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试题1.我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什么?选项包括《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温疫论》。

2.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什么?选项包括《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和《小儿药证直诀》。

3.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什么?选项包括《本草纲目》、《新修本草》、《黄帝内经》、《千金要方》和《神农本草经》。

4.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什么?选项包括《黄帝内经》、《难经》、《诸病源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和《温病条辨》。

5.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谁?选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

6.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谁?选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

7.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谁?选项包括___、___、___、___和余师愚。

8.提倡___的医家是谁?选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

9.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什么?选项包括心、肺、脾、肝和肾。

10.在中医诊治疾病中,主要着眼于什么?选项包括病、症、体征、证和病因。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什么?选项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什么?选项同上。

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什么?选项同上。

4.下列哪个描述反映了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选项包括“旦慧、昼安、___、夜甚”、“春善病鼽衄”、“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东南湿热,西北燥寒”和“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5.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什么?选项需要自己填写。

6.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什么?选项需要自己填写。

1.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什么?选项包括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社会的进步、人和社会关系密切、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和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

2.哪些因素包括在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中?选项包括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和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藏象)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藏象)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藏象)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总分:13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所反映的生理功能是( ) (2011年第6题)A.脾主运化B.脾主运输C.脾主升清√D.脾阳主升2.肺通凋水道的功能依赖于( )(2011年第3题)A.肺司呼吸而生宗气B.肺主宣发肃降√C.肺朝百脉而主治节D.肺主一身正气3.脾的,生理特性是( ) (2010年第6题)A.其气散精B.运化水谷C.其气转输D.以升为键√4.助心推动和调控血行的肺功能是( )(2010年第3题)A.输精于皮毛B.主宣发肃降C.朝百脉主治节D.肺主一身正气√5.人体骨骼的发育主要依赖于( )(2009年第6题)A.肾藏精生髓以养骨√B.脾运化精微以养骨C.心主血脉,推动气血以养骨D.肝藏血以养骨肾主藏精,精能生髓,而髓能养骨。

所以,人体骨骼的发育主要依赖于肾藏精生髓以养骨。

6.《索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五八”,则( )(2008年第6题)A.肾气衰,发堕齿槁√B.肝气衰,筋不能动C.肾脏衰,形体皆极D.阳气衰竭于上,面焦7.多唾或久唾,则易耗伤( )(2008年第5题)A.肾中精气√B.肝的阴血C.脾的阴液D.肺中津气8.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日,其中肝之精气上注于( )(2007年第7题)A.黑眼√B.眼络C.白眼D.瞳子9.“天癸至”、“太冲脉盛”的生理效应是( )(2007年第6题)A.汗尿排泄B.血液运行D.月经来潮√10.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2007年第5题)A.心主血脉B.脾主运化C.肝主疏泄D.肾主封藏√11.与肝主疏泄不密切的生理功能是( )(2006年第7题)A.津液的代谢B.血液的运行C.情志的调节D.精气的封藏E.气机的调节√12.能反映其特点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功能是( )(2006年第6题)A.肺主宣发B.肝主疏泄√C.肾主蒸化D.心主神志E.脾主升清13.《素问.上古天真沦》说:“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是指女子哪个年龄段的生理表现?( )(2005 年第5题)A.“三七”B.“四七”√C.“五七”D.“六七”E.“二七”14.下列功能与肺主治节无关的是( ) (2003年第4题)A.调节全身气机B.调节血液运行C.调节津液输布D.调节脾胃升降√E.调节呼吸运动15.肝的生理特性是( ) (2002年第6题)A.主藏血,调节血量B.喜条达而恶抑郁√C.主血海而调冲任D.主筋脉,开窍于目E.主疏泄,调畅气机16.“肺为水之上源”是指其能( )(2002年第5题;2009年第4题)A.其气肃降,有利于大肠主津B.辅助心脏,转输气血津液C.肃降水液,通调水道√D.宣发卫气,调节汗液排泄E.D宣发布散津液17.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早脱、早白的病机是( )(2001年第13题;2005年第13题)A.肾精不足√B.肾气不固C.脾虚不运D.肺气虚衰肾精不足,成人表现为早衰,肾之华在发,肾精不足则头发枯萎,早脱,早白。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00001)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00001)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第一章中医学导论一、选择题型题(一)A1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辨证论治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A.治病求本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D.四诊八纲E.以上都不是4.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A.《伤寒论》B.《金匮要略》C.《中藏经》D.《难经》E.《针灸甲乙经》5.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6.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难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7.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A.《针灸甲乙经》B.《伤寒杂病论》C.《小儿药证直诀》D.《黄帝内经》E.《难经》8.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难经》E.《脾胃论》9.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A.张介宾B.华佗C.钱乙D.陈无择E.张机10.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台秘要》D.《太平圣惠方》E.《普剂方》27.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是()A.《太平圣惠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普剂方》D.《千金要方》E.《医方集解》28.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的作者是()A.张机B.华佗C.皇甫谧D.王叔和E.陶弘景29.以“火热立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0.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并主张用药以攻邪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2.首倡相火理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3.集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难经》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3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府D.形体官窍E.经络35.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辨证论治型题:(二)B1A.汉代B.晋魏时期C.唐代D.宋代E.明清时期1.现存最早的药典是由哪一朝代颁行的()2.药物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最早提出的时代是()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食疗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海药本草》3.开创世界药物著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4.唐慎微所著的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本草纲目拾遗》D.《本草图经》E.《新修本草》5.清代医家赵学敏所撰的著作是()6.由宋代政府组织编撰的是()A.《本草图经》B.《海药本草》C.《食疗本草》D.《千金要方》E.《针灸大成》7.唐代孟诜所著的是()8.李珣所撰的第一部泊来药物专著是()A.《医林改错》B.《医方集解》C.《成方切用》D.《温病条辨》E.《普剂方》9.清代汪昂所著的方书是()10.王清任对瘀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代表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食疗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11.第一部食用药物专著是()12.最早运用自然分类法对所载药物进行分类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中藏经》E.《千金要方》13.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论著是()14.被尊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A.张机B.秦越人C.皇甫谧D.孙思邈E.王惟一15.《千金要方》被称为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其作者是()16.率先铸造铜人模型的是()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B.“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D.“旦慧、昼夜、夕加、夜甚”E.“日西则阳气已虚,气门乃闭”17.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18.昼夜晨昏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多为()(三)X题型1.确立中医学术体系的论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2.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是()A.刘完素B.张元素C.钱乙D.李杲E.张从正3.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有()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吴瑭4.力倡命门学说,为温补学派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是()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王清任5.下列属于《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的是()A.整体观念B.哲学基础C.诊法辨证D.病因学说E.病机学说6.对中医理论体系建立影响最大的古代哲学思想有()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辨证论治E.精气学说7.“证”从哪几方面揭示了病理变化的本质?A.疾病的原因B.病变的部位C.疾病的性质D.邪正关系E.疾病的传变8.中医学有诸多的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A.恒动观念B.辩证观念C.整体观念D.思辨观念E.辨证论治9.下列哪些观点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A.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B.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C.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D.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E.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中医基础理论(1.2)--绪论习题(王键).doc

中医基础理论(1.2)--绪论习题(王键).doc

绪 论一、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 隋唐时期B. 金元时期C. 明清时期D. 战国至两汉时期E. 春秋战国时期2.中医学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脉经》3. 中医学认识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辨病论治B.辨证论治C.对症治疗D.审因论治E.以上都不是4. 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是( )A.张子和B.刘完素C.李东垣D.朱丹溪E.张元素5.下列医家被后世称为“寒凉派”的是( )A.朱丹溪 B.刘完素 C.李东垣 D.张子和 E.张元素6.中医学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隋代巢元方等著A.《神农本草经》B.《脉经》C.《诸病源候论》D.《温病条辨》E. 《黄帝内经》7. 异病同治之“同”,取决于( )A.病因之同 B.病性之同 C.病位之同 D.证候之同 E.以上均非8.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E.是阴阳失调的表现9.以下名词属于“证”的是( )A.泄泻 B.恶寒发热 C.脉象细弱 D.角弓反张 E.心脉痹阻10.以下名词属于“病”的是( )A.泄泻 B.恶寒发热 C.脉象细弱 D.角弓反张 E.心脉痹阻(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几部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中医学体系的形成(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脉经》2.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体现在( )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的整体E.人与精神情志的统一性3. 金元四大家是指(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朱丹溪 D.李杲 E.张仲景4.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 B.唯物辩证观 C.辩证论治 D.辨证论治E.天人一体观5. 属中医学“证”范畴的是( )A.腹痛 B.呕吐 C.肝火上炎 D.舌苔黄腻E.心脉痹阻2、填空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藏象)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藏象)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藏象)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精血互生互化的依据是( )(2011年第5题)A.肺肾同源B.肝肾同源C.脾肾同源D.心肾同源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精血之间的关系,属于理解型考题。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源于水谷精微,两者又相互资生、相互转化,故有“精血同源”之说。

故有称“肝肾同源”。

2.肝与肺在生理上的协调,主要表现于( )(2011年第4题)A.气机的调节B.血液的运行C.津液的代谢D.营卫的协调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脏腑间的关系,属于理解型考题。

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

肝升肺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通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古人称为“龙虎回环”。

3.乙癸同源指的是( )(2010年第5题)A.金水相生B.精血互化C.津气互生D.水火既济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的理解,属于理解型考题。

根据五行学说,脏腑、干支配属五行,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所以“乙癸同源”即指“肝肾同源”。

肝藏血、精藏精,精血皆源于水谷精微,两者相互资生、相互转化,又称为“精血同源”或“精血互化”。

A选项和D选项分别指肺肾的关系和心肾的关系。

4.心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于( )(2010年第4题)A.血液的统摄和贮藏B.津液与血液的互化C.血液的生成和运行D.精髓与血液的互化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脏腑之间的关系,属于识记型考题。

心主血,脾摄血。

故选C。

5.“肝肾同源”的主要依据是( )(2008年第10题)A.厥少二阴之气相通B.相火寄于肝肾C.肝肾同属于下焦D.精血互生互化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肝肾的关系,属于理解型考题。

解析同2011一5。

6.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要作用的脏腑是( ) (2008年第7题)A.肺与肾B.肾与肝C.脾与胃D.肝与肺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气机升降特点,属于应用型考题。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第一章中医学导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辨证论治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A.治病求本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D.四诊八纲E.以上都不是4.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A.《伤寒论》B.《金匮要略》C.《中藏经》D.《难经》E.《针灸甲乙经》5.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6.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难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7.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A.《针灸甲乙经》B.《伤寒杂病论》C.《小儿药证直诀》D.《黄帝内经》E.《难经》8.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难经》E.《脾胃论》9.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A.张介宾B.华佗C.钱乙D.陈无择E.张机10.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11.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致病说”的医家是()A.王清任B.华佗C.张介宾D.陈无择E.巢元方12.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A.巢元方B.陈无择C.张机D.王清任E.王叔和13.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张从正C.王清任D.叶桂E.刘完素14.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刘完素C.叶桂D.吴塘E.薛生白15.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A.李中梓B.李杲C.陈无择D.叶桂E.刘完素16.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是()A.王清任B.吴有性C.李杲D.张从正E.朱震亨17.重视命门学说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李杲C.张介宾D.张机E.吴瑭18.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瑭B.薛生白C.王孟英D.吴有性E.叶桂19.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A.朱震亨B.吴瑭C.吴有性D.刘完素E.薛生白20.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1.最早的药物加工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时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E.清朝23.首倡药物“归经”理论的医家是()A.张机B.孙思邈C.刘完素D.张元素E.李时诊24.在国内外药学界影响最深远、成就最大的药学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5.《本草拾遗》的作者是()A.张机B.李时珍C.陈藏器D.李中梓E.赵学敏26.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著的大型方书是()A.《千金要方》B.《千金翼方》C.《外台秘要》D.《太平圣惠方》E.《普剂方》27.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是()A.《太平圣惠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普剂方》D.《千金要方》E.《医方集解》28.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的作者是()A.张机B.华佗C.皇甫谧D.王叔和E.陶弘景29.以“火热立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0.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并主张用药以攻邪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2.首倡相火理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3.集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难经》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3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府D.形体官窍E.经络35.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辨证论治(二)B1型题:A.汉代B.晋魏时期C.唐代D.宋代E.明清时期1.现存最早的药典是由哪一朝代颁行的()2.药物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最早提出的时代是()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食疗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海药本草》3.开创世界药物著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4.唐慎微所著的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本草纲目拾遗》D.《本草图经》E.《新修本草》5.清代医家赵学敏所撰的著作是()6.由宋代政府组织编撰的是()A.《本草图经》B.《海药本草》C.《食疗本草》D.《千金要方》E.《针灸大成》7.唐代孟诜所著的是()8.李珣所撰的第一部泊来药物专著是()A.《医林改错》B.《医方集解》C.《成方切用》D.《温病条辨》E.《普剂方》9.清代汪昂所著的方书是()10.王清任对瘀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代表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食疗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11.第一部食用药物专著是()12.最早运用自然分类法对所载药物进行分类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中藏经》E.《千金要方》13.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论著是()14.被尊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A.张机B.秦越人C.皇甫谧D.孙思邈E.王惟一15.《千金要方》被称为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其作者是()16.率先铸造铜人模型的是()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B.“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D.“旦慧、昼夜、夕加、夜甚”E.“日西则阳气已虚,气门乃闭”17.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18.昼夜晨昏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多为()(三)X题型1.确立中医学术体系的论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2.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是()A.刘完素B.张元素C.钱乙D.李杲E.张从正3.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有()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吴瑭4.力倡命门学说,为温补学派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是()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王清任5.下列属于《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的是()A.整体观念B.哲学基础C.诊法辨证D.病因学说E.病机学说6.对中医理论体系建立影响最大的古代哲学思想有()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辨证论治E.精气学说7.“证”从哪几方面揭示了病理变化的本质?A.疾病的原因B.病变的部位C.疾病的性质D.邪正关系E.疾病的传变8.中医学有诸多的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A.恒动观念B.辩证观念C.整体观念D.思辨观念E.辨证论治9.下列哪些观点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A.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B.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C.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D.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E.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一、二)绪论、中医特点题

(一、二)绪论、中医特点题

1.在中医理论形成过程中春秋时期属:A、孕育阶段B、奠基阶段C、分化融合阶段D、临床发展阶段E、学派涌现,理论突破阶段2.首先确立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本草纲目》3.下列除哪一项外是中医独特理论体系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恒动观念D、预防为主E、阴阳学说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景岳全书D.外台秘要5.首创麻沸散的医家是:(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孙思邈E.李时珍6、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在生理方面是以A、五脏为中心B、六腑为中心C、经络为中心D、精气血津液为中心7.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朱震亨D李东垣8.哪位医家开创了辨证施治的先河( )A.孙思邈B.扁鹊C.华佗D.张仲景E刘完素9.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代表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震亨10.金元四大家中,“脾胃学派”的代表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震亨11.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朱震亨D.李东垣12.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首创“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土D.以上都不是13.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重大贡献。

首创“三焦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土D.以上都不是14.下列除哪一项外是中医独特理论体系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恒动观念D、预防为主E、阴阳学说15、四时脉象常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相应变化,冬天脉象多A、沉小B、浮大C、弦细D、洪大E、细涩16.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了()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和环境的统一D.以上都不是17.“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以()A.病症为依据B.病证为依据C.病位为依据D.病因为依据18.论治的主要依据是A.病B.病位C.病性D.病因E.辨证的结果19、感冒常有风热和风寒两种证型,其治疗方法则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之分,是属于A、异病同治B、同病异治C、因病而异D、对症治疗E、因人而异20、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B、疾病病理变化的过程C、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D、患者主观的异常感觉E、患者的某些病态变化21、“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根本依据在于A、辨证论治B、对症治疗C、辨病治疗D、因人而异E、因病而异22、“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说明了A、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B、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C、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脏腑病变对人体组织器官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1. 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 A.阴阳学说 D.整体观念 B . E .)五行学说 辨证论治 C.精气学说2. 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A.阴阳学说 B . 五行学说C .精气学说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 辨证论治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A.治病求本 B . 辨证论治 C .辨证求因D.四诊八纲 、选择题 一) A 1 型题E.以上都不是4.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 )A.《伤寒论》 B .《金匮要略》 D.《难经》 E .《针灸甲乙经》 5. 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A.《伤寒杂病论》 B .《黄帝内经》 D.《中藏经》 E .《诸病源候论》 6.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难经》 B .《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 .《中藏经》 7. 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 A.《针灸甲乙经》 B .《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 E.《难经》 8. 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A.《伤寒论》 B .《金匮要略》 D.《难经》 E .《脾胃论》 9. 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 ) A.张介宾 B .华佗 D.陈无择 E .张机 10. 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 .《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 .《中藏经》 11. 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致病说”的医家是( A.王清任 B .华佗 D.陈无择 E .巢元方12. 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 .陈无择 D.王清任 E .王叔和13.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 B .张从正 D.叶桂E.刘完素14. 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C.《中藏经》)C.《千金要方》C.《黄帝内经》)C.《小儿药证直诀》C.《诸病源候论》C.钱乙C.《诸病源候论》)C.张介宾C.张机C.王清任D.《千金要方》E.《医方集解》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的作者是()A. 张机B.华佗D.王叔和 E .陶弘景D.吴塘E.薛生白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 A.李中梓B .李杲 D.叶桂E.刘完素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是( A.王清任 B .吴有性 D.张从正 E .朱震亨 重视命门学说的代表医家是( ) A.朱震亨 B .李杲 D.张机 E.吴瑭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 A.吴瑭 B.薛生白 D.吴有性 E .叶桂 )C.陈无择) C.李杲 C.张介宾 )C.王孟英 A.朱震亨D.刘完素 B .吴瑭 C.吴有性E .薛生白 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 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 A.《神农本草经》 B .《炮炙论》 D.《本草纲目》 E.《本草图经》 最早的药物加工专著是( ) A.《神农本草经》 B .《炮炙论》 D.《本草纲目》 E.《本草图经》 C.《新修本草》C.《新修本草》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时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D.明朝E.清朝 首倡药物“归经”理论的医家是( ) A.张机B.孙思邈C.刘完素D.张元素 E .李时诊 在国内外药学界影响最深远、成就最大的药学著作是( ) A.《神农本草经》 B .《炮炙论》 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 本草拾遗》的作者是( ) A.张机B.李时珍 D.李中梓 E .赵学敏 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著的大型方书是( A.《千金要方》 B.《千金翼方》D.《太平圣惠方》 E .《普剂方》 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是( A.《太平圣惠方》C.《新修本草》 C.陈藏器 ) C.《外台秘要》 ) B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普剂方》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24.25.26. 27. 28.29.C.皇甫谧30. 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 ,并主张用药以攻邪为主的医家是()A 刘完素B .张从正 C.李杲D.朱震亨E .钱乙3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的医家是()1.现存最早的药典是由哪一朝代颁行的( 2.药物配伍禁忌的“十八反” A. 《新修本草》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3.开创世界药物著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4.唐慎微所著的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本草纲目拾遗》D.《本草图经》E .《新修本草》5.清代医家赵学敏所撰的著作是( ) 6.由宋代政府组织编撰的是()A.《本草图经》 B .《海药本草》 C.《食疗本草》D.《千金要方》 E .《针灸大成》7.唐代孟诜所著的是()8.李珣所撰的第一部泊来药物专著是()A.《医林改错》 B .《医方集解》 C.《成方切用》D.《温病条辨》 E .《普剂方》9.清代汪昂所著的方书是()10.王清任对瘀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代表作是()A.刘完素 B .张从正 D.朱震亨 E .钱乙C.李杲A 刘完素B .张从正 D.朱震亨 E .陈无择32.首倡相火理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的医家是(A 刘完素B .张从正 D.朱震亨E .陈无择 33.集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 B .《黄帝内经》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 3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 )A.五脏B.六腑 D.形体官窍 E.经络35.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整体观念 D.异病同治(二) B 1 型题:A.汉代 D.宋代B.恒动观念 E.辨证论治 B.晋魏时期 E.明清时期C.李杲)C.李杲C.《难经》C.奇恒之府)C.同病异治C.唐代)、“十九畏”最早提出的时代是(B.《本草拾遗》 E.《海药本草》)C.《食疗本草》A.《神农本草经》B. 《本草经集注》C. 《食疗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D 思辨观念E 辨证论治9 下列哪些观点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A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B 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12.最早运用自然分类法对所载药物进行分类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 B .《难经》D.《中藏经》E.《千金要方》13. 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论著是(14.被尊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A.张机 B .秦越人)C.《伤寒杂病论》)C.皇甫谧D.孙思邈E 王惟一15.《千金要方》被称为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其作者是( 16.率先铸造铜人模型的是()A. 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B.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C. “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D. “旦慧、昼夜、夕加、夜甚”E. “日西则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17.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18.昼夜晨昏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多为()(三) X 题型 1.确立中医学术体系的论著是( )A.《黄帝内经》 B .《难经》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 2.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是A.刘完素 D.李杲 E.《神农本草经》)B.张元素C.钱乙3.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有()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 赵献可E 吴瑭4 力倡命门学说,为温补学派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是(A 张介宾B 吴有性 D 赵献可E 王清任5 下列属于《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的是(A 整体观念B 哲学基础 D 病因学说 E 病机学说6 对中医理论体系建立影响最大的古代哲学思想有(A 整体观念B 阴阳学说 D 辨证论治 E 精气学说7 “证”从哪几方面揭示了病理变化的本质?A 疾病的原因B 病变的部位D 邪正关系E 疾病的传变 8 中医学有诸多的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A 恒动观念B 辩证观念C 整体观念)C 叶桂)C 诊法辨证)C 五行学说C 疾病的性质C. 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D. 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E. 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绪论一、填空题1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 ) 的科学。

2 .中医学是以( ) 知识为主体的科学知识体系。

3 .中医学在( ) 等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下构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4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 时期。

5 .古人探求人体生命奥秘,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 ) 和( ) 两种。

6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 、( ) 、( ) 、( ) 等医学典籍的问世。

7 .标志着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体系形成的医学典籍是( ) 。

8 .创立了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学典籍是( )9 .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理论的著作是( ) 。

10 .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 。

11 .倡导火热论的金元医家是( ) ,后世称其为( ) 派的代表.12 .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是( ) 。

13 .创立“疠气”说的明代医学家是( ) ,其代表著作是( ).14 .叶桂著《温热论》,创建了温热病的( ) 辨证体系;吴瑭著《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 ) 辨证体系。

15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 ) ,二是( ) 。

16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 ) 和( ) 两个方面。

17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 ) ,二是( ) 。

18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为生命的( ) ,气为生命的( ) ,神为生命的( ) 。

19 .昼夜的变化,对疾病有一定影响:“夫百病者,多以旦慧、( ) 、( ) 、( ) 。

20 .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 ) 、( ) 或( ) 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21 .证是疾病过程中( ) 或( ) 的病理概括。

22. 证候与病机的关系是:证候是病机的( ) ,病机是证候的( ) 。

23 .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是( ) ,( ) 。

24. 中医学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强调( ) 与( ) 相结合。

二、选择题( 一)A1 型题( 答题说明:从每题的A 、B 、C 、D 、E5 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 个最佳答案。

答题说明以后从略)25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 )A .属于自然科学与思维科学相结合的范畴B .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C .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D .属于自然哲学的范畴E .属于自然科学为主体的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科学26.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先秦秦汉B .两晋隋唐C .宋金元D .明清E .近代27 .既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医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继续发展基石的书籍是( )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E .《针灸甲乙经》28 .最早提出“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的是( )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E .《本草纲目》29 .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理论的是( )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E .《本草纲目》30 .确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是( )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E .《本草纲目》31 .中医学理论发展的最活跃时期是( )A .先秦秦汉B .两晋隋唐C .宋金元D .明清E .近代32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沦》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E .《左传》33 .最早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的是( )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E .《左传》34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助》D .《难经》E .《针灸甲乙经》35 .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刘完素B .张元京C .李杲D .朱震亨E .张从正36 .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刘完素B .张元素C .李杲D .朱震亨E .张从正37 .金元四大家中倡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是( )A .刘完素B .张元素C .李杲D .朱震亨E .张从正38 .金元四大家中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的是( )A .刘完素B .张元素C .李杲D .朱震亨E .张从正39 .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A .叶桂B .刘完素C .吴瑭D .薛雪E .吴又可40 .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吴瑭的代表作是( ) (医学全在线)A .《温热论》B .《湿热条辨》C .《诸病源候论》D .《温疫论》E .( 温病条辨)41 .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刘完素B .张从正C .李杲D .朱震亨E 张元京42 .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医家是( )A .张从正B .张仲景C .张介宾D .赵献可E. 吴有性43 .改正了古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并发展了瘀血理论的医家是( )A .叶天士B .王清任C .王叔和D .刘完素E .张介宾44.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D .辨证论治E .以上都不是45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的“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说明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46 .《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47 .《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病,体现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48. 以下属于“证候”的是( )A .痢疾B .角弓反张C .心脉痹阻D .恶寒发热E .脉象沉迟49 .以下属于“疾病”的是( )A .痢疾B .角弓反张C .心脉痹阻D .恶寒发热E .脉象沉迟50 .以下属于“体征”的是( )A .痢疾B .胸闷心悸C .心脉痹阻D .恶寒发热E .脉象沉迟( 答题说明:从列出的A 、B 、C 、D 、E 5 个备选答案中,为下列每题选择1 个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多次,也可以一次都不选。

答题说明以后从略)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神农本草经》E .《脉经》51 .可与《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是( )52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 .13 首B .280 首C .112 首D .269 首E .365 首53 .《黄帝内经》中所载方剂为( )54 .《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剂为( )A .张仲景B .王叔和C .陈无择D .张景岳E .孙思道55 .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医家是( )56 .系统阐述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 .寒凉派B ,滋阴派C .攻邪派D .补土派E .温补派57 .治病“以汗吐下三法为主”者为( )58 .强调“百病皆因火热而致”者为( )A .叶桂B .刘完素C .吴鞠通D .薛雪E .吴又可59 .提出温疫病的病因为“戾气”者是( )60 .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者是( )A .《医林改错》B .《温病条辨》C .《中国医学大成》D .《医学衷中参西录》E .《千金要方》61 .中西汇通的代表作为( )62 .30 年代曹炳章主编的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一部巨著是( )( 答题说明:从每题列出的A 、B 、C 、D 4 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 个正确答案。

答案说明以后从略)63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为(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64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包括( )A .理论框架的建立B .治疗技术的发展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65. 《伤寒杂病论》包括( )A .伤寒论B .金匮要略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66 .由唐代孙思邀编撰的、可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的方书包括( ) 。

A .《千金要方》B .《千金翼方》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67 .南宋陈言对病因的认识包括( )A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B .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68 .刘完素对病因的认识包括( )A .六气皆从火化B .五志过极皆为热甚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69 .“攻邪派”的治病方法有( )A .温补脾胃法B .汗、吐、下三法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70 .“滋阴派”在治疗上主要倡导( ) 。

A .滋阴降火B .苦寒泻火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71 .李杲的代表作为( )A .《格致余论》B .《脾胃论》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72 .明代对命门学说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医家是( )A .张介宾B .赵献可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73. 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的贡献有( )A. 改正了古医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B .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74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与现代化,必须坚持( )A .继承D .创新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75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 )A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B .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76 .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强调( )A .辨证论治B .辨病论治C .二者皆是D .两者皆非( 四) X 型题( 答题说明:每惠的A ,B 、C 、D 、E 5 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1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 1 个或 1 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选多、选少、选错者不得分。

答题说明以后从略)77 .下列哪些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沦》D .《神农本草经》E .《脉经》78 .中医学的科学知识体系中涵括了( )A .自然科学的知识B .人类文化的知识C. 社会科学的知识D .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E .兵法学方面的知识79 .中医学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A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B .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C .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D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E ,中医学对宇宙变化的认识80 .人体自身整体性的中心为( )A .五脏B .六腑C .五体D .五官E .经络81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 )A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B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D .人与精神情志的统一性E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的整体8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 .整体观念B .恒动观念C. 辩证观念D .辨证论治E .治病求本83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基础包括( )A .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B .医药知识的积累C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D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及对天文、地理的认识84 .温疫论对温疫病的病因的认识包括( )A .病因为“戾气”,而非一般的六yinB .多从口鼻而入,往往递相传染,形成大流行C .症状、病程多类似D .不同的疫病,有不同的发病季节E .人与禽畜皆有疫病,但多各不相同85 .下列医家属于宋金元时期者有( )A .陈无择B. 刘完索C .张元素D .张介宾E .朱震亨86 .中医学辨证思维的主要内容为( )A .辨病因B .辨病位C. 巳辨病性D .辨病之传变E .辨体质87 .相同的疾病而治疗不同,主要是依据( )A .发病的时间不同B .发病地域不同C. 疾病的阶段不同D .疾病的类型不同E .病人的体质有异88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学“证”的范畴( )A .恶心呕吐B .肝阳上亢C .感冒D .舌苔薄黄E .心脉痹阻三、名词术语解释89 .中医学90 .中医学理论体系91 .整体观念92 .辨证论治93 .中医基础理论94 .病95 .证96. 症97 .辨证98. 论治99 .同病异治100 .异病同治四、简答题10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102 .简述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时医药知识的积累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