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
尾矿库竣工验收报告

验收申请报告(承包[2013]验报01号)合同名称:西乡县头起沟尾矿库排洪涵洞加固工程说明:本表一式4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审核后,随同审核意见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设计代表各1份退场申请报告(承包[2013]报告01号)合同名称:西乡县头起沟尾矿库排洪涵洞加固工程合同编号:说明:本表一式4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发包人审批后,承包人2份,监理机构、发包人各1份。
篇二:平坑尾矿库竣工总结安徽鼎胜矿业青阳县百丈岩钨钼矿平坑尾矿库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总结编制单位:安徽鼎胜矿业发展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o一一年九月五日一、前言二、工程概况三、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四、工程建设情况五、辅助设施情况六、环保、劳动安全卫生七、工程监理八、工程预验收和工程质量九、资金管理十、生产准备和试运行目录- 1 - 前言安徽鼎胜矿业青阳县百丈岩钨钼矿平坑尾矿库是为满足公司年产40万吨钨钼矿采选工艺要求而建设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于2009年年初公司就组织专项人员落实库址的选定、库区征地与林地手续办理、库区内村民的搬迁、库区地质勘查等前期准备工作。
2009年3月份,池州市工程勘察院完成了《青阳县百丈岩矿业有限公司平坑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勘测与编制工作,届时我们委托了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对我公司平坑尾矿库进行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安全专篇与施工图设计等相关工作,平坑尾矿库施工图设计于2009年9月份完成。
按照国家或行业现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设计相关要求,我公司报请政府分管部门对平坑尾矿库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安全专篇与施工图设计经行审查与评审并取得了评审一致通过。
为认真贯彻执行《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及职工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公司坚持质量第一,精心优化施工管理,确保平坑尾矿库工程达到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安全可靠、建设周期短、投资额度低的目的,以使得平坑尾矿库满足我公司年产40万吨钨钼矿采选工艺要求。
有色冶金八大院

心和一个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全院现有一支素质高,人才结构合理的科技队伍和一批知名的专家。截止到 2002 年底
全院在职职工 2263 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3 人,博士生导师 5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 的中青年专家 9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 83 人。在现职科技人员中有教授级高级 工程师 130 人、高级工程师 175 人,工程师 229 人,其中博士 23 人、硕士 145 人。该院研 究生部具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学、[wiki]机械设计[/wiki]及理 论等 5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设置涵盖了有色金属工业多个学科。目前拥有兼职博士 生导师 6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30 余人,该院导师队伍实力强大。 总计培养硕士生 116 名,通过高校招生或合作培养博士生 30 名。全院现有离退休职工 1808 人,其中离休人员 116 人
院本部占地面积 25 万平方米,产业基地二部位于北京通州区,占地面积 29 万平方米。 现有员工近 2000 人,博士、硕士 300 余名。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稀土冶金与材料、稀有 及贵金属材料、粉末冶金与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有色金属加工、选矿冶金、能源及环 境材料、超导材料、分析测试、设备研制及自动化、科技信息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研究。国家 有色金属行业开发基地、半导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 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国家有色金 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等 国家级中心和实验室设在该院。建院以来共开展了 6500 多项课题研究,获科研成果 4000 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成果 800 多项,国家专利近 300 余项。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有研总 院已建设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广、综合实力强、具有承担重大攻关任务和解决复杂技术难题能 力的综合性研究院。
以《纲要》为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工程公司

和 目标。《 纲要》阐述的 “ 优化行业市
场环境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工 程质量安全管理 、 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力,充分发挥出在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2=年 《1 》 }
i煳 7 2 5
经 站 在 新 的 历 史起 点上 。《 要 》中提 纲
加强行业标准和信息化建设 、夯实人 才兴业基础 、加强政府 指导及组织协 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使我们看到 了在行业 内实现全面快速发展的 良好
环 境和 有 力 保 障 。 “ 固本 强基抓 创新 ,走 向 国际谋发 展 ” 中 国恩菲 的核心 战略思想 。 是 我们
以 《 纲要 为助力 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工程公司
《 工程勘察设计行 业 2 卜 2 0 1 05 l 年发展纲要》 以下简称“ 纲要》 ) ( 《 ” 的 出台,为工程勘 察设计行业单位提 出 了新 的发展 目标,作为大型骨干勘察 设计单位之一,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 司按照股权 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设立
好 型社会 ,必将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
提 出更 高 的要 求 , 同 时也 会 带 来 新 的
人才兴业 ”等几大基本原则为中国恩 菲 “ 十二五 ”期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市场 空间 。对于中国恩菲来说, 十二 “ 五” 期间仍然处于转型发展关键 时期 ,
中国恩菲正处在 “ 二次创业” 阶段 ,已
行业的排头兵。 在过去的 “ 十一五 ”期间,中国 恩菲通过调整发展战略, 优化结构, 转 换经营机制,创新管理,拓展服务领
域 ,确立 了成为 “ 最值得信赖的国际 化工程服务及资源能源 发展商 ”的企 业愿景 ,形成 了工程一体化 、新能源
展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而设立 的专业
设计机构——原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
以高质量数字化赋能有色行业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技术革命引领生产力跃迁,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包括有色行业在内的现代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
《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描绘了构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现代有色金属产业体系,勾画了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美好图景。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恩菲”)是伴随共和国有色金属工业恢复发展而诞生的科研设计单位,70多年来始终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引领行业发展。
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征程上,中国恩菲将始终深入践行《方案》要求,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实现“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聚焦痛点 大力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有色金属品种多样,除铜、铝、铅、锌等大宗金属外,还包括轻金属、稀有金属、稀散金属等;多金属共生,矿物种类多达上千种,工艺离散性强,多为“一矿一厂一技术”;矿山采掘、选矿、冶金等生产过程动态变化,工艺高度非标准化。
因此,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没有统一的技术方案,需要针对不同工艺进行定制化开发,转型难度非常大。
近年来,矿产资源开发高海拔、深地层、大规模等趋势逐步显现,工艺、生产条件愈发复杂。
冶炼过程涉及复杂的反应和传质传热过程,气液固多相耦合共存,冶金机理高度非线性,模型构建成为难题;在高温、高压、高酸/碱、强腐蚀、多粉尘的环境下,工艺参数实时监测,生产指标自动调优,底层数据在线获取,操作指令自动执行,智能制造自我学习能力训练提升面临更大难度。
加速推进行业数字化进程,是解决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难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更是提升国家资源保障能力、夯实现代化工业体系基石的坚实保障。
实现高质量数字化转型,就要以数字化整体驱动生产方式变革,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以数字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实现高层次价值创造;以数字基础能力建设,支撑行业生产运营体系重构;以数字平台拓展,保障产业链、生产链协作、融合,由此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首届热工设计专业委员会名

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首届热工设计专业委员会名单序号姓名姓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职称职务所在单位首届专委会拟任职务1 夏敏文男研究生教高站长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主任委员3 周爱平男大学高工专业副总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副主任委员4 刘燕儒男硕士教高主任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副主任委员5 陈晓雄男大学教高副总工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委员6 刘春艳女1962 大学教高副主工中国五环化学工程公司副主任委员7 李先旺男大本教高总工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热电工程设计院副主任委员8 孟和维女大学研高主工五洲工程设计院研究院副主任委员9 於志平男大学研高总经理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副主任委员10 洪浩男研究生教高所长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主任委员11 吴仕明男大本教高副总工、主工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副主任委员12 牟显民男大本高工副经理、主工中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副主任委员13 蔡国红男大本高工主任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常务委员14 狄炳琪男高工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常务委员15 杨银仁男大学高工主工中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委员16 王国兴男研究生高工院长江西省化学工业设计院南京分院常务委员17 司克强男大学教高副总工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委员18 俞向东男大本高工副总工中石化南京设计院常务委员19 陈懿女1964 大本高工中国成达工程公司常务委员20 王淑萍女大学高工主任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分公司常务委员121 韩晓平男硕士信息总监中国能源网常务委员22 汪红女大本高工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常务委员23 郭琦女高工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常务委员24 孙国成男大学高工副总工、所长新疆时代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委员25 杨杰男大本高工副所长、总师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委员26 阮建国男大学教高副院长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常务委员27 姚群男大本教高主工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委员28 姜宁男大本教高室主任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委员29 陈雅芬女大学高工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常务委员30 许延石女大学教高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轻工国际工程设计院)常务委员31 程链男大学高工主工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委员32 李春林男大本高工中国中元兴华工程公司(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常务委员33 于益民男大学高工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委员34 李朋全男大学高工副总工大庆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委员35 李海成男大本研高主任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常务委员36 胡月强男大本教高技委会秘书长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常务委员37 戴志广男1961 大学研究员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常务委员38 唐再生男大本高工分院院长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常务委员39 陈灵超男大学教高付主任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委员40 武云甫男本科高工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委员41 高泽华男大学高工总经理江苏双良锅炉有限公司常务委员42 吴明星男大学高工总经理上海科元燃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常务委员43 李国斌男大学高工总裁长沙优易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委员44 于建国女大本高工主任工程师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委员45 李国红女1965 大学高工昊华工程有限公司(原北京橡胶研究设计院)委员246 吴江男大学高工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公司委员47 吴圣玉男大本高工主任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委员48 赵迎军男大专高工主工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华北规划设计院委员49 孙怀起男研究生教高天津市化工设计院委员50 黄玫女大学高工专业总师天津辰鑫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委员51 张东发男1954 大学研究员副总工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委员52 赵金虎男大专高工副总工内蒙古轻化工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委员53 迟敬宗男大本高工副总工山东省化工规划设计院委员54 王成富男硕士高工副总工山东三维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原齐鲁石化胜利炼油设计院)委员55 陈金福男大本高工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委员56 罗为民男大本高工副总工贵州省化工医药规划设计院委员57 何启汉男大专高工主工广东省石油化工设计院委员58 王文彦男大学高工项目经理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委员59 赖育华男大本高工院长广西节能技术研究设计院委员60 李裕德男大本高工主任广西工联工业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委员61 汪承志男大本高工副总工、主任河北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委员62 臧向东男硕士工程师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委员63 王新男大本工程师副主任上海工程化学设计院有限公司委员64 程洁男大学高工九江石化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委员65 康建平男大学教高副处长中国医药集团武汉医药设计院委员66 刘江男大本高工主工新疆化工设计研究院委员67 孙惠山男大专高工室主任中国石油集团工程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委员68 李唯男大本高工总经理助理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委员69 胡益民男大学高工主任、主工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委员70 孙啸冬男大本工程师副主任江苏省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委员374 张然女大学高工主任工程师山西省化工设计院委员72 李洁女大本暖通注册工程师热工室副总工四川省化工设计院委员73 杨毅男大本高工副总工云南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委员74 刘晋波男大本高工院长助理重庆化工设计研究院委员75 陈伯力男大学高工专业组长吉林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委员76 徐健男大专高工北京石油化工设计院委员77 耿爱平女大专高工河南省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委员78 段左平男大学高工湖南化工医药设计院委员79 陈汉平男大本高工主工湖南百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原巴陵石油化工设计院)委员80 胡永富男大学教高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委员81 杜西普男大本高工主任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委员82 姜凤阳男大学高工所长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委员83 周玉磊男硕士高工主管北京首钢设计院委员84 宋冬根男本科高工室主任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委员85 刘焰男大本教高副主任中冶集团奉皇岛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委员86 马爱东男大本教高副总经理邯郸华北冶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委员87 聂宏旺男大学教高副处总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委员88 谭维毅男大学高工副总工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委员89 何伟才男硕士教高主工中国轻工业广州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委员90 黄绍家男大本高工专业组长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委员91 阎尔平男大学研究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委员92 汪德良男硕士教高副总工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委员93 姚飞男1971 大学高工处长吉林省电力勘察设计院委员94 鲁和平男本科高工副总工上海纺织建筑设计研究院委员495 徐柱亮男大学教高总经理上海易用科技有限公司委员96 马友才男大学教高主工中南建筑设计院委员97 吴浩山男大学研究员主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无锡分部委员98 褚金尧男大本高工副总工无锡市恒禾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委员99 冉崇慧女大学教高副经理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委员100 邵国芬女大本高工主工青岛英派尔化学工程有限公司委员101 夏文明男大学高工热工部部长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委员102 谢德群男大学高工常务副院长辽宁高科节能热电设计研究院委员103 丁玉辉男中专工程师科长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热电厂委员104 吴剑恒男大本工程师主任福建省石狮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委员105 周根生男大专高级经济师董事长郑州欧亚空气炮有限公司委员106 陈品山男高中工程师总经理杭州岩珊镁钢保护层有限公司委员107 钱平男大学高工副董、副总经理江苏苏青水处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委员108 俞蓉女大本总经理常熟市华能水处理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委员109 王汝武男研究生高工总经理沈阳飞鸿达节能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委员110 卞大荣男高中经济师副董、厂长扬州美涂士金陵特种涂料有限公司委员111 陈凯鸿男大学工程师总经理上海江南造船阀门有限公司委员112 陆伟男40 高中经济师经理上海汇达绝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委员113 田雨男大本总经理南京金诺克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委员114 谈正昌男1944 高中经济师厂长宜兴市锅炉辅机设备二厂委员115 刘丰男研究生教高副总江苏中圣高科技术产业有限公司委员116 孙惠民男高中工程师总经理江阴东联高压管件有限公司委员117 王玉平男1969 研究生高工处长中国一航沈阳黎明航发集团公司委员118 王建宇男大学高工常务副总经理自贡高精过滤机制造有限公司委员119 何艳红女硕士工程师上海罗门哈斯化工有限公司委员5120 任鲁军男大本高工总工武汉市天元锅炉有限责任公司委员121 毛江水男大本高工总工浙江衢州东港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委员122 莘仲明男大本工程师副总经理浙江四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委员123 徐陆培男大专工程师厂长浙江省嘉兴市竹林电渗析器厂委员124 陈志奎男大学教高北京双盈集能科技有限公司委员125 梁玉文男大专工程师总工哈尔滨瀚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委员126 孙大任男大专高级经济师厂长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委员127 张军男大本高工总经理大连汇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委员128 仝志明男博士企发副总裁浙江欧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委员129 王建中男经济师总经理宜兴市中建集团委员130 包建平男本科工程师总经理江苏明江工程有限公司委员131 孙忠会男本科高工部长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委员132 候德民男高工经理四川艾普高温技术应用中心委员133 俞建德男高级经济师总裁宁波德安城市生态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委员134 刘丹女本科助理工程师河北都邦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委员135 秦国秋男大学工程师厂长杭州三联电站辅机厂委员136 宋章根男大专工程师董事长江苏宜兴市宏鑫保温管有限公司委员137 苏林波男大专高工总经理上海飞球阀门有限公司委员138 谢定伟男本科高工中国成达工程公司委员139 何语平男大学教高主任工程师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委员140 俞新春男大专董事长常州市武进武南管道设备有限公司委员141 洪亮男大专总经理姜堰市贝特管件有限公司委员142 李航宇男本科执行副总北京博润宏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委员6。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ENFI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 限公司
中 国 恩 菲 Ch i na E N FI Engi nee r i ng C or por a t i 。n
“ 光伏温室生态大棚 系统 ”建立 了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简称 中国恩菲 ),其 目的新 型应用市场 ; 前身是 中 国有 色工 程设计 研 究 总院 ( 原北京 有 色冶金 新能源与绿 色农 业相 结合的模 式。 设 计研 究总院 ,成立 于 1 9 5 3 年 ),现隶属于世 界5 0 0 强 在 垃圾 焚烧发 电领域 ,中国恩菲掌握 国内外几乎所
在化工环保领域 ,中国恩 菲拥有 丰富的硫酸厂和烟 室 ,两 站一 博 士后科研 工作站 、 院士专 家工作站 ,以 个 工程研究 中心 ,满 足各业务 领域未来 技术 的发展 气治理设计经验 ,已在 国内外设计 或总承包硫酸厂7 0 多 及6 0 0 件 ,发明专有技 术 占比 套 ,总生 产规模 近2 0 0 0 万 吨/ 年 。此 外 ,凭借 国家 甲级 需求 。公 司拥 有专有技 术近5 0 %;知识产权成果 转化率在 8 0 %以上 。荣获技术 环境影 响评 价资质 ,中 国恩菲 已成为 国内有色行业环评 超过 7 综合实力强大 的单位 。 生产技术 ,在 国内较早建成多 品硅产业化生产示范线 , 突破了多晶硅规模化生产 的工艺及装备技术瓶 颈 ,打破 了 国外技术封锁 。依托设立在 子公 司洛阳中硅高科 技有 限公司的多 晶硅制备技术 国家 工程实验 室 ,中 国恩菲年 生产能力 已达到万吨 ,进人世界行业前十名 。 类 奖项7 0 0 余项 ,其中国家奖项数量近 1 3 0 项 ,国家科技 在多 晶硅领 域 ,中国恩菲依托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 进 步奖2 0 余项 。
中国恩菲简介

中国恩菲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恩菲)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控股的大型国际化工程公司,前身是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成立于1953年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而设立的一家专业设计机构,是我国大型骨干设计科研综合性科技企业,也是国内有色行业最具实力的工程设计企业。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
2000年10月,有色院转为中央直属科技型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十家勘察设计单位之一。
2005年7月,按照国资委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的要求,正式加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2006年1月,在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的领导下,按照股权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企业改制工作,设立了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确立了创建新型国际化工程服务及资源能源发展商的企业愿景,从此走上了二次创业的快速发展之路。
2010年,中国恩菲营业收入31.1亿元,利润总额3.7亿元。
中国恩菲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设计大师3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总人数约80%。
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和中国《建筑时报》主办的2010ENR/建筑时报“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排名中,中国恩菲人均利润排名第三、人均营业收入排名第七,连续七年入围“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全面承继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优势技术资源,工程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雄厚。
主营业务包括国内外矿山工程、有色冶金工程、环境及市政公用工程等方面的工程总承包、工程设计、工程咨询、造价咨询、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招投标、设备研制、设备采购及成套、系统集成等工程建设服务,以及与工程相配套的技术、设备和劳务进出口。
中国恩菲将秉承中冶集团“敬业、忠诚、团结、进取”的企业精神和“诚信社会为本,客户满意为荣”的经营理念,以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国际化工程公司为公司愿景,充分发挥在矿业工程、矿物处理、重有色冶炼、稀贵金属、多晶硅及半导体、环境工程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将其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中冶集团旗下设计院

中冶北京冶金设备研究设计总院 设备院
中冶沈阳勘察研究总院 沈勘院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恩菲)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北钢院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冶重庆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重庆院 )
————————— 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采集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武汉院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包钢院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大马院 ):) 中冶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总院 焦耐总院
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鞍山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鞍山院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冶长沙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长沙院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沈勘工程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勘院 中冶武汉冶建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武汉冶建 这里面还是那5家钢铁大院相对较好,重庆院老大,北京院和武汉院差不多,包钢院紧随其后,大马院最后(地方差,没办法), 但中冶的技术实力比较强,很多单位在某些技术领域有绝对垄断的知识产权,国家现在的钢铁产业也是十分的强盛,所以到哪都能学到一技之长,并且可以安居乐业,这点,从目前去在钢铁院的同学的情况来看,是十分准确的,投资大,钱多么,能做钢铁设计的又没几个,没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前身原国家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设计公司成立于1953年2月4日,因归属关系多次调整,相续称为“冶金部有色冶金设计总院”、“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等。
2005年,以“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之称进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由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发起成立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随后,改称为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暨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其英文简称为“ENFI”,中文简称“恩菲”或“中国恩菲”(注)。
中国恩菲至今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为索道建设的咨询设计研究,推动索道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早年承担货运索道设计研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3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在全国确定了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有色金属工业13项(占8.33%),这些项目大部分由前苏联负责设计并提供相关设备。
中国恩菲作为配合单位,在工程的初期阶段参与了厂址选择、基础资料的搜集,协助专家工作。
在杨家杖子矿等一些工程项目中,承担了辅助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图绘制。
辽宁省杨家杖子矿山扩改建是国家重点工程,需解决日产上万吨矿石在山谷中输送的问题。
在专家的指导带领下,中国恩菲的石奉强、杨福新、王庆武、李永春、佟乃曾等一批年轻技术人员,把由前苏联引进的全套现代化、大运量、长距离双线货运索道(其中1号、2号索道水平距离1.64km,线路高差38.9m,运量210t/h,运行速度2.5m/s;3号索道水平距离7.2km,线路高差109m,运量180t/h,运行速度2.5m/s)成功有效地投入到我国有色矿山运输中,成为当时环境下解决复杂地形矿石输送的最佳方案。
杨家杖子工程于1959年5月15日经国家验收委员会鉴定并正式通过验收,工程的技术和质量得到全面肯定。
1958年,中国恩菲为满足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原料输送需求,为其设计了全套国产设备的双线循环式下部牵引货运索道(索道水平距离3546m,运行速度2.8m/s,运量200t/h),并于1960年顺利投入使用。
中国恩菲受原国家二机部的委派,20世纪60年代末期为771矿设计全自动单线循环式货运索道(索道水平距离11766m,线路高差154m,运量22t/h,运行速度2m/s)。
由于所输送物料具有一定放射性污染,故在索道的矿斗设计中,特别采取了自动化操作、运行监控、容器密封等严格措施。
其中一些装置、措施在我国尚属首次出现,建成使用后效果良好。
1965年,在国家冶金工业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中国恩菲派员赴四川攀枝花参加国家重点工程“渡口大会战”,参与大型钢铁基地索道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经与其他参战单位的共同合作,先后完成了5条货运索道的施工图。
其中渡口水泥厂双线循环水平牵引式货运索道(线路水平距离1068.3m,高差169.4m,运量92t/h)工程设计由中国恩菲独立承担。
为国家“三线建设”重点钢铁基地的建成,中国恩菲与索道界同仁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按照国家的计划安排,在中国援建的阿尔巴尼亚爱尔巴桑冶金联合企业中,中国恩菲承接了铜、钴等有色选、冶工程的项目设计。
同时,在工业场地承担了循环式货运索道工程设计。
该索道(水平距离7613.8m,线路高差351.4m,运行速度2.5m/s,运量225t/h)见图4-37,为水泥厂和冶金联合企业输送4种粒度的石灰石。
该项目各项装备水平和技术指标均达到同期我国和世界同类型货运索道的先进水平,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冶金工业部先进工程奖”。
图4-37 阿尔巴尼亚索道项目1968年4月,在重庆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索道技术会议上,中国恩菲就“货运索道设备系列型谱论证”的部分内容作了交流介绍,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在曹龙海、过念修、王晓光等与业界的全培涛、杨福新、石奉强等人的共同努力合作下,全面完成了国内“货运架空索道机械设备系列型谱论证”的理论研究及相关文件汇编。
为中国货运索道设备标准化、规范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该论证项目获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奖”见图4-38。
图4-38 “全国科学大会奖”奖状为适应国家建设之需,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恩菲率先在我国工程设计领域创建了工程索道专业,一批人才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全面锻炼。
随着技术交流、机构变动和行业的交叉发展,索道技术人才扩展并活跃在有色、钢铁、机械、建材等各个领域,成为新中国货运索道建设的开拓者,并对各行业索道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二)适应旅游发展开拓客运索道业务新的机遇来自邮电业发展,为配合我国微波通讯的急迫需求,中国恩菲于1979年9月在辽宁铁岭研究探索并设计建成了第一条微波站简易通行索道,1980年12月在河北兴隆又建成另一条微波站通行索道,2条索道均采用单线往复车厢式,设置4人的车厢一个,运行速度2 m/s,初步实现了微波站人员、物资的索道运送。
微波站通行索道的建设实践,成为中国恩菲开拓客运索道业务的起点。
随着国内外旅游潮流涌动,1980年9月1日,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批示,由国家建委下文正式批准同意建设泰山索道工程,这是我国山岳型风景名胜区首次建设旅游索道。
该索道设计由中国恩菲承担。
泰山索道以中天门为起点,南天门为终端,线路水平距离1979m,线路高差603m,线路中分别设置46m高和30m高的两座钢结构支架,线路最大跨距917.30m。
索道型式为三线往复式,车厢载客30+1人,运行速度7m/s,运量240p/h。
工程中采用了确保2根牵引索均衡受力的差动驱动机、牵引索调节装置、承载索双重锚固、防客车超速、进站越位装置、大风报警、事故救护系统、备用发动机等多项安全运行和自动化控制设施,以确保泰山客运架空索道的高速、安全、舒适运行。
泰山中天门索道于1981年7月动工,经过两年的施工建设,于1983年8月建成并正式运行。
索道主要设备由日本引进,基建总投资1100余万元。
1985年,国家工程验收委员会对泰山中天门索道进行正式验收,明确认定“技术先进,设施安全完善,工程质量良好,站房典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6年,该项目荣获省部级优秀设计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984年,受国家旅游局委托,中国恩菲王庆武一行赴黄山调研索道建设。
黄山景区面积很大,有154km2、大小72峰、143个游览点,如何合理规划?建多少条索道?使得未来形成的交通格局高效顺畅,必须通盘运筹、精心规划。
最终,中国恩菲专家与清华大学朱畅中教授共同提出了东路索道(云谷寺——白鹅岭)、西路索道(慈光阁——玉屏楼)、北路索道(松谷庵——北海),呈Y字形布局的3条索道建设方案。
根据此方案,1986年、1996年、1997年,云谷寺——白鹅岭、慈光阁——玉屏楼、松谷庵—北海3条索道分别相继建成运行。
实践证明,索道建成为黄山的旅游发展起到重要作用,3条索道的布局和线路选择,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同行肯定,被誉为大型山岳景区索道规划、设计、建设的“经典之作”。
随着客流剧增,1999年中国恩菲应约对泰山原索道进行改造,把运量由300p/h(此前已将原240p/h进行了扩容提升,但仍远不能满足客流量需求)提高到1630p/h,提升幅度达原设计的6.79倍。
原索道站址和建筑型式基本不变,稍作内部改造,线路支架随此次技术改造做一定的调整变动。
为减少改造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影响或破坏,工程尽可能在原有基础上调整完成。
中国恩菲接受委托并完成工程设计后,经山东省经贸厅批准,中天门索道改造工程于2000年5月开始动工,当年10月1日建成投入运行,创造了同类工程建设的高速度。
据统计,中国恩菲已先后完成了峨眉山原金顶索道、黄山云谷索道、河南少林寺索道、峨眉山万年寺索道、华山北峰索道(图4-40)、黄山玉屏楼索道、黄山太平索道、张家界天子山索道(图4-41)、张家界黄石寨索道(图4-42)、泰山桃花源索道、武汉汉江索道等共计48条知名景区旅游索道的引进设计建设工作。
截至2014年,共完成140余个索道项目设计,约占全国客运索道总数的1/4,平均每年完成4条以上索道的工程设计,索道总里程约为160 km,设计索道小时总运输量达8.2万多人次。
中国恩菲经过多年的摸索,对山岳型景区的客运索道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归纳出创新理念,概括为:适应景区定位,保护风景与方便旅游,规划先行高起点推动,兼顾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系列关乎旅游索道建设成效的核心要素,已成为中国恩菲索道人的立足之本,并将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图4-40 华山北峰索道线路支架图4-41 张家界天子山索道线路图4-42 张家界黄石寨车组式索道(三)技术创新不断进取中国恩菲在进行索道工程咨询设计中,始终坚持努力攀登、不断创新,以满足索道业发展的更高需求为己任。
在不同时期,依据管理水平选择不同型式、不同品种的索道设备,充分满足运营需求。
在较早建设的泰山中天门索道、黄山云谷寺索道中,选用了双牵引不加安全卡体系的往复式索道设备,建成运行后证实了符合我国往复式索道管理的实际。
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启动的黄山太平索道项目中,为解决地形变化大、场地复杂,线路长,高差大等一系列问题,根据经验积累,经反复论证,最终选用了欧洲的双承载单牵引、带安全卡索系的往复式索道系统,运营效果良好。
适应项目地形、线路特点,优选最合理的索道型式。
峨眉山金顶索道,索道线路上有一个1000m宽深谷,难以设置中间支架,于是工程设计选择了双承载、双牵引往复式索道型式和设备,适应了建设条件,取得较好效果。
而泰山桃花源索道,线路地形相对平坦,没有过多的起伏,运量要求较大(1000p/h),工程选择了具有体量小、运量大、便于和景观协调的单线循环吊厢式索道型式和设备。
另外,对同处泰山景区的后石坞索道,因线路长度仅有500m,选用了十分适合场地条件的单线循环脱挂带遮阳棚吊椅式索道,在满足场地、运量、环境的需求下,通过多种索道类型的配置,增加了景区游览情趣。
四川海螺沟索道项目,因越过冰川带,必须设置1000m的跨距,并采取合理配置保障线路中吊厢运行平稳,以新颖、独特的高科技手段和设施,充分满足不断发展提升的特定需求。
因地制宜,保护景区环境。
在具有独特地域环境和优美生态的四川黄龙风景区,经过反复精心地线路选择,尽力减少基建对于场地原貌的干扰破坏,有效地保护区域环境,在站房等建筑设施中,运用藏式民居建筑元素手法,达到与地域环境的协调融入。
该索道于2006年8月顺利建成运行,受到广泛肯定和欢迎。
不断攀登新征程。
2012年11月,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华山西峰索道,在多项技术上都有新的提升。
华山西峰索道采用单线循环脱挂吊厢式索道(线路水平距离3897m,两端站高差895 m,载人车厢最大爬坡角45°,运行速度6m/s),线路支架间最大跨距达535 m,最高支架65 m,运载索直径5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