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大运动训练月记录表
儿童感觉统合测评记录表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1.匍匐爬是否同手同脚 2.匍匐爬是否上动下不动 3.匍匐爬是否碰到栏杆 4.匍匐爬脚趾用力 1.1/4 圆是否需人扶 2.1/4 圆是否摇晃 3.1/4 圆是否低头看地面 4.1/4 圆是否摔跤 5.1/4 圆是否爬过去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6.跳跃时是否低头
是否 6.跳跃时是否量是否落双足内侧或外侧 2. 左右是否分的清楚 3. 移动身体时动作是否笨拙 4. 指尖是否能够碰触 5. 手指是否反转灵活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1.重量是否落双足内侧或外侧 2.左右是否分的清楚 3.移动身体时动作是否笨拙 4.指尖是否能够碰触 5.手指是否反转灵活
6.左右张力不同,是否斜向一侧 是否
1.旋转 ( ) 圈
敏感迟钝
2.是否觉得快跌倒了
是否
3.是否出现头晕的反应,恶心 是否
4.是否讨厌转圈
是否
5.是否没有晕的反应,兴奋
是否
1.1/2 圆是否害怕缓慢发抖 是否
2.1/2 圆是否到高处四肢无措 是否
3.1/2 圆是否踩空
是否
4.1/2 圆是否转换姿势困难 是否
2. 重量是否落双足内侧或外侧 是否
3. 保持姿势,身体是否很僵硬 是否
4. 移动身体是否多次修正
是否
1.双臂是否攀高以维持平衡 是否
2.重量是否落在内侧或外侧 是否
3.保持姿势,身体是否很僵硬 是否
4.身体是否稳定
是否
1. 转动头部时颈肌较强的阻力 2.转动头部时躯干手臂跟着转 3.手指是否出现不自主的动作 4.手臂从平衡位置是否下沉 5.掌心是否向身体中线内翻转 6.双腿是否分开 7.是否 X 型腿 8.是否 O 型腿 9.扁平足 10.高弓足
儿童的感统发展评定量表格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儿童: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填表人:与患儿关系:指导语:请根据您小孩最近一个月的实际情况,请在每一个问题的相对应的出现情况打钩√。
“从不这样[5]”、“很少这样[4]”、“偶有时候[3]”、“常常如此[2]”、“总是如此[1]”。
感觉统合的基本能力是生来具有的。
但人的感觉统合功能需要从小就与周围事物接触,互相作用,在大脑和身体与周围环境的变化的顺应与挑战中才能发展和完善。
儿童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即身体的双侧协调、手眼协调、注意力的集中、情绪的稳定和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如自我组织、情绪控制、学习能力、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等。
2~3岁以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感觉运动型的,开始由触觉、视觉和本体感觉的大量组合,发展起来翻身、爬行和站立等动作。
随年龄的增长,在感觉运动良好组合的基础上,由运动、游戏和语言学习所发生的感觉统合逐步为读书、写字和系统思维所发生的各种复杂感觉统合所取代。
一般说来,7岁前是感觉统合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感觉统合发展好的孩子,7岁以后容易发展各种智能和社会技巧。
这种孩子容易适应环境,容易胜任各种任务,遇到各种情况时显得自信并产生很强的满足感。
否则,以后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和麻烦。
有关医学专家和教育学者认为现代化都市生活不但使父母的生活节奏加快,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与孩子亲近,而且拥挤的楼群和狭小的居住空间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儿童的自由活动,减少与同龄儿童交往和玩耍的机会,阻碍了儿童感觉和感觉统合功能的正常发展。
在学龄前后表现为上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和学习障碍。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由58个问题组成。
由儿童的父母或知情人根据儿童最近1个月的情况认真填写。
量表的评分按“从不,很少,有时候,常常,总是如此”1~5五级评分。
“从不”为最高分,“总是如此”得最低分。
此量表又分为5大象,根据年龄及性别将各项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T分数(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
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记录

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记录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记录一、介绍感统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活动和游戏,帮助儿童发展和改善他们的感觉统合功能。
在幼儿园阶段,感统训练活动对于儿童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的记录和观点,并探讨这些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二、活动记录1. 感觉刺激游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参与了幼儿园的感统训练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感觉刺激游戏。
孩子们被要求在草坪上赤脚行走、跳跃,并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绒毛、沙子和泥土。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儿童感受到不同的触觉刺激,促进身体平衡和协调发展。
2. 手眼协调训练接下来是手眼协调训练活动。
儿童们被要求进行简单的手部动作游戏,如拼图、揉面团和画画。
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手部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3. 平衡感训练最后是平衡感训练活动。
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了踩轮胎、跳绳和走平衡木等游戏。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三、观点和个人理解从这些感统训练活动中,我深刻理解到幼儿园感统训练的重要性。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发展身体各项功能,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感统训练活动可以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们对身体感觉的认知和控制,促进全面发展。
四、总结通过以上记录和观点的分享,我从简到繁地探讨了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的重要性。
这些活动对幼儿的身体、情感和认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深信通过感统训练活动的开展,幼儿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并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中,我已经按照你的要求进行了撰写,文章内容深入浅出,详细介绍了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的重要性,并结合个人观点和对活动记录的分析,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发。
五、感统训练活动的效果在幼儿园的感统训练活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孩子们参与活动后的变化和效果。
感统训练中心训练反馈表

优 良 中
中下 差
优 良 中
中下 差
优 良 中
中下 差
优 良 中
中下 差
触 觉
前 庭 平 衡
本 体 感
中下 差
优 良 中
中下 差
优 良 中
中下 差
优 良 中
中下 差
触 觉
前 庭 平 衡
本 体 感
第()课时
展示自己
情绪
注意力
训练反应
运动量
自信 不自然 紧张 害怕
亢奋 愉快
平淡 低落
很好 好
一般 差
积极 正常
一般 差
很大 大
一般 小
精细动作训练
记忆力训练
手眼协调能力训练
视听知觉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优 良 中
儿童感统训练中心训练反馈表
展示自己
情绪
注意力
训练反应
运动量
自信 不自然 紧张 害怕
亢奋 愉快
平淡 低落
很好 好
一般 差
积极 正常
一般 差
很大 大
一般 小
精细动作训练
记忆力训练
手眼协调能力训练
视听知觉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优 良 中
中下 差
优 良 中
中下 差
优 良 中
中下 差
优 良 中
中下 差
优 良 中
中下 差
触 觉
前 庭 平 衡
本 体 感
第()课时姓名:20 年 月 日
第()课时
展示自己
情绪
注意力
训练反应
运动量
自信 不自然 紧张 害怕
亢奋 愉快
平淡 低落
很好 好
个训康复实施记录表(第十一周)

教师:沈新宇
学生:林莹琦
活动主题
师生相互熟悉
活动准备
1、搀扶学生薛天走到操场
2、坐在海绵垫上
活动目标
1、认得老师,知晓个训是怎么会事情。
2、简单四肢活动。
活动过程
和步骤
1、认识自己身体,了解头、颈、躯干、四肢名称与部位。
2、简单对话。
3、手扶高度为60厘米的栏杆,在老师的旁边练习行走。(横向)
人站立用到大腿股四头肌(大腿正面);先蹲后站用到大腿股四头肌和股三头肌(大腿后面),蹲下到底时全部肌肉收缩,上来时股三个股四肌都会绷紧腹肌,小腿得腓肠肌,大腿前侧肌肉也会收缩人在处于站立的时候,大腿的所有肌群和小腿的肌群,还有背肌发挥作用,保持身体直立不倒。如果是人体在站立过程中,腹肌,小腿得腓肠肌,大腿前侧肌肉也会收缩。站立用到大腿股四头肌(大腿正面);先蹲后站用到大腿股四头肌和股三头肌(大腿后面),蹲下到底时全部肌肉收缩,上来时股三个股四肌都会绷紧。
(感统)个训康复实施记录表
日期:2017.11.6(7)
教师:薄雪梅
学生:郭茗茗
活动主题
大笼球
活动准备
场地:感统训练场地
教具:大笼球
活动目标
感知—运动:本体感的练习,愿意接受大笼球训练
情感—社会: 愿意接受老师,不抗拒老师的教学
语言—沟通: 与老师相互问好(握手、微笑)
概念—逻辑: 跟随老师的训练流程,问好、大笼球训练、跟随走、再见
三、坐独脚凳并尝试推大笼球:
1、老师先示范,坐在独脚凳上,距墙面约60---100公分,头抬高,用双手反复向墙壁推球。
2学生练习。根据据孩子活动能力,逐渐增加推球次数,能每次推五个来回,5次为一组。
感统训练时间表

自定 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每次10-15分钟 每周2-3次,每次10-15分钟 自定 每周1-2次 逐步练习至熟练和掌握,时间自定 每周2-3次,每次持续跳跃20-30次 50下/次-100下/次 每周2-3次,时间5-10分钟 自定 10-15分钟 自定 每天一次,时间长短自定 可根据儿童每次游戏的兴趣来自定时间长短 依儿童兴趣性、情绪而自定 每周2-3次,每次伸缩练习5-10次 每周2-3次,每次晃动20-50下 15-20分钟/次 每天训练10-20分钟 根据练习内容自定
系列
平 衡 运 动 系 列
吊 缆 系 列
触 觉 感 官 系
器材 扶手旋转盘 手摇旋转盘 双人踩踏车 平衡踩踏车 大滑板 圆形滑车 蓝色跷跷板 绿色行走跷跷板 多功能魔术圈(1/4圆平衡板) 蜗牛平衡板 滚筒 大陀螺 河流平衡板 岛屿 多用平衡板组 感统摇钱龟 平衡蛋 平衡椅 圆柱横抱筒 圆柱竖抱筒 吊袋 平衡步道 触觉配对盘
触 觉
新型平衡触觉板
感 官
平衡触觉板
系 列
踩踏石
过河石
半球石
跨栏运动组
88轨道
跳袋
圆形跳床
动 宝宝蹦床
作 发
哈哈不倒球
展 系
巨型高跷
列
果冻过河石
涡轮
吹球游戏
立体魔镜
龟背
大龙球/颗粒按摩球球弹跳球类7cm触摸球
花生球/圆柱球
训练时间 每周2-3次,每次5~10分钟 每周2-3次,每次15分钟 每周二至三次,达到熟练操纵 每天10-15分钟 每次训练约30分钟,每周三次 每天10-15分钟 每周两次,每次5-10分钟 每周2-3次,每次5-10分钟 每周2次,每次20-30分钟 每周3-4次(达到成功为止) 每周2-3次,每次10-20分钟 每周三次,每次5分钟 每周2-3分钟
自闭症儿童感统月计划方案

自闭症儿童感统月计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在社交互动、沟通能力、行为和兴趣上会出现明显的缺陷。
感统训练是一种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刺激儿童的感觉系统,促进大脑对感觉信息的处理和整合,以改善他们的行为和学习能力。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具体的自闭症儿童感统月计划方案,以帮助这些特殊儿童改善感统功能,提升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适应能力,并对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未来感统训练提供指导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主要介绍自闭症儿童感统月计划方案的背景和目标。
正文部分包括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的重要性、感统月计划方案设计和实施效果评估三个小节,详细阐述了感统月计划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以及对其效果的评估。
结论部分包括总结感统月计划的优势、未来发展方向展望和结论三个小节,对感统月计划方案的优势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概括。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一项针对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的月计划方案,通过系统性的感统活动和训练,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感知觉能力、身体控制能力和适应性行为,从而改善其社交交往能力和生活质量。
同时,通过实施效果评估,探讨该月计划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未来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提供参考和指导。
2.正文2.1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的重要性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常常伴随着感统处理障碍。
感统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和运动能力的整合和组织,它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自闭症儿童往往存在感统处理障碍,表现为对触觉、视觉、听觉、运动等感觉的过敏或迟钝。
因此,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感统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感统训练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感统处理障碍,促进他们对外界刺激的适当反应和处理。
通过感统训练,自闭症儿童可以提高他们对触觉、视觉、听觉等感觉的敏感度和协调性,从而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自我照顾能力和学习能力。
感统训练计划纲要

感统训练计划纲要(一)大肌肉运动能力训练1 .第一阶段(1)独立行走(2)从站立的姿势蹲下再站起来(3)扶着一只手上下楼梯走(4)原地双脚跳(5)独立到退着走(6)单脚站立(7)踢秋(8)在协助下做前滚翻2 .第二阶段(1)从20厘米高处往下跳(2)踢滚过来的球(3)用脚尖走路(4)双臂互相摆动着跑(5)踩脚踏车(6)独自做前滚翻(7)不扶着两脚交替上楼梯(8)伸直手臂按住投来的球(9)走平衡木3 .第三阶段(1)跑步中改变方向(2)双脚向前跳(3)跳过离地面高的绳子(4)两脚往后跳(5)不扶着两脚交替下楼梯(6)踩三轮车转弯(7)在平衡板上左右前后移动(8)单脚跳(9)独立跳绳(二)针对前庭功能失调的训练1、坐在吊网内前后左右旋转摆动2、仰卧、俯卧在大笼球上滚动,保持身体平衡功能3、站立在平衡台上接抛或者拍球4、坐在独角椅子上保持身体平衡5、坐在羊角球跳跃6、站在蹦床上跳跃7、在平衡台或者直线行走8、拍球、运球行走9、跳绳、骑单车10、荡秋千、在地上翻滚、攀爬绳架(三)针对触觉过敏的训练1、用各种不同质地的毛刷、干布摩擦刺激手指、掌心、躯干四肢的皮肤2、玩橡皮泥等训练手指肌肉3、仰卧或者俯卧在垫子上,用带刺拢球进行全身不同部位的挤压按摩4、穿越彩色山洞、四肢爬行等5、球池运动6、触觉平衡板,触觉气垫练习(四)针对本体感觉的训练1、头部和四肢弯曲、伸展左右摆动、上下摆动2、脚踏车或者滑板车及前冲滑板运动3、运用大笼球进行传球游戏热身4、趴地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