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关于PTN承载LTE网络保护方案部署
LTE承载PTN大有可为

将与 L E长期共存 ,大部分基站一定会共站建设,T T L E承 载网需要具备同时提供 I T M的多业务接入能力。 P及 D 新
业务及应用模式将会不断涌现. 要求分组传送网具备灵活
的扩展能力 。 T LE成 就的移动互 联网时代将对 网络带宽产
移动通信长期演进技术 , 被称为“ 4 ” 准 G 技术 , 目前 3大 是
高品质 的 LE承载 网 的核心 需求包 括能 提供多 业务 T
2 H 频谱带宽下可提供下行 10M i 和上行 5 b / 0 z M 0 b/ t s 0 is M t 的理论峰值速率 , 为高速率的分组化移动业务提供了更简
单的网络架构和更大的灵活性。 L E以达到固网宽带业务的能力为设计 目 ,国内外 T 标 各大运营商期待着 L E的带宽能够带动移动数据业务 、 T 移
完 美 验 证
任意的互通性 , 基站变化时无需重新配置网络。相对静态 LP的各种方案, S 节省了大量的标签资源, 同时也为网络 提供了更大灵活性。
除此 之外 .T P N技术 固有 的层次 化 Q S o 、高 网络安 全
中 国移 动 于 2 1 01年 4月 和 6月在 深 圳 开 展 了 PN T 承 载 L E第 一 阶 段 和 第 二 阶段 的 大 规模 现 网 测 试 . T 对
满足比 3 G更多的多媒体 、 视频 、 交互等数据业务对端到 端时延和丢包率的要求。P N恰好是能承载各种新旧业 T 务、 易于扩展 、 可靠性高 , 且符合低 O E P X和低 C P X需 AE
求 的城域承载 网技术 , 满足 L E承载 的各种需求 。 T
3 前 瞻性设 计
力 助 L E 承 载 T
求 是完全一致 的。
PTN承载网保护方案研究

承 载 网 的保 护 方 案 , 阐 述 一 些 看 法 和 研 究 意 见 。
【 关键词 】 P T N 承载 网;保护 ;方案
引 言
( 1 )T M C / 通道层 - P W保护模 式不具备足够 的实 际应用价值 该层功 能可 以简单描述为对于网络通讯业务 的特点 、类型 以及 连接方式等进行定义 。 基于该层 ,技术原理是应用 P w保护模式。以下面 的简单 的工作 原理示意 图为例 ,在建立主 P w模拟通道 的同时 ,建立备用通道 ,以 防止误操作带来 的数据丢 失而导致主 P w的失效或瘫痪 。 但是在实 际 应用 中,由于技术 实现 上的一定复杂性等因素 ,通常不采用该种方 法对于 T M C建立保护 ,而是采用 T M P层面上使用的 1 + 1 线性保护倒
PTN承载网保护方案研究

高新技术2016年11期︱11︱PTN 承载网保护方案研究彭新练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汕尾 516600摘要:主要研究PTN 承载网保护方案,介绍了PTN 承载网现状和保护方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几种可行的PTN 承载网保护方案。
关键词:PTN;承载网;保护方案中图分类号:{TN9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6)11-0011-01PTN 承载网业务保护方案是现阶段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为了提高PTN 承载网安全性,有必要对现阶段PTN 承载网结构形式和保护方式进行分析,找寻其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案,提高PTN 承载网安全性与可靠性。
1 PTN 承载网 1.1 原理 PTN,分组传送网,是一种新型的宽带传输网络,在各种电信通信业务中都广泛应用,是下一代网络传输平台。
PTN 承载网引入了不同分组层次,用于传递处理与管理业务信号,传输平面延续了网络分层架构,是端到端业务QoS 服务/SLA服务和汇聚性、可拓展性网络二级结构: 图1 分组传送网分层结构 按照ITU-TG.805分层原则,PTN 传送网总体结构有业务层、服务层、传送层和物理层四层结构,业务层提供业务服务,服务层提供业务层业务信号的适配功能,传送层负责分组传送,在无连接数据网络,根据用户需求配置点对点面向连接传输信道,该信道可以被配置、维护和解除。
PTN 技术提供了端到端传输信道和更加完善的QoS 机制,能够适配更多业务类型,分组传送网网络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支持频率同步,LTE 服务更好,是一种具有分组、传送双重功能的综合传送技术,传输效率高而成本低。
1.2 网络现状 PTN 网络建设起步比TD-LTE 早,早期PTN 城域网是L2网络,主要承载TD-SCDMA 业务,类SDH 接入,三层环形网络拓扑结构。
TD-LTE 网络对PTN 承载网提出了S1-Flex 以及X2接口等复杂业务需求,要求PTN 网络要具有路由转发功能,于是PTN 承载网核心层引入静态L3设备,同时保留了原有的2G、3G 业务与承载方式。
中国移动PTN网络规划和部署策略

1 中国移动在城域网引入PTN的需求分析在过去十几年里,基于时隙传输和电路交换的城域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应用场景是移动基站回传和集团客户承载。
中国移动GSM基站主要采用TDM E1接口,BSC为E1或STM-1接口;前三期TD-SCDMA基站接口主要是IMA E1,RNC以通道化STM-1接口为主。
在2009年以前,中国移动主要采用基于SDH的MSTP(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多业务传送平台)组建核心、汇聚和接入层环网,承载以2Mb/s小颗粒TDM业务为主的基站和少量集团客户专线业务。
SDH/MSTP可提供强大的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管理和维护)、可靠的传送、灵活的业务上下路、运营级维护管理能力和带宽静态配置能力,但对分组业务处理效率较低,其IP化主要体现在用户接口的IP化,无法适应移动IP 化和全业务的需要。
伴随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视频和数据IP化业务不断涌现,不论是固网电信运营商还是移动电信运营商的城域传送网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一:业务的多样化、IP化和宽带化要求接口和网络的传送效率必须提高。
业务的大颗粒化、IP化和大量新IP业务的出现,使得城域网将由主要承载E1/STM-1(2M /155M 速率)T D M 业务的网络逐渐向承载F E /G E (10M/100M/1000M速率)业务的网络转型。
业务的多样化也对传送网的传送交换能力提出了挑战,现有的基于用户接口的IP化和以TDM电路交换为内核的传送技术已不能满足业务的高效传送需求,网络需向以IP分组交换为内核的方向演进。
挑战二:T D -S C D M A 基站间空口存在精确时钟和【摘 要】文章主要结合中国移动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经验,介绍PTN的引入需求、功能要求、VLAN、QoS、IP地址等组网规划,同时给出PTN网络的主要应用场景及相关部署策略。
PTN网络承载LTE方案研究

P TN承栽L T E 的方 案, 重 点分析 了L 3 P T N ̄ f 案的 网络 各层组 网方案 。 文章编 号: 1 0 0 7 — 9 4 1 6 ( 2 0 1 3 ) 0 7 — 0 0 8 7 - 0 1
中图分类 号: T P 3 9 3
文献标 识码 : A
1引言
G E 环满足 不了L TE 带宽需求 时 , 考虑将接 入层GE 环升级为 1 0 GE
一 L T E 是 由3 G P P 组织 制定的UMT S 技术标准 的长期演进 , 采用 环 。 3 . 2汇 聚层 组 网方案 OF D M和多天线MI MO等关键传 输技术 , 频谱分 配更加灵活 , 系统 汇聚层仍然采用L 2 - V P N分组转发功能 , 以1 0 G E 光 口组环 , 环 容量和覆盖显著 提升。 L T E 无线 网络架构更 加扁 平化 , 具有 高数据 路节点数一般为4 - 8 个 , 节点 交换容量 不小 于1 6 0 G, 汇聚环带宽 利 速率 、 分 组传送 、 延迟 降低 、 广域覆盖和 向下兼容等特点 。 在 降低用 用率不应超过7 0 %。 主要 方案有以下两种 : 户感知 时延的 同时, 也对 现有承载网提 出了更 高的要求 。 ( 1 ) N+ 1 0 GE 方案: 叠加P T N 1 0 G E 环 承载2 G、 3 G 和L T E 业务 , 2 L T E 对承载网的需求 O T N下沉 至汇聚层进行O L T 上行 业务 和P T N业务 承载。 短期 内该 0 G E 环网进行组 网。 后期需考虑多个 L T E 网络 引入 了S 1 和X 2 接 口, 取消了原有2 G / 3 G 网络中的R NC 。 方案可以利用现有 网络 中的1 0 G E 环的叠加 , 维护工作量大 、 难度较高 , 以及与O T N联合组 网涉 在核心网引入了S G W p o o l 和MME p o o l , 一个e NB 同时归属于多个 1 及到的诸多 问题 。 S G W、 MME , 以此来实现负载均衡、 负载重分配、 过载控制等 。 ( 2 ) 4 0 G E P T N方案 : 新建P T N 4 0 G E 汇聚环承载L T E 和O L T L T E 网络架构的扁平化 、 I P 化, 需要承 载网提供 三层 路 由功能 后期跟据业务量需求可考虑O T N下沉至汇聚层 。 4 0 G E P T N 实现X2 的横 向转发 ; 提升 端到端 网络容量满 足大带宽及大规模组 业务, 方案相对 网络投资成本较低 , 短期 内不用 考虑新建O TN网络即可 网需求 ; 5 0 ms 以内的保 护倒换时 间。 图1 为L TE 网络 架构模型 图。 满足 网络承载需求 。 后 期可根据 网络需求 , 将OT N下沉 至汇聚层 。 3 I - 3 I r l ' N 承载L T E 方案 两种方案各具利弊 , 实际应用 中应根据投资成本 、 承载需求和 L TE 阶段 , P T N网络提供三层路 由功能 目前主要有L 3 P T N方 技术可行性等 因素进行选择 。 案和P TN+ C E 方案。 从 目前来看 , L 3 P T N方 案设备配置 比较简单 , 3 . 3核 心 层 组 网 方 案 可以通过f y I N 统一组 网实现 , P T N+ C E 方案需要在 网络 中引入路 由 现网核心层 设备( 包括业务 落地 的P T N设备) 通过升 级支持L 3 器, 增加 了网络成本 以及 系统复杂度 ; L 3 P T N方案核心层设 备可 V P N功能 , 实现基于I P 地址 的电路调度。 核心层P TN 设备 交换容量 以通过软件升级支持三层路 由转发功能, P TN +C E 方案虽然可以通 不小于3 2 0 G。 核心层采用P T N+ OT N组网架构 , L TE 建设初 期仍 然 过新增路 由器实现该功能 , 但P T N与C E 的互通保 护机 制尚不完善 ; 组建 1 0 G E 环网 , 后期根据带宽需求 , 考虑组建4 0 G E P TN环网 。 L 3 P TN方案 采用 端到端管理 , 能够保 证5 0 ms 以内的保 护倒换 时 I P 地址、 VL AN 和 网络保 护 规捌 方 案 间, 而P T N+ C E 方案由于采用分段管理 , 需要f y I N和路 由器配合, 故 4 I P 地址规划 以省为单位 , 采用I P V 4 地 址。 每个L T E 基站分配两 无法保 证。 L 3 P TN方案 网络维护仅 需传输专业人员 , P T N+C E 方 案则还需要数据 专业人 员。 综上可得 , L 3 P T N在保护倒换功能 、 成 个不 同网段 的I P 地址 , 分 别用 于网管和业务( S 1 和x2 ) 。 其 中网管地 址 由各省 自 行规 划 , 业务地 址 由总部统一分配 。 本和端到端 维护等方面更有 优势 , 业界 目前倾 向于选 择该方案 。 中国移动 已 明确表示 新启动 的T D-L T E实验网建设 采用L 3 个L T E 基站规 划两个VL AN, 其 中一个分配给 网管 , 另一个 建议一个Ⅵ AN对应一个P W, 一个基站的2 个P W对应 P T N方案, 即核心层P T N设备 引入L 3 功能 , 汇聚和接入层 仍然采用 分配给业务 。 2 - ' i  ̄ L S P 。 L 2 VP N。 以下为该 方案各层 的组 网方案。 3 . 1接 入 层 组 网方 案 接入层到核心层 之间的P T N设备采用L S P 1 : 1 保 护, 不同站 址 TN 之 间采用V P N F R R保护方式 , 两个核心节点之间运 L T E 网络建设初期, 基站带宽需求还未达到最大值 , N接入层 的核心层P RR P。 建设 以G E 接入环为主 , 环路节 点数一般不超过1 2 个, 所有接入环均 行 V 以双节点接人 。 当现 网带宽不足时, 应优先考虑调整接入环 节点数 , 5结束 语 主要方法有 以下两种 : 随着移动 电视、 移动下载 、 高清视频 点播 和视 频监控等业务 需 ( 1 ) 跳 点组环 : 保 持原 原有3 G 网络 已无法支持这些业务 。 引入L T E, 不仅在带 有结 构不变 , 通过多用一对 求的增长 , 同时还 可 以真正实 现无 线宽带 纤芯 , 将 接 人 环 原 有 的 多 个 宽 方面可以满足上述业务 的发展 , P T N 作为下一代传送 网的主流技术 , 已大规模商用 。 L T E 时代的 节点跳点组环 。 该 方法主要 化 。 到来 以及 多业务统一承 载的需求 , 分组业务 带宽需求将进一 步增 用于接入 环有 剩余纤 芯的 长。 P TN 对L TE 网络 的承载是 目前热点 的话题 。 P T N现有的简化三 应用 场景 。 0 G E / 1 0 0 G E P TN 设备 的引 ( 2 ) 裂环 组环 : 充分 利 层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以及通过4 以满足L T E 后期 更高带宽的需求 。 用主干接 人光 缆或新 建主 入提升 网络 带宽 ,
LTE承载能力已被多方验证 PTN产业亟待国际化

C ommun icatio ns World Weekly承载传送中国引入PT N 技术,势将增加其在国际舞台中的话语权,中国移动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员李晗呼吁国家、产业链能够给予更大的支持,成立PT N 产业联盟,推动P TN 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本刊记者|赵光磊L TE 承载能力已被多方验证PT N 产业亟待国际化近日,中国移动对于TD -LTE 的试点测试非常积极,继在国内6+1个城市开启了TD-LTE 测试之后,中国移动又计划于8月份在国内7个新城市组织大规模的TD-L TE 试验网预商用测试。
TD-L TE 的布局,使中国移动对承载网的要求也同步提高,尤其是对于基站回传而言。
中国移动经过了三轮PTN 的集采,在满足业务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建网成本大幅降低,完全坚定了采用PTN 技术承载移动回传的信心,在近期的相关测试当中,中国移动也重点加强了对PTN 承载L TE 的研究。
另外,中国联通集团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联通在进行PTN 试验网建设的同时,也在一些地市进行了L TE 承载的测试。
而中国电信近年来对于LTE 承载的研究,则兼顾了PTN 与IP RAN 两种方式。
然而从目前国内外各运营商对P TN 承载LTE 的测试结果来看,PTN 已初步具备承载TDD/FDD LTE 的能力。
PTN 承载LTE 标准得到规范TN 技术从提出以来,就成为国际标准组织I TF 与ITU 之间利益争斗的缩影,由此也导致了TN 技术的国际标准迟迟未能全部定型。
然而在国内运营商、设备商以及工信部等国内PTN 产业各环节的强力推动下,PTN 的行标在国内得到了有效统一。
自去年6月份以来,PTN 的国际标准MPLS-TP 主要的讨论焦点在于其O AM 标准的确立。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张海懿表示,今年2月份,ITU-TSG15成员国投票,通过标准推进方案,并行开发两种OAM ,G.tp oam.1(即G.8113.1)确定通过,而且将于12月份,计划完成MPLS-TP 的OAM 和保护标准制定,G.8113.1需按照T AP 程序最终批准。
技能认证PTN专业考试(习题卷1)

技能认证PTN专业考试(习题卷1)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7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SPE控制器只需要和()建立通讯即可A)NPEB)SPEC)UPE答案:B解析:2.[单选题]下列关于静态arp配置说法正确的是?A)静态arp表中mac地址配置为本端地址B)静态arp表中ip地址配置为对端ip地址C)citrans 640上需要配置静态arpD)在L3设备的ARP表中需要配置LTE基站的mac地址答案:B解析:3.[单选题]组播组使用以下哪个范围的IP地址A)1.0.0.0~126.255.255.255B)127.0.0.0~191.255.255.255C)192.0.0.0~223.255.255.255D)224.0.0.0~239.255.255.255答案:D解析:4.[单选题]烽火CiTRANS R865设备的时钟/时间传递在什么单盘上完成()A)时钟盘B)RCUO1盘C)SCUO1盘D)AIF盘答案:C解析:5.[单选题]下面哪些机盘不能带电插拔()A)XCUK1B)XSK1C)NMUK1D)E1K1答案:C解析:6.[单选题]CIDR(无类域间路由)技术用子网掩码中连续的1部份表示网络ID,连续的0部份表示主机ID,使用CIDR表示的一个IPV4地址为3.148.23.8/25,请问该地址的子网掩码是D)255.255.128.0答案:B解析:7.[单选题]从整个Internet 的观点出发,如何有效的减少路由表的规模A)增加动态路由的更新频率B)使用路由过滤策略C)划分VLAND)路由聚合答案:D解析:8.[单选题]当需要配置620A设备的GE口作为UNI时,修改了单盘配置并下发后,会出现的情况()A)620A设备复位重启,业务中断B)620A设备仅NMU复位重启,业务不中断C)620A设备不复位重启,业务不中断D)620A设备不复位重启,但业务有闪断答案:A解析:9.[单选题]在U31网管上PTN网元的业务配置典型流程是( )A)隧道配置,伪线配置,业务基本配置,业务配置B)业务基本配置,伪线配置,隧道配置,业务配置C)业务基本配置,隧道配置,伪线配置,业务配置D)隧道配置,伪线配置,业务配置,业务基本配置答案:C解析:10.[单选题]PTN设备网元托管,不可能的原因是()A)更换网块网元号后没有下发管理配置B)PTN对接设备异常信号干扰C)拨码开关设备侧与网管侧配置不一致D)支路盘故障答案:D解析:11.[单选题]XGO1盘有()个GE端口。
第10章:PTN LTE承载VLL业务配置

01 基础配置
配置用户侧接口(L3VPN业务) 1.配置对象 NE3、NE6。 2.操作步骤 步骤1:分别进入到NE3和NE6的网元管理器中,在功能树中选择 “配置 > 接口管理 > Ethernet接口”。 步骤2:在“基本属性”选项卡中选择“16-ETFC-1(PORT-1)” ,设置“端口模式”等参数,单击“应用”。
02 配置Tunnel及保护
检查配置结果
当Tunnel配置完成后,通过“测试与检查”功能可以检测Tunnel的连通性。 1.前提条件 已经配置好的Tunnel。 2.操作步骤 步骤1:在主菜单中选择“业务 > Tunnel > Tunnel管理”。 步骤2:在弹出的“过滤条件”对话框,根据需要设置过滤条件,然后单击“过滤”。查询 结果区显示所有符合条件的业务。 步骤3:选择待诊断的Tunnel,单击右键选择“诊断-测试与检查”。 步骤4:在“诊断选项”页签中,选中“LSP Ping”。
05 配置静态L3VPN业务及保护
检查配置结果(L3VPN) 1.检查对象 已部署的L3VPN业务Static_L3VPN。 2.操作步骤 步骤1:在主菜单中选择“业务 > L3VPN业务 > L3VPN业务管理 ”,在弹出的“过滤条件”对话框,根据需要设置过滤条件,然后单 击“过滤”。查询结果区显示所有符合条件的业务。 步骤2:选择待诊断的L3VPN业务,单击右键选择“测试与检查” 。 步骤3:在“诊断选项”页签中,选中“VRF Ping”。
5. 配置静态L3VPN业务及保护
05 配置静态L3VPN业务及保护
配置思路 介绍静态L3VPN解决方案一(SGW为负载分担模式)中静态 L3VPN业务、VPN FRR、混合FRR和BFD的配置思路。 本示例在NE2、NE3、NE5、NE6之间部署静态L3VPN业务,同 时配置VPN FRR,实现对双归节点的保护。推荐通过配置10GE端口 的LFS功能实现断纤检测,也可以在NE3和NE6上配置Link BFD。静 态L3VPN业务及保护的业务规划如图10-35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态L2 VPN 静态L3VPN
L2
工作PW
L2
L3
VPN FRRL3B保护PWL2
D
L3VPN
L3
SGW
eNodeB
PW LSP
A
L3
MME
C
• 双归L3节点作为eNodeB的 网关,应支持保护。当主节 点故障时,备节点应能自动 接替网关工作,不影响 eNodeB的正常转发。 • 在双归L3节点上可部署VRRP 实现网关保护功能。采用专 线+L3VPN方式组网时,从 简化配置及管理考虑,也可 使用部署相同IP/MAC。
•
•
L2层需要部署双节点互连, 部署PW双归保护解决节点 故障。尽量避免同时部署 PW、LSP双层保护。 若厂家方案需要同时部署双 层保护,则需要考虑带宽规 划、双层倒换时间的配合。
•
•
需要部署LSP APS 1:1保护 L3 VPN网络内 部链路及节点故 障
•
1
E
需要部署VPN FRR保护节点故 障 • SGW/MME通过主备方式双 归接入核心PTN,两个核心 PTN节点之间运行VRRP, SGW/MME上可运行主备端 口/链路聚合(主、备方式)保护。 此方案不适用核心网设备负载 分担至两台核心L3PTN场景。 SGW通常使用多链路双归接 入核心PTN,考虑到核心网 SGW需要部署负载分担,核 心层PTN可通过IP FRR方式提 供双归保护,SGW上可配置 主备静态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