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论坛声学基础总结

合集下载

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声学知识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音乐、通信、医学成像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对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振动的物体使周围的空气受到压缩和膨胀,形成了一种往复的压力变化。

这些压力变化以波的形式传播,最终达到人的耳朵,被听觉系统解读为声音。

2.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波的振幅。

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品质,取决于声波的波形。

3. 声波的传播声波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在水中约为1500米/秒,在固体中则因材料不同而有所差异。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该介质的性质有关。

4.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使得声音的强度逐渐减小。

衰减的程度取决于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距离、介质的吸收能力以及其他环境因素。

5. 回声和吸音当声波遇到一个硬表面时,会产生反射,形成回声。

而当声波遇到一个软表面时,会被表面吸收,形成吸音。

这两种现象在建筑设计和音响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6. 声音的放大和过滤在音响设备中,可以通过放大器对声音进行放大,增加音响的响度。

而利用滤波器可以对声音进行过滤,去除特定频率的噪音。

7. 共振当外界声波的频率与一个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共振现象。

共振会使得物体产生更大的振幅,加强声音的传播。

8. 声音的录制和重放声音可以通过话筒或麦克风录制下来,然后通过扬声器或耳机进行重放。

在录音和重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声音的采样率、量化精度和压缩算法等问题。

9. 声学仪器声学仪器包括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示波器等,用于测量声音的响度、频谱和波形等特性。

10. 声学应用声学在音乐、通信、医学成像、地震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音乐中,声学知识可以帮助乐器的设计和演奏技巧的改进;在通信中,声学知识可以帮助设计更好的话筒和扬声器;在医学成像中,声学知识可以帮助改进超声波成像技术。

声学中的音的特性与共振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学中的音的特性与共振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学中的音的特性与共振现象知识点总结音乐、语言、声波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特性和现象。

了解声音的特性和共振现象对于我们理解声学原理和技术应用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声学中音的特性和共振现象进行总结。

一、音的特性1. 频率:音的特性之一是频率,也即声音的高低音调。

频率用赫兹(Hz)来表示,音高和频率成正比。

一般来说,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

2. 声强: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大则声音强,振幅小则声音弱。

声强通常用分贝(dB)来衡量,人耳能够感受到的最小声强为0 dB。

3. 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称为声速,与温度和介质密度有关。

在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

4. 谐波:音波的波形可以分解为多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的叠加,这些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组成了谐波。

谐波是音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乐器和声带的振动方式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谐波结构。

二、共振现象1. 共振概念:共振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系统因内部机构和参数的特殊性质而发生剧烈振动的现象。

当外界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共振现象就会出现。

2. 共振频率:共振频率是指在共振现象中系统呈现出最大振幅的频率。

当外界频率接近共振频率时,系统对外界激励的响应增大,振幅增加。

3. 声学共振:声学中的共振现象也很常见。

例如,乐器共鸣箱内空气柱的共振频率与乐器的音高密切相关。

此外,声音可以通过共振实现放大,如喇叭和共鸣箱。

4. 共振的应用:共振现象广泛应用于声学技术和工程中。

共振技术可以用于增强声音的传播,如音箱、音响设备等。

此外,共振还可以用于声波传感器、超声波清洗等领域。

总结:通过对声学中音的特性和共振现象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和性质。

了解音的特性和共振现象对于音乐、语言、声信号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并应用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声音的奇妙之处。

声学基础知识解析

声学基础知识解析

声学基础知识解析声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物质震动引起的。

声学的研究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声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解析。

一、声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一个机械波,即声波。

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二、声的传播声波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空气传播。

当我们发出声音时,声波会向四面八方传播,当声波到达一个物体时,它会撞击物体的表面,使表面振动,并且使介质内的分子也发生振动。

这种振动会一直传播下去,直到遇到障碍物或者被吸收。

三、声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 音量:也称为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量与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音量就越大。

2. 频率:也称为音调,是指声音振动的快慢。

频率与声波的周期有关,周期越短,频率就越高,音调就越高。

3. 声音色彩:是指声音的质地或音质,不同的乐器和人的声音都有独特的音色。

音色由声波的谐波分量决定。

四、声的吸收与反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它会发生吸收和反射。

当声波被吸收时,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导致声音变弱或消失。

当声波被物体表面反射时,它会沿着其他方向传播,形成回声。

五、应用领域声学的研究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音乐:声学研究有助于了解乐器的原理和声音产生的机制,帮助人们更好地演奏乐器和欣赏音乐。

2. 建筑与环境:声学研究在建筑和环境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减少噪音污染,改善室内声学环境。

3. 通讯:声学研究在通讯技术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手机和音频设备的设计。

4. 医学:声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广泛,包括超声波成像、听力研究等。

结论声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通过学习声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并且可以应用于音乐、建筑、通讯和医学等领域。

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1. 声波的产生声波是由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压缩和稀疏的波动,这些波动以一定速度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了声波。

声波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振动源和传播介质。

一般来说,声波的振动源可以是任何物体,包括人类的声带、乐器的琴弦、机器的发动机等,而传播介质主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气体中的声速最慢,固体中的声速最快。

2. 声波的传播声波的传播包括两种方式: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指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的波动,即介质中的分子以与波动方向相同的方式振动。

在气体和液体中,声波主要是纵波。

横波是指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动,即介质中的分子以与波动方向垂直的方式振动。

在固体中,声波主要是横波。

3. 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一些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波长。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通常用来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

振幅是指声波振动的幅度,通常用来表示声音的大小。

波长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一个完整周期所需要的距离,与频率和传播速度有关。

4.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而形成的,但在声音产生的过程中,还需要经过声带的振动、共鸣腔的放大和嘴唇、舌头等器官的调节。

声带位于声音道中部分,当呼吸进入声音道时,声带会振动产生声波,不同的振动频率会形成不同的音调。

共鸣腔是指声音道中的空腔部分,不同的共鸣腔大小和形状会影响声音的音色。

嘴唇、舌头等器官的调节会改变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从而产生不同的语音。

5. 声波的接受人类的听觉系统能够接受声波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从而形成对声音的感知。

耳朵是人类的听觉器官,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是声音的接收器,能够接受来自外界的声波并将其传递给中耳。

中耳是声音的传导器,能够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波并传递给内耳。

内耳是声音的感受器,能够将机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6. 声波的用途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声音通讯、声波测量、声波成像等方面。

振动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振动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振动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振动学基础知识1.1 振动的基本概念振动是物体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来回作周期性运动的现象。

当物体在平衡位置周围出现微小偏离时,物体受到恢复力的作用,使其朝着平衡位置运动,从而形成振动。

1.2 振动的分类振动可分为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自由振动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振动,而受迫振动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1.3 振动的描述振动可以通过振幅、周期、频率等指标进行描述。

振幅是指振动过程中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周期是指物体完成一次完整振动所需的时间,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1.4 振动的动力学方程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受到恢复力和阻尼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

动力学方程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振动规律,求解物体的振动响应。

二、单自由度系统2.1 单自由度系统的基本模型单自由度系统是指只有一个自由度可以发生振动的系统,它是振动学研究的基本模型之一。

单自由度系统的受力分析和振动方程可以通过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进行推导。

2.2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单自由度系统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是自由振动,它可以通过解振动方程得到振动的时间变化规律。

自由振动的特点是振幅不变,频率固定。

2.3 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单自由度系统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受迫振动,外力的作用使得系统产生特定的振动响应。

受迫振动可以通过傅立叶分析和频谱分析进行研究,得到系统的振动响应特性。

2.4 单自由度系统的阻尼振动单自由度系统在振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尼力的作用,阻尼振动是指系统在振动过程中能量不断减少的现象。

阻尼振动的特点是振幅逐渐减小,频率不变。

2.5 单自由度系统的参数对振动的影响单自由度系统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等参数对振动的影响是振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改变系统的参数,可以调控系统的振动特性,实现对系统振动的控制和优化。

三、多自由度系统3.1 多自由度系统的基本概念多自由度系统是指具有多个自由度可以发生振动的系统,它是振动学研究的扩展和深化。

声学知识点总结终极版

声学知识点总结终极版

建筑声学复习要点第3.1章建筑声学基本知识一、声音的基本性质•声音:人耳感受到的“弹性”介质中振动或压力的迅速而微笑的起伏变化。

“弹性介质”:收到振动波干扰后,介质的质点即回到其原来的位置。

•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介质的密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o •声源:受外力作用而产生震动的物体。

声波是纵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传播的只是能量,空气质点并不传到远方。

•声源的指向性指声源辐射声音强度的空间分布。

频率越高、声源尺寸比辐射波长大得越多,声源的指向性越强。

•波阵面:声波同一时刻所到达的各点的包络面。

声线:表示声波的传播方向和途径。

•声波可分为球面波、平面波和柱面波。

.声音的频率越高,或声源尺寸比声波波长大得越多,声音的方向性越强。

•声源因其尺寸与波长之比可分为点、线和面声源点声源:发出振动的物体尺寸与声波波长相比小于1/4。

一发出球面波线声源:很多靠近的声源沿直线排列。

一发出柱面波面声源:很多距离很近的声源放置在一个平面上。

一发出平面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1反射(镜像反射和扩散反射)2衍射(声波绕过障蔽边缘进入声影区的现象)3干涉(相同频率、相位的两列波在叠加区域内引起的振动加强和削弱的现象)T小的材料就是隔声材料,a> 0.2的材料就是吸声材料。

二、声音的物理性质与计量1.声音的物理性质:•频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周期: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元音较低频,决定每个人的语音品质;辅音较高频,决定人们的语言清晰度。

•频谱:表示声音各组成频率的声压级分布。

一决定音色•基音:最低频率的声音,其频率称为基频。

一决定音色或音质(基音与谐音)谐音:除基音以外的声音,其频率成为谐频。

•谐频是基频的整数倍,乐声只含基频、谐频,是断续的线状谱;噪声频谱是连续的曲线。

・声音分纯音、复音和复合音•纯音:单一频率的声音。

•频带:两个频率极限值之间的连续频率。

声学知识点总结

声学知识点总结

声学知识点总结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效应的科学。

声学知识点涉及声音的物理特性、声波的传播、声音的感知等方面。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声音及其相关概念。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产生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源的振动导致周围介质中的分子也发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介质的传播,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二、声音的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声强:声音的声强是指声源发出的声音能量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传播能力,单位为分贝(dB)。

声强越大,声音越响亮。

3. 声音的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人声发出的同样频率的声音所具有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音色可以通过波形分析得到。

三、声波的性质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以下性质:1. 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

声音的反射可以用来测定距离或检测有无障碍物。

2. 折射:当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和声速的变化而发生折射现象。

3. 干涉:当两个或更多的声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产生增强或减弱的效果。

干涉现象在音乐演奏和声学实验中经常出现。

四、声音的感知声音的感知是人类的听觉系统对声波刺激的反应。

听觉系统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听觉通路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1. 声音的音高:音高是指声音的主观感受,与声音的频率密切相关。

低频音感觉低沉,高频音感觉尖锐。

2.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主观感受,与声音的声强有关。

声音的响度与声音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3. 声音的定位:人类通过左右耳的听觉差异来定位声音的方向,这被称为声音的定位。

五、常见应用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1. 音乐制作:声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音频录制、混音和后期制作中,提供了音频质量的保证。

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声学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声波的基本概念:-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 声波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kHz之间。

2. 声速:- 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 在标准大气压下,声速在空气中约为340m/s。

3. 声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 反射是声波遇到障碍物时返回的现象。

- 折射是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改变,导致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

- 衍射是声波绕过障碍物或通过小孔时发生的波前弯曲现象。

- 干涉是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波峰和波谷相互叠加或抵消的现象。

4. 共振和共鸣:- 共振是指当外部激励的频率与系统的自然频率相匹配时,系统振动幅度达到最大。

- 共鸣是指在特定频率下,腔体或结构的振动增强的现象。

5. 声波的衰减:-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因为介质的吸收、散射等原因逐渐减弱。

6. 声源和声场:- 声源是产生声波的物体或现象。

- 声场是指声波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

7. 声级和分贝:- 声级是衡量声音强度的单位,常用分贝(dB)表示。

- 分贝是一个相对单位,用于描述声压或声强的相对变化。

8. 声学测量:- 包括声压、声强、声速、频率等的测量。

9. 声学材料:- 吸音材料、隔音材料、反射材料等,用于控制声波的传播。

10. 声学在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声学研究如何通过设计来控制室内的声学效果,包括声音的传播、吸收和反射。

11. 噪声控制:- 包括噪声的测量、评价和控制方法。

12. 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的声波,常用于医学成像和工业检测。

- 次声波是频率低于人类听觉范围的声波,可能由自然现象如地震或人为活动产生。

13. 声学在通信中的应用:- 包括声学在电话、无线电通信和声纳技术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动论坛声学基础总结
1 声学基础方面推荐书籍 南京大学出版社版,杜功焕编《声学基础》; 海洋出版社版,周新祥编《噪声控制与应用实例》;
机械工业出版社版,马大猷编《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

2 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区别 对纯音来讲,强弱取决于声压的幅值,高低取决于频率; 对混音来讲,强弱与高低相互影响,取决于频谱和人耳听觉特性。

强弱用计权声级、响度来衡量,高低用尖锐度来衡量。

3 低中高频的一般划分
500Hz 以下叫低频;500-2000Hz 叫中频;2000Hz 以上叫高频。

4 听阈声压和痛阈声压
听阈声压20Pa μ(0dB ),痛阈声压20(120dB )。

Pa
5 声级计算及其关系
声压级:⎟⎟⎠
⎞⎜
⎜⎝⎛=0lg 20P P L P ,; a P P 5
0102−×=
声强级:⎟⎟⎠
⎞⎜
⎜⎝⎛=0
lg 10I I
L I ,; 212010−−=Wm I
声功率级:⎟⎟⎠
⎞⎜
⎜⎝⎛=0lg 10W W L W ,; W W 12
010−=
声强级与声压级的关系(自由场):⎟⎟⎠


⎜⎝⎛+=00400lg 10c L L P I ρ;
声功率级与声强级的关系(自由场或者半自由场,球面波):S L L I W lg 10+=。

6 声压级的加减
两个相同声压级相加,总声压级=单个声压级+3dB ; N 个相同声压级相加,总声压级=单个声压级+;
)lg(10N 两个不同声压级相加,如,则11P P L L >()
[]
211.01101lg 10P P L L P P L L −−++=总;
N 个不同声压级相加,()∑Pi
L P L 1.010
lg 10=
总。

声压级相减的原理同声压级相加:
7 如何计算1/3倍频程
中心频率:
3/21000x m f ×=,x 在1000Hz 处取0,低于1000Hz 递减1,高于1000Hz 递增1;
下、上限截止频率:
6/112−×=m f f ,
6/122×=m f f x
fm
f1
f2
-17 19.7 17.5 22.1 -16 24.8 22.1 27.8 -15 31.3 27.8 35.1 -14 39.4 35.1 44.2 -13 49.6 44.2 55.7 -12 62.5 55.7 70.2 -11 78.7 70.2 88.4 -10 99.2 88.4 111.4 -9 125.0 111.4 140.3 -8 157.5 140.3 176.8 -7 198.4 176.8 222.7 -6 250.0 222.7 280.6 -5 315.0 280.6 353.6 -4 396.9 353.6 445.4 -3 500.0 445.4 561.2 -2 630.0 561.2 707.1 -1 793.7 707.1 890.9 0 1000.0 890.9 1122.5 1 1259.9 1122.5 1414.2 2 1587.4 1414.2 1781.8 3 2000.0 1781.8 2244.9 4 2519.8 2244.9 2828.4 5 3174.8 2828.4 3563.6 6 4000.0 3563.6 4489.8 7 5039.7 4489.8 5656.9 8 6349.6 5656.9 7127.2 9 8000.0 7127.2 8979.7 10 10079.4 8979.7 11313.7 11 12699.2 11313.7 14254.4 12 16000.0 14254.4 17959.4 13
20158.7
17959.4
22627.4
8 计权及计权声压级 模拟人的听觉特征,对不同频率的声压级予以增减计权,常用A 计权,对应A 计权声压级。

A 计权声压级计算:()
[]∑Δ+=i Pi L PA L 1.010
lg
10,为第i 个频带的声压级, 为第
个频带的A 计权值。

Pi
L
i Δi
9 声波的衰减 声波衰减量与声波的传播距离(扩散衰减)和声波频率(吸收衰减)有关,距离越远,频率越高,声能衰减越多。

点声源扩散衰减:
,自由场k r L L W P −−=lg 2011=k ,半自由场8=k ;
⎟⎟⎠

⎜⎜⎝⎛−=12lg 2012r r L L P P ,距离加倍,声压级减6dB 。

注:图表数据主要来自振动论坛(特别感谢happyman 分享的两个表格),BK 和LMS 的相关培训资料以及自我总结。

年后再补上一些建筑声学基础方面的内容,欢迎大家指正,以便持续改进,For you, for m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