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纲形态结构
第十五章鸟纲

药用 主要以肉、肌胃内壁、卵、脂肪供药用。
(1)鹅肉:主治虚损、消渴、中气不足等。 (2)鹅内金:主治脾虚泻泄、食积不化等。 (3)鹅胆:清热解毒。 (4)鹅油:主治痈疮肿毒、手足皲裂。
此外,据记载其卵、脂肪、羽毛、血液、 胆汁、卵壳等亦供药用。
三、家鸭
家鸭是由绿头鸭经长期人工饲养驯化而来。 我国养鸭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现已培育出 北京鸭、金定鸭和高邮鸭三个饲养类型。
皮肤的衍生物主要有羽毛、喙、爪、鳞片。
羽毛分为三种类型: 正羽:披覆在体表的大型羽片。 绒羽:密生在正羽下面,细长、丝状。 纤羽:夹着在其它羽毛之间。
三、骨骼系统 特点:轻、坚固,中空并充以空气,
以减轻体重,利于飞翔,称为气质骨。
。
四、肌肉系统
当鸟栖于树枝时,由于体重的压力和腿 部的弯曲,贯趾屈肌的肌腱收缩,足趾随之 紧握树枝。所以鸟在树上睡觉时,不至从树 上掉下来。
皮、肉、骨均黑色。
※药用
乌鸡肉含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17种 以上的氨基酸,其总含量达38.9%,其中l0种 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另含镁、锰、锌、铁等 26种微量元素。其中锌、硅含量较高,而胆固 醇和脂肪含量则很少,所以,乌鸡是补虚劳、 养身体的上好佳品。食用乌鸡可以提高生理机 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对防治骨质疏松、 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症等有明显功效。尤其对 体虚血亏、肝肾不足、脾胃不健的人效果更佳。
药用鸟类中,常用的多是普遍饲养供食 用或观赏的种类,如鸡、鸭、鹅、家鸽、鹌 鹑、杜鹃、鹦鹉、戴胜等;只有少数种类如 乌鸦是为药用专门饲养的;有的种类虽未饲 养,也常见易得,如麻雀、家燕等。需药用 时,都易取易得。
一、乌骨鸡(乌鸡)
在我国南方各省多有饲养,专供药用。主 产江西、福建、广东等地。以江西泰和产者最 为有名。体重1.5公斤左右。体躯矮小,头小颈 短。眼黑色头有冠。耳叶绿色。除两翅外,全 身羽毛像绒丝,头上有一撮细毛突起,下颚上 连两颊面生有较多的细须毛。
鸟纲

本目鸟类除马达加斯加、澳洲及一些高纬度岛屿外,全世界都有分布。但是除啄木鸟科广布于全世界外,其 他各科仅分布于热带地区,须鴷科广布于新旧大陆热带地区,响蜜鴷科分布亚非大陆热带。
体形为中大形至小形,大者和老鹰差不多,小者比麻雀大不了多少;羽色大都艳丽,以蓝、绿色占优势,部 分为黑、白色,其他色则较少;羽毛结构着生紧密,副羽及盲囊有存有缺;尾脂腺裸露或被羽;雌雄同色或异色。
群栖或独栖性,生活环境多样,从高山至平原,江河湖泊周围;大森林至居民点附近的园林、田野;从水上、 土穴中、陆地至空中都是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善久站;也善于飞翔,有像蝴蝶一样纷飞于高空(追逐飞虫),有 突然急拍翅定位于空中一点(徘飞)(窥视水面饵物),然后又俯冲落水(捕猎物),空中飞行常是持久性的。取食除 以上述飞行方式获得外,还有像鹟类一样从枝头突冲出空间攫食飞虫;有的于枝头啄食野果,有的在地面啄食落 果或追逐虫、蚁。鸣声一般简单,缺乏婉转的歌声。
鸟纲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
01 动物学史
03 生活习性 05 科学分类
目录
02 形态特征 04 生长繁殖 06 科学研究
基本信息
鸟纲,Aves,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体均被羽,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翼,有时退化。多营 飞翔生活。心脏是2心房2心室。仅保留右体动脉弓,左体动脉弓退化。骨多空隙,内充气体。呼吸器官除肺外, 有辅助呼吸的气囊。我国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陆禽、猛禽、鸣禽六大类。此六类统称为鸟类的六大生 态类群。全世界已发现有超过一万种;中国分布的鸟类有1445种(郑光美,2017),约占世界现存10 787种鸟类 (Gill et al.,2020)的13.40%。
动物学-鸟纲

甲状腺素可以促进换羽和羽毛的生长。 多数鸟类的夏羽和冬羽颜色不相同。
鸟羽为何颜色丰富多彩?
(三)骨骼
特化特点:
① 骨骼轻而坚固;
② 骨骼内具有充满气体的腔隙;
③ 头骨、脊柱、骨盘和肢骨的骨块有愈合现象;源自④ 肢骨与带骨有较大变形。
举例:鸟类骨骼轻便而坚固 鸟类骨骼的仿生学研究
1、脊柱及胸骨
4、双重呼吸
鸟类吸气时,新鲜空气沿中支气管大部直接进入
后气囊,同时,一部分气体经次级支气管(背支
气管)和三级支气管、在肺内微气管处进行碳氧
交换。吸气时前、后气囊同时扩张,呼气时同时
压缩。鸟类呼气时,肺内含CO2的气体由前气囊
再排出,后胸气囊中所贮存的气体进入肺内进行 气体交换,再经前气囊、气管排出。这种在吸气 和呼气时,在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称 双重呼吸(double respiration)。
瞬膜近于透明,位于眼眶的前眼角,在飞翔时遮覆 眼球,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球的伤害。
鸟类的喙
⑥ 前肢变为翼,后肢具4趾,尾端着生扇状正羽
(尾羽),飞翔中起舵的作用。
上臂、前臂及手被翼膜连接形成一“Z”形弯曲。
飞翔时翼展开成一直线。
后肢由股部、胫部及足3部分组成。短的股部为
羽毛所覆盖;胫部及足部裸露,被覆角质鳞。
失去飞翔能力的鸵鸟, 胸骨扁平,无龙骨突
起。
(3)腰椎和荐椎
综荐骨(愈合荐骨):由少数 胸椎、腰椎、荐椎及部分 尾椎愈合而成。
鸡的综荐骨由最后1块胸椎、 6块腰椎、2块荐椎和约7块 尾椎愈合而成。
综荐骨与骨盆(髂骨、坐骨 与耻骨)愈合,使鸟类获得
鸟纲

鸟纲(适应陆生飞翔的陆生动物)一.名词解释1.愈合荐骨:鸟类特有的结构,它是由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全部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
而且与宽大的骨盘相愈合,使鸟类飞行着陆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2.叉骨:左右锁骨和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形成,是鸟类特有的结构。
具弹性,避免左右肩带碰撞。
3.龙骨突:绝大多数鸟类的胸骨腹侧正中具有1块纵突起,因像船底的龙骨,故称为龙骨突。
4.气囊:气囊是一种在柔性地橡胶胶囊中充入压缩空气或水介质;利用空气地可压缩性和水的流动性来实现弹性作用。
鸟类具有9个气囊。
5.开放式盆骨:为鸟类特有的结构,指腰带(髂骨、坐骨和耻骨)的左右坐骨和耻骨不在腹中线处相愈合,而是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这样的骨盆称为开放式骨盆。
6.腔上囊:鸟类泄殖腔的背方有一个特殊的腺体,称为腔上囊。
在幼体发达,成体则失去囊腔成为一个具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能产生具有免疫功能的B细胞。
7.气质骨:即中空并充以空气的骨骼。
鸟类具有轻,细然而坚固的骨骼,多为气质骨,即中空并充以空气的骨骼。
二.恒温动物的特点1.变温动物新陈代谢水平较低、体温不恒定、缺乏温度调节能力。
2.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能力,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3.恒温动物基础代谢率6倍于变温动物。
三.鸟类的原始性特征1.皮肤缺乏皮肤腺,皮肤干燥;2.鸟类的羽毛和爬行类的鳞片都是表皮角质层的产物;3.头骨仅有一个枕髁和寰锥相关节;4.后肢的踵关节位于两列跗骨之间,形成跗间关节;5.卵生的羊膜卵,盘状卵裂,尿囊作为胚胎的呼吸器官;6.尿液的主要成分是尿酸。
四.鸟类的进步性特征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恒温,减少了对外界温度条件的依赖。
2.心脏二心房二心室,完全的双循环3.具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的行为。
4.具有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完善的生殖行为,提高了子代的成活率。
五.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化性特征1.体型呈流线型、体表被羽;2.前肢特化成翼;3.骨骼轻、多愈合,为气质骨,以减轻体重;胸骨有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附着;4.具独特的气囊,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双重呼吸;5.无牙齿、无膀胱、雌性仅左侧生殖腺发达六.鸟纲适应于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1.体型: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
鸟纲【高中生物奥赛讲座专题10】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2.皮肤 薄、松、缺乏皮肤腺 有尾脂腺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2.皮肤 薄、松、缺乏皮肤腺 有尾脂腺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2.皮肤 皮肤衍生物 角质喙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2.皮肤 皮肤衍生物 角质喙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2.皮肤 皮肤衍生物 角质喙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2.皮肤 皮肤衍生物 角质喙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3.骨骼系统
鸽 的 骨 骼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3.骨骼系统 头骨: 薄 互相愈合 单枕髁, 头骨顶部 呈圆拱形, 枕骨大孔 移至腹面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3.骨骼系统 脊柱分化为颈椎、胸椎、腰 椎、荐椎和尾椎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3.骨骼系统 颈椎为异凹椎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3.骨骼系统 前面几枚胸 椎与最后一 枚颈椎愈合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 6.呼吸系统
呼吸方式: 双重呼吸
三级支气管(平行支气管)
鸟类在吸气时一部分新鲜空气经初级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 囊储存,另一部分空气最终进入肺的微支气管进行气体交 换。呼气时废气经前气囊排出的同时,储存在后气囊的新 鲜空气再一次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鸟类无论在吸 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3.骨骼系统 • 最后一枚胸椎、腰 椎、荐椎及几枚尾 椎愈合为综荐骨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3.骨骼系统 • 最后几枚尾椎愈合 为尾综骨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3.骨骼系统 能飞的鸟类: 胸骨特别发达, 具龙骨突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3.骨骼系统
肋骨具钩状突起
(一)鸟纲的形态结构 3.骨骼系统 附肢具有愈合和 前 肢 减少现象 骨 的 比 较
动 物 学·脊椎动物
鸟纲

翱翔天空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Aves)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现代鸟类是恒温、高代谢率的高等脊椎动物,具有极好的适应空中飞翔的功能性特征。
身体流线型,体表被羽;皮肤薄而干,缺少腺体;头部具角质喙;骨骼为气质骨,轻且多愈合;颈长,颈椎数目多;前肢变为翼,有发达的龙骨突和胸肌;肺呼吸,具气囊,为双重呼吸;心脏完全分隔为四室,血液完全双循环,恒温;尿酸为主要的排泄产物;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有复杂的生殖行为。
鸟类身体纺锤形,由头、颈、躯干、尾组成。
体表被羽市鸟类适应飞翔的重要特征。
羽是表皮角质化的产物。
典型羽的结构包括插入皮肤中的羽根、由羽根延伸出去的羽轴、以及从羽轴斜向两侧伸展的平行羽枝。
羽根末端有小孔,真皮乳突通过这一小孔供给羽毛营养。
每一羽枝的两侧又生出许多带钩或带槽的羽小枝,它们呼吸爱国勾连,使羽枝形成一坚韧而有弹性的羽片。
羽分为三种,即正羽、绒羽和毛羽。
正羽具有典型的羽结构,被覆于体表,着生于翼上的飞羽和着生于尾上的尾羽均是正羽,对飞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绒羽位于正羽下方,羽柄很短,羽小枝无钩而蓬松柔软,主要功能是保温。
毛羽呈毛状,在一根细羽干上有一束短羽枝。
鸟羽的颜色极为丰富,羽色用于伪装、交流、种间识别、求偶甚至警告等功能。
羽色形成原因有二,一是色素沉积,即在羽毛发生过程中色素细胞侵入并注入色素颗粒产生颜色。
二是结构色,即色素细胞上方的无色而凹凸不平蜡质层和色素间无色而多角形的折光细胞引起,并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有色彩的变化。
如同爬行类的蜕皮,鸟类的换羽是有规律的。
大多数鸟类进行逐步换羽,不影响飞行。
但是许多大型水鸟如鸭、雁在几周内脱去几乎所有羽毛,失去飞翔能力。
为保护羽毛,鸟经常用喙整理羽毛以是钩槽相脱的羽小枝重新成为完整的羽毛,同时以喙挤压唯一的皮肤腺即尾脂腺,将其分泌物油脂涂抹在羽毛上以润泽羽毛。
水禽类的尾脂腺极其发达,其分泌物有防水作用。
鸟类的皮肤是薄、松、软、干。
表皮和真皮均较薄,皮下可累积脂肪。
鸟纲的主要特征

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纲是一类具有独特特征的脊椎动物。
下面将从鸟纲的主要特征来进行详细介绍。
一、体形骨骼结构鸟纲的体形通常呈流线型,具有轻巧而坚固的骨骼结构。
相比于其他脊椎动物,鸟类的骨骼更为轻巧,这使得它们能够在空中飞翔。
鸟类的骨骼中有很多空腔,这进一步减轻了它们的体重,提高了飞行效率。
二、羽毛羽毛是鸟纲独有的特征,也是鸟类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羽毛具有轻盈、柔软和保温的功能。
鸟类的羽毛结构非常复杂,包括飞羽、体羽和绒羽等不同类型。
飞羽主要用于飞行,而体羽则起到保护和美化的作用。
鸟类的羽毛颜色丰富多样,有些鸟类的羽毛还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三、鸣声鸟类通过特殊的声音表达方式来进行沟通和交流。
不同种类的鸟类拥有独特的鸣声,鸣声的音调、节奏和频率都有所差异。
鸟类的鸣声具有很高的声音频率,有些鸟类甚至能够发出超声波。
四、飞翔飞翔是鸟类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
鸟类通过独特的翅膀结构和强壮的胸肌来实现飞行。
鸟类的翅膀由羽毛和骨骼组成,这种结构使得它们能够在空中产生升力并保持平衡。
鸟类通过振动翅膀产生空气动力,从而实现飞行。
五、温血动物鸟类是温血动物,它们能够自我调节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这使得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无论是极寒的北极还是酷热的沙漠。
六、卵生鸟类是卵生动物,它们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
鸟类的卵壳坚硬,能够保护胚胎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鸟类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也具有独特的结构,能够为卵子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保护。
七、喙和爪鸟类的喙和爪是它们捕食、进食和抓握的重要工具。
不同种类的鸟类喙的形状和大小各异,适应于不同的食物来源。
鸟类的爪子坚固有力,能够紧紧抓住树枝或其他支撑物。
八、智力和行为鸟类具有相对较高的智力,能够学习和记忆。
一些鸟类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到新的技能,如模仿人类说话的鹦鹉和喜鹊。
鸟类的行为也非常丰富多样,有些鸟类会迁徙长途跋涉寻找适宜的栖息地。
总结:鸟纲作为一类独特的脊椎动物,具有一系列特征:轻巧而坚固的骨骼结构、独特的羽毛、丰富多样的鸣声、优秀的飞翔能力、温血动物的特征、卵生繁殖、喙和爪的特化以及较高的智力和丰富多样的行为。
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特征

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特征鸟类是一类两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
它们具有独特的外形特点和生活特征。
一、外形特点1. 身体结构:鸟类的身体结构通常呈流线型,适合在空中飞行。
它们通常具有扁平的头部、细长的颈部、圆润的胸腔和锋利的喙。
翅膀宽大,有力,前肢演化成翼,使鸟类能够飞翔。
2. 羽毛:羽毛是鸟类的独特特征,具有保暖、保护和飞行等功能。
鸟类的羽毛通常由轻而薄的羽轴和众多的羽片组成,羽片之间互相重叠,形成紧密的羽毛覆盖。
羽毛的颜色和形态各异,可以用于保护色、求偶和种群识别等。
3. 鸣声:鸟类有发声器官,可以发出各种不同的鸣叫声。
鸟类的鸣声通常用于求偶、领地宣示和警戒等行为。
不同鸟类的鸣声音调和节奏各不相同,有的悦耳动听,有的尖锐刺耳。
二、生活特征1. 飞行能力:鸟类具有独特的飞行能力,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
鸟类的翅膀和轻巧的骨骼结构使它们能够在空中迅速飞行,进行觅食、迁徙和逃避天敌等活动。
2. 鸟巢:鸟类通常会筑巢繁殖。
它们选择适合的树枝、草杆等材料搭建巢穴,用于孵卵和育雏。
不同鸟类的巢穴形态各异,有的筑巢在树上,有的筑巢在岩石上,有的筑巢在地面上。
3. 鸟类的食性广泛:鸟类的食性非常广泛,有肉食性、杂食性和植食性等不同类型。
肉食性鸟类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如昆虫、蛙类、小鱼等;杂食性鸟类既食用动物性食物,也食用植物性食物;植食性鸟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和花蜜等为主要食物。
4. 迁徙行为:许多鸟类具有迁徙行为,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它们会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地。
迁徙可以是长距离的,也可以是短距离的。
迁徙可以帮助鸟类寻找更好的食物和繁殖条件,同时也可以避免恶劣的气候和生存压力。
5. 社会行为:鸟类通常以群居为主,形成不同规模的群体。
在群体中,鸟类会进行求偶、竞争、合作和警戒等行为。
一些鸟类会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如鸟类的领地观念和繁殖行为等。
总结起来,鸟类的外形特点和生活特征使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脊髓及脊神经
脊神经23对以上,不同种数目不一致
(3)植物性神经系统
与哺乳类相比,尚不很发达
11.感觉器官
(1)视觉
1)两眼位于头两侧,眼外观扁 平,但鹰眼球状,鸮眼筒状; 2)瞬膜发达;巩膜前有巩 膜骨;晶体凸度可变; 3)视觉调节为双(三)重调 节;睫状肌为横纹肌; 4)在眼后房中,具有一个 特殊结构-栉膜,有营养视网 膜的作用或减少目眩; 5)视网膜中含大量视锥细 胞,它既可视物,又可辨色;夜 行性鸟类视杆细胞较多,适应于 夜间视物。
• • • • • •
体温恒定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气体供应充足,呼吸能力强。 循环系统完善,代谢水平高。 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系统完善。 有良好的保温措施。
8.排泄系统 (1)肾为后肾,其相对体积较哺乳类大,分为三叶 (2)鸟类无膀胱,尿以尿酸为主,利于保水 (3)一些鸟类具有肾外排泄结构,用以排出盐分, 如海鸟的盐腺 (4)大肠、盲肠及泄殖腔可重吸收水分,保水力强
7.循环系统
(1)心脏为完全的四室,且比重较哺乳类大; (2)仅具右体动脉弓; (3)肾门静脉退化,具有特殊的尾肠系膜静脉; (4)红细胞卵圆形,有核; (5)具淋巴管,无淋巴心(雁鸭类有);腔上囊 为特有淋巴器;幼鸟胸腺发达,成鸟退化;脾具 有产生淋巴C、单核C的功能。
恒温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鸽 子 的 全 身 骨 骼
4.肌肉系统 (1)胸肌特别发达(占体重1/4)。 (2)由于椎骨的愈合,背部肌肉退化,全身肌肉向 中心集中,重心稳定。 ( 3)腿部肌肉发达,具有适于握枝的特殊肌肉-栖 肌、贯趾屈肌、腓骨中肌。 ( 4)皮下肌肉发达,其收缩可使羽毛竖起。 ( 5)具特殊的鸣管肌肉,可支配鸣管、鸣膜改变形 状而发出多变的声音。
9.生殖系统
(1)雄性:睾丸、附睾、输精管各一对,输精管在 通入泄殖腔前膨大为贮精囊;除驼鸟、天鹅、鸭 类外,鸟类一般无外生殖器 (2)雌性:大多鸟类仅具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右 侧退化;输卵管分:伞部、蛋白分泌部、峡部、 子宫部及阴道部五部分 (3)交配与受精:精子在输卵管中存活时间长,鸡 20min至35天 (4)蛋白及卵壳的形成:在蛋白分泌部形成蛋白 (3h);在峡部形成壳膜(1h);在子宫部(有壳腺) 形成蛋壳(18-20h);壳表面有微孔,利于气体 进出。 (5)孵化时间:鸡21天、鸭28天;鸽14天。雏鸟有 早成和晚成之分
第六节 鸟纲(Aves)
学习要求
1.掌握鸟类的生物学特征尤其是适应飞翔生活 的特征。 2.理解恒温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重要意义及 双重呼吸、双重调节等功能的重要性 3.熟悉各主要目的特征
4.了解鸟类的起源与进化
进化地位
由双颞窝槽齿类(初龙类)爬行动 物中一支进化而成,与恐龙类有共同 的祖先,被称为“美化了的爬行类”, 是古代爬行类向空中飞翔方向发展, 并器官--耳 1)由外耳、中耳及内耳构成。外耳无耳壳, 2)中耳仅有一块听骨-耳柱骨 3)内耳瓶状囊延长而弯曲,但尚未形成耳 蜗,单位面积毛细胞是哺乳类的10倍,听觉范 围为20-29000Hz (3) 嗅觉器官 不太发达,但几维、秃鹫等少数鸟类例外
鸟类的主要特征
1.鸟类与爬行类相似的特征: 1)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 2)羽毛与鳞片同源; 3)头骨仅有一个枕骨髁; 4)羊膜卵、盘状卵裂; 5)排泄物为尿酸。 2.鸟类的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37~44.6℃); 2)心脏为完整的两心房、两心室; 3)具迅速飞翔的能力,可主动迁徙; 4)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及复杂的行为; 5)具有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完善的繁殖方式。
3.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化特征
1)身体成流线型; 2)体被羽,前肢变为翼; 3)胸骨龙骨突起发达,胸肌发达;
4)骨骼轻便而坚固,愈合、充气;
5) 肺结构复杂,具有气囊,双重呼吸;
6)部分器官退化,直肠不贮存粪便。
再见
(2)头骨 颅腔大,枕骨大孔移至头腹面,头骨轻而坚固,具充气 性;眼窝大,眶间隔明显而发达;上下颌延长构成鸟喙, 外被角质鞘,喙的形状与食性有关 ( 3)带骨及肢骨 肩带:肩胛骨细长,锁骨呈“V”形,称叉骨;乌喙骨强大。 前肢:特化为翼,指端无爪。 腰带:愈合、变形,为“开放式骨盆”,适应产大型卵。 后肢:骨片愈合、简化、加长;腓骨退化,跗骨延长,有 跗间关节,趾三前一后。
5. 呼 吸 系 统
呼吸系统特点
(1)气管较长,与颈长成正比 (2)在气管与支气管交接处,有鸟类特有的发声器官-鸣 管。 (3)肺为支气管网,左右各一,其弹性较小,气体交换的 部位。 (4)气囊系统:共4对半,前气囊(与次级支气管相联): 颈气囊1对、前胸气囊1对、锁间气囊1个。后气囊(与初 级支气管相连):后胸气囊1对,腹气囊1对。 (5)气囊有辅助呼吸、减小身体比重、减少磨擦及调节体 温的作用。 (6)具有特殊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 (7)呼吸动作特殊,静息为胸式呼吸,飞行时靠气囊伸缩 协助完成。可满足不同运动对氧气的需要。
6.消化系统
(1) 具角质的喙, 喙的形状与食性密切 相关 (2)多数鸟类舌外覆以角质鞘,舌的形状 也与食性密切相关 (3)口腔有唾液腺,分泌物主要为粘液。 仅食谷鸟类含消化酶。 ( 4)食道很长,部分鸟类其下部膨大为嗉 囊(鸽可泌鸽乳) (5)胃分腺胃和肌胃,肌胃内有砂砾,内 壁有发达的革质层(鸡内金) (6)小肠因食性长短不一,后有盲肠-草 食性鸟类发达,有吸收水分、分解纤 维素的功能。 (7)直肠短,不能贮粪便;肛门开口于泄 殖腔(背面有腔上囊-淋巴组织) (8) 消化腺发达,肝两叶(鸽无胆囊); 胆、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9) 消化能力强,过程十分迅速,食量 大,进食频繁而不耐饥。
黑枕黄鹂 Oriolus chinensis
10.神经系统 (1)脑及脑神经
1)脑体积大,皮层不发达; 2)大脑底部纹状体发达,嗅叶退化; 3)间脑由上丘脑、丘脑及下丘脑三部分组成,下丘 脑为体温调节中枢和植物性N的高级中枢; 4)中脑视叶发达,它还是啄食、恐惧等的中枢; 5)小脑发达,分化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鬈; 6)脑神经12对,但大部分第11对不很发达
一、鸟类的躯体结构特征
1.外形
(1)体呈纺锤形、体 外被羽,减少了飞行 时的阻力 (2)头具角质的喙, 其形状与食性密切相 关 (3)颈长而灵活,尾 退化,躯干紧密结实, 后肢强健 (4)前肢特化为翼, 后肢四趾,适合于树 栖握枝
2.皮肤及衍生物:
⑴薄而松,缺乏皮肤腺,仅具唯一的皮肤腺--尾脂腺; ⑵有多种皮肤衍生物,如羽毛、角质喙、冠、鳞、爪等; ⑶羽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里,形成羽区和裸区; ⑷羽的分类:正羽(飞羽)、绒羽、纤羽; ⑸羽的作用: 保温层、飞翔器官、保护皮肤、保护色; ⑹羽色:色素沉积(羽发生过程中色素细胞浸入色素颗 粒);结构色(色素细胞上方的无色而凹凸不平的蜡质层 和色素间无色而多角形的折光细胞引起); ⑺换羽:鸟类羽毛的定期更换,分夏羽(婚羽)、冬羽。
1.恒温动物: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的动物 2.特点:具有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
热散热的能力,从而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 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3.意义:
(1)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及发酵过程,使各种 酶促反应获得最大的化学调节,从而大大提高了 代谢水平. (2)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动物 的生活和分布范围. (3)有利于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
羽毛的着生部位
鸟类羽毛的结构和类型
3.骨骼系统 (1)脊柱和胸廓 ①脊柱分颈、胸、腰、荐、尾五部分。 ②颈椎骨数目多,颈椎椎体马鞍形。 ③ 胸椎3-10枚,有愈合现象。 ④少数胸椎、腰、荐椎及前几枚尾椎愈合在一起,形成 愈合荐椎(综荐骨)。 ⑤ 尾椎退化,最后几枚(4-5)愈合为三角形,称尾综骨 ⑥ 肋骨具钩状突,胸椎、肋骨、胸骨形成牢固的胸廓。 ⑦ 胸骨发达,有龙骨突,是强大的胸肌附着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