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刘伶传》阅读材料
《醉书斋记》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及翻译

《醉书斋记》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及翻译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醉书斋记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
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
内子出,复忘之矣。
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
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
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
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
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
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
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④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
”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注]①科头:不戴帽子。
②瞷(jiàn):窥视。
③刺:名帖。
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
《晋书·刘伶传》记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阅读答案_文言文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翻译赏析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阅读答案_文言文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翻译赏析《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出自文言文《刘伶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
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
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其遗形骸如此。
尝渴甚,求酒于其妻。
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
便可具酒肉。
”妻从之。
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儿之言,慎不可听。
”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
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
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
”其人笑而止。
伶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
未尝厝意文翰,惟着《酒德颂》一篇。
其辞曰:“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惟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
先生于是方捧瓮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恍尔而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
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尝为建威参军。
泰始初对策,盛言无为之化。
时辈皆以高第得调,伶独以无用罢。
竟以寿终。
【注释】①无【翻译】刘伶,字伯伦,是沛国人。
身高六尺,容貌很丑陋。
放纵情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意。
淡泊而沉默少言,不随便(与他人)交往,和阮籍、嵇康相遇,便欣然神会,携手共入山林。
起初不以有无家产为意。
刘伶常乘着鹿车,携一壶酒,使人扛着铁锹跟随,对这人说:“死了就把我埋了。
”他不在乎形骸就到了这样的地步。
刘伶曾经有一次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
高中语文刘伶传阅读材料(含答案)

高中语文刘伶传阅读材料(含答案)人间何处难忘酒——《刘伶传》①赏析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
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
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其遗形骸如此。
尝渴甚,求酒于其妻。
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
便可具酒肉。
”妻从之。
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儿之言,慎不可听。
”仍引酒御肉,隗然③复醉。
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
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
”其人笑而止。
(选自《晋书》,有删改)[注]:①刘伶:魏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闻名。
②酲:chéng,喝醉了神志不清。
③隗然:“隗”,通“颓”,醉倒的样子。
[阅读思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放情肆志肆:放纵B.妻捐酒毁器捐:捐献C.惟当祝鬼神自誓耳祝:祷告D.尝醉与俗人相忤忤:抵触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2)妇儿之言,慎不可听。
(3鸡肋不足以安尊拳。
[参考答案]1.B捐:丢弃,成语如:细大不捐2.(1)你喝酒太多了,这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
(关键词:“过”、“摄生”、“断”。
)(2)妇人之言,千万不能听。
(“妇儿”,偏义复词,偏向“妇”;“慎”,表示告诫,用在否定句,意思是“千万”、“一定”。
《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我瘦的像鸡肋一样,不能使您的拳头舒服。
(译出比喻的修辞;“安”,使动用法,“使……舒服”;“尊”,尊贵、高贵。
可以译为“您”,以示尊重。
)[品评赏析]译文:刘伶,字伯伦,是沛国人。
身高六尺,容貌很丑陋。
放纵情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意。
淡泊而沉默少言,不随便(与他人)交往,和阮籍、嵇康相遇,便欣然神会,携手共入山林。
[刘伶传奇]刘伶
![[刘伶传奇]刘伶](https://img.taocdn.com/s3/m/6b96472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e.png)
[刘伶传奇]刘伶刘伶篇1:刘伶病酒阅读答案刘伶病酒刘伶①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②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③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④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⑤,一饮一斛⑥,五斗解酲⑦。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⑧然已醉矣。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① 刘伶:魏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闻名。
②捐:倒掉。
③摄生:养生。
④祝:祷告。
⑤名:通命。
⑥斛:音hú(胡),量器名,一斛为十斗。
⑦酲:音chéng,因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
⑧隗:通颓。
2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停顿处用刘伶篇2:竹林七贤成语故事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
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
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
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
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
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
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
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刘伶传》阅读练习

《刘伶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
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
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其遗形骸如此。
尝渴甚,求酒于其妻。
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
便可具酒肉。
”妻从之。
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儿之言,慎不可听。
”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
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
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
”其人笑而止。
伶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
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
其辞曰:“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惟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
先生于是方捧瓮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恍尔而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
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尝为建威参军。
泰始初对策,盛言无为之化。
时辈皆以高第得调,伶独以无用罢。
竟以寿终。
(取材于《晋书•刘伶传》)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放情肆志肆:放纵B. 妻捐酒毁器捐:捐献C. 未尝厝意文翰厝:放置D. 纵意所如如:到,往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求酒于其妻B. 以天地为一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 焉知其余D. 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置杯焉则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澹默少言,不妄交游淡泊而沉默少言,从不妄想(与他人)交往B.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我不能制止自己,只有向鬼神祷告并自己发誓C.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惟酒是务停下来就拿起酒杯,行走时就带上酒壶,只专心于喝酒D. 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抖动胡须,展开两足而坐,枕着垫着酒曲和酒糟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刘伶起初不在乎自己有无家产,甚至不在乎自己的生死。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073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073
刘沈处世
刘凝之为人认所著履,即与之。
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
不肯复取。
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
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
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节选自苏轼《志林》)
刘凝之被人指认说自己穿的鞋是这人的,就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他。
那人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把刘凝之的鞋子送还回来。
刘凝之不肯再要了。
沈麟士也被邻居指认说自己穿的鞋子是邻居的。
沈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
就给他了。
邻居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送回来沈麟士的鞋,沈麟士说: 不是你的鞋吗?笑着收下了。
这虽然是小事,但是处世应当像沈麟士,不应当学刘凝之。
【注释】所著履:穿的鞋。
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
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
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日|是卿履耶|即与之。
(错、漏、多l 处扣1分。
扣完该小题分为止)
2、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2分)
为人认所著履(被)
然处世当如麟士(不过)
3、作者认为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的理由是什么?(2分)
刘凝之冷漠傲慢,不肯取回原鞋,不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对方很尴尬。
沈麟士宽厚待人,坦然取回原鞋,使偶然失误而认错鞋的邻人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师 文言文阅读(资料三)

文言文阅读(辅导资料三)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21分)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
虽然,其马将必侠。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侠,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
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
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
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颜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固有诬人也固:原来B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巧:灵巧C .是以舜无佚民是:此;这D .岂足多哉多:称赞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于)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勾践说于.国人曰B.(之)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则)善则.善矣此则.国人之罪也D.(其)舜不穷其.民力樊哙侧其.盾一撞3 .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 .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 .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 .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2020届徐水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届徐水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何处难忘酒
——《刘伶传》①赏析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
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
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其遗形骸如此。
尝渴甚,求酒于其妻。
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
便可具酒肉。
”妻从之。
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儿之言,慎不可听。
”仍引酒御肉,隗然③复醉。
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
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
”其人笑而止。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刘伶:魏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闻名。
②酲:chéng,喝醉了神志不清。
③隗然:“隗”,通“颓”,醉倒的样子。
[阅读思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情肆.志肆:放纵
B.妻捐.酒毁器捐:捐献
C.惟当祝.鬼神自誓耳祝:祷告
D.尝醉与俗人相忤.忤:抵触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2)妇儿之言,慎不可听。
(3鸡肋不足以安尊拳。
[参考答案]
1.B捐:丢弃,成语如:细大不捐
2.(1)你喝酒太多了,这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
(关键词:“过”、“摄生”、“断”。
)
(2)妇人之言,千万不能听。
(“妇儿”,偏义复词,偏向“妇”;“慎”,表示告诫,用在否定句,意思是“千万”、“一定”。
《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3)我瘦的像鸡肋一样,不能使您的拳头舒服。
(译出比喻的修辞;“安”,使动用法,“使……舒服”;“尊”,尊贵、高贵。
可以译为“您”,以示尊重。
)
[品评赏析]
译文:
刘伶,字伯伦,是沛国人。
身高六尺,容貌很丑陋。
放纵情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意。
淡泊而沉默少言,不随便(与他人)交往,和阮籍、嵇康相遇,便欣然神会,携手共入山林。
起初不以有无家产为意。
刘伶常坐着鹿车,携一壶酒,使人扛着铁锹跟随,对这人说:“死了就把我埋了。
”他不在乎形骸就到了这样的地步。
刘伶曾经有一次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
妻子倒掉酒砸毁酒器,哭着劝他说:“你喝酒太多了,这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
”刘伶说:“好!但是我不能制止自己,只有向鬼神祷告并自己发誓。
你可以准备酒肉(让我求神发誓)。
”妻子听从了他的建议。
刘伶跪下来祈祷说:“天生我刘伶,以酒为名。
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才能消除酒瘾。
妇人之言,千万不能听。
”仍然喝酒吃肉,不一会又醉倒了。
刘伶曾经喝醉了与人有抵触,那人拉住他的衣服挥拳相向。
刘伶慢慢地说:“我瘦的像鸡肋一样,不能使您的拳头舒服。
”那人就笑着停止了。
赏析:
刘伶,魏晋时期沛国(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
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
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
是“竹林七贤”中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刘伶传》节选部分,主要围绕“酒瘾”展开,突出了刘伶“人间何处难忘酒”、嗜酒如命这一个性特点,虽不足400字,但这一特点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选文在写作方面的特色主要有:一是详略分明,重点突出。
首先简要交代了刘伶的身世,粗笔勾勒了他的外貌,并概括介绍了刘伶的性格特征,以及和阮籍、嵇康交往,共入山林的经过。
接下来是文段的重点,写了三件事:一件事是随身携酒,以豁达之言叮嘱身边人。
一件事是妻子哭着劝他戒酒,刘伶让妻子准备好酒肉,他向神祷告发誓之后依然不忘喝酒。
一件事是酒醉与人争执调侃自己而免一揍。
在这三件事中,又详细写了第二件事,第一、第三均为一笔带过。
这样的笔法,选材不蔓不枝,始终指向主要人物,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主要是直接描写刘伶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等等。
语言描写,如刘伶与身边人的对话,“死便埋我”,说得直接、干脆,表达了看淡生死的旷达;与妻子理论戒酒时的一个“善”字,不假思索的回答,生动地展示了表面上爽快答应但实际上根本做不到的“酒瘾”者滑稽、矛盾的内心世界;祷告时的自言自语,虽向神仙祷告发誓,却在为自己饮酒正名,可见其对酒的贪恋和执着;醉酒之后与争执之人的对话,把自己比喻为鸡肋,可爱、率真至极,令人忍俊不禁。
其它如向妻子索酒当茶喝的“渴甚”、祷告发誓之后居然又饮了酒的“隗然复醉”、躲避一揍的“徐曰”等神态描写,“携一壶酒”、“跪祝”等动作描写,无不活脱脱地告诉读者:刘伶的的确确耽于饮酒而不能自拔。
侧面描写,主要是借助刘伶的妻子侧面烘托其酒瘾。
如文段中妻子“捐酒毁器”、“哭着劝酒”的细节,特别着一“哭”字,可谓形神毕现,意味深长。
既表明刘伶平时饮酒数量之多,也写出了他饮酒无所节制、戒酒难于上青天的事实,同时还表现了妻子对他饮酒成瘾会影响身体的担忧。
“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酒瘾刘伶,千载留名。
文段对我们记叙文写作如何突出重点、写出活生生的“这一个”等等都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