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海洋生态问题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海洋生态问题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海洋生态问题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海洋生态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与稳定对人类和整个生物圈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问题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过度捕捞与物种灭绝过度捕捞是全球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许多渔业资源已经过度开发,导致了大量渔业资源的枯竭和物种灭绝。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强化渔业管理,制定合理的捕捞配额和捕捞季节限制,以保护海洋物种的繁衍和生态平衡。

2. 推行渔业技术创新,降低捕捞成本,减少对渔业资源的压力。

3. 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跨国渔业管理机制,共同保护全球海洋渔业资源。

二、水污染与海洋生态系统受损工业排放、城市污水、农业污染等因素导致海洋水域的严重污染,进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执行排污标准,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工业、城市和农业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2.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掌握海洋水质状况,便于采取紧急措施。

3. 提倡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使用有害化学物质,降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

三、海洋生态系统退化与失衡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等因素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物种失衡,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抑制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2. 推动海洋保护区和海洋公园建设,保护和恢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促进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和恢复。

3. 加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力度,及时了解其变化和动态,为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四、海洋塑料污染与清理大量的塑料垃圾被排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海洋动植物误食塑料垃圾也影响人类食物链的安全。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塑料垃圾的限制和回收利用政策,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和排放。

如何应对海洋环境面临的威胁

如何应对海洋环境面临的威胁

如何应对海洋环境面临的威胁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 70%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

然而,如今的海洋环境正面临着诸多严峻的威胁,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等。

这些威胁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因此,如何应对海洋环境面临的威胁,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海洋污染是海洋环境面临的首要威胁之一。

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的大量排放,使得海洋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塑料垃圾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直接毒害海洋生物,还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例如,一些鱼类体内积累的重金属超标,人们食用后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

为了应对海洋污染,我们首先需要加强源头治理,严格控制各类污水和垃圾的排放。

工业企业应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面源污染;城市要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率。

同时,加强对海洋垃圾的清理和回收利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各国应共同合作,开展大规模的海洋垃圾清理行动,并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减少塑料等垃圾进入海洋。

过度捕捞是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另一个严重威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渔业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的捕捞强度不断加大,导致许多鱼类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捕捞,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渔业管理制度。

例如,设定捕捞配额,限制捕捞工具和捕捞时间,建立海洋保护区等。

此外,推广生态渔业模式,如发展水产养殖、开展海洋牧场建设等,也是减轻对野生渔业资源依赖的有效途径。

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着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居住环境。

同时,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洋酸化,这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是对贝类、珊瑚等钙质生物的影响更为严重。

我国政府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对策研究
2 0 1 3年 2月第 1 期 第2 6卷 ( 总第 1 2 8期 )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Ta x C o l l e g e
V0 I _ 26 No.1 Fe b.201 3
我 国政 府应 对 突发 性海 洋灾 害对 策研 究
还 可 以按 照发 生 时间 的缓 急分 为 突 发性 海 洋 灾 害 和 后 这 些 年 的 发 展 , 我 国建 立 了 较 为健 全 的海 洋 灾 害 能够 做到 对 突发性 海 洋 灾 害 的及 时 、 较 为 缓 发性 海 洋灾 害 , 如风 暴潮 、 台风 、 海啸、 赤潮 、 海冰、 监 测 系统 ,
口 吴 岩松 蔡 勤 禹
2 6 6 1 0 0) ( 中国海洋大 学社会科 学部 ,山东 青岛
[ 摘
要 ] 十八 大提 出要 建设海洋 强国, 我们在 着手 建设 海洋强 国的 同时 , 必须要 更好地 了解 海洋活动
的规 律 , 找到 有效防治海洋 灾害的方 法, 趋利避 害。我 国政 府应 对突发性 海洋 灾害存在监测 和预报预 警 系统 仍不完善 、 海洋灾害管理法律体 系不健 全等 问题 , 建议 : 加 强对 突发 性海洋 灾害的研 究和预报 , 完善 突发 性 海 洋灾害预 警 系统 ; 加 强海洋生 态建设 , 科学合理地 开发 利用海 洋资源 ; 加强 海洋防 灾减 灾的工程 建设 ; 加 大海
海洋污染 、 海上溢油等所导致的灾害就是人 为海洋 且 取得 了巨大 的成绩 。我 国政 府应 对 突 发 性 海洋 灾
灾 害 。还有 一 种 “ 赤潮” 灾害, 本来 具 有 自然 属 性 , 但 害 主 要 涉 及 突 发性 海 洋 灾 害 的预 防 、 处 置 以及 灾 后 近年来 由于海洋污染严重 , 致使赤潮频繁发生 , 因此 救 济等 方 面 。 使 赤潮 具有 非 常 明显 的人 为 灾 害 属 性 。 l l 海 洋 灾 害 首先 , 在 突发性 海洋 灾 害 的监 测 方 面 , 自从 建 国

海洋问题及解决方案

海洋问题及解决方案

海洋问题及解决方案
《海洋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是日益严重的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已经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海洋的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许多海洋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首先,海洋污染是目前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大量的塑料垃圾和化学品被排放到海洋中,造成海洋生物中毒和死亡,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过度捕捞也使得许多鱼类资源面临枯竭的危机,这对渔业和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同时,海洋温度的上升和酸化,也加剧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恶化,造成了许多生物的灭绝。

为了解决海洋危机问题,人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大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其次,应该严格控制捕捞量,采取合理的渔业管理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此外,应该大力倡导环保理念,减少塑料使用,加强环保教育,提高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

综合来看,解决海洋危机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个人都要积极参与,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严重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让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保护,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海洋防灾减灾综合解决方案

海洋防灾减灾综合解决方案

海洋防灾减灾综合解决方案一、预警监测体系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海洋灾害,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监测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海洋环境监测:通过卫星、浮标、船舶等手段,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海浪、海温、海流等关键信息。

2. 灾害预警: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历史数据和预测模型,对可能发生的海洋灾害进行预警,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二、灾害应对措施在灾害发生时,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少灾害损失。

这些措施包括:1. 应急响应: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动各方资源,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险救灾。

2. 灾害防控:对灾害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预测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疏散人群、加固建筑物等。

3. 灾后恢复:在灾害结束后,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灾后恢复工作,包括清理废墟、修复基础设施等。

三、科技创新支撑为了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支撑。

具体措施包括:1. 研发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通过研发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2. 建立预测模型: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建立预测模型,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推广新技术应用:将新技术应用于海洋防灾减灾领域,如无人机、大数据等,提高工作效率和应对能力。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海洋灾害,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具体措施包括:1. 参与国际组织: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共同应对全球性海洋灾害。

2. 分享经验和技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全球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3. 联合培训和演练:组织联合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五、公众教育与宣传为了提高公众对海洋防灾减灾的认识和意识,我们需要加强公众教育与宣传。

具体措施包括:1. 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册、宣传片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海洋防灾减灾知识。

2. 加强学校教育:将海洋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提高青少年的防灾意识。

当代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的社会动员机制探析

当代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的社会动员机制探析
效率 。
育着成功 的种子。发现、培育 ,以便收获这个潜 在的成功机会 ,就是突发事件管理的精髓_ 1 _ 。 ” 当 代突发性海洋灾害问题 的 日 益严重化对沿海经济
发展 和人 类社 会 的发 展构 成 了严重 威胁 ,化解 突 发 性海 洋 灾 害 这类 危 机 事件 对 一 个 国家 、 民族 、 社会 来说 是 一个重 大 考验 ,在 危机 面前 ,能 否有 效地 进行 社会 动员 以形成 国家 、民族 和社 会 的整
不能 认识 和预 见到 各种 不确定 与 风险 的产 生 。
2 . 2 灾害发生时的社 会动员
“ 危 机管 理 的核 心 内容 是 迅 速地 从 正 常情 况 转 移到 紧急 情况 的能 力 [ 4 】 ’ ' 。在 非 常态 凶险 的灾害 发 生时 ,全 社会 的力 量 应 被充 分调 动起 来 ,以全 力保 障救 灾 的需 要 。 2 . 2 . 1 政 府 主导 ,各 部 门协调联 动
应急运行计划 、建立预警系统 、成立应急运行 中
基金 项 目 :中国海 洋发展 研究 中心 专项 “ 近代 以来 我 国突发性 海洋 灾害 应对机 制研 究” ( A O C O U C 2 0 1 2 0 3 )的研究 成果 之一 。
海 洋 开 发与 管 理
53
心、进行灾害救援培训与演练等。著名管理咨询 顾 问史蒂文 ・ 芬克在 《 突发事件 管理》 一 书中指 出,每一个当权的人 “认识到 突发事 件也是不 可避 免的 ,也 必须为 之做好准 备。这样做并不是 出于软弱或是胆怯 ,而是出于 知道 自己准备好了之后的力量——学会与命运周 旋。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在危机爆发前对危
防是 最 为关 键 的环 节 ,预 防 可 以减 轻 大量 应 对 、 恢 复 工作 ,节 省在 灾 中应 对和灾 后 恢 复重 建工 作 中 的人 力 、物 力 、财 力 。 2 . 1 . 1 制定 和完善 应急 预案 ,加强应 急演 练 面对 凶 险的 突发性 海 洋灾 害 ,政 府及 时制 定

当代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的社会动员机制探析

当代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的社会动员机制探析

会领 导 的高度 重 视 , 并 对 救 灾 工作 进 行 了安 排 部 署, 根 据 灾情 需 要 送 去 急 救 包 等 救 灾 物 资 , 于 1 0
月3 1日下 午驱 车送 往万 宁县 红 十字会 , 由当地 红
资, 甚 至动 员军 队投 入到 救灾第 一 线 , 第 一 时间采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3—1 5
取 紧 急处置 手段 , 及 时迅 速 有 效 地 控 制 事 态 的发
展 。社 会组 织 也 被有 效 的动 员 起来 , 制 定 相应 的
预案 , 加入 到抗 灾救 灾 的大潮 中 。例如 , 宁 波是 台 风风 暴潮 等突 发性 海 洋 灾 害 频 发 的 地 区 之一 , 每 年市 、 县两 级 政府 和 人 民 群众 抗 台救 灾 的任 务 都 很繁 重 。为有 效配 合政 府做 好突 发性 海洋 灾 害的
高梦 梦, 蔡勤 禹
( 中 国海 洋 大 学社 会 科 学部 , 山东 青 岛 2 6 6 1 0 0 )
摘 要 :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我 国 在 应 对 突 发 性 海 洋 灾 害 的 社 会 动 员机 制 方 面 存 在 着 参 与 救 灾 的社 会 力 量 过 于 弱小, 政 府 动 员不 足 , 应 急 动 员 的法 律 、 制 度 尚不 完 善 , 信 息沟通机 制缺乏等 问题, 为此 , 需 要 加 大 对 民 间组 织
1 . 1 政 府主 导 。 各 部 门协调 联动
在 中 国体制 中 , 政 府 是 资 源 的最 大 拥 有 者 和 分 配者 , 也是 大型 突 发 事 件 的 核 心应 对 者 。政 府
除 了掌 握大 量 的有 形 资 源 外 , 还 拥 有 强 大 的组 织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276-02摘要随着我国进入高速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怎样和谐相处的矛盾日益突出。

面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调动科研与应用的集合力量,研究、总结出规律性的应急管理的对策,并以此为指导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危机意识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内涵(一)突发事件的概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带有异常性质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影响公民的正常生活,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一是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二是事故灾害,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三是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四是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二)突发事件的特征从突发事件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突发事件不是预期的,这种突然发生的特性决定了我们无法充分地掌握其相关的信息,而事态的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需要决策者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

突发事件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所谓突发性是指事情突如其来,出乎人们的意料。

例如,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

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是指事情的发生具有非预期性和非常规性,很难预料其带来的危害和后果。

例如全球性的“非典”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社 会 组 织 参 与 应 对 突 发 性 海 洋 灾 害 存
在 的 问题
1 . 1 社会 组 织与政 府 的协 同应对 有 机配 合不足 针对 突发 性 海洋 灾 害 的发 生 发 展 过 程 , 国家
经济损 失从 2 0世 纪 5 0年 代 的每 年不 足 1亿元 到 1 9 9 7年 高达 3 0 0亿 元 , 再到 进入 2 1世 纪 后 仅 直 接损 失每 年 就 逾 1 0 0亿 元 … , 数 字 触 目惊 心 。在

已经 初步 建 成 了 应 急 联 动 机 制 , 即“ 在危 机 管 理 过程 中有 效 地组 织 政 府 内 部 各部 门之 间 , 政 府 与 社会 组 织之 间 的沟 通 与 互 补 , 通 过 良好 的 沟通 与
有 效 的信 息 交 流 , 整合 资 源 , 共 同行 动 , 协 调处 理
约4 5 % 。但 是 , 在 应 对 灾 害 的实 际 过 程 中 , 绝
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各 种组 织 形 式 及 其 网络 形 态 。鉴 于 企 业
的营利 性 质 、 公 众 的分散 性 , 在应 对 突发性 海洋 灾 害 中处 于被 领 导 、 被 整合 的地 位 , 再加 上我 国在 应 对 灾 害时 一直 以政 府 为 主导 , 本 文 就 着 重 从 强 化 社 会组 织 应对 能力 的角 度论 述加 强 突发性 海洋 灾
关键词 : 社 会 组 织 ;应 对 ;突发 性 海 洋 灾 害 ;对 策
中 图分 类号 : P 7 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8 0 4 7 ( 2 0 1 3 ) 0 2— 0 0 6 8— 0 5
0 引 言
据 统计 , 我 国由 海洋 环 境 突 发 事 件 所 导 致 的
社 会 组 织应 对 突 发 性 海 洋 灾 害 存 在 的 问题 、 原 因与对 策
尹 盼盼 , 蔡勤 禹
( 中国海洋大学 , 山东 青 岛 2 6 6 1 0 0 )

要: 我 国 社 会 组 织 在 突 发 性 海洋 灾 害 应 对 中存 在 着 参 与 水 平 不 高 、 有 效 配 合 不 足 的 问题 , 这 与“ 强 国家 一
第 2期
尹盼 盼等 : 社 会组 织 应对 突发 性 海 洋灾 害存在 的 问题 、 原 因与 对策
・ 6 9・
1 . 2 社会 组 织参 与水 平低
了应对 不力 及 资源 浪费 问题 的 出现 。从公 民角度
看, 首先 , 无论是灾民、 还是 非 灾 区 民众 对政 府 的
突发 事件 根 据 对 社 会 可 能 造 成 危 害 、 实 际危
危 机 的规律 性运 作 模式 ” 。这对 应 对 突 发性 海 洋 灾害 有着 重要 意义 。例 如 , 2 0 1 1 年 我 国各 类海 洋 灾 害直接 经 济损 失 和死 亡 ( 含失踪 ) 人 数 明显
定 程度 上 具有 非 营利 性 、 非 政 府 性 和 社 会 性 特
低于近 1 0年 平均 值 ; 与2 0 1 0年 相 比 , 海洋 灾 害 直 接 经济 损失 减少 约 5 3 %, 死亡( 含 失踪 ) 人数 减 少
这样 巨大 的 经济损 失 、 社会 危 害下 , 迫切 需要 建 立 健全 应对 突发 性海 洋 灾害 的应 急预 案 , 探索 政府 、 企业 、 社 会组 织及 公众 有效 配合 的应 急 机制 , 共 同 应对 突发 性 海 洋 灾 害 。 其 中 , 社会 组织又称 “ 民 间组 织 ” 、 “ 非 政府 组织 ” , 泛 指那 些 在社 会 转 型 过 程 中 由各 个 不 同社 会 阶层 的公 民 自发 成立 的 、 在
依赖 政府和军 队, 而 社 会 组 织 发 挥 的作 用 有 限 。
究其原因, 还在 于 缺 乏 社 会 组 织 与政 府 协 同配 合
的参 与制度 和 机制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3—1 3
基金项 目: 中 国 海 洋 发 展 研 究 中心 专 项 课 题 “ 近 代 以来 我 国 突 发 性 海 洋 灾 害 应 对 机 制 研 究 ” ( A O C O U C 2 0 1 2 0 3 ) ; 2 0 1 3年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基 金 项 目“ 近 代 以来 我 国应 对 海 洋灾 害 机 制 变 迁 研 究 ” ( 1 3 J Y A 7 7 0 0 0 2 ) 作者简介 : 尹盼盼 ( 1 9 8 7 一) 女, 山东德州人 , 硕士,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现 当代 社会 问 题 。
筮 鲞箜 塑
2 0 1 3年 6月
防 灾

技 学 院 学

Vo 1 .1 5, No . 2
J .o f I n s t i t u t e o f D 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J u n . 2 0 1 3
大部分 是依 靠政 府通 过行 政 手段 组织应 对 突发 性 海 洋灾 害 。例 如 , 为确保北京 奥运会顺 利进行 ,
2 0 0 8年 治理黄 海海 域爆 发 的浒苔 灾 害 中 , 仍 主 要
害 的治理 , 并最 终落 脚 于各方 力 量 的配合 , 科学 有
效 应对 突 发性 海洋 灾 害 。
弱社 会 ” 的传 统 格 局 、 社会 组织相关立法不健全 、 志 愿 者 动 员 不 充 分 因素 有 关 。 因 此 , 需 要 通 过 整 合 社 会 组 织
内部 资 源 , 强化 自身 力 量 ; 优化权责分配 , 建 立 健 全 政 府 与 社 会 组 织 协 同应 对 的 机 制 ; 强 化 公 民 参 与 的 主体 意 识, 提 高 公 民参 与 能力 等途 径 , 来 加 强社 会 组 织 应 对 突 发 性 海 洋 灾 害 的 能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