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专练 正午牡丹

合集下载

正午牡丹文言文翻译_沈括的《正午牡丹》原文及译文赏析

正午牡丹文言文翻译_沈括的《正午牡丹》原文及译文赏析

正午牡丹文言文翻译_沈括的《正午牡丹》原文及译文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正午牡丹文言文翻译_沈括的《正午牡丹》原文及译文赏析【阅读答案】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阅读练习一,解释加点的词1.其下有一猫( )2.何以明之( )3.日渐中狭长( )二,翻译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参考答案一,1.指牡丹丛 2.证明 3.逐渐二,1.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2.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三,善于观察附加本文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初中语文-文言文《正午牡丹》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正午牡丹》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正午牡丹》翻译原文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

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1]。

丞相正肃吴公[2],与欧阳公姻家[3],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4]明之?其花披哆[5]而色燥[6],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7]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8]。

猫眼早暮则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9]耳。

此[10]亦善求[11]古人笔意也。

译文收藏书画的,大都喜欢捏造虚的名头,说偶然得到钟繇、王羲之、顾恺之、陆探微的手笔,见到的人争相购买,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只凭耳闻,不重亲见的耳鉴。

又有看画而用手抚摸画的,据说凭手指就能摸出颜色并辨别是不是好画,这种方法又在耳鉴之下了,称它叫揣骨听声。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

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

丞相吴育之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

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也正是正午时猫的神态。

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

猫的瞳孔早晚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猫瞳孔渐渐变成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

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啊!注解本文选自《梦溪笔谈》。

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1尝:曾经。

2其下:牡丹丛下面。

其:指牡丹丛。

3精粗:精良和粗劣。

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4正肃吴公:即吴育,他谥号为正肃。

5姻家:亲家6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根据什么。

7明之:辨别它。

8披哆:萎靡无力9燥:干燥。

10黑睛:瞳孔。

11求:探求12如线:像一条线。

13房:这里指花房,即花冠,花心。

14敛:聚拢。

15泽:光泽16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太阳渐渐移到正中,猫的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

文言文正午牡丹翻译赏析

文言文正午牡丹翻译赏析

【原文】日中牡丹,色泽艳丽,香气浓郁,独步花坛,独领风骚。

【翻译】At noon, the peony blooms, its colors resplendent, its fragrance rich,it stands alone in the flower bed, leading the way in elegance.【赏析】《正午牡丹》一文,以简洁之笔,描绘了正午时分牡丹盛开之景,赞誉其色泽艳丽,香气浓郁,独步花坛,独领风骚。

牡丹,自古以来被誉为“花中之王”,其花大而美,色彩丰富,姿态万千,自古以来便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本文以正午牡丹为题材,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牡丹之盛与正午之热相对照,使得牡丹之美更加凸显。

“日中牡丹”,首先点明了牡丹盛开的时间。

正午时分,阳光炽烈,万物生机勃勃,牡丹在这样的环境中盛开,无疑更加彰显其生机与活力。

牡丹色泽艳丽,如火焰般热烈,如朝霞般绚烂,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这里的“色泽艳丽”,用“艳丽”二字,既描绘了牡丹色彩之鲜艳,又传达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香气浓郁”,进一步描绘了牡丹的香气。

牡丹香气浓郁,令人陶醉,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这里的“浓郁”,既描绘了香气的浓度,又暗示了牡丹的芳香能够弥漫四周,令人陶醉。

“独步花坛,独领风骚”,是对牡丹品格的高度赞美。

牡丹虽美,却并不与群芳争艳,而是独自盛开,独领风骚。

这里的“独步”,既表达了牡丹的孤傲,又彰显了其独特的气质。

牡丹之美,不在于与群芳争艳,而在于其独特的魅力,让人为之倾倒。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与高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在欣赏这篇文章的同时,我们不禁为牡丹之美所折服,也为作者的高雅情操所感动。

《正午牡丹》一文,虽篇幅不长,却意境深远,堪称一篇佳作。

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于牡丹之美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2020年中考语⽂课外⽂⾔⽂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课外⽂⾔⽂阅读》专题训练2020年中考语⽂学校:班级:姓名:初中2020年中考语⽂《课外⽂⾔⽂阅读》专题训练⼀、⼈物品评篇(⼀)(2019·达州改编)海瑞,字汝贤,琼⼭⼈。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仆艺②蔬⾃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昨闻海令为母寿,市⾁⼆⽄矣。

”宗宪⼦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供张。

今其⾏装盛,必⾮胡公⼦。

”发④橐⑤⾦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以罪。

(选⾃《明史·列传第⼀百⼀⼗四》,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①脱粟:吃糙⽶饭。

②艺:种植。

③曩:从前。

④发:打开。

⑤橐(tuó):布袋的⼀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御史诣.学宫诣:到(2)属吏咸.伏谒咸:都(3)迁.淳安知县迁:升迁(4)宗宪⼦过.淳安过:路过2.下列选项中,与“倒悬之”的“之”字意义和⽤法相同的⼀项是(C)A.何陋之.有(《陋室铭》)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爱莲说》)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解析】“倒悬之”的“之”是代词,意为“他”。

A.宾语前置的标志;B.⽤在主谓之间,取消句⼦的独⽴性;C.代词,他;D.助词,的。

3.把下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昨闻海令为母寿,市⾁⼆⽄矣。

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

(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供张。

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

4.海瑞在民间⼈称“海青天”。

在“苍蝇、⽼虎⼀起打”的今天,请结合《孟⼦》中关于“⼤丈夫”的看法与选⽂,谈谈⽼百姓⼼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

【⽰例】“青天”应是像海瑞“独长揖”⼀样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就像《孟⼦》中所说的“威武不能屈”;“青天”应是像海瑞“布袍脱粟”⼀样清正廉洁的⼈,就像《孟⼦》中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课外文言文200练(101-150)

课外文言文200练(101-150)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01-150)101.虹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深入浅出,生动传神。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x )年号,公元1068—1077年。

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

③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

卓帐:竖立帐篷。

卓,直立。

④绡縠(xi oh );绡,薄纱。

縠,绉纱。

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 2.久之.,稍稍正东()3.扣.涧观之()() 4.都无所睹.()5.逾.山而去() 6.则为日所铄.()二、翻译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四、《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

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话回答)原文102.陨石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

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③西南。

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

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一)一:细柳营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3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3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选文】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讠宣(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矣。

【注释】(1)[诵]背诵。

(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3)[讠宣]xāun,遗忘。

(4)[戒]警告。

【练习】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孟子辍然中止()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处士笑而然之()何有于我哉?()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正午牡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正午牡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正午牡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类型:初三试题加入时间:2008年1月2日9:1课外文言文(一)目录1.赵襄主学御 (3)2.老马识途 (3)3.穿井得人 (4)4.南辕北辙 (5)5.千里之马 (5)6.赵威后问齐使 (6)7.齐欲伐魏 (6)8.赵襄子饮酒 (7)9.沛公至咸阳 (8)10.四面楚歌 (8)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9)12.孔子见罗雀者 (10)13.教子 (10)14.石崇与王桤争豪 (11)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2)16.长安何如日远 (13)17.床头捉刀人 (13)18.雪夜访戴 (14)19.陈太丘与友期行 (15)20.未若柳絮因风起 (15)21.七步 (16)22.太宗罢朝 (16)23.永某氏之鼠 (17)24.临江之麋 (18)25.荔枝图序 (19)26.三上 (19)27.名二子说 (20)28.读孟尝君传 (21)29.伤仲永 (22)30.盲人识日 (23)31.献曲求诗 (23)32.唐太宗论弓矢 (24)33.王猛为京兆尹 (25)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26)35.三镜 (27)36.毛遂自荐 (27)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28)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29)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30)40.请君入瓮 (31)41.虹 (31)42.陨石 (32)43.正午牡丹 (33)44.江淮之蜂蟹 (33)45.猫犬 (34)46.与长子受之 (34)47.说虎 (35)48.楚人养狙 (36)49.象虎 (37)50.李氏之鸠 (38)51.傅显迂缓 (38)52.祈梦决狱 (39)53.曹司农竹虚言 (40)54.题画二则 (40)55.牧竖 (41)56.狼 (42)57.与四弟书 (43)58王冕 (43)59.多多益善 (44)60.师旷论学 (45)61.叔敖杀蛇 (45)62.三峡 (46)63 .颜回好学 (46)6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47)65.薛谭学讴 (47)66.孟母戒子 (47)67.华佗治病 (47)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遂得水( )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成语______11。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江淮之蜂蟹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导读:人们利用能杀人的淮北之蜂与能敌虎的江南之蟹趋炎的弱点,捕杀它们毫不费力.本文以此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是得不到好下场的.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 ),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 ) 2.则夜持烈炬临之( ) 3.蜂空群赴焰,尽殪( )( ) 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 )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猫犬东坡云: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①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②;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导读:苏东坡的意思是: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人应该恪尽职守.而我更深入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可,如果排斥忠良,觊觎要位,则万万不可留用. 注释:①主:主人.②非捕鸡乎: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蓄犬以防奸( ) 2.余谓不捕犹可也( ) 3.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 )4.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 ) 二,翻译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东坡云东坡是谁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长子受之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原文 37.苟变①吃人两个鸡蛋于思言苟变于卫侯②曰:其才可将五百乘③.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④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⑤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⑥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导读:用才犹用木,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则善用人者,对有缺点之才,也当不弃,切不可因小失大. 注释:①苟变:战国时卫国人.②子思:孔丘的孙子,名伋,字子思.卫侯:指卫慎公.卫,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③五百乘(sh ng):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④圣人:指英明的君主.⑤杞梓(q z ):都是树木名称.⑥干城: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才可将五百乘( ) 2.故弗用也( ) 3.然变也尝为吏( ) 4.良工不弃( )二,翻译 1.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文选爪牙之士中的爪牙之士指__________,现在爪牙一般比喻__________.四,于思在文中的重要的用才观点是_________,你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朕:皇帝的自称.②因:就.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③夫(f ):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④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⑤范增:项羽的谋士.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项羽尊他为亚父.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 ) 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 3.有功者害之( ) 3.给饷馈( ) 5.群臣说服( ) 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二,翻译 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事不远吾属之师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①,亦知是尧,舜而非②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③,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④,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⑤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导读:人常说: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注释:①奥博:含义深广.②是:称赞,认为……好.非:批评,认为……不好.③圣哲:道德高尚,天资聪明.④俊才:出众的才智.⑤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朕观《隋炀帝集》( ) 2.勇者竭其力( ) 3.炀帝恃其俊才( ) 4.骄矜自用( )二,翻译 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注释:①瓮(w ng):大坛子.②鞫(j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 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 3.取大瓮( ) 4.因起谓兴曰( )二翻译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虹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深入浅出,生动传神.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x )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③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卓帐:竖立帐篷.卓,直立.④绡縠(xi oh );绡,薄纱.縠,绉纱.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 ) 2.久之,稍稍正东( ) 3.扣涧观之( )( ) 4.都无所睹( ) 5.逾山而去( ) 6.则为日所铄( ) 二,翻译 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 四,《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 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陨石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 导读: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一本《梦溪笔谈》流传至今,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本篇对人所不常见的陨石的种种特征作了描绘.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著(zhu ):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咎:人名.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见于东南( ) 2.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 3.是时火息( ) 4.极深( ) 5.尚热不可近( )二,翻译 1.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主要写了陨石的哪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 ) 2.何以明之( ) 3.日渐中狭长( )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江淮之蜂蟹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导读:人们利用能杀人的淮北之蜂与能敌虎的江南之蟹趋炎的弱点,捕杀它们毫不费力.本文以此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是得不到好下场的.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 ),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 ) 2.则夜持烈炬临之( ) 3.蜂空群赴焰,尽殪( )( ) 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猫犬东坡云: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①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②;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导读:苏东坡的意思是: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人应该恪尽职守.而我更深入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可,如果排斥忠良,觊觎要位,则万万不可留用. 注释:①主:主人.②非捕鸡乎: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蓄犬以防奸( ) 2.余谓不捕犹可也( ) 3.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 )4.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 )二,翻译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东坡云东坡是谁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长子受之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陨石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 导读: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一本《梦溪笔谈》流传至今,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本篇对人所不常见的陨石的种种特征作了描绘. 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著(zhu ):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咎:人名.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见于东南( ) 2.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 3.是时火息( ) 4.极深( ) 5.尚热不可近( ) 二,翻译 1.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主要写了陨石的哪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 ) 2.何以明之( ) 3.日渐中狭长( )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江淮之蜂蟹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导读:人们利用能杀人的淮北之蜂与能敌虎的江南之蟹趋炎的弱点,捕杀它们毫不费力.本文以此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是得不到好下场的. 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 ),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 ) 2.则夜持烈炬临之( ) 3.蜂空群赴焰,尽殪( )( ) 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 )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猫犬东坡云: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①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②;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导读:苏东坡的意思是: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人应该恪尽职守.而我更深入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可,如果排斥忠良,觊觎要位,则万万不可留用. 注释:①主:主人.②非捕鸡乎: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蓄犬以防奸( ) 2.余谓不捕犹可也( ) 3.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 )4.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 )二,翻译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东坡云东坡是谁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

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

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注释:①其:它,指古画。

②房敛:花房紧收。

③善求:善于探求。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 2.何以明.之() 3.日渐.中狭长()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

【参考译文和答案】
103.正午牡丹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花下有一只猫,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糙。

丞相吴公,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见这幅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

怎么证明它呢?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颜色发干,这是太阳在中天时的花,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如果是带着露珠的花,那么花房一定紧紧收敛而且色彩鲜丽润泽。

猫眼在早晨和傍晚,眼珠都是圆的,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到正午时就像弓条线了。

”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一、1.指牡丹丛 2.证明3.逐渐
二、1.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2.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三、善于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