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内容(实用版)目录一、说文解字概述二、说文解字第一章的主要内容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汉字的构造与演变3.汉字的形声字与假借字4.汉字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正文【一、说文解字概述】《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一部极富盛名的字典,作者是汉朝学者许慎。
全书共分五十卷,收录了当时常用的九千多个汉字,并对每个字进行了形、音、义的详细解释,堪称古代汉字研究的瑰宝。
【二、说文解字第一章的主要内容】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骨骼等器物上的原始记号,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纹样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始记号逐渐演变为甲骨文、金文等形式,最终发展为小篆、隶书等现代汉字。
2.汉字的构造与演变第一章详细介绍了汉字的构造与演变。
汉字的构造主要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方法。
象形字是描绘事物形状的汉字,如“日”表示太阳,“月”表示月亮等。
指事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表示意义的汉字,如“上”表示上方,“下”表示下方等。
会意字是由多个象形字组合而成,表示一种抽象概念,如“明”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明亮。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汉字,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如“湖”字,“氵”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胡”是声旁,表示读音。
假借字是借用已有的汉字表示另一种意义,如“借”字,原意是“借助”,后来演变为“借给”的意思。
3.汉字的形声字与假借字第一章还重点讲解了形声字与假借字。
形声字是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其构造方式为形旁和声旁组合,形旁表示意义范畴,声旁表示发音。
形声字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汉字的词汇量,提高了汉字的表述能力。
假借字则是借用已有的汉字表示另一种意义,这种现象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也非常常见。
4.汉字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
汉字的形状、结构、笔划等方面都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念。
说文解字原文与解析

说文解字原文与解析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一部有关汉字的字书,由东汉时期的许慎编纂而成。
本文将介绍说文解字的原文及其解析。
1. 说文解字的原文说文解字原文共分为540个部首,每个部首下面解析了数十甚至几百个相关的字词。
以下是说文解字原文的一段例子:"口:丁字曰天。
古者,人名苗,不能言,因有口为苗來。
林在冬月,人不得言曰冰。
冰不芒芳,口非敖緹呮嵌。
尸既招开,子非司妄喈婦泉。
父牽孩子,無有嘿恢欤囀。
是故为口,言之所以发外以合所合之义也。
一曰神十苗者,口之象也。
古者百口用文,维人民之躯也。
"2. 解析在以上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描述了“口”字的起源和相关的含义。
下面是对这段原文的解析:在原文中,首先提到了“丁字曰天”,说明“口”字在古代是以“丁”来表示“天”的意思。
接着,提到了“苗”这个人名,由于古代人名苗不能言语,所以从有口的意义上来称之为“苗”來。
随后,讲述了冬天的林中的冰不能发出声音,所以称之为“冰”。
而冰不具备芳香之味,所以用“冰”的形象表示说话不花言巧语。
接着提到了“尸”的字形,以及它的相关解释。
接下来,描绘了父亲牵着孩子走,没有人喝斥或咒骂的情况,说明“口”字在此处表示为发音,并不具备厌恶或嘲笑之意。
最后,解释了“口”字的含义,它是言语发出的意义,也是与所要表达的意思相符合的。
综上所述,以上原文与解析展示了说文解字中对于“口”字的起源与含义的描述。
总结: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汉字的重要著作,它详细描述了每个字的起源和含义。
本文介绍了说文解字的原文及其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古代字书的内容。
通过学习说文解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形成与意义,进一步认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说文解字常识介绍

说文解字常识介绍一、说文解字的编纂背景说文解字是由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许慎编写而成,成书于公元121年至公元147年之间。
许慎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古代学者,他精通经史文献,对文字学有深厚的造诣,被誉为“文辞之精达”。
他在撰写《说文解字》之前,曾经在学术界和政府担任要职,为研究、整理文字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说文解字的编纂,正是基于对汉字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古文字的研究和整理,旨在为后人提供一部系统的汉字字典,帮助人们理解和使用汉字。
二、说文解字的组成结构说文解字分为上下两行,上行是字的形体,下行是字的解释。
在解释部分,许慎按照汉字的内在含义,以形声、会意、象形等方式进行解释,对每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说文解字按照汉字的部首进行排列,以三十六部首为序,便于查找和使用。
在编纂过程中,许慎注重字形、字义和字音的结合,努力使解释尽量贴近实际使用,对于每个字的解释一丝不苟,力求精准。
三、说文解字的主要特点1. 系统性和综合性:《说文解字》全书收录了9000多个汉字,囊括了当时已知的汉字大部分,涵盖了官话、闽南语、粤语等不同方言的词汇。
《说文解字》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使其成为一部涵盖面广泛,内容丰富的汉字字典。
2. 精细入微的解释:《说文解字》对每个字的解释都十分详尽,不仅包括了字的形态、来源和构造,还包括了字的义项、用法和发音。
这种精细入微的解释,为后人进行汉字研究和汉字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 修辞和含义的解读:《说文解字》在解释汉字时,注重了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解释通俗易懂,并且在解析字的内在含义时,着重阐释了字的意义和象征特征,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四、说文解字在汉字学研究中的意义1. 汉字词源和演变的研究:《说文解字》通过对汉字的形体、构造和含义进行详细的解释,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汉字的发展轨迹和构造规律,对汉字词源和演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汉字教育的重要工具:《说文解字》是汉字教育的重要参考工具,它系统地介绍了汉字的形体和含义,对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汉字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说文解字》赏析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首部按照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其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
《说文解字》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字:详细阐述了汉字的起源、字形、字义及演变等方面的知识,揭示了汉字的内在规律和构成基础。
通过对每个汉字的形、音、义进行分析,展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
2. 字体:收录了小篆、古文、籀文等各类字体,并对不同字体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通过对比不同字体之间的差异,展现了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3. 文化:通过对汉字的字义分析,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文化信息。
例如,对“仁”、“义”、“礼”、“智”、“信”等汉字的解释,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
4. 艺术:通过对汉字的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汉字的艺术之美。
例如,对“永”、“书”、“公”等汉字的笔画和结构进行分析,展现了汉字的线条美和空间美。
《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文字学著作,也是一部集大成的文化瑰宝。
它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发展历程和内在规律,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汉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视角。
同时,《说文解字》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说文解字》中,字义是指汉字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是汉字使用的核心和基础。
每个汉字都有其特定的字义,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
《说文解字》中对字义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本义:是指汉字造字之初,与字形最切合的字义,是汉字最基本的含义。
例如,“日”字的本义为太阳,“月”字的本义为月亮。
2. 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其他含义。
引申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比喻、借代、象征等。
例如,“木”字的引申义有树木、木材、木材制品等。
3. 假借义:是指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另一个字的含义。
例如,“杯”字的假借义借用来表示“酒器”,而“不”字的假借义则借用来表示否定词。
说文解字与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与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是两部在汉字研究方面非常重要的著作,它们有着显著的区别和联系。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也是传统语言学的经典之作。
它共收录了9353个汉字,每个字都有详细的解说,包括字义、字形、本字、异体等方面。
许慎在书中运用了六书理论,对汉字的结构和演变进行了阐述。
《说文解字注》是清代段玉裁所著,是对《说文解字》的注释性著作。
段玉裁的注本被誉为精深全面,清代王念孙甚至称赞其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这部著作对《说文解字》中的每一个字都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和解释,不仅纠正了许慎的一些错误,还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音韵等方面的信息。
在内容和解字方面,两部著作有着明显的区别。
《说文解字》主要是对汉字的字形、字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解释,而《说文解字注》则是对《说文解字》的注解和补充,提供了更为丰富和深入的信息。
然而,尽管两部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汉字研究的重要参考,对于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以
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同时,它们也体现了中国语言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是两部在汉字研究方面不可或缺的著作,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汉字知识和深入的文化理解。
说文解字标目

说文解字标目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文字学著作,共十五卷,作者是东汉的许慎。
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著作,也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的重要参考书。
《说文解字》的标目,也就是书名,是“说文解字”四个字。
“说文”指的是解释文字,“解字”指的是解析字形,所以书名的意思就是解释汉字的形、音、义。
通过研究《说文解字》,可以了解到古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也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思维方式。
因此,《说文解字》的研究价值是非常高的,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说文解字是一部古代汉字字典,由西汉时期的许慎编纂而成。
本字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收集了当时共计9353个汉字,为后世的汉字研究和字形规范奠定了基础。
在说文解字中,每个字的解释由四部分组成:会意部分、形声部分、假借部分和释文部分。
下面将对这四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解释。
首先,会意部分是说文解字的核心内容。
在这一部分中,许慎总结了汉字的形状和表达含义的基本要素,并将每个字的意义归纳为一种基本图像或场景。
例如,字“人”的意义是“人体”,字“山”的意义是“山岳”。
通过这种方式,许慎将汉字的意义简化为最基本的概念,并通过组合不同的基本概念来表达更复杂的含义。
其次,形声部分是许慎根据字的字形和字音进行的解释。
在这一部分中,字形部分通常指的是字的外形特征,例如“山”的字形是由三个山峰叠加而成。
字音部分通常指的是字的读音,例如“人”的读音是“rén”。
通过将字形和字音结合起来解释,许慎希望能够更全面地表达字的含义和使用。
第三,假借部分是说文解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一些字通过引申或借用的方式,从本义延伸到其他意义。
例如,字“千”在本义上指的是一千个“人”,后来被引申为表示数量的单位。
这种假借的现象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非常普遍,也是词语产生丰富意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释文部分是对每个字进行简短释义的说明。
在这一部分中,许慎通常给出了字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并且通过类比和比喻的方式来进一步说明字的含义。
这一部分通常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给出,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使用各种汉字。
总体来说,说文解字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古代字典,对于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字形的规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后世汉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而且也对于理解和使用汉字有着积极的影响。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是由《尔雅》、《方言》等古代字书衍化而来的一部汉字字典,在汉字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一、凡例繁体字简体字拼音解释二、说文解字口者,言之官也。
从口。
發,音也。
从口,其旁旄聲。
,似乎也。
从口,其下牛聲。
,從口,其下口戸,口門也。
目者,明也。
象形,从目。
耳者,聞也。
象形,从耳。
手者,握也。
象形,从手。
足者,行也。
象形,从足。
馬者,所以觀天下也。
从馬,声從口。
,往也。
象形。
从往,聲从口。
,旅行也。
从彳,从馬。
,小馬也。
从馬。
,大驪馬也。
从馬,从王。
龜者,物名也,幸生水中。
从龜,从人,从水。
魚者,物名也。
从魚,从虫。
虫者,所藏之也。
从虫。
鳥者,能飛之物也。
从鳥。
犬者,所以守門者。
从犬。
豕者,物貌也。
从豕。
月者,以時而載物也。
从月。
山者,土傾也。
毛氏曰:言土隆起,高山也。
从山。
水者,下也。
从水。
火者,熱也。
从火。
竹者,中空而直也。
象形。
木者,植物也。
从木。
金者,治也。
从金。
玉者,美石也。
从玉。
土者,生長之所。
从土。
衣者,以羽毛為之也。
从衣。
糸者,繩也。
从糸。
石者,堅也。
从石。
米者,五穀之精食也。
从米。
黍者,一種五穀。
从禾,从虫。
大者,广之形。
从大。
小者,少也。
从小。
上者,物之高也。
从上。
下者,物之下也。
从下。
左者,迷也。
从左。
右者,正也。
从右。
中者,不偏也。
从中。
月者,以時而載物也。
从肉。
金者,白也。
从金。
玉者,美也。
从玉。
戈者,兵器之首。
从戈。
刀者,切也。
从刀。
巾者,織物也。
从巾。
弓者,鳥獸之用也。
从弓。
子者,種也。
从子。
死者,無生也。
从歹。
食者,以章之也。
从食。
飲者,以章之也。
从酉。
父者,所以生也。
从父。
母者,所以生也。
从母。
弟者,小也。
从弟。
妹者,女子也。
从女。
儿者,身也。
从人。
女者,亂之始也。
从女。
血者,易也。
从血。
心者,出入之處。
从心。
耘者,除草以養菜也。
从耒。
鼓者,德之至也。
从鼓,从皮。
患者,心慮也。
从欠,从心。
威者,權也。
从大,从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月部字的研究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这部属于中国语言文字学草创时代的不朽名著,为东汉著名学者许慎撰著。
我们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也在这学期学习了许慎的《说文解字》。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许多小知识。
而我也要分析这540个部首中的一个,在细心挑选之后我选了月这个部首。
月部位于《说文解字》卷十三,部内共收录汉字七个,是收录汉字比较少的部首之一。
在《说文解字》中月部的解释是这样的:闕也。
太阳之精。
象形。
凡月之属皆从月。
通过《说文解字》对月部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月,污闕,太阳的精华。
象形字。
甲骨文中的月是这样的:,而金文中是这样的。
徐灏在《段注筏》里写到:象上下弦(阳历初七初八,月亮缺上半叫做上弦;二十二、二十三,月亮缺下半,叫下弦)之形。
日象圆形,故月象其闕也。
小篆相承取字形茂美耳。
月部收录的汉字一共只有七个,所以在这里我就不把它们一一分类了。
因为只有七个,所以我会逐一分析,说出自己对它们浅薄的理解。
月部的第一个字是朔。
朔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月一日始蘇也。
从月,屰聲。
通过《说文解字》对朔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月亮在初一开始复生。
这是在告诉我们:夏历每年初一,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跟太阳同时出没,地球上看不到月光。
这就是所谓的“朔”,是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自然现象每年都会出现,并且持续一段时间。
其实大自然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
月部的第二个字是朏。
通过《说文解字》我知道了它的意思。
在说文解字中朏的解释是这样的:月未盛之明。
从月、出。
《周書》曰:“丙午朏。
”通过说文解字对它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朏是指月光比较微弱的时候。
《周书》中有记载:丙午那天月光初现光明。
我喜欢朦朦胧胧的月光,喜欢月亮初挂在天空时的场景。
月部的第三个字是霸。
霸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月始生,霸然也。
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
从月䨣聲。
《周書》曰:“哉生霸。
” ,古文霸。
普伯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必駕切。
以爲霸王字。
通过以上解释我
们可以知道:霸是月亮旁边有光的样子。
月部的第四个字是朗。
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明也。
从月,良聲。
盧黨切。
通过《说文解字》对它的解释我们不难看出朗字是月亮明亮的样子的意思。
古书中记载:月之明为朗。
朗的意思刚好和朏相反。
朗是月光明亮的样子,而朏是月光微弱的样子。
我想大部分人都喜欢赏月,喜欢看月亮明亮皎洁、高高挂在天上的样子吧。
我的生日是中秋节,所以我对月亮情有独钟。
每年的中秋节我都要同家人一起赏月,以此度过这美好的佳节。
我不禁想起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月部的第五个字是朓。
朓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
从月兆聲。
在我通过《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知道了朓的意思。
夏历月底,太阳在西方出现,叫做朓。
月部的第六个字是肭。
肭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朔而月見東方謂之縮肭。
从月内聲。
通过《说文解字》对它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夏历月初,太阳出现在东方,叫做缩肭。
肭的意思刚好和朓相反,一个是太阳在西方出现,一个是太阳在东方出现。
这也就是所谓的北半球和南半球之分,所以我们南半球白天时,北半球那边是夜晚,刚好日夜颠倒。
月部的最后一个字是期。
期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會也。
从月其聲。
,古文期,从日丌。
这个字和月部的其他字不大一样,是指约定约会的意思。
期可以组词为日期、星期,大部分词组都是有关时间的词。
和约定有很大的关系。
就像我们现在出门都要约定时间,而期就是表达这一意思。
在《段注》中有这样一段解释:会者,合也。
期者,要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
通过对《说文解字》月部字的分析与解释,不难发现这些字都是和月亮有关。
有有关月亮微弱的样子的字,也有月光明亮意思的字以前并不知道月亮有这么多神奇的现象,通过对这一部首的分析,让我更加了解并爱上月亮了。
难怪古人也写了那么多有关月亮的千古名句。
“真所谓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说文解字》真是一部百科全书,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仍旧没有被时代淘汰。
这是真正的文学瑰宝,将永久存在于人类的汉字文化中。
参考文献
《说文解字今释(上)》修订本(东汉)许慎著,汤可敬撰岳麓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