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两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扶贫开发模式研究与借鉴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与中 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信息项:1、国外城镇化发展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教训2、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与需求3、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方式与要点4、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点领域与发展策略5、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与政策支持11 国外城镇化发展概述城镇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许多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经历了城镇化的进程。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在城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111 美国的城镇化发展美国的城镇化进程始于 19 世纪中叶,其特点是以市场为主导,产业发展推动城市扩张。
通过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112 英国的城镇化发展英国是最早开始城镇化的国家之一,其发展过程中注重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同时,政府在解决城市贫困、住房和环境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13 德国的城镇化发展德国的城镇化注重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均衡发展,形成了多中心的城市体系。
其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经验。
12 国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121 合理的规划与布局许多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重视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避免了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
122 产业支撑强大的产业基础是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关键,确保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
123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为城镇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124 环境保护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了城镇化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
13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与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生态宜居、产业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城镇化。
131 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132 提高城镇化质量注重城市的内涵式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我们拒绝枯燥只想给你带来最富有趣味的地理我们提供平台给你另外一种途径亲近地理让地理走进你我的生活前言英国似乎成了世界城市化的一个试验基地,它所进行的城市化探索,成为其他后发国家开展城市化的一面镜子。
宏观视角下的伦敦灯光视角自由放任的英国城市化18世纪下半叶,当满清王朝还沉醉在康乾盛世下物产丰饶、无所不有的美梦之中,国人都处于小农经济下的悠然自得之时。
欧亚大陆西边不列颠岛上的蒸汽机正在彻底改变千百年来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
众所周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国家。
英国第一个制定了“城市规划法”,第一个建立了“田园城市”,第一个建设了“卫星城”,第一个完成“郊区城市化”,同时也是当今世界上逆城市化现象非常明显的一个国家。
英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对世界城市化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研究意义重大。
不能遗忘的1952年的伦敦烟雾时期:英国城市化进程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英国的城市化是在一种毫无先例的情况下进行的,它没有别国经验的可以拿来借鉴和考虑,这样也就意味着,它所呈现出来的城市化特征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原汁原味的,具有非常强的警示作用与借鉴意义。
英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已有漫长的历史,古代城市的形成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而现代城市的出现与形成,则更多是工业化的产物,也就是我们常提及的工业化带来城市化。
但是,英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不仅仅是工业革命,还包括农业革命以及商业革命。
英国大规模城市化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而在此之前,英国还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
01农业革命英国的农业革命有两个关键词:圈地运动;农业商品化。
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使部分土地贵族变成了资产阶级,使农民成为第一代工人,农民阶层分化,自耕农消失,大多数流入城市成为工人。
农业商品化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道的开辟,商品化农业开始发展起来,到16世纪中期,大部分庄园土地已被出租合并到地主手中转向了面向市场的农牧产品生产。
借鉴国外教育扶贫经验 为“教育扶贫”献计献策

借鉴国外教育扶贫经验为“教育扶贫”献计献策教育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人民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外在教育扶贫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也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将分析国外教育扶贫的经验,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扶贫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国外在教育扶贫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的一点是,注重农村教育的发展。
在农村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政府出资建设农村学校、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等方式,积极地改善了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
我国在发展农村教育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相关政策,投入资金,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外在教育扶贫方面的另一个值得我国学习的经验是,注重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提升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扶贫项目中,注重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素质,鼓励更多的教师到贫困地区工作,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我国应该借鉴这一经验,加大力度培训和支持贫困地区的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国外在教育扶贫方面的另一个值得我国学习的经验是,注重建立健全的教育保障体系。
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的教育保障体系,保障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我国应该借鉴这一经验,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教育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促进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扶贫的目标。
国外在教育扶贫方面的另一个值得我国学习的经验是,注重科学评估和监测。
科学评估和监测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政府了解教育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扶贫工作中,注重开展科学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教育扶贫政策,保障教育扶贫工作的持续、稳定和有效开展。
专题六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练习——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
A.以社会教济为主要任务B.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
C.重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D.社会福利制度渐趋完善
9.1940﹣1970年,美国采取政府引导,第三方主导参与,提高社区生活质量;1970﹣1990年,美国政府协调各方机构和组织,提高社区吸引投资能力和服务水平;1990年以后,美国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第三方组织主导实施,关注社区公平、安全、环境等问题。据此可知,美国社区治理( )
——摘编自尹虹《近代早期英国流民问题及户口管理政策》
材料三
1951年,公安部颁布了旨在“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在城市进行人口登记。1953年,为配合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并为国营企业招工提供依据,《全国人口登记办法》出台。1958年1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了户口登记、注销、迁移、收养、婚姻、年龄、违法责任等具体细则,标志着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
——摘编自杨敏《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贫困人口脱贫,演绎了充分发挥中央权威理性化优势,带动地方政府与社会协同的治理贫困的模式。中国扶贫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扶贫减贫成效,之后经历了“大水漫灌”的普遍救济式扶贫到区别对待的区域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最终确立了发展式扶贫。中国的扶贫模式是一种基于“共同富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而不是西方为赢得选举而安抚选民的功利手段;是一种旨在帮助贫因人口形成致富能力的发展意义上的分配制度,而不是西方“托底式”的功利性社会救济。中国的贫困治理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福利分配方面的政治优势,有力挑战了西方传统的福利国家理论,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方案。
英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及启示_龙花楼

第29卷 第8期2010年8月地 理 研 究GEOG RAPHICAL RESEA RC H V o l .29,N o .8A ug .,2010 收稿日期:2009-11-15;修订日期:2010-03-02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 -QN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14、40635029) 作者简介:龙花楼(1971-),男,湖南醴陵人,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乡村发展研究。
E -mail :longh l @igsnr r .ac .cn英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及启示龙花楼1,胡智超1,2,邹 健1,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诸多成功案例表明,全球化有助于加快经济发展知识与实践的国际转移,将国际知识转移至地区经济发展实践中,为地区发展战略问题提供国际上相关解决方案。
英国在其乡村发展历程中也曾经历过与目前中国相类似的发展阶段并遇到相似的发展问题,涉及乡村经济的多样化转型、对新技术和市场扩张的适应和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
因此,借鉴英国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本文分析了英国乡村发展政策的演变及其阶段性特征,其政策变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政策制订由“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强调政策的综合性、注重乡村发展计划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重视运用法律和市场手段等方面,最后从政策制订、乡村发展计划的实施以及发展项目选择等方面探讨了其对我国乡村发展的政策启示。
并指出,考虑到国际乡村发展政策的趋同与差异,任何国际乡村发展政策和模式的采纳均需要根据我国特殊的文化、经济、政治传统和环境予以调整。
关键词:乡村发展;乡村政策;政策启示;英国文章编号:1000-0585(2010)08-1369-101 引言 目前,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都处在一个快速转型时期[1]。
城市更新的3种方式,英美荷法有哪些经验做法?

城市更新的3种方式,英美荷法有哪些经验做法?今天我们与您分享四个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做法,以及对我国存量用地再开发再更新的的借鉴与启示。
首先,城市更新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重建,对城市中严重衰退地区进行清除并作合理的使用;第二种重整,对城市中整体功能仍能适应需求,但出现衰退迹象的地区进行环境改善或局部拆除重建;第三种是维护,针对城市中环境状况良好的地区予以保护和维修, 并适当补充必要设施以防止衰退现象发生。
本文将介绍部分发达国家三种方式在更新过程中配合使用,使得城市焕发出新生机。
比如在一、英国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模式英国是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其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计划。
1930年,英国工党政府制定格林伍德住宅法,采用''建造独院住宅法〃和〃最低标准住房〃相结合的办法,要求地方政府提出消除贫民窟的5年计划。
在清除地段建造多层出租公寓,并在市区以外建一些独院住宅村。
这一法规首次提出对清除贫民窟提供财政补助。
英国政府建立了城市开发公司(如伦敦道克兰区发展公司Dockland Development),隶属于环境部,由国家政府直接控制并委派官员负责,不受地方管制。
其主要负责是土地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强制收购、土地整理等,将土地出售给合适的开发商;同时培育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和住宅市场等,利用国家公共资金的投入和一些优惠政策,刺激更多的私人资金注入指定区域。
早期,英国城市更新的初期是政府主导,政府及公共部门的拨款补助为主要资金来源。
随后,政府和城市开发公司设立企业区,通过优惠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并把投资从富裕地区引入旧城区的开发与建设中。
1980年,英国颁布了《地方政府、规划和土地法案》,在立法上确定了城市开发公司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地使用土地和建筑物,鼓励现有的和新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提供住宅和社会设施以鼓励人们生活、工作在这些地区。
自此,英国政府的城市更新政策也有了重大转变,逐步发展为以市场为主导、以引导私人投资为目的,最后公、私、社区三方合作,让公众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更快更好地推动了城市更新进程。
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研究

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研究【摘要】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研究旨在探讨欧美国家在农村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对其政策措施、经验借鉴、趋势预测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进行分析。
在文章中,我们将对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政策措施在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作用。
我们将总结欧美国家在农村发展领域的经验,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农村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研究、现状分析、政策措施、经验借鉴、趋势预测、对中国的启示、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欧美主要国家在农村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农村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欧美主要国家在农村发展中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经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在农村发展中的探索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我国正处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农村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研究欧美主要国家在农村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政策措施,总结其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为我国的农村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1.2 目的和意义农村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主要国家在农村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旨在研究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的现状、政策措施、经验借鉴、趋势预测以及对中国的启示,为我国农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深入探讨欧美主要国家的农村发展模式和经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农村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从而指导我国农村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通过对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的研究,可以为未来我国农村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目标。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农村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纪晓岚内容提要: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英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不仅仅是工业革命,还包括农副业革命、商业革命。
正是这一组因素奠定了英国城市化的基础。
英国早期城市化以自由放任为特征,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英国城市化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城市城市化工业革命农业革命商业革命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我们在研究英国城市历史时,也毫不例外地发现了英国城市化对世界城市化历史进程的贡献。
如英国第一个制定了“城市规划法”,第一个建立了“田园城市”,第一个实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即“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第一个建设了“卫星城”,第一个实现了郊区城市化等。
从这点意义上说,英国似乎成了世界城市化的一个试验基地,城市化的新思想和新计划得以在英国进行实践和论证。
英国的城市化是在一种毫无先例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使得英国学术界和城市规划工作者能大胆地设想、创造、试验。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别国经验的借鉴和考虑,所以,更多的是对自己历史总结和反思,对自己行为的修正和完善。
英国城市化又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开始的,当人们开始注意到它时,城市化已酿下了不少恶果和灾难。
伦敦的烟雾事件使得4000多人丧生,就是一例。
这足以说明英国城市化初期的盲目性。
对于在盲目性条件下所形成的城市化模式可能是一个特殊例子,而不能将它看作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有规律的模式来加以仿效。
因此,我们在对英国城市化历程进程进行研究时,注意到了许多英国学者对本国城市化的反思,从中深有启示。
与许多后来工业化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相比,英国的城市化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压力的,从容不迫的心态和条件下完成的。
它有充分的时间,没有什么需要追赶的对象。
英国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城市化犹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一、英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英国大规模城市化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在此之前,英国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 i c h wi l l h a v e n o d o u bt he t c e r t a i n e n l i g h t e n me nt t o t h e b a t t l e f o r
Ame i r c a. s t u d i e s t h e p o v e r t y i n he t 1 9 t h a n d 2 ( ) t } 1 c e n t t m y Br i t a i n nd a
Un i t e dS t a t e s a i d e r WO d dwa r i i . i l ] t t s t r a t e s heh t i s t o i r c  ̄mo l so f t h eB i r t i s h
中国名城 l 城市理论前沿
英美两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扶贫开发模式研究与借鉴米
王志章 何 静
摘
要 : 以 英 美 两 国为 对 象 ,着 重 研 究 了 1 9 、2 0 世 纪
贫 困是 人 类共 同面 临 的敌 人 。 上 至 联 合 国 , 下至 世界 各 国 ,都 把 同贫 困作 斗争 放在 十 分突 出 的位置 。 改 革开放 三 十 多年来 ,我 国取得 了反 贫 困举 世瞩 目的伟 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ot h Br it  ̄ i f na n d Am e ic r a h a v e be e n m a c if r i c  ̄p e i r o d o fc o n t i n u o m t r a n s om ̄ f a t i on ,po ve r t y a l l e vi a t i on a nd de ve l op me nt p l a ys a v e r y i mpo r t a nt ol r e i n t h e s o c i a l h a r mo io n u s d e v e l o p me n t , t h a t b e c o me he t t o uc h s t o n e t o t wo c o u n t I i  ̄, me a s u in r g e v e r y g o v e nme r n t a c h i e v e me n t s
课 题 ,也直 接 考验 着社 会 主义 制度 的优 越性 ,攸 关 全面
的特定的模 式和取得的经验 ,无疑对我 国打好新 时期扶贫攻
坚战 具 有一 定 的 启 示 。
关键 词:_ 7 - 业化 ;扶贫开发 ;模式 ;英美两 国
A b s t r a c t :W h k s a r t i c l e f o c me s o nt h e s u b j e c t o f b o hB t i r t a i n a n d
s i nc e t h e 2 ( ) t h c e nt ur y . Th e p a pe r ha s Re v i e we d,s un  ̄ na r i z e d a nd
c ombe d t he t WO c ou nt r i s ’s e pe c i i f c p a  ̄e r m nd a e x pe ie r n c e s f o r me d
该 看 到 , 目前 中国仍 有贫 困人 口1 . 2 8 { L,反贫 困任 重道 远 。党 中央 国务 院划 定 的1 4 个连 片特 困地 区 ,成 为新 时 期 扶贫 攻 坚 战的主 战场 。 充分 借鉴 人 类创造 的一切 文 明 成 果 ,借鉴 英 美等 西 方发达 国家反 贫 困 的经验 教训 ,紧 紧依托 中国道 路 、 中国精神 和 中 国力量 ,着 力 解决 好贫 困 问题 ,不仅 是 当前我 国学术 界面 临 的重 大理 论和 现 实
成 就 ,为世界 的和 平和 发 展做 出重 要贡 献 。但 同 时也应
英 国 以及 二 战后 美 国的 贫 困 问题 ,阐 明 了英 美 贫 困的 历 史根
源和具体表现形 态。在 这一进程 中,英美两 国一直处于不断
转型的关键 时期 ,扶 贫开发在社会和谐发展 中扮 演着十分重
要 的 角 色 ,以 至 于2 0 世 纪 以来 成 为 两 国衡 量每 届 政 府 政 绩 的 试 金 石 。 回顾 总结 梳理 两 国在 区域 和人 口扶 贫 开发 方 面形 成
i n t e ml s o f a r e a a nd p o pu l a i t on o f p ov e i x ' y a l l e v i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me n t ,
1 贫 困的界定 及 英美 两 国的贫 困标 准
a n d Ame r i c a n po v e r t y, a n dt he i r c o n c r e t em a n i f e s t a i t o n. I nt he p oc r e s s ,
建成小 康社 会 和 实现 中华 民族 伟大 复兴 的 中 国梦。 本 文 通 过对 英 美两 国在 城市 化 进程 中扶 贫开 发模 式 的 总结梳 理 ,旨在挖 掘 总结 经验 教训 ,为我 国打 好 新时 期扶 贫攻 坚战提 供借 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