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会造成哪些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海洋是地球最广阔的水域,然而它也承载着众多的灾害风险。
为了应对海洋灾害的发生,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海洋灾害的种类以及建立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并就应急预案的制定内容和实施步骤进行详细讨论。
一、海洋灾害的种类1. 暴风雨和飓风暴风雨和飓风是海洋灾害中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们可以导致巨大的海浪、极端的风力和破坏性的降雨,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造成重大影响。
2. 海啸海啸是由地震、火山爆发或其他海底地质事件引起的海洋波浪。
一旦海啸袭击沿海地区,将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 海洋污染和石油泄漏海洋污染和石油泄漏是海洋灾害中极具破坏性的类型之一。
工业活动、船舶运输事故和石油开采等活动都可能导致海洋环境的破坏,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4. 岩石滑坡和海底地震岩石滑坡和海底地震是引发海洋灾害的常见原因之一。
这些地质事件可能导致大规模的海底崩塌和海啸,对沿海地区和海上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二、建立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海洋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来应对突发事件。
以下是建立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重要性:1. 提前预警和迅速响应海洋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因此及早获得相关信息并迅速采取行动至关重要。
建立应急预案将有助于提前预警系统的建立,使相关机构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2. 协调应对和资源调配应急预案将明确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的责任和任务分工,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协调机制。
这将有助于实现快速响应和资源的合理调配,以提高救援效率和灾害应对能力。
3. 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应急预案的建立将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时,预案还将提供灾后救援和重建的指导,以帮助受灾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三、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内容1. 预案的组织机构与责任分工应急预案应明确相关机构和部门的职责以及应急指挥体系的组织结构,确保快速决策和资源调配的高效性。
第一节海洋灾害及应对措施

第一节海洋灾害及应对措施汇报人:日期:•海洋灾害概述•常见海洋灾害类型•应对措施与技术应用目录•政策法规与保障体系构建•案例分析:成功应对海洋灾害的案例分享•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01海洋灾害概述海洋灾害是指由海洋自然环境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海洋生态环境健康造成危害的灾害性事件。
定义根据发生原因,海洋灾害主要分为海洋气象灾害、海洋地质灾害、海洋生物灾害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海洋灾害的发生通常与海洋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台风、海啸、风暴潮、海冰等。
海洋灾害会对人类社会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海洋生态系统破坏等。
发生原因及危害危害发生原因全球与我国现状全球范围内,海洋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上升,对人类社会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我国现状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海洋灾害,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02常见海洋灾害类型风暴潮定义风暴潮是一种由于大风和气压变化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常常导致沿海地区遭受水灾。
影响风暴潮会导致海水倒灌、堤坝溃决、船只受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对措施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测准确率;加强海岸防护工程,提高防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影响海啸会导致海岸线遭受巨大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定义海啸是一种由于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滑坡等原因引起的海面波动现象。
应对措施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测准确率;加强海岸防护工程,提高防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定义01赤潮是一种由于海水富营养化引起的海面变色现象,常常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影响02赤潮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造成渔业资源减少、海洋生物死亡和人类健康危害。
应对措施03加强水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测准确率;加强污染源治理,减少海水富营养化;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海洋灾害

海啸过后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在 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里氏震级要大于6.50。而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 海底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尽管海啸的危害巨大,但它形成的频次有限, 尤其在人们可以对它进行预测以来,其所造成的危害已大为降低。
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原子核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资源、海洋 开发、海洋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最终又将危害人类自身。
一、局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二、由海域至陆域使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三、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
四、破坏海滨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使旅游景区失去应有价值。
人们在海上和沿海地区排污可以污染海洋,而投弃在内陆地区的污物亦能通过大气的搬运,河流的携带而进 入海洋。海洋中累积着的人为污染物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危害深远。自然界如火山喷发、自然油溢也造成 海洋污染,但相比于人为的污染物影响小,不作为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一种物质入海后,是否成为污染物,因物质的性质、数量(或浓度)、时间和海洋环境特征而异。有些物质, 入海量少,对海洋生物的生长有利;量大,则有害。如城市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工业污水中所含的铜、锌 等元素就是如此。
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关系十分复杂,任何一种海洋和大气现象的出现,对全球各个不同地区的影响也不尽相 同,厄尔尼诺现象也是如此。既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不同地区的大气和 海洋。它的出现,往往使南美洲西海岸形成暴雨和洪水泛滥,给东南亚、澳大利亚和非洲带来的却是干旱少雨。 厄尔尼诺年西太平洋台风位置偏东偏南,生成及登陆我国数量减少,夏季东北气温偏低,已为我国不少专家所证 实。但是年度和夏季降水多少及旱涝分布,不同地区和不同学者结论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这与资料年限不 等和分析着眼点不无关系。
海洋危害

在人类所面临的诸多自然灾害中,那些源于海洋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五种。
它们主要威胁海上及海岸带,有些还危及自岸向陆广大纵深地区的城乡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
风暴潮是一种重力长波,周期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的海洋潮汐之间,振幅(即风暴潮的潮高)一般数米,最大可达二三千米。
它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它与相伴的狂风巨浪可酿成更大灾害。
通常把风暴潮分为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如中国北方海区)和热带风暴(台风)引起的热带暴潮(如中国东南沿海)两类。
灾害性海浪是海洋中由风产生的具有灾害性破坏的波浪,其作用力每平方米可达30-40吨。
海冰指海洋上一切的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
在冰情严重的区域或异常严寒的冬季往往出现严重的冰封现象,使沿海港口和航道封冻,给沿海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大陆冰川或陆架洋滑入海中后断裂而成的巨大冰块中,露出海面的高度在5米以上者称为冰山。
1912年4月14日午夜“泰坦尼克”号轮即是在北大西洋首航中撞上这种冰山而沉没的。
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也是一种海洋污染现象。
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有升流的水域,尤其是暖流内湾水域。
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的优势和不浮游生物种类的色素决定的。
如夜光藻形成的赤潮呈红色,而绿色鞭毛藻大量繁殖时却呈绿色,硅藻往往呈褐色。
赤潮实际上是各种色潮的统称。
赤潮可杀死海洋动物,危害甚大。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
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在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20-50千米;里氏震级要大于6.5而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
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
海洋污染之赤潮

3、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内海或浅海,有选择地 养殖海带 、紫菜等大型经济海藻,既可净 化水体,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体交换能力; 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 翻耕海底,或以粘土矿物、石灰匀浆及沙 等覆盖受污染底泥,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 境。
治理措施
海上红幽灵
——赤潮揭秘
背景知识链接
• 海洋灾害: 包括风暴潮、赤潮、海啸、海上溢油、海冰、 海雾等。在所有的海洋灾害中,赤潮是惟一与海 洋污染有着密切关系的海洋灾害。
灿若罂粟的赤潮
•
何谓赤潮?
• 赤潮又称红潮或有害藻水华,通常是指海 洋微藻、细菌和原生动物在海水中过度增 殖或聚集致使海水变色的一种现象。 • 发生赤潮时,海水除了会变成红色,还能 变成桔红色、黄色、绿色、褐色等。 • 赤潮是一种自然生态现象,一般可分为有 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
主要原因——人类活动
全球海运业发展 国际交流的加强
过度的海水开 发与海产养殖
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 的排放污染 海域,导致 水体富营养 化。
重要原因——生物因素
海洋浮游微 藻等赤潮生 物的大量繁 殖聚集
诱发原因——全球气候变化
• 较高的水温,缓慢的海流,利于赤潮生物 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诱发赤潮的发生。 (厄尔尼诺现象和温室效应等。)
4、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 种类的引入。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措施, 防止有毒赤潮生物 经船只和养殖品种的移植 带入养殖区。 5、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 人体。
社会和科技在不断发展,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将 重新拥抱 湛蓝的海洋!
谢谢 观赏!
美丽赤潮 暗藏杀机
• 赤潮破坏海洋生态结构; • 赤潮生物的分泌物妨碍海洋鱼类、虾类、贝类的 正常呼吸而导致窒息死亡; •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 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导致食 物中毒; • 赤潮生物死亡后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 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 大量死亡。
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

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的总损失中占10%。
因此,研究和预防海洋灾害对我国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洋灾害的种类有:风暴潮灾、海浪灾害、海啸、赤潮、海洋环境污染、海上溢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异常海况变动、海平面上升等,对我国危害较大的海洋灾害有:一、风暴潮灾风暴潮是由于海上风暴和气压变化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灾害,发生的地带主要在近岸,它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海水异常升高,漫溢于陆地,冲垮建筑物,淹没农田和人畜等。
国外学者曾经作过统计,全世界风暴潮灾所造成的人员生命损失高于任何其他自然灾害。
我国自汉代开始就有关于风暴潮灾的记载,死亡人数少则几百多则几万乃至十几万。
1922年8月2日我国汕头地区遭受到一次严重的风暴袭击,首先是台风的袭击,呼啸的狂风震撼山岳,很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许多房屋的屋顶被吹得不知去向,接着台风又把海潮卷了进来,加上倾盆的暴风雨,使平地水深达到3米多,沿海的一些低洼地带,水深甚至达到数十米,许多村庄都被卷入海涛之中,这个地区的澄海县由于海水入侵,变为一片水乡泽国,全部生命财产几乎化为乌有。
80年代以来,随着台风的北移趋势,影响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已波及江、浙、沪乃至鲁、冀等省区。
1997年第11号台风造成的风暴潮,导致260亿元的经济损失创下了历史之最;1998年我国沿海的灾害性风暴潮比1997年偏多,从6月份至10月份在南海沿岸和东海沿岸频繁发生,主要影响段为广东、广西、海南,其次为福建、浙江、江苏和上海沿岸。
二、海洋环境污染近些年来,人类的多种活动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恶化,特别是近岸海域污染加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是:船舶排放的废油,海上石油开采造成的漏油,船舶事故的溢油和陆上城市的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
海洋环境污染是一种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灾害。
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也日益严重,特别是与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日益恶化。
海洋灾害

圆只有15米至20米。慢慢扩大到几千米范围。爆发前3天,海
面偶有水柱喷发,并伴有白烟冒出。3天后火山爆发,大量火 山物质被喷上高空又落回大海,在海底堆积升高,使水深变 浅。后又冒出海面形成一座小岛,使日本领土的陆地面积新 增加了几平方米。但几个月后,这座小岛可能因为基地脆弱,
经不起海浪冲刷,最后又坍塌消失了。
• 是指震中位于海洋的地震。海洋地震可造成海底断层,引起 海啸,但很多时候并不产生海啸。由于海水不能传播横波, 因此海洋地震时在海面上感受到的震动仅是纵波的冲击,当 冲击力量大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使船上的人有触礁的感觉。
海底地震前兆
• 一般离岸50~60公里发生7.5级以上强地震,对沿岸地区才 可能造成破坏。那么近海海域发生地震有哪些前兆现象呢? • 海平面异常。如1668年山东沿海地区的一次大地震,震前 在震发区东侧近岸不远的一个小岛不断上升,最后与陆地 相连成为陆连岛。
2013年日本火山喷发形成新岛
• /world/detail_2013_12/ 28/32546387_0.shtml • /show/CfIt5EAchhMYVxnf9i5kw...html
海啸
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
• 同时和天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如果这种叠加恰好 是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 则会形成更强的破坏力。
风暴潮往往夹狂风恶浪而至,溯江河洪水而上,则常常使其影 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甚者海潮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
头、工厂、城镇和村庄,使物资不得转移,人畜不得逃生,从
而酿成巨大灾难。
•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 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 带风暴潮两大类。 • 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其特点是: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 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 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 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一、本文概述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珍贵的海洋资源,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撑。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探讨防治对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对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分布情况,以及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渔业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接着,文章对当前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包括政策法规、监测监管、治理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海洋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污染源头控制不力、监管体系不完善、科技支撑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污染源头控制机制,强化污染排放监管。
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海洋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再次,要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利用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对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陆源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等陆源污染物通过河流、雨水径流等方式进入海洋,对近岸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
海洋油污污染频发:随着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油气开发的快速发展,油轮事故、海上钻井平台泄漏等海洋油污事件时有发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污染会造成哪些海洋灾害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减轻和控制陆上活动和海上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家下来咱们就来说说海洋污染会造成哪些海洋灾害吧。
近十几年来,海洋灾害破坏越来越广泛,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污染和海洋环境异常变化加剧,导致赤潮等海洋灾害日趋严重。
50年代平均每年损失1亿元左右;90年代高达140多亿元左右;而2001年到2005年,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630亿元。
特别是2005年,一年的海洋经济损失就有近330亿元,占同期海洋经济总产值近2%,占全国各类自然灾害总损失的16%。
保护海洋环境措施:
1.治理河流,不允许被严重污染的江河水流进大海;
2.海上钻井平台、海洋船舶、海岸工程、跨海大桥等均不得污
染海洋;
3.强化内陆的水土保持,不让过多的泥沙淤积入海口。
4.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破坏生态平衡;
5.减少大规模的海上军事和战争行为。
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为大家举办的海洋灾害小知识讲座,海洋灾害的形成有哪些人为因素?这也将是我们明天继续讨论的话题,请大家注意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