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4章章首品悟
2012高三一轮(大纲版)语文:第4部分:写作第四节 开头和结尾 精品课件

4.以诗文歌谣入题,富有韵味 .以诗文歌谣入题, 示例1 有一首校园之歌唱道: 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 示例 有一首校园之歌唱道:“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 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弯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 恰似那悬挂的一弯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 着万般能量……”校园之歌,婉转唱来,道出了一个哲理:微笑 也是一种 着万般能量……”校园之歌,婉转唱来,道出了一个哲理:微笑——也是一种 ……”校园之歌 力量。 力量。 文章开篇借用一首校园之歌,巧妙地引出全文的主旨。 评析 文章开篇借用一首校园之歌,巧妙地引出全文的主旨。一连串的 歌词,为全文谈论微笑的魅力打造了一个美妙的开端,颇有先声夺人之美。 歌词,为全文谈论微笑的魅力打造了一个美妙的开端,颇有先声夺人之美。
2012《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大纲版)语文: 《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大纲版)语文: 部分: 第4部分:写作第四节 开头和结尾 部分
高考典例借鉴
一、靓丽开头——未成曲调先有情 靓丽开头 未成曲调先有情 浔阳江边的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用的是 浔阳江边的琵琶女,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先声夺人”之法,一开始就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与个性,以至“主人忘归客 先声夺人”之法,一开始就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与个性,以至“ 不发”。明朝诗人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清代戏曲理论家 不发” 明朝诗人谢榛说: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李渔也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由此 李渔也说: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可见,文章的开头是相当重要的。写文章应精心设计好“凤头”,达到让阅 可见,文章的开头是相当重要的。写文章应精心设计好“凤头” 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效果。 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效果。 怎样开头才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呢?下面结合高考优秀作 怎样开头才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呢?
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1编第2册

20.①为什么 ②怎么 ③多么 ④为什么 ⑤哪 里 21.①至、及 ②周 ③约定 22.①旁边 ②下一等 ③次序、按次序,这里引申为轮到 ④行军途中的驻地 23.①引来,引导 ②端起 ③拉开 ④称引, 引用 24.①将要 ②行走 ③离去 ④行为 25. ①流传 ②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26.①老师 ②从师 ③学习 ④军队 27.①跟 随 ②自 28.①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译为“啊”,或不 译 ②用于句末,表示认定,可译为“啊” ③ 用于句末,表反问,可译为“呢”
______
16.或师焉,或不焉______通______,______
17.振之以威怒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18.既然已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19.早缫而绪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自我校对】 1.从,通“纵”,合纵 2.弊,通“敝”,困乏, 疲惫 3.何,通“呵”,呵问 4.没,通“殁”, 死 5.倔,通“崛”,突出 6.景,通“影”,像 影子一样 7.距,通“拒”,把守 8.内,通“纳 ”,接纳,使进入 9.要,通“邀”,邀请 10.倍 ,通“背”,违背,背叛 11.蚤,通“早” 12. 郤,通“隙”,嫌怨,隔阂 13.坐,通“座”, 座位 14.趣,通“取”,15.受,通“授”,教授 16.不,通“否” 17.振,通“震”,威吓,18.已, 通“矣”,了 19.而,通“尔”,你们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履 至尊而制六合( . ②则不可同年而语 矣( . ③序 八州而朝同列( . ④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 .. ⑤沛公军 霸上( ) . ⑥沛公欲王 关中( . ⑦籍 吏民,封府库( . ⑧范增数目 项王( . )
) ) ) )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2章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 原文见第一节)解释 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
课堂考点探究
一、理解词语含义 词语的含义多考查词语的指代义和语境义以 及词语的表达效果,所以理解、体会词语含义 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2010年高考四川卷· 原文见第一节)标题“ 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 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 能力。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理解,注意词语中蕴 含的作者的情感。标题的作用一是概括全文的主 要内容,二是体现全文主旨,由此可推知标题中 “自然”的含义是针对全文而言。
(3)手法的运用 ①修辞格的选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 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②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 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 ③其他表现手法。 (4)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 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 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 合人物身份等。
(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如:“在我们的 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 力所吸引了。”“母亲”一词渲染出一种十分亲 切的意味和诚挚热爱、自豪的思想感情;而“伟 力”突出了作者为壮丽长江而倾倒的感情。 (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 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 、严密方面的作用。如前面所举的“跃” “铺” 二字就有准确的表达作用,而如“错误常常是成 功的先导”,“常常”就是起表达严密的作用。
2012高考语文《全新教程》大纲版总复习课件第2编第16章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课堂考点探究
一、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含义 科技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较为重 要的作用,这些词语要么是关键信息点,要么 是某一重要说明对象的简洁概括(如指代性词 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是承前或启后省略 了相关阐释内容。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 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下文推断 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二是根据上下文把握词 语的语境义,三是代词或非代词的指代义。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 纲版)(课件):第2编第16章自然 科学类文章阅读
第十六章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快乐时空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 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 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 各种样式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 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 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 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
仔细领会,整体解析。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 相关的句子,它们要么体现了文章的思路,要 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么承上启下,要么 阐明主旨,它们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这类
句子也是较容易理解的。
高考考查的句子,常常是中心句、修辞句、例 说句、含蓄句、结构复杂句等,考查的重点是 对文段中心句和修辞的理解。本考点在命题中 是每卷必考点。
考、分析、推断,力求得出与原文最符合的
正确答案来。
3.加强阅读训练,寻找答题规律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除了要理解词语的基本
意义外,还要加强阅读训练,注意寻找切实可行
的理解方法和规律。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去思考:一是从词语的搭配上去思考,二是 从代词的上句去思考,三是从阐释句上去思考, 四是通过突破词语本身含义的范围去思考。
2012高考语文《全新教程》大纲版总复习课件第2编第14章第2节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可是、却 就、或
是、就是
只、仅
或许、也 许
题点十六 者
附在词或短语后, 组成名词性短语
将藏之于家,使后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
半句之间,这是明显的“顺承”标志,于是A项 错误。C项第一句的“也”字放在陈述一件事情 的句子末尾,这是明显的“语意结束”标志;第 二句的“也”字放在什么样的人的末尾,这是明 显的“判断”标志,于是C项不对。D项第一个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是代词, 这样的事,于是D项也不对。ACD三项都不对, 那就只有B项是对的。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就、便、 原来是
连 词
表假设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就
表转折、 让步 表选择 表强调 或判断
副 表限制 词
表推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非死则徙耳。(《捕蛇者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译 但是、却
如果、假如
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连接状语,可不 译
代词
复音 而 虚词 已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 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 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 轩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师说》)
你、你的
限止语气, 罢了
题点二 何
表陈述或解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句末语气助 词
2012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第4章专题4(安徽专版)

• ⑥进病房时,我后脚没跨进门就见妈妈脸 迎着门,眼睛望穿秋水地满是等待。我叫 了一声“妈妈”,泪水淹着眼睛和五脏。 她像是等着我来搭救她,伸出已瘦黄的两 只手,叫一声:“女儿!”那天我在她病 房里待了六个小时,那句最难启齿的话, 忽而在我喉口,忽而又退缩回心头。我非 但没把实情告诉妈妈 ,还去串通主治医生, 请他帮忙维护我们善意的谎言。可是在我 就要离开病房的时候,妈妈突然拉着我的 手,说:“女儿,妈妈得的是癌症,你知 道吗?”
• 解析: 题干已表明此标题“意蕴丰富”, 只要分析出意蕴丰富在哪些方面,答案就 能整合出来。丰富在审丑现象和审丑对象 以及社会中的“丑”事,真正的丑人。
• 答案: 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 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 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 的“审丑”对象; • 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 “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 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 • ④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 是真正的“丑”。
• 专题四
探究意蕴
• 1.《考试说明》规定小说的探究点是多样 的,可以是情节,可以是人物形象,可以 是主旨,命题者总喜欢把探究点放在主旨 意蕴上,放在思想内涵和情感内涵上。 • 2.命题题型多为基于文本内的阅读拓展评 价题,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 大胆质疑,品味小说的写作方法、语言文 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并将阅读感 悟与自己的成长经历、社会思潮结合起来, 对小说中的某个观点、内容、技巧进行评 价、探究。
• 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 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 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 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 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 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 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2012届高考语文教材知识总复习: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全面版

有些事情注定会发生,有的结局早已就预见,那么就改变你可以改变的,适应你必须去适应的。面对幸与不幸,换一个角度,改变一种思维,也许心空就不再布满阴霾,头上就 是一片蔚蓝的天。一生能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很多事情,很多人已经渐渐模糊。而能随着岁月积淀下来,在心中无法忘却的,一定是触动心灵,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无论是 伤痛是欢愉。人生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不要错过了清早的晨曦,正午的骄阳,夕阳的绚烂,暮色中的朦胧。经历过很多世态炎凉之后,你终于能懂得:谁会在乎你?你又何 必要别人去在乎?生于斯世,赤条条的来,也将身无长物的离开,你在世上得到的,失去的,最终都会化作尘埃。原本就不曾带来什么,所以也谈不到失去什么,因此,对自己 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应怀有一颗平常心有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小小的不如意或是飞来横祸就能坦然接受,知道人有旦夕祸福,这和命运没什么关系;有一颗平常心,面对台下的 鲜花掌声和头上的光环,身上的浮名都能清醒看待。花不常开,人不常在。再热闹华美的舞台也有谢幕的时候;再奢华的宴席,悠扬的乐曲,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刻。春去秋来, 我们无法让季节停留;同样如同季节一样无法挽留的还有我们匆匆的人生。谁会在乎你?生养我们的父母。纵使我们有千般不是,纵使我们变成了穷光蛋,唯有父母会依然在乎! 为你愁,为你笑,为你牵挂,为你满足。这风云变幻的世界,除了父母,不敢在断言还会有谁会永远的在乎你!看惯太多海誓山盟的感情最后星流云散;看过太多翻云覆雨的友 情灰飞烟灭。你春风得意时前呼后拥的都来锦上添花;你落寞孤寂时,曾见几人焦急赶来为你雪中送炭。其实,谁会在乎你?除了父母,只有你自己。父母待你再好,总要有离 开的时日;再恩爱夫妻,有时也会劳燕分飞,孩子之于你,就如同你和父母;管鲍贫交,俞伯牙和钟子期,这样的肝胆相照,从古至今有几人?不是把世界想的太悲观,世事白 云苍狗,要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懂得爱惜自己。不羡慕如昙花一现的的流星,虽然灿烂,却是惊鸿一瞥;宁愿做一颗小小的暗淡的星子,即使不能同日月争辉,也有自己无可 取代的位置其实,也不该让每个人都来在乎自己,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单行道,世上绝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家生活得都不容易,都有自己
《大纲版》2012高三一轮复习语文第4部分第三节(文体鲜明)课件

2.移植新颖专业文体 比如模拟电视访谈直播的形式作文,开头多为主持人的开场白,结尾是主 持人的总结,中间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讨论。利用这种形式,可以最大限度 地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2010·江苏卷)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 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果分析”,这里的“因”指分论点,“果”指中心论点。在明确中心论 点(果)之后,再来分析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比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一生的黄 金时代”,可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体力充沛、精力旺盛;②青年时 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时代。这 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如此层层深入,因果推论,便可 以大大增强文章的思辨色彩。
为什么?为什么要夺走这块地,夺走这一片绿意?夺走这春天的芳草依 依,夏天的繁花满地;夺走这秋天金黄的热烈,冬天莹洁的静谧。
我不明白。 绿色,澄净、闲适,却似乎与这现代化的社会格格不入。人们拼命地追 逐,追逐着名、追逐着利,一刻也不放松,人们喜欢红色,红色代表着财 富、代表着利益。 “煮酒话桑麻”已经成为一种奢望,“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片”也已成为幻想,稻香渐渐飘散,蛙声早已消逝。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 欣赏一路的风景,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心境早已失落。 我怀念那片绿地,也怀念绿色的生活,绿色的人心。
4.在追求绿色生态环境的同时,更要建设绿色文化生活 针对当前言情、玄幻小说流行,低俗音乐流行,西方文化入侵,哈韩 族、哈日族越来越多等现象,提出观点:在追求绿色物质生活的同时,也 要重视建设绿色文化生活,让真正有文化内涵的、民族的、高雅的文化成 为主流。 5.我们必须过绿色生活 可以将“绿色生活”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的“绿色生活”进行对比,来 论述过绿色生活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首品悟 仁爱季节 2009年圣诞节的前夕,在得克萨斯州的科利波里,
沃尔玛商场的顾客摩肩接踵。几台收款机前都排着长队,人们在等候付款。 收款员杰弗瑞柜
台前的队伍里站着一位妇女。这位妇女看起来是一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她穿着旧衣服,
有一双辛苦劳动的手,她的购物篮里仅放着一件 商品,她耐心地等待着向前移动。她今天要
给儿子买下她许诺已久的礼物:索尼游戏升级软件,含税价是220美元。这是她辛苦一年才
能攒下的钱。当杰弗瑞把女顾客的商品价格条码扫描进收款机时,这位妇女突然惊慌起来:
“我的钱哪儿去了?我明明放在口袋里的,怎么会不见了?”她哭起来了,排在她后面的顾
客都注意到了她的惊慌。 杰弗瑞看着她慌乱地搜自己的衣服口袋,心里有些着急,还有这么
多顾客怎么办呢?他得给经理打电话,让她来取消这笔交易,并把游戏软件放回货架。但是,
现在经理正在拥挤不堪的商场另一头,不能马上赶过来,他只能停下来等待。在平安夜出现
这样的情况,对商店经理和收款员来说,都是件麻烦的事。没有人愿意等待,现在已经快到
下班关门的时间了。杰弗瑞担心自己会赶不上去教堂的时间。 这个时候,令人惊奇的事情发
生了。在队伍后面的一个人掏出自己的钱包,抽出一张100美元的钞票递给前面的人,钞票
在往前传递的过程中,有人添上20美元,有人添上10美元,其中有一个人把自己口袋里的
零钱全都掏出来放进去。当一沓现金传到收款台时,杰弗瑞数了数,正好220美元。人们自
发地帮她给儿子买下了企盼已久的圣诞礼物。柜台前排队的人们神情自然地交款离去,直到
最后一个„„杰弗瑞去教堂的时间一点儿也没耽误。 【感悟】 仁者爱人。当别人遇到困难
时,你伸出手,接济一下,对你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对于别人来说,很可能会是命运的转
变。不是吗?一箪食,一瓢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在接济别人的时候,不要忘了尊重别
人。就像本文那些帮助别人的人一样。一群陌生人无私的帮助,让一个母亲找回了丢失的金
钱,也找回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爱。他们默默奉献, 帮助一个孩子得到了向往已久的圣
诞礼物。这一幕是人间最珍贵的纪念,是社会给母亲最大的回报。虽然有罪恶存在,但真情
更可贵。谁都有可能遭遇一些不愉快,或者深陷困境,只有打破冷漠的坚冰,敢于付出爱心,
才能让欢乐常留人间。雨过总会有天晴,别忘了保持微笑的心情。学会珍视陌生人的微笑一
瞥,那会像天边美丽的彩虹,绚烂在你的心房;学会去关爱他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