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正位片左距骨内后侧骨性关节面下可见18mm12m
15种踝关节常见病变的MRI表现

15种踝关节常见病变的MRI表现
骨软骨病变
一、1.距骨软骨损伤
•1度:软骨下压缩骨折,软骨未损伤
•2A:软骨下骨囊变
•2B:骨软骨碎片部分分离
•3度:骨软骨碎片完全分离但无移位
•4度:骨软骨碎片完全分离且有移位
肌腱损伤二、1.跟腱炎
2.跟腱撕裂
3.胫骨后肌肌腱撕裂
韧带损伤
三、1.联合韧带(胫腓前韧带)撕裂
2.距腓前韧带撕裂
4.距腓后韧带部分撕裂
4.跟腓韧带
5.跟腓韧带急性完全撕裂
6.三角韧带撕裂
其他病变
四、1.三角骨综合征
2.足底筋膜炎
正常足底筋膜
足底筋膜炎(注意跟骨内侧结节的局限性水肿)
3.踝管综合征
4.距骨骨缺血坏死,胫骨骨梗死
5.跗骨突综合征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系统详解: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

系统详解: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前言:伟大的Lauge-Hansen先生于1948年至1954年期间以FRACTURES OF THE ANKLE的题目相继发表了五篇文章,其内容包含了回顾历史文献,指出其他分类的不足,继而通过实验研究提出自己的经典巨作Lauge-Hansen分型,并进行了X线诊断与手法复位的研究,最后还补充了一种类似Pilon的类型。
尤其是第二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其实验过程,对骨折形态进行了细致到变态的描写,提出的分型至今仍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型之一。
足踝部的术语命名繁杂且缺乏标准化,这也是初学者难以理解Lauge-Hansen分型的原因之一。
尤其对于Lauge-Hansen分型中足踝位置及运动的描述,和现在有些书上的描述有所不同。
比如,Lauge-Hansen原文里的旋后、旋前究竟是什么样的位置?踝关节在背屈时足能否旋后?踝关节在跖屈时足能否旋前?暴力方向的外展、内收是怎么定义的?内旋、外旋是怎么定义的?旋前外旋和旋前外展的第一阶段有没有区别?外旋型骨折距骨在踝穴内的位置是怎么变化的?要理解Lauge-Hansen分型,相信阅读原著定会有所裨益。
因此,本文在严格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把Lauge-Hansen五篇文章中的第二篇原文全文翻译出来(一句都不漏!),题目FRACTURES OF THE ANKLE II. Combined Experimental-Surgical and Experimental-Roentgenologic Investigations。
由于几十年前有些用词习惯和现在有些不一样,因此在必要的地方予以备注,供没时间阅读原文的同道参考。
译者注:Lauge-Hansen的这篇文章发表于1948年,原文有29页,当时的有些专有名词和现在有所不同,为忠实原著,尽量保持原文风格,译文中的专有名词和现在不一致的,均按原文翻译,其对应的现代名称予备注于下:Eversion,外翻:被认为是用词错误,应为“外旋”。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表现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表现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引言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特指踝关节处于过度内翻或过度外翻时,骨折、软组织挫伤等情况。
影像学在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以帮助临床医生和放射学医师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该疾病。
X射线检查踝关节的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以下是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在X射线图像上可能呈现的表现:1. 关节间隙变窄:踝关节间隙的变窄是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典型影像学特征之一。
内翻型和外翻型撞击综合征在X射线图像上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变窄。
2. 关节面变平:踝关节面在撞击综合征中可能出现平坦化的变化。
这是由于关节面软骨的磨损和破坏所引起的。
3. 骨质增生:在慢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周围骨质增生的迹象,这是骨应对慢性撞击的一种反应。
4. 前踝骨折:有些患者可能伴有前踝骨折,这在X射线图像上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来。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踝关节软组织的无创性方法。
以下是超声检查在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中常见的影像学表现:1. 软组织肿胀:撞击综合征常伴有软组织肿胀,超声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肿胀的程度和范围。
2. 撞击综合征包块: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撞击综合征的包块,如骨骺肿胀、软骨碎裂和滑膜囊肿等。
3. 软骨损伤: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软骨损伤的特征,如软骨撕裂、软骨下骨髓水肿等。
4. 韧带损伤: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踝关节韧带的损伤,如前、后韧带的撕裂或劳损等。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
以下是CT扫描在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中常见的影像学表现:1. 骨质损伤:通过CT扫描可以准确评估骨质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如关节面骨折、骨髓水肿和骨折的脱位等。
2. 关节软骨损伤:CT扫描可以显示踝关节软骨的损伤情况,包括软骨撕裂、软骨碎裂等。
3. 滑膜囊肿:CT扫描可以观察到踝关节滑膜囊肿或其他滑膜改变的表现。
考考你踝关节骨折分型

考考你踝关节骨折分型Lauge-Hansen分类乍看复杂,如果不理解,看上十遍也不容易记住。
如果掌握了它的机制,就很容易记住了。
Lauge-Hansen分类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分型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种分型不是为分型而分型,而是指它可以指导治疗。
对某个骨折,用Lauge-Hansen分类来分型时,有时有些争议,所以,我把这些发出来,建议大家来判断它们的分型,一起来熟悉和掌握这种分型。
请用L-H分型判断以下踝关节骨折的分型与分度。
例1例2正位片例2侧位片例3正位片例3侧位片例4正位片例4侧位片例5正位片例5侧位片例六正位片例六侧位片秦朝战友想法很好,通过片子让大家学到分型,图文并貌,谈一点自己对分型的看法,踝关节骨折脱位有多种分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Lauge-Hansen分类法将损伤机制与骨折特点相结合,每种类型再分为四个亚型旋后内收型(SA)⒈腓骨在踝关节平面以下横形撕脱骨折或者外侧副韧带撕裂⒉内踝垂直骨折旋后外翻型(外旋型)(SER)⒈前胫腓韧带断裂⒉腓骨远端螺旋斜形骨折⒊后胫腓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⒋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旋前外展型(PA)⒈内踝横形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⒉联合韧带断裂或其附着点撕脱骨折⒊踝关节平面以上腓骨短、水平、斜形骨折旋前外翻型(外旋型)(PER)⒈内踝横形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⒉前胫腓韧带断裂⒊踝关节面以上腓骨短斜形骨折⒋后胫腓韧带撕裂或胫骨后外侧撕脱骨折旋前背屈型(PD)⒈内踝骨折⒉胫骨前缘骨折⒊腓骨踝上骨折⒋胫骨下关节面后侧横型骨折Danis-Weber分类是根据腓骨骨折部位及其形态进行的。
A型骨折是由内旋和内收应力所致,平胫骨下关节面或其下的外踝横形骨折,伴有或不伴有内踝斜形骨折。
B型骨折是由外旋应力所致的外踝斜形骨折,骨折线始于前内侧面并向近侧延伸至后外侧;可伴有下胫腓前韧带断裂或撕脱、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C型骨折,分为外展型损伤,即下胫腓韧带断裂及该韧带近侧的腓骨斜形骨折(C-1型);外展外旋型损伤,即腓骨更靠近侧的骨折和更广泛的骨间膜撕裂(C-2型)。
踝关节磁共振影像读片

报告日期: 报告出具的 日期和时间
报告内容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性
别等
影像描述:关节 结构、软组织、
韧带、骨骼等
检查部位:踝关 节
检查方法:磁共 振成像(MRI)
诊断结果:根据 影像分析,给出
诊断结论
建议:治疗方案、 康复建议等
报告注意事项
仔细阅读影像 报告,确保报 告内容准确无 误
01
结合临床症状 和病史,综合 分析影像报告
踝关节磁共振影 像分析
正常影像特征
关节面:清晰可见,表面光滑 关节间隙:正常宽度,无狭窄或增宽 软骨:正常厚度,无磨损或退行性改变 韧带:正常形态,无撕裂或松弛 肌肉:正常信号,无水肿或萎缩 骨髓:正常信号,无水肿或坏死
常见病变影像特征
关节病变:关节 炎、关节脱位、 关节软骨损伤等
血管病变:血管 狭窄、血管瘤等
踝关节磁共振影像读片
演讲人
目录
01. 踝关节解剖结构 02. 磁共振成像原理 03. 踝关节磁共振影像分析 04. 踝关节磁共振影像报告
踝关节解剖结构
骨骼结构
01
胫骨:位于小腿前侧, 是踝关节的主要承重骨
02
腓骨:位于小腿外侧, 与胫骨共同构成踝关节
03
距骨:位于踝关节前方, 与胫骨和腓骨形成关节
04
跟骨:位于踝关节后方, 与距骨形成关节
05
舟骨:位于距骨下方, 与距骨形成关节
06
骰骨:位于跟骨上方, 与跟骨形成关节
关节结构
踝关节:由胫骨、 腓骨:位于小
腓骨和距骨组成, 腿外侧,与胫
是下肢关节中最 骨共同构成踝
大的关节
关节
01
03
关节囊:包裹 踝关节,起到 保护作用
踝外翻x线诊断标准

踝外翻x线诊断标准踝外翻X线诊断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踝关节外翻角:测量踝关节外翻时,胫骨前缘与距骨纵轴之间的夹角。
正常情况下,这个角度小于5度。
在外翻畸形的情况下,这个角度会增大。
2. 距骨倾斜度:测量距骨在X线片上的倾斜程度。
正常情况下,距骨倾斜度小于10度。
在踝外翻畸形中,距骨倾斜度会增大。
3. 跟骨外翻角:测量跟骨在X线片上的外翻程度。
正常情况下,跟骨外翻角小于15度。
在踝外翻畸形中,这个角度会增大。
4. 舟状骨关节面:观察舟状骨关节面是否正常。
在踝外翻畸形中,舟状骨关节面可能出现异常,如关节面不平整、关节间隙变宽等。
5. 距舟关节匹配度:观察距舟关节是否匹配。
在踝外翻畸形中,由于关节的不稳定,距舟关节的匹配度会降低。
6. 踝关节稳定性:评估踝关节的稳定性,如关节囊、韧带等结构的完整性。
在踝外翻畸形中,关节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
根据以上X线诊断标准,可以将踝外翻分为轻、中、重三个程度:轻度踝外翻:踝外翻角小于20度,距骨倾斜度小于15度,跟骨外翻角小于25度,舟状骨关节面略有异常,距舟关节匹配度尚好,踝关节稳定性良好。
中度踝外翻:踝外翻角20度至30度,距骨倾斜度15度至20度,跟骨外翻角25度至35度,舟状骨关节面明显异常,距舟关节匹配度降低,踝关节稳定性较差。
重度踝外翻:踝外翻角大于30度,距骨倾斜度大于20度,跟骨外翻角大于35度,舟状骨关节面严重异常,距舟关节匹配度差,踝关节稳定性差。
请注意,这些X线诊断标准仅供参考,实际诊断时还需结合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如有疑虑,请咨询专业医生。
踝关节损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

踝关节损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踝关节损伤是指发生在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或骨骼部分的损伤,是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中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
踝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探讨踝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
一、外伤情况踝关节损伤的发生与外伤有着密切的关系,外伤类型包括扭伤、挤压、撞击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外伤的情况,包括受伤机制、受伤部位、疼痛情况等,以便更好地进行影像学检查和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踝关节损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X线片上可以清晰地显示踝关节的骨折、脱位、骨裂等病变。
常见的踝关节骨折有外踝骨折、内踝骨折、舟骨骨折等。
通过X线检查还可以了解到关节间隙的情况,鉴别是否存在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的病变。
2. 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损伤和韧带损伤。
通过MRI检查可以观察韧带的完整性和损伤情况,对于韧带撕裂、韧带拉伤等软组织损伤的鉴别诊断非常有帮助。
3. CT检查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和受累程度,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病变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在临床应用中,常常结合X线和CT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三、鉴别诊断1.外踝骨折和纤维骨折外踝骨折和纤维骨折是踝关节损伤中常见的病变,两者在X线片上很难区分。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和形态,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2.韧带损伤和骨折在踝关节损伤中,韧带损伤和骨折往往伴发。
通过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韧带的损伤情况,帮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3.踝关节半脱位和脱位踝关节半脱位和脱位的鉴别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通过X线检查和临床检查可以了解到关节的稳定性和位置,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四、治疗方案在了解清楚踝关节损伤的具体病变后,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软组织损伤,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热敷、止痛消肿药物等,对于骨折和脱位病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医学影像技术《踝关节摄影体位》

【影像显示】内、外踝重叠的踝关 节侧位影像,踝关节诸骨显示清晰, 胫腓骨远端相互重叠;诸骨骨小梁 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第六页,共七页。
内容总结
【摄影目的】观察踝关节正位骨质及软组织情况。【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 直,跟骨紧贴IR,足矢状面垂直于IR,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置于IR中心。【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 中点上1cm处垂直射入。【影像显示】显示踝关节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清晰呈倒“U〞字形,胫腓关节稍有重叠。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内踝上方1cm垂直射入。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6踝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踝关节正位骨质及软组织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 跟骨紧贴IR,足矢状面垂直于IR,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置 于IR中心。
第一页,共七页。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处垂 直射入
第二页,共七页。
【影像显示】显示踝关节 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清晰 呈倒“U〞字形,胫腓关节 稍有重叠;骨小梁清晰显 示,周节 四肢摄影
7踝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踝关节侧位骨质及软组织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弯曲,外 踝紧贴IR,使足矢状面与IR平行,将外踝上方1cm处置于IR 中心。
第四页,共七页。
第四节 四肢摄影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内踝上方1cm垂直射入。
第五页,共七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关节囊肿 ; 距骨
【 中图分类号 】 R684
【 文献标识码 】 D
退行性骨关节病邻关节囊肿在中老年人髋关节 及膝关节常见,而距骨巨大邻关节囊肿十分少见, 现有 1 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 岁,因左踝扭伤后 10 年,左足踝 部疼痛 2天就诊。查体:左踝关节软组织轻度肿胀, 外踝压痛,关节活动受限。左踝关节正侧位片及多 角度点片示(图 1~3):左距骨内后侧骨性关节面 下可见 18mm × 12mm 的囊性透亮区 , 边缘光滑硬 化 ,内部密度均匀 ,邻近关节面下可见多个小囊性 透亮区 ,囊壁及周围骨质硬化 ,邻近关节面局部塌 陷、毛糙 , 胫骨相对骨性关节面硬化。左外踝骨性 关节面下可见 4mm × 6mm 囊性透亮区,边缘硬化。 左内踝内侧、左跟骨跖筋膜及跟腱附着处均可见骨 质增生。左跟后三角脂肪影受压变形,密度增高。 X 线诊断:左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并囊肿形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讨论
创伤性关节炎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软骨 损伤或变性,原来关节覆盖的透明光滑软骨转化为 致密混浊少弹性的纤维软骨,表面粗糙,并可出现
裂纹、凹陷和溃疡。由于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面骨 皮质有稀疏坏死,再加上关节囊内压力的增高,关 节面下可产生多个凹陷或洞穴,滑液从破口不断流 入,在关节面下和骨内形成含滑液的假囊肿。此类 假囊肿可大可小,深浅不一,大者直径可达 25mm。 髋关节最常见,踝关节少见。鉴别诊断:①邻关节 性骨囊肿。好发于青年,一般较骨关节病性囊肿为 大,多发生在股骨及胫骨骺端,亦可发生于干骺端, 偏心性发病,邻近关节通常正常。②类风湿关节炎。 亦可形成关节面下囊性破坏区,随着病情的发展, 破坏囊腔由小变大。但关节受累常为对称和多发, 好发于手足小关节,小囊状破坏区周边的骨质通常 无硬化,常出现骨质疏松,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或 骨性强直。③动脉瘤样骨囊肿。典型的病变呈透明 囊状,偏心性生长,外伤可能是致病因素之一,一 般为单发性,多见于 20 岁以下的青少年。④骨巨细 胞瘤。多发生于 20~40 岁,偏心性骨骺病灶,膨胀 明显,很少有硬化缘。⑤骨结核。距骨结核少见, 多发生于距骨颈部,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骨破坏,骨 质疏松,骨硬化少见。⑥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 炎。亦可形成关节的多发性糜烂及关节内软组织肿 块,好发于膝关节,少数累及髋关节,其它罕见。 其密度由于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缘故而显示致密。
52
JOURNAL OF RARE AND UNCOMMON DISEASES Volume.10 No.6 2003
【 文章编号 】 10 09-3 257 (200 3)0 6-0 052- 01
·骨关节软组织罕少疾病·
距骨巨大邻关节囊肿 1例
于广会 辛红梅 孙庆举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 泰安 271000)
①
②
③
图1 踝关节正位片:左距骨内后侧骨性关节面下可见18mm×12mm的囊性透亮区,边缘光滑硬化,内部密度均匀 图2 邻近关节
面下可见多个小囊性透亮区,囊壁及周围骨质硬化,邻近关节面局部塌陷、毛糙 图3 左外踝骨性关节面下可见4mm×6mm囊性
透亮区,边缘硬化
【 收稿日期 】 200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