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09

合集下载

海洋防灾与减灾

海洋防灾与减灾

3.海洋环境防灾减灾基础题库石油1.海洋石油污染的环境影响有哪些?海洋石油污染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改变生物群落结构、危害海洋生态系统,还能降低海滨环境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设施,还可能影响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

2.溢油事故按其溢油量分为大中小三类,其溢油量标准是如何划分的?溢油量大于100吨为大型事故,在10~100吨之间为中型溢油事故,10吨以下为小型溢油事故。

3.英国“托里坎荣”号油船污染事件发生于何时?1967年3月18日。

4.2009年9月15日,受台风影响,空载集装箱船“圣狄”轮在珠海高栏岛长咀附近海域搁浅,事故造成燃油泄漏入海,这艘船来自哪个国家?巴拿马。

5.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在何年?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6.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船舶溢油事故发生在哪个水域?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船舶溢油事故就发生在南海水域。

1976年2月16日,“南洋”轮在汕尾附近海域与他船发生碰撞,导致8000吨货油全部溢出。

7.美国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开发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发生在何年?2011年6月11日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B、C平台附近10日出现油带,其中C平台仍有少量油花溢出。

2011年6月11日16时可以清晰看到一条千米以上的油带浮在海面。

2011年8月24日,康菲石油公司就渤海湾漏油事件在北京召开媒体发布会,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在发布会上向公众道歉,表示将对溢油事件负责。

2011年8月31日,是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实现“两个彻底”(即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的最后期限。

8.2011年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康菲和中海油总计支付了多少赔偿金?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计支付16.83亿元人民币赔偿。

其中,康菲公司出资10.9亿元人民币,赔偿本次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损失;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分别出资4.8亿元人民币和1.13亿元人民币,承担保护渤海环境的社会责任。

2009年海洋大事记

2009年海洋大事记

周 茂 平 作党 风 廉 政 建 设报 告 。
2 0 年 度 全 国 海 域 和 海 岛 管 理 工 作 会 议 召 开 。2 09 月
1 目 ,国 家 海洋 局组 织 召开 2 0 年 度 全 国海 域 和 海 岛管 9 09 理 工 作 会 议 。会 议 主 要是 深 入 学 习 贯 彻 落 实 全 国 海 洋厅 局 长 暨 党 风廉 政 建设 工作 会 议 精 神 ,总 结 去 年 工 作 ,部 署 今 年 任务 。会 议 提 出 ,要 统 一 认 识 、坚 定 信 心 ,努 力 开创 海 域 和 海 岛管 理 工 作 新 局 面 。
三月
首 次 全 国海 洋观 测预 报和 防 灾 减 灾 工 作 会议 召 开 。
二 月
中 国 海 监 2 0 年 全 海 域 定 期 维 权 巡 航 执 法 工 作 全 面 09 启 动 。2 0 年 中 国海 监将 进 一 步 加 大 了全 海 域 定 期 维 权 09 巡 航 执 法 力 度 ,重点 加 强 对 侵 权 事 件 多 发 海 域 的 监 管 , 代 表 国 家在 我 国管 辖 海 域 行 使 行 政 管 辖 ,有 效 维 护 我 国
海 洋权 益 。
全 国 海 洋 观 测 预 报 和 防 灾 减 灾 工 作 会 议 在 河 南 郑 州 举 行 。这 是 我 国首 次 召 开 全 国 规 模 的 以 海 洋观 测 预报 和 防 灾 减 灾 为 主题 的工 作 会 议 。 2 0 年 全 国海 监 工 作 会 议 召 开 。3 日- ,2 0 09 月3 4E 0 9 l
年 全 国海 监 工 作 会 议 召 开 。会 议 提 出 ,认 真 学 习贯 彻 党
的 十 七 大 、十七 届 三 中全 会 、中 央经 济 工 作 会 议 和 全 国 海 洋 厅 局 长 暨 党 风 廉 政 建设 工作 会 议 精 神 ,深 入 贯 彻 落

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1 概述2009年,国家海洋局组织沿海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贯彻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分级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的职责,深化海洋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评价能力和水平,在全面做好我国管辖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和趋势监测、海洋功能区监测、入海污染源监测、海洋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渤海等海域的环境监测,进一步深化了近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工作,积极推进了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业务化监测工作,开创了海洋环境监测评价工作新局面。

2009年,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146 980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3%。

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

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重金属和石油类污染。

部分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依然较高。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其功能要求。

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水浴场环境状况良好。

海洋倾倒区和油气区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其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

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分别占所监测海洋生态系统的24%、52%和24%。

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较上年有较大增长。

73.7%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铜等重金属在长江口、珠江口海域的大气输入通量仍呈上升趋势。

海洋垃圾数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全年发现赤潮68次,累计面积约14 100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与上年相同,累计面积基本持平;赤潮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海域。

海岸侵蚀范围和速度加大。

渤海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加重。

清洁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一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较清洁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引用格式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引用格式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引用格式正文: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是反映我国海洋灾害状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在引用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引用,下面整理了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引用格式如下:一、中文引用格式作者.文章标题[J].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二、英文引用格式(作者.文章标题[J].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以202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为例,中文引用格式为:中国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20)[M].北京:海洋出版社,2020.英文引用格式为:(China's Ocean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Laboratory. China's Ocean Disaster Report(2020)[M].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2020.)根据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20年我国海洋灾害频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台风灾害2020年我国出现了多个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其中台风“海高斯”和“黄蜂”分别造成了福建和广东地区的重大损失。

二、海啸灾害2020年我国海啸发生频率较低,但仍然有地区发生了海啸。

例如2020年1月14日,我国海南省文昌市发生的5.1级地震引发海啸。

三、海洋环境污染2020年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主要包括废物排放、石化污染、船舶漏油等。

四、海岸线侵蚀2020年我国多个地区海岸线受到侵蚀,深圳市西涌、宁波市东钱湖等地区的海岸线长度明显缩短。

总之,海洋灾害是我国养育的重要资源,但也是我国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挑战。

引用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加强对海洋灾害的观察和提早预警至关重要,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保护海洋资源和维护海洋生态的平衡。

中国1998至2009间的大型自然灾害.doc

中国1998至2009间的大型自然灾害.doc

1998-2009中国自然灾害19981998年,我国频繁出现多种气象灾害,尤其是暴雨洪涝范围广、灾情重,是建国以来少有的重涝年份之一。

1998年,我国相继发生了3次大的自然灾害: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洪水,近海海域的赤潮和内蒙、新疆的沙尘暴。

状况气候变化 1998年,大部分地区雨量显著偏多,导致本年度洪涝灾害严重。

其中东北西部、淮河流域大部及江南大部雨量偏多2~5成,内蒙古东部、江西北部偏多达5成以上。

全国范围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一般偏高1~2℃,东北东部和内蒙古大部偏高达2℃以上;除东北北部、新疆大部、贵州大部等地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均为建国以来同期的最高值或次高值,1997/98年度冬季是自1987年度以来的连续第12个暖冬。

1998年内,只有3个台风在我国登陆,是建国以来登陆台风个数最少的年份之一,台风初始登陆时间也是最晚的。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全国大部分地区雨水丰沛或适宜,干旱灾害轻,热量充足,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属一般年景。

自然灾害 98洪水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本年度暴雨洪涝出现范围广、洪水持续时间长,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之后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沿江和沿湖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嫩江、松花江的洪水持续时间之长、洪峰水位之高、流量之大均超历史记录。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

沙尘暴 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到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

4月17~19日,新疆的北疆及东疆、南疆的一部分地区发生了6级以上沙尘暴。

5月20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又遭到了第二次沙尘暴的袭击。

赤潮 1998年造成严重损害的赤潮灾害共有五起,涉及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严重,而且发现了新的赤潮生物种。

其中,9月中旬到10月下旬,渤海发生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赤潮。

赤潮最大覆盖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对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

《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解读海洋经济已初步走出金融危机低谷

《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解读海洋经济已初步走出金融危机低谷
速 位居 榜 首
洋产 业 抓 住 新 一 轮 全 球 生 产 要 素 优 化 重 组 ,培 育 新 的 增 长 点 和 提 高 我 国海 洋 产 业 的 国际 竞 争 力 提 供 了机 遇 。 随
《 0 9年 国民经 济和社 会发展 统计公 报 》; 20
2 2 0 - 0 8 海洋生 产总 值及可 比价 增速来 源 于 《 .0 52 0 年 中国海洋 统计 年鉴 2 0 》 0 9 海洋 生产 总值及 可 比价速 度来源 0 9 ,2 0 年
于 ( 0 9年中 国海 洋经 济统计公 报 》 ( 0 2 c
影 响最 严 重 , 0 9年 海 洋交 通 运 输业 比上 年 减少 24 20 . %。
济 下 滑 的势 头 ,引 领 海 洋 经 济 初 步 走 出 了金 融 危 机 的低
谷 ,实 现 了 海 洋 经 济 总体 回 升 向好 。《 0 9年 中 国海 洋 20
经 济 济 的 如
图 1 2 0 — 0 9年 海 洋 经 济 与 国 民经 济 增 长 速 度 0520
项 目相 继 开 _建 设 ,另 一 方 面 多 部 沿 海 区域 规 划 上 升 为 T
国 家 战 略 ,刺 激 了沿 海 区域 板 块 经 济 的迅 速 回升 ,为 海
海 洋 工 程 建 筑 业 — — 受经 济 刺 激 政 策 拉 动 明显 。增
响 ,我 国 海 洋 经 济 增 速 明 显 回 落 , 金 融 危 机 对 某 些 海 洋 产 业 的 影 响 已 经 显 现 。《 报 》 明 ,20 年 我 国海 公 表 09 洋 生 产 总 值 可 比 增 速 86 ,略 低 于 国 民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 % (. ) 8 % ,增 速较 往 年 明显 减 缓 ,与 2 0 年 相 比 回落 33 7 08 .

200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200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9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 A 2010.1月上 中国减灾2009年12月18-19日,2009年年度自然灾害情况核定会在京召开。

民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地震局和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对2009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全面会商和核定,并以灾害损失情况、社会经济影响等因素为依据,评选出200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200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一、11月份,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暴雪袭击2009年11月份,我国部分地区接连遭受2次罕见暴雪天气过程。

第一次天气过程出现在11月9日至14日,强冷空气主要影响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第二次天气过程出现在11月15日至20日,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过程。

两次暴雪天气过程覆盖面广,部分地区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达到60年一遇,局部地区达百年一遇,强降雪造成多条高速公路出现阻塞,部分车辆人员滞留,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两次暴雪天气过程共造成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新疆、宁夏16省(自治区、直辖市)1764.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3人,紧急转移安置6.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71.4千公顷,绝收面积46.6千公顷;倒塌房屋3.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0.7亿元。

其中,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北5省损失较为严重。

针对两次暴雪天气过程,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11月12日10时紧急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三级应急响应。

二、华北、东北、西北9省(自治区)遭受严重夏旱,部分省份发生春夏连旱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发生严重夏旱,其中部分省份发生春夏连旱,对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009年5月份,山西、黑龙江、甘肃、宁夏、新疆5省(自治区)降水量明显偏少,出现较为严重的春旱,部分地区春播耕地旱缺墒无法播种,草场不能正常返青,群众饮水、用水出现困难,大小牲畜缺少饮水现象突出。

海洋知识竞赛B选择题题

海洋知识竞赛B选择题题

1.530世界首次超级油轮溢油事件在哪一年发生(A) A.1967年 B.1977年C.1978年D.19792.530世界首次超级油轮溢油事件是哪个国家的(B) A中国 B.美国C法国D伊拉克3.全球有多少岛屿(A) A 5万个以上B.6万个以上C.7万个以上D.8万个以上4.世界上最大群岛在哪里(C) A.东太平洋海域 B.大西洋海域C西太平洋海域D北冰洋海域5.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哪个(C)A托克劳群岛 B 太平洋群岛C马来群岛6.世界上最小的群岛在哪里(B)A东太平洋海域B南太平洋C大西洋海域D西太平洋海域7.有“半岛的大陆”之称的洲是哪个洲(A) A欧洲B 南美洲C北美洲D大洋洲8.世界上哪个海最古老(D)A 南海B北海C东海D地中海9.世界最长的海峡是哪个海峡(B)A 马六甲海峡B莫桑比克海峡C 台湾海峡D德雷克海峡10.头戴两项“世界之最”桂冠的海峡是指哪个海峡(A) A德雷克海峡B马六甲海峡 C 莫桑比克海峡D台湾海峡11.被称作“东方十字路口”的海峡是哪个海峡(B) A德雷克海峡B 马六甲海峡C 莫桑比克海峡D台湾海峡12.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是哪个海峡(A)英吉利海峡B B 马六甲海峡 C 莫桑比克海峡D台湾海峡13.世界上超差最大的海湾是哪个海湾(B)A阿拉伯湾B北美洲的芬迪湾C 孟加拉湾 D 墨西哥湾14.有“石油湖”之称的海湾是指哪个海湾(D)A墨西哥湾B孟加拉湾C北美洲的芬迪湾D阿拉伯湾15.海域使用金的最低征收标准是多少(A) A每年每亩不得低于100元B每年每亩不得低于200元C每年每亩不得低于300元D每年每亩不得低于400元16.我国一类、二类海洋倾倒区的组织选划主体是谁(C)A国家海洋教育局B国家海洋研究局C国家海洋局17.溢油事故按其溢油量分为大、中、小三类,其中大型溢油事故的溢油量标准是多少(D) A 大于1000吨B大于10吨C大于1吨 D 大于100吨18.我国《海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从何时开始施行(C) A2003年3月2日B2003年3月2日C2003年3月1日D2003年3月4日19.海洋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作出决定后几日内送达当事人(A) A7日内 B 8日内 C 9日内 D 10日内20.世界上最严重的井喷发生于何时(D) A1979年6月1日清晨B 1979年6月2日清晨 C 1979年6月4日清晨D1979年6月3日清晨21.世界上最严重的井喷发生于何地(A)A墨西哥湾B北美洲的芬迪湾C 孟加拉湾 D 阿拉伯湾22.在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是哪一个(B)A东太平洋海域B黑海海域C大西洋海域D西太平洋海域23.我国首次进行的海洋污染综合性调查是在上世纪什么年代(C) A上世纪50年代B上世纪60年代C上世纪70年代D上世纪80年代24.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哪一个(A) A澳大利亚大堡礁自然保护区B墨西哥自然保护区C中国自然保护区D加拿大自然保护区25.我国目前与海洋有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多少个(D)A 22个B 23个C24个D 25个26.联合国将哪一年设为国际海洋年(C) A 1996年B 1997年C 1998年D 1999年27.世界上哪个国家率先实施“深海环境研究计划”(B) A中国B美国C 日本D法国28.哪个部门负责我国的海啸预警报业务(C)A国家海洋教育局B国家海洋研究局C国家海洋局29.我国在哪年加入国际海啸警报系统中心的(A) A 1983年B1984年C1985年D1986年30.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于哪一年(B)A 1978年B 1979年C 1980年D1981年31.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与开发试验”历时几年完成(B) A7年B8年 C 9年D10年32..哪一种污染物对海洋破坏最普遍、最严重(A) A 石油B汞C 汽油D酸33.哪个国家最早向海洋倾废(D)A中国B美国C 日本D法国34.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07年中国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多少亿元(A)A 88.37亿元 B 78.37亿元C68.37亿元D58.37亿元35.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我国2007年共发生多少次台风风暴潮过程(A) A 13次 B 14次 C 15次 D 16次36.滨海湿地是指低潮时水深浅于多少米的水域及其沿岸浸湿地带(A) A 6米B 7米C 8米D 9米37.我国盘锦地区和莱州湾海水入侵最远距离分别达多少公里(A) A 68公里和45公里 B 68公里和40公里 C 68公里和50公里 D 68公里和55公里38.莱州湾南部海岸盐渍化范围较大,盐土区向陆地最远达多少(B) A 23公里B 24公里C 25公里D 26公里39.国家海洋局于哪一年启动了海水入侵、盐渍化监测工作(C) A 2005年 B2006年C 2007年D 2008年40.世界海洋日是每年的哪一天(A) A每年7月18日B每年7月19日C每年7月20日D每年7月21日41.西太平洋沿海国家中,受台风袭击最多的是哪个国家(B) A美国B中国C日本D法国42.无居民海岛允许单位或个人开发利用,租用期限最长不超过多少年(A)A 50年B60年C70年D80年43.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两个国家(B) A 中国、法国 B 中国、日本 C 中国、美国 D 中国、韩国44.在什么时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A)A 2003年5月9日B 2003年5月10日C 2003年5月11日D 2003年5月12日45..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亿吨级港口数量达到多少个(B)A13个B14个C 15个 D 16个46.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几年居世界首位(D)A 2年B3年 C 4年D5年47..《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期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B)A 2001—2009年B2001—2010年C2001—2011年D2001—2012年48.国家海洋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哪一年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A) A 2002年 B 2003年 C 2004年 D 2005年49.利用海水的单位或个人,在纳水时应当采取防护或有效规避措施,保护幼鱼、幼虾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来源:国家海洋局更新时间:2010-03-052009年,沿海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有效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

在对2009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

国家海洋局局长2010年1月北京目录·一、概况·二、风暴潮灾害·三、海浪灾害·四、海冰灾害·五、海啸灾害·六、赤潮灾害·七、浒苔灾害·八、海岸侵蚀·九、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十、咸潮入侵一、概况2009年我国累计发生132次风暴潮、海浪和赤潮过程,其中33次造成灾害,各类海洋灾害(含海冰、浒苔等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23亿元,死亡(含失踪)95人。

与1989年以来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09年的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低于多年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也少于多年平均数(见图1)。

图1 1989~2009 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和死亡(含失踪)人数2009年灾情最严重的省份为广东省,直接经济损失40.01亿元,死亡(含失踪)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为浙江省和福建省,均超过10亿元。

2009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灾害损失见表1。

表1 2009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海洋灾害损失统计本年度我国海洋灾害损失主要由风暴潮(含近岸浪)造成,其中0908“莫拉克”台风风暴潮(含近岸浪)导致江苏省、浙江省和福建省沿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65亿元,死亡(含失踪)7人;0915“巨爵”台风风暴潮(含近岸浪)导致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沿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4.04亿元,死亡(含失踪)19人。

2009年各类海洋灾害损失见表2。

二、风暴潮灾害(一)总体灾情2009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32次,其中台风风暴潮[1]10次,5次造成灾害;温带风暴潮[2]22次,3次造成灾害。

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4.97亿元,死亡(含失踪)57人。

2009年风暴潮灾害的特点:一是温带风暴潮灾害发生次数为2005年以来最多;二是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地点集中,广东省全年共遭受8次台风风暴潮袭击,其中3次造成灾害。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风暴潮(含近岸浪)灾害损失见表3。

表3 2009年风暴潮(含近岸浪)灾害损失统计(二)主要风暴潮灾害过程1. 0908“莫拉克”台风风暴潮台风“莫拉克”于8月9日16时20分在福建省霞浦县北壁乡登陆。

受风暴潮和近岸浪的共同影响,福建、浙江和江苏省直接经济损失32.65亿元。

沿海最大风暴增水为232厘米,发生在福建省连江县琯头站;浙江、福建两省沿海共有16个验潮站的增水超过100厘米,其中浙江省8个,福建省8个;沿海共有11个验潮站的最高潮位达到或超过当地警戒潮位,其中福建省长乐市白岩潭站超过当地警戒潮位达88厘米。

福建省受灾人口165万人,农田受淹66060公顷,海洋水产养殖受损7460公顷,其中池塘养殖受损4600公顷,网箱损坏62654个;防波堤损坏9.2公里,护岸受损17.92公里,码头毁坏1167个;船只损毁1152艘。

长乐市外文武海堤外堤受损约35米,防浪墙被摧毁,约10米宽的堤顶被巨浪击碎。

宁德市霞浦县牙城镇洪山海堤损坏,堤内1200亩滩涂养殖受损。

全省直接经济损失19.83亿元。

浙江省池塘养殖受损42209公顷,网箱损坏17474个,海洋水产养殖损失66473吨;防波堤损坏7.73公里,护岸受损6.09公里,码头毁坏100个;船只损毁920艘。

全省直接经济损失11.85亿元。

江苏省水产养殖受损20262公顷(12830吨);防波堤损毁40公里,毁坏码头46个。

全省直接经济损失0.97亿元。

2. 0915“巨爵”台风风暴潮台风“巨爵”于9月15日07时在广东省台山市北陡镇附近登陆。

受风暴潮和近岸浪的共同影响,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直接经济损失24.04亿元。

广东省沿海风暴增水超过100厘米的验潮站有12个,其中最大增水210厘米,出现在珠海市三灶站。

9个验潮站的最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其中三灶站超过当地警戒潮位达109厘米。

广东省沿海38个县市331个乡镇受影响,受灾人口167.82万人,死亡13人,失踪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7439.60公顷;海洋水产养殖损失15900公顷(41000吨);损坏防波堤726处、塘坝624座、护岸768处。

台山市北陡镇部分江海堤被冲毁,大面积禾苗被淹,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水利等方面均受到灾害影响。

珠海市多处低洼地区被淹,堤防设施被冲毁,雷蛛垦区万亩鱼塘被淹。

全省直接经济损失23.93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钦州和防城港沿海三市受灾人口6.91万人,海洋水产养殖损失283吨,堤防损坏0.42公里,护岸损坏7处。

全省直接经济损失0.10亿元。

海南省损毁船只一艘,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

3. “04·15”温带风暴潮4月15日,渤海沿岸发生一次强温带风暴潮过程,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20亿元。

沿海最大风暴增水发生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站,为176厘米,最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34厘米;河北省曹妃甸、京唐港、天津塘沽、山东龙口等多个验潮站风暴增水超过100厘米。

河北省沧州市受灾人口5万人,水产养殖受损7000公顷(1000吨),防波堤损坏3.5公里,护岸受损3处。

全省直接经济损失0.70亿元。

天津市3人死亡,6人失踪,防波堤损坏3.7公里,护坡损坏350平方米,大港油田公司630多口油井停产。

全市直接经济损失2.49亿元。

山东省受灾人口6.5万人,水产养殖受损2270公顷(7000吨),防波堤损坏5.4公里,护岸受损2处,船只损毁24艘。

全省直接经济损失3.01亿元。

2009年风暴潮(含近岸浪)灾害过程及损失见表4。

表4 2009年风暴潮(含近岸浪)灾害过程及损失统计[2] 由温带气旋、冷空气引起的风暴潮称为温带风暴潮。

三、海浪灾害(一)总体灾情2009年我国近海海域共发生灾害性海浪[1]过程32次,其中台风浪12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2]20次。

海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3亿元,死亡(含失踪)38人。

海浪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多于2008年,死亡(含失踪)人数少于2008年。

受台风浪的影响,台湾海峡及南海沿岸海域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占全部损失的70%以上。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浪灾害损失见表5。

(二)主要海浪灾害过程1. 0903“莲花”台风浪0903号热带风暴“莲花”于2009年6月18日14时在南海生成,台湾海峡21日13时至22日11时出现了4.0米到6.0米的巨浪和狂浪;东海南部出现了4.0米到5.5米的巨浪。

福建省崇武站22日11时观测到3.5米的大浪,广东省东部、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沿海多个海洋站观测到2.0米到2.5米的中到大浪。

受其影响,福建沿海海域共损失各类渔船256艘,死亡1人,海水养殖损失12680公顷,防波堤损毁1.76公里,护岸损毁2.18公里。

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6亿元。

2. “10·29”冷空气浪10月29日至11月5日冷空气浪过程影响了我国大部分海域,中国近海出现了4.0米到6.0米的巨浪到狂浪,其中位于黄海的浮标观测到4.0米的巨浪,位于东海的浮标观测到5.5米的巨浪。

本次冷空气浪过程造成辽宁省海水养殖损失400公顷,防波堤、护岸等损毁3.35公里,并造成沿海多处码头、海上工程设施损毁。

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50万元。

2009年海浪灾害过程及损失见表6。

[1]波高大于等于4米的海浪称为灾害性海浪[2]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浪称为台风浪;温带气旋引起的海浪称为气旋浪;冷空气引起的海浪称为冷空气浪。

四、海冰灾害2008/2009年度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的冰情为常年[1]偏轻。

除莱州湾外,渤海其他海区的初冰期较常年推后20天至30天,终冰期提前10天至20天;冰期较常年缩短30多天,整个冬季的冰情与上一年度大致相同。

2009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为本年度冰情最严重时期,海冰覆盖范围见图8。

辽东湾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2月初,为65海里,一般冰厚为5厘米至15厘米,最大为30厘米;渤海湾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1月下旬,为18海里,一般冰厚为5厘米至10厘米,最大为20厘米;莱州湾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1月下旬,为32海里,一般冰厚为5厘米至10厘米,最大为15厘米;黄海北部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2月初,为20海里,一般冰厚为5厘米至10厘米,最大为30厘米。

海冰对渤海及黄海北部的港口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700万元。

其中,辽宁省盘锦市1个码头封航120天,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河北省沿岸7个码头封冻共计60多天,水产养殖损失1000万元;山东省昌邑市1个码头封冻滞航,11艘船只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

[1]指1978年至2008年冰情平均状况五、海啸灾害2009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

国家海洋局对29次发生在我国周边及全球大洋其它海域的海底地震发布了海啸信息,这些地震(图9)海啸均未对我国产生影响,沿海验潮站也没有监测到海啸波。

图9 2009年我国发布海啸信息的地震海啸源分布图六、赤潮灾害(一)总体灾情2009年中国沿海共发生赤潮68次,累计面积14102平方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65亿元。

其中,渤海4次,累计面积5279平方公里;黄海13次,累计面积1878平方公里;东海43次,累计面积6554平方公里;南海8次,累计面积391平方公里。

2009年赤潮多发期为4月至8月(图10),高发区为东海(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分别占全海域的63.2%和46.5%),大面积赤潮主要发生在渤海湾和浙江沿海海域。

有毒赤潮共发生11次,占全海域的16.2%。

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主要为夜光藻、中肋骨条藻、赤潮异弯藻、米氏凯伦藻等,一些赤潮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赤潮生物共同形成的。

图10 2009年中国近海各月赤潮发生次数与2001年至2008年年均次数和年均面积相比,2009年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偏少,累计面积变化不大。

渤海、黄海赤潮发生次数略有减少,但累计面积大幅增加。

东海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均有所减少。

南海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变化不大。

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没有变化,累计面积增加364平方公里。

渤海、黄海赤潮发生次数增加4次,累计面积增加5549平方公里。

东海赤潮发生次数减少4次,累计面积减少5516平方公里。

南海赤潮发生次数与2008年持平,累计面积增加331平方公里。

(二)主要赤潮过程2009年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共发生20次,累计面积为12940 平方公里,分别占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的29.4%和9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