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生态平衡》教案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

《维护生态平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1. 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使生态系统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2.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态平衡是维持地球生命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 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措施:减少污染、保护植被、节约资源、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措施。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严重后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维护生态平衡的措施。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详细讲解生态平衡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对地球生命系统的作用。
3. 分析生态平衡被破坏的案例:展示一些生态平衡被破坏的案例,如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等,让学生感受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严重后果。
4. 讲解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措施:讲解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维护生态平衡,如减少污染、保护植被、节约资源等。
5.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维护生态平衡的措施。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总结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措施。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维护生态平衡的实践作业,如调查身边的环保活动、制定个人环保计划等。
维护生态平衡的教案

维护生态平衡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措施;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1.生态平衡的定义;2.生态平衡的重要性;3.生态平衡的破坏和后果。
2. 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措施1.减少污染;2.节约能源;3.保护野生动植物;4.推广可持续发展。
3. 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1.环保意识的培养;2.环保责任感的培养;3.环保行动的号召。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必要性。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措施的有效性。
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 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1.生态平衡的定义: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状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状态。
2.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态平衡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3.生态平衡的破坏和后果: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增多等后果。
2. 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措施1.减少污染:减少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污染等,采取环保措施,保护环境。
2.节约能源: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等能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3.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禁止乱砍滥伐、乱捕乱杀等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
4.推广可持续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1.环保意识的培养:通过教育、宣传、媒体等途径,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2.环保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实践环保行动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环保的重要性,培养环保责任感。
《维护生态平衡》优秀教案

《维护生态平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知道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习生态学知识,提高环保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保护生态的方法与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生态失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生态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生态平衡的概念、重要性、保护方法等。
2. 案例资料:典型生态失衡案例。
3. 小组讨论卡片:列出保护生态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
2. 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介绍生态平衡的定义、特点。
3. 讲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阐述生态平衡对人类、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4. 分析生态失衡案例:展示典型生态失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和后果。
5. 讲解保护生态的方法与措施:介绍保护生态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6. 小组讨论:分发小组讨论卡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保护生态的措施。
7. 总结: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关爱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8.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态平衡相关知识。
9. 板书设计:生态平衡概念:……重要性:……保护方法:……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生态平衡概念的理解和保护生态的意愿。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提出解决方案的创新性。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环保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态保护知识和实际案例。
3. 安排学生参观生态保护区或环保企业,加深他们对生态平衡保护的认识。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生物群落的意义,解释并推断破坏生态平衡的可能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2.应用已学知识分析、推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应用已学知识解释维护生态平衡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解释并推断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因,继而进一步解释并推断我国北方频繁引发沙尘暴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相关视频、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如果生态瓶中的环境受到人为破坏,瓶中的生物到会受到怎样的影响?2.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也是一样,是需要我们人类来加以好好维护的。
今天老师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如何来维护生态平衡,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出示课题)(二)草原上的生态平衡(鹰、兔、草)1.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在哪儿见过?2.那你告诉同学们,草原什么样?【预设】草原很美。
羊群,马,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部分不要!直接以图片引入。
3.(出示草原生态图片)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草原生态的图片,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
4.看了这些美丽的草原图片以后,有什么感受?草原上都有些什么动植物?【预设】1、植物有各种各样的草、树木。
2、动物有牛、马、兔子、鹰、羊等等。
5.同学们说了很多的动植物,老师给它罗列了一下,(出示草原上动植物的集锦图)第一张图片上的植物是?第二张的动物是?(介绍图片上的动植物名称)6.草原上有这么多动植物,你能说出几条食物链?【预设】1、草兔鹰2、草羊狼3、草昆虫小鸟鹰……(板书)7.这些条条的食物链交错着也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网)。
而一个个食物网也就组成了我们的生态系统。
(红色句子有问题,应该是一个个食物网和非生物环境一起组成了我们的生态系统。
)8.我们来看看其中一条食物链,(出示草兔鹰的食物链)假如食物链中的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发生什么情况?(1)比如鹰少了,会发生什么情况?【预设】如果鹰少了,兔就会因为没有天敌而快速增加,而草就会减少。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维护生态平衡》教案「篇一」维护生态平衡教案篇一:维护生态平衡教案陈三稿维护生态平衡【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了解并区分概念“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为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重点】:应用已学知识解释维护生态平衡的原理。
【教学难点】:解释并推断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因,继而进一步解释并推断我国北方频繁引发沙尘暴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张美丽的大草原,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大草原上,绿意盎然,到处都是生机,你们说说看,有哪些动物生存在这片草原上呢?预设:兔、牛、羊、老鹰、秃鹫、狼2、嗯,有如此多的动物生活在这片草原上,我们能想象它们生活得怎么样子?预设:很快乐,很自在,很和谐。
3、对,他们生活在同一片草原上,相互关联,已经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我们把这样的一个生物群体称为了生物群落。
Ppt出示生物群落概念。
二、区分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1、它和我们之前学得那个概念比较像啊?预设:生态系统。
2、好的,我们把它也请出来,一起来区分辨认一下。
生汇报:3、那谁包括得范围更大呢?预设:生态系统。
三、生态失衡原因分析1、好的,我们继续回到这片草原,假设这里只生存了草、兔、鹰三种生物,(板书草兔鹰),它们有什么关系呢?(食物链),在自然状态下,不受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可能鹰少了,那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兔子多了,草少了,兔子又减少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又达到了平衡)同样,如果兔子少了,会怎么样?(一部分鹰因为吃不到食物,饿死了,而草得变多了,兔子的天敌少了,食物丰富,兔子逐渐增多,慢慢地,又达到了一个平衡,)是的,那时,它们三者总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当中,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生态平衡。
8.《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5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8.《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建立生物群落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实验已经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由此,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对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与沙尘暴的危害有所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讨论展开激烈的争辩,说说各自的你能为我们的环境做些什么呢?学生集思广益答案丰富多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二、草原的生态平衡: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
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2.设想一下:(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书19面表示出来。
(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3)最终结果是什么?3.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教案设计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表现2.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3. 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态平衡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
2. 难点:生态平衡的内在机制、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平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介绍生态平衡的定义、特点及其表现。
3.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讲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其表现。
4. 案例分析: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引导学生提出具体措施。
6. 总结讲解:归纳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
7.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
9.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生态平衡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问题的实例分析2. 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3. 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实例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难点: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
八、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实例,让学生了解现实中的生态平衡问题。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教案设计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态平衡的概念:介绍生态平衡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
2.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讲解生态平衡对于生物圈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必要性。
3.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负面影响。
4. 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介绍维护生态平衡的具体措施,如保护植被、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
5. 环保意识培养: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严重后果。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环保意识。
4. 实践活动法: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生态平衡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等。
2. 收集有关生态平衡破坏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植树造林的工具、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平衡概念和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影响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维护生态平衡的认识。
3.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维护生态平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严重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家长开放日《维护生态平衡》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P19-20,第一单元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
本单元是学生们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课为本单元最后一课,此前学生已经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
这一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是的大自然中,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建立生物群落的概念。
同时通过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认识的地球是人类的栖息地,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物与环境之间联系与影响、沙尘暴的成因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态失衡及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四、学情分析:到这课为止,学生已经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
这一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从“生态瓶”推广“草原”,再到“沙尘暴”,使学生从小生态和模拟生态扩展到大自然真正的生态系统,通过扩展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学生们加深了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鹰、兔、草的图片,有关沙尘暴、发菜、猎隼的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欣赏大草原美景
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旅游吗?谁来说说你去过最美的地方是哪?(学生自由答,如能答出大草原,则直接进入下一环节,如不能,则教师继续引导。
)大家想知道老师去过最美的地方吗?请看屏幕(播放大草原美景视频)。
(二)认识生态群落
师: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生活中许多动物和植物,你知道都有哪些吗?(学生自由答,教师将相应动物图片拖入课件中)。
大草原之所以那么美,也正是因为生活在此的每一种生物都和谐相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生态系统。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谈论有关生态平衡的问题。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像草原上的草、兔子、牛、羊等生物这样,在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屏幕出示)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齐读毕)(二)鹰、兔、草师:同学们,在这些生活在大草原上的生物里,你能找出哪些食物链?(生答,师课件中板书,同时注意强调食物链通常是以植物为开始,以凶猛的肉食动物为结束。
)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寻找,我们发现了一张草原生物群落食物网。
但如果这个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我们眼前的大草原,还会这么美吗?(生答不会)那又会变成什么样呢?师:我们以“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的三种生物为例,设想一下: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小组讨论一下。
(生充分讨论,并回答)师:同学们说得都对,为了分析更清晰些,我们通过一个模拟实验进行探索。
假设在草原的某一个区域,只生活着草、兔和鹰三种生物,2个单位的鹰、5个单位的兔和8个单位的草就能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生物群落。
如果鹰少了,首先会发生什么现象(影响到谁)?(兔子天敌减少,兔子大量繁殖,兔子数量增加)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影响到谁)?(草被兔子吃光,来不及生长)反过来,草被吃光了,兔子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兔子没有食物会被饿死)之后还会发生什么?(剩下鹰会没有食物也会饿死)最后草原上还剩下什么?(教师操作课间增减草、兔、鹰图片数量,最后课间剩下黄土、沙漠)草原上的生态还平衡吗?(不平衡)没错,草原生态将失去平衡。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讨论了如果鹰减少了,发随之带来的问题,并最终导致草原生态失衡。
那么如果兔子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草减少,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用上桌面的小卡片,在小组内也进行两次模拟实验,并完
成记录单。
学生模拟实验结束,各请一组学生展示汇报。
师小结: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草、兔、鹰无论哪一个减少了,最后都讲导致草原生态失衡。
那么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子、或是草的减少呢?(学生充分回答,教师适当引导)因此我们要杜绝这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三)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
师:刚才我们对草原生态失衡进行了模拟实验,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生态失衡的现象已经出现。
(出示课本资料,学生阅读)资料:我国的北方,有许多半干旱的草原地带,除了人类放牧的牛羊,还生活中肉食性的猎隼(sǔn)、狐狸和狼;杂食性的鼠;植食性的兔;还有蝗虫、蚱蜢等昆虫,以及我们喜爱的百灵鸟。
那里还生长着中药材甘草、远销国外的名贵特产发(fà)菜等,可是当地的生态平衡政治遭到破坏。
生阅读完资料后,教师展示猎隼、发菜、百灵鸟资料(着重介绍百灵鸟)。
扩展资料1:发菜是一种藻类,因风干的发菜形状、色泽酷似妇女的头发而得名。
它大多生长在干旱的草原、荒漠、平滩荒地和低山小丘,我国的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均有生产,而宁夏最为著名。
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非法采集发菜的现象十分猖獗,严重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2000年6月20日国家已将发菜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扩展资料2:猎隼(sǔn)又叫鹘(hú),是一种凶猛的鸟,上嘴钩曲,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驯熟后可帮人捕猎。
猎隼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近年来,由于猎隼在中东一些国家是王宫贵族的宠物,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境外一只经过驯化、体型高大的猎隼价格很高,因此在我国西北地区猎杀、猎捕和走私猎隼的情况非常严重。
猎隼的数量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引发鼠害泛滥,给当地牧民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很大影响。
猎隼现在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扩展资料3:水葫芦俗称水浮莲、凤眼兰,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杂草,通常自由漂浮水面。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20世纪30年代作为生猪饲料引入我国。
实际上,水葫芦营养价值极低,并不能起到肥壮猪只的作用,倒是对水体有净化的作用。
但是,由于水葫芦繁殖快,易在生长区内形成优势物种,导致其它水生植物的减少甚至消灭,并且会降低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
当水葫
芦大量繁殖时,就会堵塞河道,阻碍排灌,影响水体流动、航运和城市景观等。
专家介绍,水葫芦在原产地有自己的天敌,因此繁殖不会太快。
而我国在引进此物种时,没有考虑到食物链平衡这一点,从而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由于对其认识不足,现在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人民币。
扩展资料4:百灵鸟也叫蒙古百灵,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的草原上。
它不仅能发出悦耳的鸣叫声,而且活泼灵巧,非常招人喜爱。
198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其确定为区鸟,列为自治区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
百灵鸟不仅叫声悦耳,而且肉质鲜美,被当地人称为“一口香”。
这给百灵鸟带来了被猎杀的厄运。
一只百灵鸟能卖到100元左右。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内蒙古盗猎百灵鸟的活动愈来愈猖獗。
最多的时候,一年有近4万只百灵鸟被违法捕捉。
如此动人的小鸟,却在不断遭到不法之徒大规模的捕猎,“面临着绝迹的威胁”。
一年四季在草原上繁衍生息的百灵鸟,对草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百灵鸟以草原上的蝗虫等害虫为食,一只百灵鸟一年能捉3万多只害虫,而百灵鸟又是狼、老鹰等肉食动物的食物来源之一,这些动物同时又是草原鼠害的天敌。
所以,百灵鸟被大量捕杀,必然会造成草原的生态失衡,最终加剧草原的退化。
师:结合资料,小组内说一说,是人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内蒙古当地生态失衡。
(学生组内充分讨论,教师巡视适时引导)师: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过度捕杀、非法采集、过度放牧等,结合百灵鸟捕食蝗虫为例,向学生阐述4万只百灵鸟遭到捕杀后,每年会有40000×30000=1200000000 12亿只蝗虫没有了天敌……播放视频,截屏对比前后,加深学生感受。
)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由学生充分思考发言)师小结:生态系统平衡发展是十分不易的,人类的很多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其中一个恶劣的结果就是导致沙尘暴的肆虐。
(播放沙尘暴视频)生态失衡后所带来的噩梦般的结果让我们更加明白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四)总结下课师:今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那么就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吧!下课。
七、板书设计
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
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
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
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
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
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
几个小孩用长长的
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