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于 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 年 月 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个决定阐明了加快城市为重 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阐明了加快城市为重 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 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 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及其 意义
(1)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2)经济实力大为增加。 )经济实力大为增加。 (3)平稳地实现了向现代化国家的过渡。 )平稳地实现了向现代化国家的过渡。 (4)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5)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过去那种人民无权的 ) 地位,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地位,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6)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殖民 )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 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 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在担任苏共领导人时期发动 了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 了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
1962年的赫鲁晓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 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伊里奇
···
第二次浪潮是从60年代中期到 年代中期 第二次浪潮是从 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到 年代中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联
苏联是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其影响在许多 方面都是开创性的。 方面都是开创性的。 在所有的社会 主义国家之中, 主义国家之中,苏 联无疑居于核心和 领导的地位。 领导的地位。苏联 对其他社会主义国 家也有一些干涉内 政的不良做法。 政的不良做法。
5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3.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Private Sector of Economy ) 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 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从本质上 说,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私营经济的主要功能 是带来竞争创新和增 加就业。
4.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State Capitalism)是指社会 ) 主义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和规范的资本主 义。现阶段主要有三种形式:中外合资 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 资企业。 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 功能是资金、技术、 管理和信息。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概念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Realized Form of Ownership)是指一种 ) 所有制形式所采取的经营方 式和组织形式。
2.国有制的实现形式转变
战略调整和资产重组
1989-2001,国有企业户数从10.23万户减少到 1989-2001,国有企业户数从10.23万户减少到 4.68万户。同期,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 4.68万户。同期,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 成工业增加值从3895亿增加到14652亿,实现 成工业增加值从3895亿增加到14652亿,实现 利润从743亿提高到2389亿,平均每户实现税 利润从743亿提高到2389亿,平均每户实现税 金从100万提高到782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 金从100万提高到782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 每人每年9115提高到54772元,国有企业固定 每人每年9115提高到54772元,国有企业固定 资产净值由7033亿提高到39588亿。( 资产净值由7033亿提高到39588亿。(人民日 报.2002-12-02) .2002-12-
二、现实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的探索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pdf

2024/1/30
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特征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 资料的公有制,即全体人民共同占有 生产资料,消除了剥削和两极分化。
按劳分配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重要特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特征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之间的对立;市场竞争与垄断 并存;经济周期性波动与危机。
8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历史作用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促 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扩 展;为现代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 富。
局限性
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和两极分化; 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难以解决 生态环境问题等。
制度分析方法
制度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活动和 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研究经济现象的方法。在政治 经济学中,制度分析方法被用于研究各种经济制 度的优劣和改革等问题。
6
CHAPTER 0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024/1/30
7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特征
2024/1/30
本质
以私有制为基础,追求利润最大 化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2024/1/30
9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与挑战
新变化
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力度加强;福利国家的出现和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资 本流动日益频繁。
挑战
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新技术革命对传统产业和就业结构的冲击;生 态环境问题日益严0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学派,代表人物有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詹姆 斯·布坎南等。他们主张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强调市场机制的效率和自由竞争的 重要性。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巨大贡献二、政治经济的改革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四、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巨大贡献(一)政治经济的发展(二)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一)政治经济的发展1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2经济实力大为增强3平稳地实现了向现代国家的过渡(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过度)国家统一民族团结4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温馨的家庭生活养老和社会保障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二)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1开创新的时代结束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开创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和平共处与竞争的新时代,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现实,不得不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共处与和平竞争。
2解放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快的发展速度,从而对世界经济的进步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3创立新型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率先进行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初步尝试,为人类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私有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对世界政治的重要影响20世纪社会主义的胜利鼓舞、支持和促进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5社会主义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伟大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社会主义的苏联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
战后,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越南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之所以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在它支持下的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是决定性因素。
二、政治经济的改革(一)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特点(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三)两种改革观,两种结果(四)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五)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特点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工业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
政治第五课第一框

货币政策
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调节 ,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 业、控制通货膨胀等目标。
产业政策
通过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 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政策
通过加大对科技研发和创新的 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
动经济转型升级。
0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型经 济
开放型经济的意义和内容
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 。供求机制决定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机制调节资源配置, 竞争机制推动企业创新和提高效率。
市场经济的优势
市场经济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技 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市场为基础,国家宏观调控
开放型经济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就业、控制通货膨胀等。在开放型经济中,宏观调控还需要考虑全球 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状况等因素。
宏观调控的手段
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在开放型经济中,宏观调控还需要考虑国际贸易和投资 环境等因素。例如,在国际贸易中,可以通过调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影响进出口贸易;在投资环境中,可以通 过改善投资环境和政策来吸引外资流入。
完善措施
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 保障制度、促进市场竞争等,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0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企业改革
01
02
03
国有企业改革
通过股份制改革、混合所 有制改革等方式,推动国 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增 强其竞争力。
高二历史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上看,一切仿佛是“苦难”的结果,实际上每个人的成功又怎能与他们的个性分得开呢?写作时,同学们先得把握两点:一是注意主题的准确性,这种个性必须是美好的、进取的,不能随心所欲,妍媸不分;二是体现情节的丰富性,可以用独特的个性书写美丽的故事,也可以用艰难的生活诉说
性格的转变。 作文题四十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要想成为21世纪最受社会欢迎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几种技能: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有广泛的专业技能,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有说服他人的能力,要有善于学习的能力。 请以“做现代人”为话题,联系实
农业 国家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工业 国家
4. 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温馨的家庭生活
养老和社会保障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二)巨大贡献
• 开创新的时代 • 解放社会生产力 • 创立新型社会制度 • 对世界政治的重要影响
• 社会主义是制止战争、维 护和平的伟大力量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 家
第二节 政治经济的改革
味道。也就是说,你选择的话题必须与本材料有关联,并且在行文中也应该把材料做某种形式的交代。 作文题五十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记者询问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数学,陈省身回答: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学。 无独有偶。另一记者采
访著名画家黄永玉,问他当初为什么学画,他的回答也是:别的什么都不会,只好作画。 两位大师不谋而合,回答如出一辙。 这难道只是偶然?只是出于谦虚? 对此,你有何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见解。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两位大师的
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
1. 经济上高度集中; 2. 政治上过分集权。
如何评价:
1. 苏联体制曾经在历史上发挥了重 要作用; 2. 必须对传统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 进行改革,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 义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 优越性。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B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 分配相结合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 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允许和鼓励劳动、资本、技术和 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 循的分配原则。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社会根据各 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 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 报酬,即劳动力、土地、技术、 信息、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收益 分配。简单地说,是生产要素所 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 是特指我国这样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 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产力水平 相对低下、呈现出多层次且发展不平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因而需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 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 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既密切相关,又不完全相同,必须
区分开来。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或劳动者共同占有的一 种经济制度,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的关系, 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生产资料 所有者支配、经营、管理生产资料,并对再生产过程中创造的 产品进行分配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营运效 率及对剩余产品的索取问题,即一定所有制经济采取的经营方 式和组织方式。国内外的经验都说明,同一所有制可以采取多 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也可以采用同一种实现形式。
二 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
2.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 导作用,具体表现在:
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 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是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 (2)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是在经济全 球化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 障。 (3)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是调整经济 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4)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
高二历史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国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阿尔 及利 亚
匈牙 利
罗马 尼亚
波兰
捷克 斯洛 伐克
南斯 拉夫
保加 利亚
人均 国民 840 4500 2598 3800 5400 3000 3000 收入
;一键测量仪/ 一键测量仪 ;
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 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⒅啊,春天多叫入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 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17.阅读全文,概括文中实写的两 幅主要画面。(4分) 答:18.请为第②节中加点词写一段赏析性批注。(4分)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批注: ? 19.结合语境,理解第⑧节画线句的深刻含意。(3分) 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答:20.文章标题为“魔季”,为什么 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小女孩?(5分) 答: ? 21.第⑥节用了十个问号,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单调,反而别有韵味。仔细阅读这节文字,说说这样表达的作用,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答:代谢:17.(1)绿色的谷和清澈涧水里的花瓣。(2)我与小山居者凯凯相 遇的画面。【解析】这题考查概括文本的能力,注意审题,要求概括的是实写的画面,一个是大自然的画面,一个是人在自然中的画面。 18.“清瘦”这里用来形容去年的秋天,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山之萧瑟景象,从而反衬出春天山上的丰盛之美。“退潮” 这里是写白绒绒的芦花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时芦花繁茂和美丽,像白色的浪花一般,而到了春天,满山是绿色,通过这样的颜色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解析】这题考查的是对修辞的赏析能力。结合上下文理解修辞在这里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即可。 19.春天的时候我们人类应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解析】这题考查的是句子的含义。通过联系上下文把握句子里比喻词的深层含义。“另一所学校”在文中指的是大自然。 20.(1)通过小女孩凯凯对春的反应和大自然景物的照应来衬托出春的美妙。(2)通过小女孩的话, 自然引出作者的观点“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3)小女孩的纯朴快乐就像春天一样美好。(4)小女孩的年纪就正处在人生中的春天。(5)小女孩让作者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春天的故事。【解析】解答这个题目,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来回答,理解小女孩和景物之 间的关系,小女孩和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小女孩自身的象征含义。 21.(1)运用了多个疑问句和反问句。多个疑问句连用表现了作者联想的过程,构成了悬念,使读者被带领吸引着往下读,引出了下文写童年自己,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2)紧接着是几个反问句,回 忆了童年对自己春天的生活,非常强烈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怀念,对童年的追忆,对母亲的爱。(3)最后又是两个疑问句,表现了作者对童年不再的怅然若失之情。? 【解析】十个问句,较多,可以根据内容和情感的不同进行划分,逐个解答,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去条分缕析,就会 漏掉要点失分。 (2017山东济宁)(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0题。 (15分) 胡 记 面馆 马苏玥 (1)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 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2)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3)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 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 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4)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5)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 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 脂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6)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记 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7)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8)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 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9)“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10)“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 胡良不服气。 (11)“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12)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13)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14)老胡不再笑了, 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15)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16)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17)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 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18)胡良回了老街。 (19)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 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20)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21)那年老胡病了,胡 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 亮。”胡良泪汪汪地听。 (22)“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23)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 洒。? (选自《齐鲁晚报》2017-03-02,有删改)? 17.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4分) 答: 【代谢】承接上文表现胡记面馆口碑好,引出下文对胡记面馆工艺精细的描写; 突出了老胡坚守规矩的形象特点;为后文写老胡反对破坏规矩做铺垫。(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 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这段表现了胡记面馆的数量有限,老胡对祖宗的规矩的遵守;从结构上看,引出下文胡良不遵守祖辈规矩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8.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答:? 【代谢】18.示 例:(1)运用一系列动词,详写拉面过程,表现了胡良手艺高超,做面工艺精细。(2)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表现了胡良动作干净利落,手艺精湛。 (指出分析角度1分,点明效果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人物动作描写来分析。句子主要描写了胡记面制作 的过程,从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面的制作复杂,也正因此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19.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4分) 答:?【代谢】示例: (1)胡良开分店前期生意红火,后来入不敷出,回归传统后生意仍然红火,前后对比,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也凸显了主 题。 (2)胡良破坏规矩经营失败,老胡坚守优良传统生意兴隆,两个人物形成对比,暗示了主题。 (举例2分,分析作用2分。分析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 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文中的对比有:老胡对祖训的遵守与胡良对祖训的弃之不顾;食客对老胡与胡良面的夸赞;胡良在开分店前后的态度等,表现出做生意要厚道,要以真实的手艺来博得顾客的赞誉。 20.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4分)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 “就是这个样。” 答:?【代谢】老胡对儿子的手艺感到欣慰;希望儿子守好底线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欣慰2分,希望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题目所给的句子正是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从老胡对祖训的坚守,胡良生意的失败,可以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做生意就得 守本分,要诚信。 【分析】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介绍胡记面馆的特色;第二部分(4~11),写胡良央求父亲每天多做些面,能挣更多的钱,遭到老胡的拒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曲折的发 展过程。 展过程。 最早走上改革道路的是南斯拉夫。 最早走上改革道路的是南斯拉夫。 1950年 南斯拉夫宣布实行工人自治, 1950年,南斯拉夫宣布实行工人自治,开创了社会 主义自治的新模式。 主义自治的新模式。
工人自治的特点是分权和自治。在政治生活中,尝试改变中央高度 工人自治的特点是分权和自治。在政治生活中,尝试改变中央高 工人自治的特点是分权和自治。在政治生活中, 度集权的体制,扩大人民民主,实行地方分权和党政分工; 集权的体制,扩大人民民主,实行地方分权和党政分工;在经济生 度集权的体制,扩大人民民主,实行地方分权和党政分工;在经 活中,让市场调节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家不直接管理微观 济生活中,让市场调节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济生活中,让市场调节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家不直接管 理微观经济,企业实行自治,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经济,企业实行自治,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理微观经济,企业实行自治,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二)社会主义国家取得成就
1.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2.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3.平稳地实现了向现代国家的过渡 4.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三)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
20世纪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做 出了巨大贡献。 1.开创了新的时代 2.解放社会生产力 3.创立新型社会制度 4.对世界政治的重要影响 5.社会主义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伟大力量
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先后经历 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 年代中期到80年代 了三次程度不同的改革浪潮。 了三次程度不同的改革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苏联: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 苏联: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 --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 个人迷信”和肃反扩大化错误, 个人迷信”和肃反扩大化错误,对苏联的政治 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局部性的改革。 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局部性的改革。 东欧--进行调整与改革。如波兰、 --进行调整与改革 东欧--进行调整与改革。如波兰、匈牙利两 在基本保持原体制的前提下, 国,在基本保持原体制的前提下,开始提出计 划与市场的结合问题, 划与市场的结合问题,同时注意扩大企业自主 权和吸纳工人参与企业管理。 权和吸纳工人参与企业管理。 但是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改革成效不大, 但是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改革成效不大,对 苏联传统体制弊病的症结抓得不准, 苏联传统体制弊病的症结抓得不准,改革措施 不力。 不力。
苏联--60年代中期全面推行了新经济体制。 苏联--60年代中期全面推行了新经济体制。其中心 --60年代中期全面推行了新经济体制 内容是引进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加强物质刺激, 内容是引进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加强物质刺激,完 善计划管理方法。 善计划管理方法。改革是在坚持中央集中统一的计 划体制前提下进行的, 1975年就停止了 年就停止了。 划体制前提下进行的,到1975年就停止了。在这一 时期, 时期,苏联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不仅未得到任何改 革,个人专断、干部特权等弊端反而更加突出。 个人专断、干部特权等弊端反而更加突出。 苏联东欧改革难以成功的原因在于改革是在苏联模 式封闭的框架下进行的, 式封闭的框架下进行的,没有触及苏联模式的根本 问题—单一所有制形式 单一所有制形式、 问题 单一所有制形式、排斥市场经济的产品计划 经济,以及难以调动广大民众积极性的官僚体制。 经济,以及难以调动广大民众积极性的官僚体制。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 经济与政治
1 3 2 3 4
一、政治经济的发展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 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
四、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
要论提示
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世界政 治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俄乌 "斗气",欧洲人会被冻死。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对社会 主义的探索与实践,它既具有历史合理性,又有局 限性。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 义国家开始了改革进程。苏联东欧国家在改革中迷 失了方向,放弃了社会主义。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 向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社会主义只有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才能发展。
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各国基本上照抄照搬苏联 模式的社会主义,仿照苏联体制建立起高度集 权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根据苏联经验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体制,可以 在短期内集中全国有限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达到特定的目标,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进 入正常的经济发展时期,这种体制的弊端就明 显暴露出来。
在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 在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生产效率和 经济效益低,官僚主义严重, 经济效益低,官僚主义严重,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少国家在经历了一段较快的经 济增长期以后,或多或少地出现发展停滞的现象, 济增长期以后,或多或少地出现发展停滞的现象,国民 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在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 在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官僚主义以及由此产生的各 种特权和个人专权问题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 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抗议。 制,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抗议。 1956年的 波兹南事件” 年的“ 匈牙利事件”以及1980 1956年的“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以及1980 年波兰工人罢工事件,在某种程度上都与盲目照搬苏联 年波兰工人罢工事件, 政治经济体制所造成的比例失调、物品短缺、 政治经济体制所造成的比例失调、物品短缺、物价上涨 等有关。 等有关。 尤其是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 动下, 动下,通过调整社会经济政策而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增长 这一挑战, 这一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对改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经 济政治体制更有了紧迫感。 济政治体制更有了紧迫感。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形成的。 形成的。它是十月革命后苏联在落后的生 产力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 产力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进行的社 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活动, 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具体表现 为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和相 应的意识形态。 应的意识形态。
(一)背景与特征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 改革
一、政治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社会主义突破了苏联一国的范围, 二战后,社会主义突破了苏联一国的范围,向东欧 和东亚扩展。 和东亚扩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胜利后,主要面临两大任务:建 立以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和对所有制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 首先,欧亚各国在本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苏联的帮助 下,纷纷建立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政权。 其次,各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工 业上实行了国有化政策,在农业上进行土地改革并实 行集体化,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 雄厚基础。
第三次浪潮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这一时期改革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 超过以往。 超过以往。 中国---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探 中国--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探 索。 苏联--戈尔巴乔夫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 苏联--戈尔巴乔夫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 苏联的全面改革, 苏联的全面改革,为东欧国家深入改革提 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 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苏联和东欧各 国改革的汇合,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第三 国改革的汇合, 次高潮。 次高潮。
东欧国家的改革也步入歧途。 1989年 东欧国家的改革也步入歧途。从1989年6月波兰大选开 始,东欧出现了雪崩式的“多米诺效应”。仅1989年 东欧出现了雪崩式的“多米诺效应” 1989年 一年,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 一年,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 加利亚、罗马尼亚的政局都相继发生了剧变。1990年 加利亚、罗马尼亚的政局都相继发生了剧变。1990年 又波及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 又波及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 2.原因和教训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推行“人道的、 (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推行“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演变解体、东欧剧变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演变解体、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深层次原因: (2)深层次原因:苏联东欧国家历史上长期积累的问 题是导致剧变的深层次原因。 题是导致剧变的深层次原因。 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3)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东 欧剧变起了催化和促进作用。 欧剧变起了会主义模式的特征是:经济上高度集中,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是: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 上过分集权。 上过分集权。 经济体制 执政党与国家机关的 经 所有制结构 政 关系 经济管理 权力集中 济 微观经济活动 治 干部政策 分配体制 法制和监督
3.苏联模式在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展
在这次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出现了两种不同 的改革观,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 ,由于没有把握好改革的方向,没有坚持社会主义 改革的基本原则,试图照搬西方社会民主党的民主 政治理论和经济政策措施来解决新旧交替、矛盾交 织的问题,不仅没能推进本国的改革,反而使本国 的社会主义改革出现了逆转,丧失了几十年的社会 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而中国的改革则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取得了举 世公认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