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原理和示意图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原理和示意图我们的记忆力是有一个过程的,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大脑记忆的神奇之处,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艾宾哈斯记忆曲线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
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
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趋淡薄,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受。
但是到底在什么条件下记忆才淡薄的呢?它有什么规则可循呢?法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50-1909)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就成为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最多领域之一。
艾宾浩斯有一个实验结果绘成的图表,就是有名的“艾宾浩斯曲线”。
他曾用三个希腊字母拼写成“无意义”音节,以此作为记忆的对象,在心理学实验中使用有意义的词是不允许的,因为有意义的词会引起不同联想。
他把那些“无意义”的音节,每8个分为一组,共分为8组,把自己作为被试者,测定完全记住所有音节需要多少时间,结果大约用了1000秒。
过了20分钟,把相同的内容再重复一遍时,缩短了约580秒,用百分比表示则称省时率,即20分钟后的省时率为58%,与此相反,遗忘率是42%……这条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较快,以后逐渐慢下来,一个月之后的后的省时率大约为20%。
记亿与遗忘既然有规律可循,我们就可以把握它,提高记忆效果,有效地同遗忘作斗争。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概述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
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另外,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
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
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韵律诗。
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好。
要让记忆效果事半功倍,更牢、更深刻、更持久,就要真正把及时复习、理解记忆、联想记忆、过度学习运用到学习中。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理论基础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艾宾浩斯曲线的内容

艾宾浩斯曲线的内容
艾宾浩斯曲线,也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后绘制的一条曲线。
该曲线描述了人类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遗忘速度的不均衡性。
具体来说,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减缓,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曲线对于学习和复习策略有一定指导意义。
例如,对于需要记忆的信息,应尽早重复以增强记忆;而且每次复习间隔应逐渐拉长,而不是集中时间进行突击复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艾宾浩斯曲线的专业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如何利用遗忘曲线背英语单词

庠序学堂家长辅助辅导资料(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概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意义识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
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另外,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
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
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韵律诗。
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好。
要让记忆效果事半功倍,更牢、更深刻、更持久,就要真正把及时复习、理解记忆、联想记忆、过度学习运用到学习中。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理论基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过程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遗忘曲线介绍

遗忘曲线介绍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得研究,她用无意义得音节作为记忆得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得纵坐标代表保持量。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得一条规律:遗忘得进程不就是均衡得,不就是固定得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得,而就是在记忆得最初阶段遗忘得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得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就是遗忘得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得原则.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具体应用:艾宾浩斯曲线:所记忆得知识随着时间得推移,遗忘得速度就是先快后慢,遗忘得内容就是先多后少.由此得出7次复习时段,即:学习过后得第20分钟、1小时、2小时、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可以做到终身不忘。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速度最快得区段就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得速度就是先快后慢等。
因此,对刚学过得知识,应及时复习。
随着记忆巩固程度得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得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
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得规律就是先快后慢,特别就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就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不断地重复才能让需要记忆得东西牢固地印在大脑上. 根据艾宾浩斯得遗忘曲线与人们得时间使我们充分体会到,在识记材料后9小时进行回忆可很快恢复记忆.这时您花10分钟可能就能记起所学内容,而如果您要等到10天后,可能花1个小时得复习还不一定能达到这样得效果.与其日后”费力不讨好",不如就在识记后9小时内复习,这样即节省了复习时间又达到了良好得记忆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三、艾宾浩斯简介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规律表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规律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
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般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曲线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存着很长的时间。
他得出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
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由两个辅音夹着一个元音构成的无意义的三字母单兀,例如CEG,DAX。
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记忆程度(用来表示机械记忆的保持程度),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机械学习实验的结果。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编辑摘要目录1 概述2 理论基础3 遗忘特点4 发明者5 研究与评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概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意义识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
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另外,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
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
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韵律诗。
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好。
要让记忆效果事半功倍,更牢、更深刻、更持久,就要真正把及时复习、理解记忆、联想记忆、过度学习运用到学习中。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理论基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过程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2018考研英语: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帮你认识自己

2018考研英语: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帮你认识自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理论基础通过在时间上的划分可以把记忆划分为短时间记忆和长时间记忆。
人的记忆过程是这样的:遇到一个新知识,集中注意力学习这个新知识,新知识在人的记忆中留下痕迹,这变成为了人的短时间记忆。
但这些记忆如果不经过反复的复习则很快就会被人遗忘,一旦经过反复的复习,短时间记忆就会成为人的长时间记忆。
那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被称为遗忘呢,那就是对于自己记忆过的东西想不起来也认不出来了,或者是回忆起来的也是一些错误的记忆。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现实意义利用艾宾浩斯曲线背单词是这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最实用的背单词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怎样利用艾宾浩斯曲线背单词吧。
一、复习点的确定:1.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2.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3.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4.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5.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6.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7.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8.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二、背诵方法:1.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a)单词外观;b)单词的中文释义;c)单词的记忆法2.每个list的具体背诵过程(每个list按12页,每页10个单词计):a)背完一页(大约5分钟),立即返回该页第一个单词开始复习(大约几十秒)b)按上面方法背完1~6页(大约在30分钟),回到第1页开始复习(两三分钟)c)按上面同样方法背完7~12页,一个list结束d)相当于每个list被分为12个小的单元,每个小的单元自成一个复习系统;每6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2个大单元各自成为一个复习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得到 写得清
学科知识、重大时事、知识库 调动和运用知识 文字、图表、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整合
记得住 用得了
获取和解读信息
读的懂
说明:高层级能力包含低层级能力,三阶能力层级紧密相联。
1/7/2020
能力解读
识记
内涵:再认或再现教材或时事的相关概念、 原理、观点或事实。
示例: 2017年全国高考I卷第39题、40(2)
二是找好关键词。根据材料的核心内 容或议题,提炼材料的关键词句。如主体 关键词:党、政府、企业、公民等;知识 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唯物论、辩证 法等;内容关键词:措施、目的、旨在、 原因、意义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 要、前提、基础、重点、关键、首位等; 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
三是依据设问提取信息。如原因类:提取 与原因、结果相关的信息;意义影响类:提取 与结果有关的信息或与该事物(事件)有联系 的信息;措施类:提取的信息与方法、手段或 存在的问题有关;范围类:则提取与题目要求 的范围相符合的信息。
分析:解释概念的内涵;将事实按照属性进行 分类;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建议
基本要求: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解释 知识、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掌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①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
一是概括中心论点。快速阅读背景材料, 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或中心议题。将复杂的材 料内容分解为若干层次,归纳提炼每一层次的 中心,进而全面理解材料的中心内涵。
分析:再现教材相关概念、观点。
建议
基本要求:学会记忆,巩固知识
△ 及时、反复记忆
遗忘发展的规律。学习结束后就开始遗 忘,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 后慢,先多后少。
运用记忆规律,达到事半功倍。
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 坐标代表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 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 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 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 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 下原来的25%。
示例: 2017年全国高考I卷第14题
14.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 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文科)
高考政治学科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
论证、评价、探究
(高阶层级)
针对具体问题创建性作答;整合知识和 方法,得出合理的结论;表达论证和探 究的过程和结果
论证和探究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
说得透
分析、综合
(中阶层级)
识记、理解、应用
(低阶层级)
描述概念、观点和原理;分析现象、认 识本质;阐释、评价理论和现实问题
随想
年年高考题不同 岁岁评价语相同
关键词一:能力
能力 ,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 体现出来的素质。 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 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是指顺利完成 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 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 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部考试中心: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 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 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 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 复 记 忆 , 勤 字 当 头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 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 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 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 理解记忆
理解知识内涵:关键词 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四是将有效信息转换为知识。寻找材 料中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的连接点,将材 料与知识建立起联系。
②从图表中提取信息
图表题主要有曲线图、扇形图、柱状 图、表格等形式。一般由表头提示语、表 格材料、图表注解、解答要求和设总要等5 部分构成。
一是读标题。把握图表的中心意思或主题。
△ 关联记忆
同一知识范畴体系:知识网络 同一主题下的不同知识结构:生态文明 借助情景:将知识与情景建立起联系
△ 分类记忆
不同属性分类:宗旨、原则、根本、基本 同一属性分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根本
基本 基本
△ 趣味记忆
口诀:消费原则 尚可从众与求异 不可攀比要求实
△ 同伴互助 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同学之间互问互答。
把握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主、谓、宾
△ 比较记忆
例:概念比较: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例:观点(或易混易错点)比较
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比较: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 实践。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比较: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例:主体比较:政治生活、经济生活
39.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 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12分) (论证) 【参考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 大的常设机关……
40.(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 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2分) (分析) 【参考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
△ 以测促记 借助测试,强化记忆。
能力解读
理 解
内涵:从事实和材料中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解释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 的内涵与外延;辨别不同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比较、发现其异同;将 不同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按其属性进行分类;对相关表述或事实进行归 纳和概括;用不同的词句或形式转换表述概念、原理、观点或信息;将具体 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