛应用于植物保护领域。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对植物、土壤、水体和食品等环境中的三唑酮残留进行监测,以确保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三唑酮MIPs制备及其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三唑酮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并将其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中。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优化三唑酮MIPs的制备方法,以提高其选择性和灵敏度。
2.考察不同配位体和交联剂对三唑酮MIPs性能的影响。
3.验证三唑酮MIPs的分子印迹特异性,并评估其在抽提、富集和检测三唑酮残留中的应用性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三唑酮MIPs的制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三唑酮MIPs,以丙烯酸为嵌体单体,三唑酮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交联剂。
同时,考察不同配位体对三唑酮MIPs性能的影响,如乙二胺、N,N-二甲基甲酰胺等。
2.三唑酮MIPs的表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三唑酮MIPs进行表征。
3.验证三唑酮MIPs的选择性和特异性:通过比较三唑酮MIPs和非印迹聚合物(NIPs)的吸附特性,验证其选择性和特异性,并对与三唑酮结构相似的其他农药进行交叉应答实验以验证其特异性。
4.三唑酮MIPs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将三唑酮MIPs应用于植物、土壤、水体和食品等样品中三唑酮的抽提分离、富集和检测,对MIPs和NIPs进行比较实验,探究MIPs的应用性能和发展前景。
气相色谱分析农药残留的基质效应及其解决方法

2008年1月J a n u a r y 2008色谱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V o l .26N o .198~104收稿日期:2007-07-18第一作者:贺利民,副研究员.E -ma i l :l i m i n o k h e @s c a u .e d u .c n .通讯联系人:曾振灵.T e l :(020)85284896,E -m a i l :z l z e n g @s c a u .e d u .c n .基金项目:农业行业标准制定项目(070106-69)及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2007B 003)资助项目.气相色谱分析农药残留的基质效应及其解决方法贺利民, 刘祥国, 曾振灵(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对于相同浓度的农药,其在基质溶液中的色谱响应会比其在纯溶剂中的响应高。
通过减少热不稳定农药的分解,以及屏蔽进样口的活性位点而减少极性农药在活性位点的吸附或分解,基质效应可增加从进样口传输到色谱柱中的农药残留量。
各种进样方式和基质净化方法都可以减少但不能完全消除基质效应;基质匹配校准法和分析保护剂法是避免基质效应最有效的方法;在实际检测中,所采用的消除或补偿基质效应的方法应考虑减少仪器系统的维护。
本文概述了农药残留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气相色谱;农药残留;基质效应;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O 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13(2008)01-0098-07 栏目类别:专论与综述S o l u t i o n s t om a t r i x -i n d u c e dr e s p o n s ee n h a n c e m e n t i np e s t i c i d er e s i d u e a n a l y s i s b yg a s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H EL i m i n ,L I UX i a n g g u o ,Z E N GZ h e n l i n g(T e s t i n g C e n t e r o f A n i ma l a n d P o u l t r y P r o d u c t s Q u a l i t yC o n t r o l I n s p e c t i o n(G u a n g z h o u )o f M i n i s t r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C o l l e g e o f V e t e r i n a r yM e d i c i n e ,S o u t h C h i n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51064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s a m p l e m a t r i xc a nc a u s ea ne n h a n c e m e n t i nt h e o b s e r v e d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i c r e -s p o n s e f o r p e s t i c i d e r e s i d u e s i n a m a t r i x e x t r a c t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e s a m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n a m a -t r i x -f r e e s o l u t i o n .T h e m a t r i x i n c r e a s e s t h e t r a n s f e r o f p e s t i c i d e s f r o m t h e h o t v a p o r i z i n g i n j e c -t o r s b y r e d u c i n g t h e t h e r m a l s t r e s s f o r l a b i l e c o m p o u n d s a n db y m a s k i n g t h e a c t i v e s i t e s i n t h e i n j e c t o r r e s p o n s i b l e f o r t h e a d s o r p t i o no r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 p o l a r p e s t i c i d e s .T h e u s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i n j e c t o r t y p e s a n dm a t r i x s i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 s c a n r e d u c e m a t r i x -i n d u c e d e n h a n c e m e n t b u t d on o t e l i m i n a t e i t .T h e m o s t e f f e c t i v e s t r a t e g y i s t o u s e m a t r i x -m a t c h e d c a l i b r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s o r a n a l y t e p r o t e c t a n t s w h i c he q u a l i z et h e r e s p o n s ee n h a n c e m e n t f o r c a l i b r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sa n d s a m p l e e x t r a c t s .F r o m a p r a c t i c a l p o i n t o f v i e w ,i t i s i m p o r t a n t t h a t t h e m e t h o du s e dt o c o r r e c t f o r m a t r i x -i n d u c e de n h a n c e m e n t i s c o m p a t ib l e w i t hl o w s y s t e m m a i n t e n a nc e .T h ed i f -fe r e n t a p p r o a c h e sf o r c o r r e c t i n gm a t r i x -i n d u c e de n h a n c e m e n t f o r c a l i b r a t i o ni np e s t i c i d er e s i -d u e a n a l y s i s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a n dc o m p a r e d i n t h i s r e v i e w .K e y w o r d s :g a s c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G C );p e s ti c i d e r e s i d u e ;m a t r i x -i n d u c e dr e s p o n s e e n h a n c e -m e n t ;s o l u t i o n s 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就发现在用气相色谱分析有机磷农药时,无论是采用填充柱还是毛细管柱,检测信号的强度与试样基质的特性都非常相关。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饲料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饲料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赵春娟;高文惠【摘要】本实验建立了同时分离检测饲料样品中腈菌唑、戊唑醇、联苯三唑醇、烯唑醇4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85∶15,V/V)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9 min内实现了4种三唑类杀菌剂的基线分离,4种杀菌剂的平均回收率为83.4%~ 101.2%,相对标准偏差(RSDs)< 3.00%(n=5).【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24-25,34)【关键词】饲料;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者】赵春娟;高文惠【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17三唑杀菌剂是一种杀真菌剂,是指含有1,2,4-三唑环的化合物,因具有抗菌作用及调节植物生长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谷粮等病虫害的防治。
随着三唑类农药的广泛应用,其在食品、饲料和环境中的残留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检测一般采用色谱法,如液相色谱法(张敏等,2012)、液质联用检测技术(Li等,2012)、气质联用检测技术(Silva等,2013),但同时检测饲料中4种或4种以上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研究还鲜见报道。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检测饲料样品中腈菌唑、戊唑醇、联苯三唑醇、烯唑醇4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以期实现快速、高效的分离分析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 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KH5200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LD5-2A低速离心机(北京雷勃尔离心机有限公司)、FA2204分析天平(上海菁海仪器有限公司)。
韩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附件2韩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根据医药法第44条第1项之内容,将对生药(包括韩药、韩药材,下同)及其萃取物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以及检测方法作如下公告:1、适用范围(1)生药,但是不包括矿物生药、动物生药以及附表1中的生药(2)生药的萃取物(浓缩剂、浓缩液以及酊剂等),但是事先对生药进行过检测的情况下该步骤可以省略2、适用对象农药以及允许标准(1)生药中允许的农药残留标准如下:(2)个别生药中允许的农药残留标准如下(3)对于有检出记录的生药适用的农药残留标准如下(4)附表2中的生药请参照“食品的标准和规格”,按照食品公典第3、对食品的一般通用标准以及规格的第6、标准以及规格的适用范围中的第3)、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标准以及第5)、人参的农药残留标准进行执行。
(5)上述(1)-(4)中未涉及的农药被检出的时候,暂时按照以下方法判定适量与否:A.欧洲药典(EP)“pesticide residues”项的标准(附表3)B.关于其他被检测出农药的适量与否,首先将残留量和有关的生药服用量进行比较,根据下列计算公式算出结果并进行了危害评价之后,由食品药品安全厅厅长进行判定。
ADI*MMDD*100ADI:有关农药的每日允许摄取量(mg/kg/day)M:成年人的平均体重(60kg)MDD:有关生药的每日服用量(kg)(6)生药萃取物(浓缩剂、浓缩液以及酊剂等)适用的农药残留标准按照前文(1)项执行。
3、根据对象农药的不同,各自按照下列实验方法进行实验(1)敌草胺(Napropamide)、DDT农药(P·P-DDT农药、O·P-DDT农药、P·P-DDE 农药、P·P-DDD农药)、狄氏剂(Dieldrin)、腈菌唑(Myclobutanil)、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六六六(BHC)(α、β、γ以及δ-BHC农药)、联苯菊酯(Bifenthrin)、氯氰菊酯(Cypermethrin)、对嘧菌环胺(Cyprodinil)、啶虫脒(Acetamiprid)、三唑锡(Azocyclotin)、艾氏剂(Aldrin)、安杀番(Endosulfan)[包括α、β-安杀番以及硫丹硫酸盐(Endosulfan sulfate)]、异狄氏剂(Endrin)、灭螨猛(Chinomethionat)、克菌丹(Captan)、五氯硝基笨[Quintozene(PCNB)] 、百菌清(Chlorothalonil)、戊唑醇(Tebuconazole)、甲抑菌灵(Tolylfluanid)、三唑醇(Triadimenol)、三唑酮(Triadimefon)、氟菌唑(Triflumizole)、氯苯嘧啶醇(Fenarimol)、二甲戊乐灵(Pendimethalin)、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噻唑膦(Fosthiazate)、腐霉利(Procymidone)、哒嗪硫磷(pyridaphenthion)、咯菌腈(Fludioxonil)1)装置:气相色谱仪[ECD检测器、NPD检测器、质量分析仪(MSD检测器)]2)试剂和试液A)溶媒:残留农药实验专用品或者与之相当之物B)水:蒸馏水或者与之相当之物C)弗罗里硅土(Florisil):填充有弗罗里硅土(1g)的Cartridge(容量6ml)D)助滤剂:Celite 545E)标准原液:将各农药的标准品溶于丙酮按照100mk/kg进行配制F)标准溶液:将各标准原液溶于丙酮按照一定浓度进行混合稀释配制G)其他试剂:残留农药实验专用品或者特供品3)实验溶液的配制A)萃取:将试料(500-600g)仔细粉碎后,取5g加入水40ml,放置4个小时(可以根据需要对试料的量进行适当调节)。
三唑酮及其代谢物三唑醇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

A g i l e n t 7 8 9 0气相色谱仪 ( 美国A g i l e n t 公 司, 配有氮磷检
辅助 提 取 1 5 m i n , 再加入 6 g氯 化 钠 , 振荡 1 m i n , 以 3 0 0 0 r / mi n离心 3 m i n , 准确移取上清液 1 0 mL于茄形瓶 中,
河南三地进行 了残留试验 ,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1 材 料 与 方 法
测器及 H P一 5 : 3 0 m× 0 . 3 2 m m× 0 . 2 5 m 熔 融 石 英 纤 维 毛 细
1 . 3 . 1 样 品提 取
( 1 ) 土 壤 提取 : 称取 1 0 g土 壤 样 品 于
5 0 m L离 心 管 , 加入 2 0 m L乙腈 , 混合 器涡旋 1 m i n后 超 声 波
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消解动态 的研究。为探 明三 唑酮及其代
谢物在小麦植株 、 麦 田土壤 中的残留消解规律 , 在北京 、 安徽 、
--—
—
2 7 0. - — —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3年第 4 1 卷第 3 期
兰腾芳, 李俊 凯.三唑酮及 其代谢 物三唑醇在小麦和土壤 中的消解动态[ J ] .江苏农业科学 , 2 0 1 3 , 4 1 ( 3 ) : 2 7 0— 2 7 2
三 唑酮及其 代谢 物三 唑醇在小麦和土壤 中的消解动态
1 . 1 主 要 仪 器 与 试 剂
3 5℃减压浓缩近干 , 晾干后 2 mL乙酸乙酯定容 。( 2 ) 植株提
三唑农药的手性拆分及对映体的转化

DO I :10.3724/S P.J .1096.2010.00237三唑农药的手性拆分及对映体的转化李朝阳*1张艳川2李巧玲2王未肖1李景印11(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应化系,石家庄050018) 2(河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摘 要 利用Chiralce lO J H 和Chira l ce lOD H 手性柱对烯唑醇、三唑酮和三唑醇的手性拆分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测定了烯唑醇和三唑酮对映体的旋光性质,据此确定了两种农药对映体的绝对构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三唑酮转化为三唑醇的还原实验确定了三唑醇4个对映异构体的绝对构型。
考察了几种三唑农药在有机溶剂和缓冲溶液中的手性稳定性,其中三唑酮在甲醇、乙醇和水中存在明显的对映体转化行为,而烯唑醇和三唑醇则是手性稳定的,升高温度及碱性环境会加快三唑酮的对映体转化。
关键词 三唑农药;手性拆分;对映体转化;旋光;绝对构型2009 07 25收稿;2009 10 10接受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o .20707005)及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No .教外司留[2009]1001号)资助项目*E m ai:l liz y666@yahoo .co 1 引 言目前使用的农药中手性农药占相当比例,手性农药的农药活性往往只存在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对映体上,只含高活性对映体的光学纯活性农药的开发和使用是手性农药发展的一个趋势[1]。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手性农药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对映体转化,即消旋化,如菊酯农药一般有2个或3个手性中心。
研究表明,在甲醇和水中某些菊酯的 手性碳会发生消旋化[2,3]。
由于很多农药剂型在复配中要使用有机溶剂和水,农药在喷洒后也会进入水体,对光学纯农药而言,这种对映体转化会产生低效或无效对映体,同时对映体转化也使得手性农药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变得复杂。
手性农药种类众多,目前除了菊酯有少量对映体转化的研究报道外,其他的手性农药仍有待进行相关内容的深入考察。
三唑类杀菌剂简介

三唑类杀菌剂简介文章摘自网络。
三唑类杀菌剂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上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化合物。
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等特点,兼具保护、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
三唑类杀菌剂种类很多,国内推广使用的有20多种。
三唑酮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内第一个商品化的三唑类杀菌剂。
同时七十年代还开发了三唑醇。
八十年代后又开发出了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氰菌唑、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一系列三唑类药剂。
目前,国外一些化学公司还研发了氟醚唑、羟菌唑、环菌唑等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这些新近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消费量来看,戊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因为在大田作物上广泛使用,是中国消费量最大的三种三唑类杀菌剂,原药总消费量占整个三唑类杀菌剂80%以上。
三唑类杀菌剂的抑菌特点是在植物体内抑制病菌的附着胞、吸器的正常发育,使菌丝生长、孢子的形成受阻。
因此,此类杀菌剂对几乎所有的真菌性病害有效,但对卵菌类病原菌无效,因卵菌类病菌的菌丝体无隔膜,不能使它受抑制。
三唑类杀菌剂就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喷施药液在作物上,很快即被吸收,一般经2小时,作物吸收的药量已能抑制白粉病菌的生长。
植物的根能吸收三唑酮、三唑醇等并向上传导到地上部分,利用这一特点,三唑类药剂常用作种衣剂。
叶面喷施后,可从已受药部位向叶尖端输导,叶鞘受药,能向叶部输导。
但是叶尖受药向下输导则很少。
输导仅限于在同一张叶片,不能转移到其他叶片。
三唑类药剂一般叶面喷施,受药植物的药效可持续15-20天,种子处理后植株持效期达60天,土壤药剂处理,其持效期可高达100天,因此三唑类药剂常作为种衣剂或穴施、灌根用药。
而且研究表明,药效的持效期与使用药量的多少有关,用量较少时,持效期也将相应变短。
三唑类杀菌剂和其他内吸性的杀菌剂面临的问题一样,就是植物的抗药性会迅速提高,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合理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热 带农业 科 学院分 析 测试 中心 ,海 南海 口 5 7 1 1 0 1 2 海 南省 热带果 蔬产 品质 量安 全重 点 实验 室 .海 南海 口 5 7 1 1 0 1
摘 要 建 立 一 种 利 用 超 高 压 液 相 色 谱 串联 质 谱 同时 测 定 猪 肉 、鸡 肉 、鸡 蛋 和 牛 奶 中 三 唑 酮 和 三 唑 醇 残 留 的 分
i n Fo u r Ma t r i x e s o f An i ma l Or i g i n
HUAN Z h i b o .XI E De f a n g
1 An a l y s i s a n d T e s t i n g C e n t e r ,C h i n e s e Ac a d e m y o f T r o p i c a l A g r i c u l t u r l a S c i e n c e s ,Ha i k o u ,Ha i n n a 5 7 1 1 0 1 ,C h i n a 2 Ha i n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Q u li a t y nd a S a f e t y f o r T r o p i c a l F r u i t s a n d V e g e t bl a e s , Ha i k o u ,Ha i n a n 5 7 1 1 0 1 ,C h i n a
析 方 法 ,其 中 使用 乙腈 提 取 ,G C / N H 固相 萃 取 小 柱 净 化 。结 果 显 示 :建 立 的分 析 方 法 线 性 、精 确 度 和 准 确 度 满 足S A N C O / 1 2 5 7 1 / 2 0 1 3要 求 ,灵 敏 度 满 足 C A C要 求 , 而 且操 作 步 骤 简 单 ,耗 时 短 ,对 大 批 量 样 品 来 说 大 大 提 升 了 检 测效 率 。
热带 作 物学 报 2 0 1 6 ,3 7 ( 1 2 ) :2 4 3 4 — 2 4 4 0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T r o p i c a l C r o p s
三唑酮和 三唑醇在 4种动物基质 中 的残 留分析方法研 究
郇 志 博 ,谢德 芳 1 , 2
关键 词 三唑 酮 ;三唑 醇 ;分 析 方 法 ;动 物 源 0 6 5 7 . 6 3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 分 类 号
S i mu l t a n e o u s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Tr i a d i me f o n a n d Tr i a d i me n o l
Ab s t r a c t An U P L C- MS MS me t h o d w a s d e v e l o p e d f o r s i mu l t a n e o u s l y d e t e r mi n i n g t r i a d i me on f a n d t r i a d i me n o l i n f o u r ma t ix r e s o f a n i ma l o i r g i n wi t h e x t r a c t i o n b y a c e t o n i t r i l e a n 2 S P E c a r t i r d g e s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e l i n e a r i t y .a c c u r a c y a n d p r e c i s i o n o f t h e b u i l d i n g me t h o d me t t h e d e ma n d o f S ANC 0/ l 2 5 7 1 , 2 0 1 3 wh i l e
d 0 i 1 0 . 3 9 6 9 6 . i s s n . 1 0 0 0 - 2 5 6 1 . 2 0 1 6 . 1 2 . 0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