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代采蟾衣新技术

合集下载

如何采集蟾衣 蟾蜍衣采集技术与步骤

如何采集蟾衣 蟾蜍衣采集技术与步骤

如何采集蟾衣蟾蜍衣采集技术与步骤1.把活蟾蜍倒入大水缸或水泥池内,干养3天,不喂食物,让其排泄肠内污物,剔除瘦弱者。

2.第4天把排尽污物的蟾蜍,加入配制泔水,使蟾蜍漂浮,并不让肢体着池底,促其自然运动,不喂食物。

l2~24小时内不换水。

入缸前捞除病弱、瘦小及死亡蟾蜍。

促其排泄尽腹内污物,洗净体表污垢,以免污物影响今后蟾衣质量。

3.第5天把浸泡后的蟾蜍移入室内,放入塑料脚盆或水桶内,加入自然中性淡水和适量白酒,深度20~30公分,上加透气盖,不让其逃走。

每平方米内可放活蟾蜍l千克。

每隔20~30小时换水一次。

容器中放的蟾蜍越多,所产之衣质量越差,也越碎。

4.气温在23~25摄氏度到第5天部分蟾蜍开始陆续自然脱衣干水中,第6~7天达到高峰,一般第8天完毕。

因蟾蜍在水中无法自已吞吃蟾衣,在水内也吃不了食物。

整个过程中不喂食。

5.在蟾蜍脱衣期间,每天分数次用捞斗将脱下的漂浮着似紫状蟾衣捞起,放入清水盆内洗掉杂质,然后将洗净的蟾衣挑起凉于瓦片上晒干即可。

这是最普通的产品,价格较低。

6.如要将蟾衣加工成标本出售,可轻轻地把蟾衣在水中漂散,-手用镊手夹住,另-手用一块玻璃入水中,慢慢移托上去,再慢慢按该只蟾蜍形体拼合-整体形状,后凉干即可,也可移到白纸上拼合成标本。

亦可移到塑料膜上,半干时揭下晒干,也可用电熨烫干、烫平,质量更好,价值也高。

7.待蟾蜍脱衣后,要把其放归自然环境中,或放在饲养场围养,以备下次用于脱衣。

刚脱衣的蟾蜍肢体白嫩干净。

如人工建场饲养,必须投喂一些食物,最好在晚上点灯诱让其自然摄食,使其健壮,有利于下次脱衣。

如连续脱衣也会脱下来,只是特别薄,质量不如前次,价值更低。

8.如有必要制作高质量标本,事先要挑选出体形大的蟾蜍单养于水盆中让其独个脱衣。

最好特别一个方格式容器,单个放养,这样脱下之衣不会被扯坏,至少扯坏也小些。

因为防止了因混养引起的相互爬、擦、爪破其衣。

这样可产特级品蟾衣,整衣率大大提高,不必修补也是可以达到相对完整衣程度。

蟾蜍养殖怎么脱衣采集?蟾蜍蟾衣和蟾酥的采集技术介绍!

蟾蜍养殖怎么脱衣采集?蟾蜍蟾衣和蟾酥的采集技术介绍!

蟾蜍养殖怎么脱衣采集?蟾蜍蟾衣和蟾酥的采集技术介绍!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非常高的经济动物,可以说全身都是宝。

如蟾酥具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之功;蟾衣具有解毒消肿、止痛、辟秽浊之功效等,具有很高的养殖价值。

而在蟾蜍的养殖过程中,如何采集蟾衣和蟾酥则是难题。

那么,蟾蜍养殖怎么脱衣采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蟾蜍蟾衣和蟾酥的采集技术,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蟾蜍的脱衣采集技术蟾蜍每年都脱壳一至二次,脱一次壳长大一次,脱壳时边脱边吃,脱完吃光。

所以人们只知有蟾衣而很难采集到的原因就在于此。

一般清明以后,蟾蜍陆续上岸苋食繁殖,芒种以后是蟾衣最佳采集期,因为从上岸到芒种,已基本完成了繁殖、休整、补食期,气温已达到25℃以上,蚯蚓昆虫已大量繁殖,食源广泛,蟾体健壮,应立即着手准备采集蟾衣的具体工作。

1.在室内用玻璃围成长2.5米,宽1.5米,高5米脱衣池3-5个,池底水泥抹光,有一定坡度,每只池都设有下水道,以便于冲洗,每只池子上方安有照明设备,用于夜间操作照明。

2.将养殖池内一百克以上、四肢齐全、腹背无伤痕的蟾蜍放入脱衣池内,用清水冲洗其身上的泥土灰尘,水分干后喷纯中药制剂“脱衣素”。

一般喷脱衣素后一百小时即四天开始脱皮。

3.脱衣前要时刻观察它们各种症状,一般要脱衣时表现有离群,单独停留,反应迟钝,外表变湿发亮等,反现这些症状,十分钟左右即开始脱衣。

4.蟾蜍脱衣时,一般先从背上开始,其后是头、后腿、腹部、前腿。

当它脱完三条腿时,就是其它部位其它部分都已脱完,还有一条前腿时,立即用手把它抓起来,轻轻将剩余部分拉下,并将其口扒开,将已吃进但还没有来得及咽下的部分一起轻轻拿出来即是一个完整的蟾衣。

5.刚脱下的衣有粘液,应立即用清水轻轻漂洗干净,然后用不锈钢镊子把蟾衣放在事先准备好的25公分长、12公分宽的玻璃上轻轻拉开成标本模样,拉标本时用力要轻,不要拉破或拉不开,否则影响商品质量。

标本制好后,放在室内凉干,或放入红外线消毒柜中烘干,一般有九成干即为成品,经包装密封保存或出售。

蟾酥的采收

蟾酥的采收

蟾酥的采收2006-8-9 21:42:00 来源: 网友评论(0)(一)采收1.采收时间出蛰后10-15天开始采收浆液,冬眠前15-30天停止采收。

采浆的高峰期为6-7月份。

一般每2周采浆1次。

2.采收工具(1)酥夹酥夹克到药材公司购置,通常为铜铝材料。

(2)自制竹夹选取一段20厘米长。

直径5-7厘米的竹筒。

劈成两半,再两半的同一边,用合叶连接起来,再在外侧装一根拉簧,用手一握即可成筒状,手松开,由于拉簧拉力作用,竹筒又分成两半。

( 3 )浆液盛器瓷盆或者瓷盘,忌用铁器皿。

( 4 )其他用品手套、口罩、眼镜等,以防止浆液溅入眼鼻。

如操作不慎使浆液进入眼鼻,可用煎好的紫草水清洗。

3 .采收部位采浆时,先采耳后腺浆液,后采皮肤腺浆液,后采皮肤腺浆液。

(1)耳后腺紧靠蟾蜍耳后的一对扁圆形颗粒,将就是耳后腺,浆液最多。

、(2)皮肤腺蟾蜍背后的皮肤腺瘤状突起。

4.采收方法(1)蟾蜍处理洗净蟾蜍体表泥土,晾干水分。

(2)操作方法左手抓住蟾蜍的后腹部,背部向上,拇指后压背部,其余四指轻轻压腹部,使耳后腺及皮肤腺充满浆液。

右手用酥夹夹住耳后腺或者皮肤腺,适当用力,使浆液喷射到酥夹内壁上或溅射到盛器内。

每个腺体夹挤2-3次。

也可用竹片或者竹夹刮去蟾蜍的耳后腺和皮肤腺的浆液,刮去2-3次。

新采收的鲜浆,色白净微黄,有两发光,粘性大,拉力强。

5注意问题①夹挤腺体时,用力要适度,以腺体张开口为宜,不要造成出血。

②采浆后的蟾蜍,切勿直接放人水中,以免伤口感染化脓,要将其放在荫蔽干燥的地方,加强饲养管理,使其恢复 2 一 3 天。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文章采取的浆液,要在 24 小时内进行加工如采取的浆掖干净、无杂质,可直接进行加工。

如采取的浆液有杂质、可川阳目或 100 目的铜丝筛,或用60目或 8 0目的尼龙丝筛过滤。

如浆液太浓不易过筛,可加人15%的洁净水搅匀,过筛、将过滤后的纯净浆液用竹片直接涂布于洁净的玻璃板或瓷盆上阴干或晒干。

养蟾蜍采蟾衣 谨防广告误区

养蟾蜍采蟾衣 谨防广告误区

养蟾蜍采蟾衣谨防广告误区近来,一些媒体发布了“传授蟾蜍养殖、蜕衣技术”的广告,致使目前社会上人工养殖蟾蜍采蟾衣被炒得火热。

前不久,有读者给我们编辑部寄来了一张报纸,上面刊登了蟾蜍蜕衣技术培训的广告,读者就此向我们咨询有关情况。

这条广告的内容是:“据《本草纲目》介绍,蟾衣是治疗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髓炎等疑难杂症的妙药,市场销量大,人工用药液脱下的蟾衣每张成本不到3元,售价在50元以上……”果真是这样吗?我们就蟾蜍蜕衣技术和市场方面的问题采访了有关专业人士,现把他们的看法综合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本草纲目》无蟾衣记载在我国古代医学名著《本草纲目》里,通篇并没有出现“蟾衣”二字,更没有找到有关蟾衣功效的介绍。

可见,这是广告发布人借题发挥。

至于蟾衣的药用价值和有效范围,只是在近代医学著作如《中草药大全》、《中草药大辞典》、《中华医药全典》、《中华本草》上有所阐述。

据江西省樟树市中药研究所药用动物专家郭先生介绍,近年我国开创专用蟾衣治肿瘤的医疗单位是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海宁市中医院,他们是依据上海交大量子医学检测的结果,选用一项针对肿瘤做了几十个病例实验,取得第一手资料,证明蟾衣对治疗肿瘤有效。

但是目前我国蟾衣在医学临床上还未广泛应用,其用量不大,只有民间流传的单方、秘方、验方中有人使用。

二、人工药液脱蟾衣不可取蟾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全世界有300余种,我国有15种,常见的为中华蟾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等。

蟾蜍与蛇、地鳖虫、蚕、蝎子一样,随着其生长生理需要会有规律地自行蜕皮。

一只蟾蜍一生要蜕下200多张衣,一般5~10天可自行蜕衣一次,每年蜕几十张,至少10张,最多40余张,因各地气候环境条件不同、温湿度不同而有差异。

蟾蜍蜕衣根本不需要用药液及激素去涂蟾体、喂蟾口或进行注射,如果强行使用一些药液刺激蟾蜍进行人工蜕衣,则所蜕下的大多是碎衣,药用价值不高,商家一般不收。

况且作为人体内服药的蟾衣,是不允许涂抹上未经国家批准使用的、没有“准”字号的药物配剂。

蟾蜍人工养殖及取酥采衣技术

蟾蜍人工养殖及取酥采衣技术

CATALOGUE 目录•蟾蜍人工养殖•蟾酥采集技术•蟾衣采集技术•蟾蜍养殖管理及疾病防治•蟾蜍应用与市场前景场地选择场地建设养殖场地选择与建设品种选择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药用价值高的蟾蜍品种,如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等。

挑选方法挑选体格健壮、皮肤光滑、无损伤的蟾蜍,避免使用野生蟾蜍或来历不明的蟾蜍。

蟾蜍品种与选择饲料种类喂养方法蟾蜍饲料与喂养蟾蜍繁殖与孵化030201采集时间与工具采集时间蟾酥的采集时间应选择在春末夏初,此时蟾蜍体内的蟾酥量较多,且质量较好。

采集工具采集工具包括手术刀、铜勺、筛网、盆、纱布、称量纸等。

将蟾蜍洗净,用手术刀沿脊柱两侧将蟾蜍皮剥离,取下蟾蜍皮,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

将蟾蜍皮放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3-5小时,使蟾蜍皮充分吸水膨胀,然后换水冲洗干净。

将蟾蜍皮平铺在筛网上,置于阳光下晒干或烘干。

晒干后的蟾蜍皮可保存备用。

活蟾蜍刮取法将活蟾蜍用清水冲洗干净,用铜勺将蟾蜍背部皮肤刮取干净,取下的蟾酥可直接保存备用。

若需要进一步加工,可将刮取的蟾酥放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3-5小时,使蟾酥充分吸水膨胀,然后换水冲洗干净。

将蟾酥平铺在筛网上,置于阳光下晒干或烘干。

晒干后的蟾酥可保存备用。

干蟾蜍剥离法蟾酥提取方法VS蟾酥质量标准与保存质量标准保存方法采集时间与技巧采集时间采集技巧蟾衣剥离方法准备工具剥离方法质量标准优质的蟾衣应具有完整、光洁、色泽金黄、薄厚均匀等特点。

要点一要点二保存方法将蟾衣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然后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保存过程中要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以免影响蟾衣的质量。

蟾衣质量标准与保存日常管理保持养殖场温度稳定,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蟾蜍生长和繁殖。

温度控制湿度调节饲料投喂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场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有利于蟾蜍呼吸和皮肤保水。

根据蟾蜍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选择饲料种类和投喂量,确保蟾蜍获得足够的营养。

合理安排养殖密度,避免过于拥挤导致疾病传播和生长受阻。

蟾酥的采集与加工技术

蟾酥的采集与加工技术

蟾酥的采集与加工技术蟾酥为蟾蜍(俗称癞蛤蟆)耳后腺及皮肤分泌物经加工而成,蟾酥所含甾体物、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解毒、镇痛、抗肿瘤等多种功能而被广泛应用。

目前药材市场上供不应求,人工养殖蟾蜍,采集、加工蟾酥是一项成本低、收益大的技术。

一、蝻酥的采集采集蟾酥在每年5~8月进行,一般采用挤浆法,在挤浆前,应将捕到的蟾酥体表洗净,让水分风干或晾干。

然后一手执蟾蜍,另一手执特制的金属夹或铜镊子夹挤耳后腺,使乳白色的浆液溅射到器皿或瓷盆等容器内。

挤浆时必须做到用力适度。

用力轻了,一个腺体的浆液难以全部挤出;一旦用力过重,又容易挤出血液或损伤耳后腺,这样不仅直接影响蟾酥的质量,同时也影响到第二次采集。

另外,也有采用刮浆法的,即用竹子(自制)适当用力,在蟾蜍耳后腺的部位上刮取白色鲜浆,只要1~2次就能把浆液全部刮出。

为提高浆液的采集量,在采集前可对蟾蜍进行人工刺激,如将蟾蜍放在玻璃镜前,或在口中放上辣椒、大蒜等,也可用竹签刺其头部。

二、蟾酥的加工先将采得的纯净浆液过80~120目尼龙丝筛或铜筛去杂质,再将滤液按计划倒入备好的模型容器中晾干制成团酥或棋子酥。

或者均匀涂在玻璃板上摊3~4毫米厚晒干取下,制成片酥。

加工时如遇阴天,可放在60瓦的电灯下烘干,否则发酵变质而报废。

三、捕蟾取酥注意事项1、由于蟾酥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加工时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防止蟾酥飞溅进入眼鼻,引起肿痛。

如果操作不慎使蟾酥进入眼鼻,可用紫草煎水清洗解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浆液忌用铁质工具刮挤,鲜浆忌用铁容器盛装,否则变黑而影响质量。

3、采集后的蟾酥要及时释放,但不得直接放入水中,最好放在沙滩或干地上,以免伤口发炎,造成死亡。

4、在蟾蜍数量不多而农业害虫又十分猖獗的地区,应当严禁捕蟾取酥,以免破坏生态平衡。

5、加工后的蟾酥仍系剧毒物质,出售前必须注意保管,并做好防潮工作。

蟾蜍衣采集的技术

蟾蜍衣采集的技术
提取蟾衣
在蟾蜍脱皮后,及时收集并提取蟾衣。
混合采集法
结合直接和间接采集法
同时使用直接和间接采集法,以获取更多的蟾衣。
优化采集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如市场供需、季节等因素,制定并调整采集计划。
严格质量控制
在采集过程中,对每一步操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采集到 的蟾衣质量稳定且符合要求。
03
蟾蜍衣采集的技巧
THANKS
感谢观看
采集蟾衣
在捕捉到蟾蜍后,使用手术刀将蟾蜍 皮剥离,并小心地将蟾衣从蟾蜍皮上 分离出来。
保存蟾衣
将采集到的蟾衣放在采集袋中,妥善 保存以备后续处理。
间接采集法
培养蟾蜍
在实验室或养殖场中养殖蟾蜍,待其脱皮后 ,收集其蜕下的蟾衣。
观察记录
定期观察并记录蟾蜍的生长、脱皮及蟾衣采 集情况。
准备养殖环境
根据蟾蜍的生活习性,为其提供适宜的养殖 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采集知识的储备
蟾蜍习性
了解蟾蜍的生活习性、繁殖季节和活动规律,以便更好地捕 捉和加工。
采集技巧
学习蟾蜍识别、捕捉技巧、加工方法等知识,提高采集效率 和品质。
02
蟾蜍衣采集的方法
直接采集法
捕捉蟾蜍
在蟾蜍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捕捉 网、陷阱等工具捕捉蟾蜍。
准备采集工具
准备手术刀、采集袋、手套等工具, 用于采集蟾蜍皮和蟾衣。
蟾蜍衣采集的技术
2023-11-11
目录
• 蟾蜍衣采集的前期准备 • 蟾蜍衣采集的方法 • 蟾蜍衣采集的技巧 • 蟾蜍衣采集的注意事项 • 蟾蜍衣采集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意义 • 蟾蜍衣采集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01
蟾蜍衣采集的前期准备

蟾蜍的养殖与加工技术

蟾蜍的养殖与加工技术

蟾蜍的养殖与加工技术蟾蜍,就是咱们常说的“癞蛤蟆”。

过去在庄稼地、水沟旁都能看见它的身影。

虽然蟾蜍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却因为长相丑陋而遭到人们厌恶,除此之外,人们还认为它身上会喷射毒液,因此也对它敬而远之!可是你知道吗,就是这令人生畏、令人恶心的蟾蜍却浑身都是宝!不光它的肉是美味佳肴,从它身上取下的蟾皮、蟾舌、蟾肝、蟾胆、蟾头,都可以入药。

其中有两样东西最为珍贵,经济、药用价值最高。

就是这一身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蟾蜍的皮脂腺,这些从腺体内分泌出的白色毒液,晾干后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蟾酥”。

有解毒、消肿、止痛、抗癌、麻醉等功效。

另外,从蟾蜍身上脱下的这层角质外皮,制成的蟾衣也是昂贵的中药材,专门用来治疗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毒疮等病症。

正是因为人们看到了蟾蜍有着这么高的药用兼食用价值,现如今它不再是令人反感的癞蛤蟆,而成了能为养殖户赚钱的香饽饽!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野生资源已经急剧减少。

人工养殖已势在必行.蟾蜍饲养技术简单,是一项花钱少甚至不花钱只花工夫的高效益家庭副业。

本片咱们就来说说如何养殖蟾蜍,如何提取蟾酥、采集蟾衣,怎样从蟾蜍身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咱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蟾蜍。

蟾蜍生物学特征蟾蜍为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动物。

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蟾蜍品种是中华大蟾蜍.它体型大,雄蟾蜍体长一般在95毫米左右,雌蟾蜍105毫米。

蟾蜍头部宽大,吻端部较圆,眼睛大而突出,头顶部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

躯体粗而宽。

四肢粗壮,前肢短、后肢长,趾端没有蹼。

皮肤非常粗糙,几乎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疣粒,尤其突出特点是眼睛后面有一对略呈长椭圆形的耳后腺,排列呈“八”字形,这里分泌出的白色浆液也就是“蟾酥”最多。

这些白色的毒液,味道刺激火辣,只有在被蛇或黄鼠狼等天敌咬住时,才会喷射出来,便于逃生。

而平时,是不会喷射毒液的。

看清楚了蟾蜍的外形特征,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蟾蜍有什么生活习性。

蟾蜍喜欢阴暗的地方,怕强光直射,所以在夏秋季节白天常栖息于沟边、草丛,乱石洞等阴暗潮湿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